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语文高考试题中的“数学题”以前,高考试题中曾经出现过这样一道试题——《九章算术》上有一道题:“竹原高一丈,末折着地,去本三尺,问竹还高几何?”根据该题所做的图,正确的一幅是:你知道解答这道试题的关键在哪里吗?你能选出正确的答案吗?[知识·梳理]一、汉语语音的演变如: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以上这几首诗,从诗的韵脚规律来看,我们可判断出,这个“回”字,在古代极有可能读作“huɑi”。二、汉语语法的演变1.语序的变化“宾语前置”:A.沛公安在?(沛公在哪里?)B.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代的人不欺骗我。)2.句式的变化陈胜者,阳城人也。(判断句,今天的判断句为“……是……”)3.词类的变化古汉语中的词类常常可以活用。如“衣锦还乡”(“衣”作动词“穿”讲)。三、汉语词汇的演变词语的词形变化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乃至多音节词为主。词语的词义变化(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4)词义的褒贬色彩不同。词语的消长变化社会生活方面如“和谐社会”“小康生活”“三个代表”“三农问题”“保先教育”“白领”“个税改革”等。网络用语方面如“雷人”“灌水”等。科学技术方面如“数字电视”“纳米技术”“克隆”等。国际用词方面其中有代表意义的有“六方会谈”“反恐”等。词语的替换变化社会因素如把“世”改成“代”。观念的改变车夫——司机,戏子——演员。语言表达足——脚,面——脸,目——眼,口——嘴。[考点·聚焦]本节内容与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必考内容中“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这一总体要求相对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5.给文言文的相关语段断句(有些语段出自选文中,有些语段出自选文外)[典例·探究]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独孤信,云中人也,本名如愿。父库者,为领民酋长,少雄豪有节义,北州咸敬服之。信美容仪,善骑射。正光末,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孤,由是知名。以北边丧乱,避地中山,为葛荣所获。信既少年,好自修饰,服章有殊于众,军中号为独孤郎。建明初,出为荆州新野镇将,带新野郡守。寻迁荆州防城大都督,带南乡守。(节选自《周书·独孤信传》,有删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州咸敬服之 咸:全都B.服章有殊于众 殊:不同C.出为荆州新野镇将,带新野郡守 带:兼任D.寻迁荆州防城大都督 迁:搬迁【解析】D项,“迁”的义项有“迁移、搬迁”“离散”“晋升或调动官职”等,在这个语句中最恰当的解释应为“晋升”。【答案】D【参考译文】独孤信,是云中人,原来的名字叫如愿。他的父亲独孤库,是领民酋长,从小雄武豪迈有节操义气,北州的人都敬重佩服他。独孤信容貌俊美,善于骑马射箭。正光末年,他和贺拔度等人一起斩杀了卫可孤,因此而知名。因为北部边境混乱,他移居到中山,被葛荣擒住。独孤信年少,喜欢打扮自己,服饰的花纹和众人不同,军中称他为独孤郎。建明初年,他出任荆州新野镇将,兼新野郡守。不久晋升荆州防城大都督,兼任南乡郡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子厚,讳宗元。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①,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②相侔③,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选自《古文观止》,有删改)【注】①停蓄:深沉,文中形容文笔雄厚凝练。②子本:子,子金,即利息;本,本金。③相侔:相等。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遇用事者得罪B.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C.悉有法度可观D.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古今异义词考查的多是双音节词或者多音节词与现代汉语词义的区别。A项,“得罪”,在古代汉语中有“冒犯”的意思,如“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廉颇蔺相如列传》),古今含义相同;“得罪”还有“获罪”的意思。A项中的“得罪”就是“获罪”的意思,在此语境下古今含义不同。B项,“泛滥”,在现代汉语中,本义指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四处流淌;或比喻坏的事情不受限制地流行。“泛滥”用在此处形容文笔汪洋恣肆,古今含义不同。C项,“法度”,在现代汉语中为“法令制度,法律”之义,但此处的“法度”特指“文章的章法技巧”,古今含义不同。D项,“一旦”,古今都是指不确定的时间,表示“有一天”,古今含义相同。【答案】D【参考译文】子厚,名叫宗元。贞元十九年,子厚由蓝田县尉调任监察御史。顺宗即位,又升为礼部员外郎。逢遇当权人获罪,他也被按例贬出京城当刺史。还未到任,又被依例贬为永州司马。