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欧洲的宗教改革(选修一)_第1页
专题五 欧洲的宗教改革(选修一)_第2页
专题五 欧洲的宗教改革(选修一)_第3页
专题五 欧洲的宗教改革(选修一)_第4页
专题五 欧洲的宗教改革(选修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检测:1、王安石变法是如何解决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的?2、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欧洲宗教改革德国瑞士英国课标要求:(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中世纪(MiddleAges;公元476~公元1453)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开始计算,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3年)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

中世纪“中世纪”也称中古,史学上通常指封建时代,即介于古代奴隶社会与近代资本主义之间的时代。主要适用于欧洲。世界三大宗教1、佛教(公元前6世纪)2、伊斯兰教(公元7世纪)3、基督教

(公元1世纪)①天主教(罗马)②东正教(君士坦丁堡)③新教(16C)⑴路德教⑵加尔文教⑶英国国教十一世纪你知道世界三大宗教指的是哪三大宗教?探究1:基督教的发展演变历程:基督教(诞生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帝国)天主教(以罗马为中心)东正教(君士坦丁堡是中心)天主教新教东正教①______教②________教③________教11世纪第一次分裂1054年16世纪的第二次分裂路德公元4世纪初期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英国国加尔文美国的纸币,你发现有何特点?INGODWETRUST.美国总统就职时手按在什么文本上宣誓?美国总统演讲的最后一句一般是什么?基督教在西方国家和人民中的地位godblessyou.(上帝保佑你们)《圣经》总统就职时手按《圣经》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面积仅有0.44平方公里,却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图为圣彼得大教堂思考:以下新闻反映了什么现象?

天主教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于当地时间2005年4月2日21时37分因病在梵蒂冈去世,终年84岁。4月8日,梵蒂冈教廷在圣彼得大教堂广场举行了追思弥撒和葬礼。300多万人涌入罗马送别教皇。来自教皇家乡波兰的人就达百万之众。由于圣彼得广场只能容纳30万人,葬礼通过27个巨大的屏幕向全罗马市主要的集会地点现场转播。200多名世界各国政要及宗教领袖出席了弥撒及葬礼,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法国总统希拉克等。德国红衣主教拉青格主持葬礼。他称颂教皇保罗二世以其一生奉献于上帝、教会和人类大家庭。宗教(天主教)在欧洲甚至世界各地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米兰大教堂巴黎圣母院坎特伯雷大教堂-英教阶制度教阶制是基督教逐渐形成的一种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天主教实行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主体包括主教、神父(神甫)、执事(助祭)三个品位。从教会中心至地方神职人员等级依次为:教皇-枢机主教(红衣主教)-首主教-总主教-主教-神父。

信徒上帝主教大主教红衣主教罗马教皇神父基督教的主要教义原罪救赎原罪----(Originalsin)一词来自基督教的传说,它是指人类生而俱来的、洗脱不掉的“罪行”。圣经中讲:人有两种罪--原罪与本罪,原罪是始祖犯罪所遗留的罪性与恶根,本罪是各人今生所犯的罪。原罪是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违背上帝的命令、偷吃禁果所犯的罪行,传给后世子孙,是人类一切罪恶和灾祸的源。人类永远无法自救。上帝(天主)差遣他的儿子耶稣来到世间,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在上帝面前替人类赎了罪。凡是信仰上帝、跟随耶稣的人都能得救,死后获得永生。

人类因有原罪和本罪而无法自救,要靠上帝派遣其独生子耶稣基督降世为人做牺牲,成为「赎价」,作了人类偿还上帝的债项,从而拯救了全人类。上帝创世说天堂地狱说原罪救赎说基督教教义对禁锢人们的思想、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有何作用?提示:使得人们无欲无求,安于现状,忍受一切痛苦,不做反抗;对教会产生精神上的依赖;阻碍进步力量的发展,保持其权威的神圣化,巩固其统治。

《愚人船》

布罗尼穆斯博斯油画荷兰1470年

这幅画描绘了在荒宴中纵情声色的修女和修士们,他们正试图咬下悬在空中的糕点。中世纪教会中所谓圣者的愚蠢与自负加上他们生活中的堕落,益发使他们成为了人们嘲弄的对象。主教的俱乐部油画19世纪

主教的宫邸艳丽奢华,追随者们在一同“探讨”球艺的问题。在他们热情的参与下,保龄球运动已经颇为成熟了。教皇和红衣主教团几乎都是意大利人,他们把教会变成了一个奢靡的俱乐部,优雅地谈论着艺术、音乐和戏剧,却少有提及信仰的问题。

