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①②③④⑤是有关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如图所示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个图形,要图1转化成图2,所列ABCD四种操作顺序中,正确的应是()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转动细准焦螺旋③调节光圈④转动转换器⑤移动玻片. A.①②③④⑤ B.④③② C.⑤④③② D.④⑤①③2.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是一个科学家探究、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科学家虎克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 B.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C.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D.德国科学家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补充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3.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①蓝藻②酵母菌③草履虫④小球藻⑤水绵⑥青霉菌⑦葡萄球菌⑧发菜. A.①⑦⑧ B.①②⑥⑧ C.①③④⑦ D.①②⑥⑦⑧4.下列关于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 B.RNA与DNA的分子结构相似,由四种核苷酸组成,可以储存遗传信息 C.DNA分子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5.下表是用洋葱为材料做的实验,其中实验名称、选材部位和实验现象都正确的是() 实验名称 选材部位 实验现象A 探究植物细胞的失水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紫色区域变小B 观察有丝分裂 根尖分生区 多数细胞染色体排在细胞中央C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根尖分生区 多数细胞是正常的二倍体细胞D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细胞多数区域呈绿色 A.A B.B C.C D.D6.层粘连蛋白是由一条重链(A链)和两条轻链(B1、B2链)构成的高分子糖蛋白,作为细胞结构成分,含有多个识别位点并对保持细胞间粘连及细胞分化等都有作用,其结构示意图如图,该蛋白质共由m个氨基酸构成,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蛋白质中含有肽键数为m﹣3,指导其合成的基因中至少含有碱基数为6m B.该蛋白质可能在细胞间信息传递中具有重要作用 C.该蛋白质的合成与加工需要核糖体、内质网等结构参与 D.皮肤癌细胞中层粘连蛋白基因表达活跃7.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有几项()①在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②由氨基酸形成多肽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③有氧呼吸时,生成物中H2O中的氢全部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④H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将固定的CO2还原成(CH2O)⑤贮藏中的种子不含水分,以保持休眠状态⑥缺水时,动物体通过调节能使机体减少水的散失.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8.如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它们均可继续水解 B.①、②、③均属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将产生砖红色沉淀 C.④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使用纤维素酶可将其破坏 D.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元,二者均贮存能量,可作为贮能物质9.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或检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和细胞质中各种细胞器 B.用健那绿和吡罗红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C.用含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培养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可以在细胞核和线粒体处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在核糖体处则检测不到放射性 D.用人的胰高血糖素基因制成DNA探针,检测人胰岛B细胞中的mRNA,可形成杂交分子10.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房颤的成因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 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很少,因此红细胞代谢较弱 C.核孔运输障碍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物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 D.tRNA在细胞核内合成,运出细胞核发挥作用与核孔复合物无关11.某健康人短时间内进食较多糖类,此时其胰岛B细胞中一定不会增加的是() A.线粒体的数量 B.RNA的数量 C.染色体的数量 D.核糖体的数量12.如图表示溶酶体发生过程和“消化”功能的示意图,c为膜包裹的衰老细胞器线粒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溶酶体起源于高尔基体,不同细胞器的膜可以转化 B.d表示b与c正在融合,此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C.溶酶体是动物细胞中所特有的由单位膜包被的小泡 D.如果没有溶酶体,水解酶可以破坏整个细胞13.在生物教材当中出现了很多有关小泡的叙述,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内质网膜会形成小泡,把附在其上的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包裹起来,随后小泡离开内质网向高尔基体移动并最后与之融合 B.在动物、真菌和某些植物的细胞中,含有一些由高尔基体断裂形成的,由单位膜包被的小泡,称为溶酶体 C.在植物有丝分裂的前期,核膜开始解体,形成分散的小泡,到了有丝分裂的末期,这些小泡会聚集成一个细胞板,进而形成新的细胞壁 D.刚分裂形成的植物细胞中只有很少几个分散的小液泡,随着细胞的长大,这些小液泡就逐渐合并发展成一个大液泡14.甲状腺细胞可以将氨基酸和碘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并且将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含18O的氨基酸在甲状腺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中产生了H218O,那么水中的18O最可能来自于氨基酸的﹣COOH B.细胞内的碘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的碘浓度,这表明a是主动运输过程 C.与c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D.图中③结构是将氨基酸组装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15.将大小、长势相同的某种植物幼苗均分为甲、乙两组,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其它条件相同且不变).两组植物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6h时,两组幼苗都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失水和根细胞失水 B.6h后,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NO3﹣,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 C.12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 D.一般情况下,植物从土壤中吸收K+、NO3﹣是主动运输,需要根细胞呼吸作用提供ATP16.下列各项阐释符合曲线变化趋势的是() A.若x表示CO2浓度,y表示净光合作用 B.若x表示底物浓度,y表示酶促反应速率,则限制A点继续升高的原因可能是酶浓度 C.若x表示O2浓度,y表示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K+的速率,则限制A点继续升高的主要原因是载体数量 D.若x表示O2浓度,y可以表示酵母菌细胞呼吸释放的CO2总量17.下列有关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分子物质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B.胞吐过程一定会产生分泌泡与细胞膜的融合 C.主动运输使膜内外物质浓度趋于一致,维持了细胞的正常代谢 D.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运输速度存在饱和值,其大小取决于细胞内外葡萄糖浓度差值18.如图表示一中间隔以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的水槽,两侧分别加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然后在半透膜两侧加入等质量的麦芽糖酶,在加入麦芽糖酶前后A、B两侧液面的变化是() A.加酶前A侧上升,加酶后B侧上升并高于A侧高度 B.加酶前A侧上升,加酶后B侧上升并等于A侧高度 C.加酶前后A、B两侧液面不变 D.加酶前A、B两侧液面不变,加酶后B侧上升并高于A侧高度19.