身处清闲之地,自己更加刻苦为学,专心诵读,写作诗文,文笔汪洋恣肆,雄厚凝练,像无边的海水那样精深博大,而他自己则纵情于山水之间。元和年间,他曾经与同案人一起奉召回到京师,又一起被遣出做刺史,子厚分在柳州。当地习惯于用儿女做抵押向人借钱,约定如果不能按时赎回,等到利息与本金相等时,债主就把人质没收做奴婢。子厚为此替借债人想方设法,都让他们把子女赎了回来。那些特别穷困没有能力赎回的,就让债主记下子女当佣工的工钱,到应得的工钱足够抵消债务时,就让债主归还被抵押的人质。观察使把这个办法推广到别的州县,到一年后,免除奴婢身份回家的将近一千人。衡山、湘水以南准备考进士的人,都把子厚当作老师。那些经过子厚亲自讲授和指点的人所写的文章,全都可以看得出是合乎规范的。他被召回京师又再次被遣出做刺史时,中山人刘梦得禹锡也在被遣之列,应当去播州。子厚流着泪说:“播州不是一般人能住的地方,况且梦得有老母在堂,我不忍心看到梦得处境困窘,他没有办法把这事告诉他的老母,况且绝没有母子一同前往的道理。”向朝廷请求,并准备呈递奏章,情愿拿柳州换播州,表示即使因此再度获罪,死也无憾。正遇上有人把梦得的情况告知了皇上,梦得因此改任连州刺史。唉!士人到了穷境时,才看得出他的节操和义气。一些人,平日街坊居处互相仰慕讨好,吃喝玩乐来往频繁,夸夸其谈,强作笑脸,互相表示愿居对方之下,手握手做出掏肝挖肺之状给对方看,指着天日流泪,发誓不论生死谁都不背弃朋友,简直像真的一样可信。一旦遇到小小的利害冲突,仅仅像头发丝般细小,便翻脸不认人;朋友落入陷阱,也不伸一下手去救,反而借机推挤他,再往下扔石头,到处都是这样的人啊!这应该是连那些禽兽和野蛮人都不忍心干的,而那些人却自以为得计。他们听到子厚的高尚风节,也应该觉得有点惭愧了。子厚在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去世,终年四十七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顾佐,字礼卿,太康人。建文二年进士。除庄浪知县。端阳日,守将集官僚校射。以佐文士,难之。持弓矢一发而中,守将大服。永乐初,入为御史。七年,成祖在北京,命吏部选御史之才者赴行在,佐预焉。奉命招庆远蛮,督采木四川。从北征,巡视关隘。迁江西按察副使,召为应天尹。刚直不挠,吏民畏服,人比之包孝肃。北京建,改尹顺天。权贵人多不便之,出为贵州按察使。洪熙元年召为通政使。(节选自《明史·顾佐传》)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端阳日,守将集官僚校射 校:较量B.以佐文士,难之 难:刁难C.命吏部选御史之才者赴行在 赴:前往D.权贵人多不便之 便:方便【解析】A项,“校”后面有“射”,可以判断其为动词,解释为“较量”正确。B项,“难”,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解释为“刁难”正确。C项,“赴”,解释为“前往”正确。D项,“便”,根据语境可知,应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答案】D【参考译文】顾佐,字礼卿,太康县人。建文二年考中进士。授任庄浪知县。端阳节这天,当地守将召集官员较量射箭。因为顾佐是文官,(所以守将)为难他。顾佐拿起弓箭一箭射中,守将非常佩服。永乐初年,入朝做御史。永乐七年,成祖在北京,命令吏部选拔御史中有才干的人前往行在所,顾佐参与了这件事。顾佐奉命招安庆远蛮人,在四川监督采伐树木。跟从皇帝北征,巡视关口要地。升任江西按察副使,召入担任应天尹。顾佐性格刚强正直不屈服,官吏百姓都害怕并佩服他,人们把他比作包孝肃。北京城建立,改任顺天尹。有权势的人多因他感到不方便,他被外调做了贵州按察使。洪熙元年召任通政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知弗若欤?曰:非然也。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曰:非然也B.其一人专心致志为是其知弗若欤C.惟弈秋之为听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D.思援弓缴而射之且秦强而赵弱【解析】A项,都是判断句,所以两个“也”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判断句的标志。B项,第一个“其”的意思是“其中的”,第二个“其”的意思是“他的”。C项,“惟弈秋之为听”是宾语前置句,“之”是宾语前置句的标志,没有意义,第二个“之”是代词。D项,第一个“而”表承接关系,第二个“而”表并列关系。【答案】A【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善于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徒弟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徒弟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讲,心里却老想着有天鹅将要飞来,想着要拉开弓将它射下。虽然他和另一个人一起跟弈秋学习,却比不上人家。难道是他的智慧比不上另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金履祥字吉父,婺之兰溪人。幼而敏睿,父兄稍授之书,即能记诵。比长,益自策励。及壮,知向濂洛之学,事同郡王柏,从登何基之门。基则学于黄榦,而榦亲承朱熹之传者也。自是讲贯益密,造诣益邃。时宋之国事已不可为,履祥遂绝意进取。然负其经济之略,亦未忍遽忘斯世也。会襄樊之师日急,宋人坐视而不敢救,履祥因进牵制捣虚之策,请以重兵由海道直趋燕、蓟,则襄樊之师,将不攻而自解。且备叙海舶所经,凡州郡县邑,下至巨洋别岛,难易远近,历历可据以行。宋终莫能用。及后朱瑄、张清献海运之利,而所由海道,视履祥先所上书,咫尺无异者,然后人服其精确。