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仪器分析InstrumentalAnalysis参考资料《分析化学》R.Kellner编,李克安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仪器分析》朱世盛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仪器分析原理(第二版)》
方惠群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仪器分析导论(第二版)》
[日]泉美治编
化工出版社SciFinderScholar(CA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AnalyticalChemistry《分析化学》为什么学习仪器分析?环境分析中的种种问题?环境介质中有什么潜在有毒物质?来自何方?进入环境后有什么变化?【污染物的存在形态、污染水平、迁移及转化规律和对人体接触量】民用化学品中有害化学物质的存在形态、含量、与人体的接触途径和总接触量?异构体、对映体在环境中的累积迁移?……第一章引言(Preface)一、分析化学的发展及仪器分析的产生二、仪器分析的分类三、仪器分析的特点四、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五、课程的任务和要求六、如何学习仪器分析一、分析化学的发展及仪器分析的产生分析化学定义:是一门发展并运用各种方法、仪器及策略以在时空的维度里获得有关物质组成及性质的信息的一门科学。仪器分析定义是指那些采用比较复杂或特殊的仪器,通过测量表征物质的某些物理的或物理化学的性质参数及其变化规律来确定物质的化学组成、状态及结构的方法。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的联系
1.仪器分析是在化学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不少原理都涉及到化学分析的基本理论;2.仪器分析离不开化学分析,其不少过程需应用到分析化学的理论。3.化学分析以常量分析为主,仪器分析以微量分析为主。一、分析化学的发展及仪器分析的产生确定物质的化学组成——定性分析测量各组成的含量——定量分析表征物质的化学结构、构象、形态、能态——结构分析、构象分析,形态分析、能态分析表征物质组成、含量、结构、形态、能态的动力学特征
——动态分析例如:茶叶中有哪些微量元素?茶叶中咖啡碱的含量?咖啡碱的化学结构?微量元素的形态?化学成分的空间分布?在不同的生长阶段,茶叶中的营养成分的变化?例如: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分析化学的任务分析化学作用--比喻“眼睛”——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眼睛二、仪器分析的分类2023/2/5分析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分析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电化学分析光化学分析色谱分析波谱分析重量分析滴定分析电导、电位、电解、库仑极谱、伏安发射、吸收,荧光、光度气相、液相、离子、超临界、薄层、毛细管电泳红外、核磁、质谱三、仪器分析的特点灵敏度高:适于微量、痕量和超痕量分析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应用范围广:不但可以作组分及含量的分析,在状态、结构分析上有广泛的应用专用仪器,复杂,昂贵相对误差较大1%-5%RSD:不适于作常量和高含量组分的测定四、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及其原理掌握各种分析方法的有关计算,初步具备数据评价能力初步具备查阅文献、选择分析方法、拟订实验方案的能力掌握有机分子结构解析的基本知识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如何学习仪器分析掌握方法的基本原理,了解方法可提供的信息了解仪器的结构,方框图掌握分析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分数分布•课堂表现包括课堂回答问题和听课状态,占比例为25%,•平时作业成绩包括资料整理、作业、考勤等,占比例为25%,•期末考试成绩占到50%第二章气相色谱一、色谱发展历史1850年龙格(F.F.Lunge)观察到将一滴染料混合物溶液点滴到吸墨纸上时会扩散成一层层的圆形环。