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泓域/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项目管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项目管理目录一、项目概况 2二、产业环境分析 3三、强化科技创新,稳固产业发展基础 4四、必要性分析 5五、人力资源的基本概念 5六、建设项目团队 8七、沟通的障碍 24八、沟通原理和沟通模型 26九、投资计划 29建设投资估算表 31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32流动资金估算表 33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35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36十、进度规划方案 37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 37
项目概况(一)项目基本情况1、承办单位名称:xx有限公司2、项目性质:技术改造3、项目建设地点: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4、项目联系人:蔡xx(二)项目选址项目选址位于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三)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5077.2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1976.3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43%;建设期利息131.1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87%;流动资金2969.8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70%。(四)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15077.28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9726.02万元。(五)申请银行借款方案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5351.26万元。(六)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284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21813.15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4825.95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25.66%。5、全部投资回收期(Pt):5.13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9681.03万元(产值)。产业环境分析“十三五”时期是国际国内形势大调整大变革时期,既蕴含着重要发展机遇,也会带来多重困难挑战。从全球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从全国看,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长期积累的结构性和体制机制性矛盾亟待解决。从全省看,产业升级提速、城乡区域一体、陆海统筹联动以及生产力发展的多层次将为我省发展提供更大潜力、韧劲和回旋余地,同时传统发展优势正在减弱,地区间同质化竞争加剧,实现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从全市看,发展基础更加扎实,发展布局更加完善,发展理念更加创新,发展氛围更加浓厚,特别是“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中心任务深入人心,完全有条件实现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同时稳增长、转方式、强载体、增活力、惠民生、防风险的任务依然艰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必须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担当意识,准确把握宏观形势的发展变化,高度关注机遇挑战的相互转化,持续不断解放思想,多措并举狠抓落实,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推动全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再上新台阶。强化科技创新,稳固产业发展基础加强共性基础技术研究。开展非织造布纺丝、成网、成型基础研究,提升特种纤维成网和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纺丝成网技术稳定性,推动纳米、微米纤维非织造布技术产业化。加强多轴向经编、大尺寸成型、三维编织、2.5维织造等工艺技术研究,破解立体成型连续化、自动化、数字化技术难题,开发纺织柔性材料功能化、绿色化整理技术和复合技术。开展强链补链联合攻关。梳理重点产品产业链图谱,支持龙头企业组织上下游企业协同开发,开展非织造布专用聚丙烯切片、可生物降解材料、专用纤维、专用助剂以及织造成型装备开发,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和质量效率。完善多层次科技创新体系。打造新型创新平台,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技术研发,加大在应急救援、医疗健康、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拓展。