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b\lc\{\rc\(\a\vs4\al\co1(而榦亲承朱熹之传者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lc\{\rc\(\a\vs4\al\co1(然负其经济之略,其孰能讥之乎))\b\lc\{\rc\(\a\vs4\al\co1(基则学于黄榦,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lc\{\rc\(\a\vs4\al\co1(难易远近,历历可据以行,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解析】A项,第一句中的“也”位于句末,是表判断的语气词;第二句中的“也”处于句中,是表舒缓语气的句中助词。B项,第一句中的“其”放在动词之后,是代词,译为“他”;第二句中的“其”放在句首,作副词,表反问语气,译为“难道”。C项,第一句中的“于”处于人名之前,引出对象,为介词,译为“向”;第二句中的“于”处于地点名词之前,引出处所,为介词,译为“在”。D项,两句中的“以”都处于动词之前,引出动作行为的结果或目的,均为连词,译为“来”。【答案】D【参考译文】金履祥,字吉父,是婺州兰溪县人。小时候就聪明机智,他的父亲、兄长稍微教给他(一些)书本知识,他就能背诵。等到年龄稍大一些,更加自我鞭策勉励。到了壮年时,了解并崇尚濂洛学说,在同郡王柏那里做事,(后来又)跟随他一起来到何基门下(做事)。何基曾在黄榦处求学,黄榦又是亲身得到朱熹传授的人。从此讲论研习更加深入,造诣也越加精深。当时宋朝的国势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境地,履祥于是断绝了进取的意念。然而他自己身怀经世济民的策略,也不忍心马上舍弃救世之心。正赶上襄樊的军队一天天告急,宋朝官兵却袖手旁观不敢营救,履祥于是进献了牵制敌军乘虚而击的策略,请求派大军从海路直逼燕、蓟等地,这样,襄樊的敌军,就不用攻打而自行退走。而且履祥详细叙述了海路船舶的具体线路,经过的所有州郡县邑,以及大洋小岛,途中的困难与便利,以及各处里程的远近,清清楚楚,都可以一一顺着他的(指点)来前行。宋朝最终没有采用。到后来朱瑄、张清进言海运的便利,他们经过的海路,都是比照履祥先前的上书来的,没有丝毫差异,此后人们很佩服履祥的精确。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如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节选自《战国策·秦策》)【解析】文中“扁鹊”(包括“医扁鹊”)、“武王”(包括“秦武王”)、“左右”“君”等,这些名词或代词或在句首,或在句尾,它们的前后有可能需要断句。再借助对话标志“曰”,以及虚词“也”“之”等,基本上可正确断句。【答案】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如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参考译文】医生扁鹊去见秦武王,武王把他的病情告诉了扁鹊,扁鹊希望为他医治。国君的近臣说:“君王的病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未必能治好,弄不好反而会使耳朵听不清,眼睛看不到。”武王把这话告诉了扁鹊,扁鹊很生气,扔掉他手中的石针说:“君王同懂医术的人商量治病,又同不懂医理的人一道讨论,破坏治疗。凭这一点就可以了解秦国的内政,如此下去,君王的一个举动随时都会有使国家灭亡的危险。”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昔者文王侵孟、克莒、举酆,三举事而纣恶之。文王乃惧,请入洛西之地、赤壤之国,方千里,以解炮烙之刑,天下皆说。仲尼闻之曰:“仁哉文王!轻千里之国而请解炮烙之刑。智哉文王!出千里之地而得天下之心。”(节选自《韩非子·难二》)仁哉文王!轻千里之国而请解炮烙之刑。智哉文王!出千里之地而得天下之心。译文:【答案】文王真仁慈啊!不看重方圆千里的土地而请求废除炮烙之刑。文王真聪明啊!献出方圆千里的土地而得到天下的人心。(“仁哉文王”和“智哉文王”均是主谓倒装句,现代汉语语序分别为“文王仁哉”和“文王智哉”)【参考译文】从前周文王侵占孟地、攻克莒地、夺取酆地,办过三件事后,引起了纣王的憎恨。文王于是很害怕,要求进献给纣王洛水西边、赤壤地方方圆千里的土地,用来请求废除炮烙这种酷刑,天下的人都很高兴。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文王真仁慈啊!不看重方圆千里的土地而请求废除炮烙之刑。文王真聪明啊!献出方圆千里的土地而得到天下的人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节选自《吕氏春秋·高义》)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译文:【答案】今天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采纳我的建议,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未之行”应为“未行之”,宾语前置句)【参考译文】孔子谒见齐景公,景公送给他廪丘作为食邑。孔子谢绝了,不肯接受,回来以后对学生们说:“我听说君子有功因而接受俸禄。今天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采纳我的建议,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让学生们赶快套好车,告辞以后就走了。