申拜恩(C.F.Schoenbein)在1861年注意到如果把一滴无机盐混合溶液点满在一张滤纸上,那么各种盐分会以不同的速度向四周扩散成层。德伊(D.TDay)在1897年和克利特卡(S.K.Kritka)在1900年出发现把石油简单地通过碳酸钙的细粉柱时,它就会被分成不同部分。但是首先认识到这种色谱分离现象和分离方法大有可为的是俄国的植物学家茨维特色谱奠基人----茨维特1872年5月14日生于意大利阿斯蒂;1896年获日内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全家移居俄国;1901年获喀山大学植物学学士学位;1902年任华沙大学讲师;1907年任兽医学院教授;1908年任华沙理工大学教授。茨维特应用化学方法研究细胞生理学。1900年他在树叶中发现了两种类型的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后来又发现了叶绿素c,并分离出纯的叶绿素。他最重大的贡献是发明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中极重要的实验方法──色谱法。他的第一篇关于色谱法的论文发表在1903年华沙的《生物学杂志》上。1906~1910年的论文都发表在德国的《植物学杂志》上。在这几篇论文中,他详细地叙述了利用自己设计的色谱分析仪器,分离出胡萝卜素、叶绿素和叶黄素。色谱奠基人----茨维特茨维特研究植物色素的过程中,在一根玻璃管的底部塞上一团棉花,在管中填入粉末的吸附剂,例如碳酸钙等,然后把该吸附柱与吸滤瓶连接,把有色植物叶子的石油醚萃取液倾注到柱内的吸附剂上面,然后用纯净的石油醚洗脱。1931年,R.库恩才发现茨维特所发明色谱法的重要性,此法才得到普遍的推广和应用分配色谱创始人马丁和辛格马丁1910年3月1日生于伦敦,1932年获剑桥大学学士学位,1936年获博士学位;辛格1914年10月28日出生于利物浦,1933年进入剑桥大学三位一体学院(学习物理、化学和生理学),1936-1939年间在该校生物化学实验室做研究生。1938年,马丁与辛格在研究乙酰氨基酸时观察到,这些氨基酸在氯仿和水之间的分配系数明显不同,他们尝试在两种逆向流动的溶剂间分配氨基酸以便分离它们,但没有成功,后来发现如果使水吸附在硅胶上保持水相不动,只许氯仿相流动,分配过程就可以顺利进行。分配色谱创始人马丁和辛格马丁和辛格因在1941年发明了分配色谱法特别是纸上色谱分析法而共享了1952年诺贝尔化学奖。用这种方法辛格弄清了简单的蛋白质短杆菌肽的结构,找出了几种氨基酸在这种分子中的次序。很快就证明,这项工作对于F·桑格阐明在胰岛素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次序有巨大作用。James和Martin1952年所作的气液色层分析在化学上开辟了一个新的园地,无论在研究和工业上它都有广泛应用的前途。并在色谱法的理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气液色谱的问世Martin和Synge在1941年研究液-液分配色谱时就提出可以使用气体作流动相,即气-液分配色谱。一直到1950年Martin最后证实自己预言的正确。Martin于1950到国家医学研究所,他邀请年青科学家A.T.James参加他的研究,用气体做流动相的气-液分配色谱,对脂肪酸进行精细分离,他们使用硅藻土助滤剂做载体,用硅油固定相,用气体流动相,这就是气-液分配色谱了,把色谱柱末端浸入有指示剂的溶液中,分离出来脂肪酸的量用滴定法测定。但是不久Martin就研究出一种自动滴定的仪器来。后来知道对高沸点化合物,必须把色谱柱加热才行,于是就在色谱柱外面加一个蒸汽套。气液色谱的问世他们的这一研究在1950年的生物化学学会上以“气-液色谱“为题作了报告。这一报告在1951年6月递交到生物化学杂志。