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货币一体化与欧元_第1页
欧洲货币一体化与欧元_第2页
欧洲货币一体化与欧元_第3页
欧洲货币一体化与欧元_第4页
欧洲货币一体化与欧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欧洲货币一体化与欧元参考书目:1、

Bean,C.(1992),“EconomicandMonetaryUnioninEurope,”JournalofEconomicPerspectives

6,31-52.2、R.I.Mckinnon:OptimumCurrencyAreas见复旦编《西方国际金融学英语精粹文选》3、MauriceObstfield:EMU:ReadyorNot?见复旦编《西方国际金融学英语精粹文选》4、GeorgeS.Tavlas:The“New”TheoryofOptimumCurrencyAreas见复旦编《西方国际金融学英语精粹文选》5、PatrickArtus:《货币联盟何时才稳定可靠》法国CDCIXISFlashNo.2001-2262001年11月28日国研网编译6、蒙代尔:《最优货币区域理论》(ATheoryofOptimumCurrencyAreas,载于《美国经济评论》51:657-665,19617、王燕之:《东亚区域金融合作的现状及前景》《中国金融》2003年第1期、6、第五节欧洲货币联盟2004年10月29日,欧盟25个成员国的领导人在罗马签署欧盟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条约。然而,正是这部被寄予厚望的欧宪条约为欧盟再次带来危机。

欧元是一夜之间诞生的吗?一、欧洲经济一体化和欧洲联盟

w

[一]欧洲联盟产生的背景和历史过程1、欧元的历史人文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古罗马帝国是当今欧盟的摇篮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后2世纪的400年中,罗马帝国的疆土或已占领的地方,北到大不列颠(今日的英国),南至北非诸国(如埃及等),东临小亚细亚(即当今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土耳其),西及西班牙、葡萄牙和摩洛哥,比当今欧盟并不逊色。反思历史人们不难理解现实的西欧诸国的经济一体化、货币一体化的历史根源。由于罗马帝国曾实现欧洲的局部统一,使欧洲尤其是西欧各国历史文化背景相去不远。

可以肯定,历史、地理、文化的相似性是欧元出现地先天基础。欧洲特别是西欧,其地理环境、文化背景、历史渊源的趋同,为其后欧共体的诞生、欧盟的发展、共同货币的催生,以及这个一体化组织今后的扩大、深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w

2、历史原因:消除战乱、民族联合

w

欧盟最终目标:经济一体化走向政治、军事一体化

3、历史过程:w

(1)1951年《巴黎条约》,6国建立煤钢联营共同体。w

(2)1957年3月25日《罗马条约》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w

(3)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称欧共体。其中欧洲经济共同体分为:关税同盟;共同农业政策;经济和货币联盟。w

(4)1984年德洛尔提出建立欧洲内部大市场。(5)1987年实施《单一欧洲法案》(内部大市场的法律基础)

w

(6)1991年12月9—10日签订《马约》(7)1992年12月31日宣告内部大市场基本形成。w

4、现实背景:已取得的成果;当时的形势;美国的压力等

[二]欧盟的发展和扩大欧盟十五国

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其中英国、丹麦和瑞典尚未加入欧元区。

欧盟计划在2004年前把以下10国纳入版图:塞浦路斯、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2007年1月1日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加入欧盟。欧盟现有27个成员国和近5亿人口。

欧元区总共包括16个国家,分别是:奥地利、比利时、德国、希腊、法国、芬兰、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马耳他和斯洛伐克

w

1、1973.1.1英、爱、丹w

2、1981.1.1希腊w

3、1986.1.1西、葡w

4、1995.1.1奥、瑞、芬(挪威72年和94年两次公决否定)5、2004.5.1捷克、爱沙尼亚、塞浦路斯、拉脱维亚、立陶宛、匈牙利、马耳他、波兰、斯洛文尼亚和斯洛伐克等十国正式加入欧盟(此协议已于2003年4月16日在雅典卫城脚下签订)6、2007年1月1日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加入欧盟

[三]《马约》的内容w

1、修订欧共体的三项基本公约,分阶段实施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w

2、将欧共体成员国外交事务原有的欧洲政治合作调整为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w

3、制订成员国之间在司法与民政事务上进行合作的机制;w

4、建立欧洲公民资格:申根协定。二、最适度货币区理论【一】货币一体化理论:货币一体化理论

货币一体化就是各成员国联合起来,结成固定的汇率,执行共同的货币政策。西方学者对不同层次的货币一体化进行了划分:(1)汇率同盟。(2)货币一体化。(3)货币联盟。货币一体化理论认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之间越不能靠经常的汇率变动来改变相互之间的贸易条件和本国的国际收支地位,这两国(或多国)走向货币一体化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具体说来又主要是与以下一些因素有关:(1)相同或相似的通货膨胀率;(2)要素流动的程度;(3)一国的经济规模与开放程度;(4)商品多样化的程度;(5)工资、价格的(变动幅度);(6)商品市场一体化的程度;(7)财政一体化程度;(8)政治因素。