孔子这时是平民,他在鲁国只当过司寇的官。然而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君主难以跟他相提并论,三位帝王的辅佐之臣不比他显赫,这是因为他取舍都不苟且啊!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彥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闻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或至涂而返,或望庐而还。其以德感人若此。(1)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译文:(2)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或至涂而返,或望庐而还。其以德感人若此。译文:【答案】(1)甘愿接受任何处罚,但请求不要让王彦方知道。(刑戮是甘,以“是”为标志的宾语前置句)(2)众人有争论曲直的,将去请求王烈排难解纷、断定是非,有的走到半路(放弃争执)回来,有的望见王烈的屋舍(感到惭愧)回来。他用品德感化人到了这个地步。(争讼,争论;质,对证;涂,通“途”)【参考译文】王烈,字彦方,太原人。青年时曾在陈实门下学习,因为品德高尚,著称乡里。乡里有个盗牛的人被主人抓住,盗犯向牛主认罪,说:“甘愿接受任何处罚,但请求不要让王彦方知道。”王烈听说后派人去感谢他,还送给他半匹布。有人问这是为什么,王烈说:“盗牛人怕我知道他的过错,说明他有羞耻之心,既然心怀羞耻,必然能够改正错误,我这样做正是为了促使他改过。”后来有个老汉在路上丢了一把剑,一个过路人见到后就守候剑旁,直到傍晚,老汉回来寻剑,得到了遗失的剑,惊奇地询问他的姓名,并将这件事告诉了王烈。王烈派人查访守剑人是谁,原来就是那个盗牛的人。众人有争论曲直的,将去请求王烈排难解纷、断定是非,有的走到半路(放弃争执)回来,有的望见王烈的屋舍(感到惭愧)回来。他用品德感化人到了这个地步。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译文:【答案】既然已经收下他搭乘我们的船,难道可以因为危急而抛弃他吗?(“可以”,古今异义词,古义是两个词,“可”,可以;“以”,介词,因为)【参考译文】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就表示为难。王朗却说:“好在船还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强盗追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华歆说:“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既然已经收下他搭乘我们的船,难道可以因为危急而抛弃他吗?”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关照那个人。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曰:“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何声?岂有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选自《苏东坡文集》)(1)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译文:(2)是方啮也,而遽死耶?译文:(3)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译文:【答案】(1)这老鼠被关在袋里不得逃脱呀。(见,表被动)(2)这老鼠刚才还在咬东西,却怎么这么快就死了?(方,正)(3)翻过袋儿把老鼠倒了出来,老鼠一落地就跑掉了,即使是手脚很快的人,也拿它没办法。(出,使动用法;乃,就;虽,即使)【参考译文】苏子夜里坐在家中,有一只老鼠正在咬东西。拍打几下床,声音便停止了,过了一会儿又发出声音。苏子叫童子用蜡烛照了照,发现一只袋子空着。吱吱唧唧的声音就从那儿发出的。苏子说:“这老鼠被关在袋里不得逃脱呀。”打开袋子看了看,一点儿声音也没有,举起蜡烛照着搜了搜,发现袋中有只死老鼠,童子惊讶地说:“这老鼠刚才还在咬东西,却怎么这么快就死了?刚才是什么声音,难道是闹鬼吗?”翻过袋儿把老鼠倒了出来,老鼠一落地就跑掉了,即使是手脚很快的人,也拿它没办法。苏子感叹道:“奇怪呀!这只老鼠也够狡猾的。”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吾友湘潭罗君研生,以所编撰《湖南文征》百九十卷示余,而属为序其端。国藩陋甚,齿又益衰,奚足以语文事?(选自《曾国藩诗文集》)奚足以语文事?译文:【答案】哪里够得上谈论文章的事?(奚,哪里、怎么;语文,古今异义,谈论文章)【参考译文】我的朋友湘潭人罗研生,把他编撰的一百九十卷《湖南文征》给我看,并且嘱托我给他在书的前面写一篇序言。我见识非常短浅,越来越衰老了,身体也日益衰弱,哪里够得上谈论文章的事?[方法·指导]一、文言实词意义的推断1.联系旧知法。如“延余两人坐”中的“延”,我们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就学过,“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意为“邀请”,在这里也是这个意思。一般的实词,都能在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中找到落脚点。2.根据上下文推断。一般来说,实词中考查的多是多义词,义项不止一个,不能轻易地根据一种意思来推断正误。