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第六单元 第12课_第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第六单元 第12课_第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第六单元 第12课_第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第六单元 第12课_第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第六单元 第12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第12课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嘀咕(dī)徘徊(huái)遗漏(yí)间谍(jiàn)B.腼腆(diǎn)诽谤(bànɡ)溺死(nì)和蔼(ǎi)C.焦虑(lǜ)脚踝(ɡuǒ)载重(zài)骄傲(jiāo)D.装饰(shì)赐予(cì)曾经(cénɡ)潦草(liáo)解析:A项,“嘀”读dí;B项,“腆”读tiǎn;C项,“踝”读huái。答案:D2.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肉铺模糊辨认过眼烟云 B.长袍歌剧寓所相濡以沫C.宽裕订婚遭遇飞皇腾达 D.倒闭境域邀请走投无路解析:C项,皇—黄。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中国国家馆在东方的晨曦里,在美轮美奂的世博园建筑群中,发出耀眼的中国红。B.大力倡导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开发高效低耗无污染的新能源,政府责无旁贷。C.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D.万涓聚作河,便有了一泻千里的豪放;江河汇成海,便有了一望无际的壮阔磅礴。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C项,“津津乐道”指饶有兴味地谈论。不能说“津津乐道地谈论”。A项,“美轮美奂”形容建筑多且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符合语境。B项,“责无旁贷”指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符合语境。D项,“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符合语境。答案:C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据报道,经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食品安全研究所检测,鸭子吃了掺进苏丹红的饲料后产出的“红心”鸭蛋,含有苏丹红Ⅳ号。B.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负担越来越重,压力也越来越大,这自然有时代发展的客观原因,也关系到我们内心世界的波动。C.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越来越激烈的升学竞争和课业负担,使中学生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范围变得日益狭窄,这成了一个焦点问题。D.走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不断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解析:B项结构混乱,因果倒置,最后一句应改为“也与我们内心世界的波动有很大关系”。C项“越来越激烈”与“课业负担”搭配不当,“生活空间和活动范围”有交叉,不宜并列。D项成分残缺,在“最”字前加一“以”字。答案:A一、文段精析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5~8题。最后一辆搬运车离去了;那位帽子上戴着黑纱的年轻房客还在空房子里徘徊,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遗漏了。没有,没有什么东西遗漏,没有什么了。他走到走廊上,决定再也不去回想他在这寓所中所遭遇的一切。但是在墙上,在电话机旁,有一张涂满字迹的小纸头。上面所记的字是好多种笔迹写的;有些很容易辨认,是用黑黑的墨水写的,有些是用黑、红和蓝铅笔草草写成的。这里记录了短短两年间全部美丽的罗曼史。他决心要忘却的一切都记录在这张纸上——半张小纸上的一段人生事迹。他取下这张小纸。这是一张淡黄色有光泽的便条纸。他将它铺平在起居室的壁炉架上,俯下身去,开始读起来。首先是她的名字:艾丽丝——他所知道的名字中最美丽的一个,因为这是他爱人的名字。旁边是一个电话号码,15,11——看起来像是教堂唱诗牌上圣诗的号码。下面潦草地写着:银行。那里是他工作的所在,对他说来这神圣的工作意味着面包、住所和家庭——也就是生活的基础。有条粗粗的黑线画去了那电话号码,因为银行倒闭了,他在短时期的焦虑之后又找到了另一个工作。接着是出租马车行和鲜花店,那时他们已订婚了,而且他手头很宽裕。家具行,室内装饰商——这些人布置了他们这寓所。搬运车行——他们搬进来了。歌剧院售票处,50,50——他们新婚,星期日夜晚常去看歌剧。