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通识课现代日本政治课件(全)_第1页
上海交通大学通识课现代日本政治课件(全)_第2页
上海交通大学通识课现代日本政治课件(全)_第3页
上海交通大学通识课现代日本政治课件(全)_第4页
上海交通大学通识课现代日本政治课件(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日本政治

上海交通大学翟新参考书目1、王新生:《现代日本政治》,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2、升味准之助:《日本政治史》第四册,商务印书馆1997年;3、中村政则:《日本战后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4、王振锁:《日本战后五十年》,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5、徐万胜:《日本政治与对外关系》,人民出版社2006年;6、柳原修:《日本的国会与政治》,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7、安世舟:《漂流的日本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8、安德鲁.戈登:《日本的起起落落》,广西师大出版社2008年;9、约翰.W.道尔:《拥抱战败》,三联书店2009年;10、翟新:《战后日本的对外观》,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绪论为何要学现代日本政治

如何学习现代日本政治第一章、现代日本政治的起点一、对日占领和民主改革

1、对日占领

对日间接统治(对德直接统治)占领当局的地位对日占领的本质和目的2、民主改革的主要内容

(1)解除武装和撤消军事机关(2)废除思想警察制度(3)教育文艺宗教新闻改革(4)政治机构调整(5)解散财阀(6)农地改革(7)审判战犯一、审判

(1)至审判的历史经纬

目的:确立侵略战争犯罪和战犯的方针

以司法手段消除世界战争

过程:1943-1945年盟国的处罚战犯动向1945年8月伦敦协定确定审判原则及罪名A反和平罪B通常战争犯罪C反人道罪两个审判的不同点纽伦堡审判(1945.11.20-1946.10.1)

起诉战犯嫌疑人22名(判处死刑12名、无期3名、有期4名、无罪3名)

美、苏、英、法4国法官团

全体一致审判原则东京审判(1046.5.3-1948.11.12)

起诉战犯嫌疑人28名(过程中2名病死、1名精神失常。判处死刑7名、无期16名、有期2名)美、苏、中、英、法、加、荷、澳、新、菲、印11国法官团多数决审判原则东京审判的评价东京审判的意义

人类史上对侵略战争进行司法处理的正义壮举

对国际法的贡献

为战后处理和战后和解提示了新的模式东京审判的历史局限性

围绕审判的司法管辖权问题的争论至今尚存

审判程序和过程的瑕疵

重美欧轻东亚的审判和处理倾向

在中、美、苏、英、澳、荷、法、菲等国设置国际军事法庭中华民国设南京、上海等10法庭(有罪504人、死刑149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设太原、沈阳2法庭汉奸审判(有罪15000余人、死刑369人)盟国共起诉BC级战犯嫌疑人近6000人处死934人

(8)解除公职处分

共清洗党政军财警和媒体界近21万人

(9)赋予妇女参政权

19世纪80年代采取代议制选举

1925年男子普选权(10)组织工会(11)战争赔偿)战争赔偿(warreparation)因战争行为国家间对损失和损害的赔偿战后补偿(compensation)对因战争行为受损的个人等进行补偿1、“中间赔偿”至50年5月共1.6亿日元(中国54.1%、其余为印尼、菲律宾、缅甸、马来等)2、现地(日本政府、企业、个人)资产赔偿

朝鲜:702.5亿日元

台湾:425.4亿日元

中国东北:1465.3亿日元

中国华北:554.3亿日元

中国华中和华南:367.2亿日元

其他日本占领地和在欧美各国:280.1亿日元

共折合当时美元236.8亿

3、国家间的个别赔偿(1)有赔偿的国际法依据的

印尼:8亿美元

菲律宾:8亿美元

缅甸:2亿美元

越南:3900万美元

老挝:278万美元

柬埔寨:417万美元(2)无赔偿的国际法根据的

韩国:3亿美元

新加坡:2500万新元

马来西亚:2500万新元

泰国:150亿日元(3)中立国

瑞士:11亿日元

西班牙:20亿日元(4)长期未承认国家

蒙古:50亿日元(5)其他主要的赔偿及补偿

荷兰:36亿日元

美、英、加、印、希腊、阿根廷:187.4万美元

西、瑞典、瑞士、丹、奥:1235.9万美元

意大利:4.6亿日元

(12)制定新宪法(改革成果制度化)