如“降跽谢过”中的“谢”字,有很多义项,其中也含有“感谢”义,但具体语境为“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说的是道士不胜酒力,到了下跪的程度了,引得众人都大笑。显然,下跪的用意是表示“道歉”,而不是“感谢”。3.根据在文中的词性推断。一般来说,在一个句子中做主语的都是名词性的词或词组,做谓语的都是动词或形容词性的词或词组。如“过立恭宿别”中的“过”有很多义项,有“拜访”义,也有“过错”义。但在这里,“立恭”是个人名,为名词,“过”明显是个动词,因此翻译成“拜访”是正确的。本句意为“拜访立恭在他那儿留宿话别”。4.带入原文验证。解释任何一个词语都不能凭主观臆测。如解释“而乐无加乎此”的“加”字,给出的答案是“超过”,“加”也确实有此义,如“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句中的“加”就是“超过”的意思。带入原文中去看一看,本句意为“没有比那次更快乐的了”或“快乐没有超过那次的了”。这样才能确定下来,本义项是正确的。二、文言虚词意义的判断方法1.广泛联系旧知,凭语感推断。如“而”字,我们平常学过的用法有很多种,如表转折,表顺承,表因果,表假设,表修饰,等等。只要这些基本的知识掌握了,那么就能凭借语感来推断。“遂扫石而坐”,是先打扫再坐下,这明显是表顺承。“弃甲曳兵而走”,是说“拖起武器逃跑”,而不是“先拖起武器,再逃跑”,二者是同时发生的,这是表修饰。2.从具体语境中推断意义。“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两个句子中都有一个“焉”字,都处在句子的末尾。表面上看没有什么区别,实际上不一样。“遂造焉”,“于是去拜访他们”,“造”是谓语,是及物动词,能带宾语,“焉”显然是“拜访”的对象,为代词,翻译成“他们”。“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土成山,风雨就会从那里兴起”,“兴”是谓语,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焉”显然是其补语“于之”,是兼词,意为“从那里”。3.从语气上判断。虚词表语气的很多,在不同的场合表不同的语气。如“其”字,除了作代词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那就是表语气。“乐其无已乎”,意为“快乐难道没有穷尽的时候吗”,与“其孰能讥之乎”,意为“难道谁还会讥笑你呢”相同,都表“反问语气”。它还有其他语气,如“吾其反也”,表婉商,意为“我们还是回去吧”;表推测,如“其皆出于此乎”,意为“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吧”;表选择,如“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邪”,意为“是真的没有千里马,还是真的不懂得识别千里马呢?”4.从语法上去推断。“与”字是个常用字,就是在现代汉语中也常常出现。“遂与李及道士别”“今君与廉颇同列”,如何区别?前一个“与”字,是说和他人道别,显然是个介词,可翻译成“跟,和”,后一个,后文有“同列”二字,说明二者是并列的关系,是连词,可译为“和”。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1.注意名词的活用,最常见的是名词作动词和名词作状语。如“胫”的意思是“小腿”,但在成语“不胫而走”中意为“长了腿”,这就活用为动词了。又如“貌合神离”中的“貌”,原意为外貌,这里是用在动词“合”的前面,意为“在表面上”,名词作状语了。2.注意使动用法。一般来说,动词和形容词存在使动用法的较多一些。如“自圆其说”中的“圆”,原为形容词,这里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圆”;“降龙伏虎”中的“降”原为动词,这里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投降”。3.注意意动用法。如成语“不耻下问”中的“耻”字,原为形容词“羞耻”,这里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4.注意其他活用现象。如数词可以做动词,“四海一”中的“一”是活用为“统一”。如“欲穷其林”中的“穷”是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四、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1.注意判断句的翻译。判断句最主要的标志就是“者……也”,有时有“者”无“也”,有时有“也”无“者”。应译成“……是……”。如“甘茂盟息壤,盖其地有是类也”就是个判断句。2.注意宾语前置的翻译。宾语前置分三种情况:(1)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自古及今,未之尝闻”。(2)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何以知之”。(3)“之”作标志。如“句读之不知”。(4)“唯……是……”结构。如“唯命是从”。3.注意定语后置的翻译。定语后置一般分为下列两种情况:(1)“……者”结构。如“求人可使报秦者”。(2)“……之”结构。如“蚓无爪牙之利”。4.注意被动句的翻译。被动句一般有下列几种形式。(1)“为……所”结构。如“为人所害”。(2)“见……于”结构。如“见笑于大方之家”。(3)不带被动词。如“夙婴疾病”。5.注意省略句。如“举以(之)予人”。1.