货币一体化及相关理论货币一体化定义货币一体化指的是区域间各国在货币政策执行中的协调与合作。区域货币合作,指有关国家在货币问题上实行的协商、协调乃至共同行动,它在合作形式、时间和内容等方面都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区域货币联盟,这是区域货币合作形式的深入发展,指通过法律文件(共同遵守的国际协议)就货币金融某些重大问题进行的合作。货币区,它是货币一体化的最高级的表现形式,突出表现是有关国家取消原有的本国货币,统一使用由区域内共同中央银行发行的统一货币,并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和相关的经济政策。货币一体化相关理论货币合作理论合作失效理论传统最优货币区理论最优货币区理论新进展

货币一体化的主要收益来自于汇率稳定。汇率经常性变动会影响正常贸易和投资的开展,使用单一货币能减少外汇风险,而外汇风险会象交易成本一样减少一国的进出口。当前货币一体化理论的最新进展就是运用理性预期的形成,时间不一致性,信誉问题以及汇率决定等宏观经济学的新概念、新理论及分析方法对货币一体化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

比如,在货币中立问题方面:弗里德曼和卢卡认为因为有理性预期的存在,长期来看,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并不存在着此消彼长的交替关系,应该存在着与通货膨胀率毫不相关的自然失业率。

比如,在时间不一致性问题方面,在对“货币中立建议”的西方学者进一步运用时间不一致性观点来考察货币一体化的成本。

实际上,关于一个地区建立货币联盟的可行性分析有两种:最优货币区理论和货币区的收益与成本分析法。

【二】、最适度货币区理论最优货币区理论是由蒙代尔(1961)、麦金农(1963)、克鲁格曼(1998)等人提出的。它通过要素流动性、开放度、经济联系程度、经济冲击的对称性、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程度、要素价格的柔性、政策偏好的相似性等一系列标准,来分析一些国家或地区之间是否适宜组成货币区。艾西亚马(1975)认为蒙代尔和麦金农等人提出的最优货币区理论是“单一标准分析”,即分析范围过于狭窄。于是,艾西亚马、塔沃和威力特(1976)、阿吉(1990)、弗兰克尔和艾泽曼(1995)等人转向研究货币区的收益和成本。实际上,这两种理论实际上是一致的。因为一些国家(地区)符合最优货币区理论所提出的标准越多,则它们组成货币区所获得的净收益就越大。

所谓“最适度货币区”是指由一些彼此间的商品、劳动力、资本流动比较自由,经济发展水平和通货膨胀率较为接近,经济政策比较协调的地区所组成的货币区。蒙代尔1961年在其论文中提出“最优货币区域”问题:几个国家或地区放弃各自的货币主权而认同共同的货币,这样,就能获得共同地利益。

蒙代尔的论文简要地提到了共同货币的好处,比如贸易中更低的交易费用和相关价格更少的不确定性等。这些好处后来得到了更多的描述。而最大的缺点是,当需求变动或其他“非对称冲击”要求某特定地区削减实际工资的时候,维持就业就很困难。蒙代尔强调,为抵消这些干扰,劳动力需要具有较高的流动性,这一点非常重要。蒙代尔刻画了这样一个最优货币区域,该区域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移民倾向足够高,高到可以保证某一个地区面临非对称冲击时仍可以通过劳动力流动来实现充分就业。其他研究者扩展了这一理论并确定了附加标准,比如资本流动、地区专业化、共同的税收和贸易体制等。

加入货币联盟有收益也有成本。加入货币联盟的收益是指将区域内货币的汇率永久固定所带来的一系列利益;加入货币联盟的成本是指为获取上述利益所必须付出的损失和代价。

最优货币区的标准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A·蒙代尔制定了组建最优货币区的几项标准:国家间的劳动力和资本高度自由流动,经济发展与工业专业化水平没有明显的差异。他的核心思想是:第一,避免成员国经济受到来自货币联盟区内一个或几个发达国家产业高度专业化带来的非对称性冲击;第二,当出现非对称冲击时,因货币区内劳动和资本的高度自由流动,可避免出现失业危机。在欧洲经济货币联盟中,资本流动是高度自由的。特别是90年代中期,法国、德国等国家跨国投资增长迅速。资本在联盟内高速流动不仅为缓解产业专业化冲击提供了便利,而且因消除了汇率风险,资本流动使联盟内资本配置更加高效。最适度货币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1、要素的自由流动;2、汇率的统一;3、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最适度货币区域的标准1、国际要素的流动性(InternationalFactorMobility)罗伯特•蒙代尔最先提出最适度通货区理论。提出用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性作为最适度通货区的标准。理论要点:国际收支失衡是由于需求转移。如果A国生产A产品,B国生产B产品,现在需求由B产品转移到A产品,则A国贸易顺差、B国逆差。因此,A国通货膨胀。通过浮动汇率可以实现对需求转移的改变,从而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但如果A、B是同一通货区,将无法通过汇率的浮动来校正,只能通过资源的自由流动来实现。缺陷:生产要素的流动可能会导致,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资本的流动性很强,但人力资源的流动性不强。