以后的几个月他们连续有两篇论文发表,用GLC分离氨和脂肪胺,和吡啶同系物,GLC立即对分析化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时在石油和石油化工的分析中,传统的分析方法无能为力时,GLC就像及时雨一样,成为无与伦比的得力助手,一直到现在,GC仍然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气液色谱的问世1955年PerkinElmer(珀金埃尔默)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台商用气相色谱仪-154型;1958年世界上第一根商品化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在PerkinElmer公司诞生;1956年我国开展研究,1965年上分投入试制;1976年HP推出世界第一台台式气质联用仪5992。毛细管气相色谱的出现和发展毛细管柱的创始人高雷从1955年开始在当时的Perkin-Elmer公司从事提高色谱柱的柱效方面的研究。在1957年,发表了第一篇有关毛细管气相色谱的报告。在1958年,提出了著名的高雷方程,阐述了各种参数对柱性能的影响。还发表了两幅色谱图其中一幅是在一支45m长内径为0.25mm的不锈钢毛细管柱中涂以邻苯二甲酸二(十八酯),柱效达50000多块理论塔板数,检测器是用高雷自己设计的微型热导池。在58min内可以把间-二甲苯相对-二甲苯分离开。柱温70℃,载气为氦,流速为0.48mL/mL,间-、对-二甲苯的相对保留值只有1.023。毛细管气相色谱的出现和发展第一支色谱柱是用聚乙烯制成的,之后多用不锈钢毛细管柱。但不锈钢柱的活性高、柱效差,因而玻璃毛细管柱成为60-70年代的主要柱型。但是玻璃毛细管柱有几个主要缺点:难以涂渍固定液;柱寿命短;易碎。在1960研制出第一台玻璃毛细管柱的拉制机。当时在玻璃毛细管柱上涂渍角鲨烷,只可使用两三天,固定液液膜就破坏了。经过几年的研究,对玻璃毛细管内壁进行改性,致使固定液可以涂渍在毛细管壁上。毛细管气相色谱的出现和发展70年代初有一批色谱工作者,研究了各种处理玻璃表面的方法,和涂渍固定液的方法,并把毛细管色谱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70年代末,当毛细管色谱柱使用玻璃做材料的时代结束时,对玻璃毛细管柱进行去活及涂渍的工艺已相当成熟,它的应用也渗透到许多领域。现在玻璃毛细管柱已经完全退出了毛细管气相色谱的领域,完全为弹性石英毛细管柱所取代。毛细管气相色谱的出现和发展1979年,Dandeneau和Zerenner首次报告了用熔融二氧化硅做毛细管柱的研究,开始了熔融二氧化硅做毛细管柱材料的时代。弹性石英柱有几个显著的优点:柔韧性好,易于连接安装;内表面惰性好,金属离子杂质少,对固定液的催化分解作用小,对一些极性和氢键型化合物吸附性弱,拖尾小;与玻璃相比,石英表面易于通过硅烷化处理,使各种极性的固定液形成均匀的液膜因而柱效很高。反相色谱的出现1948年,马丁想使用液相色谱分离长链脂肪酸,但是现有的方法是使用极性固定相,并以非极性的剂作洗脱剂(即现在所说的正相色谱),得不到好的结果。所以Martin就开始研究不同的两相系统,例如使用弱极性的固定相,实验了各种可能性,但是还是不满意:也就是要找到一种理想的疏水性载体做固定相。最后找到用二氯二甲基硅烷蒸汽来处理硅藻土的产物,这一物质不会被极性溶剂所湿润。利用这种固定相作色谱柱及相应分离体系,可以分离脂肪酸。于是在1949年就产生了所谓“反相液相色谱并首先用这种方法分离了月桂酸(C12)到硬脂酸(C18)的脂肪酸系列。反相色谱的出现但在后来的20多年里这种广泛使用的反相液相色由于缺少适当的固定相,并对这一物理化学现象理解不深阻碍了这一方法的发展。但是在70年代上半段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解决了反相液相色谱固定相的制备,使反相液相色谱成为液相色谱中主导的方法。二、色谱分析基础应知应会:了解色谱流出曲线和术语理解柱效率的物理意义及其计算方法理解速率理论方程对实际分离的指导意义掌握分离度的计算方法,及影响分离度的重要色谱参数定量方法色谱法的定义色谱法或色谱分析(chromatography)色谱分离技术是借助色谱分离原理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的技术;将色谱分离技术应用于分析化学,称为色谱分析。
