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市永宁中学2023届高三历史复习精选专题巩固练(人民版,含解析):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1.商鞅主持变法使秦国由弱变强,但他自己却因变法而惨遭杀害。下列变法内容中,为他招来杀身之祸的是()A.“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B.“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C.“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D.“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2.【原创】《诗经》:“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长矛,与子同仇。”《吴子•料敌》:“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能够起到鼓舞上述风气形成与发展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实行军功授爵制C、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D、普遍推行县制3.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4.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不同历史阶段的改革虽然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但也呈现出相同之处,能够体现商鞅变法与明治维新相同之处的有()①改革地方行政制度②打破原有的等级制度③重视发展教育④建立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下列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B、连坐法的推行,加重了人民的痛苦C、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D、变革了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6.商鞅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等礼仪道德斥为削国危邦的“六虱”,认为应统统毁灭。其实质是()A、统一思想B、加强中央集权C、思想文化专制D、打击旧贵族的势力7.我国古代变法在性质上一般有以下几种。其中商鞅变法属于()A.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B.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的改革C.改变了社会性质的改革D.封建社会内部的自我调整8.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相同点是()A.都促进社会制度的改变B.都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C.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D.都重农抑商、奖励军功9.战国时期,吴起在楚国的变法主要针对旧贵族,认为楚国的弊端是“大臣太重,封君太众”,必须清除。商鞅在秦国变法时,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这些改革措施从根本上是为了()A.消灭旧贵族B.加强中央集权C.实行以法治国D.废除分封制10.下列关于商鞅变法的评述正确的是()①以儒家理论为指导思想②宗旨是富国强兵③是一场较为彻底的地主阶级的改革④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习俗等各个领域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1.战国时期,最能体现封建性改革所带来的社会变化的是()A.效仿秦国,变法风潮起B.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C.逃亡者“耕豪民田,见税什伍”D.封建城市的兴起12.《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13.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租佃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租佃方式最早在秦代开始B.在宋代的租佃方式下,主要的地租形态是货币地租C.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D.封建社会末期,租佃关系占主要地位,但也出现了雇佣关系14.《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商鞅变法用金钱换取百姓的支持B、商鞅变法取信于民,法出必行C、商鞅变法时资金充足D、商鞅行事谨慎,办事稳妥有效15.下列关于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评述正确的是()①都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都完善地方政权机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③都推行汉化政策,缓和民族矛盾④都遭到旧贵族的反对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16.恩格斯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下列改革中能证明此观点的是()①商鞅变法②王安石变法③梭伦改革④俄国农奴制改革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17.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下列改革措施与评价对应准确的是()改革措施评价A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推行县制削弱旧贵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B马丁·路德改革:因信称义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C明治维新:废藩置县确立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D戊戌变法:改革科举制,建立新式学堂开启中国近代教育的先河18.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变法措施结果A商鞅变法:户籍什伍制、连坐法、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B王安石变法:市易法“市易之起,自为细民久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C戊戌变法:设立农工商总局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D明治维新:殖产兴业没有实现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19.改革、变法会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鞅法令)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攫钮(指农具),虑有德色(指脸上显出给父亲恩德的表情);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指恶语相加)。……其慈子耆利(指爱自己的孩子、贪求财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汉·贾谊《治安策》材料二拓跋宏,这位非常类似二十世纪凯末尔的君王,以无与伦比的魄力,把鲜卑文化抛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的全部接受。——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材料三在生活方式上,人们出于政府的压力,,穿西服、军服,养成吃兽肉、喝牛奶、喝啤酒之风。——查常平《明治维新:一半清醒一半醉》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商鞅变法导致社会风气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与商鞅推行的哪些改革措施有关?(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孝文帝“全部接受”汉文化的实质是什么?