人力资源的流动性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语言、文化、社会保障,以及其他社会因素。对欧元区经济的考察这是基本立足点。2、产品多样化(ProductDiversification)彼得•凯南1969年提出以低程度多元化作为最适度通货区的标准。理论要点:产品多样化具有稳定性,不太受汇率的影响,可以采取固定汇率。产品非多元化应该采用灵活独立的通货区。3、金融一体化程度(DegreeOfFinancialIntegration)

詹姆斯•伊格拉姆1969年指出,为了决定货币区的最优规模,有必要考虑经济社会的金融特征,认为应该用金融一体化作为最适度通货区的标准。理论要点:国际收支不平衡与资金流动有关,尤其同缺乏长期证券的自由交易有关。如果金融一体化不充分,大多外国人都会买卖短期外国证券,因为可以通过外汇市场的套期交易来保值。如果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国际收支失衡可以通过利率的较小变动而引起的长期资本流动来平衡,从而汇率的变动可以避免。4、政策一体化程度(DegreeOfPolicyIntegration)爱德华•托尔等1970年提出,一个具有不太完善的内部调节机制的成功货币区,最重要的或许在于各成员国对通货膨胀与失业增长的看法,以及达成它们之间交替的一致性。欧元区国家的政策协调是欧元与美元的重要区别。5、经济的开放度(DegreeOfOpenness)一国生产的可贸易品商品占国内产出的比例较高,则该国参与某一货币区是有利可图的;一国生产的可贸易品占国内产出的比例较低,则该国最好采用浮动汇率制度。6、通货膨胀率的相似性(SimilarityinRateOfInflation)

通货膨胀率贸易条件贸易品流量经常项目差额汇率变化相似的通货膨胀率,则不会对贸易条件产生影响,采取固定汇率比较有利,才与货币区有利可图。三、欧洲货币一体化与欧洲货币联盟

w

[一]欧洲货币联盟的历史背景w

1、历史过程:w

(1)1950年欧洲支付同盟w

(2)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w

(3)1969年魏尔纳报告w

(4)1979年建立欧洲货币体系w

----创设欧洲货币单位(ECU)w

---建立稳定的汇率机制.

欧共体成员国货币的联合浮动建立稳定的汇率机制第一、平价网体系;第二、篮子体系;第三、“偏离界限”[DivergencyThreshold]=0.75×(2.25%或6%)×(1-该国货币在埃居中所占的比重)第四、干预办法(1)※通过各中央银行间的相互贷款以干预市场;(2)※在国内实行适当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3)※改变中心汇率。----建立欧洲货币基金

(5)1989年德洛尔报告,提出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三个阶段。(6)1990年7月1日欧洲货币联盟第一阶段开始。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

跛行货币区(1960—1971年)联合浮动(1972—1978年)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和《马约》的签订(1979-1999年)欧元启动(1999-)w

2、现实背景w

(1)经济一体化的结果;w

(2)经济协调:建立一个强大的欧洲屹立在竞争激烈的世界大市场中。w

(3)与美元分庭抗礼w

(4|)共同体内部相对有利的经济条件w

(5)经济利益1.欧洲货币单位“埃居”的诞生1971年,“维尔纳计划”,欧洲统一货币建设迈出第一步。1979年,“埃居”诞生。2.欧元诞生1995年,欧盟首脑会议将欧洲统一货币定名为欧元(EURO)

1999年1月1日,欧元诞生。2002年流通[二]欧洲货币联盟的进程

w

1、欧洲货币联盟计划Delorsreport=3stages::w

(1)1990年7月1日——1993年12月31日

w

汇率机制:FirstStep:begininJuly1990=convergenceofeconomicperformanceandcooperationinmonetaryandfiscalpolicy+Removalofallrestrictionstointra-Communitycapitalmovement.w

(2)1994年1月1日——1996年12月31日w

经济趋同SecondStepMaastrichtTreaty(December91)-CreationoftheEuropeanMonetaryInstitute(EMI)Tofurthercentralizemembers'macroeconomicpolicies+reducefluctuationmargin. -CriteriatojointheUnionw

(3)1997年1月1日(最迟不能超过1999年1月1日)w

共同货币政策ThirdStep:(1999)CompletionoftheUnion.Creationofasinglecurrencyandacentralbank.2、经济趋同指标:(1)通货膨胀率不高于3个通货膨胀率最低的成员国平均水平的1.5%;(nomorethan+1.5%thantheaveragerateofthe3memberswiththelowestrate.)(2)政府预算赤字不超过GDP的3%(Deficit<3%)(3)政府债务不超过GDP的60%(Overalldebt<60%);(4)汇率的波动保持在汇率规定的范围以内,至少在两年内没有对成员国货币贬值(Itsaverageexchangeratemustnotdepreciatemorethan2.25%.);(5)长期利率不超过3个长期利率最低成员国平均水平的2%(Longinterestratesshouldnotexceed2%oftheaveragerateofthethreecountrieswiththelowestinflationrates.)。

