人教版选修1历史课件:7.3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_第1页
人教版选修1历史课件:7.3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_第2页
人教版选修1历史课件:7.3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_第3页
人教版选修1历史课件:7.3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_第4页
人教版选修1历史课件:7.3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1.通过了解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政治的缓慢变革以及亚历山大二世遇刺等知识。2.探究1861年农奴制改革在俄国近代化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本课以什么是近代化导入新课,向学生解释什么是“近代化”,从而引入本课的主题,俄国经济、政治、军事、教育方面的近代化,主要介绍了农奴制改革与俄国近代化之间的关系,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近代化的发展。农奴制改革保存封建残余,改革不彻底,因此产生了新的社会矛盾,导致亚历山大二世遇刺身亡。本课的重点是农奴制改革和俄国经济近代化的关系。结合视频和相关史料分析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俄国近代化的关系,引导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论从史出,理解农奴制改革和俄国近代化的关系。本课难点是俄国推行了改革,最终还是走向了革命。通过农奴制改革内容,分析俄国社会出现新的社会矛盾,主要运用谈话法引导学生理解。俄国的近代化

是指俄国由封建农奴制社会向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转型。

1861年农奴制改革体现了现代与传统的冲突。什么是近代化?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是工业化和与之相伴随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变化。其核心是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观看视频,回答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和表现是什么?改革后的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1.原因: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近代化)阅读教材99页,概括出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表现有哪些?2.表现:(1)农业生产的发展①农奴人身解放,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②粮食产量和耕地面积的增加。③农村社会分化加剧。④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推动

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增加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增加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巴库油田的井架(2)工业:①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和扩大的市场;②政府扶植工业的发展;

③机器生产占统治地位;

④工业部门增加。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时间企业数工人数(人)产值(千卢布)1860年991160079541879年1874200051937

俄国不具备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主要通过政府部门推行的不均衡发展战略而使某些部门获得有限发展,于是工业经济的资源配置处于人为的扭曲状态,数量扩大和速度提高的背后是经济效益的低下,所以,俄国的工业发展存在严重的弊端。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没有占绝对优势。

长期内部积累的缺乏,使俄国关于经济对外国资本的依赖十分明显。从19世纪70年代起,法国就向俄国大量投资,……一战前,俄国外债总额达40亿卢布。

一是工业发展布局的不平衡;二是工业部门发展的不平衡;三是企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到20世纪初,5%的大企业仍然控制着俄国50%以上的工业经济生产,十几家大银行控制着全国约80%的资本。根据材料总结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总体水平仍远远落后于美国和西欧严重依赖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发展非常不平衡二、政治的缓慢变革(政治、军事、教育近代化)材料一:1864年颁布了《关于省和县地方自治机构的法令》,开始了地方自治机构的改革。设置地方自治会议及其执行机关自治局作为自治机关,它通过选举产生,地方自治会议的代表拥有表决权,根据财产的多少来决定代表的资格,以此保证地主贵族在地方自治局中占优势。省地方自治会议代表由地方自治会议选举产生。材料二:1870年6月18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城市条例》,建立由选举产生的城市杜马,其享有地方自治机关的权限,凡年满25岁的纳税人都可参加城市自治。

——左凤荣沈志华《俄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结合材料和教材,俄国在改革政治体制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1.政治体制改革材料一:1864年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新的《司法章程》,确立了司法制度的原则:无等级审判、原告和被告双方的律师进行公开辩论,建立公开的、独立于行政的、有陪审员的审判制度,法官和陪审员由各等级选举产生。

——左凤荣沈志华《俄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材料二:1864年颁布的司法章程第204条规定:案件涉及反对国家罪行,由高等司法厅和参政院审理。第1051条规定:高等司法厅的任一成员均可独立地审理反对国家的案件。

——王云龙《沙皇俄国最后60年社会转型历程解析》

概括俄国在司法改革方面采取的措施。废除原来按登记审判的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2.司法制度的改革材料一:1863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大学章程》,恢复了大学自治,教授委员会有权独立解决教学、科研和人员聘用等重大问题。1864年颁布了《关于初等国民学校条例》,允许社会团体和个人创办小学。——左凤荣沈志华《俄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材料二:《大学章程》规定大学自治不受侵犯,大学用图书资料不受书刊检查。

概括俄国在文化教育改革方面采取的措施。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3.教育方面的改革材料一:1873年颁布《全国义务兵役条例》,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凡年满20岁的男性公民不分等级,均应服兵役,但家中的唯一供养人可免服兵役。

——左凤荣沈志华《俄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缩短服役年限,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促进军队的近代化进程。概括俄国在军事改革方面采取的措施。4.军事方面的改革请回答:(1)“文明”是指什么?(2)“到西伯利亚”说明了什么?

“文明”指欧美资本主义的思想和统治方式。说明改革带有明显局限性:保留大量封建残余,改革后仍然是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沙皇权力至高无上,任何对沙皇专制的挑战都要受到惩罚。同时也说明改革并不彻底。(1)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沙皇专制政权逐渐成为俄国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2)客观上促进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在俄国的传播,出现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近代化。5.成果:政治上:仍是封建君主专制国家。资产阶级:既不满政治上无权,又要依附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受双重压迫,生活仍贫困,反抗不断。平民知识分子:形成民粹派,主张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使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经济上:农奴制残余阻碍资本主义发展。三、亚历山大二世遇刺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刺杀亚历山大二世新沙皇中止改革措施,进一步加强专制,促进革命形势走向成熟

关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有下列两种观点:

观点一: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沙皇以国家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观点二: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沙皇为巩固封建统治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

请回答:你同意哪一种观点?为什么?

同意观点一。①它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促使俄国工业迅速发展。在19世纪80年代便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②改革也使农奴人身得到解放,挣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获得了一定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富农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营农业,到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

同意观点二。①从改革内容上看,它是在保护地主阶级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的,实质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合法”的掠夺。其表现为:最好的农田为地主所有;农民所得份地不仅比原来耕种的份地少,而且还要交纳高出地价数倍的赎金。所以,当农民真的“解放”以后,实际上已变得一贫如洗了。他们大多数无法独立经营,只能向地主租地、借款,失去的枷锁又重新戴上。②从政治上看,这次改革并没有触动封建的沙皇专制制度。所以说这次改革实质上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革。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列宁这段话的理解。1905年革命革命在所难免(1)1861年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无产阶级壮大,成为最具革命性的阶级),从而为1905年革命准备了经济条件和阶级基础。(2)1861年农奴制改革保留的封建残余,成为1905年革命直接反对的目标。

现代与传统的冲突经济近代化政治近代化保留大量封建残余改革不彻底军事近代化文化教育近代化革命在所难免1.下列对俄国19世纪80年代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资本主义农业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

B.虽然废除了农奴制,但粮食产量却下降了

C.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D.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A2.下列说法不符合俄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是()A.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B.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所有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自治机构在卫生、教育以及经济领域发挥作用

D.地方和城市的实际权力掌握行政官僚手里B3.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主要体现在()①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②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③司法方面实行公开审判④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D4.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挽救统治危机B.消灭农奴制度

C.发展资本主义D.打击封建势力A5.阅读材料回答:材料一地方自治改革并没有触动原来的政府机构,只是在它之外又增加了一套机构。政府当局与城市杜马之间的摩擦和冲突时有发生。大部分省长继续把自己当做“全省的主人”,不尊重城市杜马的权利。材料二请回答:(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2)两则材料所反映的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废除农奴制法令中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