华丽的祭坛教皇出巡红衣主教大主教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意志搜刮的财富要高出当时德意志名义上的中央政权“神圣罗马帝国”年财政收人的20倍左右。这种搜刮,既不利于资本主义早期的原始积累,也极大地恶化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是在1096年到1291年发生的八次宗教性军事行动的总称,是由西欧基督教(天主教)国家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发动的战争。由于罗马天主教圣城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徒手中,十字军东征大多数是针对伊斯兰教国家的,主要目的是从伊斯兰教手中夺回耶路撒冷。东征期间,教会授予每一个战士十字架,组成的军队称为十字军。

火刑柱插图画中世纪

火刑是中世纪典型的刑罚,把人绑在柱子上烧死,有点像中国古代的炮烙之刑。

“被告人如不承认‘罪行’,就反复用刑拷问。一切有利于被控告人的证词都不能成立。被告可以不经审判便予处死。被告认罪之后,如又否认,即不再审讯,予以烧死”。——《宗教裁判所审讯条例》从以上材料,大家可以获得什么历史信息?天主教奢侈腐化、荒淫无度、贪婪敲诈、教阶森严。“物必先腐而后生虫,教会之所以出现改革的诉求,皆因自身的腐败”

——摘自《西方宗教史》天主教会的堕落和残暴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了反对天主教的宗教改革运动。根据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宗教“异端”—早期欧洲的反封建斗争1、表现:(1)法国南部的“异端”运动主张:否定正统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2)英国人威克里夫的“异端”学说主张:1374年起,威克利夫公开抨击教皇,·主张建立一个不受罗马控制的英国教会,没收教产分给贵族,教会不得向各国征税,简化宗教仪式和用英语做礼拜等。(3)捷克人胡司对教会的批评主张: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宗教“异端”思想的共同之处:1、认为现存的封建统治秩序和罗马教会都是魔鬼创造的2、揭露了教会的虚伪与腐化3、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和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4、没收教会的财产;5《圣经》是高于教会和教士的最高权威6、教权服从于世俗的权力7、用民族语言传教中世纪早期的反封建斗争大多采取宗教“异端”形式的原因

1.中世纪西欧各国,几乎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从生到死都与天主教会发生密切联系,他们的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主教会的严密控制。

2.当时资本主义还很不发达,资产阶级力量还比较弱小,在反封建斗争中,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

3.天主教会日益堕落、反动。中世纪天主教会在欧洲地位如何?表现在哪些方面?地位:非常重要(欧洲共主、宗教神权统治)表现:社会生活:人人都是天主教徒,受教会控制和影响.政治:建立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教权高于王权(控制世俗君主)、成为西欧封建统治的国际中心经济: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利用教权聚敛财富④思想文化:垄断文化教育、钳制思想探究211世纪的“卡诺莎之辱”

德皇亨利四世在同罗马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年仅26岁的亨利四世带着他的妻子和孩子,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站在满地白雪的卡诺莎城堡的院子里。根据惯例,年轻的德皇赤足披毡站在寒冷的雪地里苦苦恳请教皇接见,并原谅他这个认了罪的人。而格里高利七世这位出身低微的手工匠的儿子,硬是让高贵的德皇在室外整整等了三天,直到使其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后才出来恩赐给这位忏悔者一个赦罪的吻,史称“卡诺莎觐见”,又称“卡诺莎之辱”。是欧洲中世纪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的典型例证14-15世纪欧洲有哪些发展?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产生,重商主义思想流行。政治上:资产阶级、新贵族出现,统一民族国家形成,民族观念崛起。文化上: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探究3打击了天主教会神权统治一、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1、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共同要求反教会反封建斗争3、政治因素: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民族观念的崛起,要求摆脱天主教会控制4、思想文化因素:文艺复兴、异端思想的推动5、直接原因:教会贪婪腐败,其掠夺最终引发宗教改革运动6、根本原因:天主教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成为欧洲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和教会的斗争历史结论:欧洲宗教改革是宗教自身的腐败和欧洲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内部各种矛盾斗争的必然“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必然反映。”——毛泽东

材料一: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材料二:西欧资本主义进入原始积累时期以后,无论是国内发展还是海外掠夺,都需要有强大的国家作支撑。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的障碍。材料三: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批判了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宣传了个人自由、平等与欲

