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综合检测(一)(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袁济喜中国传统美学的生生不息,是因为其中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它以人为中心,将人与自然,人与审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因此,研究传统美学,就不能不研究它与人文的内在关系。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首先体现在对于人生解放和人生意义的不懈追求中。审美活动作为人的个体生命意义的体认,在特定年代往往获得直接的表现。汉魏以后,中国社会陷入空前的动乱分裂之中,在各种哲学思潮对于天道人事重新思考的同时,审美活动也成为人们重铸精神人格的创造活动,以人为本的文化观念融入美学思想之中。当时虽然佛教活动开始兴盛,然而在现实人生痛苦的解脱、精神人格重构方面,审美活动显然更具有人文意蕴,更能契合人生需要。中国传统美学人文底蕴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能够代替宗教意义上的人文关怀,独立承载民族文化心理的安顿。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和奋斗中,形成了乐观向上的人生观,“生生之谓易”“乐天知命而不忧”便是这种心理的表征。钱钟书先生曾在《诗可以怨》一文中指出,六朝人认为审美具有止痛安神的作用。“长歌可以当哭,远望可以当归”,是中国传统美学看待人生与审美关系时的基本价值观念。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渗透着中华民族对自然和人生的体验,这种体验融情感与认知于一体,它不同于宗教而又有宗教那样的超越意识,具备丰厚的审美意蕴。中国古代美学主张将人的价值建构在人与自然的统一之上,这种统一又以审美体验为中介。这就决定了中国文化不需要宗教也可以解决精神寄托问题,使人生获得审美超越。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还表现在它的自我教育意识上。人文思想不仅表现为人格的自我完善,同时表现在运用这种成果对社会进行教育,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方面。审美活动不仅是个体的经验,更主要的是一种社会性的文化创造与普及活动,是个体与群体、自由与功利的有机融合。中国传统的“人文”是指用人类的文明成果教化人民,由自然形态的人走向文明形态的人。先秦时儒家强调“六艺之教”,道家重视“行不言之教”(老子语),后如《淮南子》与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则兼容儒道,将自然之教与人为之教调和起来,用以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生品位。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通过这种教育思想与具体实施,体现出特有的对人的关怀。从中国传统美学的发展看,美学人物首先是充满人文忧患意识的思想家,他们往往站在时代的前列与人生的尖峰上考察审美现象,回应文化建设中出现的严峻问题,建构自己的美学理论。比如春秋以后,随着宗法制度向封建制度的嬗变,儒道法墨诸家围绕对礼乐文明的评价,以及由此而来的天道人性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鸣,对真善美问题做了不同的回答。儒家的中和为美与道家乘物游心的价值观念,既是伦理价值的判断,也是审美价值的尺度。人文意识与美学理论的高度统一,是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传统。中国传统美学由于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因而是中华民族精神世界与文化心理的突出表现。它在形态上具有黑格尔在《美学》中所提出的暂时性与永恒性两方面的因素。所谓暂时性是指它的历史具体性,这些特定时代的观念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而一些永恒的人文底蕴,比如追求人生的审美化,人与自然的统一等,这些精神性的东西不但不会消逝,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生生不息,融入民族文化与精神世界之中。1.关于“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首先体现为不懈地追寻人生解放和人生意义,审美活动常在特定年代获得直接表现。B.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具体表现在以人为本,将人与自然、人与审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因而它赋予了中国传统美学无限的生命力。