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先秦历史散文的特点和课文背景,积累有关左丘明和《左传》的文学、文体知识。
2.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培养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理解、掌握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1.利用课后注释和工具书,通过质疑、释疑掌握文言实虚词和文言句式。
2.自读课文,理清文脉,体会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
3.反复诵读,品味烛之武的言辞,体会说理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略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风采,学习他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重点难点【重点】
1.积累“鄙”、“微”、“辞”、“之”、“以”、“与”、“焉”等文言实、虚词,掌握古今异义词、倒装句、省略句和词的活用规律。
2.赏析人物形象,把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难点】
1.掌握词的活用规律。
2.理解烛之武说辞的内容和逻辑思维方式。课时安排
2课时互动设计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
走近文本1.导语设计:
《三国演义》有这样的情形:
如血残阳下,一位衣着灰褐色战袍、胯下一匹膘壮大马、手持丈八蛇矛的武将立于长板坡当阳桥头,他髭须倒竖,怒目圆睁,厉声喝道:“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来与我决一死战?”再看对面,满山遍野,旗帜遮天,阵前一面书有斗大的“曹”字的战旗正迎风招展。战旗后面的曹军阵营竟出现了混乱。武将见此,又两声大喝。话音未落,只见曹军中有一战将坠于马下,百万曹军如退潮的海水般“哗”地退后十几里。这个武将就是张飞。张飞在我们的印象中是一个威猛无比的武夫形象,喝退百万雄师,不足为奇。今天我们通过《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来认识一位文人,看他是如何在温言细语中退却百万雄师,使自己的国家免于覆亡厄运的。(板书课题:烛之武退秦师)多媒体出示课时目标:1.诵读课文。2.疏通文意,梳理文言基础知识。3.理清文脉,初步感知人物形象和思想内容.2.资料积累:(1)走近作者
左丘明(公元前556~公元前451)姓丘名明。春秋时鲁国人,为炎帝后裔。他博览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大量古籍,学识渊博。任鲁国左史官,在任时尽职尽责,德才兼备,为时人所崇拜。孔子曾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左丘明编修国史,日夜操劳,历时30余年,完成了一部纵贯200余年、18万余字的《春秋左氏传》。(2)追溯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5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晋国联合秦国围攻郑国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郑国名义上没有参战,实际上已提前派军队到楚国)。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3)文学常识《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先秦历史散文的典范,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传,《左传》是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的《春秋》而作。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从政治和思想方面去解释《春秋》,而《左传》则以丰富的历史材料去诠释《春秋》。它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左传》长于叙事,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人物辞令。3.课文对译烛之武退秦师《左转》
晋侯、秦伯
围郑,
以
其
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晋军驻扎函陵,秦军
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师必退。”
秦军驻扎氾水之南。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
公
从
之。
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
无能为也已。”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
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
子亦有不利焉!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
许
之。
(烛之武)答应了。
夜
缒
而
出。
见秦伯
曰:“秦、晋围郑,
郑
既
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郑国,郑国已经
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敢以烦执事。
越
国
以鄙远,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
君之薄也。
若
舍郑
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如果不灭郑国以为
东道主,
行李之往来
共
其乏困,
君亦无所害。
且君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再说您尝为晋君赐矣;
许君
焦、瑕,
朝
济
而夕
设版
焉,
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
西封,若您所知道的。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阙秦,
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唯君
图
之。”
秦伯
说,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乃
还。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
子犯
请
击之。公曰:“不可。微
夫人之力
不及此。
因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依靠人之力
而敝之,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
