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主产区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的评价研究_第1页
粮食主产区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的评价研究_第2页
粮食主产区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的评价研究_第3页
粮食主产区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的评价研究_第4页
粮食主产区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的评价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粮食主产区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的评价研究系(部)专业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提交日期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摘要粮食主产区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体和商品粮的主要来源地,有着粮食生产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经济效益等比较优势。从某种意义说,全国粮食是否能够供求平衡取决于粮食主产区的持续稳定增产。在全球粮食危机和国家粮食安全不容乐观的背景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健全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粮食安全面临更多的问题和困难。因此,粮食主产区肩负着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对于实现全国粮食的总量平衡和区域协调,保障全国粮食安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战略性的重要意义。本文构建粮食主产区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度的分析理论框架,以期为国家政策向粮食主产区偏斜和财政扶持提供理论依据,并提出提高粮食主产区贡献度的政策建议。关键词:粮食安全,粮食主产区,贡献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AbstractGrainproducingareasisamajorsourceofChina'sgrainproductionandgrainofthebody,withfoodproductionresources,technologicalandeconomicbenefitsofcomparativeadvantage.Inasense,isthenation'sgrainsupply-demandbalancecandependonasteadyincreaselargegrainprovince.Intheglobalfoodcrisisandnationalfoodsecurityisnotoptimisticinthebackground,withincreasinglyrobustandindustrializedmarketeconomy,therapiddevelopmentofurbanization,China'sfoodsecurityisfacingmoreproblemsanddifficulties.Therefore,shoulderingmajorgrainproducingareastoensureourfoodsecurity,thetaskofmaintainingsocialstability.Fortherealizationofthecountry'soverallbalanceoffoodandregionalcoordinationtoensurenationalfoodsecurity,andpromotesustained,rapidandhealthydevelopmentofstrategicsignificance.Thisarticleattemptstodraw"fourcontributionsagriculture"Kuznets'stheorytoconstructatheoreticalframeworkforanalyzingthecontributionofnationalfoodsecurityinmajorgrainproducingareas,inordertoskewthenationalpolicytomajorgrainproducingareasandfinancialsupporttoprovidetheoreticalbasisandmakepolicyrecommendationstoimprovethecontributionofthemajorgrainproducingareas.Keywords:foodsecuritygrainproducingareascontribution目录TOC\o"1-3"\h\u13203摘要 I10551Abstract II193271绪论 113693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13749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103401.3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2113931.3.1研究内容 3105271.3.2研究方法 3202粮食主产区与粮食安全概述 476122.1粮食主产区简介 46042.2粮食安全的概念与特点 4276802.3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历史演变 4139763我国粮食主产区对粮食安全保障的统计分析 650773.1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量 626593.2粮食主产区的粮食流通 7285023.3粮食主产区粮食消费 7195414粮食主产区对粮食安全贡献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983874.1粮食主产区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的评价指标体系 9297994.1.1粮食生产指标 933594.1.2粮食流通指标 9135014.1.3粮食消费指标 1088344.2评价方法的选择 10157524.3评价模型的构建 10186664.4评价步骤及结果 11135885粮食主产区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的评价及建议 1468045.1评价结果分析 14115945.2建议 1410233结论 1627173参考文献 1727882致谢 18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1绪论1.1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全球化趋势日益加深,主权国家之间的经济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冲击日益增多。