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地史基本知识讲授内容第一节岩层中地史信息第二节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及地质年代表第三节地壳演化历史新疆巨型化石险落盗挖者黑手具罕见完整性
2007年10月17日14:37古脊椎动物肋骨与脊椎骨化石神秘的恐龙沟核心提示:“十一”长假期间,一具被不法者偷盗未遂的巨型古脊椎动物化石,在戈壁荒漠之中的新疆奇台恐龙沟与游人见面。10月1日,笔者来到新疆奇台恐龙沟,只见在2006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挖掘恐龙化石的二号坑内,一个遮阳篷下摆放着一具刚刚出土的巨型古脊椎动物化石。巨型古脊椎动物化石被牢牢地嵌于一块巨大的赭红色岩石之中,其颜色与整个恐龙沟的颜色极为近似。这具化石长约4米,宽2米多,重约2.5吨。除了颈椎骨、头骨和三条腿骨之外,其他主要化石骨骼基本保存完整,尤其是脊椎骨、尾椎骨和肋骨显得十分粗壮,一条后腿骨也保存完好。从化石的保存情况看,它在生前应是一个庞然大物。因为这具化石还没有经专家最后鉴定,所以它到底是什么动物的遗骸目前尚无结论,但从以前的考古发掘和化石的外形看,它极有可能就是恐龙化石。10月1日,贺琦(左一)正在向游人介绍新挖掘出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第一节地层中的地史信息一、古生物及古生物信息古生物化石古生物:在地质历史时期生活过,至今大部分已经灭绝的生物。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两大类。界—门—纲—目—科—属—种。第一节地层中的地史信息动物界分为原生动物门、海绵动物门、古杯动物门、腔肠动物门、蠕虫动物门、苔动物门、腕足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和脊索动物门等。植物界分为低等植物菌藻类、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和被子植物门。第一节地层中的地史信息古生物化石化石是指保存在底层中的古生物遗体和遗迹。如植物的根、茎、叶和动物的骨骼、甲壳等,由遗体形成的化石称遗体化石;遗迹是指被保存下来的动物生活活动的痕迹,如足迹、爬痕、粪便等,由遗迹形成的化石称遗迹化石。化石根据石化程度分为明显石化化石、部分石化化石和没有石化化石三类。能够保存下来成为化石的必要条件:1、生物有难以损坏的硬壳或有较难溶解的有机质;2、生物遗体能够迅速被沉积物所掩埋,以免受到各种地质作用或生物的损坏。第一节地层中的地史信息常见的古植物植物的种类繁多,根据其构造的复杂程度分为两类:低等植物:构造简单,为单细胞和多细胞组成的条状、片状植物体,没有分化成真正的根、茎、叶。如菌藻植物。高等植物:形状复杂,并分化出茎、叶,绝大多数有根,又叫茎叶植物。第一节地层中的地史信息1、菌藻植物低等植物,藻类植物具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和作用和制造自身所需要的养料,属于自养植物。菌类植物不具有叶绿素,不能制造养料,靠寄生或腐生生活,为异养植物。它们与石煤、石油、天然气和油页岩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第一节地层中的地史信息2、蕨类植物⑴裸蕨植物是地球上最原始的陆生孢子植物,出现于晚志留世,早、中泥盆世最为繁盛,中泥盆末期灭绝。特点:没有直根,地下茎上长假根,茎裸露无叶,具二叉式分枝。第一节地层中的地史信息⑵石松植物繁盛于晚古生代,以石炭纪最为繁盛,二叠纪后期开始衰退。特点:高大乔木,茎为二分式分枝,茎及枝上遍布呈螺旋状或直行状排列的小叶。第一节地层中的地史信息⑶楔叶植物(节蕨植物)此类植物石炭纪、二叠纪最盛,中生代后期变为草本。至今,只剩下木贼一个属。特点:高大乔木为主,茎生节,枝、叶轮生于节上。第一节地层中的地史信息⑷真蕨植物(过去称羊齿植物)始现于中泥盆纪,直至今日都有存在,其中,中——晚石炭纪至二迭纪基发育,但大部分在二叠纪灭绝,中生代又出现许多新属种,并进入另一个繁盛时期。特点:有大型羽状复叶,叶脉呈羽状、网状及平行脉、弧形脉等。第一节地层中的地史信息3、裸子植物裸子植物是种子植物的一类。它以种子繁殖而别于蕨类植物,但与被子植物相比,较低级、原始,其种子无果实包裹,呈裸露状态。