新宪法的主要特质:

1、明确规定主权在民,否定主权在君

2、明确放弃战争和不保有军备,在人类史首次提出建和平国家

3、明确肯定并保障国民的基本人权3、民主改革的评价作用:第一,从制度和体制上铲除了军国主义的土壤。第二,在相当程度上废除了日本社会和政治体制中的前近代性。局限性:第一,天皇制等旧制度保留下来,易使旧意识形态等复活。

第二,因美国占领政策的变化,使保守势力一直控制日本政治舞台。第三,因改革是外力推动的,使民主化缺乏自律性,国民意识的变化滞后于制度和社会状况的变化。

小结:(1)美国在对日改革中的政治智慧

(2)日本官民对改革的态度4、战后日本的战争认识和对外姿态

(1)政府的基本立场和国家领导人的发言

(2)对外事务处理上的基本政策

(3)国际社会对日本国际贡献的评价二、美国转变占领政策和对日媾和1、美国转变对日政策政策背景政策内容:经济上由削弱转向全面扶植,使其成为远东工厂;政治上由彻底民主化转向扶植保守势力,使其成为反共防洪堤;军事上由非军事化转向鼓励日本重新武装。

2、旧金山媾和问题

战后处理上,盟国对日政策与对德政策不同美国媾和政策的变动

媾和条约对日本的作用:(1)日本重新恢复主权和独立;(2)美日形成共同防卫体制和特殊盟国关系;

(3)日本受制于条约,影响了和一些国家发展健全关系。

第二章、现代日本的天皇制度

一、天皇制的演变

1、关于天皇天皇中国人说“王”、“大王”、“天皇”

2、天皇制的五个形态天皇制,即以天皇为中心的国家体制。(1)神话虚拟天皇制(约1200年)(2)古代中央集权天皇制(约500年)(3)武士领主统治天皇制(约700年)(4)近代中央集权天皇制(约80年)(5)现代象征天皇制(约60年)武士领主统治天皇制(约700年)

一、公武二元政治的确立

镰仓幕府(1192-1333)

室町幕府(1336-1573)

浆糊幕府(1603-1867)

天皇朝廷政权(贵族领主)——幕府军事政权(军事领主)二元政治的基本状况:镰仓幕府期公武相互较量;室町、江户幕府期幕府强势,朝廷衰落天皇地位——政治上:授予官位、荣典称号;决定年号;颁布历法经济上:十分拮据,有的天皇靠抄经文谋生;皇室收入仅为中等大名水平外交上:室町幕府后朝廷的外交权被排斥幕府将军对外称日本国王近代中央集权天皇制(约80年)

一、近代天皇制中的天皇地位:

明治宪法规定:天皇乃国家之元首,总揽统治权

军事:军队统帅权、军队编制权

内政:独立命令、戒严权、荣典权、恩赦权

外交:宣战权、媾和权、缔约权

立法:紧急赦令、召开国会权、解散众议院权、修宪动议权、批准权、否决权等

官制:国务大臣任免权、文武官员任免权、官员制度制定权、官员薪金决定权二、近代天皇制的特征1、主权在君

天皇是统治权的源泉,国家主权之所在2、皇室自律

皇室是不受法律约束的政治主体3、祭政一致

神化皇权、神道教国家宗教化、政教合一现代象征天皇制(约60年)

一、天皇制的保留

从神到人:“人间宣言”

美国的政治需要

日本社会的天皇观二、现代天皇的地位

经济上:皇室一切财产属于国家;皇室费用列入国家预算;皇室成员不得从事营利性活动;不能接受他人赠物宗教祭祀上:宗教祭祀大权不再存在,定为私人性质行为,可自愿列席,限于生活费支出政治上:国家和国民的象征;只能行使宪法规定的有关国事行为,无关于国政的能力现代天皇皇位的继承现代天皇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身份上:具有公人性质,天皇没有姓氏;没有户籍;婚姻无自主性;不得收领养子;不能参加政治活动;不能支持宗教色彩的公共仪式;不得脱离国籍;不得以个人名义从事营利性活动三、现代天皇的国事行为四、现代天皇的象征意义1、非政治性:无国政的权能,只是认证国家意志;公务活动不能渗入个人意志2、非独立机构:现代天皇制作为日本政治体制一部分,但不是独立的,要以内阁建议和承认为前提