粮食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基础,同样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挑战。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三农问题。而粮食问题与农民收入的增长问题、农村土地问题、农村的社会事业发展问题和农民权益保护问题一起,是当前三农问题的五大核心问题。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影响当代中国粮食安全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正在显现,粮食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粮食安全的理论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于农业经济研究领域的热点和焦点。因此,保障粮食安全对于我国尤其重要。彻底保障粮食安全,从根本上讲要保证粮食供给,这要求粮食主产区对于粮食的生产给予充分保障。而粮食主产区经济发展状况,会影响到区域内政府和居民从事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从长远考虑,将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粮食主产区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有着突出重要的贡献,中国有十三个粮食主产省区,根据国家粮食局2013年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76%,约95%的全国增产粮食来自13个粮食主产区,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出路。1.2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文献对粮食安全的的界定:定义一:1974年FAO最早界定了“粮食安全”,即“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定义二:1983年FAO通过了总干事萨乌马提出的粮食安全定义:“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定义三:1996年FAO指出,“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的粮食来满足其需要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国内文献的界定:定义一:1992年我国政府提出的粮食安全概念,指“能够有效地提供全体居民以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达标的包括粮食在内的各种食物”。此定义接近于萨乌马定义,强调粮食供求均衡,对粮食结构和质量作了界定。定义二:从生产角度来理解中国粮食安全。雷玉桃等(2003)认为我国粮食安全具有特殊性,它不仅指实现总量增长目标,而且要考虑到粮食总量与质量并重、粮食品质结构合理等;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首要目标是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等。可见,这是从增加国内生产的角度来界定粮食安全的,和FA01974年的定义一脉相承。定义三:从交易视角来理解中国的粮食安全。娄源功(2003)认为:中国粮食安全是指:国家满足人们以合理价格对粮食的直接消费和间接消费,以及具备抵御各种粮食风险的能力。问题是,如果割裂了生产的“输入”和消费的“输出”,交易环节不可能单独实现粮食安全目标。定义四:近来更多的学者倾向于借鉴,FA01996年的定义,从可获得的视角来认识中国的粮食安全,这涉及生产、流通和消费等环节。吴志华等指出,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能得到与其生存和健康相适应的足够食品,而对粮食生产、流通与消费进行动态、有效平衡的政治经济过程;闻海燕指出,粮食安全体系包括生产出足够多的粮食、有一个高效率的流通组织来供应、确保所有需要粮食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获得粮食。定义五:钟甫宁等从四个层次来理解粮食安全:供应量是否满足本需要;供应在时空上分布是否均衡;所有的人是否能容易地获取基本的粮食;粮食是否符合卫生、营养和健康的标准。在这四点中,前一个是生产意义上的,中间两者是获取意义上的粮食安全,最后一个是品质意义上的粮食安全。总之,国内外对粮食安全的理解有这样的趋势:从重视生产到重视可获得性。这说明粮食安全涉及多个领域,取决于多种因素,同时,粮食安全具有阶段性、层次性。曾福生,匡远配认为:从粮食需求看,假定中国人口总量在2020年达到14.5亿,那么,2020年中国粮食总需求将达到约62091万吨,其中口粮约为21275.85万吨,约占粮食总需求的34.27%;饲料用粮约为29849.70万吨,约占粮食总需求的48.07%;工业用粮约为9815万吨,约占粮食总需求的15.81%;种子用粮约为1150万吨,约占来那是总需求的1.85%。从粮食供给看,2020年中国粮食总产量约为59876万吨。中国粮食供需缺口在2020年会达到2215万吨,粮食供求总体越想偏紧,未来中国粮食供求将处于紧平衡运行状况。因此粮食主产区的发展对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建立健全粮食物流体系。