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国际法课件-第18章 战争及武装冲突法_第1页
北京化工大学国际法课件-第18章 战争及武装冲突法_第2页
北京化工大学国际法课件-第18章 战争及武装冲突法_第3页
北京化工大学国际法课件-第18章 战争及武装冲突法_第4页
北京化工大学国际法课件-第18章 战争及武装冲突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8章战争与武装冲突法§1概论

§2战争与武装冲突法的编纂

和发展

§3战争与武装冲突状态

§4作战手段和方法

§5国际人道主义法

§6中立

§7战争罪行和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等罪行及其责任

§1概论一、战争的概念(一)关于战争的概念以及与此相关的武装冲突的概念和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传统国际法与现代国际法学者的看法不尽相同。1.传统国际法上的战争是指国家之间,或者主要是指国家之间的武力争斗。2.现代国际法上的战争是指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政府与反政府武装团体之间或者敌对武装团体相互之间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武装对抗或通过宣战表达的敌对意图。(二)现代国际法上的战争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战争是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政府与反政府武装团体之间或者敌对武装团体之间发生的武力对抗。2.战争是交战各方为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武装对抗。3.战争是各方使用武装部队进行的武力对抗或者通过宣战表达的敌对意图。4.战争具有一定的法律后果。二、战争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在国际法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战争在国际法上的地位是不同的。1.传统国际法时期,战争是解决国际争端的合法手段,国家可以合法地诉诸战争以实现自己的目的。2.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成立的国际联盟进一步限制成员国进行战争的权力。3.在国际法上宣布废弃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工具的第一个法律文件是1928年签订的《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签订的《联合国宪章》和许多其他国际文件最终确立了不得进行侵略战争、禁止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的原则。(二)从承认战争是国家解决争端的合法手段到宣布侵略战争构成国际罪行,国际法经过了漫长的历程,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原则的确立是现代国际法发展的表现之一,标志着整个国际社会的成熟与进步。一、战争法的概念战争法是调整交战各方之间、交战各方与中立国以及其他非交战国之间的关系,规范交战行为和规定保护平民、战斗员及战争受难者的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总称。二、战争法的编纂§2战争与武装冲突法的编纂

和发展§3战争与武装冲突状态一、战争的开始和结束(一)战争的开始及其法律后果无论在传统国际法时期还是在现代国际实践中,许多战争都是由于实际发生了战斗行动而开始的,真正经过宣战程序并产生战争开始的全部法律后果的情况并不常见。战争开始的法律后果包括以下方面:1.交战国断绝外交和领事关系。2.条约关系发生变化。3.交战国人民及财产受到影响。4.战争的开始也影响交战国与中立国及中立国人民的关系。(二)战争的结束及其法律后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的国家之间的战争绝大多数未经宣战,而是以实际发生武装对抗开始的,其结束也不签订和平条约,只是实际停止敌对行动、签订国际协定或者接受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至于国内战争,一般是以一方取得胜利成立新政府或新国家,或者双方达成停战协议,反政府一方同意参加政府的方式而结束。战争状态的结束在交战国之间一般会产生以下法律后果:1.双方恢复外交和领事关系,重新派遣驻对方的外交代表和领事官员。2.两国恢复条约关系。3.两国恢复全面国际交往。一、对作战手段和方法的一般限制1.禁止使用极度残酷的武器。2.禁止使用有毒、化学和生物武器。禁止使用有毒武器和物质是一项古老的战争法规。3.禁止殃及平民、不分皂白的作战手段和方法。4.禁止使用改变环境的作战手段和方法。5.禁止使用背信弃义的作战手段和方法。§4作战手段和方法二、对海战中作战方法和手段的限制1.海战战场、战斗员及军舰和商船。2.海军轰击。1907年海牙《关于战时海军轰击的公约》对海军的轰击规定了特殊限制。3.潜艇攻击。4.水雷和鱼雷。1907年海牙和平会议签订的《关于敷设自动触发水雷公约》对水雷和鱼雷的使用设置了若干限制:(1)禁止敷设没有系缆的自动触发水雷,但失去控制一小时后失效者除外。(2)禁止敷设虽有系缆,但离开系缆后仍能为害的水雷。(3)禁止敷设击不中目标后仍有危险性的鱼雷。(4)禁止以断绝贸易通航为目的在敌国港口或沿岸敷设自动触发水雷。(5)使用系缆触发水雷时,应尽力避免威胁海上和平航行的安全。(6)中立国在其海岸敷设触发水雷时,亦应遵守上述规定。§5国际人道主义法适用于与战争有关的一切事项,包括禁止使用极度残酷和具有滥杀、滥伤作用的武器,禁止使用不分皂白的作战手段和方法,禁止对平民、伤病员和战俘实施酷刑、虐待或残杀,对战争罪犯应给予人道主义待遇,保证其受到公平的审判。一、战时中立和中立法1.战时中立指国家在交战国之间进行的战争中采取的一种不偏不倚的立场。2.中立法是指规定交战国与中立国之间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原则、规则和制度。二、中立国的权利和义务中立国的义务即是交战国的权利,而交战国的义务则是中立国的权利。1.中立国的义务。2.交战国的义务。§6中立三、战时封锁战时封锁是指交战国使用武装力量切断敌国或其占领地区的海港及海岸的交通,使敌国无法获得外来的资源和援助,从而削弱其经济及进行战争的能力的行为。封锁是一种合法的作战行为,具体做法是使用海军舰只阻止一切国家,包括中立国的船舶和飞机进出敌国的港口及海岸。四、战时禁制品“禁制品”的意思是“违反禁令的物品”,战时禁制品是指交战国认为可被用于军事目的而禁止运往敌国的物品。战时禁制品分为绝对禁制品和相对禁制品,前者指属于军事用途的物品;后者指既可供军用也可供民用的物品。一、战争犯罪的概念(一)1945年《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和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规定的战争罪行:1.破坏和平罪。2.战争罪。3.反人道罪。(二)《前南国际法庭规约》规定的罪行:1.严重违反1949年日内瓦四公约的情事。2.违反战争法规和惯例的行为。3.灭绝种族罪和危害人类罪。§7战争罪行和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

义法等罪行及其责任二、对战争罪犯的审判(一)按照《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的规定,欧洲国际军事法庭于1945年8月在德国纽伦堡成立。法庭由美、英、法、苏各派一名法官组成,并由四国各派一名检察官组成侦查和起诉委员会。(二)根据1946年1月19日《远东盟军最高统帅部宣布成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特别通告》及其附件《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中国、美国、英国、法国、苏联、荷兰、印度、加拿大、菲律宾、新西兰、澳大利亚等11国各派一名法官组成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并由它们各派一名检察官组成检察官委员会。(三)“前南国际法庭”与“卢旺达国际法庭”对战争罪犯的审判正在抓紧进行,对犯罪嫌疑人的起诉已经基本完成,部分罪犯已被判处刑罚,但尚有部分被通缉者未被抓捕归案。(四)“国际刑事法院”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常设国际刑事法院,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三、追究战争罪犯法律责任的原则(一)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