3、无责任性:近代天皇以神圣性而无责任性,体现的是特权,这有绝对性;现代天皇无国政权力,无责任具相对性,体现的是限制4、非宗教性:公务活动中不能有宗教性内容,不能以公的身份而只能以私人身份出席不能以公款及国家财产作为这类活动的费用5、非元首性:天皇不具有对外代表国家的地位和权能;宪法没规定天皇是国家机构一部分;天皇不具有元首权(公布法律权、统率武装权、任免官员权、外交权等)五、天皇的继承

皇亲血统的男系男子《皇室典范》六、现代天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精神影响的存在

天皇观的多元化第三章、现代日本的议会内阁制度

议会内阁制,即内阁的存在依赖于议会信任的制度特征:内阁根据议会的意思而形成;阁僚一般有议员资格;议会对内阁具有不信任权;内阁对议会具有解散权一、日本的国会制度1、国会的一般情况根据日本的宪法:国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唯一立法机关国会直接代表主权者即国民的意志,是所有国家机关中最重要的国会由众参两院组成。众议院(480议员),每四年改选一次参议院(242议员),任期六年,三年改选一半2、国会的主要职权(1)制定和修改法律(2)审议和通过国家预算、决算等议案(3)审议和批准同外国缔结的条约(4)提议修改宪法(5)提名内阁总理大臣人选(6)对法官提出罢免诉讼及审判权3、国会的类型和形式类型:(1)通常国会。每年一次,会期150天,审议预算案等。最为重要(2)临时国会。处理紧急问题(3)特别国会。大选后提名新总理人选形式:(1)全体会议(2)委员会会议4、国会的立法活动及程序5、两院的地位

众议院地位优先:(1)预算案优先审议;

(2)被参议院否决的法案如以三分之二通过就可成立;

(3)预算案、条约等两院不一致时,众议院的决议可以成为国会决议6、日本立法的特点(1)法案主要由内阁提出;

(2)议案审议以委员会审议为主;

(3)公务员的作用甚大二、日本的内阁制度1、内阁的产生和主要职权内阁是国家最高的行政机关内阁成员为总理大臣和各省厅的国务大臣总理大臣由国会议员依照国会决议产生总理大臣的候选人一般为众议院多数党领袖

总理大臣任命后,内阁成员一般由总理从国会议员中选任近年来,非国会议员者被选任为内阁成员的现象有所增加

内阁的主要职权(1)总揽行政权(2)执行法律、处理对外事务、编制及提出预算案、制定行政法规、决定大赦等(3)对天皇的国事行为予以建议和承认(4)解散众议院,宣布大选(5)召开国会(6)提名最高法院院长人选,任命各级法官(7)向国会提交国家决算等(8)向国会和国民报告国家财政状况总理大臣的主要职权(1)代表内阁(2)任免国务大臣(3)对起诉国务大臣的同意权(4)法律及政令的连署权(5)主持内阁会议(6)宣布紧急状态或调动自卫队,但事后须由国会承认2、内阁组织机构内阁官房文部科学省人事院厚生劳动省内阁法制局农林水产省内阁府经济产业省总务省国土交通省法务省环境省外务省防卫省财务省第四章现代日本的司法制度

战后日本参照英美司法体系制定了司法制度

日本国宪法规定:一切司法属于最高法院及由法律规定设置的下级法院。不得设置特别法院。行政机关不得施行作为终审的判决以此强调日本司法机构的统一性和独立性一、法院日本的法院分两大类:

最高法院下级法院(高等法院、地方法院、简易法院)

各级法院在审判程序和审理过程中是彼此独立的在审级上具有上下级关系,上级法院的裁决对下级法院具有约束力(1)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是日本国家的最高司法机关,在形式上与国会、内阁保持相互制衡的关系最高法院拥有广泛的司法权力:

民事、刑事、行政诉讼等各类案件的终审法院,即国家的最高审判机构;具有违宪审查权:有权决定一切法律、命令、规则以及处分是否符合宪法全国司法机构的最高管理机构提名下级法院法官最高法院由1名院长和14名法官组成法庭设两类:

1个大法庭(审理违宪案件、变更判例)

3个小法庭(审理下级法院判决的上诉案件)审判方式为合议制大法庭以15名法官组成合议体(有效法定人数为9名)小法庭以5名法官组成合议体(有效法定人数为3名)

大小法庭的判决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均为终审判决

)(2)下级法院(一)高等法院主要负责二审;受理“|内乱罪”等的一审一般由3名法官组成合议庭进行审判内乱罪案件需要5名法官组成合议庭进行审判日本全国共设8个高等法院和6个高等法院分院(二)地方法院主要负责审判一审案件一般由1名法官单独审判,比较重要的案件由3名法官组成的合议庭进行审判日本全国共设50个地方法院(三)家庭法院家庭法院和地方法院并设但受理的主要是审理家庭纠纷和少年问题的案件

一般以调解为主无权判决监禁以上的刑罚审理原则上由1名法官进行(四)简易法院主要处理轻微的民事刑事案件除特别规定以外,一般无权处以监禁以上的刑罚对盗窃罪有特别审判权由1名法官进行审判二、法官作为司法权行使主体的法官,地位特殊任职条件最高法院法官:40岁以上;至少10名担任过高等法院法官10年以上、或简易法院法官或大学法学教授等20年以上职务任命最高法院院长由内阁提名、天皇任命其余法官经最高法院提名、内阁任命身份保障法官除因身心故障经法院决定为不适于执行职务者外,非经正式弹劾不得罢免;法官的惩戒处分不得由行政机关行使;对法官不能进行违反其本人意愿的免职、停职及调动等处理待遇报酬在任期中不得减额最高法院院长薪酬同首相最高法院法官同内阁大臣任职限制禁止担任议员和参加政治活动;禁止担任最高法院许可之外的有报酬职务;禁止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经营活动;法官的弹劾

(1)弹劾法院(7名国会议员组成)(2)法官起诉委员会(10名国会议员组成)三、审级制度四级三审制控诉上告抗告再审四、现代日本司法权独立的特征(1)法官独立

行使职权不受立法和行政权干预。法官的身份被保障。(2)法院有制定规则权

宪法赋予法院制定包括诉讼、律师、法院内部规则的权限。该权有立法的性质。(3)法院拥有司法行政权

法院职员的任免、]配置、监督、物资的配分和使用等均权在法院。

(4)法院预算独立

从司法省独立。和国会同样单独预算。(5)和检查厅分离和属于行政权的检查厅分离。(6)禁止设置特别法院带有行政性质的军事法庭等已被禁止。(7)具有对法律和命令的违宪审查权第五章、现代日本的政党政治

一、自民党执政前的政党政治

1、何谓政党政治

在宪法下通过选举确立多数党地位,以这个多数党为中心展开政治运作的方式

现代民主制度一般以政党政治的方式展开

2、日美政党政治制度的不同点

日本:特定政党以在国会的多数席位为背景而控制政权(执政党),国会实际上也以该政党为中心运作

美国:总统和国会议员分别选举,政府和国会分别受政党控制和影响,国会由多数党控制3、1955年以前的政党政治演变1874年,最早的政党爱国公党成立,反对征韩论1881年,最早的全国性政党自由党成立1882年,立宪改进党成立,主张立宪1898年,宪政党成立,同年组成最早的政党内阁20世纪20年代,政党内阁时代,战前日本政党政治的鼎盛期但受元老、军部、枢密院、贵族院的制约20世纪30年代,军方对政党政治家频频暗杀,“5.15”事件

致政党政治名存实亡20世纪40年代,政党被禁止,政党政治终止,大政翼赞会战前日本很长时期内,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社会党也有发展,但处于非法地位

日本战败后,经民主改革恢复政党政治不仅保守政党,革新政党也获有合法地位

日本社会党(1945年11月)革新党,建代表工农利益的政权日本共产党(1945年12月)革新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日本自由党(1945年11月)保守党,清除军国主义和保存天皇制日本进步党(1945年11月)保守党,维护国体和消极反省战争问题