C.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还体现在能够代替宗教意义上的人文关怀,独立承载民族文化心理的安顿,这就决定了中国文化不需要宗教。D.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表现在它的自我教育意识,人格自我完善的成果在对社会进行教育、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方面有着积极意义。答案:C解析:C项,曲解原意。“这就决定了中国文化不需要宗教”错,原文第三段所说“决定了中国文化不需要宗教也可以解决精神寄托问题,使人生获得审美超越”,并无排斥宗教的意思。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体现着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传统的儒家中和为美与道家乘物游心的价值观念,既是伦理价值的判断,也是审美价值的尺度。B.《淮南子》与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兼容儒道,调和自然之教与人为之教陶冶情操,提升人生品位,体现出特有的对人的关怀。C.中国传统美学在形态上具有暂时性与永恒性两方面的因素,契合黑格尔的《美学》理论,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是中华民族精神世界与文化心理的突出表现。D.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和奋斗中,形成了乐观向上的人生观,“生生之谓易”便是这种心理的体现,它是中国传统美学看待人生与审美关系时的基本价值观念。答案:D解析:D项,张冠李戴。“生生之谓易”体现了中华民族乐观向上的人生观,而“长歌可以当哭,远望可以当归”才是中国传统美学看待人生与审美关系时的基本价值观念。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学人物往往站在时代的前列考察审美现象,回应文化建设中出现的严峻问题,他们是充满人文忧患意识的思想家。B.特定时代的观念会随时代变迁而变迁,而所有永恒的人文底蕴不但不会消逝,而且会随时代发展融入民族文化与精神世界中。C.虽然佛教活动在汉魏开始兴盛,然而审美活动在现实人生痛苦的解脱、精神人格的重构方面,显然更能契合人生需要。D.中国古代美学主张以审美体验为中介,将人的价值建构在人与自然的统一之上,这就决定了中国文化不需要宗教也可以解决精神寄托问题。答案:B解析:B项,以偏概全。第六段中说“一些永恒的人文底蕴”,并非“所有永恒的人文底蕴”。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节选自《说苑•奉使》)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选自《史记•卷一百一十三》,有删改)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B.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C.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D.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答案:C解析:弄清“天子”“君王”“将相”“臣”所指何人;“王南越”意思是“在南越称王”,中间不应断开;“遣臣”意思是“派遣我”,与“授君王印”之间不应断开。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前倨后恭的表现。《战国策•燕策三》:“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B.“足下”,敬词。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战国策•秦策二》:“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C.“剖符”,符,凭信。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一授诸侯或功臣,称为“剖符”。《史记》:“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D.“北面”,面北,面向北。指臣服于人。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的。《史记•项羽本纪》:“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答案:A解析:“前倨后恭”应该改为“倨傲无礼”。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B.尉佗原本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C.