如图所示图一中曲线1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时间与生成物量的关系,图二中曲线2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一曲线1中,a点后,限制生成物量不再增加的因素是底物浓度 B.图二曲线,酶量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5表示 C.分别在图二中取b、c点的速率值,对应图一中的曲线3和4 D.减小pH,重复该实验,图二曲线2应变成曲线6,增大pH,应变成曲线520.ATP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有()项①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中均能合成ATP;②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③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不是同一物质;④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但在细胞内含量很少;⑤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过程中不消耗ATP;⑥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A.0项 B.1项 C.2项 D.3项21.一个不经常锻炼身体的同学在校运动会上,参加完5000米比赛后,第二天双腿肌肉酸痛,这是因为其腿部的肌肉细胞() A.只进行了有氧呼吸 B.进行了无氧呼吸 C.产生了乙醇 D.产生了乳酸22.图1中,Ⅰ~Ⅴ表示某植物细胞某些代谢过程,a~e表示相关物质.图2表示在不同温度下,测定该植物叶片1cm2重量(mg)变化情况(均考虑为有机物的重量变化)的操作流程及结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图1中,Ⅰ~Ⅴ过程,能产生ATP的是Ⅰ、Ⅲ、Ⅳ、Ⅴ B.物质a、b分别是氧气、二氧化碳 C.从图2分析,该植物的呼吸速率为X(mg/cm2•h),实际光合速率可表示为Y+2X(mg/cm2•h) D.从图2分析,维持12小时光照,l2小时黑暗,温度维持16℃,植物不能生长23.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表所示: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光照下吸收CO2(mg/h) 黑暗下释放CO2(mg/h) 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25℃的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C.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30℃ D.每天进行14小时光照,温度在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温度在35℃时的倍24.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NADH和NADPH是同一类辅酶,前者比后者多1个磷酸基团 B.人体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会被运输到肝脏再生成葡萄糖 C.叶肉细胞中碳反应产生的三碳糖磷酸大部分在叶绿体内合成蔗糖 D.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产生的NADH去向相同25.如图是某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体内的细胞分裂过程中物质或结构变化的相关模式图.对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A.如果图甲中的细胞来自于动物的同一器官,则最可能是来自于雄性动物的精巢 B.在图甲②所代表的细胞分裂的全过程中,通常会发生的可遗传变异是基因重组 C.图丙中②→①的变化,对应于图甲中形成①细胞的过程和图乙中的C→D段时期 D.若该动物的成熟生殖细胞中有XY,变异通常发生在图乙中的BC段所代表的时期26.对四幅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中a阶段用X射线照射可诱发突变,b阶段用秋水仙素处理能抑制纺缍体的形成 B.图乙中的温度在a时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但活性较低 C.图丙中bc段和de段的变化的原因相同 D.图丁中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cd段着丝点分裂,属于有丝分裂后期27.如图曲线a和b不能用于分别表示() A.a和b可分别表示夏季晴天正午时分短时间内棉花叶肉细胞中[H]和ADP含量的变化 B.a和b可分别表示哺乳动物卵裂期胚胎的总DNA含量和每个细胞物质运输效率的变化 C.a和b可分别表示质壁分离过程中植物细胞渗透吸水能力和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 D.a和b可分别表示植物体细胞分化程度和细胞全能性高低的变化28.下列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内红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不同 B.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凋亡时,细胞内基因的活性下降 C.雾霾天气易引发呼吸道感染,使呼吸道受损,导致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降低 D.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时,水分子依次通过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29.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如果二者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这时吸入的氧气与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分子数之比是() A.3:4 B.4:3 C.1:2 D.2:130.硝化细菌之所以被归入自养生物,根据是() A.它能将氨合成为亚硝酸和硝酸 B.它能利用化学能合成有机物 C.它能以亚硝酸和硝酸作为自身的组成物质 D.它能用氧化物所释放的化学能合成ATP,直接用于生命活三、综合题(共40分)31.科学家通过对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研究,获得如图所示的囊泡膜与靶膜的融合过程,图中的物质GTP具有与ATP相似的生理功能.请据图回答问题:(1)囊泡是由单层膜包裹的膜性结构,其结构特点是.囊泡膜与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细胞的系统(2)由图可知,只有当囊泡上的与靶膜上的相应受体(T﹣SNARE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结构后,囊泡和靶膜才能融合,由此说明这样的膜融合过程具有性,且需要GTP提供.(3)浆细胞在分泌抗体的过程中,与囊泡运输直接有关的且不含核酸的细胞结构依次是.(4)下列人体细胞可发生图示过程的是(填序号).①红细胞②造血干细胞③胰岛细胞④唾液腺细胞.32.如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1)由图可知,光合作用过程中利用光能的过程是[]阶段.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上.在提取色素的实验中,为了保护色素分子而加入的化学试剂是.(2)Ⅱ过程中需要Ⅰ过程提供的物质是[]和[].(3)在农业生产中,增施农家肥可提高光能利用率,是因为增多了.33.如图1甲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图1乙表示将A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A植物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1)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植物.(2)图甲中的“a”点表示.(3)如图2所示中与c点相符合的是图.(4)e点与d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e点与f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填“高”、“低”或“基本一致”)34.下面的甲图为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温度的关系曲线,乙图为该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柱状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甲图中,OS段的主要限制因素是.(2)甲图中点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温度,此时主要影响光合作用过程的阶段.(3)甲图中,在OS段植物叶肉细胞中产生[H]的场所有.(4)乙图中,氧浓度在时,无氧呼吸强度最弱;氧浓度在时,最适于储藏该器官.(5)乙图中,氧浓度在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倍.35.图1是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图2是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图3表示在低倍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洋葱根尖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的A图表示的是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期.此时细胞中有DNA分子个,染色单体条.(2)图1中的B图表示的有丝分裂过程相当于图2中曲线的哪一段?.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有染色体条.(3)用胰蛋白酶处理染色体后,剩余的细丝状结构是.(4)图3中属于分生区细胞的是(填图中字母).若换上高倍物镜,使分生区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方移动.(5)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时,剪取2~3mm根尖,立即放人解离液中解离,其目的是.