1946年4月,战后首次众议院大选的结果:

自由140进步94社会93共产5

自由党为第一大党,组织战后首届政党内阁,重新开始政党政治

1947年4月第二次大选结果:

社会143自由131民主126共产4由社会党组成联合内阁。社会党右派领袖片山哲任首相史称中道政权背景为美国占领当局不满自由党内阁的保守性,又反感共产党和社会党左派的激进,故作此选择革新政党内阁仅执政九个月总辞职遂开始自由党的长期掌政局面自由党对美国占领政策的全面配合媾和后自由党分裂:吉田茂自由党、鸠山一郎民主党自由党和民主党的同异共同点:

反共、维护旧金山和约体制、代表财界利益不同点:自由党:维护宪法、逐步发展军力、日美协调;民主党:修改宪法、重整军备、自主外交美国的立场:在宪法、军备问题上近民主党;在外交、亲美感情上又倾向自由党二、一九五五年体制1、五五年体制的背景(1)日本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社会处于高速发展的前夜,需要强有力的政权和政策的连续性(2)革新政党尤其是社会党左右两派在五五年实现了统一,并稳据众议院三分之二席位,对保守政党形成了政治压力2、五五年体制的含义

面对革新政党的挑战,执政党的民主党与自由党于1955年11月合并成立自由民主党即自民党。此后至20世纪90年代,自民党长期执政,并和革新政党处于对峙的状态,即谓五五年体制具体包含三层意思:(1)此后四十年的众议院里,保守政党和革新政党一直维持了1:0.5的席位比率,故五五年体制也指由自民党一党长期独掌政权的状态。“一党优位政党制”

(2)在这个体制下,保守、革新政党在内政外交所有问题上都保持对立立场(3)在社会政治经济政策上,执政党经常地扮演建设者的角色,于是形成以自民党为中心,政界、官界、财界、劳动界、产业界、地方自治体参与的博弈、协调体系3、五五年体制的演化冷战结束后,五五年体制趋于瓦解。主要原因:

(1)革新政党分裂和弱小化(2)自民党也出现分裂,一度还失去政权,至今和其他政党联合组织内阁(3)出现了新的保守党民主党(4)民众期待形成类似美国两大保守政党轮流执政的局面

三、现在日本主要的政党1、自民党

曾经长期为国会第一大党也曾是民意支持的第一大党世界上执政经验最丰富的政党之一党员数在几十万至二百万之间两个特点:存在派阀议员是党的主导力量自民党长期执政的原因冷战体制下,美国对保守政治势力的支持长期推行民主、和平、发展的政策,符合民意和有助于国家利益派阀的自我调整和净化作用民众的保守主义政治传统的支撑2、社会党

长期为第一革新政党。几分几合

70年代前,左派主导,主张日本进行和平的社会主义革命

80年代后,放弃革命,趋于现实路线,为争取执政党地位,关注社会经济福利问题现有国会议员13名,党员10万余

3、共产党战后一直孤军奋战,不与其他革新政党协作60年代以前,受中苏影响较深,中苏分裂后支持中共。文革后,日共和中共决裂70年代后,指导思想由马列主义改为科学社会主义冷战后,摸索政治路线改革,试图摆脱孤立状态90年代中期后,和中共恢复关系现有18名国会议员,党员几十万名4、公明党1964年,以宗教团体创价学会为母体结成支持者多为创价学会信徒、中下层工人和自营业者1970年,宣言政教分离,从政纲中去除宗教内容长期主张中道立场(东西之间),但和社会党保持距离近年来政治倾向偏右,和自民党联合执政,但始终坚持对华友好现有国会议员55名5、民主党1996年成立,成员主要来自社民党、新党先驱,新兴的保守政党党内有左中右三派,基本政治理念为实现市民政治,主张以市民运动来取代传统的政治活动,在城市中受广泛阶层注目

2009年9月,成为执政党当时众议院议员308名,参议院议员112名路线:推行民主、稳健的政治路线及政策对内:建立自由、透明、公开的政治、社会体系

致力于市场经济、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对外:以平等互信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对美同盟;对华友好、对韩友好(准同盟)