不武。吾其还也。”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我们还是回去吧。”
亦
去之。(晋国的军队)也撤离郑国。(二)阅读文本
整体感知1.诵读文本
初步感知【问题投放】
①烛之武在什么情况下“退秦师”的?②他用什么办法“退秦师”的?③结果如何?【学生活动】
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思考。【教师点拨】
提示听读同学留心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师补充强调几个特殊字的读音。(多媒体展示:共gōng其乏困
若不秦阙jué
失其所与,不知zhì
秦伯说yuè,与郑人盟)【整合答案】
①秦晋围郑,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②游说秦伯。③秦与郑结盟,晋文公被迫退兵。2.质疑问难
疏通文意【问题投放】
(多媒体展示)
(1)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活用的词、古今异义的词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②秦伯说,与郑人盟③烛之武退秦师
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⑤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⑥敢以烦执事
(2)解释加点的词语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②越国以鄙远③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④既东封郑
(3)指出下面句子中“以”的用法①以其无理于晋
②敢以烦执事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④越国以鄙远
(4)指出下面句子的文言句式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③夫晋,何厌之有
④是寡人之过也
(5)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学生活动】
①学生自读课文,圈画、勾点不理解的词句,借助课后注释、《古汉语词典》解决,同桌讨论交流,理解文言词语、疏通文句。②教师的组织下,学生质疑、释疑。③解决投放的问题。【教师点拨】
第一题涉及课文部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活用词。这是文言文重要的语言点,能否准确判断,关系到对语句的理解,因此也是高考重要的设题点。对于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平时要多积累,对于活用词,要注意观察它在句子、短语中充当的成分。第二、三题涉及课文中的部分重点实虚词,平时注意积累,特别是常见的虚词一定要记住、理解其用法。第四题关于文言句式,介词结构后置比较常见,对于宾语前置要掌握前置的规律。如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等,判断句要观察其标志。第五题句子翻译除了要落实关键的语言点外,还要注意翻译方法,把部分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如:①壮——壮年,②仁——仁义,知——明智,武——勇敢。【整合答案】
(1)①共(通假字,通“供”。),行李(古:出使的人。今:出门携带的箱包、铺盖。)②说(通假字,通“悦”。),盟(名词用如动词,结盟。)③退(动词使动用法,使…退却。)④夫人(古:那人。今:对一般人妻子的尊称。)⑤军(名词用如动词,驻军。)⑥执事(古:左右办事的人,此处指对对方的敬称。今掌管某项事情或工作的人。)
(2)①微:如果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②鄙:边境。这里作动词,把…当边境。③辞:推辞。④封:疆界。这里作动词,把…当疆界。
(3)以:连词,因为;介词,拿、用;介词,把;介词,以便。
(4)①省略句,省略介词“以”的宾语。②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③宾语前置,“有何厌”。④判断句。
(5)①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如今年龄大了,不能干什么了。②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算勇敢的。3.总结归纳
积累整合
(1)正字音
氾(fàn)南
佚(yì
)之狐
夜缒(zhuì)而出
阙(jué)秦
杞(qǐ
)子
共(gōng)其乏困
朝(zhāo)济而夕设版焉逢(páng)孙
秦伯说(yuè)
失其所与,不知(zhì)(2)辨字形侯(姓侯)
缒(夜缒)
戌(戊戌)
敝(凋敝)
戍(戍守)
蔽(遮蔽)候(问候)
槌(棒槌)
戎(戎马)
弊(弊病)(3)重点实词、虚词:
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
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封:疆界,此作动词。)
阙秦以利晋(阙:侵损、削减。)
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越国以鄙远(鄙:边境,此作动词。)
以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连词,如果没有,表示否定的假设或条件。)(4)古今异义
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亦去之(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敢以烦执事(执事,古义:左右办事的人,此处指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项事情或工作的人。)
(5)一词多义
越国以鄙远
边境,此为使动用法。
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
浅陋,目光短浅。
蜀之鄙有二僧
边境。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陋,目光短浅。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连词,没有,表示否定的假设或条件。
微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副词,暗暗地。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副词,稍微。
以其无礼于晋
连词,因为。
敢以烦执事
介词,拿,用。
以
越国以鄙远
介词,相当于“以便”。
焉用亡郑以陪邻
介词,相当于“以便”。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介词,把。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拒绝。
辞
停数日,辞去
告别。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口实。
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什么。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怎么。
