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创新网络道德教育1-2_第1页
加强和创新网络道德教育1-2_第2页
加强和创新网络道德教育1-2_第3页
加强和创新网络道德教育1-2_第4页
加强和创新网络道德教育1-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网络存在的道德问题什么是网络道德?所谓网络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与信息网络相适应,人类面临新的道德要求和选择,于是网络道德应运而生。网络道德是人与人、人与人群关系的行为法则,它是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行为规范,赋予人们在动机或行为上的是非善恶判断标准。一、虚拟与现实的冲突网络空间是一个极其自由的世界,网络主体在享受自由的过程中,也很容易迷失自我,从而导致诸多的心里障碍和心理疾病。(一)谎言网络主体身份的隐匿性同时也降低和消解了人们在网络社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使某些潜在的“恶”显露出来,在没有道德压力的情况下,网络社会的谎言被强化与放大。(二)孤独尽管网络具有互动性,但毕竟依靠冷冰冰的机器做中介物。由此,不可避免地造成网民在情感上的孤独。对虚拟世界的专注必然也会忽视现实社会的人与事,行为上的孤独产生心理上实质性孤独,有的网民甚至下线后感到很难表达自己,无法与他人沟通。(三)冲动虚拟社会是一个充满无限新奇事物的空间,它对人们的好奇心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它不仅设法满足网络主体的五花八门的欲望,同时也不断刺激网络主体生成新的欲望,许多网络主体无法抗拒网络社会的诱惑,从而放纵自己冲动的欲望。(四)暴戾比冲动更为严重的是一些网民在不良的网络环境下形成暴力心理倾向。网上大量的暴力游戏使一些涉世不深的青少年沉迷其间,形成暴力崇拜。他们期望以暴力解决一切问题,通过暴力达到自己的目的。为上网不顾一切犯罪嫌疑人杨某某,男,汉族,17岁,初中文化,江西省人。犯罪嫌疑人杨某某在湖里后埔某网吧上网,因其盗用他人帐号上网被管理员发现而被赶出网吧,2005年1月4日,犯罪嫌疑人杨某某纠集了两名身份不明的男青年到该网吧为其被赶出的网吧的事出气,到网吧后该三人将网吧管理员李某打成轻伤,将另一管理员黄某的手划伤,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抓获犯罪嫌疑人杨某某,检察机关经审查以寻衅滋事罪对犯罪嫌疑人杨某某批准逮捕。(五)移情理想体现着人类对完美的追求,同时也说明现实世界的不完美性。现实生活中,人们总会有诸多的不如意,有诸多的无奈,而网络社会提供了人们宣泄情绪、释放压力的最佳通道。当自己的言行受到他人的“匡正”的时候,当面对不喜欢的情感氛围的时候,人们往往将情感移植到网络中,以此摆脱来自各方面的约束与压力。网络道德主体的自我迷失导致的后果首先,自我的迷失削弱网络道德主体的责任感。道德责任是主体对道德关系中客观存在的道德要求的自觉认识,而网络道德主体的自我迷失,本身就意味着自我意识的弱化,在这种状态下,更容易的是放纵自己的感官欲望,淡化自己的道德义务,甚至是漠视自己的道德责任。其次,自我的迷失摧毁了网络道德主体多角色转换机制。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主体都是“角色丛”的集合,即每一个现实主体都扮演着现实生活中的多重角色,并根据不同的生活场景实现社会角色的适当转换,从而采取相应的不同的行为方式。而迷失自我的网络道德主体沉溺于虚拟空间时,就会部分丧失分辨真实与虚拟的能力,陷于虚拟身份中甚至对虚拟身份产生强烈的自恋倾向与心理认同。最后,自我的迷失也导致网络主体在虚拟游戏中消耗大量的时间,较容易丧失参与更有利于网络道德主体发展自我活动的可能机会。二、权利与责任的冲突平等与自由是权利的基本理念。在现实社会中,平等权虽然成为理论上的共识并受到法律的保护,却受到许多客观条件,比如经济、制度、体制与文化等条件的制约,从而限制了平等权的实现程度,也导致了许多许多事实上的不平等现象。但是在网络社会中,可以摆脱现实社会中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每一个网络主体都享有同样的权利,可以平等地进行交往,没有人比其他人享有更多的特权。因此,网络社会最大程度地实现了人们的平等权利。二、权利与责任的冲突网络空间里,人们更容易专注于自我,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而忽视他人的存在,更容易把自己当成一个穿了隐身衣的无所不的“变相怪杰”,而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关系的存在着”,(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是人的存在方式。)更容易把网络空间当成规避法律与道德约束的避风港,而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负有责任与义务的道德主体。因此,当网络主体享受言论自由的同时,有可能侵犯他人的隐私权、肖像权或者名誉权;当网络主体享受获取信息自由的同时,有可能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不一而足。