色谱分析属于化学分析,还是物理分析?为什么?当流动相中携带的混合物流经固定相时,其与固定相发生相互作用。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之间产生的作用力的大小、强弱不同,随着流动相的移动,混合物在两相间经过反复多次的分配平衡,使得各组分被固定相保留的时间不同,从而按一定次序由固定相中流出。与适当的柱后检测方法结合,实现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离与检测。色谱分离原理
两相及两相的相对运动构成了色谱法的基础色谱分离过程色谱法的分类①按物理状态分类(1)流动相的物态: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2)固定相的物态:气-固色谱法、气-液色谱法、液-固色谱法、液-液色谱法;②按使用的形式分类(1)柱色谱:填充柱色谱、毛细管色谱;(2)平板色谱:纸色谱、薄层色谱;色谱法的分类③按分离机理分类(1)吸附色谱:根据不同组分在吸附剂上的吸附和解吸能力的大小而分离;(2)分配色谱:根据不同组分在固定液中溶解度的大小而分离;(3)离子交换色谱:不同组分对离子交换树脂的亲和力不同;(4)凝胶色谱:依据分子几何尺寸大小不同进行分离色谱法的基本概念色谱流出曲线在色谱法中,当样品加入后,样品中各组分随着流动相的不断向前而在两相间反复进行溶解、挥发,或吸附、解吸,如果各组分在固定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它们就有可能达到分离。色谱法的基本概念①色谱峰的高度、宽度、半峰宽度★★峰高(h):峰高h指色谱峰最高点到基线的距离,一般用cm为单位。1.色谱常用术语★★峰宽(Y)与半峰宽[Y1/2)从色谱峰两侧的转折点(拐点)作切线,在基线上的截距叫峰底宽(Y);简称峰宽;峰高一半处色谱峰的宽度叫半峰宽(Y1/2)。由于色谱峰顶呈圆孤形,色谱峰的半峰宽并不等于峰底宽的一半。色谱法的基本概念2.分配系数与分配比定义: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发生的吸附与脱附或者溶解与挥发的过程叫分配过程。★★分配系数(K):当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两相中达到分配平衡时,组分在两相中的浓度之比,称为分配系数(K):组分在固定相中的质量浓度(g·mL-1)组分在流动相中的质量浓度(g·mL-1)2.分配系数与分配比★★分配比(k)定义:分配比是在一定温度、压力下,组分在两相间达到分配平衡时,两相间组分的质量比:分配比又称为容量因子或容量比分配比k的大小由下式计算:通过实验来测定分配比k的数值k值越大,保留时间越长。k=0的组分,其保留时间即为死时间。色谱法的基本概念★★分配系数与分配比的关系相比:表示流动相体积与固定相体积之比一定温度下,组分的分配系数K越大,流出越慢;试样一定时,K主要取决于固定相性质;每个组份在各种固定相上的分配系数K不同;试样中的各组分具有不同的K值是分离的基础;选择适宜的固定相可改善分离效果;某组分的K=0时,即不被固定相保留,最先流出。若两组份K值相同,则无法进行分离。分配系数K的讨论相对保留值(relativeretentionvolume)r2,1
指某组分2的调整保留值与另一组分1的调整保留值之比。是衡量色谱柱选择性的指标。相对保留值的优点是:
只要柱温,固定相不变,即使柱径,柱长,填充情况及流动相流速有所变化,r
2,1值仍保持不变,(重要参数)相邻两组分的tR’相差越大,分离的越好,r2,1=1两组分不能分离。Ex下列哪些参数的改变会引起相对保留值变化?柱长;固定相;柱温;流动相流速Ex衡量色谱柱选择性的指标是(C)A.分离度;B.容量因子;C相对保留值;D分配系数容量因子k与保留值的关系Ex1.某气液色谱柱上组分A流出需15.0min,组分B流出需25.0min,而不溶于固定相的物质C流出需2.0min,问:(1)B组分相对于A的保留值是多少?(2)A组分相对于B的保留值是多少?(3)组分A和B在柱中的容量因子是多少?(1.77;0.57;6.5,11.5)Ex2.在某色谱分析中得到如下的数据:保留时间(tR)为5.0min,死时间(tM)为1.0min,液相体积(Vs)为2.0mL,柱出口载气体积流速(F0)为50mL/min,试计算:(1)分配比k
(2)死体积Vm
(3)分配系数K