裸子植物都是多年生木本植物,最早出现于泥盆世,石炭——二叠纪时,其原始类型曾一度繁盛,到中生代达到繁盛,在当时植物界占统治地位,故称中生代为裸子植物时代。第一节地层中的地史信息⑴种子蕨植物始现于晚泥盆世,石炭纪至早二叠世极盛,少数延续到中生代。其化石有脉羊齿、织羊齿等。特点:为小乔木或灌木,分枝很少,具有大型羽状复叶,种子生长在羽轴上或叶的尖端、边缘。第一节地层中的地史信息⑵苛达植物始现于晚泥盆世,晚而叠世至早二叠世最盛,与鳞木、封印木并称晚古生代三大造煤植物,三叠纪以后绝迹。其代表为苛达。特点:高大乔木,高度20-30米,茎粗一般不超过1米。茎上部分枝,枝上长着螺旋状分布的单叶,叶大,长可达1米,呈带兴或舌型,叶脉平行。第一节地层中的地史信息⑶银杏植物现代银杏为高大乔木,高度通常7-30米,茎径0.5-3米,叶呈扇形,基部有长柄,叶顶中央有一浅裂缺,叶脉二分叉式,平行延伸。地史时期的银杏植物其叶多数呈二分叉式分裂,有柄,呈线型或舌型单叶,簇生于短枝上。第一节地层中的地史信息⑷苏铁植物常绿乔木,茎大多短粗,常不分枝,大型单羽状复叶,聚生于茎顶部,叶轴两边的裂片具有平行叶脉。苏铁植物始现于晚石炭世,中——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最繁盛,晚白垩世开始衰退。其化石代表有蕉羽叶等。第一节地层中的地史信息⑸松柏植物大多为乔木,常形成森林,主干极其发达,具单叶,叶小,呈针状、鳞片状、披针状等。松柏植物出现于晚二叠世,繁盛于侏罗纪和白垩纪,现仍有相当数量。其化石代表有苏铁杉等。第一节地层中的地史信息4、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有明显的花,以种子繁殖,且种子被果实包裹。被子植物出现于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开始繁盛,在新生代植物界中占有绝对优势,故新生代被称为被子植物时代。其化石形态与现代被子植物相似,保存最多的是一些宽阔的叶子,如亮叶桦。第一节地层中的地史信息常见的古动物化石1、筳类:
筳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属原生动物门,筳个体很小0.5—3.5mm,外形多呈中间粗、两端细的纺锤状。生活在浅海海底,形状似纺锤,灰岩中保存最多,最早出现在C1后期,二迭纪末期全部灭绝,C、P的重要标准化石。第一节地层中的地史信息2、珊瑚类腔肠动物门中较高级的一个纲,这是一类海生底栖固着动物,多数生活在温暖清澈的浅海带,水温不低于20℃。珊瑚的软体—珊瑚虫,珊瑚虫分泌的钙质骨骼叫珊瑚体其化石就是珊瑚体石化而成。第一节地层中的地史信息3、三叶虫类三叶虫是节肢动物门中已全部灭绝的一个纲,三叶虫全是海生,它们多生活于泥页、泥灰质、或灰质海底。三叶虫最早发现于早寒武世,寒武纪极盛,二迭纪全部灭绝是寒武的重要化石。第一节地层中的地史信息4、腕足类浅海单体动物,具两瓣外壳,每瓣均呈左右对称,两壳大小不等。最早发现于寒武纪,在整个古生代都很繁盛,中生代开始衰退,现代海洋仅有少数存在。第一节地层中的地史信息5、瓣鳃类属软体动物门的一个纲,生活在海水、半咸水和淡水中,大部分是底栖爬行生活也有用足挖泥埋藏在泥中的生活,也有游泳的,因有发育的齐足类,软体外一般有两片钙质外壳,并常保存为化石。瓣鳃类最早见于晚寒武,中生代极盛。第一节地层中的地史信息6、头足类是软体动物门发育最完善的一个纲,古代的头足动物都有外壳,而现存者大部分外壳消失而转变成内壳,如乌贼。最早见于寒武,有两次繁盛期O、中生代,中生代末具外壳的一类几乎全部绝灭。第一节地层中的地史信息古生物信息古生物呈现阶段连续性、上升进步性及不可逆转性的特点,以及古生物的存在与特定环境相适应、不同环境下古生物的自身结构也各不相同的性质,因此可以运用古生物化石对底层进行划分与对比。生物地层学方法是地层研究的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通俗地说“含有相同化石的底层,其时代相同;不同时代的底层,所含化石不同”。运用化石层序律对比划分地层。第一节地层中的地史信息保存在地层中的化石不仅可以鉴定地质年代,而且在环境以及古地理分析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因此可以根据生物的类别、丰度、分异度、保存状况判别其生活环境,进而判别沉积环境和古地理环境。