(3)据上述材料,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和明治维新都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移风易俗”,分别指出这三次“移风易俗”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4)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移风易俗”的认识。20.家庭是社会中最古老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深受社会变迁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贾谊认为秦朝之所以灭亡,乃在于商鞅变法仁义不施,风俗败坏。他举例说:商鞅变法使得商人的儿子长大了就分家产自立门户,穷人的儿子长大了就被招赘住到岳家。——整理自《汉书·贾谊传》。(1)材料一主要涉及商鞅变法的什么措施?结合所学客观评价该措施。材料二社会学家费孝通对我国某地农村1936年和1981年的家庭类型作了调查,结果如下:注:核心家庭是指一对夫妻和其未婚的子女所构成的生活单位;联合家庭指儿女成婚好继续和父母在一起生活:单亲家庭指配偶中有一方死亡或者离去,或是父母双亡的未婚儿女;附属家庭是核心家庭之外还包括其他成员(多为上市独立生活能力的亲属)。(2)依据材料二概括该地区近代以来家庭类型的主要发展趋势,并从表现和成因两个方面对其进行说明。2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董仲舒说上曰:“古者税民不过什一,其求易共;使民不过三日,其力易足。……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仟佰,贫者无立锥之地。……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汉书·食货志》材料二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适合桑蚕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据《魏书》卷一百一十译编(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两次土地制度改革的突出特征以及对当时社会发展产生的共同影响。(2)较之于商鞅变法时期的土地制度,北魏的均田制有何积极意义?谈谈你对“富者田连仟佰,贫者无立锥之地”的认识。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一一《商君书》材料二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1)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变法结果的异同。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很清楚秦国羸弱的根源在哪里,简单地说是三个“低下”,一个“落后”。三个“低下”,一是生产率低下,二是行政效率低下,三是军队战斗力低下。一个“落后”是生产关系落后。要改革的话,肯定要从这四个方面下重手。——编自《“商鞅变法”精神实质的再思考》材料二苏轼给宋神宗上书:“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材料三1873年7月,日本政府发布“地税改革法令”,规定:凡持有土地执照者,均要向政府交纳地税,地税的税率应为土地价格的3%,地税一律用现金缴纳。土地价格很高,以致地税也很高。政府还按地税的1/3向土地所有者征收附加税——村费,一律用货币缴纳。——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商鞅是如何解决三个“低下”、一个“落后”的。(2)概括材料二苏轼的观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出发点。(3)材料三中的“地税改革法令”在地税征收上具有哪些特点?指出地税改革对日本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24.材料一那七国地广兵强,大略相等。余国如越,虽则称王,日就衰弱。至于宋、鲁、卫、郑,益不足道矣。自齐威王称霸,楚、魏、韩、赵、燕五国,皆为齐下,会聚之间,推为盟主。惟秦僻在西戎,中国摈弃,不与通好。……及献公薨,子孝公代立,以不得列于中国为耻。——《东周列国志》材料二夫民之从事死制也,以上之设荣名、置赏罚之明也,不用辩说私门而功立矣。故民之喜农而乐战也,见上之尊农战之士,而下辩说技艺之民,而贱游学之人也。故民壹务,其家必富,而身显于国。……治国能抟(tuán,集聚)民力而壹民务者,强;能事本而禁末者,富。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而名地作矣。……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商君书》(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2)概括材料二商鞅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价。参考答案1.A【解析】试题分析:商鞅在变法中主张“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意味着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没有爵位,不能享受特权。这虽鼓舞将士勇敢战斗,加强了秦军的战斗力,但严重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因之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商鞅失去变法的强有力支持者,商鞅有口难辩,只得逃亡。最后,商鞅在秦军追捕中毙命,只落得个“车裂”的下场,故本题选A.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内容2.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体现的是秦国急公勇斗尚武的民风。分析选项,A是经济方面的措施,与题意不符;B符合题意,调动了秦民争相建功立业的积极性;C是为加强对民众的控制,与题意不符;D是地方行政制度,也与题意不符。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内容【原创理由】本题较注重考查学生结合现实史实分析历史的能力,试题以雅典商鞅变法的内容为史料,旨在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历史概念,解答时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分析理解商鞅变法的影响。3.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考生对商鞅变法作用的认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商鞅变法之所以成为一次彻底的改革,并促进秦国社会的进步,主要是因为适应封建经济发展的封建制度的确立。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意义4.D【解析】试题分析:重视发展教育是明治维新的特点之一,商鞅变法中并未涉及,因此排除③。故ABC项错误。商鞅变法和明治维新都改革了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废藩置县;都打破了原有的等级制度: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奖励军功——废除等级制度,四民平民;都建立了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奖励军功,战斗力增强——建立近代军队。因此①②④正确,故选D。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与明治维新·比较5.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考生对商鞅变法的认识,设问是否定式设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连坐法的推行,加重了人民的痛苦”、“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都是商鞅变法的局限性。而“变革了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商鞅变法的积极意义,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局限6.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考生对商鞅变法的认识。材料“商鞅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等礼仪道德斥为削国危邦的‘六虱’,认为应统统毁灭”体现了商鞅借反对儒家思想而推行法家思想,实质上体现的是思想文化专制,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的加强·丞相7.