[三]欧洲货币联盟的发展与深入

w

1、1995年12月15-16日

马德里高峰会议,确立欧元(ECU)和日程表:1999年1月1日正式进入欧元体系,最迟于2002年7月1日欧元取代各国货币。w

2、1996年12月13–14日

都柏林会议,确定了欧洲货币联盟基本框架,并签定《欧元的法律地位》、《预算稳定与增长公约》和《新的货币汇率机制》三个文件StabilityandGrowthPact(1997)negotiatedtoreducedtheconstraintimposedbythecriterionoffiscalpolicy(imposedbyGermany)=Ifacountryentersarecession,thenithasthepossibilitytoovercomeadeficitof3%.w

3、1997年6月16-17日,阿姆斯特丹条约,通过了都柏林协定和经济增长与就业决议。w

4、1998年5月2-3日布鲁塞尔会议确定第一批欧元国。w

5、1999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为欧元的三年转换过渡期,欧元与欧元区内各国货币(以下简称"原币")的汇率将被固定,欧洲货币单位埃居也将在1999年1月1日以1:1的比价转换成欧元。欧元代替原币成为银行间结算的币种,原币仍是合法货币,可以继续在市面流通。欧元纸币和硬币尚未进入流通

6、2002年1月1日至2002年6月30日,正式发行欧元现钞,欧元现钞与原币的纸币和硬币同时流通。

w

7、2002年7月1日起,原币完全退出流通,欧元将成为欧元区内唯一法定货币。

w

欧元纸币面值有7种:分别为5欧元、10欧元、20欧元、50欧元、100欧元、200欧元、500欧元。w

欧元硬币面值有8种:分别为1分、2分、5分、10分、20分、50分、1欧元、2欧元。w

1欧元等于100欧分。w

欧元区内各国印制的纸币正面、背面均相同;硬币一面图案相同,另一面图案由欧元区内各国自行设计。

1欧分1欧元2欧分20欧分【四】欧洲中央银行

EuropeanCentralBank(ECB)

1998年6月1日创立,位于法兰克福

1、欧元体系Eurosystem

包括欧洲央行(ECB)和欧元区各成员国各自的央行

2、欧洲中央银行体系

EuropeanSystemofCentralBanks(ESCB)

ECB+15个欧盟成员国的中央银行3、.欧洲中央银行(1)机构概况首要目标:欧元区的物价稳定最高权力机构:决策委员会

成员:6名执行理事会的理事+12国央行行长基本任务:决定货币政策,如欧元区的基准利率执行理事会:成员1名行长+1名副行长+4名成员执行货币政策和管理日常事务

全体委员会:

成员=行长+副行长+15个欧盟成员国的央行行长

主要职责:顾问,发挥ECB功能的协调人,扩大欧元区的准备工作(2)主要任务:稳定物价物价稳定的定义:指一年中欧元区消费物价调和指数(HarmonizedIndexofConsumerPrice,HICP)的上升低于2%,并且物价稳定应当在中期得以维持。

(3)货币政策战略和工具

Strategyandinstruments

战略的两大支柱:支柱1:广义货币供应量M3

(1)M1,包括纸币和铸币以及活期存款;(2)M2,除包括M1外,再加上期限为2年以下的定期存款及期限为3个月以下的通知存款;(3)M3,除包括M2外,再加上回购协议、货币市场基金单位与票据以及原始期限为2年以下的债权凭证。支柱2:评估价格变动的经济指标

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1.公开市场操作

2.存贷款便利(措施)3.最低存款准备金要求

4.欧元与欧洲央行:从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看欧元币值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政策效应直接影响着欧元币值及其稳定。欧洲中央银行体系(ESCB)独立性、透明度、协调性

各国宏观经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协调度影响着ECB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其效应

四、欧元[Euro][一]、欧元是欧洲经济货币联盟成员国统一货币的名称,它是欧洲联盟为了建立一个

联合起来的强大欧洲而采取共同的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产物,是具有独立性和法定货币地位的超国家性质的货币,它具备货币的全部职能。欧元的国际标准代码为EUR。(AgroupofEuropeancountriesdecidedtoestablishthecommoncurrencyinEuropecalledtheEuro.)

1999年1月1日,近万人聚集在德国法兰克福欧洲中央银行外一个巨大的欧元符号旁,庆贺欧元正式启用

w[二]欧洲联盟国家达标的情况

w

[三]最适度货币区理论验证1、蒙代尔的第一个标准:劳动力高度自由流动研究表明:在所有欧洲经济货币区国家内劳动力流动非常不畅。各国失业率数据相差较大便是证明。这还不足为奇,就连失业率在国内各地区的分布也不相同,比如德国和法国。如果说劳动力在国内的流动都这么低,又如何保证国家与国家的高速流动呢?

