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运动性疲劳_第1页
第五章 运动性疲劳_第2页
第五章 运动性疲劳_第3页
第五章 运动性疲劳_第4页
第五章 运动性疲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运动性疲劳

运动训练是改善机体化学组成和代谢供能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适度运动负荷的刺激,可打破机体原来的代谢系统平衡,产生运动性疲劳,运动性疲劳和合理的恢复手段,可促进运动员机能水平的提高。一、科学训练的生化要求二、运动性疲劳的生化分析三、运动后恢复的生化分析四、运动适应性的生化分析一、科学训练的生化要求(一)坚持以发展专项供能能力为主,其它供能能力为辅,全面发展的原则。(二)根据运动项目供能系统的供能时间的长短,安排运动时间,选择适宜的间歇,使其尽量恢复,使运动负荷总量达高水平。二、运动性疲劳的生化分析

运动训练不可避免地产生运动性疲劳,运动性疲劳和合理的恢复手段,可促进运动员机能水平提高;相反过度疲劳不仅影响训练效果,还可能引起各种机能障碍,以致损害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因此,了解运动性疲劳产生的生化机制,对加速和消除运动性疲劳有积极的意义。(一)运动性疲劳的概念(二)运动性疲劳的生化分析(三)不同时间全力运动时疲劳的生化特点(一)运动性疲劳的概念1、概念:机体的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2、力竭:是疲劳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疲劳时继续运动,直到肌肉或器官不能维持运动。3、疲劳定义的点:(1)把疲劳时体内组织、器官的机能水平和运动能力结合起来评定疲劳的发生和疲劳程度。(2)有助于选择客观指标评定疲劳(二)运动性疲劳的生化分析

由于运动性疲劳发生的机制复杂,不同运动方式、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其产生疲劳的生化机制不同。

不同的学说有不同的侧重点去解释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其中以能量过度消耗和代谢物堆积所造成的内环境紊乱是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三)不同时间全力运动时疲劳的生化特点

在不同时间全力运动时疲劳发生的代谢原因不同,因此,在训练实际中,要针对产生疲劳的原因来采取相应的抗疲劳措施。三、运动后恢复的生化分析

运动后身体的恢复质量是机能水平是否提高和能否继续训练的关键。因此,训练效果的获得是在恢复期中,运动后能源物质的恢复是研究恢复的主要内容。能源物质恢复的一般规律是超量恢复。(一)超量恢复的概念(二)超量恢复的特点(三)超量恢复原理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一)超量恢复的概念

超量恢复学说由前苏联学者雅姆波斯卡娅提出,能源物质消耗和恢复过程的规律如下:1、在适宜的刺激强度下,运动肌能源物质消耗量随强度增大而增加。2、在恢复期的一个阶段中,会出现被消耗的物质超过原来数量的恢复阶段,称为超量恢复。3、超量恢复的数量与消耗过程有关,在一定范围内,消耗越多,超量恢复效果越明显。(二)超量恢复的特点

一般说来,运动后肌中物质的恢复主要取决于运动时肌肉所发生的生化变化。1、负荷量相同,负荷强度不同,在适宜的强度范围内,强度越大,物质恢复速度和超量恢复就越明显。2、负荷量相同,负荷强度不同,超过适宜强度时,物质恢复速度和超量恢复时间延长。3、负荷强度相同,负荷量越大,物质恢复速度和超量恢复就越明显。4、运动后恢复期物质恢复的异时性。4、运动后恢复期物质恢复的异时性

运动后恢复期物质恢复的速度不同,可用半时反应来表示物质恢复的速度。半时反应是指恢复运动时所消耗的物质的二分之一所需的时间。

运动后恢复期物质恢复速度依次为CP、糖原和蛋白质。(三)超量恢复原理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目前认为可以根据不同能源物质恢复的速率来安排不同专项练习的间歇时间;而超量恢复则是课后休息期至下次训练时应掌握的指标。

如磷酸原恢复一半的时间为20-30秒,基本恢复的时限为2-5分钟,这就意味着在10秒以内全力运动的训练中,二次运动间歇时间不能短于30秒,保证磷酸原在尽可能短时间内至少恢复一半以上,就可以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组间休息间歇控制在磷酸原完全恢复,即4-5分钟。运动适应性的生化分析

长期运动训练应激会导致身体内发生大量的适应性变化,从而改善身体各部分机能,使之表现出更高的运动水平。因此了解运动训练适应性的生化变化,对完善训练机制十分必要。一、训练适应二、力量训练的适应性生化变化三、速度训练的适应性生化变化四、速度耐力训练的适应性生化变化五、耐力训练的适应性生化变化六、停训的生物化学变化一、训练适应