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①②③④⑤是有关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如图所示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个图形,要图1转化成图2,所列ABCD四种操作顺序中,正确的应是()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转动细准焦螺旋③调节光圈④转动转换器⑤移动玻片. A.①②③④⑤ B.④③② C.⑤④③② D.④⑤①③考点: 细胞观察实验.分析: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选好目标:一定要先在低倍显微镜下把需进一步观察的部位调到中心,同时把物象调节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进行高倍显微镜的观察.2.转动转换器,调换上高倍镜头,转换高倍镜时转动速度要慢,并从侧面进行观察(防止高倍镜头碰撞玻片),如高倍显微镜头碰到玻片,说明低倍镜的焦距没有调好,应重新操作.3调节焦距:转换好高倍镜后,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此时一般能见到一个不太清楚的物象,可将细准焦螺旋逆时针移动约﹣1圈,即可获得清晰的物象(切勿用粗调节器).解答: 解:从图1转为图2是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象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所以①﹣⑤是利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里的图象从左图转为右图,正确的操作步骤⑤→④→③→②,切记使用高倍镜时,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故选:C.点评: 本题属于简单题,属于考纲中应用层次的考查,着重考查考生显微镜操作的能力,考生关键要熟练掌握显微镜的操作步骤.2.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是一个科学家探究、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科学家虎克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 B.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C.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D.德国科学家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补充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考点: 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分析: 本题考查的细胞学说的内容: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RobertHooke),而细胞学说是由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的,揭示了细胞和生物的统一性.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是德国科学家魏尔肖.解答: 解:A、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A错误;B、细胞学说只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未揭示生物的多样性,B错误;C、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学说的创立者,C错误;D、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首先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明确细胞学说不是施莱登和施旺独立建立的;还要求考生明确细胞学说是在不断的修正中前进和发展的,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3.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①蓝藻②酵母菌③草履虫④小球藻⑤水绵⑥青霉菌⑦葡萄球菌⑧发菜. A.①⑦⑧ B.①②⑥⑧ C.①③④⑦ D.①②⑥⑦⑧考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分析: 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此外,病毒(如噬菌体、SARS病毒、HIV等)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解答: 解:①蓝藻属于原核生物,①正确;②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中的真菌,②错误;③草履虫属于真核生物中的原生动物,③错误;④小球藻属于真核生物中的低等植物,④错误;⑤水绵属于真核生物中的低等植物,⑤错误;⑥青霉菌属于真核生物中的真菌,⑥错误;⑦葡萄球菌属于原核生物中的细菌,⑦正确;⑧发菜属于原核生物中的蓝藻,⑧正确.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种类,对于此类试题,考查需要掌握一些常考的生物所属的类别,特别是原核生物,包括蓝藻、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其中对于细菌的判断,要掌握技巧,一般在菌字前有“杆”、“球”、“螺旋”和“弧”等字样的都为细菌,注意要将细菌和真核生物中的真菌进行区分.4.下列关于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 B.RNA与DNA的分子结构相似,由四种核苷酸组成,可以储存遗传信息 C.DNA分子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考点: 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脂质的种类和作用的综合.分析: 本题需要学生掌握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以及空间结构不同;核酸的功能;DNA分子多样性;胆固醇的功能等相关知识.解答: 解:A、组成蛋白质的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当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表明其空间结构被破坏,所以其特定功能也发生改变,故A不正确.B、RNA是由4种核糖核苷酸组成,DNA分子由4种脱氧核苷酸组成,都可以储存遗传信息;故B正确.C、DNA分子碱基对(脱氧核苷酸)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故C正确.D、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之一,在血液中参与脂质的运输;故D正确.故答案选A.点评: 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细胞的化学成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5.下表是用洋葱为材料做的实验,其中实验名称、选材部位和实验现象都正确的是() 实验名称 选材部位 实验现象A 探究植物细胞的失水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紫色区域变小B 观察有丝分裂 根尖分生区 多数细胞染色体排在细胞中央C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根尖分生区 多数细胞是正常的二倍体细胞D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细胞多数区域呈绿色 A.A B.B C.C D.D考点: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分析: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液泡无紫色;分生区细胞多数处于间期;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分裂前期,而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所以多数细胞是二倍体细胞;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所以少数区域是绿色.解答: 解: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液泡无紫色,A错误;B、分生区细胞多数处于间期,B错误;C、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分裂前期,而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所以多数细胞是二倍体细胞,C正确;D、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所以少数区域是绿色,D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实验操作及观察,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6.层粘连蛋白是由一条重链(A链)和两条轻链(B1、B2链)构成的高分子糖蛋白,作为细胞结构成分,含有多个识别位点并对保持细胞间粘连及细胞分化等都有作用,其结构示意图如图,该蛋白质共由m个氨基酸构成,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蛋白质中含有肽键数为m﹣3,指导其合成的基因中至少含有碱基数为6m B.该蛋白质可能在细胞间信息传递中具有重要作用 C.该蛋白质的合成与加工需要核糖体、内质网等结构参与 D.皮肤癌细胞中层粘连蛋白基因表达活跃考点: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分析: 1、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氨基酸的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的有关计算:脱水的个数=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数.2、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翻译过程中,mRNA中每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经翻译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数目是mRNA碱基数目的,是DNA(基因)中碱基数目的.即DNA(或基因)中碱基数:mRNA上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1.3、通过题干信息可知,层粘连蛋白是一种高分子糖蛋白,含有三条肽链(一条重链和两条轻链),具有识别作用;糖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后,还需要内质网的加工及高尔基体的再加工、分类、包装等.