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答案:B解析:根据原文“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B项中“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系无中生有。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注意关键词“弃反”“捐”“以”“且”)(2)我没能在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注意关键词“中国”“王”“使”“遽”)参考译文陆贾跟随高祖平定天下,当时人们都称他是很有口才的说客,所以伴随在高祖的身边,常常出使各个诸侯国。在高祖刚把中国平定的时候,尉佗平定了南越,于是在那里自立为王。高祖派遣陆贾带着赐给尉佗的南越王之印前去任命。陆贾到了南越,尉佗梳着一撮椎子一样的发髻,像簸箕一样地伸开两腿坐着,接见他。陆贾就此向尉佗说道:“您本是中原人,亲戚、兄弟的坟墓都在真定。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况且秦朝暴虐无道,诸侯豪杰都纷纷而起,只有汉王首先入关,占据咸阳。项羽背叛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们都归属于他,可以称得上是强大无比。但是汉王从巴蜀出兵之后,征服天下,平定诸侯,杀死项羽,灭掉楚国。五年之间,天下平定,这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而是上天辅佐的结果。现在大汉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不愿意帮助天下人讨平暴逆,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您。但是天子爱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您南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互通使臣。您理应到郊外远迎,面向北方,拜倒称臣。但是您却想以刚刚建立还不和顺的南越,在此桀骜不驯。倘若让朝廷知道了此事,挖掘烧毁您祖先的坟墓,诛灭您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杀死您投降汉朝,就如同翻一下手背那么容易。”尉佗听罢,于是立刻站起身来,向陆贾道歉说:“我在蛮夷中居住的时间长了,太失去礼节了。”接着,他又问陆贾:“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有德有才呢?”陆贾说道:“您似乎比他们强一点。”尉佗又问:“那我和皇帝相比呢?”陆贾回答:“皇帝从丰、沛起兵,讨伐暴虐的秦朝,扫平强大的楚国,为整个天下的人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王的宏伟业绩,统理整个中国,而中原的人口以亿来计算,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饶的地域,人多车众,物产丰富,政令出于一家,这种盛况是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现在您的人数不过几十万,而且都是未开化的蛮夷,又居住在这局促狭小的山地海隅之间,只不过如同汉朝的一个郡罢了,您怎么竟同汉王相比呢!”尉佗听了,哈哈大笑,说道:“我没能在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于是就非常喜欢陆贾,留下他和自己饮酒几个月。尉佗说:“南越人中没有人值得(我)同(他)交谈,直到你来,让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从未听到的道理。”陆贾完成授予尉佗南越王封号的使命,使他向汉称臣,服从汉朝的管制约束。陆贾还朝之后,把以上情况向高祖汇报,高祖非常高兴,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南越王尉佗是真定人,姓赵。秦国兼并了六国,统一天下。到秦二世时,南海郡尉任嚣得病将死,把龙川令赵佗召来。任嚣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他代行南海郡的职务。任嚣死后,尉佗趁此机会逐渐用法律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而用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官。秦朝被消灭后,赵佗就攻击并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为南越武王。汉高祖已经平定了天下,因为中原百姓劳顿困苦,所以汉高祖放过了赵佗,没有杀他。汉高帝十一年,派遣陆贾去南越,赐予尉佗南越王的称号。