促进农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具有重大意义,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核心地位不动摇的重要保证。虽然中国粮食生产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目前中国粮食安全的基础还不稳固,随着惠农政策边际效应的递减以及中国宏观经济形式的变化,中国粮食生产情况还不容乐观。粮食主产区是中国商品粮生产的核心区域,对确保国家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决定性作用。一旦粮食主产区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危及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粮食主产区呈现出不断缩小的趋势,这种变化是自然、经济、科技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3研究的内容与方法1.3.1研究内容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粮食安全的相关概念、演变与发展;2、粮食主产区的现状分析;3、粮食主产区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的评价;4、粮食主产区发展的问题与对策。1.3.2研究方法(1)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相结合。保障粮食安全,是我国国家发展过程中的宏观问题,而相对而言,粮食主产区区域经济发展,是某个区域内的微观经济问题。因此,需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理清对于一个区域而言承担国家宏观经济职能与发展微观经济的关系,并从中找到同时实现两个职能目标的有效途径。(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本文既要对我国粮食安全和粮食主产区经济发展等情况作基本的定性分析和判断,也要涉及到某些问题的定量处理。因此,本文分析需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2粮食主产区与粮食安全概述2.1粮食主产区简介粮食主产区是指地理、土壤、气候、技术等条件适合种植食作物,并且有一定经济优势的专属经济区,也可以简称粮食大省。从最广义上讲,粮食主产区是指我国以从事粮食生产为主的农村区域,这类似于粮食产区的概念。本文对粮食主产区的分类和分划,主要根据2000年中央一号文件确定对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给予政策补贴性扶持,为此国家按照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和提供商品粮数量等标准确定了河北省、河南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苏省、江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四川省、安徽省13个省为我国粮食主产区。根据国家粮食局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为75.4%,约95%的全国增产粮食来自13个粮食主产区。可以看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以及粮食主产区在提供大宗农产品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决定了粮食主产区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其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整体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2.2粮食安全的概念与特点粮食安全一词中文的涵义通常有两种:一种主要是指供应方面的保障程度,英文为foodsecurity:另一种主要指营养、健康方面的保障程度,对应的英文为foodsafety。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前者。联合国粮农组织将粮食安全定义为“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的足够食品”(FAO,1974)。1983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安全委员会通过了总干事爱德华.萨乌马提出的粮食安全的新概念: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应该是,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FA0,1983)。这个新概念含盖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1)确保生产足够数量的粮食;2)最大限度地稳定粮食供应;3)确保所有需要粮食的人们都能获得粮食。新的粮食安全概念不仅要求提供充足的供应总量,而且要求保证所有的消费者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强调既要发展生产,提高粮食供应总量,又要增加收入,提高居民的购买力,特别是贫困地区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和购买力。不再像过去那样强调地区内的自给自足,而是要求建立完善的粮食市场,在地区之间和国家之间互通有无,以加强有关各方的粮食安全。2.3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历史演变粮食主产区是中国商品粮生产的核心区域,对确保国家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决定性作用。一旦粮食主产区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危及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粮食主产区呈现出不断缩小的趋势,这种变化是自然、经济、科技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粮食主产区的演变与发展不仅在过去,而且在现在,乃至在未来都会对中国的粮食安全产生巨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粮食主产区空间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生产格局和流通格局两个方面。