建设区域性创新中心,开展细分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和市场应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业链协作,建设行业重点技术研发基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必要性分析1、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费用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源的基本概念(一)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来源于传统的人事管理。人事部门的产生则起源于产业革命后所形成的工厂系统,其目的在于为工厂主提供劳动力。由于工厂系统本身的性质以及科学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推广和应用,工厂中每一个职位的工作范围和性质都是确定的,其工作所产生的价值也是相当明确的。这个时候人事部门最主要的工作目标就是在确定的工作目标和价值的基础上降低实施劳动的人力成本。传统人事管理活动的特点是:•以事为中心,要求人去适应事。•将人力较多地视为成本。可以看出,传统的人事管理是基于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特征的逐步转型,人在企业当中的作用不仅仅局限在提供重复的“劳力”上。在很多的新兴产业中,人的贡献越来越多的是在一些创造性工作中。这个时候,已经很难简单地预测出其劳动的价值,而且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很大程度上高度地依赖这种“创造”出的价值。这个时候的人力已经不是“成本”了,而是“利润”的来源。与其去关注如何降低成本,还不如激发“人力资源”来创造出更大的利润价值。人力资源理论就是将“人力”看作企业的资本,而不是“成本”,力图使其创造更高的价值。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建立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把人力当成资本,当成能创造更多价值的资源。•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到首位,提高人力资源品位,大力开发潜能。•人力资源管理被提高到组织战略高度,而不是当事务性工作看待。•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被视为生产与效益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可以追溯到著名的“霍桑实验”,在这个实验里首次揭示出人际关系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研究方向主要是如下几方面:•单纯研究个体。研究者从个体人的角度出发,探讨人工作的动机,寻求管理者驱动下属努力的途径。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人性理论、人格理论以及激励理论。•研究个体之间的协作。研究者从人与人之间的协作角度出发,探讨高效率协作的技巧、方法和环境。所涉及的方面包括:协作、冲突、博弈以及公司政治等。•研究团队行为,包括团队形成理论、团队角色理论等。•研究管理者本身,这方面的代表是领导力理论。(二)项目人力资源管理过程项目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有“管事”的一面,如对所需人力作出规划,获取资源,通过管理有效利用资源。这一管理思想忽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把人当做一般性的可替代资源来考虑。从这一点来看,它传承了传统人事管理的思维。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中,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包括:•规划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的组织结构、人员角色和责任的分配、人力资源的使用计划。•组建项目团队:获取需要的人力资源。•建设项目团队:提高团队表现的绩•管理项目团队:管理项目的团队绩效。在整个项目管理过程中,“建设项目团队”过程偏重“管人”的层面。规划人力资源管理和组建项目团队大多是在项目计划阶段完成的,其最终目的是为项目配备相应的人力资源。建设项目团队和管理项目团队是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过程。前者通过一些主动性的团队建设活动提高人员绩效,后者则是建立一套客观的绩效体系,监测和控制团队绩效水平。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建设项目团队建设项目团队过程是项目管理里唯一具有“管人”概念的过程。对“人力”这一特殊资源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人力只是所需资源的某一类,只关注数量而忽视人本身的独特性;另一种看法认为,伴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强调人的本性和人与人之间社会联系的独特性,充分挖掘人的才能。这两种思路并不相互排斥,—般来说,前者广泛应用在宏观层面。在高层管理中,领导者无法仔细甄别每一个具体人的特征,只能依赖群体特征制定政策和制度。而在微观层面,则应更多关注个体及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策略应对。影响和利用员工的工作动机,可以激发员工努力工作,也称作激励。