材料四:许多修道院与公共妓院无甚差别。

——伊拉斯谟

经济上:天主教会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政治上: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民族观念的崛起,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的障碍思想上: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直接原因:天主教会的腐败和堕落探究:我们从新旧文明的冲突和欧洲近代化的角度来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然呢?1、文明角度:欧洲天主教的腐朽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阻碍了人类文明的进步。2、近代化角度: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国家形成,宗教神权统治阻碍了欧洲政治经济的发展,是欧洲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必然,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反映。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根据材料归纳宗教改革的目的?目的:

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与掠夺,建立适应资产阶级发展需要的新教会。二、宗教改革的内容德国瑞士英国亨利八世伊丽莎白一世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人们对教会精神禁锢和腐败的批评更加激烈,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16世纪时,天主教会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势力很大。教会不仅在精神上统治着德意志,还从德意志掠取了大量财富,德意志因此被称为“教皇的奶牛”。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

改革的开端——马丁路德改革“奶牛”的愤怒——德国16世纪,每年从德国流向罗马的现金达三十万古尔登以上,这个数目比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年均收入高出好几倍,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德国的高级教士在就职时都要向教廷交纳一万到二万盾。美因兹大主教在8年中(1505~1513年)出现了三次空缺,每一次就任都要交两万盾。1、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在德国爆发?主要原因:根本原因:思想原因:④主观原因:⑤直接原因:(导火线)德意志是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教皇的奶牛)1517年教皇兜售赎罪券天主教会黑暗统治阻碍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人文主义的熏陶2、开始的标志: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马丁·路德立志改革教皇出售赎罪券3、内容及作用“因信称义”(核心)全体信徒皆教士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简化宗教仪式,主张神甫可以娶妻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彻底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加强王权,实现国家统一的政治要求符合资产阶级资本原始积累和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王权高于并支配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否定了天主教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否定了教会作为上帝代言人的特权地位;体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否定了天主教会和教皇的权威,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因信称义”

路德从钻研《圣经》中悟出了“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道理。具体说来,第一,人要想自己的灵魂得救,要依靠个人的虔诚的信仰,而不需要教会神职人员的干预。第二,信仰的惟一依据是《圣经》,而不是天主教会一手制定的神学。这就是“因信称义”。它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马丁·路德上帝神职人员信徒上帝信徒天主教的“因行称义”路德教的“因信称义”天主教宣称,人若要得救,必须要以教会为中介,履行复杂的圣礼,做“善功”“赎罪”。为了聚敛钱财,教会发明了出售“赎罪券”的方法。即因行称义”马丁·路德宗教主张的核心思想:每个人可以凭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个人信仰建立在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上。即“因信称义”。

所以我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任来惩治奸邪,保护良善的。因此我们应该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马丁•路德

1520年,教皇宣布路德学说为异端。12月20日,路德焚毁了教皇敕令。

1521年,教皇开除路德教籍,德皇命令限期捉拿路德。但这根本阻挡不住宗教改革运动的迅猛发展。经过长期的斗争,德国社会接受了马丁·路德的宗教主张。1555年,德国皇帝被迫签署《奥格斯堡和约》,制定“教随国定”原则,承认信仰路德宗的诸侯与信仰天主教的诸侯享有同等权利。路德烧毁教皇令

路德坚决拒绝放弃所发表的主张,他理直气壮地说,“除非圣经或理由清楚的说服我(我不信任教皇,也不相信总议会,因为他们时常错误,也自相矛盾),我受所引用的圣经约束,我的良心受神的话捆绑。我不能,也不愿收回任何的意见,因为违背良心既不安全,也不正当。我不能那样作。这是我的立场,求神帮助我。”最后他郑重宣布:“我不能移动,这是我的立场。但求上帝帮助,阿们”,令全场震惊。“这是我的立场”由于圣经一直以来都被罗马教会所把持,而且只有拉丁文本,所以普通人根本没有能力阅读,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马丁路德开始着手将圣经翻译成德文。这个时候,刚刚实现的古腾堡活字印刷技术给德文版圣经的发行工作提供了最好的帮助,使得圣经的大量印刷和发行成为可能。马丁·路德在莱比锡神学论战中抨击教皇4、马丁·路德改革的影响③首次在天主教神权统治体系中打开缺口,为其他国家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②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和封建势力,形成路德新教,制定“教随国定”原则。④利于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德语成为德国的标准语言)。

①促进了思想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宗教改革运动需要一个天才去发动,需要另一个天才去结束;路德,这个煽动家,推动了宗教改革的滚石;加尔文,这个组织家,则在滚石粉碎之前使它停止。对于宗教,路德就其实践来说,更多是一个摧毁者,而加尔文则更多是一个建造者。

对于宗教,路德就其实践来说,更多是一个摧毁者,而谁则更多是一个建造者。加尔文宗教改革1、背景:

1)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2)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3)深入研究《圣经》,宣传宗教改革。2、内容1)主张信仰得救,认为《圣经》的权威至高无上;

2)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核心);3)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建立廉俭教会。4)主张建立民主教会5)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作用:否定了天主教会和教皇的权威作用:引起了社会风气的变化,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的色彩。核心内容——“先定论”主张:影响:1)人在出生之前,上帝就先定了他是应该获救,还是应该沉沦,即所谓的“选民”或“弃民”。“选民”获得上帝赐予的智慧、享乐和权利,注定会发财致富;“弃民”却注定贫穷困苦。2)上帝的先定不因人的行为而改变,所以祈祷没有意义。1)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2)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为资产阶级进行资本原始积累作辩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为资产阶级剥削提供依据。

①更加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武器;②打击了天主教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引起社会风气的变化;③传播的欧洲其他地区。4、影响:局限性:镇压异端,判处异端死刑进步性:3、特点:

最激进,最具有时代特色的改革问题:比较加尔文与路德两大新教教义的异同。为何说加尔文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相同:都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不同之处是:(1)路德的神学关怀中人是出发点和目的,而加尔文的神学思想上帝是一切的出发点和目的(2)路德宣称教徒“因信称义”,十分强调在精神领域里个人信仰在获救中的决定性作用,而加尔文也宣称“先定说”,认为上帝预先的拣选才真正是决定一切的基础。(3)路德使人的精神被赋予了神圣性。加尔文则使得现实的经济活动也获得了神圣性(4)加尔文的主张更为激进,其更激进之处表现在建立民主教会和严厉排斥异己,以及主张国家的民主化与共和化上。加尔文的主张更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影响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特别对法国和英国的历史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英国的宗教改革亨利八世伊丽莎白一世

亨利八世是英国都铎王朝的第二个国王,亨利七世的次子,伊丽莎白一世的父亲。

他18岁即位并娶寡嫂凯瑟琳,因罗马教廷不批准他的离婚,他与教会决裂,宣布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亨利八世腊像馆里的英王形象温莎古堡亨利八世伊丽莎白一世伊丽莎白一世

(1533-1603)

英国都铎王朝黄金时代的缔造者,亨利八世的公主,1533年9月7日生于格林尼治。她受过良好教育,通晓拉丁、法、意大利等语,信仰新教。早年便卷入复杂的宫廷斗争。作为女王,她战胜过不可一世的西班牙无敌舰队,是不列颠帝国海上传奇的奠基人,是英格兰宗教改革平和化及民族统一的坚决倡导者和执行人。①英国较早形成了专制王权统治下的统一的民族国家,强大的王权力图摆脱罗马教权的控制。

②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英国社会各阶层特别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

③婚姻继承问题导致亨利八世与教皇决裂1、原因:亨利八世:(1)1534年通过《至尊法案》,规定英王为教会首脑,教皇无权干涉,保留天主教基本教义和仪式;(2)解散修道院,没收其土地财产,修士还俗伊丽莎白一世:(1)重申《至尊法案》,神职人员效忠英王;(2)通过了《三十九条信纲》,主张信仰得救,《圣经》为惟一标准2、内容:3、特点:①改革方式:是依靠王权自上而下进行的②新教内容:保留了较多的天主教成份没有完全适应资产阶级的要求。

进步性:英国建立了本民族教会(英国国教),打击了天主教会势力,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英国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局限性: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较多的天主教成分,当加尔文教传入英国后出现了清教徒运动,对日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4、影响:宗教改革后,欧洲宗教世界呈现出哪些特点?出现了地方化、民族化的新教组织;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简化;人们普遍接受信仰得救的主张。三、评价宗教改革1、性质: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一场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天主教会的政治运动2、进步性政治:打击了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经济: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④文化:使各国普遍重视教育,兴办学校,促进了欧洲文化、科技、教育的发展。1、宗教迫害和宗教纷争2、不得不做出妥协3、彻底的宗教宽容,还有很长的路3、局限性:1.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根本目的是()

A.反对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B.脱离罗马天主教会的管辖

C.改革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

D.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D训练设计2.《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意义在于()

A.反驳了赎罪券的功效

B.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C.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

D.提出“因信称义”的思想B3、在14、15世纪,天主教会之所以遭到很多人的反对,最根本的原因是()

A、天主教会的腐败B、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发展C、进步人士认识的提高D、各国王权的软弱B4.下列情景不可能发生在路德身上的是()

A正在兜售“赎罪券”