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解答: 解:A、由题意和题图可知,该蛋白质含有三条肽链、由m个氨基酸形成,因此所含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m﹣3,指导其合成的基因中至少含有碱基数=氨基酸数×6=6m,A正确;B、由题意和题图可知,层粘连蛋白是高分子糖蛋白,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所以层粘连蛋白可能在细胞间信息传递中具有重要作用,B正确;C、由题意可知,层粘连蛋白是糖蛋白,糖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后,还需要内质网的加工及高尔基体的再加工、分类、包装等,C正确;D、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会使癌细胞在体内容易在体内扩散、转移,可推知皮肤癌细胞中层粘连蛋白较少,层粘连蛋白基因表达不活跃,D错误.故选:D.点评: 本题以粘连蛋白为素材,结合其结构图,考查蛋白质的合成、细胞膜的功能、癌细胞的主要特征等内容,要求考生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能利用题中的条件进行简单的计算;识记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尤其是糖蛋白的功能;识记癌细胞的主要特征.7.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有几项()①在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②由氨基酸形成多肽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③有氧呼吸时,生成物中H2O中的氢全部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④H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将固定的CO2还原成(CH2O)⑤贮藏中的种子不含水分,以保持休眠状态⑥缺水时,动物体通过调节能使机体减少水的散失.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考点: 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分析: 1、细胞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最基本的生命系统;2、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解答: 解:①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细胞内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①正确;②氨基酸形成多肽时,产物水由氨基中脱出﹣H和羧基中脱出﹣OH结合而成,故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②正确;③有氧呼吸时,产物H2O中的氢一部分来自葡萄糖的分解,一部分来自原料水中的氢,③错误;④H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参与暗反应,用于固定的CO2即C3还原成(CH2O),④正确;⑤贮藏中的种子仍然在进行微弱的代谢,所以含有一定量的水分,⑤错误;⑥缺水时,动物体通过调节能使机体减少水的排出和增加饮用水,⑥正确.故选:B.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水的存在形式及功能,对于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综合理解应用,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8.如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它们均可继续水解 B.①、②、③均属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将产生砖红色沉淀 C.④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使用纤维素酶可将其破坏 D.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元,二者均贮存能量,可作为贮能物质考点: 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分析: 图示中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其中单糖不能继续水解;蔗糖不属还原搪;纤维素不是贮能物质,与果胶构成植物细胞壁.解答: 解:A、分析图解可知,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单糖不可继续水解,A错误;B、还原糖包括所有的单糖以及二糖中的麦芽糖和乳糖,①均属还原糖,②中的蔗糖不属还原搪,B错误;C、植物细胞壁是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使用纤维素酶可将其破坏,C正确;D、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原,纤维素不是贮能物质,D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了糖类的分类以及还原糖鉴定的相关知识,考生要能够识记单糖不能被再度水解;识记还原糖的种类;明确纤维素不属于储能物质;识记多糖的基本单位均为葡萄糖.9.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或检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和细胞质中各种细胞器 B.用健那绿和吡罗红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C.用含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培养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可以在细胞核和线粒体处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在核糖体处则检测不到放射性 D.用人的胰高血糖素基因制成DNA探针,检测人胰岛B细胞中的mRNA,可形成杂交分子考点: 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分析: 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实验原理:①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②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RNA的亲和力不同: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③盐酸(HCl)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2、人胰岛B细胞中存在胰高血糖素基因,但是不能合成和分泌胰高血糖素,即该基因不表达,不产生相应的mRNA.解答: 解:A、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质中各种细胞器,A错误;B、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健那绿染液是将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B错误;C、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用于DNA合成时的原料,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细胞核和线粒体中含有DNA,核糖体上不含有DNA,且核糖体翻译过程也与DNA没有直接关系,C正确;D、人胰岛B细胞中存在胰高血糖素基因,但是不能合成和分泌胰高血糖素,即该基因不表达,不产生相应的mRNA,不可形成杂交分子,因此用人的胰高血糖素基因制探针,不能在胰岛B细胞中形成杂交分子,D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叶绿体色素的分离、观察线粒体、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细胞的分化,核酸的结构,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10.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房颤的成因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 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很少,因此红细胞代谢较弱 C.核孔运输障碍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物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 D.tRNA在细胞核内合成,运出细胞核发挥作用与核孔复合物无关考点: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分析: 细胞核是遗传的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的.解答: 解:A、核膜具有2层膜结构,4层磷脂分子,A错误;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更没有核孔,B错误;C、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最根本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导致的,C正确;D、tRNA在细胞核内合成,运出细胞核发挥作用与核孔复合物有关,D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色素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综合应用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物现象的能力.11.某健康人短时间内进食较多糖类,此时其胰岛B细胞中一定不会增加的是() A.线粒体的数量 B.RNA的数量 C.染色体的数量 D.核糖体的数量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 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由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该过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参与.