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理解能力。商鞅变法使秦国确立了封建制度,所以正确答案为C。商鞅变法并非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也并非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的改革,也不是.封建社会内部的自我调整。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性质8.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王安石变法未改变社会性质;商鞅变法根本不可能触犯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王安石没有奖励军功;故选C项.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评价;历史上重大改革·王安石变法·评价;9.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必须清除“大臣太重,封君太众”的情况强调了加强王权和中央集权的重要性,“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强调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其目的也在于加强中央集权制度,故B项正确;题干中的做法是削弱了旧贵族的权力,不是消灭贵族,故A项错误;CD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吴起变法、商鞅变法10.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次重要变革,它的指导思想是法家思想,宗旨是富国强兵。这次改革触动了奴隶主的利益,是一次比较深刻的地主阶级的改革,在各个领域上都有涉猎。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考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商鞅变法·评价11.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与分析。解题关键理解战国时期改革的本质特点是确立封建制度,新兴地主夺取统治权,其在政治上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君臣位置的更替,据此分析可知B符合题意,故选B。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等变法改革·影响12.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知识的把握。根据题干材料“宗室贵族多怨望”可知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内容。本题需要学生思考哪些措施直接触及到了贵族的利益。因为它规定按功授爵,这就使依靠血缘而予以维系的旧贵族的利益受到了损害。所以D符合题意。而A不符合变法内容,它强调重农抑商。B、C虽然正确,但并非直接触及到贵族的利益。综上,本题选D.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改革内容13.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此题是一道逆向选择题。依据所学可知,早在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租佃关系应运而生。故应选A。考点:商鞅变法·富国强兵的秦国·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14.B【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商鞅变法。依据所学可知,题干材料揭示的是商鞅变法中的“徙木立信”的故事,反映了商鞅“言出必行”的作为。分析选项,B项符合题意。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徙木立信15.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的第①项都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不正确,与二者的内容都不符合。第③项都推行汉化政策,缓和民族矛盾符合商鞅变法的内容,所以排除这项内容,故答案选择D项。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同内容16.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外的改革。材料反映的是氏族制度遭到打击,以血缘为基础的旧制度逐渐被以财产为基础的制度所取代。而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正是打击了旧贵族势力,故D项符合题意。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梭伦改革、商鞅变法•特点17.A【解析】试题分析: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削弱了旧贵族势力,推行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A正确。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主张人只有靠信仰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色彩,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推动了人文主义发展;B错误。日本明治维新通过废藩置县加强了中央集权,C错误。洋务运动设立同文馆,开启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先河,D错误。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马丁·路德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评价.18.A【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实记忆型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相关历史史实的记忆与理解的能力。根据相关改革的史实,商鞅变法中采用连坐法,能够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管理,奖励军功会提高军士的战斗积极性,从而增强军队的战斗力,A项正确;其它三项均不符合因果联系。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奖励军功19.(1)变化:人伦失常,亲情失和;贪财求利,自私自利。(每点1分,共2分)措施: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每点1分,共2分)(2)实质: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1分)(3)商鞅变法: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孝文帝改革:促进北魏社会的封建化,加速民族融合进程。明治维新:有利于日本的近代化。(每点1分,共3分)(4)认识:移风易俗,接受先进文化,对于促进本民族的进步有着积极意义;学习外来文明要结合本国实际,不应全盘照搬,同时注重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等。(每点1分,共2分)【解析】试题分析:第(1)小题:第一小问属于内敛型试题,答案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其变化可以从“秦俗日败”、“恶语相加”、“贪求财利”等处看出社会中的人伦道德和家庭亲情都有变坏、重视个人私利的趋势。第二小问的改革措施可以对应地找到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禁止父子或成年兄弟同居一室,提倡小家庭政策等有关。第(2)小题:该题属于外延型材料题,题中也要求结合所学知识,所以答案可以在材料外组织。依据相关史实,孝文帝“以无与伦比的魄力”实行全方位的汉化改革,从平城迁都洛阳也是为了摆脱鲜卑贵族的阻挠,到中原地区学习汉族的农耕技术,从服饰、语言、官职等多方面学习汉族文化,从实质上来说就是要使鲜卑族走向封建化的历程。第(3)小题:该题属于史实记忆型试题,相对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核心史实的记忆与再现能力。依据史实,商鞅变法从各方面进行彻底改革,增强了秦国的实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并加快了封建性经济的发展;孝文帝的改革则加速了北魏封建化的历程,并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有利于国家的再次统一;日本的明治维新则是以特殊的方式发展近代工业经济,并从社会生活、政治体制等多方面促进日本的近代化。