选出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②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③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④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⑤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⑥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⑦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⑧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A.②④⑤⑦ B.②④⑥⑧C.③⑤⑦⑧ D.③④⑥⑦【解析】①没有通假字;②“吾今且报府”的“报”是“赴”的通假字;③没有通假字;④的“还”是“环”的通假字,“还柱而走”是“环柱而走”;⑤没有通假字;⑥的“惠”是“慧”的通假字,“汝之不惠”是“汝之不慧”;⑦没有通假字;⑧的“衡”是“横”的通假字。【答案】B2.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②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③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④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⑤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⑥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⑦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⑧吾党菁华,付之一炬。A.①③④⑦ B.③⑤⑦⑧C.③④⑤⑧ D.③④⑤⑥【解析】①“始一反焉”是“始一返焉”,②“雷鼓大震”是“擂鼓大震”。③④⑤⑥都没有通假字。⑦“辞决而行”是“辞诀而行”,⑧“吾党菁华”是“吾党精华”。【答案】D3.下列加点的词都属于偏义复词的一项是()①死生,昼夜事也②偃仰啸歌,冥然兀坐③把酒临风,宠辱皆忘④昼夜勤作息⑤成败之机在于今日⑥勤心养公姥⑦悖乱不可以持国⑧陟罚臧否,不宜异同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C.①④⑥⑧ D.②③⑤⑦【解析】①句“死生”偏于“死”,④句“作息”偏于“作”,⑥句“公姥”偏于“姥”,⑧句“异同”偏于“异”。其他各句不存在偏于一方的问题。【答案】C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子以为何如B.冬十二月,晋兵先下山东C.夫人情虽爱其子D.中外孤寡皆归焉【解析】A项,“以为”,认为。B项,“山东”古义为“太行山以东的地区”;C项,“夫”是发语词,“夫人”古义是“夫”与“人”的连用;D项,“中外”古义即“内外”。【答案】A5.下列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B.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刘备天下枭雄C.《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妪,先大母婢也D.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解析】D项,“屈平”句为陈述句,“城北”句为判断句。A、B、C三项均为判断句。【答案】D6.下列句中没有宾语前置现象的一句是()A.甚矣,汝之不惠B.古之人不余欺也C.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D.臣实不才,又谁敢怨【解析】A项,主谓倒装。【答案】A7.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卿欲何言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③吾属今为之虏矣④不然,籍何以至此⑤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⑦子何恃而往⑧傅说举于版筑之间A.①④/②③⑥/⑤⑦⑧ B.①④⑦/②③/⑤⑥⑧C.①④②③⑥/⑤⑦⑧ D.①④⑦/②⑥/③⑤⑧【解析】①④⑦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②⑥判断句;③⑤⑧被动句,“举”,被推举。【答案】D8.下列句子中没有成分省略现象的一项是()A.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B.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C.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D.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解析】A项,“日三四里”省略谓语动词“行”;B项,三处省略主语,都承前省略了主语;D项,省略介词“于”和“鸣”的宾语“之”,代指钟磬。【答案】C9.下列加点词,与“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中“上”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B.