(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8~9题。岸帻①[宋]陈与义②岸帻立清晓,山头生薄阴。乱云交翠壁,细雨湿青林。时改客心动,鸟鸣春意深。穷乡百不理,时得一闲吟。注①岸帻:推起头巾,露出前额。帻,覆盖在额上的头巾。②陈与义:南宋初期的爱国诗人,此诗写于他被放逐闲居时期。8.诗歌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前两联描写了春天清晨阴冷的景象。山头薄阴笼罩,翠壁乱云缭绕,细雨打湿青林,透出阴冷寂寞的气氛。解析:从“清晓”“春意”可以看出是春天的早晨。山头薄阴、翠壁乱云缭绕、细雨打湿青林,营造出阴冷清寂的气氛。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思想感情?(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①思乡之情。诗人眼中的暮春景象使他认识到时令更迭,离家日久,从而引发了他的思乡之情。②闲居的孤寂(失意的哀愁)。诗人被朝廷放逐,闲居穷乡,百事不理,看似清闲吟咏诗词,实则表现了自己失意寂寞的情怀。解析:从全诗阴冷清寂的意境和背景信息分析,可以得出诗人的思想情感。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应由表及里,诗人表面的闲适遮掩不了内心的失意。(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牧的《阿房宫赋》中“,”表明后人如果不汲取教训则易重蹈覆辙。(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表明诗人与琵琶女同病相怜、一见如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诸葛亮的《出师表》中分析先汉兴隆的原因是“,”。答案:(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3)亲贤臣远小人乙选考题请在第三(11)、第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导学号50820236)枣香醉人洪丽丽上午接到爷爷的电话,说给我酿了一罐醉枣,让我抽空回老家一趟。爷爷每年都会在枣子成熟的季节,亲手挑选出一颗颗饱满、红润的大枣,蘸上白酒,密封在玻璃瓶中。瓶口用稀稀的黄泥土封住。静置两三个月后,待枣香、酒香融为一体,合为一物,才有了今天爷爷酿的醉枣。八十岁的爷爷和八十二岁的奶奶住在离小城六十公里外的乡下老家,固执而孤独地坚守着三间土坯房和一个种着七棵老枣树的大院子。奶奶告诉我,枣树是她嫁给爷爷的第三天亲手种下的,到现在已有六十个年头了。坐小城的公交车到村口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多了。雪后的乡村,色彩单调得很,所有矮小的植物都被覆盖在白绒毯似的大雪之下。寂静的村庄,呈现出一片荒凉的景色。汽车没停稳前,模模糊糊地看到偌大的村口只有枣树下伫立着一个人。下车一瞧,原来是奶奶。她正倚靠着一棵弯弯曲曲、疙疙瘩瘩的老枣树,张望着从远处驶来的汽车。呼呼的北风,依旧是那样寒冷、刺骨,不时地吹拂起她额前几缕花白的头发,但树下的她却像雕塑般一动不动,只有头上那顶枣红色的绒线帽在瑟瑟地抖着。奶奶的个子似乎又矮了一些,童年印象中的她是个大高个,干活利落,走路飞快。我总要仰着小脑袋看她,一溜小跑地跟在她的后面。只是恍惚间,奶奶竟变成了眼前的模样:个子矮了,佝偻着身子,走路也有些不稳了。“不是打电话不叫你来接我吗?”我慌忙上前搀住她的胳膊,把她全身的重量都揽在自己身上。“爷爷的气管炎又犯了吗?”我问。“没犯,别担心,我们壮实着呢!”奶奶一向报喜不报忧。走进院子,七棵老枣树挥舞着光秃秃的树枝,像久违的老朋友般无声地迎接着我。这七棵老枣树收藏着我单纯而快乐的童年时光……“奶奶,今年的枣结这么多啊!”八岁扎着两根羊角辫的我,蹲在九岁哥哥的后面,一边和奶奶说笑着,一边用两只小手胡乱地划拉着地下被爷爷打落的枣子。爷爷笑呵呵地站在木梯上,用力地挥动着手中长长的打枣竿。一阵急风暴雨,红通通、圆滚滚的枣子纷纷落下。我和哥哥大呼小叫着,疯跑着,打赌谁先找到今年最大、最红的枣子。五岁的小妹最为老实了,两只胖嘟嘟的小手不时地捡起两颗小枣,放进奶奶的大枣筐里,乖巧、懂事的模样,引逗得爷爷和奶奶哈哈大笑。时光如箭,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奶奶,那棵枣树怎么歪成这样了呢?”我问奶奶。奶奶抚摸着干枯的树干说:“唉,这棵枣树也老了!”记忆中这棵枣树结的枣子,即便是刚刚点红,滋味也是酸甜酸甜的,最为解渴、解馋。虽说是棵枣树,它的意义于我来说却是朝夕相处、不离不弃的童年玩伴。春天,顽皮地在它疙疙瘩瘩的身上攀来爬去;夏天,撑一个木床,在它绿色庇护伞下纳凉;秋天,肆意摘取它的果实;冬天,又把所有积雪堆在它的脚下。它和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构成了我童年美好图画中最不可或缺的记忆。一年又一年,奶奶和爷爷为这个大家庭日夜操劳着,枣树发芽、开花、结出最大最红的枣子;一年又一年,奶奶粗糙的手上布满了淤黑色的老年斑,枣树的树皮翘起甚至开始一块块地脱落;一年又一年,爷爷健壮的身体日渐衰弱,枣树的果实也越来越少。