例如,珊瑚类、头足类、棘皮类等只能生存在正常盐度的海水中,而腹足类、双壳类、介形类等即可在海水中生活也可以在淡水中生存等等。第一节地层中的地史信息古生物的发展演化也是地壳运动发展史的重要表现。在地质历史时期,地壳经历了几次大的地壳运动,这些运动改变了地壳的环境,同时也使一大批生物灭绝,同时又有一大批新的生物出现,没有灭绝的生物,其内部结构或多或少都发生些变化。第一节地层中的地史信息二、地层信息地层是在地壳发展演化过程中按时间先后逐层形成的,因此先形成的老地层位于下部,后形成的新地层位于上部。这种老地层在下,新地层在上的自然排列规律,称为地层层序律。利用地层层序律可以确定未受剧烈构造变动地区地层的先后形成顺序。在地壳运动剧烈和地质构造复杂的地区,一部分地层层序发生了倒置,称为非正常层序,也称为倒转层序。如图。第一节地层中的地史信息第一节地层中的地史信息三、构造信息不成层的块状或脉体岩浆岩体晚于被它侵入的地层,而早于与侵入体呈沉积关系的上覆地层。地壳运动的结果,表现为地表隆起的地区发生剥蚀作用,拗陷地区进行沉积作用而形成新的岩石。新老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有:整合、假整合、不整合接触。第一节地层中的地史信息1、整合接触当某地区在某一地质时期内,地壳处于连续下降,或者虽有上升但没有超过水下侵蚀基准面,致使这个地区的地壳升、降运动与沉积作用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沉积连续进行,形成的上下两套新老地层在岩性和古生物演化上基本是连续而逐渐过渡的,在岩层产状和构造形态上基本是一致的。这种新老两套地层的接触关系,称为整合接触。第一节地层中的地史信息2、假整合接触又称平行不整合接触。当某个地区地壳下沉并接受一段时间的沉积后,地壳又缓慢上升,已经沉积的地层遭到较长时间的剥蚀,出现明显的沉积间断,但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倾斜、褶皱和断裂变动,后来地壳又重新下沉,接受新的沉积。这种新老两层地层的接触关系称为假整合接触。第一节地层中的地史信息假整合接触有如下特点:在上下两套新老地层之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在岩性和古生物演化上具有一定的突变现象,缺失了某些时代的地层。在上下两套新老地层之间,存在一个区域比较广阔的剥蚀面,这个面叫假整合面。在上覆岩层的底部,常见底砾岩;在下伏岩层的顶部,往往有古风化壳或古土壤层。假整合面及其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是一致的。第一节地层中的地史信息3、不整合接触又称角度不整合或斜交不整合接触。当某个地区下伏较老地层形成之后,地壳并非平缓上升,而是发生较为强烈的倾斜、褶皱、断裂变动,甚至伴随有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致使地壳隆起,遭受剥蚀,造成沉积间断;而后,地壳又下沉,接受沉积,形成一套新的地层覆盖在下伏不同时代的较老地层之上。第一节地层中的地史信息不整合接触有如下特点:与假整合比,同样在上下两套新老地层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存在一个区域较为广阔的剥蚀面,称为不整合面。但是在不同的地段,不整合面以下缺失的地层不完全相同,有的地方缺失的多,有的地方缺失的少。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不一致。在不整合面以上的地层中,不能见到不整合面形成之前的岩浆岩体,它与围岩的接触面常被不整合面以上的地层覆盖和截割。有时可见到不整合面上下两套新老地层的变质程度差异很大。第一节地层中的地史信息四、岩石信息岩石信息包含于岩石的颜色、成份、结构、构造等特征之中。第二节地层的划分及地质年代表一、地层的划分与对比的概念1、地层划分把一个地区的岩层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岩性、化石等特征归纳成不同级别的地层单位,建立区域地层层序,了解该区域地层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称为地层划分。地层划分首先要判定地层的正反顺序,建立正常层序。