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庄子》选读 训练落实提升第5单元五_第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庄子》选读 训练落实提升第5单元五_第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庄子》选读 训练落实提升第5单元五_第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庄子》选读 训练落实提升第5单元五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所以善吾死也 善:善待B.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 济:拯救C.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 信:信任D.有过不罪,无功受赏 罪:过错【解析】D项,罪:处罚。【答案】D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lc\{(\a\vs4\al\co1(吾以南面而君天下,吾与孔丘,非君臣也))\b\lc\{(\a\vs4\al\co1(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果以恶骇天下))\b\lc\{(\a\vs4\al\co1(女恶之乎,予何恶))\b\lc\{(\a\vs4\al\co1(刖者之屦,无为爱之,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解析】A项,第一个“君”译为“主宰、统治”,动词;第二个“君”译为“君主”,名词。B项,第一个“以”为连词,“来”;第二个“以”为介词,“因为”。C项,“恶”都译为“厌恶”,动词。D项,第一个“爱”译为“爱惜”;第二个“爱”译为“喜爱”,都是动词。【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其妻子环而泣之B.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C.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镆铘!”D.恐吾无其实【解析】A项,“妻子”是“妻子和儿女”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妻子”是“男人的配偶”的意思;B项,“以为”是“认为”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C项,“踊跃”是“跳跃”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踊跃”是“形容情绪热烈”的意思;D项,“其实”是“这种实名”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其实”是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的意思。【答案】B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之”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内保之而外不荡也(代水)B.子祀曰:“女恶之乎?”(代你,即子舆)C.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代灵府,即心)D.寡人丑乎,卒授之国(代这,即国家)【解析】A项,“之”应代像水一样平静;B项,“之”应代得病后丑陋的模样;D项,“之”应代他,即哀骀它。【答案】C5.下列句子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内保之而外不荡也②唯命之从③是必有异乎人者也④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⑤不爪剪⑥恶乎往而不可哉⑦不得复使A.①③⑤/②④/⑥⑦ B.①⑦/②⑤⑥/③④C.①④/②⑥⑦/③⑤ D.②④⑥/⑤/①③⑦【解析】①⑦为被动句;②⑤⑥为宾语前置句;③④为判断句。【答案】B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南伯子葵问乎女偊(yǚ)曰:“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闻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学邪?”曰:“恶!恶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几其果为圣人乎?不然,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吾犹守而告之,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南伯子葵曰:“子独恶乎闻之?”曰:“闻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洛诵之孙闻之瞻明瞻明闻之聂许聂许闻之需役需役闻之于讴于讴闻之于玄冥,玄冥闻之参寥,参寥闻之疑始。”(《庄子·大宗师》)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而色若孺子 孺子:孩童B.恶!恶可 恶:可恶C.亦易矣 易:容易D.已外天下矣 外:遗忘【解析】B项,恶:不。【答案】B7.与例句“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A.安时而处顺B.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C.七日而后能外物D.吾犹守而告之【解析】B项和例句同属于转折关系,可译为“却”。A项,表并列;C项,相当于“以”;D项,表顺承关系。【答案】B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灭绝生命的东西没有死,产生生命的东西就没有生。9.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断开。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洛诵之孙闻之瞻明瞻明闻之聂许聂许闻之需役需役闻之于讴于讴闻之于玄冥。【答案】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洛诵之孙闻之瞻明/瞻明闻之聂许/聂许闻之需役/需役闻之于讴/于讴闻之于玄冥。【参考译文】南伯子葵向女偊问道:“你的岁数很大了,可是你的容颜却像孩童,这是什么缘故呢?”(女偊回答)说:“我得‘道’了。”南伯子葵问:“‘道’可以学习而得到吗?”(女偊回答)说:“不!怎么可以呢!你不是可以学习‘道’的人。卜梁倚有圣人明敏的才气却没有圣人虚淡的心境,我有圣人虚淡的心境却没有圣人明敏的才气。我想用虚淡的心境来教导他,恐怕他果真能成为圣人呢?(即便)不是这样,把圣人虚淡的心境传告具有圣人才气的人,应是很容易的。我还是持守着并告诉他,三天之后便能遗忘天下;既已遗忘天下,我又凝寂持守,七天之后能遗忘外物;既已遗忘外物,我又凝寂持守,九天之后便能遗忘自身的存在;既已遗忘存在的生命,而后心境便能如朝阳一般清新明彻;能够心境如朝阳般清新明彻,而后就能够感受那绝无所待的‘道’了;既已感受了‘道’,而后就能超越时间的界限;既已能够超越时间的界限,而后便进入无所谓生、无所谓死的境界。灭绝生命的东西没有死,产生生命的东西就没有生。作为事物,‘道’无不有所送,也无不有所迎;无不有所毁,也无不有所成,这就叫作‘撄宁’。撄宁的意思,就是不受外界事物的纷扰,而后保持心境的宁静。”南伯子葵又问:“你偏偏是怎么得‘道’的呢?”(女偊又回答)说:“我从副墨(文字)的儿子那里听说的,副墨的儿子从洛诵(记诵)的孙子那里听说的,洛诵的孙子从瞻明(目视明晰)那里听说的,瞻明从聂许(附耳私语)那里听说的,聂许从需役(勤行不怠)那里听说的,需役从于讴(吟咏领会)那里听说的,于讴从玄冥(深远虚寂)那里听说的,玄冥从参寥(高旷寥远)那里听说的,参寥从疑始(迷茫而无所本)那里听说的。”三、语言表达10.另写两个句子填入下面的横线处,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庄子是先秦乃至传统中国的最伟大的批判者,正是他的逍遥,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论是逍遥、呐喊还是抨击,他们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思想者和批判者。【解析】要注意分析例句的隐含要求,既要“形似”,又要“神似”。【答案】鲁迅是现代中国最有力的批判者,正是他的呐喊,唤醒了无数沉睡的国人;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最杰出的批判者,正是他的抨击,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上流社会的种种丑恶。四、课内阅读阅读课文“鲁哀公问于仲尼曰……是何人者也”,回答11~14题。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卫有恶人焉 恶:凶恶B.未尝有闻其唱者也 唱:倡导C.又以恶骇天下 骇:使……惊骇D.丈夫与之处者 丈夫:古代成年男子的通称【解析】A项,恶:丑陋。【答案】A1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lc\{(\a\vs4\al\co1(鲁哀公问于仲尼曰,月出于东山之上))\b\lc\{(\a\vs4\al\co1(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lc\{(\a\vs4\al\co1(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今吾闻至人之言))\b\lc\{(\a\vs4\al\co1(是必有异乎人者也,是必才全而德不形者也))【解析】A项,介词,向;介词,从。B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C项,代词,他;结构助词,的。D项,均为代词,这。【答案】D13.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哀骀它虽然丑得让人惊骇,但他以高尚的德行养成了他内心的纯和,极大地发展了自己的潜能,也产生了巨大的人格魅力。B.这则故事意在表明庄子“道”的思想,一个人不管相貌如何,只要道德充实,仍然可以成为一个受人追捧、受人尊敬的人。C.庄子在叙述故事时,描写人物鲜明独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写哀骀它,运用比喻手法,使这一形象生动而又有个性。D.这则寓言故事启示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相貌的美丑不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只有品德高尚,心灵美好,才能够真正彰显其人格魅力。【解析】C项,“运用比喻手法”错误,应是“运用夸张手法,造成肖像与内心的强烈反差”。【答案】C14.本文中,庄子写到了丑陋的哀骀它,其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