时间,飞逝的时间,残酷的时间,把所有一切都改变了。爷爷、奶奶和枣树,却默默承受住了!家中,爷爷正在烧火,锅台旁摆着早已包好的两帘饺子。“怎么又包饺子?不怕累着?”我嗔怪奶奶。“不累,你不是爱吃菜馅的吗?我和你爷爷常包!”灶下烧火的依然是爷爷,抢也抢不过他。他总怕我不会烧这种大灶。爷爷呼呼噜噜的气管和吱吱啦啦的风箱一唱一和的,听得我一阵阵的揪心。“让你们搬到城里就听话吧,你们这么大岁数了,还住在老家土坯房里,会叫人笑话我们不孝顺的!”我又开始劝奶奶。“这房子咋了?不能住人?你们不都是在这房子中出生的吗?”耳背的爷爷显然是听到了我的话,像吵架似的嚷嚷着,固执的表情完全是一个三岁小孩子的模样,令我好气又好笑。“不就图你们有个根,有个老家吗?”奶奶边往锅中下饺子边说。我正用勺子搅着下到锅中的饺子,听到这儿鼻子一酸。吃饭时,照例,爷爷奶奶一个劲儿地劝我多吃。“别夹了,我都吃饱了,现在都流行减肥,哪有像你们孙女这么胖的!”我夸张地比画着。“咱可不减,把胃都减坏了!”他几乎是对着我吼了。我要走了,爷爷让我捎上那一罐醉枣。“这七棵枣树真是老了,今年才结了半筐枣子!”我听到了他喉咙里发出两声似有似无的叹息声,很轻很轻,却只好装作没有听见,低头快步地走出家门。还是奶奶送我到村口公路上等车,患气管炎的爷爷不常出门,无论是谁回老家,总是奶奶送出屋门、院子,一直送到村口。一个没有老家的人是没有根的。爷爷和奶奶就像这院中七棵老枣树的根,铁铸石雕的根,屹立不倒的根。他们用生命培育出的儿女像极了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红枣,所以不论我们的外表多鲜亮、滋味多甘甜,依然不能离开这深深扎根地下,已然融入血脉的生命之根——哪怕他们走了一段崎岖难行的人生路,耗尽了全部心血、力气,只剩下了风烛残年的躯壳。奶奶目送我坐上了公交车,汽车缓缓开动,我慢慢地远离了老家,最后消失在我视线里的是奶奶那顶枣红色的绒线帽。我紧紧地捧着那罐醉枣,不禁陶醉在了那浓浓的枣香和深深的思念之中。(选文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文章描写雪后乡村的荒凉寒冷,是为了突出爷爷奶奶坚守老家的可贵品质。B.奶奶说他们很壮实,经常包饺子,这都是为了不让“我”担心,宽慰“我”而说的。C.文章结尾再次提到了奶奶“那顶枣红色的绒线帽”,首尾呼应,表现了“我”对爷爷奶奶的依依不舍之情。D.爷爷是个固执的倔老头,跟“我”说话像吵架似的,他“吼”的背后是和奶奶一样的对孙辈的关心体贴。E.文章在塑造爷爷奶奶的形象时运用了细节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答案:AE解析:A项,不是突出爷爷奶奶坚守老家的可贵品质,而是突出表现了爷爷奶奶对“我”的关爱。E项,没有心理描写。(2)文中插叙“童年打枣”的场景有什么作用?(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回忆童年快乐,表现浓浓亲情,增添生活气息;昔日的热闹,反衬出爷爷奶奶晚年的冷清。解析:从内容(主旨、情感)和结构(呼应题目、上下文对比)两方面回答。(3)请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运用排比、反复、衬托等手法;句式整齐,语意层进,情感浓烈;借枣树感念爷爷奶奶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表达了对他们日益衰老的感叹之情。解析:赏析从修辞、句式特点、句子含义等方面着手。所用修辞主要是排比、反复,主要表达对爷爷奶奶日夜操劳而日渐衰老的感叹。(4)本文标题为《枣香醉人》,有人认为也能以《根》为标题,你认可哪一个?请阐明理由。(8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枣香醉人》:“枣”是情感寄托物;“枣香醉人”实际是“亲情”醉人,有助于表现文章主题;文章以“醉枣”起,以“醉枣”结,首尾呼应。《根》:“根”是文章的主题思想所在;“没有老家的人是没有根的”;老房、老树、老人构成“我”的生命之根和精神依托。解析:这是个开放性的题目,需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阅历、人生见识来评价。注意评价时要观点鲜明、表达连贯、层次清晰,切不可模棱两可、观点模糊。不能强词夺理,故作惊人之语。要言之有据,言之有序。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林庚:发明一个传统九一八事变后,林庚在抗日救亡运动中为全校写战歌,写出了“为中华,决战生死路”这样铿锵的句子,并随请愿团赴南京要求国民政府抗日,曾绝食于南京。鼓动林庚的除了拳拳爱国心外,就是他崇尚自由的精神。呈现在他的写作里,就是对创造的渴望。林庚由古体诗词转向自由诗自然与此有关,不过,还应看到,他创作的转向与当时诗坛狂飙突进的风尚也有着莫大的关系。对于这种诗坛的“革命”,林庚有着独特的见解,即“任何一次成功的革命如果没有伴随与之俱来的成功的建设,革命也便往往难免是短命的”。而“建设”又谈何容易,闻一多等人在此之前曾多次进行新诗写作试验,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最终都不了了之。