划分地层可以根据岩层的几何形态、接触关系、岩性、岩石组合、化石特征、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性质等。所以,一个地质剖面用不同的划分标准会有不同的划分结果。常用的划分方法有:岩石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三种。第二节地层的划分及地质年代表2、地层对比在地层划分的基础上,将不同地区的地层进行比较,论证其地质年代、地层特征和地层层位的对应关系,即为地层对比。第二节地层的划分及地质年代表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法岩石地层学方法生物地层学方法接触关系分析法古地磁学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法地震地层学法化学地层学法生态地层学法其他方法二、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方法第二节地层的划分及地质年代表岩石地层学法以地层岩石特征为主要研究内容、以岩性界面为标准来划分地层,建立区域地层层序的方法。该方法有:旋回结构法、岩性及岩石组合分析法和标志层法。1、根据旋回结构划分地层沉积旋回:在沉积剖面上观察到的一套具有共生关系的相(沉积物生成条件及物质成分的统一体)或岩性有规律的多次交替现象。如:自下而上出现:砾岩—砂岩—泥岩—石灰岩海退层位海侵层位由海退层位开始到海侵层位为止的岩性组合叫一个沉积旋回。
海水进退和沉积超覆、退覆的关系第二节地层的划分及地质年代表砾岩砂岩泥岩石灰岩第二节地层的划分及地质年代表⑴根据沉积旋回划分地层时应注意的问题:1)地层中的旋回结构是地壳运动上下波动的物质记录。这种波动往往是大波动中包含着小波动,所以大旋回中可以包含若干个小旋回。2)一个沉积旋回不一定是完整的,如海退层位不易保存。3)每一个沉积旋回总是由粗碎屑的砾岩开始,由于这种砾岩直接覆盖在侵蚀面上,故称为底砾岩。底砾岩的下部层面就是两个地层单位的分界面。在沉积旋回不太清楚的部位,可以利用岩性变化来划分地层。第二节地层的划分及地质年代表⑵岩性及岩石组合分析法岩性包括组成地层各种岩石的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化石特点等。岩石组合是指一个地质剖面中,自下而上岩性的变化特征,它反映沉积环境的演变,可作为用岩石地层学法划分对比地层的基本依据。如河北蓟县与昌平青白口群的对比。如图。第二节地层的划分及地质年代表两个地层不同但岩性相近可以对比第二节地层的划分及地质年代表⑶标志层法标志层是地层中厚度不大、岩性稳定、特征明显、容易识别的岩层或矿物层。第二节地层的划分及地质年代表2、根据地层接触关系在地层的三种接触关系中,尤其是不整合和假整合,在划分地层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它们反映了曾经发生过的地壳运动。地层划分的对象一般是指沉积岩,但对岩浆岩也必须确定它的新老关系:1)喷出岩的时代确定:根据上、下围岩(沉积岩)的时代确定。2)侵入岩的时代确定根据侵入岩与围岩的接触关系确定:(1)侵入接触;(2)沉积接触;(3)多期侵入
喷出岩时代的确定侵入接触
沉积岩接触
岩体穿插第二节地层的划分及地质年代表第二节地层的划分及地质年代表3、根据古生物化石
化石:石化了的古代生物遗体和生物活动遗迹及生物痕迹。标准化石:生存时间短、演化快、分布地区广、数量多的古生物化石。
地层对比及综合柱状第二节地层的划分及地质年代表第二节地层的划分及地质年代表三、地层单位的分类地层单位的分类常用用的方法有:岩石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划分结果如表:第二节地层的划分及地质年代表1、岩石地层单位在划分地壳的层序时,根据岩石所具有的特征或属性的差异,把单独一个地层或若干个有关个地层划分出来,看作是一个地层体,这就是一个地层单位。以地层的岩性、岩相和变质程度来划分。岩石地层单位包括群、组、段、层四个级别。群:最大的地方性单位,其范围通常相当于一个统,有时可大于统,甚至大于系。组:是地方性的基本地层单位,其范围通常小于一个统。段:是小于组的地方性地层单位,一个组可据岩性特征等标志来划分段。层:最小的地层单位,段内岩性明显区别于上、下层的单位层。第二节地层的划分及地质年代表2、生物地层单位根据地层中所含的相同生物化石内容和分布特征,并与相邻地层有别的三度空间岩层体而划分出来的地层。