B.在演讲中呼吁“信仰即可得救”

C.正伏案把《圣经》翻译成德文

D.正与一修女举行结婚仪式A5、加尔文说:“一个人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和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材料所体现的是()

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加尔文宗教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C.符合教俗封建主的利益

D.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A6、德意志等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是A.天主教会的派系斗争B.农民的反封建斗争C.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D.天主教规和仪式改革C7、加尔文的先定论的实质是:A.发展了“因信称义”学说B.秉承了基督教教义C.创立新宗教的手段D.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辩护D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①“因信称义”②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①《圣经》权威至高无上;②主张信仰得救,即先定论①《至尊法案》规定英王为教会首脑②废除与国家法律抵触的现行教规③英语为礼拜用语信徒皆祭司廉俭教会民族教会民主教会廉俭教会保留天主教教义和仪式等德国北欧法国英国等英国谢谢观赏欧洲宗教改革“物必先腐而后生虫,教会之所以出现改革的诉求,皆因自身的腐败”

——摘自《西方宗教史》“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必然反映。”

——

毛泽东

从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来看:宗教改革的性质:1、路德、加尔文教(资产阶级教会)是西欧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一场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天主教会的政治运动2、英国国教(封建教会)是国王发动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

尽管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的起因、方式、目的不一样,

①起因:路德、加尔文教-----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英国国教-----------阻碍了国王强化王权

②方式:路德、加尔文教-----在宗教外衣掩饰下英国国教-----------自上而下

③目的:路德、加尔文教----建立资产阶级教会,为资产阶级服务英国国教----------建立附属于王权和政府的封建教会,维护日益强大的王权但都把矛头指向罗马天主教会,否定了教皇的权威,打击了天主教会的势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世纪时,人们在反封建统治的斗争中往往采用宗教思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产生,封建统治和教会阻碍其发展。●天主教的影响无处不在,人们的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主教的严格控制,新兴资产阶级找不到更好的思想武器反封建。●资本主义不发达,资产阶级力量较弱,不得不借助宗教外衣。●由“异端”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其思想与资产阶级早期的反封建思想一致,所以成为早期资产阶级的思想武器。思维拓展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欧洲宗教改革

背景

内容

历史作用条件原因资本主义人文主义民族国家在西欧占据统治地位的天主教会阻碍社会进一步发展教权大于王权轻商思想宗教裁判所文化专制因信称义《圣经》最高权威先定论简化教会组织和仪式,过节俭生活建立民族教会走向现代社会创造条件因行称义打击了教会,促进了民族国家成长确立了资产阶级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打击了教会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重视教育,兴办学校,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材料一被誉为“宗教改革晨星”的英格兰牛津大学神学教授威克里夫(1330~1384)宣布说:“但愿上帝使这地方的每一间牧区教堂都有一本好圣经,有好的福音注解,教士都好好研究它们,用福音和上帝的命令切实无误地教导人民!”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威克里夫被誉为“宗教改革晨星”的原因,指出这颗“晨星”闪耀的历史背景。

原因:威克里夫强调《圣经》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告诫教会不能歪曲《圣经》本意,欺骗人民,这与后来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主张基本一致。历史背景:14世纪,欧洲封建制度逐渐衰落,商品经济出现,天主教会日益阻碍社会的发展。

在信奉基督教(或上帝)的基础上,主张先定论,鼓励人们追求现世的成功,积极获取财富。

材料二针对卡尔文宗教改革的影响,有学者指出,如果说传统基督教中的人是全心全意地倾心天国的话,那么新教——加尔文教——中的人已经是头在天上、身子在地上了。

(2)结合卡尔文宗教改革的思想,谈谈你对“头在天上、身子在地上”这句话的理解。

材料一:加强王权,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材料二:加强和承认罗马教皇的权威地位。[经典例析]

(2011·连云港市统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另一个重要法案是1534年通过的“至尊法案”。它把宗教改革5年来国王取得的权力综合起来,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唯一和至高无上的首脑,拥有决定一切宗教事务的权力,包括推荐神职人员、规定教义……至此罗马教皇在英国的权威被彻底摧毁。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如果教皇命令作恶,或禁止修德,教会就必须坚信作恶是好事,修德是坏事……必然坚信,凡教皇指示的便是善,凡教皇禁止的便是恶。——耶稣会一位理论家(1)分别概括上述材料的基本主张。(2)材料一体现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这一矛盾在17世纪的英国又有何变化?试分析其原因。

主要矛盾:王权与教权的矛盾。变化:资产阶级和王权的矛盾。原因:①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日益壮大的资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