为什么员工需要激励呢?对于机器和设备,只要给足所需要的资源,它们就会不折不扣地完成“本职工作”。但人除了能像机器一样提供“劳动力”外,还有思想和情感。这是不同于机器的一个优势但也会是一个劣势。驱动人工作的要素,最直接的就是工资或薪水。某些管理学的研究方向也曾把组织系统想象成一条生产线,把人看成生产线上的一个环节,只要提供工作动力(工资),就可以重复而稳定地工作。这种假设在某些领域,例如制造业是个不错的简化模型。但在一些更多依赖智力活动的行业,则必须考虑感情因素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实际上,驱动人努力工作的动力要比我们的简单假设复杂得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探讨影响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现汇总如下:•讨论“基本人性”的麦格雷戈X理论一Y理论和沙因的四种人性假设。•需要型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ERG需要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满意度理论,包括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行为理论,包括期望理论、强化理论。(一)麦格雷戈X理论一Y理论麦格雷戈认为,基于人性的理论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假设基础分别被定义为X理论和Y理论。X理论主要体现了集权型领导者对人性的基本判断,这种假设认,为:•一般人天性好逸恶劳,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工作。•人生来就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的要求。•人缺乏进取心,逃避责任,甘愿听从指挥,安于现状,没有创造性。•人们通常容易受骗,易受人编动。•人们天生反对改革。基于X理论对人的认识,持这种观点的领导者认为,在领导工作中必须对员工采用强制、惩罚、解雇等手段来迫使他们工作,对员工应当严格监督和控制,在领导行为上应当实行高度控制和集中管理,在领导模式上采取集权的领导方式。Y理论对人性的假设与X理论的假设完全相反,主要观点是:•一般人天生并不是好逸恶劳的,他们热爱工作,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外来的控制和处罚不是促使人们为组织实现目标的有效方法下属能够自我确定目标、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在适当的条件下,人们愿意主动承担责任。•大多数人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智慧和潜能只是部分地得到发挥。基于Y理论对人的认识,领导者应该对职工采取民主和放任自由型的领导方式,在领导行为上必须遵循以人为中心的、宽容的、放权的领导原则,将下属目标和组织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为人的智慧和能力的发挥创造有利的条件。X理论一Y理论的选择决定管理者处理员工关系的方式。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哪一种假设更为有效。实际中既有因采取X理论而取得成效的例子,也有因采取Y理论精华而得到发展的例子。(二)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是研究人的需求结构的一种理论,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首创。他在1943年出版的《人类动机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以说是研究组织激励时应用得最广泛的理论。这个理论的构成根据3个基本假设:•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够影响他的行为。只有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满足了的需求不能充当激励工具。•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从基本的(如食物和住房)到复杂的(如自我实现)。•当人的某一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的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基于此,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成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生存需要,顾名思义,是寻求生存的基本要求。这类需要的级别最低,人们在转向较高层次的需要之前,总是尽力满足这类需要。一个人在饥饿时不会对其他任何事物感兴趣,他的主要动力是“活着”。管理者应该明白,如果员工还在为生存而忙碌,他们所真正关心的问题就与他们所做的工作无关。人们是为报酬而工作,只关心收入、工作的环境条件等,所以激励手段包括:增加工资、改善劳动条件、给予更多的业余时间和工间休息、提高福利待遇等。•安全需要。这里的“安全”一词更多的是指生存的稳定性和对意外伤害的规避等。例如,当一个人找到一份工作可以满足基本生存的需要之后,他会进一步想到工作是否稳定,是否有足够的福利等来保障稳定的生活、抗御外来意外的伤害。安全需要没有被满足的员工,一般较少冒险,更愿意承担把握性大的工作,对工作本身并不挑剔。•社交需要。这是与前两者截然不同的另一层次。可简单表述如下:人们寻求被接纳的社会环境,工作被作为寻找和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机会。在这种需求下,员工十分希望工作场所和同事之间有着“家”一样的感觉。