妣,先大母婢也,乳二世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解析】A项,名词作状语,向下;B项,名词活用为动词,喂奶;C项,名词作状语,向西;D项,名词作状语,亲手。例句与ACD同。【答案】B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火尚足以明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D.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解析】A项,形容词作动词,照明;B项,形容词作名词,圣人;C项,形容词作名词,深度;D项,形容词作名词,险远的地方。【答案】A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长桥卧波,未云何龙B.无乃尔是过与C.刑人如恐不胜D.年十七,好古文【解析】A项,名词作动词,出现龙;B项,名词作动词,责备;C项,名词作动词,处罚;D项,形容词作动词,喜欢。【答案】D12.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星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乎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解析】文段中的“其积于中者”与“其发于外者”,“其清音幽韵”与“其雄辞闳辨”是对偶句;“浩如江河之停蓄”“烂如日星之光辉”“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是对偶句和排比句。根据语言特点,确定句读也就容易了。【答案】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星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参考译文】先生具有深厚的气质,高远的见识,加上精微的学术功力,因此把这些充盈于文章,体现在议论中的时候,豪放、强劲,英俊、奇伟,神奇、巧妙,灿烂、美好。蕴积在心胸中的才力,浩大有如江水的积储;发为文章,明亮有如日月星辰的光辉。那清亮幽雅的韵调,凄凄切切如急雨飘风的突然来到,雄伟宏广的文辞,明快敏捷如轻车骏马的奔驰。世上的学者,不问他是否熟识先生,只要读到先生的著作,就能知道先生的为人。13.(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尝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首先,通读选文,大致了解整个故事的内容。然后运用排除法断句,“盗悉窜他境”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宾齐全的句子,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两项。“移书诘盗”意为下发公文追究盗贼,语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答案】B(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涉及古代官职、君主制度、古国情况等。“有司”在文中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而不是指朝廷中的各级官员。【答案】C(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解析】本题从张冠李戴和无中生有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C项,“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表述不当。派赵滋前去的是皇上而不是曾公亮;另外,派使者去告诉赵滋,并没说让使者偕同。【答案】C(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译文:②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译文:【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涉及通假字、一词多义、判断句、省略句等。①“锡”是通假字,通“赐”,赐予。“虔”,恭敬。“必”,一定。“是不虔君命也”是判断句,“而必使(之)亲临”是省略句。②“尝”,曾,曾经。“救正”,指纠正弊病。“讥”,讥讽。“固宠”,加固宠幸。【答案】①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②苏轼曾从容地责备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参考译文】曾公亮,字明仲,是泉州晋江人。考中进士甲科,做了会稽县的县令。百姓的农田在镜湖旁,常常担心湖水泛溢。公亮立起闸门,将水排入曹娥江,百姓受益。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管理郑州,治政有能干的名声,盗贼都流窜到外地,以至百姓都夜不闭户。曾经有使者丢失袋中东西,下公文追问盗贼,公亮上报:“我们境内没有窝藏盗贼,大概是随从之人偷藏的。”(对随从)进行搜查,果然如此。公亮清楚熟习公文法令,经历处事久了,熟知朝廷台阁的典章制度,位居首位的宰相韩琦常常咨询他。仁宗末年,韩琦请求确立储君,与公亮等一起共商大计。密州民田盛产银子,有人偷取银子,大理寺将其当强盗论处。公亮说:“这是禁物,获得它虽是强行盗取,却与盗窃民家有所不同了。”坚持争论,于是(皇帝)交付给有司讨论,依照劫取禁物的法令,盗贼得以不死。契丹听任人在界河捕鱼,又多次通行盐船,官吏不敢制止,都说:与他们较量,将要生出事端。