从中国粮食生产格局变迁看,全国粮食生产区域由南方持续向北方转移,由东部、西部逐渐向中部推进,其中东南沿海区粮食生产急剧萎缩,东北区和黄淮海区形成了全国粮食增长中心,粮食主产区的边界明显地呈现出缩小趋势。从中国粮食流通格局变迁看,伴随着粮食调运由计划调拨到市场调节的变化,中国粮食流向流量发生了由南粮北调向北粮南运的转变。中国粮食主产区空间格局的变化表现出显著特点:第一,粮食主产区在空间上相对集中;第二,粮食生产与人口分布的地域分异加剧;第三,粮食主产区向经济滞后区域集中;第四,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的空间距离加大。中国粮食主产区空间格局的变化是伴随着我国经济改革而发生的,这种变化的形成包含着复杂而深刻的经济与社会多重原因。第一,种粮比较效益相对低下是粮食主产区萎缩的基本原因;第二,市场化、国际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区域差异性是粮食主产区空间格局变迁的重要原因;第三,人地矛盾是粮食主产区空间格局变迁的客观原因;第四,社会需求拉动是粮食主产区空间格局变迁的市场动因;第五,农业科技进步为粮食主产区空间格局变迁提供了推动力。要实现粮食主产区的健康发展,必须结合粮食主产区发展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科学确定粮食主产区的战略定位,制定粮食主产区的发展目标,明确粮食主产区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为此必须要强化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要素基础,不断加强自然基础要素,增加人工投入要素,提升效率要素等。3我国粮食主产区对粮食安全保障的统计分析3.1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量粮食产量是指农业生产经营者日历年度内生产的全部粮食数量。按收获季节包括夏收粮食、早稻和秋收粮食,按作物品种包括谷物、薯类和豆类。其产量计算方法:谷物按脱粒后的原粮计算,豆类按去豆荚后的干豆计算;薯类(包括甘薯和马铃薯,不包括芋头和木薯)1963年以前按每4公斤鲜薯折1公斤粮食计算,从1964年开始改为按5公斤鲜薯折1公斤粮食计算。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区、市)农业生产经营户的抽样调查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全面统计,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0193.5万吨(12038.7亿斤),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1951.4千公顷(167927.1万亩),全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5376.8公斤/公顷(358.5公斤/亩),粮食主产区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有着突出重要的贡献,中国有十三个粮食主产省区,根据国家粮食局2013年统计数据显示(见表1):中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76%,播种面积占72%,单位面积产量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42.8公斤/公顷,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出路。表12013年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量地区播种面积(千公顷)单位面积产量(公斤/公顷)总产量(万吨)总计80232.25819.645763.5河北6315.95327.93365.0内蒙古5617.34936.52773.0辽宁3226.46805.22195.6吉林4789.97413.73551.0黑龙江11564.45191.96004.1江苏5360.86385.33423.0安徽6625.34950.13279.6江西3690.95733.22116.1山东7294.66207.64528.2河南10081.85667.35713.7湖北4258.45873.92501.3湖南4936.65926.72925.8四川6469.95235.23387.13.2粮食主产区的粮食流通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粮食流通是关系国民经济稳定运行的基础性产业,其发展事关广大种粮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安全。粮食商品流通,是粮食商品由生产者到消费者的多次买卖活动过程,它构成粮食商品流通体系。要使流通渠道畅通,必须让流通体系的每个要素,都协调运行、发展。粮食大省粮食商品量占全国的80%以上。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出售粮食720.11kg,高于全国82.47个百分点;散粮接发能力为31万t/h,低于全国水平。粮食经纪人数量为50-60万人。不过,目前粮食主产区,因为铁路运力不足,粮食运不出去,致使很多农户卖粮难,增产不增收。但也要看到,当前粮食流通领域正面临几方面挑战。一是由于我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户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农民大多实行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在粮食流通上信息不灵通,农产品交易手段单一,市场交易不规范,长途运输和安全仓储设施缺乏。二是部分主产区粮食储存仓容比较紧张,不少老粮库的质检、通风、测温、烘干等保粮设备非常简陋和稀缺,农户储粮设施比较落后,农户储粮的损失率偏高。三是粮食流通在经营理念、发展方式上与科学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多不适应的方面,加快转变粮食流通发展方式更加紧迫。因此,要抓住机遇以深化改革、转换机制为动力,推动粮食流通科学发展。3.3粮食主产区粮食消费粮食大省的消费自我满足。即使粮食大省的粮食商品率达80%以上,粮食大省生产出的粮食当然一部分也由自己消费。2012年,粮食大省粮食产消差(产出-消费)10916万t,而从全国来看,消费超出产出953万t。