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批评家认为:欧元区内劳动力流动不畅将可能导致欧洲货币一体化失败。此观点值得商榷:l在经济波动之后,恢复到充分就业的主要动力是来自于工资弹性而不是劳动力自由流动。有趣的是,在失业率比较高的国家如西班牙和意大利,工人实际工资的波动幅度都较小。

实际上,欧洲人也不愿意通过移民来降低失业,因为他们不喜欢像美国那样不停的更换自己工作。此外,他们还不得不面对大量的来自非欧盟国家的移民。

l最后,正如我们所提出的:要保持各地区经济稳定,有效的方法是联邦税收制度(taxfederalism),而不是劳动力的高速流动。因此,欧元区内劳动力流动不畅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2、蒙代尔的第二个标准:经济发展和产业专业化水平相近

欧元区内,葡萄牙、希腊比那些最富裕国家的生活水平要低很多,但相差不大:人均GDP都处在17000-18000美元(购买力平价)到25000-26000美元(购买力平价)之间

但如果考虑到那些正申请加入欧盟或欧元区的东欧国家,情形显然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们人均GDP最低为3000美元,最高只有10000美元,这么大的差距表明欧盟的扩张是多么的困难!下表显示了欧洲货币联盟国家出口商品的结构情况,因为商品出口结构是各国经济部门专业化程度的指标。

表中数字含义:1和2:食物;3:能源;4:半成品和生活消费品;5:生产资料、运输物资

来源:OECD月度外贸报表

法国和德国商品出口结构(%)

意大利、西班牙商品出口结构(%)

从表中可以看到各国产业结构的不同点:2000年,欧盟经济货币联盟各国出口商品的分布情况是:(1)投资消费品(包括运输设备):荷兰最低占33%,德国最高占51%。(2)生活消费品:法国最低占37%,荷兰最高占51%。(3)食品:德国最低占6%,西班牙最高占16%。只有荷兰大量出口能源,占8.7%。此外,众所周知,货币一体化将加速推进各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因为汇率风险一旦消失,,各国就更容易利用比较优势,根据自己的交通、人力资源、供应商和转包商的集中情况等强化他们的优势产品。综上,我们认为蒙代尔关于最优货币区的两个重要标准无效:欧元区劳动力流动不畅,国家之间产业专业化水平的差异巨大。如果英国加入欧元区或欧盟扩大到中东欧,形势就更加糟糕。因而,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对非对称性冲击的反应能力很弱,而那些由产业恶化造成的非对称性冲击对有些国家的危害会非常严重。3、欧元区的非对称性冲击(如通货膨胀、财政赤字、贸易赤字等):

再看看这12个成员国。这些国家存在许多不对称根源,但经济结构的不对称性,远远超过其他过渡性的不对称对欧盟经济的冲击:(1)劳动力市场运行不同:工资集中支付和分散支付交叉,行业工会和全国工会并存。

(2)研发经费数额不同:葡萄牙投入研发经费最低,占GDP的0.6%;其次是西班牙,占0.9%;最高是芬兰,占3.1%,。这意味着研发经费高的国家比其他国家能更快地生产出更尖端的、更高科技的产品。长此以往,便能更快提高生产力的发展。欧盟各国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

(3)服务价格上涨幅度不同:图9B、9C显示:2001年欧盟各国的服务价格上涨幅度情况。法国的服务价格上涨幅度最低,低于2%;爱尔兰最高,高于6%;其他国家一般在4%左右。

服务价格上涨幅度的不同反映了Balassa-Samuelson效应,即专业化带来的生产率快速提高,以及经济追赶带来的产业增长,前者如爱尔兰和荷兰由于服务业需求增加带来了工业收入的增加,后者如希腊。这就造成了产业专业化国家、经济追赶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增长差距。这就意味着在那些服务价格较高的国家,要保持较低的综合通货膨胀率(headlineinflation),就面临着必须降低工业产品价格的压力。

(4)开放程度不同:它表明各国经济对世界贸易波动的敏感程度不同,比如说,对外贸易对荷兰和爱尔兰的影响比其他国家要大。

(5)国内竞争程度不同:从1990年开始,德国的竞争成本高于意大利20%,高于法国或整个欧元区的15%。竞争程度不同意味着市场占有量的差距继续拉大,以及生产效率的不同。