管理者此时可以采取一些强调集体氛围之类的团队建设活动,以增强员工的集体感和主人意识。•自尊需要。员工非常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是他们自尊需要的体现。这是他们在被接纳成为团队一员(社会需求)之后的进一步要求。有尊重需要的人希望别人认可他们的实际能力,按照自我评估的要求接纳他们。他们关心的是成就、声誉、地位和晋升机会,这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他们会变得沮丧。而徒有虚名的名誉地位也会对他们的心理构成威胁。因此,可以采取公开奖励和表扬等方式,包括颁发荣誉奖章、在公司的刊物上发表表扬文章、公布优秀员工光荣榜等激励方式,布置工作要特别强调工作的艰巨性和成功所需要的高超技巧等,以提高人们对自己工作的自豪感。•自我实现需要的目标是自我实现,也称发挥潜能。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这类人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性高,善于独立处事。他们可能已在某个时刻部分地满足了其他的需要,希望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来显示自己的才华。当然,他们可能会由于过分关注这种最高层次的需要的满足,而自觉不自觉地放弃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占支配地位的人在受到激励后,会在工作中运用最富于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技巧。他们认为,无论哪种工作都可以进行创新,创造性并非管理人员独有,而是每个人都期望拥有的。(三)激励因素一保健因素理论激励因素一保健因素理论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的,又称为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曾获得纽约市立学院的学士学位和匹兹堡大学的博士学位,以后在美国和其他30多个国家从事管理教育和管理咨询工作,是犹他大学的特级管理教授。他的主要著作有:《工作的激励因素》、《工作与人性》(1966)、《管理的选择:是更有效还是更有人性》(1976)。双因素理论是他最主要的成就,在工作丰富化方面,他也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末期,赫茨伯格和他的助手们在美国匹兹堡地区对200名工程师、会计师进行了调查访问。访问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在工作中,哪些事项是让他们感到满意的,并估计这种积极情绪能持续多长时间;又有哪些事项是让他们感到不满意的,并估计这种消极情绪会持续多长时间。赫茨伯格以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为材料,着手去研究哪些事情使人们在工作中快乐和满足,哪些事情造成不愉快和不满足。结果发现,使员工感到满意的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使员工感到不满的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他把前者叫做激励因素,把后者叫做保健因素。保健因素的满足对职工产生的效果类似于卫生保健对身体健康所起的作用。保健从人的环境中消除有害于健康的事物,有预防疾病的效果;它不是治疗性的,而是预防性的。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管理措施、监督体系、人际关系、工作条件、工资、福利待遇等。当这些因素恶化到人们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以下时,就会产生对工作的不满意。但是,当人们认为这些因素很好时,只是消除了不满意,并不会产生积极的态度,这就形成了某种既不是满意又不是不满意的中性状态。那些能带来积极、满意和激励作用的因素叫做“激励因素”,这是些能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因素,包括:成就、被赏识、挑战性的工作、更多的工作责任,以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这些因素能对人,们产生更大的激励。从这个意义出发,赫茨伯格认为传统的激励假设,如工资刺激、人际关系的改善、良好的工作条件等,都不会产生更大的激励;它们能消除不满意,防止产生问题,但这些传统的激励因素即使达到最佳状态,也不会产生积极的激励。按照赫茨伯格的意见,管理当局应该认识到保健因素是必需的,不过它一旦产生不满意以后,就不能产生更积极的效果。只有激励因素才能使人们有更好的工作成绩。赫茨伯格及其同事以后又对各种专业性和非专业性的工业组织进行了多次调查,他们发现,由于调查对象和条件的不同,各种因素的归属有些差别。但总地来看,激励因素基本上归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保健因素基本归属于工作环境和工作关系。赫茨伯格也注意到,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会发生若干重叠,如赏识属于激励因素,起积极作用;但当没有受到赏识时,又可能产生消极作用,这时又表现为保健因素。工资是保健因素,但有时也能产生使职工满意的结果。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相似之处。他提出的保健因素相当于马斯洛提出的生存需要、安全需要、感情需要等较低级的需要;激励因素则相当于受人尊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较高级的需要。当然,他们的具体分析和解释是不同的。但是,这两种理论都没有把“个人需要的满足”同“组织目标的实现”这两点联系起来。