2012年粮食大省粮食人均占有量高于全国水平38.58个百分点。粮食大省本身居民的一些粮食消费习惯,如节约粮食,减少粮食的浪费等粮食消费习惯,为粮食安全做出贡献。年人口流动粮食节约量3120万t。适应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而调整粮食结构。中国居民的食物消费结构正在由植物类向动物类转变,而且这种趋势在一段时间将延续不断。对动物食物需求旺盛,必然刺激饲料业的大发展,从而对饲料粮的需求将大为增加。这些变化,对粮食的消费需求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将直接要求粮食大省对自身的生产方式和种植结构进行调整。粮食大省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加工水平、消费习惯观念来适应粮食消费结构调整带来的变化和影响,继续为国家的粮食安全提供保障和支持。粮食大省的贫困人口粮食可获得性。粮食安全的主要内容也包括解决好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让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享有充足的食物。而粮食大省的贫困人口还是数量庞大。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9%,低于全国水平43%。口粮、饲料用粮、工业用粮、种子用粮、损耗及贸易用粮是当前我国主产区粮食消费的主要方式,其中口粮是最主要的粮食消费途径,并且在口粮消费中,小麦和稻谷是我国粮食消费的主要对象,农村地区则是粮食消费的主力军。依据统计局公布历史数据,总体粮食消费较上年继续增长;综合全国粮食收获进度、制粉、碾米、畜产品与饲料产量、工业消费,6月,国内粮食的月度库存与消费系数较上年提升。4粮食主产区对粮食安全贡献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于粮食安全的概念,联合国粮农组织(FAO)1974年首先提出粮食安全是保证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得到未来生存和健康所需的足够食品。之后这一概念被修改为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所需要的基本食品。根据FAO的定义,粮食安全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出足够多的粮食;二是最大限度地将生产出来的粮食供应到市场;三是满足人们的粮食消费需求,因而我也可以从粮食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三个方面来构建粮食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4.1粮食主产区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上述粮食安全定义,结合其他一些学者对粮食安全的研究,我从生产、流通和消费三个方面选择相关指标来评价粮食安全。4.1.1粮食生产指标粮食生产安全指标。粮食生产是粮食安全的基础,也是粮食流通和消费的前提,对于粮食生产安全从总量、人均量和粮食生产条件三个方面来衡量,总量指标包括粮食总产量(A1)和粮食种植面积(A2),用来评价粮食生产总体种植规模和产量,反映粮食生产的总体水平;人均量为人均粮食产量(A3),是在总量基础上结合效率来考察平均水平下的粮食产量;粮食生产条件指标则包括农业科技进步率(A4)、农用化肥施用量(A5)、有效灌溉面积(A6)和农业机械总动力(A7)四个方面,反映了粮食生产的科技水平、机械化程度和粮食生产基础设施状况,这些都影响着未来粮食的生产能力。4.1.2粮食流通指标粮食流通安全指标。要保证粮食安全,仅仅生产出粮食是不够的,考虑到粮食生产能力在区域间存在差异以及时间上的分布情况,必须对粮食从空间和时间上进行调节,使粮食供给和需求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进行匹配,使所生产出来的粮食在需要的时间到达需要的消费者手中,这就是粮食的仓储和流通过程,由于仓储本身可以看作是流通的一个环节,因而这里我们将仓储和流通统称为粮食流通环节。反映粮食流通状况的指标主要包括:(1)粮食储备过剩率(B1),粮食库存是调节粮食供需、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但如果库存粮食主要分布在粮食大省,在现有的流通能力下粮食大省库存越多越不利于全国层面的粮食安全。(2)粮食商品率(B2)和粮食加工转化率(B3),前者是指生产出来的粮食中用于销售给消费者的比例,后者反映用于加工的粮食比例。(3)粮食经纪人数量(B4)和全国散粮接发能力(B5),衡量粮食流通中介服务体系的发展状况。(4)农民人均粮食出售量(B6),从人均值来反映作为粮食生产者的农民所出售的粮食数量。4.1.3粮食消费指标粮食消费安全指标。粮食生产和流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对粮食的需求,因而粮食消费也是粮食安全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粮食消费安全的衡量选用:(1)粮食产销差(C1),即粮食总产量与粮食总消费量之差,反映粮食的自给水平,产销差越小越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2)农民人均粮食消费量(C2),反映作为生产者的农民的粮食消费状况。(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C3),指农民家庭用于食物消费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反映农民家庭的粮食购买能力和在粮食上的负担状况。(4)粮食价格波动率(C4)和流动人口粮食节约量(C5),用来反映粮食价格的变化和流动人口对粮食消费、粮食安全的影响,价格波动率越大越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4.2评价方法的选择在指标体系的建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确定各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相对重要程度。为了使多个指标合成的综合评价结果能够准确反映被评价对象的真实情况,需对各指标赋予不同的权数。本文采用了AHP法(The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又称层次分析法)确定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AHP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通过对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的两两比较,给出模糊判断,根据判断尺度将其量化,最终得出指标的权重。4.3评价模型的构建基于以上对粮食安全内涵的分析,本文将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大类18个细化指标,引用曾福生、匡远配教授对粮食安全18个细化指标权重的处理,递阶层次的指标体系见表2。表2

