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的战略转移教案_第1页
红军的战略转移教案_第2页
红军的战略转移教案_第3页
红军的战略转移教案_第4页
红军的战略转移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7《红军的战略转移》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王明的“左”倾错误和中央苏区红军的第四次反“围剿”、第五次反“围剿”;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2、能力目标①通过材料分析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揭示历史事件本质的能力。②通过对王明的“左”倾错误和中央苏区红军的第四次反“围剿”、第五次反“围剿”等史实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阅读、观察、判断、比较、综合历史知识的能力。③通过对王明“左”倾错误、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深入分析和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①通过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及其实质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的反动性。②脱离中国实际的王明的“左”倾错误,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使中国革命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③遵义会议,是中共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标志,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④红军的长征,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重点难点重点: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难点: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和讨论法教学手段主要以现代化电教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学程序课前在电脑屏幕上呈现课题“红军的战略转移”字样和图片资料“七律·长征”,并配有关于长征的背景音乐。新课导入师:(电脑屏幕上呈现二张人物图片)今天我来给同学们介绍二位美国朋友,你们认识他们吗?生:(辨识并回答)师:他们都是美国人,著名记者。一位是埃德加·斯诺,另一位是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埃德加·斯诺在1938年写下了介绍中国革命的重要著作《红星照耀中国》。在这本书里,他对红军长征高度评价:“长征是一部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放映录音)。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20世纪80年代沿着当年红一方面军长征的路线重走了一遍,于1984年写下了伟大的著作《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在这本书中,他指出:“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同学们不妨想一想,不同时代的两位美国记者为何对长征如此倾情、讴歌不已呢?今天我和大家就一起来学习红军长征的历史。新课讲授一、长征背景师:(电脑屏幕上显示文字:1934年10月,临时党中央被迫决定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余人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红军为什么要进行二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呢?生:(思考并回答)师:(加以概括)红军长征与蒋介石、王明二人息息相关(电脑屏幕上显示二人图片)。红军长征一是由于蒋介石的反动政策——“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二是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特别是在军事上的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师:我们一起来看两段材料。(电脑屏幕显示材料一、二)材料一: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说: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材料二:“政府现在既以此案诉诸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根据这二段材料,同学们思考:蒋介石为什么要采取不抵抗政策?这种政策造成了什么后果?生:(思考并回答)师:正是由于蒋介石的民族失败主义论调和寄希望于国联,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的时间,中国的东北三省处于日本的铁蹄蹂躏之下。从此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蒋介石不以民族大局为重,公然又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同学们看材料(电脑屏幕显示材料三)。材料三:1931年8月22日,蒋介石在南昌讲话时说:“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可以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这就是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同学们分析其反动的阶级本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与此思想相似的人,你能列举一些吗?生:(思考并作答)师:因为蒋介石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与此思想相似的人,如曾国藩。同学们结合材料一、二、三思考:“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与不抵抗政策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说这一政策是反动的?生:(思考并回答)师:他们在实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对日不抵抗,积极反共。“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之所以反动,是由其阶级属性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的。同学们回顾: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情况如何呢?生:(思考)师: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情况是这样的:1927年国共对峙开始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35年华北事变,主要矛盾仍是阶级矛盾,但民族矛盾在上升;1935年华北事变之后,主要矛盾变化为民族矛盾。2、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师:蒋介石在“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指导下,发动了对中央红军的第四次、第五次“围剿”(电脑屏幕显示图片)。结合以前所学知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中央苏区红军五次反“围剿”的情况。(屏幕显示图表)次序时间敌我力量对比结果第一次1930年2.5:1胜利第二次1931年7:1第三次1931年10:1第四次1932年4:1第五次1933—1934年6:1失利据上述表中反映的情况,能够说明什么问题?生:(讨论并回答)师:说明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如果坚持毛泽东正确的战略战术,国民党第五次“围剿”也一定能打破。可惜的是,当时毛泽东已不在中央主要领导岗位上了,王明取得了在中央的最高领导权,并且犯下了错误。毛泽东曾痛心地指出:“王明问题的关键、症结之所在,就是他对自己的事考虑得太少,对别人的事却操心得太多了”。谈谈你们对这段话的理解。试分析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生:(讨论并回答)师:王明没有很好地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情况相结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有:王明的“左”倾错误;错误的军事指挥;敌强我弱等。在这样的情况下,红军被迫长征。二、长征主要过程师: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关于红一方面军长征的影片(电脑放映)。哪一位同学能够陈述红一方面军的长征路线呢?生:(观看影片并陈述)师:(师结合电脑屏幕显示讲解,生参与)红一方面军从瑞金出发,突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到达湘江边,只剩下三万多人,打算向湘西转移。在这段行军途中,毛泽东作词《十六字令三首》:(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三)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放映录音)在毛泽东的建议下,向贵州进军,攻占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在遵义县城北,毛泽东作词《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啼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放映录音)遵义会议以后,红军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穿过大草地,进入甘肃,陕西。在甘肃境内,毛泽东写下了词:《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放映录音)红军继续北上,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毛泽东又乘兴赋诗《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放映录音)在红一方面军的长征史上,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三、长征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师:同学们看人物图片,他们分别是谁呢?生:(观看并回答)师:他们与红军的命运息息相关。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同学们讨论: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为什么说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生:(讨论并回答)师:(结合人物图片介绍)从中共的革命实践来看,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大革命失败;王明犯了“左”倾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遵义会议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在遵义会议上决定,中央由张闻天负总责;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从以后的革命经历来看,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四、长征结果及意义师:红一方面军经过一年的奋战,终于到达了陕北。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的情况如何呢?生:(思考红二、红四方面军的行军路线)师:(电脑演示行军路线)三路大军于1936年10月胜利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红军长征中,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李先念以及共和国9位元帅、8位大将、46位上将、160多位中将、近千名少将都曾留下自己的足迹。另据美国记者斯诺统计红军长征经过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爬过18条山脉(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波涛汹涌的河流,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经过6个不同少数民族地区。红军的长征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其意义何在呢?生:(思考并回答)师:毛泽东1936年指出:“红军胜利完成了长征,转到了抗日的前沿阵地,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朱德在1936年作了一副对联:“万里长征犹念泸关险,三军远戍严防帝国侵。”还有外国朋友对中国红军长征的高度评价,可见红军长征意义深远。五、南方八省的游击战争师: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余人开始长征。另外三万余人的地方部队在南方八省坚持游击战争。他们的革命情况如何呢?生:(思考并回答)师:南方八省游击战争的领导人是项英和陈毅。(电脑屏幕显示人物图片)他们的条件很艰苦,有诗词为证:“夜难行,淫雨苦兼旬,野营已自无蓬帐,大树遮身待晓明,几番梦不成”。“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他们仍在顽强灵活地斗争:“讲战术,稳坐钓鱼台,敌人找我偏不打,他不防备我偏来,乖乖听安排”。课堂小结师:由于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和王明犯下“左”倾错误,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是我党在成长过程中的一次重大考验。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的“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中国革命新局面开始。另外三万余人的地方部队在南方八省坚持游击战争。南方八省的游击战争和主力红军的长征构成了一幅全国革命形势的不朽画卷。课堂讨论师:什么是长征精神?生:(讨论并发言)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国家主席江泽民是怎样看待长征精神的。(放映录音)听了这段录音,我是很受感动。我也希望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