许之
代词,他(指郑文公)。
之
是寡人之过也
结构助词,的。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何厌之有
助词,作用是将宾语提前,即“有何厌”。(6)通假字
共其乏困(共,通“供”)
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7)词类活用
晋军函陵(军::驻军,名词作动词。)
与郑人盟
(盟:结盟,名词作动词。)
夜缒而出
(夜:名词作状语。)
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作状语。)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西”:方位名词作状语。封:作疆界,名词作动词。)
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用法。远:远地,形容词用作名词。)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动词使动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
(退:动词使动用法。)
若不阙秦(阙:动词使动用法。)
(8)文言句式
①介词结构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②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
③判断句
是寡人之过也
④省略句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晋军(于)函陵
(烛之武)辞曰
(晋惠公)许君焦、瑕
4、自读梳理
理清结构【问题投放】
简要复述故事情节。【学生活动】
学生自读课文,勾玄要点。【教师点拨】
逐段勾玄要点。第一段交代怎样的形势?第二、三段,抓住“国危矣”、“夜缒而出,见秦伯”、“秦伯说,与郑人盟”、“吾其还也”、“亦去之”等词句理解。【整合答案】要点:①秦晋围郑,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②烛之武受佚之狐的举荐,夜缒而出,出使秦国,游说秦伯。③说退秦伯,使秦与郑结盟,晋文公被迫退兵。5、归纳要点
概括中心【问题投放】
①尝试组合四字短语概括文章主要情节。
②烛之武在退秦师这件事上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学生活动】
同桌讨论交流,形成书面答案,择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板书展示问题①的答案。问题②口头回答。【教师点拨】
第一问:结合上一个问题,对钩玄的要点,整合信息。第二问:回顾郑国面临的形势,佚之狐的举荐,及游说过程的语言描写。【整合答案】
①秦晋围郑——临危受命——说退秦师——迫晋退兵②他怀才不遇,又满怀爱国之志,国家危难之时,他深明大义,不计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在强秦面前,他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表现出了聪慧机智。刻画了一个勇敢、智慧、爱国的形象。(多媒体展示)
秦晋围郑---------------------------------
危在旦夕
临危受命
烛之武(爱国、勇敢、智慧)
夜缒而出
说退秦师
晋亦去
------------------------------------
转危为安
(三)课内小结
强化重点本课时重点疏通文句,积累文言实虚词和文言句式。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脉,初步感知人物形象和思想内容。(四)课堂实践
检验效果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夜缒(zhuì)
失其所与(yǔ)
氾南(fàn)
B.阙秦(qùe)
共其乏困(gōng)
逢孙(páng)
C.杞子(qǐ)
函陵(hán)
悚峙(sǒng)
D.秦伯说(yuè)
佚之狐(yì)
乃还(huán)2.下列各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若/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寡人之过也是:判断词。
B.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以……为疆界”。
C.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D.越国以鄙远鄙:边疆。这里用作动词:“当作边疆”。4.下列各句中,“之”字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⑴公从之⑵臣之壮也⑶是寡人之过也⑷许之
⑸邻之厚,君之薄也⑹行李之往来⑺君之所知也
⑻夫晋何厌之有⑼将焉取之⑽惟君图之
⑾使杞,逢孙、杨孙戍之
A.⑴⑷⑼⑽⑾/⑵⑸⑹⑺/⑶/④⑻
B.⑴⑷⑼⑽⑾/⑵⑸⑹⑻/⑶⑺
C.⑴⑷⑼⑽⑾/⑵⑻/⑶⑺/⑹
D.⑴⑷⑼⑽⑾/⑵⑸⑹⑺/⑶⑻
5.从句式的角度考虑,下列句子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夫晋,何厌之有
B.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C.以其无礼于晋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参考答案】1.B(“阙”读“jué”)
2.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因为"军"活用为动词。)
3.A(是:代词,这。)
4.A(⑴⑷⑼⑽⑾为代词。⑵⑸⑹⑺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⑶为结构助,的。⑻为助词,提示宾语前置。)5.A(A宾语前置,其余为状语后置。)
(五)课下练习
复习巩固
1.复习巩固课堂梳理的文言文基础知识。
2.在练习本上翻译课文第三节,
3.熟读并背诵课文。
第2课时(一)温故入新
巧妙过渡1.检查巩固
①检查课文背诵。②翻译句子。(多媒体展示)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2.回顾导入
上节课,我们重点疏通文句,梳理了重要的文言实虚词和文言句式。其实文言作品的精髓蕴于貌似艰涩的文字背后,“无限风光在险峰”,就让我们借着刚刚架设的疏通字词之路通过品味、鉴赏经典句段,领略文言作品的无限风光。多媒体出示课时目标:1.品味、鉴赏经典句段。
2.深入感受、理解人物形象。
3.分析探究艺术手法。(二)析段品句
难点突破1.精段分析:【问题投放】
秦晋兵临城下,面对郑国处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烛之武怎样说服强秦退师的?【学生活动】
①学生齐读第三段,感受烛之武充满睿智而又不卑不亢、温文尔雅的语言。②讨论交流游说技巧。【教师点拨】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哪些语句最能显示烛之武高超的游说艺术?这些语句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劝说的?你能否透过语言表述探讨其深刻底蕴?