运动训练与人体化学组成和物质代谢的变化相适应,这种适应性的获得是训练效果取得的体现。(一)训练适应的概念

机体对不同运动方式所引起化学特性发生适应变化的现象,称为训练适应。(二)研究训练适应的意义1、揭示了训练效果的生物化学本质2、根据训练适应性变化特点指导选材3、在训练的不同阶段对运动员的机能状态进行评定,提高训练科学性。二、力量训练的适应性生化变化

力量是一种复杂的能力,要求肌肉对抗外来阻力或力量。力量训练通过对身体产生相应的生化适应,从而提高肌力。(一)力量的生化特点(二)力量训练的适应性生化变化(一)力量的生化特点

肌肉力量产生的大小依赖于收缩募集的肌纤维类型:快肌-收缩募集比率高时,力量大,维持时间短慢肌-收缩募集比率高时,力量小,维持时间长

肌肉收缩时表现的力量潜能和最大功率取决于无氧代谢提供的能量:ATPADP+Pi+ECP糖原糖酵解(二)力量训练的适应性生化变化

力量训练最明显效果是肌肉收缩力增大和横截面增大,两者之间存在明确的正相关,且这一点不存在性别差异。同时,神经系统和训练肌肉伴有一系列适应性变化。肌肉收缩力增大

短期力量训练后,肌肉体积不增大而力量增加,神经适应性在这种形式的力量增长中起作用。且一般运动员对其作用要比高水平运动员敏感。

另外,力量训练效果存在个体差异,主要原因是骨骼肌快肌纤维含量存在个体差异。所以,要获得最佳力量训练效果的先决条件之一是具备高比例的快肌纤维。肌肉壮大这是力量训练的另一效果。其机制可能是蛋白质的合成速率增加,同时蛋白质降解速率减慢,但蛋白质降解速率是否减慢,目前尚有争议。三、速度训练的适应性生化变化

速度素质对中枢神经的活动有高度依赖性它要求中枢神经工作系统兴奋水平高,神经传导速度快,反应时间短,同时对骨骼肌组成和代谢也有特殊的要求。(一)速度性运动的生化特点(二)速度训练的适应性变化(一)速度性运动的生化特点1、快速运动时,以募集快收缩肌纤维(IIb)为主,最快速度大约出现在短跑加速后6-10秒。2、ATP再合成主要来源于无氧代谢过程(1)CP的转化(运动3分钟内,占70%)(2)肌糖原酵解(运动3分钟内,占30%;5分钟后为主要来源)速度性运动的生化特点表现在:(二)速度训练的适应性变化

速度训练适应后,训练肌发生明显的生化变化,表现在四个方面:1、磷酸原供能能力增强2、糖原酵解酶活性增强3、快肌纤维选择性肥大4、肌肉缓冲酸能力提高四、速度耐力训练的适应性生化变化

短时间(35秒-2分钟)速度耐力运动时,机体主要是以糖酵解供能为主;速度耐力训练的效果主要表现为针对性地发展了糖酵解供能能力。(一)速度耐力运动的生化特点(二)速度耐力训练的适应性生化变化(一)速度耐力运动的生化特点

速度耐力运动的生化特点表现在:1、运动肌主要以募集快收缩肌纤维为主。2、ATP的再合成主要由糖酵解代谢提供。(二)速度耐力训练的适应性生化变化

速度耐力训练适应后,训练肌发生明显的生化变化,表现在三个方面1、糖酵解酶活性提高2、肌肉耐受酸的能力增强3、肌糖原合成能力提高五、耐力训练的适应性生化变化

耐力能力的大小是建立在人体复杂的调节机制上,如能量代谢调节和整合过程、酸碱平衡、水盐代谢平衡和体温调节等。(一)耐力运动的生化特点(二)耐力训练的适应性生化变化(一)耐力运动的生化特点1、持续2-10分钟的耐力运动的生化特点(1)中枢神经系统高度激活和兴奋(2)快、慢收缩肌募集同时增多(3)ATP再合成以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彼此协同,能源以CP、肌糖原为主,血糖也有参与

2、大于10分钟的耐力运动的生化特点(1)主要募集慢肌纤维(2)ATP再合成主要依靠有氧代谢途径运动前阶段肌糖原1hr脂肪蛋白质血糖(二)耐力训练的适应性生化变化1、明显改善呼吸循环系统机能,使运动时氧转运能力提高

耐力训练适应后,训练肌发生明显的生化变化,表现在2个方面2、肌肉利用氧的能力提高,促进有氧代谢能力耐力训练对氧转运系统的影响引自福克斯(Fox),1989人体对耐力训练的生化适应六、停训的生物化学变化

一般来说,通过训练获得的生物化学适应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停止训练后,它们会逐渐消退。(一)停训对训练效果的影响(二)防止运动能力下降的措施(一)停训对训练效果的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