但是,双因素理论促使企业管理人员注意到工作内容因素的重要性,揭示它们同工作丰富化和工作满足的关系,因此是有积极意义的。赫茨伯格告诉我们,满足各种需要所引起的激励程度和效果是不一样的。物质需求的满足是必要的,没有它会导致不满。但它的作用往往又是很有限的、不能持久的。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不仅要注意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要注意他们在精神层面的需要,满足他们这方面的需求,如注意合理的工作安排,给人以成长、发展、晋升的机会等。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这种内在激励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四)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强化理论由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赫西、布兰查德等人提出。斯金纳生于1904年,1931年获得哈佛大学心理博士学位,1943年回到哈佛大学任教,直到1975年退休。1968年他曾获得美国全国科学奖章,是第二个获得这种奖章的心理学家。斯金纳在心理学的学术观点上属于极端的行为主义者,其目标在于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而不去推测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和状态。他提出了一种“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行为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减弱或消失。人们可以用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这就是强化理论,也叫做行为修正理论。斯金纳所倡导的强化理论是以强化原则为基础的关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的一种学说。所谓强化,从其最基本的形式来讲,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能决定这种行为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在管理上,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与组织不相容的行为从而削弱这种行为。正强化的方法包括奖金、对成绩的认可、表扬、改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提升、安排担任挑战性的工作、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等。负强化的方法包括批评、处分、降级等,有时不给予奖励或少给奖励也是一种负强化。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和佛罗姆的期望理论都强调行为与其后果之间的重要关系,但佛罗姆的期望理论较多地涉及主观判断等心理过程而强化理论只讨论刺激和行为的关系。强化理论具体应用的一些行为原则如下:•经过强化的行为趋向于重复发生。所谓强化因素,就是会使某种行为在将来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任何一种后果。例如,当某种行为的后果是受人称赞时就增加了这种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强化措施。人们的年龄、性别、职业、学历、经历不同,需要也会不同,强化方式也应不一样。如有的人重视物质奖励,而有的人更看重精神鼓励,就应区分情况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并对目标予以明确规定和表述。对于人的激励首先要设立一个明确的、鼓舞人心而又切实可行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时才能进行评估和采取适当的强化措施。同时还要将目标进行分解,细分为许多小目标,这样不仅有利于目标的实现,而且能提高目标的新颖性和增加目标的持续性,更有利于激励的长效实施,达到充分调动人们积极性的目的。•及时反馈。指通过某种形式和途径,及时将工作结果告诉行动者。要取得最好的激励效果,应在行为发生后尽快采取适当的强化方法。员工在实施了某种行为以后,即使是领导者表示“已注意到这种行为”这样简单的反馈也能起到正强化的作用;如果领导者对这种行为不予注意,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减少甚至消失。可见及时反馈对有效实施强化手段有积极作用。正强化比负强化更有效,所以在强化手段的运用上,应以正强化为主。强化理论只讨论外部因素或环境刺激对行为的影响,忽略人的内在因素和主观能动性对环境的反作用,具有机械论的色彩。但是许多行为科学家认为,强化理论有助于对人们行为的理解和引导。因为一种行为必然会有后果,而这些后果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将来是否重复发生。如果能在事前通过理论分析使后果按预期发生将有利于管理,同时也为员工能在有利于发挥才干的备选方案中进行选择提供良好条件。因而,强化理论已被广泛地应用在激励和对行为的改造上。(五)人为什么需要工作:激励理论总结及实践应用如果我们对上述繁杂的激励理论做个总结,可以发现这么一个规律:•驱动人们工作的动力因素可以分为物质和精神两大类。•动力可以来自自身,也可以来自外部环境。我们分析3种需求理论,其中生存和安全需求都属于来自外部的物质满足,社会、合群和被认可的需求则属于来自外部的精神满足而自我实现和权力需求属于来自内在的精神满足。可以简单地认为这是一个从低级被动到高级主动的需求变化。这些需求因素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起作用呢?