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景观要素分析-0606_第1页
博物馆景观要素分析-0606_第2页
博物馆景观要素分析-0606_第3页
博物馆景观要素分析-0606_第4页
博物馆景观要素分析-060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目录1博物馆背景研究

1.1博物馆的发展1.2国外博物馆景观发展1.3日本新庭院景观2博物馆景观理论研究

2.1博物馆环境景观的功能2.2博物馆景观构成特点2.3博物馆景观构成要素3案例分析“东京都上野博物馆群环境景观文化分析”4合肥地质博物馆景观调研分析

4.1地理位置分析4.2总体设计4.3入口设计4.4停车位设计4.5植物配置4.6照明设计4.7铺装设计4.8标示系统设计4.9景观细节设计5总结

1.2、博物馆园林景观国外发展概况美国:1928年美国学家Ro-binSon,提出了博物馆疲劳的概念,着手对博物馆的环境和参观人的观赏行为进行研究,认为持续的室内参观必然导致经神紧张,从而产生心理疲劳,通过假设运用环境视觉来缓解观众的视觉疲劳。Tampa博物馆作为西方国家最新的3套设计,是一体化的景观设计的代表作。如同漂浮在水面上的博物馆本身就是一部景观,水一样的外立面,被反射的波光粼粼,完全模糊了水面和建筑的界限。艺术的朝圣之所-Tampa博物馆

由于博物馆的背景性质,一个低调的形态和空间就显得愈发重要,但是同时,博物馆还要有足够的吸引力使得观者注意、逗留。Saitowitz事务所使用最谨慎的方式,利用空间和光,来创造一个引入注目的空间,避免博物馆成为一个独立的雕塑。Tampa博物馆由两部分组成:参展区和办公区、策展区,每一部分都环绕一个中庭。观者和工作人员的流线严格区分,以保证展览不受打扰地进行。博物馆还设有相对独立的咖啡吧和书店。博物馆一层向内缩进,其它楼层全部用连续的穿孔板覆盖,这使得一层看起来似乎消失,博物馆彷佛漂浮在水面上。它不仅仅是在景观之中,它本身就是景观——它反射了水面的波动,表皮如水一般波光粼粼,如云闪烁。Tampa博物馆模糊了公园和博物馆之间的界限。

博物馆,清楚的标示着一个国家、城市与文化的独特性与优越性。各自竞奇的博物馆,绽放于各大小城市之中,除了对各个城市的文化、经济发展带来重要的提升力量,也为城市文明的塑造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最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博物馆又有了进一步发展,特别是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国家发展更快。俄罗斯冬宫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法国卢浮宫英国大英博物馆1.1、博物馆的发展法国:1971年诞生了生态博物馆概念,相应的各类生态博物馆也蓬勃发展起来,并与传统意义的博物馆相区别,将一切自然文化文化遗产都囊括其中,成为博物馆的有机组成部分,保存了原有的生态和环境,尽可能保护保护博物馆基址内的原有环境,将建筑等融入环境之中。