解答: 解:A、健康人一段时期内进食糖类食物较多,胰岛B细胞就会分泌胰岛素增加,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分泌与线粒体有关,线粒体数量增加,A错误;B、胰岛素合成过程中,胰岛素基因转录的mRNA增多,B错误;C、胰岛B细胞属于高度分化而不分裂的细胞,染色体数目是稳定不变的,C正确;D、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因此胰岛素基因转录的mRNA增多,核糖体的数目增多,D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胰岛B细胞的分泌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理解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12.如图表示溶酶体发生过程和“消化”功能的示意图,c为膜包裹的衰老细胞器线粒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溶酶体起源于高尔基体,不同细胞器的膜可以转化 B.d表示b与c正在融合,此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C.溶酶体是动物细胞中所特有的由单位膜包被的小泡 D.如果没有溶酶体,水解酶可以破坏整个细胞考点: 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分析: 在动物、真菌和某些植物的细胞中,含有一些由高尔基体断裂形成的,由单位膜包被的小泡,称为溶酶体.溶酶体内pH很低,里面的酶是酶原,没有活性,称初级溶酶体.溶酶体只有在跟食物泡结合后(也就是里面的pH略微升高但不是太高时),里面的酶才有活性,称次级溶酶体,将食物消化.;据图分析,a表示高尔基体,b表示溶酶体,c表示膜包裹的衰老细胞器线粒体,d表示b与c正在融合,e表示消化过程.解答: 解:A、据图分析,溶酶体起源于高尔基体,可见不同细胞器的膜可以转化,A正确;B、d表示b与c正在融合,此过程体现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B正确;C、在动物、真菌和某些植物的细胞中,都含有溶酶体,C错误;D、在细胞自溶时,大量溶酶体破裂,细胞质的pH虽然没有溶酶体内那么低,但也降低了很多,适合里面的酶工作,因此可以产生自溶,D正确.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溶酶体发生过程和“消化”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13.在生物教材当中出现了很多有关小泡的叙述,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内质网膜会形成小泡,把附在其上的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包裹起来,随后小泡离开内质网向高尔基体移动并最后与之融合 B.在动物、真菌和某些植物的细胞中,含有一些由高尔基体断裂形成的,由单位膜包被的小泡,称为溶酶体 C.在植物有丝分裂的前期,核膜开始解体,形成分散的小泡,到了有丝分裂的末期,这些小泡会聚集成一个细胞板,进而形成新的细胞壁 D.刚分裂形成的植物细胞中只有很少几个分散的小液泡,随着细胞的长大,这些小液泡就逐渐合并发展成一个大液泡考点: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 解答本题着重理解1、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2、高尔基体断裂形成的,由单位膜包被的小泡,称为溶酶体;3、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延伸形成细胞壁,而植物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因此赤道板附近聚集的小泡是由高尔基体形成的;4、植物细胞中的大液泡是由很少几个分散的小液泡长大,逐渐合并发展而来,据此解答.解答: 解:A、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A正确;B、高尔基体断裂形成的,由单位膜包被的小泡,称为溶酶体,B正确;C、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延伸形成细胞壁,而植物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因此赤道板附近聚集的小泡是由高尔基体形成的,C错误;D、植物细胞中的大液泡是由很少几个分散的小液泡长大,逐渐合并发展而来,D正确.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了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以及细胞结构决定功能等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14.甲状腺细胞可以将氨基酸和碘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并且将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含18O的氨基酸在甲状腺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中产生了H218O,那么水中的18O最可能来自于氨基酸的﹣COOH B.细胞内的碘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的碘浓度,这表明a是主动运输过程 C.与c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D.图中③结构是将氨基酸组装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考点: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分析: 分析甲图:a表示碘离子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b表示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c表示蛋白质的加工、修饰和分泌过程.分析乙图:①是核糖体,无膜;②是高尔基体,与分泌物的分泌有关;③是内质网,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④是细胞膜;⑤是线粒体,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⑥是囊泡;⑦是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解答: 解:A、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所脱去的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来自氨基和羧基,而氧原子来自羧基,A正确;B、细胞内碘浓度高于细胞外,则碘离子是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的,属于主动运输,B正确;C、c表示分泌蛋白的加工、修饰和分泌过程,与之有关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提供能量),C正确;D、将氨基酸组装成蛋白质的场所是①核糖体,D错误.故选:D.点评: 本题结合甲状腺球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综合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物质运输方式,重点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要求考生熟记相关知识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字母和数值的含义或名称,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对叙说作出准确的判断.15.将大小、长势相同的某种植物幼苗均分为甲、乙两组,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其它条件相同且不变).两组植物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6h时,两组幼苗都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失水和根细胞失水 B.6h后,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NO3﹣,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 C.12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 D.一般情况下,植物从土壤中吸收K+、NO3﹣是主动运输,需要根细胞呼吸作用提供ATP考点: 主动运输的原理和意义.分析: 渗透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自由扩散,例如氧和二氧化碳进出细胞膜;协助扩散,例如葡萄糖穿过红细胞的细胞膜;主动运输,例如Na+、K+穿过细胞膜.解答: 解:A、6h时,由于蒸腾作用失水和根细胞失水,两组幼苗都已出现萎蔫现象,A正确;B、实验开始时,甲组幼苗根系就已开始吸收K+、NO3﹣,而不是在6h时才开始吸收K+、NO3﹣,到6小时时细胞液浓度大于KNO3溶液浓度,从而使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B错误;C、12h后,由于甲组根系不断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NO3﹣,从而保持根细胞内外浓度差,使其吸水量大于蒸腾量而有可能超过处理前的鲜重量;乙组放在比根细胞液浓度大很多的KNO3溶液中,根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和蒸腾作用不断大量失水造成严重萎蔫最后死亡,C正确;D、一般情况下,植物从土壤中吸收K+、NO3﹣是主动运输,需要根细胞呼吸作用提供ATP,D正确.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蒸腾作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主动运输的特点:逆浓度梯度、需载体蛋白协助且消耗能量.16.下列各项阐释符合曲线变化趋势的是() A.若x表示CO2浓度,y表示净光合作用 B.若x表示底物浓度,y表示酶促反应速率,则限制A点继续升高的原因可能是酶浓度 C.若x表示O2浓度,y表示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K+的速率,则限制A点继续升高的主要原因是载体数量 D.