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理论与语言认知分析_第1页
认知理论与语言认知分析_第2页
认知理论与语言认知分析_第3页
认知理论与语言认知分析_第4页
认知理论与语言认知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知理论与语言认知分析(一)1.实例2.认知语言研究的基本假设3.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主要目标王晨昕“差一点......”

a.

差一点摔倒了。肯定句没摔倒

b.差一点考上了。肯定句没考上

c.差一点没摔倒。否定句没摔倒

d.差一点没考上。否定句考上了差一点打死了=

差一点没打死没打死差一点离婚了

=

差一点没离婚没离婚差一点烫着了=

差一点没烫着没烫着差一点烧坏了=

差一点没烧坏没烧坏差一点及格了没及格

差一点没及格

及格了差一点中奖了没中奖

差一点没中奖中奖了差一点赶上了没赶上

≠差一点没赶上赶上了差一点抢到了

没抢到

差一点没抢到抢到了“打死、离婚、烫着、烧坏”等,就一般情形说都是说话人不期望发生的事。“及格、中奖、赶上、抢到”等,就一般情形说,都是说话人期望发生的事。☞判断“差一点”句式所表达的意义:①肯定格式“差一点怎么样”是其说话内容的否定②否定格式“差一点没怎么样”要看所说的事情是说话人所期望的还是不期望的。如果是期望的,就是肯定说话内容,反之,则是否定说话内容。

期望和不期望不是固定不变的。

一件事情往往因为具体的条件和环境不同,人们有时希望它实现,有事不希望它实现。

差点下雨了(没下雨)

没下雨(雨已下的太多了,不愿下雨)下雨了(久旱成灾,期盼下雨)

差点没下雨⒉期望或不期望往往因人而异。

☞差一点开除了小张(没开除)没开除(和小张关系不错)开除了(对小张有意见)

★......(事不关己,无所谓)

差点没开除小张1.节日

a.大过年的/大五一的/大国庆节的/大中秋节的b.*大复活节的/*大万圣节的/*大妇女节的/*大七一的/?大圣诞节的/?大儿童节的

☞初步结论:大+中国节假日+的大+时间名词(的)⒉

年、月、日、星期

a.大正月的/大初一的/大十五的/大星期天的b.*大三月的/*大初五的/*大二十的/*大星期三的

☞初步结论:大+特殊日子+的⒊

季节、气候a.大夏天的/大冬天的/大冷天的/大热天的/大阴天的/大太阳天的b.*大春天的/*大秋天的/*大暖和天的/*大凉快天的

☞初步结论:大+很冷或很热的气候+的⒋一天中的时段

a.大清早的/大中午(晌午)的/大晚上的/大半夜的/b.*大上午的/*大下午的/*大傍晚(黄昏)的☞初步结论:大+特殊的时间段+的得出初步结论:大+特殊或重要的时间+的如:一日之计在于晨大清早的反例:①一年之计在于春*大春天的②春节、七一均是我国重要节日大过年的/*大七一的③大晚上的/大半夜的继续搜集语言现象,再次分析:“大+时间名词+的”一般不单独出现,后面总要在加上一句话,即:大+时间名词+的+句子。句子反说(否定)顺说(肯定)直接否定反问否定直接肯定反问肯定一、反说:否定做某事大过年的,别老忙工作了!大晚上的,别往外跑了!大清早的,你就出门了?大星期天的,你还加班?二、顺说:肯定做某事

大冷天的,你在家呆着吧!大中午的,找地方眯一会吧!大半夜的,你还不睡觉?大星期天的,还不带孩子去游乐场玩?

①直接否定

②反问否定①直接肯定

②反问肯定总结“大+时间名词+的+句子1.时间名词。并不表示特殊重要的日子,而往往是不工作及不适合工作的时间(也就是该休息的时间),如:”过年”、“冷天”、“星期天”、“中午”、“半夜”等。2.后面的句子。凡肯定的句式,都与不工作(休息)有关;凡否定的句式,都与工作(不休息)有关.“大+时间名词+的”的用法实际上反映了一种社会心理,是和中国人传统上对于劳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种秋收而冬闲伏蛰”)人们在属于个人休息时间前加上一个“大”字,是为了表明这些时间比较宝贵,应该充分享用。一、人的语言能力并跟人的一般知识能力紧密相关。1.

体验建构:人的心智和思维都产生于后天跟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得到的实际经验。如:她有一张漂亮的脸蛋。(她有一双漂亮的胳膊。)班里来了个新面孔。(*班里来了双新眼睛)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假设2.象似(iconicity):

语言的结构特别是语法结构跟人们对客观世界(包括对人自身)的认识有着相当程度的对应或“象似”关系例:疏密关系象似我的父亲我父亲我的书桌*我书桌二、句法作为语言学的一部分,并不是自足的很多语言现象使句法无法解释的,必须从词汇和语义角度分析。例:距离原则a.

小李打算马上动身。小李动身√b.小李说服小王马上动身。小王动身√c.小李答应小王马上动身。小王动身×打算:表“意愿”,动作实施者是发话人;说服:表“指令”,动作实施者为接受指令的对象;答应:表“承诺”,动作实施者应为承诺者本人。三、语义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研究语义总要涉及人的主观看法或心理因素。

语义的定义必须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况,特别是要包括主观认识的差异。例:“美”:①客观存在:古代四大美女,公认的“倾国倾城,沉鱼落雁”。②主观认定:“情人眼里出西施”。四、承认人类认知的共性,同时也充分注意不同民族的认知特点对语言表达的影响。

例:a.她嫁错了人。(她做错了一个行为)

b.Shehasmarriedthewrongman.

(想嫁的人不是实际所嫁的人,themanwaswrong)

补语定语认知语言研究的主要目标

认知性和概括性是人之语言研究的两大目标。实例一:时间顺序原则时间和空间是最基本的认知范畴,人们一般总是认为条件在先,行动在后,原因在先,结果在后,而语言中句法成分的排列顺序正是映射它们所表达的实际状态或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例:a.听-懂看-见b.累得走不动了高兴得跳了起来c.我上楼睡觉。*我睡觉上楼。

实例二:有界/无界1.名词:①有界名词:加上数量词修饰语的名词组(两条鱼、四桶水、好多人)②无界名词:光杆名词(抽烟、喝水、开车)2.动词:有界的动作在时间轴上有一个起始点和一个终止点。例:把鱼盛碗里。(盛盛到碗里)

盛鱼(盛?)3.形容词

性质形容词:表示性质或属性。如:黑、白、高、矮、胖、瘦、酸、甜。状态形容词:表示状态,带有明显的描写性,包括形容词的一切生动形式。如:雪白、红红的、大大方方的、酸不溜秋的。形容词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

汉语里的性质形容词代表的性状在程度上是无界的,而状态形容词则是有界的。例:“白”是对各种程度的“白”的概括,是无界的;"雪白”只是“白”这个幅量上的某一段或某一点,是有界的。

☞动作和事物、性状和事物应该是相匹配的。a.*盛碗里鱼盛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