卢浮宫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岸,原是法国的王宫,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现是卢浮宫博物馆,拥有的艺术收藏达3.5万件,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腊罗马等。奥赛博物馆被誉为“欧洲最美的博物馆”。奥赛博物馆是由废弃多年不用的奥赛火车站改建而成,1986年底建成开馆。坐落于法国巴黎赛纳河的左岸,与卢浮宫隔河相望。加拿大:1992年6月正式建成的环境博物馆在蒙特利尔市开放,并在里面展示了350多种5000多株植物,吸取了以历史博馆、动植物园等各类展馆的特点,注重一体化的内外环境系统建设。日本:日本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座近代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二战后,尤其20世纪90年代,日本将博物馆作为教育机构大力发展,平年每年新增博物馆320所左右,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博物馆诞生。同时,随着博物馆功能的日趋多样化,博物馆景观已经成为城市公共绿地及文化设施组成的重要部分。日本景观空间得了很好的吸收了西文艺造型艺术和空间语言等景观表达形式,细节上融入日本传统的自然造景元素,彰显出日本特有的内在的自然求真精神,构建起和风蕴意的东方园景,使景观显得均衡灵活。东京国立博物馆表庆馆1.3日本的新景观空间三菱一号馆的“庭园”日本的中心——东京站周边的景致从开始改造起,算来已有数年。以前的丸之内一到周末就了无人迹,形如荒废。但是,进入21世纪后,该地区凭借大规模的重建工程,引入商业、观光设施及酒店,由单纯的办公场所,演变成充满活力的综合性街区。在此,要向读者介绍于2010年春季开放的三菱一号馆。欧式风格的三菱一号馆始建于1894年,因建筑老化于1968年被拆除,2010年得以重建。紧邻的新超高层大楼与一号馆之间的空地如同市中心的绿洲,众人在此驻留,景象一片繁华。将建筑的中庭向城市开放,让人们进入建筑内部空间,“庭院”由此而诞生。花丛绿意之中的人们,脸上荡漾着舒心的笑容。这些都昭示着:今后人们所渴求的城市空间,是“庭园”,而非图面上美观但却不易让人们融入的大型广场和公园。图1三菱一号馆平面图

图2该花园四周是建筑物,空间虽然不大,但其设计匠心独运,让人百看不厌图3该花园以一幢红砖材质的别具风格的历史建筑物为背景,整体设计柔和稳重图3图2园路、喷泉、花坛、长凳不经意地设置在“庭院”里,均为人性化的尺度,没有丝毫多余造作。摆设在咖啡店和餐厅外的桌椅面向花园,与环境融为一体,人们围坐桌边,谈笑风生。新建的超高层建筑的门柱实施了垂直绿化,独具匠心的设计和呈现出的体量感和层次感,让其成为该庭园的地标。

三菱一号馆让我们认知到,人们不仅渴望生活在都市中的感受,更渴望人性化尺度的空间和拥有感知四季变化的自然式休憩场博物馆景观博物馆景观教育功能休憩功能形象特质文化教育休闲放松化解思维割裂衍生2.1博物馆环境景观的功能博物馆园林景观作为博物馆和园林景观相融合的产物,它兼具了博物馆和景观的双重功能,具有文化、教育、休憩等多种复合功能,同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以下功能。2.2博物馆园林景观的特点作为博物馆设计的辅助设计,博物馆景观除了具有一般景观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一些自身特有的景观特点。为了合理的指导博物馆景观设计,我们有必要对这些特点进行充分的认识:园林景观的特点1过渡性2文化性3多样性4生态性5参与性6游览性7综合效益性博物馆的景观要素基地地形水景广场道路铺装植物2.3博物馆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

博物馆的景观要素大致可分为如下几大类:地形、水景、植物、广场、道路铺装。这些景观要素,就如同大型音乐作品中的无数音符一样,一方面每一个音符都有自己具体的位置和作用,另一方面又都是构成整部作品变换无穷艺术效果的具体环节。博物馆的景观要素基地地形水景广场道路铺装植物3案列分析:东京都上野博物馆群环境景观文化分析背景:

兴起于明治时期的日本当代博物馆一方面吸收并融合了西方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又结合了本土文化的地域特色,形成了寓东西方风格为一体的均衡巧致、简约纯净、涵蕴深厚的环境景观框架。试图从景观文化特质的视角,以具有典型意义的东京国立博物馆、国立西洋美术馆、国立科学博物馆三大国立博物馆为例,从宏观与微观2个层面,对其空间布局、东西合璧的展示环境、纪念性设施与休闲场所,特别是外部景观环境特征进行深层的分析,为国内博物馆景观建设提供参考。图1东京国立博物馆本馆图2国立西洋美术馆本馆图3国立科学博物馆一、上野博物馆群空间布局从景观空间的分析来看,公园整体虽呈不规则形,但以樱花大道、中央喷水池、国立博物馆3点形成的景观中轴线依然清晰可辨,轴线两侧结合地形营造不同形式的绿地景观,为分列两侧不同功能的文化展馆起到界定及屏障的作用。传统的樱花大道、西式的喷水景观形成简洁的空间表达语汇,糅合了东西方经典之美,同时为各馆拥有不同风貌的借景提供了选择。博物馆群空间布局分析图(在上野公园平面图基础上绘制)二、博物馆景观特征分析明治时期,当日本打开国门并震惊于西方文化的先进发达时,政府立即提出“富国强兵、文明开化、置产兴业”三大政策,以政府行为鼓励西化。而象征西方文明积淀的建筑、景观亦在此时泊入日本。值得庆幸的是,日本传统造园文化并没有被吞噬或丧失其主体地位,相反却对移植过来的异域文化进行甄别、取舍,形成日本近代著名的和洋风建筑、庭园。2.1建筑主导:景观基调的奠定者在博物馆景观中“用与景”的平衡方面,以6:4甚至8:2的大比例偏向于“用”。对展览功能用途的重视成全了博物馆展馆建筑不可撼动的主体地位,也因此使其成为景观基调的主要奠定者甚至观赏主体。这其中不乏“帝冠式”建筑的代表——东京国立博物馆本馆(图2),亦不乏勒·柯布西耶的手笔——国立西洋美术馆本馆(图3)。图2图3科学博物馆展馆的建筑形式(图4)采用飞机造型,其宏大的建筑体量决定了绿地只能以条带形草坪、连续花坛等嵌缀于场地的空白处;为有效利用围合的逼仄局促院落空间,植物景观栽植形式只能以低矮灌木为主,并在场馆边缘植以高大乔木,丰富并增添了景观的自然生态性。由勒·柯布西耶设计,包含罗丹雕塑的国立西洋美术馆广场前的室外展览,即以欧式的建筑风格成为整个室内展览的序引图42.2东西合璧:规整与自由的相得益彰东京国立博物馆前院由本馆、表庆馆(图5)、东洋馆(图6)3座体量宏大、色彩风格迥异的建筑围合而成。为突出本馆的主体地位,协调东西方建筑风格,前院以景观中轴统领全局。南北向景观中轴,北引本馆气势恢宏,南借公园清幽之胜,对视线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中轴之上为一鉴方塘,一泓碧水里蓝天映衬下的建筑群犹如镜中影像,使人的视线得以无限延伸,加强了空间的纵深感;水池尽头的跌水形成的小型瀑布的动感为景观注入了灵气与活力。景观中轴线为该馆景观披上了洋装,而景观细节却突破了西方左右对称的模式惯例。例如,前院水池两侧为对称的齐整草坪,而草坪东侧的垂枝樱与西侧的鹅掌楸无论在体量还是在质地上都毫无相似之处;尽管院落中临近建筑的4个角落各有小块绿地存在,但绿地的面积及形状却并不一致;平成馆前几何构图的水池中,一组源于佛教经典的三尊石,使西方现代景观简洁话语的外化中糅合了传统禅宗的语义(图7)。2.3和魂洋才:植根传统的造园技法20世纪初的现代运动推动了日本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解放了原有景观形式的束缚,西方建筑的空间语言和艺术的造型语言使日本景观的表达形式丰富多彩。几何构图、雕塑喷泉、台阶广场的外表彰显景观异域风情,而透过层层表象却仍然可以感受传统精神的生生不息。3.3.1冥想式主景镰仓时代“禅僧造园家开始关注园林带来的精神上的感悟,而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美学感受,庭园的使用方式从游览向观赏转变,对风致风貌的欣赏从诗境、画境向内心的禅境、意境转变”[5]。注重氛围的静观冥想式主景由此在庭园中兴起。这种造景手法在现代景观中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中心景象辅以配景使景观重点突出、层次明晰又不显单调乏味。佛教独处明志、心性寂然的禅意在东京国立博物馆后庭园中体现得较为明显,坐落在后庭园池畔由小堀远洲建造的転合庵便是这种静坐冥想的景观形式:葱郁的守护林背景衬托出小茶庭空间幽静祥和的氛围,而水池对岸的条形座凳便形成了欣赏此景的至佳之处(图8);国立西洋美术馆前庭广场将罗丹《地狱之门》(图9)、《沉思者》(图10)、《卡莱义民》(图11)等知名作品安置于各个方位,形成不同场所的点景;国立科学博物馆虽绿地面积较小,亦在游客休憩绿地对面设以观赏熊及汽车模型,使观于静僻处可赏其点景之妙。图11卡莱义民图8小堀远洲茶室图图9地狱之门图10沉思者2.3.2和寂清静的氛围日本庭园营造氛围的造诣远胜于形式。为筑自然、精神的心境栖息场所,庭园中一草一木的选择、石灯笼的布置、飞石的形式、建筑的风格等,俯拾之处皆可见设计者之匠心独运。这里,与西方庭园中常见的花团锦簇的植物栽植形式不同,放眼之处多由浅绿深碧的叶色作基调,大片的浓绿渲染出静肃雅逸的氛围,“让人和景产生一种安定感”[6],在纯净平和的心境中追寻精神的顿悟。2.3.3灵活的置石“如果说中国园林主要是为了表现建筑的话,日本园林则主要是为了表现石景。[7]”与西洋庭园的雕塑、中国庭园的叠山形成的主景不同,日本组石主要起源于佛教坐禅的三尊石、祈愿长生不老的龟鹤石及原始性崇拜的阴阳石,常应用于添景、配景。在博物馆景观中置石以更加简洁、灵活的方式融入现代景观中,通过对比取得平衡,从而平添一种崇尚自然生命、彰显历史蕴意的场所精神,同时粗粝浑朴的自然石材更丰富了场域中的视觉节理,这似乎与相传出于日本藤原时代橘俊纲之手的《作庭记》中所言立石要旨相合“因地形,就池状,于其要处,巧设风情,师法自然山水,随因之而立石。[8]”横卧于法隆寺宝物馆绿地中的方形凝灰岩,貌似漫不经心的置石,却与植物的质感、形态形成对比,使景观更加自然的神来之笔;六窓庵门前的蹲踞及树下的小石佛像极大地增强了茶室的场所感,形成有别于外的独立空间;平成馆前水池中的三尊石缩景自然小岛、象征佛尊教义,是传统与现代景观融合的一个完美的契合点。2.4时空交融:自然多样的植物景观