作为一名自由诗的杰出实践者,林庚自然知道重新探索的艰难。不过,在他看来,“创作应该是一件仿佛是探险的事业,而不能是吃现成的”。1935年,在包括著名诗人戴望舒在内的诸人的不解和劝阻中,林庚开始了对格律体新诗的创作和研究。他的决然,来自于对一个更大传统的判断。现今的历史学家在叙述西学东渐时异常兴奋——为思潮流派的花样繁多和古老中国的惊人胃口。殊不知,我们有时在慌乱中把舶来品包装的锡纸也一同吞下,更糟糕的情形是,因为相关语境的缺失或难以言述的“需要”,有意无意抛掉食品,消化锡纸,炫耀商标。林庚深知,相对于外来诗歌和文化资源带给新文学近百年的惠赠和滋养,本土几千年的古典文学传统更像是一个被尘封起来的巨大秘密,我们知道这里琳琅满目,可是人们要么是回过头漠然处之,要么是茫茫然不知从何下口。这自然不是新问题。可是,抱怨的多,捶胸顿足的多,大声疾呼的多,真正肯沉潜下来进行考辨研究的不多,像林庚这样取得巨大成就的更是罕见。林庚几乎用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埋头耕作。他要用一个现代人的眼光去解读古典文学,同时为了文学创作把古典文学传统重新发掘出来。正是他提出的格律体新诗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参照。歌德说,“谁要伟大/必须聚精会神/在限制中才能显出来身手/只有法则能给我们自由”。单单这终生执着探索的精神就足以让后来者肃然起敬。任何一个试图到更遥远的田地里收割的人肯定不会忽略这样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林庚先生有着更为宏阔的文学史视野,人们因先生的新见——如唐诗中的“盛唐气象”和“少年精神”——而生发出来的对古典文学新的理解,正是得益于他的筚路蓝缕之功。林庚一部重要著作《<西游记>漫画》的产生颇有些意味。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庚无以排遣心中的困惑,就经常夜读《西游记》。就这样,白天被批判的林庚,晚上在书斋里摊开书卷,从文学中得到宽慰和愉悦。最终他将《西游记》烂熟于心。难得的是,他将自己的人生感悟融进了对小说的理解,在80岁高龄出版了《<西游记>漫画》这样一部“极具个性的充满诗人气质和潇洒笔意的快意之作”。古代文学研究大家程千帆教授在给先生写的信中说,他是在病中收到了林庚先生的著作的,看了书竟爱不释手,自己看不完,就让自己的学生给他念,“一口气花了三天,高兴得不得了,说这书是‘盖自有《西游记》以来之第一篇文章也’”。(有删改)相关链接①林庚(1910—2023),字静希。福建闽侯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历任清华大学助教,厦门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教授,燕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②凡是见过林庚先生的人,都说他仙风道骨,从里到外透出一股清气。他的确远离尘嚣。……尽管本世纪不乏兼备诗才和学力的通人,但像林先生这样诗性和理性交互渗透在创作和学问之中,并形成鲜明特色的大家却很罕见。(葛晓音语)(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林庚年轻时渴望创造,崇尚自由,并有一颗拳拳爱国心,这些促使他在抗日救亡运动中为全校写战歌,写出了“为中华,决战生死路”这样铿锵的句子。B.从文中看,林庚早年古诗的造诣超出众人,他写过大量古典诗词,虽然后来转向自由诗创作,但早年的古诗词创作为他后来研究古诗词奠定了基础。C.林庚用一个现代人的眼光去解读古典文学,同时为了文学创作把古典文学传统重新发明出来,而他自己创作的量多质优的格律体新诗成为这种“发明”的典范。D.林庚先生有着宏阔的文学史视野,他研究唐诗首先提出“盛唐气象”和“少年精神”的见解,后来的不少文学研究者都深受其启发,进而生发出对古典文学新的理解。E.古代文学研究大家程千帆教授在病中收到了林庚先生的著作《<西游记>漫画》,看了书爱不释手,一口气花了三天看完此书,高兴得不得了。这从侧面表现了林庚在中国古典文学方面有深厚的功力。答案: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E给1分;答B、C不给分解析:B项,“林庚早年古诗的造诣超出众人”和“早年的古诗词创作为他后来研究古诗词奠定了基础”于文无据。C项,“而他自己创作的量多质优的格律体新诗成为这种‘发明’的典范”于文无据。E项,“一口气花了三天看完此书”表述不准确。(2)林庚下决心要“发明一个传统”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①在当时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中国对外来文化的精髓不能很好吸收,很多只注重形式,甚至只是拿西方的东西来炫耀。②林庚认识到当时诗坛的“革命”,如果没有伴随与之俱来的成功的建设,往往难免是短命的。③林庚深知,相对于外来诗歌和文化资源带给新文学近百年的惠赠和滋养,本土几千年的古典文学传统更是还未被开发的重要资源。