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给了很好的总结,简化来看,激励因素总是和精神层面的需求有联系,而保健因素则依赖于物质需求的满足。但作为管理者去施加这些因素的时候,对被激励者来说是来自外部的被动作用。事实上,在最高层次的自我精神满足方面,管理者提供的是一个可以让被激励者自我获得需求满足的平台。也就是说,给他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和平台,这就是更高层次的激励。期望理论是这种高层次激励的一种表述。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期望理论包含两个层面的需求满足:第一,对人潜在能力进行认可,这也包括对其过去成绩的肯定;第二,为人获取更高的需求满足提供发展空间。两者共同产生作用。但显然,期望理论起作用的基础是更低层次的保健因素已经被满足。强化理论关注的是激励因素的运用时机。它强调在行为过程中就可以实施正负激励因素来强调所期望的行为。显然在运用强化理论的时候,更多的是物质层面的短期行为。被动性的精神鼓励也有作用但对最高层次的自我激励因素则几乎不起作用。公平理论强调实施激励或者惩罚措施对所有人的标准都要一致。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维持公平更多的是起到了“保健作用”,也就是说公平是一种底线。具体到实践操作层面上,给予被激励者物质奖励比较容易操作,见效也比较快,对实施者的要求也低,所以物质奖励是最常用的一种手段。但如果长期使用物质激励,其缺陷也显而易见:•考虑到“人的适应性”,其作用会逐步递减。所谓“人的适应性”,是指边际效应递减原理。一个饿了的人,你马上给他一个苹果,这个苹果对他来说效用就非常大。他吃完这个苹果后,你继续给他第二个,仍然会有效用。但显然其作用小于第一个。以此类推,到第五个的时候,可能已经完全不起效用了。•直接提高了成本,这在很多财务基础不是很雄厚以及初创的公司里都不容易操作。•会逐步改变人员的工作动机,从而产生负面影响。物质激励用得过度会导致员工产生依赖性。心理学有这么一个经典的例子:一群小孩在一个老人家门前踢球,老人觉得很吵,就让小孩们离开。但小孩们不听老人的,继续吵吵闹闹地玩耍。老人就想出一个办法。第二天小孩们继续来踢球时老人就给了每个人1元钱。小孩们很高兴,第三天继续来踢球,老人又给了他们每人2元钱。小孩们看到踢球还能挣钱,第四天就又来了。这时老人就不给小孩们钱了,小孩们非常生气,就去别处玩了。•不利于创造性工作的发挥,因为创造性工作的动力来自成就感。我们发现物质激励作用的效果和所付出的成本相对比,其优势并不大,所以大多数真正有持续性的激励手段都在于如何有效利用精神需求来实现目标,而激励的艺术性也体现在这点上。精神层面的激励是一个优秀管理者必须掌握的软技能之一,其最终达到的效果是:不需要太多的物质手段就可以让员工努力工作。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两点基本原则供读者参考:第一,让员工感觉到他是在为自己工作。企业和员工之间是雇佣关系,员工在一个企业中工作一定是有所图的,企业仅仅通过强调“员工对企业奉献”来实现精神上的激励,基本上不可行。反之,应强调管理者把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相对应,也就是说:“通过实现企业目标,个人可以得到什么?”特别强调员工个体的收获,才真正符合大多数普通人的工作动机。第二,作为强势一方的企业应主动示好。企业和员工之间很容易形成对立关系,企业总希望员工先奉献,然后才会给予付出。但员工总觉得企业在想办法榨取自身利益。两者之间久而久之就成了“互相算计”的对立关系。这就好像两个陌生人,如果都在假设对方对己不利,就谁也不会首先伸手和对方握手。但只要有一方主动示好,或许一切猜疑就都在无形中化解了。然而在企业和员工这两者关系上,企业是强势的,员工处于弱势。在这种情况下,强势者主动放下姿态示好往往是破冰的关键一步。先示好,就意味着企业要先行投入,但换来的就是员工心甘情愿地为一家好雇主奉献。沟通的障碍虽然几乎没有人认为沟通是个轻松而简单的事情,但是不同经历的人对沟通的理解却并不一致。例如:很多有理工科背景的人经常假设沟通就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他们习惯了在一个确定的符号系统下,用简单而准确的语言传递他们的想法;而有文科背景的人则更加擅长利用文字背后所体现的“意境”来传递言语之外的信息。前者追求准确而有效率,后者常常给人遐想的空间。显然两者目的不同,追求的效果也不一样。但是沟通是一个涉及两方的协作,发送者和接收者必须“匹配”才能够达到目标。我们所说的障碍就来自这种“不匹配”。语义:这主要是指沟通双方是否采用了同样的符号系统。符号系统的定义相对广泛。最基本的层面是人们所用的语言,例如不同国家和民族都有属于自己本国或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大家交流时就必须进行翻译。更高的层面则是指有关专业领域的术语。一个特定的应用领域往往存在着一定范围内的语言习惯,这经常被称作“行话”。显然,如果不是熟悉该领域的人就会听不懂“行话”。“行话”在特定的领域内能起到提高沟通效率的作用。学习项目管理知识,一个最基本的好处就是能够懂得“项目管理行话”,在交流项目管理信息的时候可以用最简明的语言来准确地传递信息。选择性知觉:这是指人们对信息中最重要的那部分的关注。每个人都倾向选择那些对其自身重要的信息,而对其不重要的信息就会忽视。每个人的选择性知觉并不相同,一个人觉得重要的信息却不被另一个人关注,这就产生了沟通的障碍。人在一生中不断获取经验,增加知识,事实上就是在增强知觉的选择性,不断提高从纷繁复杂的背景中识别出有用信息的准确性。选择性知觉的形成和人的经历、思维模式、文化背景都有极大的关系。它可能恰恰是某些人区别于他人的重要特征。但在沟通过程中,选择性知觉却常常给我们造成麻烦,因为它根据过去经验所形成的“滤网”筛选信息,易造成“先入为主”的主观判断。噪声:是指在沟通过程中所受到的“干扰”,导致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出现丢失或者偏差。噪声大多来源于环境对通道的影响。