若x表示O2浓度,y可以表示酵母菌细胞呼吸释放的CO2总量考点: 酶的特性;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分析: 本题是对主动运输过程、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和产物、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的综合性考查,回忆主动运输过程和影响因素、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和产物、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的曲线模型、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解答: 解:A、若x表示CO2浓度,y表示总光合作用,A错误;B、如果题图曲线表示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底物浓度的关系,一定范围内,随着底物浓度的上升,酶促反应速率加快,后受酶浓度的限制,酶促反应粗度不再随底物浓度的上升而上升,B正确;C、若x表示O2浓度,y表示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K+的速率,则氧浓度为0时,无氧呼吸可以为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K+提供能量,吸收速率不会从0开始,C错误;D、酵母菌无氧呼吸过程也产生二氧化碳,因此氧气浓度为0使,酵母菌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不等于0,因此该图不能表示酵母菌呼吸释放CO2的速度与02浓度的关系,D错误.故选:B.点评: 对于主动运输过程和影响因素、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和产物、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的曲线模型的综合理解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本题考查的重点.17.下列有关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分子物质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B.胞吐过程一定会产生分泌泡与细胞膜的融合 C.主动运输使膜内外物质浓度趋于一致,维持了细胞的正常代谢 D.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运输速度存在饱和值,其大小取决于细胞内外葡萄糖浓度差值考点: 胞吞、胞吐的过程和意义;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主要包括两种方式: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又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被动运输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扩散,而主动运输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其中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需要消耗能量;而主动运输既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解答: 解:A、部分小分子物质通过自由扩散、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其他小分子不能进入细胞,A错误;B、胞吐过程就是产生的分泌泡与细胞膜融合的过程,B正确;C、主动运输使细胞选择性的吸收或排放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或代谢废物,而不是使膜内外的物质浓度趋于一致,C错误;D、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运输速度存在饱和值,其大小取决于膜上运输葡萄糖的载体的数量,D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18.如图表示一中间隔以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的水槽,两侧分别加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然后在半透膜两侧加入等质量的麦芽糖酶,在加入麦芽糖酶前后A、B两侧液面的变化是() A.加酶前A侧上升,加酶后B侧上升并高于A侧高度 B.加酶前A侧上升,加酶后B侧上升并等于A侧高度 C.加酶前后A、B两侧液面不变 D.加酶前A、B两侧液面不变,加酶后B侧上升并高于A侧高度考点: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分析: 据图分析,渗透装置中具有半透膜和浓度差,水分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等质量的葡萄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由于麦芽糖分子式大于葡萄糖,所以葡萄糖的物质量浓度大,因此加A侧上升.解答: 解:A侧和B侧分别加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所以液面不变;麦芽糖酶将1分子的麦芽糖分解成2分子的葡萄糖,在半透膜两侧加入等质量的麦芽糖酶,麦芽糖水解,B侧的葡萄糖溶液浓度大于A侧,进入B侧水分子的数目大于出B侧的水分子数目,B侧液面上升且高于A侧.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酶、渗透作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理解酶的专一性和跨膜运输的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以及分析图示的能力.19.如图所示图一中曲线1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时间与生成物量的关系,图二中曲线2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一曲线1中,a点后,限制生成物量不再增加的因素是底物浓度 B.图二曲线,酶量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5表示 C.分别在图二中取b、c点的速率值,对应图一中的曲线3和4 D.减小pH,重复该实验,图二曲线2应变成曲线6,增大pH,应变成曲线5考点: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酶的特性.分析: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1)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一定的条件下,酶在最适温度时活性最大.高温使酶永久失活,而低温使酶活性降低,但能使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适宜温度下活性会恢复.(2)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每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才表现活性.过酸或过碱会使酶永久失活.(3)酶的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固定、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4)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急剧加快,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也增加,但不显著;当底物浓度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不再增加.解答: 解:A、图一曲线1中,a点后,限制生成物量不再增加的因素为底物的浓度,A正确;B、图二曲线中当底物浓度一定时,减少酶量,反应速率降低,可用曲线6表示,B错误;C、图二b、c点的速率值是一个定值,无法用曲线3和4表示,C错误;D、图二曲线2是在最适pH下测定的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无论pH增大还是减小,曲线2都应变成曲线6,D错误.故选:A.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要注意:①低温和高温时酶的活性都降低,但两者的性质不同.②在过酸或过碱环境中,酶均失去活性而不能恢复.③同一种酶在不同pH下活性不同,不同的酶的最适pH不同.④反应溶液酸碱度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20.ATP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有()项①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中均能合成ATP;②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③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不是同一物质;④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但在细胞内含量很少;⑤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过程中不消耗ATP;⑥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A.0项 B.1项 C.2项 D.3项考点: 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分析: 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ATP为直接能源物质,在体内含量不高,可与ADP在体内迅速转化,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反应式为:ATP⇌ADP+Pi+能量,反应从左到右时能量代表释放的能量,用于各种生命活动.解答: 解:①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可通过有氧呼吸合成ATP,①正确.②Na+的运输为主动运输,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②正确.③ATP中的“A”指腺苷,DNA、RNA中的碱基“A”指腺嘌呤,故不是同一物质,③正确.④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但在细胞内含量很少,消耗后可迅速转化,④正确.⑤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过程中为水的运输,属于自由扩散,不消耗ATP,⑤正确.⑥ATP中的能量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可以转变为光能、化学能等,但形成ATP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或植物的光合作用,⑥正确.故所以题中所列选项均正确.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1.一个不经常锻炼身体的同学在校运动会上,参加完5000米比赛后,第二天双腿肌肉酸痛,这是因为其腿部的肌肉细胞() A.只进行了有氧呼吸 B.进行了无氧呼吸 C.产生了乙醇 D.产生了乳酸考点: 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人体无氧呼吸的过程.