解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需要三个步骤:寻找答题区间,勾画关键语句,整合出答案:。本题的答题区间为第二、三两段。第二段的关键语句是第一句话,“对于这种……是短命的”。第三段的关键语句有两个,一是“现今的历史学家在……炫耀商标”,二是“林庚深知……巨大秘密”。将其简明扼要地分点列出来即可。(3)林庚从不张扬而成为卓然大家,请简要分析其形象特点。(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①爱国,崇尚自由,思想独立:林庚在抗日救亡运动中为全校写战歌;在写作中,表现出对创作的渴望;不顾别人的不解和劝阻开始对格律体新诗的研究。②专注、执着于自己的事业(“沉潜”):几乎用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埋头研究中国古典文学。③困境中从容,豁达乐观,具有诗性和理性交互渗透的个性:“文化大革命”中用夜读《西游记》来排遣困惑并写出了极具个性的充满诗人气质和潇洒笔意的《<西游记>漫画》一书。解析:分析人物形象,要抓住材料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心理等描写来思考。从材料的第一段可以概括出林庚“爱国,崇尚自由”的特点,从二至六段林庚对诗歌及古典文学的贡献可以概括出“思想独立”“专注、执着”的特点,从第七段可以概括出林庚“身处逆境从容应对、豁达乐观”的特点。(4)作为一个中国文学传统的继承者和发扬者,林庚有哪些突出的表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①林庚进行格律体新诗的创作和研究,提出格律体新诗理论,为新诗创作提供了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参照。②从事古典文学研究,他用一个现代人的眼光去解读古典文学。③林庚先生有着更为宏阔的文学史视野,在研究唐诗方面具有开拓之功,他还将自己的人生感悟融进了对《西游记》的理解。④他进行古体诗词和格律体新诗的创作,发扬了中国古典文学传统(或: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教育工作培养学生,发扬了中国古典文学传统)。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析全文。第二至四段写林庚对诗歌的贡献,主要是对格律体新诗的创作和研究。第五、六、七段写林庚对古典文学的研究,第五段侧重写他的理论贡献,“用一个现代人的眼光去解读古典文学”“把古典文学传统重新发掘出来”;第六段侧重写他对唐诗的研究,“林庚先生有着更为宏阔的文学史视野”,有“‘盛唐气象’和‘少年精神’”的新见;第七段侧重写他对小说的解读,写了《<西游记>漫画》这样一部“极具个性的充满诗人气质和潇洒笔意的快意之作”。相关链接①中,从林庚的简介可以看出他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教育工作,对中国古典文学有传承发扬之功。作答时要注意分点概括。第Ⅱ卷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成语依次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梦想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和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坚韧不拔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回望历史,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华民族奋起抗争;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中国人民;面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华儿女怀揣中国梦,一路高歌前行。梦想的太阳,已经在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灿烂的朝霞正光耀在我们的眼前……A.坚贞不屈自强不息百废俱兴奋起直追B.坚定不移 自强不息 百废待兴 奋发图强C.坚贞不屈 生生不息 百废待兴 奋发图强D.坚定不移 生生不息 百废俱兴 奋起直追答案:B解析:“坚贞不屈”,形容有节操,坚定不变,绝不屈服。“坚定不移”,非常坚定,毫不动摇。根据上下文,第一个横线处应填“坚定不移”,对应前文的“梦想”。“自强不息”,自己努力向上,永远不懈怠。“生生不息”,变化和新生事物的发生没有终止,不断地生长、繁殖。根据下文“坚韧不拔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可知,第二个横线处应填“自强不息”,对应下文的“精神基因”。“百废俱兴”,各种被废置的或该办未办的事业都兴办起来。“百废待兴”,各种被废置的或该办未办的事业都等待兴办。