当存在非对称冲击和结构性非对称时,而且劳动力没有高度自由流动,是否可得出以下结论:欧元区还不是一个最优货币区?实际上,除了劳动力流动外,还有其他方法可以降低货币区经济受到非对称性冲击。在上面,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潜在的非对称性因素:地区专业化持续增强,国家投入研发经费差距扩大。从而,货币区经济就必须面对经济高速增长国家与发展停滞国家之间的分歧。我们也谈到开放程度、工资支付方式、竞争程度、追赶效应(catching_upeffects)等的不同。因此,在特定时期或更长的时间内,某些国家可能存在许多因素导致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上升。而劳动力高速流动不能有效解决这种问题。对这种情况最有效的办法是联邦税收制度(federalism):从经济状况较好的国家或地区自动转移支付到其他国家或地区。欧元区内的联邦税收制度不可能像美国那样来自于联盟预算(包括社会保障)。在美国,联盟税收几乎占了GDP的30%,一个地区在经济不振情况下,因增加福利或减少税收导致的大量资金空缺由其他地区的捐赠和征税来弥补。下表显示了欧盟预算的情况,仅仅超过欧盟GDP的1%,而且其中的45%要用于给货币区的共同农业政策,因而用于消除货币区的非对称冲击的资金就更少了。这只能要求货币区内国家增加财政预算,但这种方式常常被大家否决,因为各国政府都面临着财政预算减少,税收负担增加的风险。2001年欧盟的财政预算(10亿欧元)

欧元区成员国财政赤字超标情况因此,必须考虑一种能够模仿美国的联邦税收制度的办法。一种选择是欧盟在现有的税负基础上设定一个基准税负,比如在全欧元区国家按此税率征收增值税,然后用预先定好的方式来分配税收收入:如果经济发展缓慢的国家仅从国内获取增值税收入远远不足以弥补财政赤字,那么它从联邦获得的税收收入比他应得的要多。假如不这样做,将出现更严重的情况:当中小国家受到产业专业化或外部因素的冲击时,将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比如在90年代初期,北欧国家的银行危机。如果没有执行联邦税收制度,也没有调整货币政策,这些国家将陷入更深的危机中,甚至要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另一个难题是减少不利的非对称性因素,这与协调(harmonization)有关。当然不可能也没必要去协调任何事情。各国家的大小不同,公共部门的多少各异,退休制度、教育体制也都相迥,政府支出也应该各不相同。劳动力市场情况也各不相同,这也导致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及劳动合约的性质不同。因此,还必须建立一个协调组织:它不需要协调每一件事,但要协调那些不协调就会带来恶果的事情。实际上,它可能对过去所做出的选择都感到惊讶:是否真的有必要调节增值税或收入所得税?下表就是欧盟国家的企业税率。2001年的企业税率从爱尔兰税率的10%,到比利时的40%。这样大的税率差异,显然会导致严重的偏见,比如说对公司总部所在地选择偏见。

2001年企业税率(%)

图13A、13B显示一些国家的福利水平情况:爱尔兰福利费用占GDP的4%,法国和德国达18%。这很容易让人想到会在选择配置生产设备时产生歧视。

显而易见,所有这些事实都存在同一个问题,即每个国家对协调的需求有很大不同:欧洲货币联盟对协调机制是急需的,而那些还没有加入欧元区的欧洲国家对协调机制的需求就很低,因为用购买力平价汇率兑换欧元能抵消其费用和税收负担。正因如此,正在申请加入欧元区的国家对协调的需求就更加低了。4、结论:拒绝最优货币区域标准的简单解释

在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存在短暂的和持久的非对称性:欧元区内劳动力流动明显太差,因此不能验证蒙代尔关于最优货币区标准的理论。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实现一个可模拟的联邦税收制度,并尽可能地减少由税收和协调机制产生的严重非对称性因素。假如不采取任何措施,欧元区的稳定性将受到威胁

请大家思考

“亚元”要诞生已具备哪些基础?哪些基础还较差?哪些基础根本就还没有?【四】东亚地区建立货币联盟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下面运用货币区的收益与成本分析法,对东亚地区建立货币联盟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下面的分析是以东亚地区的10个经济体为基础的,它们是中国、日本、4个NIEs(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以及东盟的4个主要成员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1、货币区的收益

(1)、消除外汇风险可以提高资源配置,并将促进生产一体化和国际交换。这可以刺激共同体成员之间的贸易和投资,也就是说,在货币同盟内汇率风险的减弱使企业在区位决策中不必考虑汇率套期保值(霍尔伍德和麦克唐纳,1996)。

在一个区域内,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区域内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投资,而区域内货币间汇率的不确定成了区域内国家间贸易和投资发展的一个障碍,尽管短期的汇率不确定性能通过保值买卖加以消除,由此对国际贸易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大。但是,由于缺乏发育良好的远期外汇市场,长期的汇率不确定性(一年以上的)难以通过市场加以消除,这会对国际贸易和投资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因此,如果货币联盟存在的话,通过长期协议安排可能会消除这种不确定性。另外,消除汇率的超调和使实际汇率平稳可以提高经济稳定性。这也是货币联盟的一个收益。

(2)、如果随着外汇风险下降,调整利率下降,那么有关国家通过资本形成获得动态福利的好处。在通货膨胀率和利率很高的国家中,如果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预期通货膨胀出现持久性下降,便会产生这种收益。外汇风险的消除本身大大降低了资金成本,因风险下降刺激投资并引起投资收益增加,从长期看又可以使GDP增长5%-10%(雷志卫,2000)。