在那里度过的时光是最愉快的,他们静静地坐着,心灵沉醉在舞台上神话境域的美及和谐里。接着是一个男子的名字(已经被画掉了),一个曾经飞黄腾达的朋友,但是由于事业兴隆冲昏了头脑,以致又潦倒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不得不远走他乡。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名单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位亲戚——母亲。这是他的岳母。她一直小心地躲开,不来打扰这新婚的一对。但现在她受到他们的邀请,很快乐地来了,因为他们需要她。以后是红蓝铅笔写的项目。佣工介绍所,女仆走了,必须再找一个。药房——哼,情况开始不妙了。牛奶厂——订牛奶了,消毒牛奶。杂货铺,肉铺等等,家务事都得用电话办理了。是这家的女主人不在了吗?不,她生产了。下面的项目他已无法辨认,因为他眼前一切都模糊了,就像溺死的人透过海水看到的那样。这里用清楚的黑体字记载着:承办人。在后面的括号里写着“埋葬事”。这已足以说明一切!——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棺材。埋葬了,再也没有什么了。一切都归于泥土,这是一切肉体的归宿。他拿起这淡黄色的小纸,吻了吻,仔细地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在这两分钟里他重又度过了他一生中的两年。但是他走出去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相反地,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尝到一些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有很多人,可惜,连这一点也没有得到过。5.这半张纸是什么样的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是半张电话纸,主要是用来记录电话号码的。电话号码勾起了主人公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展示他情感的变化。这半张纸更是这篇小说的载体,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平台。6.根据这半张纸上的内容,请说出主人公的人生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先认识了艾丽丝,主人公开始在银行工作,但是失业了,接着又找到了另一份工作,很幸福地和艾丽丝订婚、结婚,并搬进了这套寓所。有时候会和艾丽丝去看歌剧,他的一个朋友从飞黄腾达到潦倒出走,对他有很大的触动。后来妻子怀孕了,请来修女、医生帮助接生,又请岳母来照顾艾丽丝母子,也更换了女仆。妻子、孩子病了,忙着给他们看病、配药,订牛奶、买杂物、买肉的事情也落到了他身上。不幸的是母子两人都去世了,在别人帮助下操办完丧事,就要离开这个伤心的地方。7.主人公这两年是非常非常充实幸福的,其经历完全可以写成一本书,可作者为什么却只是用几百字来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作者用半张纸为容器,以倒叙的手法,截取了一对生死两别的年轻人生活的一个个瞬间,引出了男女主人公以往两年间全部悲欢离合的回忆。时间不过两分钟,然而已把两年时间涵纳其中,有效地表达出了“世事无常,幸福易逝”的主题。运用的是一种空白手法,以小的容器、小的切口、短的时间来展现大的容量、丰富的内容、长时期的故事,把大量内容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想象、填写,具有意识流的特点。能够进入主人公复杂的内心甚至潜意识,深刻展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心理流程,使得作品具有更深、更执着、更真挚的感情。8.这篇小说的结构线索有几条?请列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两条。①显性因素——男主人公(人物)、半张便条纸(事物)、两年罗曼史(事件);②隐性关联——男主人公对爱人的爱恋,美好的回忆和难忘的痛苦。二、类文迁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河的第三条岸 □(巴西)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父亲是一个尽职、本分、坦白的人。他并不比谁更愉快或更烦恼,只是更沉默寡言一些。是母亲,而不是父亲,在掌管着我们家,她天天都责备我们——姐姐、哥哥和我。但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父亲竟自己去定购了一条船。父亲对船要求很严格:它要用含羞草特制,牢固得可以在水上漂二三十年,大小恰好可供一个人使用。母亲唠叨不停,牢骚满腹,丈夫是突然想去做渔夫吗?父亲什么也没有说。离开我们家不到一英里,有一条大河流过,水流平静,又宽又深,一眼望不到对岸。我总忘不了小船送来的那天。父亲并没有显示出什么特别的神情。他像往常一样戴上帽子,对我们说了一声再见,没带食物,也没拿别的什么。我原以为母亲会大吵大闹,但她没有。脸色苍白,从头到尾她只说了一句话:“如果你出去,就待在外面,永远别回来。”父亲没有吭声,他温柔地看着我,示意我和他一起出去。我们一起向河边走去。我强烈地感到无畏和兴奋。“爸爸,你会带我上船吗?”他只是看着我,为我祝福,然后做了一个手势,要我回去。