第三个横线处应填“百废待兴”,对应前文的“成立之初”。运用排除法,选择B项。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来自中俄两军以及我国地方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共百余人,紧紧围绕“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战场”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交流,推出一批重要研究成果。B.目前,多家保险公司已经接到天津爆炸事件中车辆进口商报案,并组织专业人员和第三方评估机构前往现场评估损失、统计排查。C.在中国政府优惠贷款和援助支持下,中国企业在中亚地区承揽了多个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批经济合作项目已成功启动。D.该企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抓住国内微型车、农用车生产制造起步不久、市场销售日趋走俏,很快就占领了大半个市场。答案:A解析:B项,语序不当,“评估损失”与“统计排查”对调。C项,中途易辙,最后一分句改为“已成功启动一批经济合作项目”。D项,成分残缺,在“日趋走俏”后加“的机遇”。15.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我需要清静……最好去处是到个庙宇前小河旁边大石头上坐坐,。雨季来时上面长了些绿绒似的苔类。雨季一过,苔已干枯了,在一片未干枯苔上正开着小小蓝花白花,有细脚蜘蛛在旁边爬。A.阳光和雨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B.这石头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C.阳光和雨露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的D.这石头是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的答案:D解析:从语境来看,横线后面的句子是“雨季来时上面长了些绿绒似的苔类”,可见横线上的句子的主语应该是“石头”,由此排除了A项和C项。D项用判断动词“是”进一步强调主语为“石头”,因此选D项。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气候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不仅决定着土壤、植被类型的形成,改变着地表形态,①。人们的生活、生产、建设无不需要考虑气候的影响。气候已成为一种自然资源,供人类充分利用,为人类造福。但是,②,有时会带来某些灾害。所以,人们会利用一些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改变气候状况,③。答案示例:①而且还影响着人类的活动②气候对人类也有不利的一面③使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能力。纵观整个语段,把握所给文字的核心话题,依据内在逻辑及相关提示,进行准确补写,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第①处,前面说“不仅……”,后面自然是“而且……”,具体的内容应结合横线后面的句子内容填写;第②处,“但是”表示转折,前面是说为人类造福,后面自然是说利用不当给人类带来的影响;第③处,是横线前面这样做的目的。17.下面是某车辆管理所的验车流程图,请用简洁的语句介绍整个流程。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班费管理系统的课程设计
- 班组培训课程设计
- 2024年封口机械项目申请报告
- 玻璃网行业研究报告
- 玻璃幕墙别墅施工方案
- 玻璃厂废气处理课程设计
- 爱情的课程设计
- 爱国研学课程设计
- 爆破安全课程设计
- 滨湖临时施工围挡施工方案
- 技术合作协议技术引进
- 2024年抗菌药物业务学习培训课件
- 护理操作中法律风险防控
- GB 30253-2024永磁同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 2024年福建福州市仓山区民政局招聘5人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合肥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考试卷
- 相反国课件-大班
- 历史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 中核集团在线测评多少道题
- 语文第13课《纪念白求恩》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英语 Unit 1 You and Me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