3、货币区内生产要素更有效配置所带来的收益。货币联盟在创造单一货币(或记账单位)的同时,也消除了区域内国家资本管制和金融资本控制所带来的扭曲。这些管制措施会导致资本在区域内的非最优配置。资本管制限制了资本从边际生产率低的国家(地区)流向边际生产率高的国家(地区)。汇率控制和由汇率波动所引起的不确定性的永久消除无疑将导致资本在区域内更有效的配置。劳动力的配置也能优化,一旦工资和薪水由联盟的共同货币单位来表现,会导致劳动力价格透明度的提高和促进劳动力更自由地流动,这都导致劳动力资源的更优配置。因为劳动力会从低边际生产率的地区移向高边际生产率的地区。

4、国际储备额会有所结余。由于货币联盟内国家无须持有外汇储备来维护联盟内部的汇率波动,而且,所组成的单一货币对第三国货币的稳定性更强,这也会减少持有储备的需要。以欧盟为例,欧元启动前,欧元区各国中央银行外汇储备总额超过3000亿埃居,欧盟中央银行成立后全部储备要求不超过500亿埃居(雷志卫,2000)。

另外,所建成的单一货币不可避免地将成为世界的主要货币。这会引起非成员国外汇储备中单一货币的比重,由此产生的铸币税也是联盟的一项重要收益。Cohen和Wyplosz(1989)对欧共体的这种收益做了分析,他们估计这种收益约占共同体GNP的0.75个百分点。

5、可节省直接和间接交易成本。对于货币联盟来说,最大的收益来自公司在管理它们的汇率风险和在不同的货币区范围内运营的成本的节省。不同的货币以及它们之间汇率的波动,意味着公司必须花费资源去管理风险暴露,以及在不同国家的市场修正价格策略。单一货币无疑将大大减少公司的费用。

6、不同货币定价的不透明性所造成的市场分割被减弱,可带来贸易促进效应。一般认为,国家货币的存在及由此产生的国家间商品价格歧视,是目前妨碍区域内市场一体化建设的一个极大障碍。国家之间有价格差异,这种价格差异可被看作是交易的一种机会成本。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国家货币的存在是关键因素。单一货币能消除信息损失成本,因此,只有实行单一货币才能使真正的统一大市场有可能变成现实,由此带来的收益非常大。2、货币区的成本(1)、各国放弃发行本国货币的财政收入损失。各国自主发行货币时,能获得通货膨胀税;当本国货币被别国作为储备持有时,也能得到免息收入。因此,加入货币联盟对大国会是一笔财政收入上的损失。但对小国来说,情况会有所不同,因为小国的货币不可能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并且通货膨胀税的收益也不大。

(2)、各国放弃用汇率调节本国经济的成本。一旦加入货币联盟,成员国政府实际上放弃了用汇率来调节本国经济的权利。根据丁伯根的工具——目标法则,工具至少应该和目标数一样多。如果一国当局只有内部平衡一个目标,那么汇率工具和货币政策自主权的丧失将不会有什么问题,因为政府可以用财政政策去获得它。

政府是否真正失去了谋取外部平衡的一个政策工具,这个问题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因为货币联盟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它可以通过共同的货币对世界上其余部分货币的浮动来保持外部平衡。不过货币联盟总体的外部平衡掩盖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一些联盟成员国可能有持久的赤字而另外一些成员国可能有持久的盈余。因此,真正要紧的问题是,是否有盈余的国家愿意向赤字国融资。看来,对于单个成员国来说,汇率政策工具的失去应该是一个损失。3、货币政策自主性丧失,财政政策也受到了限制。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政策偏好。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失业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替代关系,有的国家可能会选择低通货膨胀从而愿意接受高一点的失业率,而另外一些国家可能愿意牺牲低物价水平以此来换取高的就业水平。在浮动汇率制下,通过低通货膨胀国家货币的升值,不同的政策偏好的国家可以运用自己的货币财政工具,达到各自的目的。由于货币联盟要求共同的通货膨胀率,成员国的货币政策自主性将丧失,财政政策也会受到限制。有不同的失业——通货膨胀偏好的国家将因加入货币联盟而有所失。有低失业率偏好的国家可能不得不接受高的失业率,有低的通货膨胀偏好的国家将不得不接受高的物价水平。

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菲利普斯曲线在短期内存在,而在长期内并不存在。因此,和政策自主权丧失有关的成本可能只存在于短期。

4、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导致贫富差距过大所造成的成本。尽管货币联盟作为一个整体可能会因单一货币而受益,但是并不是说组成货币联盟的每一个国家都会因此而受益。劳动力和资本会从低边际生产率的地区流向高边际生产率的地区,直到两地的边际生产率相等为止。这会给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果考虑到低收入地区流出的劳动力通常是当地劳动力中具有相对高生产率的那部分人,低收入地区的损失将会更大。