我假装照他的意思做了,但当他转过身去,我伏在灌木丛后面,偷偷地观察他。父亲上了船,划远了。父亲再没有回来。其实他哪儿也没去。他就在那条河里划来划去,漂来漂去。每个人都吓坏了。从未发生过,也不可能发生的事现在却发生了。每个人都猜想父亲疯了。母亲觉得羞辱,但她几乎什么都不讲,尽力保持着镇静。河边的行人和两岸附近的居民说,无论白天黑夜都没见父亲踏上陆地一步。他像一条被遗弃的船,孤独地、毫无目的地在河上漂流。人们一致认为,对于父亲而言,食物是一个大问题,他一定会离开大河,回到家中。他们可是大错特错了。父亲有一个秘密的补给来源,那就是我。我每天偷了食物带给他。后来我惊异地发现,母亲知道我做的一切,而且总是把食物放在我轻易就能偷到的地方。她怀有很多不曾流露的情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父亲从不踏上泥土、草地或河岸一步。从没生过火,他没有一丝光亮。他的身体怎样?不停摇桨要消耗他多少精力?河水泛滥时,他又怎么能幸免于难?我常常这样问自己。姐姐生了一个男孩。她坚持要让父亲看看外孙。那天天气好极了,我们全家来到河边。姐姐穿着白色的新婚纱裙,高高地举起婴儿,姐夫为他们撑着伞。我们呼喊,等待。但父亲始终没有出现。姐姐哭了,我们都哭了,大家彼此携扶着。后来,姐姐搬走了,哥哥也到城里去了。母亲最后也走了,和女儿一起生活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留了下来。我从未考虑过结婚。我留下来独自面对一生中的困境。父亲,孤独地在河上漂流的父亲需要我。我知道他需要我,尽管他从未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不管怎么样,我都不会因这件事责怪父亲。我的头发渐渐地灰白了。我到底有什么不对?我到底有什么罪过?渐渐地,我因年老而心瘁力竭,生命踌躇不前,同时爱讲到疾病和死亡。他呢?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终有一天,他会精疲力竭,只好让小船翻掉,或者听任河水把小船冲走,直到船内积水过多而沉入激流之中。哦,天哪!我等待着,等待着。终于,他在远方出现了,那儿,就在那儿。我庄重地指天发誓,尽可能大声地叫着:“爸爸,你在河上浮游得太久了,你老了,回来吧。你不是非这样下去不可,回来吧。无论何时,我会踏上你的船,顶上你的位置。”他听见了,站了起来,挥动船桨向我划过来。他接受了我的提议。我突然浑身战栗起来。因为他举起手臂向我挥舞,这么多年来这是第一次。我不能……我害怕极了,发疯似的逃掉了。因为他像是从另一个世界来的人。极度恐惧给我带来一种冰冷的感觉,我病倒了。从此以后,没有人再看见过他,听说过他。(选自余华《温暖的旅程——影响我的10部短篇小说》,有删改)9.小说中写道“父亲,孤独地在河上漂流的父亲需要我”。请联系全文,简述“父亲”为什么需要“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我为父亲提供食物补给;②我是父亲与人的世界的唯一联系,为父亲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持。10.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母亲虽然不能理解父亲,但仍然深爱着父亲。对于父亲的行为,母亲觉得“羞辱”,但她明知道我在偷偷地为父亲提供食物,不仅没有阻止,还“总是把食物放在我轻易就能偷到的地方”。②母亲是一个隐忍,并且不善于表现的人。对于父亲的行为,她觉得羞辱,但“她几乎什么都不讲,尽力保持着镇静”。11.有人说,“河的第三条岸”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它象征着“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如果这样,那么“我”对“父亲”的这种追求持何种态度?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我对父亲的行为持支持的态度,但也不能真正理解和接受父亲的行为。在其他人都猜想父亲疯了,家人也远离父亲的时候,我仍然坚持“每天偷了食物带给他”,并且一直陪伴着父亲,直到老。但对于我而言,父亲只是一个存在,一个符号而已,所以当有一天父亲突然向我靠近时,我却害怕地逃离了。12.根据提供的材料,拟写一则新闻短讯。材料1月11日15时,瑞典高等教育署署长安德斯·弗洛德斯特伦、诺贝尔物理学奖评选委员会委员伯尔杰·约翰森、诺贝尔化学奖评选委员会委员斯文·李丹做客强国论坛,就诺贝尔奖的评选机制、当前国际科技发展趋势及高层次人才培养等话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本次访谈由人民网强国论坛、浙江大学联合举办。主持人:请您谈谈诺贝尔奖的评选机制。伯尔杰·约翰森:机制主要分三个步骤,首先要有提名,征求国际上专家的提名,然后委员会提名,搜集整理以后作出一个评价,然后就决定,比较简单的。主诗人:诺贝尔奖不设数学奖,很多数学家和数学爱好者感到很遗憾,关于这个问题想请问斯文·李丹院士,是否在合适的时候推出诺贝尔数学奖?斯文·李丹:诺贝尔奖的设立主要是尊重诺贝尔的遗嘱,一个是化学奖,一个是物理学奖,还有一个生理医学奖,还有一个和平奖,还有文学奖,为什么诺贝尔没有提数学?那个年代数学没有现在这么重要,可能是一个原因,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不光是数学没有列入诺贝尔奖,还有生态学,那时候也没有产生,也没有列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