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 课件_第1页
《祭十二郎文》 课件_第2页
《祭十二郎文》 课件_第3页
《祭十二郎文》 课件_第4页
《祭十二郎文》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曰: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生在世,离合聚散,甚至生离死别本是常事。可是,逝者已矣,却会给生者留下无尽的哀思和悲痛。这种哀思和悲痛绵绵于千年之后。今天,我们依然可以在韩退之的“绝唱”之文中触摸得到。此文就是韩愈的---------祭十二郎文韩愈学习目标1、体会叙事中抒情的特点。2、体会作者对十二郎深切的痛惜和怀念之情。3、学习本文破骈为散,不拘常格的创新精神。重点:领会叙事中抒情的特点。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愈的散文与杜甫的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背景介绍:十二郎,名老成,韩愈之侄。是韩愈二哥韩介的次子。韩愈的大哥韩会没有儿子,十二郎过继给韩会。韩愈三岁丧父,依靠兄嫂为生,从小就和侄儿十二郎一起生活,彼此感情特别深厚。唐德宗贞元十九年,韩愈在长安任职,突闻十二郎死的消息,心情极其悲痛,于是写下了这篇哀恸欲绝的祭文。题解

祭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主要品德和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汉、魏以来,祭文多依照《诗经》中雅、颂的韵语,也有用骈文的。本文则不拘常格,以无韵散体来写。祭文――也称“悼词”,通常是祭奠死者,抒发悼念哀痛之情的一种文体,也有用以祭神祭物的。祭文一般先简介死者逝世情况(职务、时间、地点、死因、享年等),表示哀悼之情;然后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评价死者的功德贡献;最后向死者亲属表示吊唁慰问,号召生者学习死者的精神品质。各位来宾: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沉痛悼念我们的-----------------同志是----------,--年--月生于---,在度过了他---时代,并在---年---毕业后的他,从事---工作。为了----的需要,---年--月,他去。。。。。不幸于--年月---日,离开了我们,年仅----岁。---同志在工作上,他认真负责,……,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并多次为他人排忧解难,对同事的事情认真对待。他的随和、热情,对工作负责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同志不仅对工作有极端负责的精神,对家庭的关心负责,同样让我们敬佩。他热爱他的家庭,爱护他的妻子,关心他的孩子,无论是他的亲人,还是他的朋友都把他当作心目中最可信任的人。他重义气、重友情,他可以为朋友奉献一切。现在,他不幸离开了我们,我们深感震惊、悲痛。我们为失去这样好的朋友、这样好的同志而悲痛,为他的家庭失去这样好的丈夫、这样好的父亲而惋惜!但人死不能复生,我们只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抑制自己的悲痛,以更加高昂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做好------同志未做完的事业。…同志安息!祭文示例《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苏轼说:“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当然,这些说法未免带有夸张的成分,但本文饱含作者对十二郎的满腔真情,却是确定无疑的。

带感情的朗读全文,梳理主要字、词、句的意思、特点,给下列黑体字注音闻汝丧不省所怙兄殁南方省坟墓归取其孥丞相薨佐戎徐州汝遽去万乘之公相殒其生窆不临其穴尚飨(sàng)(xǐng)(hù)(mò)(xǐng)(nú)(hōng)(róng)(jù)(shèng)(yǔn)(biǎn)(xiǎng)文章结构祭文的开头文字,固定形式。交代写祭文的时间、情况及致祭的对象。第一部分,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先从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写幼时孤苦相依;后叙两人的三别三会,终于不得会合而成永别,使作者悔恨无穷,抱憾终生。第二部分,写十二郎之死。先写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详叙死因和死期。第三部分,写对十二郎及其遗孤的吊慰,交代迁葬及教养遗孤等事。要点归纳一、重要虚词

其:

1、其后四年,而归视汝。[指示代词“那”]

2、止一岁,请归取其孥;[人称代词“他的”]

3、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人称代词“我的”]4、呜呼!其信然矣!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大概]

5、其然乎?其不然乎?[“其……其……”,“是……还是……”,表选择关系。]

6、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表反问语气:难道表选择关系

其他虚词

1、乃:季父愈闻汝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

(才)

2、始:汝之子始十岁

(才,刚)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初次)

3、抑: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或者)

4、比: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近来)5、然: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

(这样)

6、而: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如果,表假设)

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并且,表并列)

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

(表修饰,“往往”是“剧”的状语)

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却,表转折)

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因而,表原因)

二、重要实词乃能衔哀致诚(表达心意)

使建中远具时羞(备办)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谋生)请归取其孥(家眷)

吾去汴州,汝不果来(实现)

将成家而致汝(安家)

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骤然)

吾不可去,汝不肯来(离开职守)

而汝抱无涯之戚也(悲哀)

未可以为信也。(真实)

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继承家业)

不克蒙其泽矣(能/继承/福泽)所谓理者不可推(天理、自然规律)

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没多久)

又可冀其成立耶(希望)

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严重)终葬汝于先人之兆(墓地)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责怪、怨恨)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没有心思)

敛不凭其棺(靠着)

窆不临其穴。(下葬)词类活用乃能衔哀致诚

不省所怙汝又不果来莫如西归而视茫茫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苍苍者欲化为白矣然后惟其所愿长吾女与汝女名,诚意动,实现,成为现实名,父亲状,向西名,视力动,继承事业名,愿望使动,使……长大名,尽头名,灰白的头发;白发三、重要句式惟兄嫂是依。(只依靠兄嫂。“依”的宾语“兄嫂”前置。构成“唯……是……”格式,“是”起提宾作用。成语“唯才是举”、“唯你是问”、“惟利是图”都是这种格式。)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是做梦呢?还是传送的消息不确实呢?)

