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经济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省一等奖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经济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省一等奖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经济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省一等奖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A.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 B.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解析:本题解答关键在于提取信息“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重新焕发生机”,综合这些信息,可以判断符合题意的是C项,而A、B、D三项都是具体的单方面的表现。答案:C2.(2023·浙江学考)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A.“以阶级斗争为纲”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析:根据所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思想路线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答案:B3.1978年安徽遇到特大旱灾,省委书记万里说:“我们不能眼看着农村大片土地撂荒……与其抛荒倒不如让农民个人耕种,充分发挥各自潜力,尽量多种‘保命麦’,渡过灾荒。”于是省委决定“借地渡荒”,即借给每一个农民三分地用于种麦,对超产部分不计征购,归自己所有,利用荒山湖滩种植的粮油作物谁种谁收。安徽省委的做法()A.公开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B.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完全满足了群众的土地需求D.实际上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解析:题干中的信息“借给每一个农民三分地用于种麦,对超产部分不计征购,归自己所有”表明实行的依然是公有制,农民仅有极少数土地的使用权,故排除A、B、C三项。该项措施有利于克服绝对平均主义的弊端,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故本题应选D项。答案:D4.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说明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增强企业活力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的时间“1984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故选A项。B项是在十四届三中全会后;C项不是改革的中心环节;D项是在十四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来的。答案:A5.(2023·湖北孝感高级中学期中)1984年,国家允许城镇居民个人出资兴办小手工作坊、小商店(不准雇工)劳动所得收入除向国家交纳一定的工商税外,全部归己,时称个体户。当时的城镇个体户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民相比()A.都属于私有经济B.都获得经营自主权C.都属于商品生产D.都获得相同的劳动所得解析:城市个体户兴办小手工作坊、小商店,自主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民也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两者经营方式相同,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公有制经济,A项错误;农产品进入市场才算作商品生产,C项错误;劳动所得不可能相同,D项错误。答案:B6.(2023·浙江学考)下列漫画表现了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C.“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D.改革开放的成效解析:题干两幅图片分别体现了20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人们社会生活的状况,从“光有钱买不了东西”到“握点钱不知买啥东西”反映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的丰富。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答案:D7.长期以来深圳市都实行“一市两制”。目前深圳市正酝酿着将其实行范围由目前的四区扩大到包括宝安、龙岗在内的六区。届时,宝安、龙岗两区将享受()A.高度的自治权 B.特殊的社会制度C.部分政治主权 D.特殊的经济政策解析:本题考查经济特区的含义。特区的“特”是指在经济领域实行特殊优惠政策。答案:D二、非选择题8.(2023·云南景洪第四中学高一下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8年春,上海农村根据中共中央的号召,开始了农业生产“大跃进”。同年9月21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上海农村建立了第一个人民公社,即上海县七一人民公社。到9月30日,郊区10个县全面实现人民公社化,共建立103个人民公社,几乎所有农户都参加,平均每个人民公社达8000多户……结果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上海农业志》材料二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哪一次调整?这种调整给当时我国的社会经济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2)材料二所说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这种变革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了以前的成果?为什么?(3)材料三中邓小平同志对当时农村经济改革形势分析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解析:第(1)问,由材料中“上海农村建立了第一个人民公社”可知当时实行了人民公社制度,但是其违背了客观规律,导致我国农村生产力长期发展滞后。第(2)问,由材料中“特别是安徽”“生产责任制”等信息可得出在当时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因为都是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调整,不是对以前的否定。第(3)问,依据材料中“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可以得出邓小平的分析要始终着眼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答案:(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