(根据课堂情况可以再作具体引导)
①见面单刀直入,言“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能起到什么样的效果呢?(先言“郑既知亡”,使之解除戒意,既而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立场上,替对方的利害着想。一下子缩短了二者的距离。)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亡郑无益。)③“邻之厚,君之薄也。”(亡郑有害。)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舍郑有益。)⑤“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看历史晋国言而无信。)⑥“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望未来晋将阙秦。)⑦“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摆事实,讲道理,提请秦伯定夺。)
让学生理解“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矣”这句话的时候,多媒体展示三国地理位置图。
秦晋郑三国地理位置示意图
鉴赏完烛之武的游说技巧后,让学生背诵本段,教师对诵读作进一步的指导:烛之武“夜缒而出”,只身赴秦,以他的能言善辩说服了秦君。他的义无返顾,他的胸有成竹,他的不卑不亢、侃侃而谈都需要在诵读中表现出来,例如“秦、晋国郑,郑既知亡矣”一句,要读得心平气和,诚恳可信,博得秦君好感。充分表达出烛之武欲扬先抑的论辩技巧。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是言亡郑只对晋国有利。但烛之武采用的是以退为攻的论辩技巧,因此要读得平缓而又委婉。但“言用亡郑以陪邻?”这一反问句,语调要略高一些,反问语气要读出来;然后缓而较轻地读出“邻之厚,君之薄也”。因为这几句话意在动秦伯之心,点明秦晋联盟的虚伪性。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句,则是烛之武另换角度,从礼仪上引诱秦伯,态度要更加诚恳,用中速读,“若”字要拉长些,注意“共其乏困”中“共”的读音。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句,则是烛之武在析之以利害,诱之以利益之后更为成功的说服,即职责晋国的背信弃义和贪得无厌,因此读时要有激愤之感,速度较前要快,尤其是“夫晋,何厌之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两句的反问语气一定要读出来。接着用平缓、诚恳的语气读出“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句。【整合答案】
一是援古例今,有历史的回顾,有现实的分析.二是善于对比,本意是为保全郑国,言语上处处为秦国打算,从反面强调亡郑结果,只能使“邻厚”“君薄”;从正面陈说保全了郑国,对秦不仅无害,反而“利秦”,便于“取晋”。三是语言得体,本是求人,却不卑不亢,高屋建瓴,语重心长,迫使对方就范。可谓有理有利有节有体,从而出色完成了游说使命。
以退为进
晓之以弊
说退秦师
许之以利
巧施离间2.典句鉴赏:【问题投放】
(多媒体展示)
唐代刘知几评论《左传》说:“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就“其言简而要”的特点,结合第一段谈谈你的看法。【学生活动】
诵读一、二节,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引导学生思考,第一段围绕烛之武退秦师交代了那些内容?进一步引导,“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一句除了交代围郑原因,还起什么作用?为更真切感受语言的这个特点再引导理解第三段开头的一句话:“夜缒而出”除了写烛之武怎样出城,你还能感受到什么?【整合答案】第一段,寥寥25字,写出了形势(“晋侯、秦伯围郑”,两大国围一小国——兵临城下,形势严峻);写出围郑原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两事与晋利害相关,和秦利害关系不大——秦可以争取);写出驻军位置(“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分兵驻扎——郑有机会单独与秦接触)。第三段开头,“夜缒而出”说明秦晋完全包围了郑国,连城门也打不开了。进一步说明兵临城下的严峻形势。同时也增强了年迈的烛之武为国家利益,舍生忘死、义务反顾的感人的力量。(三)挖掘内涵
提升人格【问题投放】
①有人认为,“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这一句话是拒绝之词,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烛之武作为完美艺术形象的感染力,你怎么看呢?