公亮说:“事情刚开始不加制止,以后将怎么办?雄州赵滋勇猛有计谋,可以任用。”朝廷派人前去向赵滋传达皇上的旨意,边境的危害终于平息了。英宗即位,授予公亮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职位,不久又加封为户部尚书。皇帝身体不适,辽使到了却不能召见,命公亮在客馆设宴,使者不肯赴宴。公亮质问他说:“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使者于是前来赴席。熙宁三年,被授职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第二年,被举用管理永兴军。过了一年,返回京师。不久以太傅之职辞官归居。元丰元年去世,终年八十岁。皇帝亲临悼哭,罢朝三天。公亮端庄忠厚,深沉周密,平时谨守法度,循规蹈矩;但天性吝啬,家产增至巨万。当初推荐王安石,等到一起辅政,知道皇上正偏向他,暗中为子孙考虑,凡是改革各事,一概听从,但表面上装作不亲附。曾经派儿子孝宽参与谋划,在皇上面前几乎没有什么异议,于是皇帝更信任安石。安石感激他帮助自己,所以提拔孝宽至枢密来报答他。苏轼曾从容地责备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14.(2023·河北省保定市第一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王商字子威,涿郡蠡吾人也。少为太子中庶子,以肃敬敦厚称。父薨,商嗣为侯,推财以分异母诸弟,身无所受,居丧哀戚。于是大臣荐商行可以励群臣,义足以厚风俗,宜备近臣。由是擢为诸曹、侍中、中郎将。元帝崩,成帝即位,甚敬重商,徙为左将军。而帝元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专权,行多骄僭。商论议不能平凤,凤知之,亦疏商。建始三年秋,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踩躏、老弱号呼,长安中大乱。天子亲御前殿,召公卿议。大将军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船,令吏民上长安城以避水。群臣皆从凤议。左将军商独曰:“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国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上乃止。有顷,长安中稍定,问之,果讹言。上于是美商之固守,数称其议。而凤大惭,自恨失言。初,大将军凤连昏[注]杨彤为琅邪太守,其郡有灾害十四,已上。商部属按问,凤以晓商曰:“灾异天事,非人力所为。彤素善吏,宜以为后。”商不听,竟奏免彤,奏果寝格,凤竟以是怨商,阴求其短,使人上书言商闺门内事。天子以为暗昧之过,不足以伤大臣,凤固争,下其事司隶。于是左将军史丹等奏:“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上素重商,知匡言多险,制曰“勿治”。凤固争之,于是制诏御史:“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寮,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今乐昌侯商位丞相,出入五年,未闻忠言嘉谋,而有不忠执左道之辜。今或言商不以自悔而反怨怼,朕甚伤之。惟商与先帝有外亲,未忍致于理。其赦商罪。使者收丞相印绶。”商免相三日,发病呕血薨,谥曰戾侯。(节选自《汉书》)【注】连昏:“昏”同“婚”,姻亲。(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多骄僭骄僭:骄横僭越B.上于是美商之固守固守:坚守C.商部属按问部属:顺次安排D.奏果寝格寝格:呈上【解析】D项,寝格:扣住不发。【答案】D(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B.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C.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D.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网络安全服务外包合同
- 工程吊机租赁合同书
- 专业技术咨询协议样本
- 生产线租赁合同
- 2024超市承包经营合同范本
- 怎样确保净身出户离婚协议书的有效性
- 2024盆景植物出租合同
- 2024土地厂房转让合同范本
- 食堂承包经营合同书格式
- 2024二手房买卖合同版深圳市二手房买卖合同
- 常见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护理常规操作
- 护理总带教岗位竞聘述职报告
- 重点关爱学生帮扶活动记录表
- 分层抽样设计案例分析
- 2023年-2024年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考试题库及答案
- 幼儿园大班健康绘本《牙齿旅行记》课件
- GB/T 31384-2024旅游景区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规范
- 2024年榆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习得汉语语音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 一病一品糖尿病
- 2024海上风电无人机巡检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