(4)保留体积VR(4.0;50mL;100;250mL)习题3.若一个溶质的分配比为0.2,计算它在色谱柱流动相中的质量分数4.在一根色谱柱上分离苯和甲苯,保留时间分别为2.5和5.5min,死时间为1min,问:甲苯停留在固定相中的时间是苯的几倍?甲苯的分配系数是苯的几倍?5.某色谱条件下,组分A的分配比为4,死时间为30s,求组分A的保留时间6.下列哪些参数的改变会引起相对保留值变化?柱长;固定相;柱温;流动相流速区域宽度(peakwidth)
i
峰高(h):峰顶点与基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ii
标准偏差(standadarddeviation)σ
即0.607倍峰高处色谱峰宽度的一半
iii半峰宽度(peakwidthathalf-height)Y1/2
峰高一半处的宽度。它与标准偏差的关系为:峰底宽度(peakwidthatbase)Y
自色谱峰两侧的转折点所作切线在基线上的截距。与标准偏差的关系为:Y=4σ利用色谱流出曲线可以解决以下问题:
a.
根据色谱峰的个数,可以判断样品中所含组分的最少个数;
b.根据色谱峰位置(保留值)可以进行定性检测;
c.根据色谱峰面积或峰高可以进行定量测定;
d.根据色谱峰位置及宽度可以对色谱柱分离情况进行评价。Ex判断:某试样的色谱图上出现三个色谱峰,该试样中最多有三个组分。
色谱分析基本原理色谱分离是色谱体系热力学过程和动力学过程的综合表现。热力学过程是指与组分在体系中分配系数相关的过程;动力学过程是指组分在该体系两相间扩散和传质的过程。塔板理论(热力学)塔板理论假定:塔板和塔板之间不连续;塔板之间无分子扩散;组分在每块塔板的两相间的分配平衡瞬时达到,达到一次分配平衡所需的最小柱长称为理论塔板高度;一个组分在每块塔板上的分配系数相同;流动相以不连续的形式加入,即以一个一个塔板体积加入。塔板理论(热力学)理论塔板数n越大,理论塔板高度H越小,色谱峰越窄,表明柱效越高;理论塔板高度H与柱长无关。塔板理论(热力学)Ex
1.已知某组分峰的底宽为40s,保留时间为400s,计算此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1600)若柱长为1.00m,求此理论塔板高度(0.0625cm)2.已知一根1米长的色谱柱的有效塔板数为1600块,组分A在该柱上的调整保留时间为100秒,试求A峰的半峰宽及有效塔板高度。(13.85s,0.0625cm)塔板理论的特点和不足当色谱柱长度一定时,塔板数n
越大(塔板高度H越小),被测组分在柱内被分配的次数越多,柱效能则越高,所得色谱峰越窄。不同物质在同一色谱柱上的分配系数不同,用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作为衡量柱效能的指标时,应指明测定物质。柱效不能表示被分离组分的实际分离效果,当两组分的分配系数K相同时,无论该色谱柱的塔板数多大,都无法分离。塔板理论无法解释同一色谱柱在不同的载气流速下柱效不同的实验结果,也无法指出影响柱效的因素及提高柱效的途径。速率理论(动力学)减小B:采用较高载气流速,使用相对分子量较大的载气,控制较低的柱温使用适当粒度和颗粒均匀的担体,尽量填充均匀,可减少涡流扩散。空心毛细管柱中,A项为零。采用粒度小的填充物和分子量小的气体(H2)作载气可使Cg减小,提高柱效率。减小CL:减小液膜厚度df,增大组分在液相中的扩散系数DL速率理论(动力学)速率理论(动力学)速率理论(动力学)总结:范第姆特方程A,B/U,CU越小,色谱柱的塔板高度H越小,柱效率越高。改善柱效率的因素:★选择颗粒较小的均匀填料★★选用较低的柱温操作★★★降低担体表面液层的厚度★★★★选用合适的载气及载气流速:流速较小时,分子扩散项成为色谱峰扩张的主要因素,宜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载气;流速较大时,传质项为控制因素,宜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载气。H=A+B/U+CUEx:在采用低固定液含量柱,高流速进行快速色谱分析时,采用下列哪一种气体作为载气,可以改善气相传质阻力?A、氮气;B、氢气;C、氦气;D、二氧化碳(B)Ex:当载气线速较小时,范式方程中分子扩散项起控制作用,采用哪种气体做载气对提高柱效有利?A、氮气;B、氢气;C、氦气(A)载气流速与柱效——最佳流速载气流速高时:
传质阻力项是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随着流速的提高,柱效下降。载气流速低时:
分子扩散项成为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随着流速的增加,柱效提高。u在上述方程各项中存在矛盾,因此,应求出最佳值:uHminuopt速率理论的要点被分离组分分子在色谱柱内运行的多路径、浓度梯度所造成的分子扩散及传质阻力使气液两相间的分配平衡不能瞬间达到等因素是造成色谱峰扩展柱效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选择适当的固定相粒度、载气种类、液膜厚度及载气流速可提高柱效。速率理论为色谱分离和操作条件的选择提供了理论指导。阐明了流速和柱温对柱效及分离的影响。各种因素相互制约,如载气流速增大,分子扩散项的影响减小,使柱效提高,但同时传质阻力项的影响增大,又使柱效下降;柱温升高,有利于传质,但又加剧了分子扩散的影响,选择最佳条件,才能使柱效达到最高。Ex1.根据范第姆特方程,分别写出A,B和C的表示的意义,并推导出最小塔板高度和最佳流速。2.长度相等的二根色谱柱,其范第姆特常数如下:如果载气流速是0.50cm·s-1,那么,这两根柱子给出的理论塔板数哪一个大?柱1的最佳流速是多少?ABC柱10.18cm0.40cm2·s-10.24s柱20.05cm0.50cm2·s-20.10s分离度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都难以描述难分离物质对的实际分离程度。即柱效为多大时,相邻两组份能够被完全分离。难分离物质对的分离度大小受色谱过程中两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保留值之差──色谱过程的热力学因素区域宽度──色谱过程的动力学因素Ex衡量色谱柱柱效能的指标是(塔板数)衡量色谱柱选择性的指标是(r2.1)色谱分离中的四种情况如图所示:①柱效较高,选择性较高,完全分离;②选择性不是很大,柱效较高,峰较窄,基本上完全分离;③柱效较低,选择性较高,但分离的不好;④选择性不是很大,柱效低,分离效果更差。分离度:指相邻两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峰底宽平均值之比。(分辨率、分辨度)R<1:两峰不完全分离R=1:两峰明显分离R=1.5:两峰完全分离R更大时:两峰分离更好基本色谱分离方程式
令Y(1)=Y(2)(相邻两峰的峰底宽近似相等),引入相对保留值和塔板数,可导出下式:R:衡量色谱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则:若用n代替n有效:则:分离度与塔板数和柱长的关系固定相确定后,k和r21确定,被分离两组分的相对保留值和分配比不随n、L变化,则:Ex若在一个1m长的色谱柱上测得两组分的分离度为0.68,若要使它们完全分离,则柱长(m)至少应为(1)0.5(2)2(3)5(4)9Ex色谱分析中,柱长从1m增加到4m,其它条件不变,分离度是原来的(2)倍,塔板数是原来的(2)倍。例题:在一定条件下,两个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分别为85秒和100秒,要达到完全分离,计算需要多少块有效塔板。若填充柱的塔板高度为0.1cm,柱长是多少?解:γ2,1=100/85=1.18
要达到完全分离,即R=1.5
n有效
=16R2[γ
2,1/(γ
2,1—1)]2
=16×2.25×(1.18/0.18)2=1547(块)
L有效
=n有效·H有效
=1547×0.1=155cm
即柱长为1.55米时,两组分可以得到完全分离。已知组分A和B的分配系数之比为0.909.若使两者的分离度Rs=1.5,柱长应为多少?设有效塔板高度为0.88cm。L=16×1.52×(1.1/1.1-1)2×0.88=1437(cm)