生物地层单位并不是普遍建立的,那些缺失化石的地层,无法建立生物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不分级,统称生物带。经常使用的生物带有:组合带、延限带、顶峰带。组合带是指含有一定化石自然组合特征的一段地层体;延限带任一生物分类单位在其整体延续范围之内的地层;顶峰带是指某些形成化石的物种、属或其他分类单位最繁盛的一段地层。第二节地层的划分及地质年代表3、年代地层单位年代地层单位是在特定的地质时间间隔内形成的岩体。它代表地史中一定时间范围内形成的全部地层,而且只代表这段时间内所形成的岩石。这类地层单位的顶、底界限都是以等时面为界。年代地层单位以地层的地质年代归属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时间界面为准划分地层,与地质年代表一致。第二节地层的划分及地质年代表按地史中生物演化的阶段可建立六个级别年代地层单位:宇、界、系、统、阶、时间带。(相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是:宙、代、纪、世、期、时。)⑴宇,是最大的年代地层单位,是宙期间内形成的地层。⑵界,大于系,小于宇的地层单位,是在一个代的时期内形成的全部地层。其划分主要是根据生物界演化史上大的阶段。不同界中生物界常有明显的差别。界可划分次一级单位—系。第二节地层的划分及地质年代表⑶系,大于统,小于界的年代地层单位,是一个纪的期间内形成的全部地层。每个系均有其特征的生物群。系可划分成—统。⑷统,是小于系的年代地层单位,是在一个世的期间形成的全部地层。常用的第三级地层单位,是系的组成部分,一个系可分为上、中、下三个统,也有的系分为上、下两统。生物方面每个统有它的代表种属。⑸阶,比统小,是统的再划分,是在一个期的期间内形成的全部地层。⑹时间带,是最低级的年代地层单位,是一个时的期间内形成的全部地层。第二节地层的划分及地质年代表4、地质时代
在划分地层系统的基础上,将地壳的发展历史相对应地划分成若干级别的地质时代单位,国际上常用的是代、纪、世。1、代:常用的最大的地质时代单位。与界对应,代表形成一个界所经历的地质时代。2、纪:常用的第二级地质时代单位。与系对应,代表形成一个纪所经历的地质时代。3、世:常用的第三级地质时代单位。与统对应,代表形成一个统所经历的地质时代。第二节地层的划分及地质年代表四、地质年代表1976年,约翰·莱曼(JohannLehmann)提出将地层分类的建议。将沉积在地壳上的柱状剖面所表示的岩石所经历的时段,人为地赋予名称。地质年代表反映了地壳发展历史的主要阶段及其顺序。第三节地壳演化简史地球形成至今已有45亿年。距今45-38.5亿年--冥古代(宙),无岩石记录。一、太古宙(Ar):38.5亿年-25亿年。由于经历了多次强烈的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这个时代的地层(太古宇)均已强烈褶皱,形成厚度较大、变质程度较深的一套变质岩系:片麻岩、结晶片岩。在太古宇,世界各地均发现有主要的铁矿,我国鞍山式铁矿产于此地层中。地壳运动:中期-鞍山运动;末期-阜平运动太古宇已发现原始细菌化石。第三节地壳演化简史二、元古宙(Pt)
25—5.7亿年元古宙分三个代:古元古代(25-18亿年)、中元古代(18-10亿年)、新元古代(10-5.7亿年)。第三节地壳演化简史对应的地层分别为古元古界、中元古界和新元古界。新元古界:青白口系:石英砂岩、碳酸盐岩。中元古界:蓟县系未变质的粘土岩、富镁碳酸盐等长城系古元古界:滹沱群:浅变质的碳酸盐岩五台群:巨厚的中、低变质岩系长江三峡一带的地层叫震旦系,其时间为8—6亿年。在新元古代中、晚期,发生了蓟县运动,华北地区地块抬升,缺失震旦系沉积。气候为温暖(早期)--寒冷(末期),末期为历史上第一个冰期。生物界的特征是:植物界高级藻类的进一步繁育,出现了石煤(藻类形成)。第三节地壳演化简史三、古生代从距今6亿年---2.3亿年,历时3.7亿年。从古生代开始,地球历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生物方面,由于海生生物大量繁殖,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标准化石及其组合来划分地层,在沉积方面,生物成岩作用更为普遍。古生代包括六个纪:既∈、O、S
D、C、P