粮食大省保障粮食安全贡献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指标权重目标层

子系统权重个体指标权重粮食安全粮食生产(A)0.442粮食总产量A10.228粮食种植面积A20.102人均粮食产量A30.228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A40.136农业化肥施用量A50.102有效灌溉面积A60.102农业机械总动力A70.102粮食流通(B)0.279粮食储备过剩率B1

0.293粮食商品率B20.139粮食加工转化率B3

0.139粮食经纪人数量B40.119全国散粮接发能力B5

0.086农民人均出售粮食B60.224粮食消费(C)0.279粮食产消差C10.356农民人均粮食消费量C20.214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C30.214粮食价格波动率C4

0.121流动人口粮食节约量C50.0954.4评价步骤及结果本论文引用曾福生、匡远配教授对粮食安全18个细化指标权重的处理,根据前面的分析可得如下的计算公式,粮食安全综合评价值KF=0.442A+0.279B+0.279C其中:A=0.228A1+0.102A2+0.228A3+0.136A4+0.102A5+0.102A6+0.102A7B=0.293B1+0.139B2+0.139B3+0.119B4+0.086B5+0.224B6C=0.356C1+0.214C2+0.214C3+0.121C4+0.095C5以2013年数据为例,通过前文所构建的粮食安全综合评价指数计算公式来分析粮食主产区对我国粮食安全的贡献值。本文的粮食大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山东、江苏、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和四川等13个省份,相应的粮食主产区各指标值也是以这13个省份的数据计算得到,数据分别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3、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3、粮食主产区各省份2013年统计年鉴以及农业部、科技部和国家粮食局网站。其中:(1)粮食主产区人均粮食产量为粮食总产量除以各个省份的人口数。(2)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各省份数据的平均值。(3)由于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无相关统计数据,农业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和农业机械总动力数据来自2012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数据为2012年数值。(4)全国粮食储备过剩率以控制在10%以下为最优值,粮食大省的国家粮食储备为14224万吨,省级及以下地方粮食储备为19322万吨,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村经济调查司数据估算,结合主产区粮食消费25908万吨,可计算得到最终的粮食大省粮食储备过剩率。(5)粮食经纪人数量100万人来自人民网相关报道,是一个估算值。(6)粮食价格波动率根据2012年第四季度粮食价格指数与第一季度粮食价格指数的差额计算所得。(7)流动人口粮食节约量。假定流动人口不对全国范围内的粮食消费产生影响,而粮食大省的流动人口对粮食大省粮食消费将产生节约效应,该指标值=流动人口数量×人均粮食消费量。对于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粮食商品率、粮食加工转化率、农民人均出售粮食、粮食产销差、农民人均粮食消费量、粮食价格波动率、流动人口粮食节约量等8项指标,由于粮食主产区数值超过全国数值,在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时统一以1来代替,表明粮食大省在这些指标上对全国粮食安全的贡献程度达到了最优值。而粮食储备过剩率和粮食价格波动率两个指标则取负值,因为不管是储备过剩率越高,还是粮食价格波动率越大,都将不利于国家的粮食安全。各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的数值与相应的权重相乘,可分别得到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粮食流通和粮食消费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值。其中,A=0.8198,B=0.5352,C=0.7380,如图3。根据粮食安全贡献度综合评价指数KF=(0.442A+0.279B+0.279C)×100,可计算出粮食主产区对全国粮食安全的贡献度为73.6%。图3全国和粮食大省各指标值目标层子系统个体指标全国粮食大省标准化比值粮食安全粮食生产粮食总产量A160193.5万吨45763.5万吨0.760273粮食种植面A2111951.4千公顷80232.2千公顷0.716669人均粮食产量A33785公斤4323公斤1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A448%51.3%1农业化肥施用量A547662万吨32876万吨0.689774有效灌溉面积A6550293千公顷385823千公顷0.701123农业机械总动力A7683978万千瓦494955万千瓦0.723642粮食流通粮食储备过剩率B1

0.10.32-0.3125粮食商品率B246.5%60%1粮食加工转化率B3

40%67%1粮食经纪人数量B4100万人60万人0.6全国散粮接发能力B5

50万吨/小时31万吨/小时0.62农民人均出售粮食B639464公斤5371公斤1粮食消费粮食产消差C1-953万吨10916万吨1农民人均粮食消费量C22056公斤2089公斤1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C343%39%0.906977粮食价格波动率C4

