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页2023-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4〕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题3分,总分值45分〕1.以下变化过程一定发生化学反响的是〔〕A.燃烧B.爆炸C.颜色发生了改变D.状态发生了改变2.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砝码与被称量物的位置放反了,称量的结果是所加砝码是5g,游码移至标尺0.2g处,到达平衡,那么称量物实际质量为〔A.4.8B.5C.5.2D.5.43.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将量筒放平倒入液体,第一次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36mL;倒出局部液体后,又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6mL,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A.10 B.>10 C.<10D.无法判断4.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社会开展和进步的严重问题.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①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②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大气的一种自净过程
③汽车排放的尾气是造成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④酸雨、臭氧层破坏等与空气污染有关.A.②③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5.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和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做出的重大奉献,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使整个化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B.化学不再需要实验C.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D.未来化学的方向还是经验化6.以下各组变化,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钢铁生锈、石蜡熔化B.木材燃烧、食物腐烂C.海水晒盐、干冰升华D.汽油挥发、白磷自燃7.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珍贵精神财富.以下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8.某固体在试管中加热后,试管中没有固体剩余物,有关该变化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一定是化学变化B.一定是物理变化C.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D.不能肯定是什么变化9.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①点燃塑料绳的过程只发生了化学变化;
②镁能燃烧生成氧化镁是镁的一种化学性质;
③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④能溶糖入水里不见了可水却变甜了,说明糖发生了化学变化;
⑤酒精是一种易挥发的物质;
⑥晒干的咸菜外表出现了食盐的固体颗粒,这一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⑦碱式碳酸铜是一种绿色粉末,反映了它的一种物理性质;
⑧将胆矾研成粉末,这一过程是物理变化.A.①②③⑤⑦B.②③⑤⑦⑧C.④⑤⑥D.⑤⑥⑦⑧10.以下仪器中,能用酒精灯火焰直接加热的有〔〕
①试管
②集气瓶
③瓷质蒸发皿
④量筒
⑤烧杯
⑥燃烧匙
⑦石棉网.A.①③⑥⑦B.①②⑤⑦C.①④⑤⑥D.②③⑤⑥11.实验室加热约150mL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①②③④⑤⑥A.①③④⑥B.②③④⑥C.①③④⑤D.②③⑤⑥12.盛放酒精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应印有以下警示标记中的〔〕A.B.C.D.13.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以下实验操作中,符合操作标准的是〔〕A.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B.直接把鼻孔凑到试剂瓶口闻浓盐酸气味C.用手拿着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D.在点燃氢气前先检验氢气的纯度14.某些玻璃仪器,为保证其密封性,常常把玻璃的接触面处磨毛〔也称磨砂〕以下仪器中经过磨毛处理的是〔〕A.量筒B.集气瓶C.烧杯D.锥形瓶15.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某同学操作如下:量筒放平稳,面对刻度,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9mL.倾倒出一局部液体,又俯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mL.这位同学取出液体的体积是〔A.8B.大于8C.小于8D.无法判断16.以下物质的用途是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用铁作导热材料B.用铜抽成丝作导线C.用氩气作灯泡保护气D.用薄铝片作铝箱二、非选择题:17.打雷放电时,空气中有极少的氧气会转化为臭氧,试想想该变化属于________变化;氧气和臭氧〔填“是〞
或“不是〞〕________同种物质.18.物质的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着能量转化,这是因为不同的物质包含的化学能大小不同,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具有的化学能可能转变为热能、光能或电能等.(1)木条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________能.(2)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变化放出热量.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反响前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的包含的化学能比反响后水包含的化学能________〔填“高〞或“低〞〕,理由是________.19.把某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到该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响,并放出热量,金属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浮在水面上.根据以上现象可推断该金属的物理性质有: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20.现有以下数据:A.45∘
B.90∘
C.23
D.13
E.0.1
F.0.01g
(l)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所用的托盘天一般准确到________21.小明、小鹏和小芳三位同学在一起探究蜡烛燃烧.他们将短玻璃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1)【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2)【猜测】小明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气体;小鹏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气体________;小芳认为可能上述两种情况都有.(3)【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帮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哪一种分析是正确的.________(4)【现象与结论】如果小明的猜测正确,现象应是________.
