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之区域环境评价基础_第1页
环境影响评价之区域环境评价基础_第2页
环境影响评价之区域环境评价基础_第3页
环境影响评价之区域环境评价基础_第4页
环境影响评价之区域环境评价基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4讲,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基础2本节内容区域环评概念与重点区域环评程序与内容区域环境容量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区域环境管理计划3一、区域环评概念与重点1、概念在一定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区域开发规划为依据;总整体上综合考虑区域内拟开展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据此判定、评价和选择维护区域良性循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行动规划或方案;具有一定的战略性。4一、区域环评概念与重点2、适用范围国家或地方政府批准建设的各种类型开发区;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旅游度假区,以及各种类型的工业园区和成片土地开发等项目;5一、区域环评概念与重点3、区域特征占地面积在1km2以上涉及多种行业,多个企业有专门的开发区管理机构,区内每个项目有独立法人不确定因素多,开发项目在总体产业导向上一致,但具有一定随机性污染多是集中控制环境影响范围大,污染物种类多6一、区域环评概念与重点4、区域环评重点(1)识别区域开发活动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可能制约区域发展的环境因素区域开发性质、规模、建设内容、发展规划、环境现状主要环境敏感目标,环境资源(水、土、气)的质量现状区域限制性因素分析(包括环境限制性因素以及资源限制性因素,如重大污染源?环境敏感点?资源稀缺?)(2)主要环境要素(水,气,土)等的环境容量,承载力,总量控制方案确定环境目标前提下,区域容纳的污染物量多少——环境容量资源承载力分析——水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环境容量)、土地资源承载力、矿产资源承载力合理分配总量到每一个源,同时确定总量应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留有一定的余量7一、区域环评概念与重点4、区域环评重点(3)论证开发区环保方案的可行性(4)对区域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分析和综合论证污染集中治理方案(规模、工艺、布局等的合理性分析)区域生态建设方案(生态恢复、生态补偿、水土保持等)对区域开发选址、功能区划、产业结构及布局、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环保设施建设等规划方案展开论述说明上述方案的不足及合理之处,对不足之处提出对策建议,或作出调整(实际上是对规划的调整建议)8二、区域环评程序与内容1、区域环评的工作程序——流程图评价区域和周围地区环境调查评价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规划与计划污染源调查评价环境污染调查评价社会经济调查生态环境调查评价环境累积效应调查环保措施效益分析环境影响预测区域开发项目分析环境保护投资能力分析综合分析确定主要环境问题环境功能区划:总量控制环境目标社会经济生态影响公众参与按功能区计算最大允许排放量(环境承载力)根据发展规划预测计算资源承载能力计算主要污染物削减量削减负面影响的措施有哪些?环保综合对策研究区域环境管理和监测方案编制报告书9二、区域环评程序与内容1、区域环评的工作程序——三阶段准备阶段:区域规划分析、环保法规、政策资料,环境影响识别,评价范围,评价重点,评价方法正式工作阶段:区域EIA实施方案,现状调查,现状监测,污染源调查与分析,环境容量,资源承载力,总量控制,影响预测,生态建设报告书编制阶段:按有关导则要求的格式、规范编制区域环评报告书10二、区域环评程序与内容2、基本内容(1)区域开发的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对水、气、噪声、土壤、土地、社会、生态等的环境影响预测(2)开发区选址合理性分析:开发区性质、产业导向等与地区或整个城市发展规划的一致性(3)区域总体布局合理性分析:开发区内各部分之间的功能布置是否合理(4)开发区规模及环境容量(承载力)分析: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污染物排放量之间的协调性分析(5)开发区土地利用及其生态适宜性分析:针对开发区内各种土地利用规划展开(6)区域环境管理体系的建设与规划:机构设置、管理方针、管理方案等11三、区域环境容量1、概念环境容量:自然环境或环境组成要素对污染物的承受量和负荷量(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受污染物的最大数量),包括基本环境容量(差值容量)和变动容量(同化容量)资源承载力:某一时刻资源供应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环境承载力: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122、上述三者的关系实际上环境承载力是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包括了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表征环境承载力的指标可以分为三个方面:资源供给指标,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社会影响指标,如经济实力、污染治理投资、公共设施水平和人口密度;污染物容纳指标,如污染物排放量、绿化状况、污染物净化能力。三、区域环境容量133、承载力分析过程说明计算:环境容量:物理稀释容量(一定环境标准下,是确定的)+同化转化容量(与环境状态有关)。计算:资源承载力: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的可利用量。预测: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污染物排放量,以及对资源需求量的预测对比分析:根据对比结果,确定是否要对规划目标进一步调整。