55.8%76.7%-1流动人口粮食节约量C503120万吨15粮食主产区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的评价及建议5.1评价结果分析(1)从总体上看,粮食主产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度比较合适,处于良好等级。与专家和学者们的已有定性分析结论大体相符。(2)粮食主产区保障粮食安全的贡献在粮食生产环节最大。粮食安全的首要内容就是粮食产量,没有足够的粮食生产量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粮食安全。粮食主产区在生产环节的比较优势是明显的,在粮食总产、单产、播种面积方面对全国的贡献都在70%左右,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人均粮食产量方面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显示了其综合生产能力相对于粮食主销区和平衡区要强得多。(3)粮食主产区的粮食流通环节最弱。特别是粮食储备、粮食经纪人以及散粮接发能力建设方面滞后,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国粮食安全。(4)在粮食消费环节粮食主产区还要继续努力。粮食价格波动在影响流通的同时也影响着大多数人是否有足够的用于购买粮食的费用。低收入阶层的粮食保障水平也是影响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流动人口越来越成为影响粮食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5.2建议(1)进一步保护和提高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保护耕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合理引导土地流转,提高粮食生产的规模效益;加大投入,改善生产条件;继续加强中低产田改造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力度;重点支持粮食大省的小型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搞好田间工程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单产;稳定和完善粮食生产的各项惠农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2)加强粮食流通能力建设,建立起适应的粮食流通体制。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和销售市场,实行购销多渠道经营,更好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粮食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高度重视粮食批发市场建设,包括以国家中心批发市场为龙头、区域性批发市场为骨干、初级批发市场为基础的三级批发市场体系建设;利用粮食期货市场发现与预测粮食价格的功能指导粮食生产;推进粮食产销区建立更加紧密和规范的长期粮食购销合作关系;大力加强粮食物流的关键节点建设;加大跨产销区的铁路建设投入;增加散运及其配套设施的研发和补贴;加强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完善粮食储备政策和调节机制,更好地发挥国有粮食企业在平抑粮食价格方面的作用。(3)实现粮食生产、流通与消费的和谐。统筹粮食行业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发展,对粮食消费市场进行细分,满足居民粮食多样化需求,并确保健康、安全、科学消费;注重加大对城乡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补助,确保其生活消费水平;尽快规范粮食市场交易,建立诚信体系,维护生产者、消费者、经营者权益;统筹城乡、粮食产销区、不同粮食品种之间的流通发展;抓紧现代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粮食经营者素质和水平,提高粮食流通效率和效益,加强产销区粮食宏观调控,解决人口流动要求的粮食流通能力。(4)强化粮食安全责任。根据责权利对等的原则,继续完善中央和地方粮食安全分级责任制,强化粮食省长负责制,明确粮食安全分区目标责任;各级政府要把确保粮食安全纳入各级行政首长的议事日程、政绩考核并认真兑现落实,切实对本地区耕地保护、粮食生产、流通和安全负起责任,促进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粮食安全工作;强化粮食大省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明确粮食生产目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将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充实地方储备等任务落实到省;建立健全粮食安全考核评价体系,把粮食省长负责制量化并纳入省级政府绩效考核;强化销区政府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责任,主销区也必须重视发展粮食生产并保持一定的粮食自给率,加快建立产销区稳定合作机制和产销衔接机制。(5)积极构建财政、金融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的新框架。多渠道筹措资金,扩大财政支农规模,增加财政对粮食主产区农业的投入总量;财政以补助、转移支付、贴息等方式吸引各方面对粮食主产区农业的投入;合理利用绿箱政策、黄箱政策,调整财政支农结构;重视农业科学区划,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业科技推广,实行科技兴农战略;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形成粮食主产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合理布局;增加绿箱政策允许的补贴项目,加大粮食直接补贴力度,稳定粮食生产;合理利用黄箱政策,提高粮食主产区农产品竞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