长跑时,主要进行有氧呼吸,但仍有部分无氧呼吸,人体肌肉细胞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以获取能量.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2C3H6O3+能量(少量).在无氧呼吸中,1mol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乙醇或乳酸时,产生2molATP.解答: 解:A、该同学在比赛过程中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A错误;B、由A分析可知,B正确;C、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是酒精和二氧化碳,C错误;D、该同学的骨骼肌细胞在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导致肌肉酸痛,D正确.故选:BD.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人体细胞在剧烈运动时的呼吸方式,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利用细胞呼吸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是本题考查的重点.22.图1中,Ⅰ~Ⅴ表示某植物细胞某些代谢过程,a~e表示相关物质.图2表示在不同温度下,测定该植物叶片1cm2重量(mg)变化情况(均考虑为有机物的重量变化)的操作流程及结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图1中,Ⅰ~Ⅴ过程,能产生ATP的是Ⅰ、Ⅲ、Ⅳ、Ⅴ B.物质a、b分别是氧气、二氧化碳 C.从图2分析,该植物的呼吸速率为X(mg/cm2•h),实际光合速率可表示为Y+2X(mg/cm2•h) D.从图2分析,维持12小时光照,l2小时黑暗,温度维持16℃,植物不能生长考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分析: 据图分析:图1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Ⅰ是光反应,Ⅱ是暗反应,Ⅴ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Ⅳ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Ⅲ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a是氧气,b是二氧化碳,c是水.图2中,X表示呼吸作用速率,Y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2X+Y表示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据此分析作答.解答: 解:A、图1中,Ⅰ~Ⅴ过程中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及呼吸作用全过程都可以产生ATP,Ⅰ是光反应,Ⅴ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Ⅳ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Ⅲ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所以I、III、IV、Ⅴ可以产生ATP,A正确;B、图中a是氧气,b是二氧化碳,c是水,B正确;C、据图2分析,叶片无光处理1小时前后质量的差值就是呼吸作用速率,即呼吸作用的数量为M﹣(M﹣X)=X.净光合速率为(M+Y)﹣(M﹣X)=Y+X,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Y+X+X=Y+2X,C正确;D、温度维持16℃,Y=1,X=4,维持12小时光照,l2小时黑暗,有机物的积累量为12×(Y+2X)﹣24×X=12Y=12×1=12,即1cm2叶片一昼夜增重12mg,大于0,所以植物能够正常生长,D错误.故选:D.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的理解与运用.题目难度较大.23.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表所示: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光照下吸收CO2(mg/h) 黑暗下释放CO2(mg/h) 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25℃的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C.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30℃ D.每天进行14小时光照,温度在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温度在35℃时的倍考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分析: 本题的实验变量有两个:温度和有无光照,而做出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光照下吸收CO2数值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黑暗中释放CO2表示呼吸作用速率.然后,比较表格中的数字,根据数据的变化特点可以得出呼吸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而净光合速率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出现先增强后下降的趋势,25℃达到最大值.解答: 解:A、表中“光照下吸收CO2(mg/h)”代表的是净光合作用速率,“黑暗中释放CO2(mg/h)”代表的是呼吸作用速率.由表可知,在昼夜不停地光照条件下,只要净光合作用速率大于0,植物就可以正常生长,A错误;B、有机物积累量=光照下积累的有机物量﹣黑暗下消耗的有机物量,故每天光照12小时,黑暗12小时,在20℃时该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最大,B错误;C、净光合作用速率越大,植物生长越快,故昼夜不停地光照,在25℃时该植物生长得最快,C错误;D、每天进行14小时光照,温度在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温度在35℃时的(×14﹣×10)÷(×14﹣×10)=19÷7=倍,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了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关系,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分析表格的能力.在读表时,确定第一行值为净光合速率,第二行值为呼吸速率,并且一天中有机物的积累量=白天净光合作用量﹣夜间呼吸消耗量.24.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NADH和NADPH是同一类辅酶,前者比后者多1个磷酸基团 B.人体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会被运输到肝脏再生成葡萄糖 C.叶肉细胞中碳反应产生的三碳糖磷酸大部分在叶绿体内合成蔗糖 D.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产生的NADH去向相同考点: 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分析: 细胞有氧呼吸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少量的还原氢,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较多的还原氢,场所是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是前两个阶段产生的还原氢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场所的线粒体内膜;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阶段是水光解产生氧气同时产生了NADPH和ATP,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用于碳反应还原三碳化合物.解答: 解:A、NADH和NADPH是两种不同的辅酶,A错误;B、人体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会被运输到肝脏再生成葡萄糖,B正确;C、叶肉细胞中碳反应产生的三碳糖磷酸大部分在叶绿体内合成葡萄糖,C错误;D、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产生的NADH去向不相同,有氧呼吸用于和氧气结合形成水,无氧呼吸用于化合物的还原,D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和发生的场所,对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25.如图是某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体内的细胞分裂过程中物质或结构变化的相关模式图.对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A.如果图甲中的细胞来自于动物的同一器官,则最可能是来自于雄性动物的精巢 B.在图甲②所代表的细胞分裂的全过程中,通常会发生的可遗传变异是基因重组 C.图丙中②→①的变化,对应于图甲中形成①细胞的过程和图乙中的C→D段时期 D.若该动物的成熟生殖细胞中有XY,变异通常发生在图乙中的BC段所代表的时期考点: 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分析: 分析甲图: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析乙图: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分析丙图:a为染色体、b为染色单体、c为DNA.①中无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②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解答: 解:A、根据甲中②细胞可知,该动物为雄性动物,如果图甲中的细胞来自于动物的同一器官,则最可能是来自于雄性动物的精巢,A正确;B、甲中②代表减数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即基因重组,B正确;C、图丙中②→①的变化发生在有丝分裂中期→末期的过程中,对应于图甲中①细胞之后的分裂过程和图乙中的C→E段时期,C错误;D、若该动物的成熟生殖细胞中有XY,则变异通常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X和Y这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对应于图乙中的BC段,D正确.故选:C.