例如工作或者交流过程中被意外地打断,注意力由于某种原因被临时转移等,都会导致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出现错误。信息漏斗:由于存在上面所提到的各种沟通障碍,这些障碍会产生所谓的“信息漏斗”现象。从沟通实际是相当困难的。人与人之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信息被误解、被丢失的情况会经常发生。沟通原理和沟通模型沟通可以被简化成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信息直接传递,而是需要经历若干个环节。发信者首先需要把信息进行编码,变成那种可以在通道中进行传递的形式,这经常被称为消息。接收者将收到的消息解码后获得信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真的需要这么复杂的过程吗?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当我们外出游玩归来的时候,家人会问游玩的情形。这个时候所有有关游玩的信息都是脑子中的一幅幅图像,但是你无法直接把这些图像转递给家人。你不得不将它们用语言来描述,这个时候实际上你是在进行编码过程。原始的信息是图像,经过编码后的信息变成了文字。文字可以通过语言、书面等各种形式传递给接收者。而你的家人在接收到这些文字后,就开始根据文字所传递的信息来想象你游玩时的情景。这是一个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场景,但它却包含了信息传递过程中几个重要的概念:第一,信息所包含的内容广泛,五官就是接收信息的器官。我们听到的、看到的、闻到的、触摸到的都是信息。第二,信息是无法直接进行传递的,它必须通过编解码转化为某种类型的消息,然后利用支持该消息进行传递的通道进行传输。发送和接收双方必须使用同样的编解码方式,这又被称为符号系统。每一种符号系统所擅长表示信息的种类和能力是不一样的。第三,消息是通过通道进行传输的,某一种通道只能承载特定的消息种类。在很多情况下,通道在传递消息时可能产生失真。在实践中,不同类型的信息会由于选择不同的通道和编解码方式体现不同的特征。例如: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获取文字所传递的信息,通过广播和电视可以接收被传递的声音和图像。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是否会产生偏差和失真取决于整个过程中的三个关键环节:第一,选择的编解码方式是否可以完整地表述信息。现代的声音和图像记录技术已经可以让我们以接近没有失真的程度来保留信息。但是最古老的文字,虽然其本身很容易被保留和传递,但文字后面所代表的内容却不一定准确地表达了信息发送者的初衷。第二,双方之间是否采用了同样的编解码方式。声音和图像记录所用的编解码过程都是由机器设备完成的,工作过程是对称而一致的,其失真和偏差也是一种客观而稳定的指标。但是语言文字所用的编解码器却是由人脑完成的,这个编解码器的工作水平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也就自然导致了在语言文字的沟通过程中,编码和解码之间在很多情况下并没有采用对等的规则。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就是这个道理。第三,通道传送中是否会产生偏差。大多数信息传输通道都依赖于某种技术。人类科技的发展已经大大促进了人与人沟通和交流的方式。从古代的书信传递,到现代的通信技术都是为了更加准确有效地传递信息。一个通道在信息传输中经常会由于噪声的干扰而产生偏差。例如:我们在公共场合谈话,经常会由于周围噪声的干扰而听错。但是在现代通信技术条件下,例如无线移动通信、互联网等,则基本不用考虑通道所带来的偏差。综上所述,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更多的是那种基于语言文字的、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准确地说这才能被定义为“沟通”。虽然同样是信息的发送和传递,但是在人与人之间和设备与设备之间,同样过程中的困难和关注有着很大的不同。下面给出有关“沟通”的一个更详细而准确的描述:沟通,就是通过说话、信号、书写或行为来交换思想、消息或信息;是指信息通过预先设定好的符号系统在个人间传递的过程;是为了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感情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的过程。这种在人与人之间进行语言沟通的过程存在其特殊性,因此需要细化上面那个被简单化了的信息传递模型。发送者、编码、通道、解码和接收者五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被扩展了可能影响其“性能”的外部因素。编码和解码都分别处于发送者和接收者的经验区域之内,这意味着它们的工作受到发送者和接收者个体的影响。在传递信息的通道“两端”包含受发送者和接收者个体影响的“个性滤网”。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就使得在整个沟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出现偏差。例如:编解码由于个体差异而不对称,个性滤网的存在意味着信息在通道内传递会有选择地丢失等。事实上,我们在讨论这个沟通模型的时候,更关注那些会导致沟通障碍的因素。