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一)寒武纪早古生代第一个纪,主要特征是生物界的显著繁盛和化石的大量保存,以三叶虫纲化石为重要。华北寒武纪标准剖面位于山东济南—泰安一带,自下而上分别是:山东张夏寒武系柱状剖面第三节地壳演化简史第三节地壳演化简史(二)奥陶纪:O地史上大陆地区广泛遭受海侵的时代,海生无脊椎动物达到繁盛时期,动物:珊瑚、三叶虫、腕足类;植物:藻类。华北地区奥陶系:冶里组:底部以薄层竹叶状白云岩与凤山组分界。亮甲山组:以含燧石条带灰岩为底界。下马家沟组:贾汪页岩为底界。上马家沟组:以角粒状灰岩为界。峰峰组:多为白云质灰岩,厚200米左右,分布局限。自奥陶世以后,华北区上升遭受剥蚀。第三节地壳演化简史(三)志留纪和泥盆纪1、志留纪:S
早古生代最后一个纪。2、泥盆纪:D晚古生代第一个纪。S、D期华北为风化剥蚀,没有相应的地层。第三节地壳演化简史(四)石炭纪和二叠纪石炭、二迭纪海生无脊椎动物仍占重要地位,筳类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标准化石,两栖类也有很大发展。植物方面:陆生孢子植物极为繁盛,为成煤提供了丰富的原始物质,所以C、P是地质历史上第一个重要的聚煤期。1、华北地区的石炭系:1)华北地区标准剖面----太原西山剖面中石炭统本溪组C2b:山西式铁矿(菱铁矿、赤铁矿)。上石炭统太原组C3t:厚92—118米,自下而上分三段:第一段:下部为白色粗粒石英砂岩(晋祠砂岩)。上部灰色、黑色页岩为主,煤3—5层,灰岩2—4层,可采煤层位于上、中部。第二段:底部灰色中粗粒砂岩,向上黑色页岩及煤层,含三层灰岩,中部有燧石层。第三段:底部七里沟砂岩(灰白色粗粒石英砂岩),中部页、粉砂岩夹煤层,顶部东大窑灰岩。第三节地壳演化简史2)古地理及横向变化岩性:底部一般是石英砂岩,向上为页岩、煤层灰岩,含煤碎屑岩中富含植物化石,灰岩中富含海相动物化石—海陆交互相。峰峰地区:富含8层灰岩,从上到下为;一座灰岩野青灰岩(4#)山青灰岩伏青灰岩(6#)小青灰岩中青灰岩大青灰岩(8#)(富含水)下架灰岩第三节地壳演化简史2、华北地区的二叠系二叠纪华北地区已基本脱离海洋环境,早二叠初期全区普遍出现成煤环境,到二叠纪中期,成煤在淮南、豫西一带,晚期普遍出现红色沉积,为典型的干旱气候。自下而上介绍太原西山标准剖面:1)下二叠统山西组P11:底部—灰白色块状中粗粒含砾石英砂岩(北岔沟砂岩),厚35米。向上黑色页岩、砂岩和可采煤层,为近海冲积平原上的泥、沼环境。本组厚60米。2)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P12:底部—灰白色具交错层理中粒石英砂(骆驼脖子砂岩)厚28米。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下学期教皇的奶牛-课件
- 《证券投资相关》课件
- 《湖泊的水文特征》课件
- 《语文下册《雪》鲁迅》课件
- 七年级英语上册期末复习课件
- 单位管理制度集粹选集人力资源管理
- 单位管理制度汇编大全人力资源管理篇
- 单位管理制度合并汇编【人事管理篇】
- 单位管理制度范文大合集员工管理篇
- 单位管理制度范例汇编人事管理篇
- 高职计算机专业《Web前端开发技术》说课稿
- 【独立储能】山西省独立储能政策及收益分析-中国能建
- 中东及非洲冲击式破碎机行业现状及发展机遇分析2024-2030
- 工程制图(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化工原理(1)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华北科技学院
- DZ/T 0441.1-2023 岩芯数字化技术规程 第1部分 总则(正式版)
- 2024-2030年中国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装置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CHT 1027-2012 数字正射影像图质量检验技术规程(正式版)
- 文艺复兴经典名著选读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北京大学
- 一年级下-科学-非纸笔测试
- 淘气的一天(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