如果小鹏的猜测正确,现象应是________.
如果小芳的猜测正确,现象应是________.22.简要答复实验室进行以下实验时,是由于什么不当操作引起了题中说明的不良后果:(1)点燃酒精灯时,灯内有足量酒精,但不着火.________;(2)熄灭酒精灯时,灯内、外酒精一起燃烧.________.23.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
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________,活塞B________〔填“翻开〞或“关闭〞〕.(2)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________,活塞B________〔填“翻开〞或“关闭〞〕,此时可观察到(II)瓶内的现象是(3)I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II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
〔注:I瓶和II瓶中所盛放的均为石灰水(4)假设无活塞A和活塞B,为保证实验平安及成功,实验进行时,实验者切不可猛吸气和猛呼气.假设猛吸气,那么造成的不平安后果是________;假设猛呼气,那么会导致________而使实验失败.24.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进行探究.
提出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是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
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设: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
实验:(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__〔填序号〕.(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冰凉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______.(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烧着的木条去点燃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燃烧,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____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________,因为________.25.一次实验结束时,小李忘记将酒精灯帽盖上,第二天再去点燃时,怎么也点不着,这是怎么回事呢?小李想探个究竟,于是便设计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检查灯内是否还有足量的酒精,发现酒精量充足
②将灯内的酒精倒出少量点燃,能很好的燃烧
③挤压灯头处的灯芯,很难挤出液体.点燃挤出的一滴液体,其不能燃烧
④将灯帽盖好放置几小时后,或直接在灯头上滴几滴酒精,再去点燃时,酒精灯能正常燃烧.
⑤去学校图书室查阅了有关资料,记录了如下有关的信息:
酒精〔学名乙醇〕是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它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并能溶解多种有机化合物,….实验室酒精灯所用酒精一般是95%的工业酒精….酒精的沸点为:78∘C,水的沸点:100∘C
(1)通过实验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2)小李设计进行实验②的目的是________.(3)实验③挤出的一滴液体不能燃烧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__.(4)通过以上探究活动,小李最终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答案1.
【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确实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响,所以一定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爆炸有物理性爆炸,例如气球涨破,轮胎爆炸等,火药爆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颜色发生了改变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氧气变为液态氧,由无色变为淡蓝色,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应选A.2.
【答案】A【解析】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即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位置放反,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列等式进行计算.【解答】解: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将样品与砝码的位置放反了,称量的结果是所加砝码是5g,游码移至标尺0.2g处;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药品质量=5g-0.2g3.
【答案】C【解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假设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进行分析.【解答】解: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36mL,实际体积小于36mL;倒出局部后,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6mL,此时量筒内液体的实际体积大于26mL,所以(<36ml4.
【答案】D【解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的温室效应引起气温升高,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能造成空气污染,酸雨的形成是因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硫,臭氧层破坏是因为氟利昂.【解答】解:①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的温室效应引起气温升高,故①正确;
②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大气的一种自净过程,故②正确;
③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能造成空气污染,故③正确;
④酸雨的形成是因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硫,臭氧层破坏是因为氟利昂,都与大气污染有关,故④正确.
应选D.5.
【答案】A【解析】题干明白无误的说明了实验和理论相辅相成,共同使整个化学领域经历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因而科恩〔美〕和波普尔〔英〕获得了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解答】解:A、化学离不开实验,也需要理论的指导,故A正确;
B、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科学,化学不再需要试验是错误的.故B错误;
C、化学也需要理论研究,离不开理论的指导.故C错误;
D、化学无论何时,都需要实验来验证.故D错误.
应选A.6.
【答案】D【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钢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石蜡熔化属于物理变化;
B、木材燃烧属于化学变化,食物腐烂属于化学变化;
C、海水晒盐属于物理变化,干冰升华属于物理变化;
D、汽油挥发属于物理变化,白磷自燃属于化学变化.
应选D.7.
【答案】C【解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爆炸属于化学变化.【解答】解: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燃烧属于化学变化,应选项错误;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应选项错误;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应选项正确;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爆炸属于化学变化,应选项错误;
应选C8.
【答案】D【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某固体在试管中加热后,试管中没有固体剩余物,不能确定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它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故不能肯定是什么变化,故只有D正确;
应选D.9.