投资计划(一)投资估算的依据本期项目其投资估算范围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估算的主要依据包括: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3、《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审规程》4、《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深度规定》5、《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6、《企业工程设计概算编制办法》7、《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二)项目费用与效益范围界定本期项目费用界定为工程费用和项目运营期所发生的各项费用;项目效益界定为运营期所产生的各项收益,并严格遵循财务评价过程中费用与效益计算范围相一致性的原则。本期项目建设投资11976.34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三个部分。(三)工程费用工程费用包括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等;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包括:建设管理费、勘察设计费、生产准备费、其他前期工作费用,合计10141.85万元。1、建筑工程费估算根据估算,本期项目建筑工程费为4948.08万元。2、设备购置费估算设备购置费的估算是根据国内外制造厂家(商)报价和类似工程设备价格,同时参照《机电产品报价手册》和《建设项目概算编制办法及各项概算指标》规定的相应要求进行,并考虑必要的运杂费进行估算。本期项目设备购置费为4929.03万元。3、安装工程费估算本期项目安装工程费为264.74万元。(四)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本期项目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1450.70万元。(五)预备费本期项目预备费为383.79万元。建设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建筑工程设备购置安装工程其他费用合计1工程费用4948.084929.03264.7410141.851.1建筑工程费4948.084948.081.2设备购置费4929.034929.031.3安装工程费264.74264.742其他费用1450.701450.702.1土地出让金895.65895.653预备费383.79383.793.1基本预备费195.50195.503.2涨价预备费188.29188.294投资合计11976.34(六)建设期利息按照建设规划,本期项目建设期为12个月,其中申请银行贷款5351.26万元,贷款利率按4.9%进行测算,建设期利息131.11万元。建设期利息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合计第1年第2年1借款1.1建设期利息131.11131.110.001.1.1期初借款余额5351.261.1.2当期借款5351.265351.260.001.1.3当期应计利息131.11131.110.001.1.4期末借款余额5351.265351.261.2其他融资费用1.3小计131.11131.110.002债券2.1建设期利息2.1.1期初债务余额2.1.2当期债务金额2.1.3当期应计利息2.1.4期末债务余额2.2其他融资费用2.3小计3合计131.11131.110.00(七)流动资金流动资金是指项目建成投产后,为进行正常运营,用于购买辅助材料、燃料、支付工资或者其他经营费用等所需的周转资金。流动资金测算一般采用分项详细测算法或扩大指标法,根据企业流动资金周转情况及本项目产品生产特点和项目运营特点,该项目流动资金测算参照同行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合理周转天数,采用分项详细测算法进行测算。根据测算,本期项目流动资金为2969.83万元。流动资金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流动资产12055.1913909.8414837.1618546.451.1应收账款5424.846259.426676.728345.901.2存货4219.324868.445193.016491.261.2.1原辅材料1265.801460.541557.901947.381.2.2燃料动力63.2973.0377.9097.371.2.3在产品1940.892239.492388.782985.981.2.4产成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8生(BS)期末】淮南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 2025年度智慧社区场地租赁及社区服务合作协议4篇
- 2025版纪念品墓地销售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定制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能源项目租赁代理合同3篇
- 个人向公司租用仓储空间协议(2024版)3篇
- 基于2025年度产品研发的实验室共建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班主任新手教师教学辅导与职业发展协议3篇
- 2025年度临时建筑设施租赁合同书(2025年度)4篇
- 2025年度户外广告位场地借用及广告发布合同2篇
- GB/T 12914-2008纸和纸板抗张强度的测定
- GB/T 1185-2006光学零件表面疵病
- ps6000自动化系统用户操作及问题处理培训
- 家庭教养方式问卷(含评分标准)
-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课件(完整版)
- 线缆包覆挤塑模设计和原理
- TSG ZF001-2006 安全阀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蜘蛛开店》
- 锅炉升降平台管理
- 200m3╱h净化水处理站设计方案
- 个体化健康教育记录表格模板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