点评: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曲线图和柱形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甲图中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曲线段和柱形所代表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6.对四幅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中a阶段用X射线照射可诱发突变,b阶段用秋水仙素处理能抑制纺缍体的形成 B.图乙中的温度在a时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但活性较低 C.图丙中bc段和de段的变化的原因相同 D.图丁中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cd段着丝点分裂,属于有丝分裂后期考点: 细胞周期的概念;酶的特性;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分析: 分析题图:甲图中,a和c为分裂间期,b和d为分裂期,a+b或c+d可表示为一个细胞周期;乙图表示温度影响酶活性的曲线,在a点温度下,酶活性降低,b点温度下,酶变性失活;图丙中bc段的变化是由于二氧化碳含量过低引起的,de段的变化是光照强度过低引起的;图丁中,ab段是由于DNA的复制引起的,de段是由于着丝点分裂引起的.解答: 解:A、图甲为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其中a+b、c+d分别为一个细胞周期,a、c为分裂间期,b、d为分裂期,突变产生阶段在DNA复制时期,即细胞分裂间期,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作用时期是细胞分裂前期,A正确;B、图乙表示温度对于酶活性的影响,低温使酶活性降低,高温使酶变性,B正确;C、图丙bc段出现的原因是气孔关闭,使CO2浓度下降,暗反应速率降低,de段出现的原因是光照强度降低,光反应速率下降,暗反应速率不变,C3含量升高,C错误;D、图丁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ab段表示间期DNA复制,bc段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表示前期到有丝分裂中期,cd段表示着丝粒断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D正确.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分裂、酶的特性、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7.如图曲线a和b不能用于分别表示() A.a和b可分别表示夏季晴天正午时分短时间内棉花叶肉细胞中[H]和ADP含量的变化 B.a和b可分别表示哺乳动物卵裂期胚胎的总DNA含量和每个细胞物质运输效率的变化 C.a和b可分别表示质壁分离过程中植物细胞渗透吸水能力和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 D.a和b可分别表示植物体细胞分化程度和细胞全能性高低的变化考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细胞的分化.分析: 1、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NADPH和ATP.2、受精卵发育为桑椹胚的过程成为卵裂,卵裂就是有丝分裂.在卵裂过程中,细胞的总体积基本不变,单个细胞的体积不断减小;单个细胞的DNA含量不变,而卵裂球的DNA总量在不断增加,有机物总量减少.3、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4、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脱分化困难,全能性越低.解答: 解:A、夏季晴天正午时分存在光合午休现象,此时光反应产生的ATP、[H]数量较多,同时由于二氧化碳不足暗反应消耗的ATP、[H]数量减少,因此[H]含量上升,ADP含量下降,A正确;B、哺乳动物卵裂期胚胎的总DNA含量不断增加,每个细胞的体积不断减小,每个细胞物质运输效率不断增加,B错误;C、细胞质壁分离是由细胞渗透失水造成的,细胞失水越多,原生质体的体积越小,此时细胞渗透吸水能力越强,C正确;D、细胞的分化程度越低,细胞全能性越高,一般情况下细胞全能性与分化程度呈反相关,D正确.故选:B.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细胞质壁分离,细胞分化和细胞全能性,卵裂期特点,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模型建构是本题考查的重点,难度适中.28.下列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内红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不同 B.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凋亡时,细胞内基因的活性下降 C.雾霾天气易引发呼吸道感染,使呼吸道受损,导致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降低 D.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时,水分子依次通过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考点: 细胞的分化;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细胞凋亡的含义;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 1、人体内红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分别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2、细胞分化指的是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多个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一系列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其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解答: 解:人体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方式是主动运输,A正确;B、细胞凋亡时,与凋亡有关的基因活性增强,B错误;C、皮肤、粘膜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该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正确;D、植物细胞通过渗透吸水要通过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及两者之间的细胞质构成,由此可知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时,水分子依次通过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D正确.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运输、细胞分化、免疫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及理解.29.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如果二者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这时吸入的氧气与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分子数之比是() A.3:4 B.4:3 C.1:2 D.2:1考点: 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分析: 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反应式为: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为:C6H12O62CO2+2C2H5OH+能量.解答: 解:设酵母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都是X,则吸入的氧气是6X,产生的二氧化碳是6X+2X,因此吸入的氧气与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分子数之比是3:4.故选:A.点评: 对于酵母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反应式的识记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30.硝化细菌之所以被归入自养生物,根据是() A.它能将氨合成为亚硝酸和硝酸 B.它能利用化学能合成有机物 C.它能以亚硝酸和硝酸作为自身的组成物质 D.它能用氧化物所释放的化学能合成ATP,直接用于生命活考点: 化能合成作用.分析: 硝化细菌为自养型生物,它能氨氧化成亚硝酸和硝酸,利用物质氧化时释放的能量,把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供自己利用,故硝化细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形成有机物的环境条件是具有NH3和O2.解答: 解:自养型生物是指能把无机物转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无虚线半高领短袖套衫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弹操机构全套冲压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塑料内执手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课-第一框-网络改变世界》作业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 一建考前培训
- 儿童医疗知识
- 废钢铁购销合同模板
- 时尚发布会金箔施工协议
- 独资企业水电改造协议
- 垫资施工合同飞机制造
- 新建加油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余姚农业信息综合服务系统需求说明
- 司法涉案目的评估指南
- 光伏电站消纳利用率计算导则
- 焓熵图(膨胀线)
-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治共识.ppt
- 前后鼻音生字表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单词表默写版(直接打印)
- 五年级数学质量分析经验交流发言稿(共3页)
- 工程的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概念鞠鲁粤编
- (精选)国培结业典礼领导讲话稿范文(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