②欣赏了烛之武精彩的说辞,透过他高超的游说技巧和杰出的外交才能,还能感受到什么呢?【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交流,展示观点。【教师点拨】第一个问题:“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这是一句牢骚语,联系他后面的行为去思考。第二个问题:从言辞中看出,烛之武对晋国的历史、对晋国国君的为人那么清楚,对秦伯的心理、对秦晋之间的恩怨又是如此了然。既然一直不被用,他了解得那么透彻想干什么?【整合答案】第一个问题:这是他早年不被重用而发的牢骚语,和“许之”一语照应,突出了他深明大义,国家危难之时,义无反顾的形象,不仅不会削弱,相反更增强了艺术感染力。第二个问题:尽管怀才不遇,但他没有放弃报效国家的希望。所以他一刻不停地关注着天下形势。所有的语言技巧都源自于一个人,人品之正、之真、之诚、之浓浓的爱国情怀。再高超的语言技巧若离开了这个根本,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才是中国古代士大夫精神的精神核心,才是中华民族传递千百年的中国魂。言为心声,语见其人,让我们以这样大义、大智、大勇的烛之武为镜,互相勉励!(四)探讨写法
写作指津【问题投放】
本文写作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特点,你能择一两个方面谈谈吗?【学生活动】
学生小组讨论,思考交流,每组一个代表展示答案。【教师点拨】
引导学生从情节的安排上去思考,参照“鉴赏典句”环节设计的问题。【整合答案】
①叙事注意伏笔和照应。②故事情节跌宕起伏。③叙述详略得当。(五)拓展延伸
走近高考【精段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B.朝济而夕设版焉济:帮助
C.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张
D.唯君图之
唯:语气词,表希望
2.下列句子中,“焉”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焉用亡郑以陪邻A.朝济而夕设版焉B.焉足道邪C.于是余有叹焉D.且焉置土石
3.下列各句中,不是烛之武说服秦王退兵理由的一项是()
A.郑是小国,对秦无多大用处。
B.亡郑对秦国有害而无益。
C.放过郑国对秦有益而无害。
D.晋忘恩负义,贪得无厌,必将犯秦。
4.对下列各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站在秦的立场说话,引起秦王好感,为进一步打动秦伯提供可能。
B.“邻之厚,君之薄也”——帮晋成霸业必使秦自己的力量削弱,从根本上动摇秦晋联盟基础,不能不让秦伯动心。
C.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拉拢引诱之后,从历史出发,赤裸裸地挑拨秦晋关系。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进一步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晋的贪欲,灭郑后必犯秦,使秦意识到自己的危险。〖参考答案〗1.B(济,渡河)
2.B(B和例句均为疑问代词“怎么”、“哪里”,A、C均为句末语气助词,D兼词“在哪里”)
3.A(“郑是小国,对秦无多大用处”烛之武没表达这样的意思)
4.D(“从历史的角度说”错误,是从现实角度谈。)【拓展延伸】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四年春,齐侯①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②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③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④,寡人是征;昭王⑤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夏,楚了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与诸侯盟。
《左传·僖公四年》)注:①齐侯:指齐桓公。齐属侯爵,故称齐侯。②楚子:指楚成王。楚属子爵,故称楚子。③包茅:裹成捆的菁茅。茅,菁茅,楚国的特产,用它滤酒。④缩酒:渗酒,滤酒。⑤昭王:周昭王,成王之孙。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赐我先君履
履:指足迹所到的地方。
B.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徼:求。
C.辱收寡君辱:侮辱。
D.君若以德绥诸侯
绥:安抚。
2.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
以诸侯之师侵蔡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A.两个“之”不同,两个“以”相同。
B.两个“之”不同,两个“以”不同。
C.两个“之”相同,两个“以”不同。
D.两个“之”相同,两个“以”相同。
3.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A.昭王不答复,您还是到水边去问问他吧!
B.昭王不答复,你还是到水边问一问这件事吧!
C.昭王没有回国,您还是到水边问一问这件事吧!
D.昭王没有回国,您还是到水边问问他吧!
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与齐伐楚的借口有关的一组是(
)①蔡溃,遂伐楚。②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③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⑤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⑥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②③④〖参考答案〗1.C(辱:屈辱、屈尊,敬词)
2.A(①结构助词,的。②助词,提示宾语前置。③④均为介词,用、拿。)
3.C(复:返回,回国。诸:兼词,相当于“之于”,其中的“之”代指“这件事”。)4.D(①“蔡溃”,“伐楚”只是先后发生的两件事,二者无因果关系,故“蔡溃”不是伐楚的借口。⑤说诸侯跟从齐国的原因。⑥说齐国军队勇猛。)〖译文〗
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国的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限位衬垫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豆类生产项目综合评估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蛇龙珠葡萄汁原汁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直身玻璃奶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水平定向钻孔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有色金属合金材料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建筑安全功能膜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圣诞玩具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小学语文课件】走进信息世界(人教新课标)课件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小升初模拟(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长春工程学院《西方文明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8.1 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教学课件)-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 2024-2030年中国燃气发电行业发展前景预测规划分析报告
- 2024年辅警招考时事政治考题及答案(168题)
- 2024年“国际档案日”档案知识竞赛题目和答案
- 2024年广西普法云平台考试答案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八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
- 2024年动迁房购买合同范本
- 2024年军事理论知识全册复习题库及答案
- 铁路设备售后服务方案
-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