ExEx1.假设两组份的调整保留时间分别为19及20min,死时间为1min,计算:(1)较晚流出的第二组分的分配比k2(20)(2)欲达到分离度0.75时所需的理论塔板数(3974)2.分配系数分别为100和110的两组份,在相比(Vs/Vm)为0.2的柱上分离。若使分离度Rs=1.2,需多长的色谱柱?设理论塔板高度为0.2mmn=16×1.22×(1+110×0.2/110×0.2)2×(1.1/1.1-1)2=3047L=3047×0.2=609mm习题习题习题定性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利用纯物质定性的方法:保留值定性、加入法定性;利用文献保留值定性;保留指数定性;与其它分析仪器联用定性。定性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峰高(h)乘半峰宽(Y1/2)法峰高乘平均峰宽法峰高乘保留时间法自动积分和微机处理法定性和定量分析定量校正因子试样中各组分质量与其色谱峰面积成正比即定量校正因子与检测器响应值成倒数关系:相对校正因子定性和定量分析归一化法特点及要求:简便、准确;进样量的准确性和操作条件的变动对测定结果影响不大;仅适用于试样中所有组分全出峰的情况定性和定量分析外标法(也称标准曲线法)特点及要求:外标法不使用校正因子,准确性较高;操作条件变化对结果准确性影响较大;对进样量的准确性控制要求较高,适用于大批量试样的快速分析定性和定量分析内标法要求:试样中不含有该物质;与被测组分性质比较接近;不与试样发生化学反应;出峰位置应位于被测组分附近,且无组分峰影响。试样配制:准确称取一定量的试样W,加入一定量内标物ms。定性和定量分析内标法特点:准确性较高,操作条件和进样量的稍许变动对定量结果的影响不大;每个试样的分析,都要进行两次称量(试样W,内标物ms),不适合大批量试样的快速分析;若将内标法中的试样取样量和内标物加入量固定,则:定性和定量分析小结1.色谱分离的原理2.色谱基本术语及相互关系3.2个色谱理论:塔板数理论、速率理论4.分离度及其应用5.定性定量计算fis的计算,内标法计算含量公式1.死时间,保留时间,调整保留时间关系
2.
K;k的表示式及其相互关系3.容量因子k与保留值的关系4.
γ2,1及其与保留值K、k的关系5.
neff
与n公式6.分离度7.fis的计算公式1.tR’=tR-tm234675填空1.在一定操作条件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称为_______。2.为了描述色谱柱效能的指标,人们采用了_________理论。3.速率理论中,在线速度较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八年级班主任的工作感悟与总结
- 做好风险控制保持财务稳定
- 营造和谐教育氛围的工作总结
- 纺织行业的会计工作总结
- 《希腊旅游资源介绍》课件
- 广西贺州地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英语期末试卷
- 2025年四川省八省联考高考地理模拟试卷
- 《腹股沟疝手术配合》课件
- 2022年湖南省娄底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2024年云南省曲靖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1卷含答案
- 2025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教材文言文点线面答案精析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工程设计收费标准2002修订版
- 新省中考统考语文模拟卷(一)(山东卷)2024年新中考地区语文适应性考试模拟卷(新中考地区适用)(原卷版)
- DL∕T 5344-2018 电力光纤通信工程验收规范
- DL∕T 2528-2022 电力储能基本术语
- 2024年安徽省高考政治试卷(真题+答案)
- 中外合作办学规划方案
- GB 14102.1-2024防火卷帘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 2024年决战行测5000题言语理解与表达一套
- DZ∕T 0272-2015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指标及其计算方法(正式版)
- 生物入侵与生物安全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农林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