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杜甫诗四首》达标训练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车辚辚(lín) 干云霄(ɡàn) 点行频(pín)B.陇亩(lǒnɡ) 尘埃(ài) 声啾啾(jiū)C.涕泗(tì)(sì) 渚清(zhǔ) 戎马(rónɡ)D.潦倒(liǎo) 猿啸(xiào) 危樯(qiánɡ)解析:选C。A.“干”读“ɡān”;B.“埃”读“āi”;D.“潦”读“liáo”。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盘桓跌宕生姿讫今追本溯源B.戊戌珠联璧合震慑针砭时弊C.瓦砾责无旁贷联络风餐路宿D.乾坤煞有介事霜鬓壮志难筹解析:选B。A.讫-迄;C.路-露;D.筹-酬。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行人弓箭各在腰B.耶娘妻子走相送C.或从十五北防河D.禾生陇亩无东西解析:选D。A.古义:出征之人;今义:在路上走的人。B.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C.古义:专指黄河;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4.下列加点词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役夫敢申恨 恨:遗憾B.无边落木萧萧下落木:落叶C.吴楚东南坼 坼:裂开D.危樯独夜舟 危:高解析:选A。恨:怨恨。5.下列句子中关于通假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夙遭闵凶 闵:通“悯”,指可忧伤的事,多指疾病死丧B.边庭流血成海水 庭:通“廷”,屋前空地。C.所守或匪亲 匪:同“非”,不,不是。D.禾生陇亩无东西 陇:通“垄”,田埂。解析:选B。B项,无通假字。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6~7题。岁暮①[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6.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本诗,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明确注释中点明时局背景,还要做到知人论世,根据平时所学习的杜甫的诗歌,了解杜甫的终生志向,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答案:边境发生战事,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7.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中的修辞手法有借代、双关手法,如“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表现手法中有用典、对比,如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答案: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秦州杂诗(其七)[注]杜甫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流落到秦州。期间,他先后写了二十首歌咏当地山川风物,抒发伤时感乱之情和个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诗篇,统题为《秦州杂诗》。本篇是第七首。8.本诗首联颇受古人青睐,清沈德潜说“起手壁立万仞”(《唐诗别裁集》),请简要赏析其妙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首联的鉴赏能力。这首诗的首联从大处着手,极力渲染秦州地理形势的险要,答题时,要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答案:首联大处落墨,概写秦州险要的地理形势:“莽莽”二字,写出了山岭的高峻绵延和雄奇苍莽的气势;“万重”则描绘出它的复沓和深广;“孤城”于“莽莽万重山”中,衬托其独扼咽喉要道的险要地位。这一联隐约透露出一种严峻紧张的气氛。9.有人说这首诗“三、四警绝。一片忧边心事,随风飘去,随月照着矣”,请概述颔联表达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颔联表面写景,实则寓情于景,作者对边防形势的深切关注之情主要就是通过对景物的渲染表现出来的。答案:颔联寓情于景,景中含情,作者从“孤城”着笔,用“月”“云”与“关塞”等意象,表达出特有的时代感和诗人的独特感受,不但深切地表现了边城特有的紧张警戒气氛,而且表达了诗人对边防形势的深切关注。(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不见[注][唐]杜甫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注】这首诗写于作者客居成都的初期,或许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10.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是一首以议论方式写的直抒胸臆的诗歌,作者的情感可以从诗后的注释和诗句“吾意独怜才”中把握。答案:①对好友的挂念,以及对李白怀才不遇、因而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②同时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11.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写出一种并作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诗歌的颔联将“世人”和“吾”进行对比,“皆欲杀”和“独怜才”相对,可以看出这是对比手法;另外这首诗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也比较明显。答案:(示例1)对比手法。颔联通过“世人”与“我”,“皆欲杀”和“独怜才”的对比,突出表现了杜甫与“世人”态度的对立。突出了对李白的理解和同情。(示例2)直抒胸臆。这首诗采用倾诉心曲的写法,不装点景物,直接表白情感,情真意切,质朴自然。(意思对即可)三、语言表达12.将下列语句排列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下面的横线上。①杜甫的“自谓颇挺出”,是一句充满自信心的自我评价,它有着历史和现实的依据。②杜甫对自己的政治器识和文学才华也是十分自信的,而这两点,也恰好是当时科举考试的两项重要考试内容。③历史的是家庭的影响,现实的是个人的禀赋。④所以,他在最早的行卷之作《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才写下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的自负诗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连贯性。排序时注意确定中心话题,然后根据句中的关键词理清句间的逻辑关系。比如本题中,通读句子后会发现是在论述杜甫的“自谓颇挺出”的自信心之后,分析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进而就“个人的禀赋”进一步论述,最后举例证明上述的论断。答案:①③②④13.结合上下文,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内容,使语段成为一个中心完整的排比句。(字数不要求一致)李白从“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的大自然情景中悟出了“站得高,望得远”的人生真谛;杜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精神的归宿……大自然是沉默的,在这凝重的沉默中给人以无声的启迪和引领。解析:本题考查仿写能力。从前后内容上来看,必须引用杜甫的一句名言,还要写出作者的某种人生感悟。答案:(示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阔大情景中引发了自己对生命旋律的思考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关于中国文化符号的调查显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外国公民有着比较统一的认识,即长城和龙,而对于中国当代文化符号,①________________,比如北京奥运会、上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应急演练及应急知识培训
- 2025合同风险评估与控制规范
- 2024年评估技术课件
- 2025四川省货物购销合同范本
- 2025短期保安临时用工合同模板
- 2025民宿租赁合同模板
- 2025求职陷阱之合同风险辨识
- 十字顶梁适用范围
- 煤矿三违及其危害
- 如何做合格的安全主管
- 液压升降平台施工方案
- 房产中介法律知识
- 2024年11月-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普查
- 2025年由民政局策划的离婚协议官方文本模板
- 新时代青年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青春、创新与传承
- 科技领域实验室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与方法
- 国土业务知识培训课件
- 《糖尿病与肥胖》课件
-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高效课堂精研】小说的叙述艺术
- 2024年05月湖南湖南湘江新区农商行社会招考1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服装设计与工艺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