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一单元2诗两首 鸿门宴导学案_第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一单元2诗两首 鸿门宴导学案_第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一单元2诗两首 鸿门宴导学案_第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一单元2诗两首 鸿门宴导学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鸿门宴》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以及《二十四史》等相关的文学文化知识。2、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3、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4、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特点。【学习重点】1、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难点】文中的特殊的文言现象。【学习方法】朗读法、自主研读法、师生合作探究法。【学时安排】五学时一、【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司马迁(约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后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对后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对许多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2、文学常识:《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作者基本上站在同情被压迫者的立场,在一定程度上嘲笑了封建社会的最高权威,鞭挞了贪官酷吏和土豪劣绅,同情并歌颂了农民起义的领袖和当时被社会所贱视的小人物;他写的一些人物传纪,不仅表现了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大部份有很动人的艺术力量。人物塑造形象鲜明,文笔简练朴素。其中也有许多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作品。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明确重点3、时代背景: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由于秦主力军为项羽所破,刘邦就很顺利地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入咸阳后,为了收买民心,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一系列严刑苛政,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于是派兵守关,想做关中王,驻军于霸上。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咸阳,驻军于鸿门,并准备消灭刘邦军队。就在这样的剑拔弩张形势下,出现了“鸿门宴”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二、【自主学习】(一)给下列加粗字注音:鲰()卮()樊哙()杯杓()毋内诸侯()()卻()戟()刀俎()要项伯()不敢倍德也()彘() 眦() 玉玦()欲王关中()不蚤自来()跽() 芷()郦山()与臣有郤()(二)通假字找出通假字并解释:1.距关,毋内诸侯。

2.张良出,要项伯。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8.令将军与臣有卻。

9.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10.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11.因击沛公于坐(三)词类活用指出加粗字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其含义:1.沛公军霸上

2.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素善留侯张良

4.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5.此其志不在小

6.项伯杀人,臣活之

7.吾得兄事之

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9.范增数目项王

10.若入前为寿

11.常以身翼蔽沛公

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13.头发上指

14.刑人如恐不胜

15.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16.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17.拔剑撞而破之

18.籍吏民,封府库

19.此亡秦之续耳

(四)特殊句式根据所提示的特殊句式类型,翻译下列句子:1判断句

(1)此天子气也(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3)此亡秦之续耳2、省略句(1)沛公军()霸上。(2)沛公欲王()关中。(3)为()击破沛公军。(4)具告()以事。(5)()亡去不义,不可不语()。(6)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7)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8)还军()霸上。(9)项王受璧,置()于坐上。(10)竖子不足与()谋。(11)欲呼张良与()俱去(12)加彘肩()上3被动句(1)若属皆且为所虏(2)吾属今为之虏矣4、宾语前置句(1)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2)不然,籍何以至此(3)客何为者(4)大王来何操(5)沛公安在

(6)今日之事何如?(7)何辞为?5、状语后置句(1)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2)沛公欲王于关中(3)具告之以事(4)良曰:“长于臣”(5)得复见将军于此(五)古今异义解释古今异义词的古今含义:1.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义:

今义:2.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

今义:3.

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

今义:4.

而听细说。古义:

今义:5.

沛公居山东时。古义:

今义:6.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

今义:(六)固定句式:解释下列固定用法的含义奈何:孰与:所以:为……所:无以(无……以……):何……为:三、【合作探究】1、“鸿门宴”是在什么情况下谁为谁设的宴会?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2、分析人物性格:分析概括主要人物性格人物结构:两峰并峙,双水分流。(首领)(谋臣)(叛徒)(将士)项羽集团刘邦集团(1).项羽:(2).刘邦:四、【学后反思】五、【拓展阅读】1.古代“座次”问题:(1)、官职:古代以右为尊。“位在廉颇之右”(2)、车骑:由以左为尊。“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3)、室内: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4)、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左为贵,右为轻。(5)、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西——北——南——东项羽(伯)——亚父——沛公——张良2.古代的礼节:(1)坐:古人席地而坐,席小筵大,筵上铺席,人坐于席上,坐姿是膝跪在席上,臀坐于脚跟。(2)跪:仍象坐姿态,但臀离脚跟,伸直腰板。(3)跽:长跪,把身体挺得很直。(4)顿首:跪而头碰地后再抬起。(5)稽首:较“顿首”礼节更重,头碰地时停留的时间较“顿首”长。(6)拜:跪而用手碰地,头不碰地。(7)再拜:拜了又拜为“再拜”。六、【链接高考】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用名词或名词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在古汉语里,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1.“者也表判断”(1)…者…也(2)主语后用“者”表停顿,只在主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者…”(3)在谓语后用“也”表判断。“…,…也”(4)无判断词句式。“…,…”2.动词“为”表判断,主语后3.副词“乃,即,则,皆,必”表肯定判断,用“非”表否定判断4.用“是”作判断动词(二)被动句: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谓+于2.在动词前用“见”表被动(于)见+谓+于3.在动词前用“受”表被动受+谓+于4.在动词前加介词“为”为+动词(…为所…)5.用“为”引进主动者,谓语前加“所”为+动+所6.用介词“被”引出(三)省略句:句中省略某一词或某种成分的现象1.省略主语2.省略谓语3.省略宾语4.省略介词(四)宾语前置:把宾语提到动词或介词前,宾语是有条件的1.动词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毋,否”(2)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疑问代词“何,谁,孰,恶,安,焉,胡,奚”(3)用“之”“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加重语气(提宾标志)2.介词宾语前置介词:于,以,为,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