【答案】B【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①点燃塑料绳的过程只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伴随着物理变化,故错误;
②镁能燃烧生成氧化镁是镁的一种化学性质,故正确;
③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故正确;
④能溶糖入水里不见了可水却变甜了,发生物理变化,故错误;
⑤酒精是一种易挥发的物质,故正确;
⑥晒干的咸菜外表出现了食盐的固体颗粒,这一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⑦碱式碳酸铜是一种绿色粉末,反映了它的一种物理性质,故正确;
⑧将胆矾研成粉末,这一过程是物理变化,故正确.
应选B.10.
【答案】A【解析】能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另外石棉网也可以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解答】解:①试管
②集气瓶
③瓷质蒸发皿
④量筒
⑤烧杯
⑥燃烧匙
⑦石棉网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瓷质蒸发皿、燃烧匙、石棉网;集气瓶、量筒不能用于加热;烧杯可垫石棉网加热.
应选:A.11.
【答案】A【解析】此题应从加热150ml的液体需要的盛放装置,加热装置,支撑装置分析.加热约150【解答】解:加热约150mL液体,应用较大容积的仪器,烧杯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响.所以先可选定烧杯.烧杯加热时要垫石棉网.除此之外还要用到用于加热的酒精灯和铁架台.故答案为:烧杯、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
故可选:①③④⑥.
应选:A12.
【答案】C【解析】根据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进行分析解答此题.【解答】解:根据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和酒精为易燃物品进行分析:
选项A的图标为腐蚀品;
选项B的图标为剧毒品;
选项C的图标为易燃物质;
选项D的图标为
干扰项;
应选C.13.
【答案】D【解析】A、根据酒精灯的点燃方法考虑;
B、根据闻气体的方法考虑;
C、给试管内物质加热的考前须知考虑;
D、根据可燃性气体的考前须知考虑.【解答】解:A、点燃酒精灯不能用酒精灯引燃,要用火柴点燃,故A错;
B、要用手扇着闻,故B错;
C、用试管夹夹着试管加热,不能用手拿,故C错;
D、点燃氢气和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容易发生爆炸,故要先验纯再点燃.故D说法正确.
应选D.14.
【答案】B【解析】磨砂处理是让化学器具之间的接触面更光滑、接合更紧的一种方法,一般来说储存化学药品的容器都要磨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量筒通常用来量取液体,所以不需要进行磨砂处理,故A错误;
B、集气瓶需要盖玻璃片
所以为防止气体溢出
需要在瓶口处磨砂,故B正确;
C、烧杯可以作较多量试剂的反响容器,没有进行磨砂处理,故C错误;
D、锥形瓶常用作反响容器用,不需要磨砂,应选项错误.
应选:B.15.
【答案】B【解析】根据量筒的读数产生误差的情况来考虑此题,可以利用假设数值的方法解题.【解答】解: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9mL,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偏大,可以假设为20mL,又俯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mL,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偏小,可以假设为10mL,所以倒出液体的体积为:20mL-1016.
【答案】C【解析】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解答】解:A、用铁作导热材料,利用了铁的物理性质导电性良好;
B、用铜抽成丝作导线,利用了铜的物理性质良好的延展性;
C、用氩气作灯泡保护气,利用了氩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用薄铝片作铝箱,利用了铝的物理性质良好的延展性.
应选:C.17.
【答案】化学,不是【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确实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臭氧是由臭氧分子构成,属于两种不同的物质,由一种物质变为另一种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氧气和臭氧不是同种物质.
故答案为:化学;不是.18.
【答案】热;高,由于此反响放出能量,故反响物具有的化学能高于生成物具有的化学能【解析】(1)根据燃烧时的能量转化来分析;;(2)根据能量守恒来分析解答.【解答】解:(1)木条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19.
【答案】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比水小,熔点低【解析】根据物理性质的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解答】解:可以用小刀切说明金属硬度小,在水中能熔化银白色的小球说明金属的熔点低,颜色是银白色,能浮在水面上说明金属的密度比水小.都没有经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物理性质.
故答为: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比水小,熔点低.20.
【答案】E,C,D,D,A【解析】托盘天平能够称准到0.1g.向酒精灯内填加酒精时,酒精的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在加热液体时,试管夹应夹在离试管口1/3.试管里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与桌面成45【解答】解:①天平的准确度为0.1g,所以天平在读数时,读数要保存小数点后的一位.