第(4)小题:该题属于主观性较强,且相对开放的试题,回答时要注意结合本题的主旨,不能漫无边际地去谈。“移风易俗”就是改变原有的风俗习惯,这里要肯定学习其它的优秀文化对本民族和社会起到的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要注意实事求是,结合本民族的实际,不能够照搬照抄,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也是不能一味抛弃的。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主要措施;历史上重大改革·孝文帝改革·文化措施;历史上重大改革·日本明治维新·西化政策。20.(1)措施:改变社会习俗,强行推行个体小家庭政策。(2分)评价:积极:移风易俗;保证国家租税收入和赋役征派;促进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推动秦国崛起。(8分)消极:淡化了血缘亲情。(2分)(2)趋势:不完整家庭减少(或家庭结构日趋完善);独立性家庭成为主流(或家庭逐渐变小)。(4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酌情赋分)表现:单亲家庭和附属家庭比例减少,联合家庭增加说明家庭形式趋向于完整,不完整家庭减少;核心家庭比例增加并成为主要家庭形式,说明独立性家庭成为主流。(4分)原因:新中国成立,战乱结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宗法观念依然影响着中国的家庭结构。(6分,答出三点即可)【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及准确理解的能力,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中“风度败坏”“分家产,自立门户”等信息可以分析归纳答案;第二小问的解答可以结合商鞅变法“移风易俗”措施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分析归纳即可。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的解答需要依据材料二图表中“1936年”“1981年”从家庭结构以及家庭规模大小变化进行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二中“单亲家庭和附属家庭减少、联合家庭趋于完善、不完整家庭以及核心家庭的变化”分析归纳即可;第三小问可以结合表格中时间“1981年”以及所学从“新中国成立、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宗法观念影响”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措施、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1.(1)特征:商鞅变法:变土地国有制为土地私有制,土地可自由买卖。(3分)北魏均田制:用来均田的土地属国有,授田后,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限制买卖。(3分)影响:促进了社会的封建化进程。(2分)(2)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土地兼并。(2分)认识:商鞅变法后,土地兼并严重。土地兼并是封建社会一种固有的现象,其根源是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会加剧社会矛盾,影响封建政权的巩固,封建统治者往往对土地兼并采取打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这种现象,但无法根除。(5分)【解析】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仟佰,贫者无立锥之地”可归纳出商鞅变法的特点是变土地国有制为土地私有制,土地可自由买卖,从材料二中“露田归还国家”“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可归纳出北魏均田制的特点是用来均田的土地属国有,授田后,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限制买卖;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都促进了社会的封建化进程。(2)第一小问意义结合商鞅变法确立的土地私有制主要的弊端是土地兼并,可归纳出均田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土地兼并;第二小问认识,可以从“富者田连仟佰,贫者无立锥之地”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影响来分析,如土地兼并是封建社会一种固有的现象,其根源是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会加剧社会矛盾,影响封建政权的巩固,封建统治者往往对土地兼并采取打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这种现象,但无法根除。。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古代中国的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22.(1)商鞅:提高粮食价格以增加农民收入,对工商业征收重税。王安石:减轻农民差役负担,保证农民生产时间。(4分)(2)同:一定程度上都遭到顽固派反对,但都取得一定成效。(2分)异:最终结果不同。商鞅变法废除了奴隶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性质。王安石变法随着王安石下台而废除,最终失败了。(4分)【解析】试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根据“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可知,商鞅变法提高粮食价格以增加农民收入,对工商业征收重税。而从材料二中,可知他实行募役法,使农民耕作时间得到了保证。(2)关于两者的相同点,学生可从结果来看,都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富国。但是商鞅变法实现了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变法取得了成功。而王安石变法并没有实现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且改革最终失败。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内容及评价;历史上重大改革·王安石变法·内容及评价。23.(1)实行军功爵制度,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设县置令,提高了行政效率;“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这一措施既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也使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革。(4分)(2)观点:商鞅变法导致秦朝迅速灭亡。(2分)出发点:苏轼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测量平差》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科技大学《植物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信息分析与预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管理学院《乡镇行政管理专题》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太阳帆设计课程设计
- 早教乘车安全课程设计
- 托班特色生活课程设计
- 打坐治病课程设计意图
- 托幼春日课程设计
- javaee系统代码课程设计
- 高中英语U4-The-Words-That-Changed-A-Nation教学课件
- 大学生创业法律服务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中职学考《哲学与人生》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货运驾驶员岗前培训
- 灭火器维修与保养手册
- 电梯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内容表格
- 降低检查报告错误率品管圈护理课件
-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主题班会
- 2024-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 环卫公司行业风险分析
- 信托行业保密知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