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单元8咬文嚼字 省获奖_第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单元8咬文嚼字 省获奖_第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单元8咬文嚼字 省获奖_第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单元8咬文嚼字 省获奖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咬文嚼字》教案知识目标1、了解《咬文嚼字》的主要观点

。2、

尝试品味实例的,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

能力目标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提炼朱光潜先生的观点,品味妙语佳句。难点:通过品味妙语佳句,从而体会观点;在品味语言时能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过程:一、

新课导入

元代无名氏杂剧《劝夫杀狗》中有:由不得你咬文嚼字。成语“咬文嚼字”既来源此。成语中“嚼”是斟酌的意思,《汉语大词典》上列有三个义项: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没有一项意思是褒扬的。《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先生讲述“文字重要性”的一篇文化随笔,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很富有“理趣”。

朱光潜在文中大肆鼓吹“咬文嚼字”,这是为什么呢?

二、整体感知

1、

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第3段)

2、

作者为什么提倡咬文嚼字?

(例

)(1)“你是没文人”的修改

不同句式,不同意味

文字和思想情感关系密切

(2)《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

增减文字,意味不同

(3)“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

不同字眼,不同意味

(4)《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的剖析

用联想义,意蕴丰富

(5)“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滥词旧语,毫无新意

3、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三、分析课文

〓分析第一层(1、2段):更替文字意味不同。

1.用“这”和“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启示?

①“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语气坚决。

②六个“你这……”。——感情强烈。

→启示A:.思想感情不同

③“你是个好小子。”——表假定语气。

④“你有风度”改为“你这风度”。

→启示B:.结构不同,不合逻辑

→启示C.:连郭沫若用好一个字也颇费周折,说明用好语言文字很不简单,一定要细细品味,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2.作者列举改字不当之例,用怎样的写作技巧?作用何在?

对比;正误比较分析,使之更有说服力。3.所句举例子的共同点是什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例子来源于名家名篇。启示:要注意资料的积累、梳理。本文的材料丰富,无论是记忆中的,还是资料中的,都得有资料。如文中的《红楼梦》、《水浒》、《屈原》、《史记》等。积累知识的方式:笔记、卡片、索引等。〓分析第二层(3、4段):说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1.为什么我们在咬文嚼字时,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

文字上的推敲,就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2.修改后的句子为什么不好?给你怎样的启示?

①原文“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②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之意。③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之意。总之,说明文字一增一减,这表面形式的变化,就引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启示:我们咬文嚼字也要有思路,或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这样品味才能到位。3.由此例改文得到怎样的启示?——修改作文是推敲字是否恰当地表情达意。〓分析第三层(5段):不同的字眼不同的意境。

1.用“推”或用“敲”各自不同的意境是什么?

推——步月归寺——冷寂场合

敲——月夜访友——热闹场合、2.世人与朱老就“推敲”的用法是否一致?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A.世人认为“敲”字好,有动作、形象,有声音。

B.朱老不迷信,不盲从,独抒新见。他认为哪一种境界是诗人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就用哪一个字。

启示:品味语言要独立思考,只要言之成理(合情合理)就行

3.与前面例比较,此事例从什么角度要求咬文嚼字?

从文字表达的意境。总之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强调语言是跟着思想感情走的,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意境。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的推敲。

(4)第四个实例,《惠山烹小龙团》诗句的分析。作者想说明什么?

合情合理的想象,“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两句诗,回答问题:

诗中人物所处的环境是(夜晚,月影朦胧,山间泉水旁)

诗中人物所进行的活动是(品茶,赏月)

诗中表达的是诗人(独处清净,安享自然,怡然自乐)的情趣。

④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天上小团月”其实就是“小龙团”茶。正是因为苏轼善用字的联想意义,把“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感觉联起来,从而使诗句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含混中显得丰富,比直接说更有韵味。而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两句诗句想象当时那种场景:夜晚,月影朦胧,在山间泉水旁,诗人和好友在那品茶、赏月,十分之怡然自乐。如果直接写,那还会有这样的想象吗?这就是点石成金。

小结;

因而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我们在平时应大胆发挥想象和联想,不能满足于平淡的表达,要从字词上咬文嚼字,达到最佳。

联想的意义比直指的意义更意韵丰富,更适合文学的语言。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上,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是固定的,偏于类型,易用;联想的意义,随时变化,不宜捉摸,是游离的,是偏于个性的,难用,但却可以使意韵丰富。(5)第五个实例,套语的实例。有哪些例子?作者想说明什么?

①联想意义如果进入习惯,就回让你只想起一些套语滥调,而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最后就会形成“套板反应”,与艺术无缘。这种“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也引不起读者新鲜而真切的情趣。如果你用俗滥的语言,也就会用俗滥的思想。所以我们在写作文是一直强调要有创新的构思,要从创新的语言开始,才会有新的思想和感情。因而,千万不要形成“套板反应”,遇事应往深一层想。②产生“套板反应”的弊端表现在哪些方面?

作者无创作动机;

读者无新鲜真切的情趣。

③.作者认为人们为什么容易产生“套板反应”?怎样才能克服“套板反应”?

套板较省力(人生来有惰性);

遇事往深一层想。

④最后一段文字中有哪些值得你吸收的东西?

A.运用文字应有谨严的精神。.B.必须勤奋。C.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相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课外寻例评说——课文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试着根据自己写作的体会举一两个例子证明这个论断。

①忍(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文字更改可以改变作者思想感情

。“眼看”没有“忍着”的悲愤意味。

②(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文字的好坏要看表达的效果,不能光看繁简

③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数)枝开

——锤炼文字,重在把握当时、当地的心情与情景

。“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

④明月松间照(泻),清泉石上流

——创作要大胆发挥想象。

工笔细描,动静结合,光色辉映,营造出一个雅致脱俗、明媚空灵的迷人世界。皓月当空,朗照万物;苍松如盖,亭亭净植;松叶如针,清翠欲滴;水珠点点,闪闪发光;树影斑驳,月光辉映,洒下一地的星星点点,有如细碎银子铺满山林,给人以如梦似幻,飘飘欲仙之感。落一“照”字,光色兼备,状态逼真,活现月照松林,回光返射,闪烁不定,迷离恍惚的特点;也引导读者去留意空山松林沐浴月华的恬静光洁和明亮空灵。。⑤春风又绿(到)江南岸

——“绿”较之“到”写活了江南的勃勃生机,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又流露出喜悦兴奋的心情。

⑥红杏枝头春意闹

(浓)

——非一“闹”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红,其红之浓。“闹”将无“声”的景象随着上有“声”的意味。日常经验里的视觉、听觉等感觉被彼此打通,多层次地将审美的精微感受传达出来。总

结:最后在总结课内外诸多实例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语言跟思想情感走,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