②酒精灯内的酒精的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
③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能多于试管容积的1/3,假设过多,在加热时,液体会飞溅.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且试管与桌面成45∘.
故答案为:
①E
②C
③D;D21.
【答案】;石蜡蒸汽;将一根很长的导管插入,并用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的另一端做点火实验;导管口同样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看不到冷凝的固体,导管口同样不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看到冷凝的固体,导管口能点燃,但火焰较小,去掉毛巾,导管内壁能看到冷凝的固体【解析】;(2)根据蜡烛受热后产生石蜡蒸汽,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石蜡蒸汽遇冷会冷凝成白色固体,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石蜡蒸汽遇冷会冷凝成白色固体,一氧化碳能燃烧,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2)蜡烛受热后产生石蜡蒸汽,故小鹏的猜测是:可能是蜡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汽.;(3)石蜡蒸汽遇冷会冷凝成白色固体,可将一根很长的导管插入,并用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的另一端做点火实验.;(4)如果小明的猜测正确,现象是:导管口同样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看不到冷凝的固体.
小鹏的猜测是: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蒸汽,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汽到导管里时冷却,又可凝成石蜡,如果小鹏的猜测正确,现象应该是:导管口同样不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看到冷凝的固体.
如果小芳的猜测正确,观察到的现象是:导管口能点燃,但火焰较小,说明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去掉毛巾,导管内壁能看到冷凝的固体,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到导管里时冷却,又可凝成石蜡,说明含有蜡烛受热后产生的蒸汽.
22.
【答案】酒精灯存放时没有盖灯帽,导致酒精蒸发,灯心上留有过多的水分;嘴吹灭酒精灯所引起【解析】(1)从酒精灯的使用考前须知分析;;(2)从酒精灯使用的考前须知分析;【解答】解:(1)点燃酒精灯时,灯内有足量酒精,但不着火,可能是因为酒精灯存放时没有盖灯帽,导致酒精蒸发,灯心上留有过多的水分.;(2)熄灭酒精灯时,灯内、外酒精一起燃烧,是因为用嘴吹灭酒精灯所引起,把火焰压入灯内,使灯内、外酒精一起燃烧.
23.
【答案】翻开,关闭;关闭,翻开,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少,证明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多;会使装置I中的溶液进入口腔,会把装置II中的溶液吹出瓶外【解析】(1)根据实验目的:证实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吸入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分析装置I和II的作用,然后判断人吸气时活塞A、B的开合情况.;(2)根据实验目的:证实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吸入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分析装置I和II的作用,然后判断人呼气时活塞A、B的开合情况,以及观察到的现象.;(3)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多,能使II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能使I中的石灰水变浑浊,从而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产物.;(4)猛吸时会使装置I中的溶液进入口腔,猛呼时会把装置II【解答】解:(1)本实验的目的是证明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所以瓶I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证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少,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装置II的作用是证明人体呼出气体中是否有二氧化碳,与I比照从而得出结论.所以吸气时,应翻开A,关闭B.;(2)由上述分析可知,呼气时翻开B,关闭A.我们可以观察到锥形瓶(II)中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开始变浑浊.;(3)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锥形瓶(I)中无明显变化,锥形瓶(II)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产物.所以,瓶(I)内所装试剂的作用是证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少;瓶(II24.
【答案】A;水蒸气;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活动策划服务承包租赁合同
- 居民委员会电工保障协议
- 社区停车场租用合同
- 厂区食堂厨师雇佣协议
- 玻璃矿防水施工安全规定
- 2022年云南省各地中考物理模拟试题:力学填空题
- 数据中心合同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电机与控制》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保险业务综合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Java程序设计》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2024-2030年中国房车行业竞争战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2023年8月26日事业单位联考C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题
- 2023年天津公务员已出天津公务员考试真题
- 施工现场临水施工方案
- 2022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真题(四川县乡卷)及答案解析
- 艾滋病职业防护培训
-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结业考核模拟考试试题
- 2025年高考数学专项题型点拨训练之初等数论
-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数学试题(无答案)
-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全一册
- 通信技术工程师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某世界500强集团)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