三、区域环境容量141、概念在一定区域环境范围内,为达到预定的环境目标;通过一定的方式,核定主要污染物的最大环境允许排放量(环境容量);并进行合理分配(总量分配问题),最终确定区域范围内各个污染源允许的污染物排放量四、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152、总量控制方法分类(1)指令约束型总量控制——公平型方法(实践中用得较多):在区域环境容量计算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社会、经济、资源、面积等代表性指标的比例关系,采用比例分配法,分配给各个小区域,以行政指令方式下达(P224中的方法);(2)环境容量约束下的总量控制——效率型方法(研究中用得较多):根据模式计算,使各环境目标达标情况下,各污染源排放的最大污染物量(实际上是一种优化),如一些数学规划方法计算的总量。结果是总体最优,但不一定局部最优。四、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163、举例:水污染物总量分配流域总量分配分配主体:流域、行政区分配对象:行政区区域总量分配分配主体:行政区分配对象:污染源(工业)四、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17(1)国家到流域的总量分配现状污染情况严重的流域应承担较高的削减比例(不一定是较高的削减量),现状污染情况较轻的流域可承担较低的削减比例,但根据其经济发展情况可自行提高比例,高于国家要求。全国共分十大流域,其中七大流域(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为重点流域。四、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18(2)流域总量分配到区域的技术路线流域总量分配分为三个层次:国家总量削减目标→流域总量分配→省级行政区总量分配→地市级行政区总量分配。其中:国家→流域总量削减的工作由NEPA确定;流域→省级行政区总量削减并分配的工作由NEPA协调各省级行政区共同完成;省级行政区→地市级行政区总量分配工作由省级行政区和地市级行政区共同完成。四、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19(3)区域到污染源四、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是否否年运行费污染物削减量水质达标率目标可达情景方案总投资优化分配方案经济优化内部治理外部治理末端治理清洁生产布局调整排污口优化排污权交易集中治理优化分配初始分配方案定额达标分配初始分配等比例分配环境绩效分配贡献率分配区域总量目标基于目标总量进行削减饮用水源地达标单元提出水质目标未达标单元无功能区要求单元有功能区要求的单元基于容量进行削减削减排污企业分配目标确定20五、区域开发资源需求预测1、资源需求预测方法人均资源消费法分部门资源需求预测法时间序列法万元产值耗水系数预测法投入产出法弹性系数法:弹性系数=经济增长率/资源消耗增长率212、能流分析能源分类自然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辅助能:矿石燃料类的能源(基本属于不可再生)辅助能分析能源产地:不同产地污染含量不一,运输成本…能源种类:煤炭、型煤、电力、煤气、天然气…能源转换:电力、热力、煤气、型煤…使用方向:工业、农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使用部门:冶金、化工、石油、建材、生活…五、区域开发资源需求预测223、水流分析——阶段水资源开采:已有的?新开发的?水资源使用:地面水、地下水、外调水、海水淡化、污水回用?污水产生:工业、生活、农业、市政、其他分散处理或集中处理:直接排放、二级处理、三级处理、土地处理、土地高效处理、氧化塘处理向受纳水体的排放:河流、湖泊、水库污水回用:深度处理回用、简单处理回用、直接回用五、区域开发资源需求预测234、水资源需求分析节水技术采用用水系数水资源重复利用率水资源供应能力分析区外调水量和调水能力分析五、区域开发资源需求预测241、土地利用适宜度分析开发活动中,以土地单元(或地域空间)为单位分析,这些土地资源及其属性能否在承受人类活动基础上而不发生重大改变。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提供区域环境的发展潜力和承载能力,对区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方法:矩阵法、图解分析法、叠图技术等。六、区域开发土地利用和生态适宜度分析252、土地利用适宜度分析过程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敏感区划分土地使用类型划分环境潜能分析环境限制分析环境潜能图环境限制图土地适宜性分析图综合分析六、区域开发土地利用和生态适宜度分析26六、区域开发土地利用和生态适宜度分析环境敏感区:生态敏感区文化景观敏感区资源生态敏感区自然灾害敏感区土地利用类型:住宅区工业区游乐区商业区文教区…环境潜能分析(p229):地形坡度水文地质自来水供应污水处理水土流失…环境限制分析:生态敏感区地质灾害洪水灾害噪声敏感地下水补给…适宜性分析(p230):叠加适宜度分级表示于地图上271、机构设置于监控系统的建立(1)环境管理机构职责:下达区域环保工作指令上级环保部门下达的工作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编制并组织实施环境保护规划负责“三同时”验收工作检查环保设施的运转状况推广先进经验,组织技术培训七、区域环境管理计划28(2)区域内环境监测站主要职责制定区域环境监测的年度计划和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各项工作规章制度;对区域内重点污染源和地区环境质量展开环境监测工作;参加新、改、扩建企业的竣工验收和检查测定工作参与污染源治理工作技术上接受EPA环境监测中心的指导七、区域环境管理计划29(3)环境管理机构和环境监测站人员配备、仪器配置市级开发区:设环保工作办公室、环境监测站区县级开发区:相关负责人,监测站可有由区县监测站代替七、区域环境管理计划30(4)环境监测计划在区域EIS中,制定出计划,则监测部门依此执行监测对象(环境因子)监测范围,具体位置监测方法,监测频率,分析仪器和方法定期审核制度监测实施机构七、区域环境管理计划312、区域环境管理指标体系环境质量指标:以环境质量标准为基本衡量尺度,以地方环境功能区划为具体依据,是环境管理的目标。污染物排放指标:达标排放是基本要求,减量化,最小化则是不断的追求。总量控制指标:容量总量?环境目标总量?监督管理指标:遵守法规原则?三同时原则?达标原则?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