其然乎?其不然乎?(是这样呢?还是不是这样呢?以上两句是选择复句,构成“其……其……”格式。)状语后置吾佐董丞相于汴州省略句吾念汝从于东吾

此文不拘常格:虽沿用四言,但破骈为散,文意曲折,气势飞动;打破了一般祭文为死者歌功颂德的陈腐旧套,专从骨肉至情方面下笔,写亲人之间的日常琐事,在叙述中抒发苦情与悲情。整体上按“回忆往事---寄托哀思—再回忆往事—再寄托哀思”展开。整体感知一、此文与一般祭文的不同点在哪里?二、追叙往事的情感触发点是什么?由此分哪几个时段追述了哪些往事来寄托哀思?惊闻噩耗追叙往事寄托哀思触发点少时:成年相依--------相别--------相思--------相隔---------孤苦零丁、骨肉情深聚少离多、悔恨自责惊愕怀疑、凄苦悲伤痛责内疚、沉痛之极时段事情思念之情痛悼之情骨肉之情追悔之情人生无常宦海沉浮至情之文,千古绝调文章以情感人,文中那些语句集中表现什么情感?试以四字句概括这篇祭文是怎样把叙事和抒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的?总的来说,这篇祭文抒发生离死别之情,深沉真挚,悲哀凄楚,婉转曲折。这得力于作者将叙事、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事显情,融情于事,叙述平常琐事毫不觉得平淡单调,只觉一片哀情出自肺腑,读来催人泪下,这是间接抒情。作者感情不断积蓄,到高潮时,则直接抒情,感情的潮水喷涌而出,令人感动。如课文第5自然段。第5自然段中的“邪”、“也”、“乎”、“矣”的用法,体会它们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三个“邪”表明作者难以接受十二郎夭亡的事实,所以用反诘的语气,强化作者极度震惊的心情。第五句“也”“乎”合用,表明作者仍不相信事实,所以用推断来排除现实的可能性,整个一句用的是假设语气。第六七句末尾用“乎”,来表示作者的质疑,不愿接受残酷的现实。第八句末尾用“也”,表明作者始终难以接受事实,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第九句前两个“也”连用,表假设,后一个“也”表反问,作者清醒地明白,眼前这一切是事实。第十一、十二、十三句连用“矣”来表明自己的不解与迷惑,作者实在无法接受残酷的事实。最后两句末尾用“矣”,相当于“了”,表明天道难测,神机难明,天理不可推究,人的寿命难以预知。1.叙事于琐细中见沉痛。

本文作者在叙事时不是孤立叙写琐事,而是放在宽阔背景中处理,于琐细中见沉痛,于联系中见深挚.如十二郎英年早逝,本身足以使作者十分痛惜,联系两人从小孤苦相依,成年别多聚少,再加家世凄凉,作者三兄早世,两世一身,现孙辈惟一的十二郎又逝,岂不悲痛之情更重,更催人泪下吗?

本文特点是直抒胸臆,但抒情与叙事紧密结合.

如上,在絮絮切切诉说家常琐事同时,感情也表达得曲折入微.再如写与十二郎幼年时孤苦相依的一段艰难生活,特别细致动人;关于生死离别的反复重叠,说而又说的抒情,更显出哀痛至深至切.所以,与其说是写祭文,不如说是诉衷情。2.运用多种手法抒发感情。

本文虽是直抒胸臆,但从写作角度看,作者还是运用了多种手法将感情抒发得酣畅淋漓:一是从自身幼年讲起而又处处紧密联系十二郎的生活,突出叔侄孤苦相依、情深谊长;二是以“韩氏两世,惟此而已”强调十二郎之死的惨痛之情;三是不厌其详地写叔侄相会又离别的经过,悔恨自己不该为求禄而使暂时相别竟成永别,以此加深抒发失侄之痛;四是设想自己年老体弱本应早死,将会使十二郎忧伤万分,反衬出今日自己对十二郎早死的悲痛之情,使感情抒发又加深一层;五是因为悲痛至极而产生不合常情的想法,想去“从死”,以此来摆脱痛苦,使感情的抒发到达顶峰;最后,作者以“呜呼!汝病吾不知时”一段,将上述种种悲痛作一总括,使人真正感受到作者“言有穷而情不可终”的哀痛之情。3.借助文言虚词表达思想感情。

本文除借助叙事表达思想感情,还极其准确地借助虚词来表达感情。如第5段:一开始连用3个疑问句,引起下文层层抒发极度悲痛之情。句中3个“邪”表明作者难以接受十二郎死的事实,反诘语气有力强化了作者震惊程度。接下去几句,3个“也”“乎”合用,写出作者不愿相信十二郎之死,以及不愿相信但事实俱在的矛盾心情。5个带“矣”的句子,迫使作者由疑而信,不得不信,写出了作者哀痛不已心情。最后,作者无力摆脱悲哀,只好归咎到天、神、理、寿,表示出对这噩耗的万般无奈。

连用连词和语气词的作用:第一.加重语气,使表达的感情更强烈;第二.押韵和增强文章的节奏,从而增强作品感染力,更能打动读者的心。巩固练习文学常识填空1、韩愈,字(),号(),与()一同为()运动的倡导者。2、《祭十二郎文》是一篇声情并茂的(),是()的一种文体。退之昌黎柳宗元唐宋古文祭文祭奠死者下列各项变色词音义全对的是:A、不省所怙(hù依靠)尚飨(xiǎng鬼神享用祭品)B、兄殁南方(mò死)遽去(jù就)C、丞相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