草坪是来自西方的一种地被景观形式,在日式传统景观中并不常见。日式庭院中通常以苔藓作为地被植物,这一点在东京国立博物馆边缘绿地及后庭院中得到证实。潮湿多雨的气候有利于苔藓的生长,而苔藓在增添景观的古意、营造庭园的静谧氛围方面有独到之处。而在博物馆景观中,草坪地被应用较为广泛,且达到与西式建筑风格、空间布局相协调的效果。博物馆植物景观中灌木多修剪成平头或圆头的形式。为了追求自然,“修剪灌木的组合方法通常不对称或‘七五三’交替出现,以整体自然的方式配置”[7];环绕在绿地周边的灌木球凸显乔木的中心景观地位或用于形成景观边界。乔木景观中,“木犀、松、柏、罗汉松、厚皮香,被称为庭园五木[6]”,五木均为常绿树种并非巧合,日本庭园中“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的利用比率高达9:1[6]”,单从此5种常绿树种即可略窥“绿”在日本庭园中的地位。常绿树种构成庭园绿化的骨架,春、夏季的观花树种与秋季的观叶树则作为色彩对比点缀配置。三、最后通过对3所博物馆的比较分析发现,尽管博物馆类型不尽相同,却有着明显的共性:1)作为人文景观,博物馆起源于明治时期“文明开化”的背景下,留下了西方文化冲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