可见,网络空间并不是无限自由的天堂,当权利过渡膨胀,从而导致权利与责任的失衡时,必然导致网络空间的无序与混乱。三、手段与目的的脱离(一)只要目的正当,手段就自然是正当的,高尚的道德目的可以为任何可能采取的手段辩护,并证明手段的合理性。例如在一些人看来,为了惩罚网络上大量散布无聊信息的人,正义的网民可以无休止地向其发送侮辱性的电子函件。实际上,这是一种意气用事的观点。道德的行为与不道德的行为之间,总是有本质区别和原则界限,这绝不容混淆。诸如网络偷盗、诈骗、侮辱人格,等等,总是无可非议的“恶”,任何情况下它都不是“善”。不明确这一点,判定善恶、明辨是非就没有标准。可见,即便是为了实现高尚的目的和动机,也仍需要对手段的道德性质加以考察和约束,如惩处不道德的网络犯罪者,也绝不应该采取侮辱人格与尊严之类的手段。当然,人的网络道德行为是具体的、历史的,常常面临各种具体的道德冲突、道德选择情形,因而在某些具体情况下,出于善良的动机,不得已实施某一“恶行”是允许的,如限制未成年的青少年去网吧,就应是可以理解的。三、手段与目的的脱离(二)目的并不能证明手段的正当性与合道德性,但目的对手段却具有决定性和约束力。就是说,在高尚的目的、善良的动机下,人们不能采取不合法、不人道、不道德的手段。例如,不能因为某人查阅了黄色或“反动”信息,就永远剥夺其上网的权利;也不能因网络上色情、暴力、迷信等不利于青少年的信息大量存在,就禁止青少年上网,这样做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会阻碍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一般是由于目的的本身不明确、不科学或不完整,或者没有在目的和手段之间找到正确的结合点和桥梁,当然还可能存在“别有用心”的动机。第三节网络道德产生的根源一、网络道德是否存在首先,与真实生活一样,一切的道德都是由生活实践启发的。其次,我们说“道德”是人的“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生活,是为了适应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共同利益的关系——这一人类社会生活的必然要求而产生的。所以说,人的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客观前提和基础。而网络道德的产生也是如此,网络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是其产生的现实基础。网络道德是否存在网络,既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文化,因此其本身便孕育和催生出了很多新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伦理精神,重铸了当代社会的许多现代意识,诸如自由与共享、互助与奉献、自主与平等、开放与兼容、信息与知识等现代道德伦理精神和现代意识。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许许多多新的人际关系和伦理道德关系,同时也拓展了现实社会伦理文化的空间。由于网络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引导了人类的价值观念、主体意识、思维方式、道德文化以及社会文化心理等一系列的变革,因此,网络本身就蕴涵着极其丰富的道德伦理内涵。二、信息权利是网络道德的存在基础网络道德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网络空间作为一个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有着道德联系的纽带,而这一连接虚实两界的道德纽带便是“信息权利”

。当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时候,衍生的各种道德问题都是与信息的产生、使用、传播、占有权利的行使有关,这些权利被称为“信息权利”。信息权利是网络道德的存在基础1、信息权力是网络道德存在的基础具体来说,我们将网络世界中的信息权利分为信息发布权、信息访问权、隐私权、知识产权、信息安全权和保持文化多样性的权利等诸多方面。而信息权利则是连接虚实两界的道德纽带。2、网络信息权利的实现背景是网络知识权利结构包含三方面要素:1、技术循环;2、市场循环;3、相关利益群体。

“信息”已经成为一种与人类的自我保存和自我发展密切相关的极其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资源。从而,合理的创造、查询、获取、使用和传播信息的权利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权利形式。三、网络空间的道德架构(一)、网络群体的自治道德网络道德建构的依据应该是人们在特定的道德冲突情境中的道德直觉,其基本的模式也应该是一种开放性的自治道德。(二)、网络空间的自我道德两个原则:一是为自我道德的目标原则,即自我实现与自我幸福;二是自我道德的实践原则,即自我管理与自我反思。网络群体的自治道德与现实生活一样,道德是生活实践启发的。鉴于网络中的社会群体是一种由各异的目标和兴趣等决定的区分化社群,网络群体的道德建构应该是建立在群体共识基础上的微观道德建构,而不是整体的宏观道德建构。网络空间实现和谐的关键性前提便是建立一套能够为绝大多数网民所接受的“道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