另外,低收入国家吸收的主要是低增值的对外直接投资,而高收入国家则在高增值活动中深化它们的优势,如研究和开发、管理、产品开发和产权等领域(霍尔伍德和麦克唐纳,1996)。这也会加大贫富差距。

5、经济增长率差异所造成的成本。如果有两个国家,经济增长率不同,假定分别为5%和3%,两国的收入弹性都为1,这时,在两国贸易交往中,前者每年向后者进口的商品会以5%的比率增长,而后者向前者的进口只以3%的比率增长,长此以往,前者经常项目状况就会出现赤字。为协调国内经济增长和外部平衡的矛盾,在本币无法贬值的情况下,就只有通过紧缩的手段来改善国际收支。因此,在通向货币联盟的过程中,固定成员国货币的汇率确实具有通货紧缩的特征。

6、转换成本。转换成本主要体现在欧元引入给金融业和企业带来的直接转换成本,这会引起金融企业利润的损失及一些长期金融合约条款执行上的困难。其次,转换成本还体现在公众、企业和政府等各方面对新的记账单位和新货币的适应性困难。

结论

总起来看,由于东亚各国(地区)之间情况差别比较大,如果东亚地区所有的经济体进行单一货币的尝试,恐怕不太现实。但在日本和“四小龙”之间建立货币联盟,是可行的一条道路。因为日本和“四小龙”的成本收益分析显示出它们之间进行货币合作的净收益比较大。其理由如下:日本为大国,其它几个国家(地区)为小的经济体;它们同为生产率比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同时,“四小龙”的开放度在东亚地区也是最高的。

用加入货币联盟的成本和收益分析是复杂的,特别是很难进行数量化的分析,以得出加入货币联盟的净收益是多少。正如霍尔伍德和麦克唐纳(1996)所指出的:“人们从未试图对上述收益和成本进行货币评价,因为这里牵扯的理论问题过多”。基于这种认识,他们在书中引用了凯南(1988)的话:“如果政治规则更重要的话,经济学可能会付出被践踏的代价”。确实如此,由于各个国家的收益与成本不平衡,能否建立货币联盟更重要的也许取决于外部事件的推动和各国的政治态度。考虑到东亚各国(地区)的历史矛盾以及现实问题,这显然又增加了合作的难度。

[四]欧元汇率分析

w

1、欧元汇率现况四年多前,欧元以美元霸主挑战者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对美元的汇率曾达1∶1.18的高位。但此后欧元对美元的汇率便走着一条波动中不断下滑的曲线。1999年12月2日,欧元对美元汇率首次跌破1美元大关:1∶0.995。至2000年9月19日,欧元在东京外汇市场跌穿1∶0.85的支撑点,创历史新低。9月22日,西方七大工业国曾联手干预,但依然未能完全阻止其跌势。自欧元问世至今,对美元汇率跌幅已达25%左右,一再摧毁人们的心理防线。欧元汇率的走势,成了国际金融市场关注的焦点。

2003年,在美国3月20日发动伊拉克战争前后9个交易日内,美元在市场的乐观情绪推动下曾持续走高,3月21日纽约市场美元对欧元收市价达到1.0536美元兑1欧元,对日元比价升至1美元兑121.49日元,分别为两个月和3个月来的最高水平。但美元很快就恢复了走弱的趋势,4月24日,美元对欧元比价重新跌破了1.10美元关口。5月5日纽约汇市收市时,欧元对美元比价升到1欧元兑1.1279美元,美元对日元比价降到1美元兑118.62日元。5月27日欧元对美元比价升到1欧元兑1.1932美元,创下欧元问世以来最高记录,可望在不久的日子里升至1:1.20的水平。美元对主要欧元货币汇率在2006年均有所下跌。市场预期美联储将维持当前利率不变,甚至或调降利率来刺激美国经济成长,而欧洲的利率持续上扬。美元对欧元汇率全年下跌了11.2%,对英镑汇率下跌了13.6%,对瑞士法郎汇率下跌了7%。2000年10月26日,1欧元只能兑换0.823美元。到了2004年12月30日,纽约外汇市场上美元对欧元汇率创下了历史新低,1欧元可兑换1.3667美元。从最高点到最低点,美元对欧元贬值了65%以上。2007年6月25日一欧元等于1.3457/60。2009年12月28日一欧元等于1.4356

2、

欧元汇率分析

w

在2002年2月以前,欧元的疲软犹如一团迷雾,各种解释纷至沓来:

一曰:欧元定值过高。1999年12月31日,1埃居折合1.1685美元,4天后即2000年1月4日,欧元的开盘价是1欧元兑1.17美元,w

二曰:欧元汇率下滑是因为欧元国经济差距太大,还有货币主权的转让,使欧元国丧失了自己的货币政策,妨碍了成员国经济的增长。w

还有一种解释,认为欧元汇率的下滑是由于欧洲央行软弱无力造成的。

欧盟11国在1999年1月1日(出于1—3日是假期,所以实际操作是在4日)启动欧元。欧元启动,是欧盟成员国自1979年建立欧洲货币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