党员约3万人、党友约5万人第六章、现代日本的官僚制一、官僚制的含义

1、马克思.韦伯的官僚定义

有人格的自由、致力于非人格性职务;为阶层制中间的一员;具有明确的权限;基于自由选拔的原则和专业资格被任用;有金钱报酬;官职为其唯一或主要的职业;服从于严格的服务规则和统制2、日本官僚制的含义

战前指其官吏制度;战后指其公务员制度二、日本战前的官吏制

形成于1885年至1899年之间主要背景:宪政施行期间,国家为适应近代化的发展,急需大量具有近代知识基础的官僚

1886年,东京帝国大学设法科大学(法学部)其毕业生可以免试任用为高等文官

1、近代官吏制度的形成

1893年废止东大生免试制度至1899年,颁布文官任用令、文官考试规则、文官惩戒令、文官分限令及外交官与司法官考试制度2、近代官吏制度的特性

一方面,以近代制度广开门路,将广大优秀青年通过学力考试进入官僚队伍;另一方面,在天皇主权之下,官吏必须对天皇尽忠,故而其不是国民国家的“公仆”,而是天皇的仆从日本社会上的“官尊民卑”风气,即折射出这一制度的特征在履行职务高效率的同时,也为国家发展迷失方向起了负面的作用3、近代官吏制度的类别文官、武官文官中可分为亲任官:大臣、大使、大将、总督等赦任官:次官、局长、公使、总长、中将少将、知事、教授等奏任官:课长、少尉至大佐、教授等判任官:文秘和技术官、普通警察、小学教师等三、战后的公务员制度1、官僚制性质的转换公务员制度的形成标志:国家公务员法(1947年)

官吏变为公务员天皇的仆从,变为国民的公仆官吏制度下的等级制度被废除形成公务员内部的平等制度根据日本国宪法公务员是全体日本国民的服务者,选定和罢免公务员,是国民固有的权利2、公务员的类别(1)国家公务员和地方公务员分别为中央政府和地方公共体的公务人员(2)一般职公务员和特别职公务员

一般职公务员指各省事务次官以下的公务员

特别职公务员指首相、大臣、副大臣、政务次官、政务官、知事等主要区别:(1)一般职适用于国家公务员法特别职不适用于该法

(2)一般职入门须经公务员录用考试特别职通常入门经选举(3)一般职是常勤,“无过失不免职”特别职是非常勤,取决于选举外国人任公务员问题四、战后公务员评价绩效:廉洁高效成为立法主体维护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为战后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问题:官僚主义利益集团公务员改革动向第七章现代日本的选举制度一、选举制度的演变

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

日本国民有史来首次获得选举权性别、财产限制(15日元——3日元)

1925年取消财产限制实现男子普选

战前选举仅限众议院议员贵族院议员和地方政府首长由天皇任命战后女子获普选权参议院议员由选举产生1950年《公职选举法》规定选举权、被选举权、议员名额、选举程序和规则等1993年《政治资金规正修正法》《政党助成法》规定选举经费问题二、选举制度的内容1、选举的类别众议院大选(总选举)期满或解散参议院大选(通常选举)任期6年,3年改选一半统一地方选举选举地方自治体行政长官和地方议会议员2、选区划分的演变

战前:小区制

1945年:大区制(54选区)

1947年:中区制(117选区)

1994年:众议员选举:小区制(300选区、300名)和比例代表制(11选区、180名)参议员选举:大区制(47选区、152名)和比例代表制(全国选区、100名)3、选民和议员候选人的资格选民:20岁以上;在该地连续居住3个月众议员和地方议会议员候选人:25岁以上参议员候选人:30岁以上4、选举程序选举公告候选人申请登记竞选活动投票(地点:公立小学校内)开票和公布当选者

5、选举管理机构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正式委员和候补委员各5人、任期3年)地方选举管理委员会(正式委员和候补委员各4人、任期4年)三、选举制度的评价1、取消了对性别和财产的限制;年龄限制放宽,体现历史的进步;2、小区制和比例代表制的结合,兼顾地域和人口比例分配议员人数,体现一定的公正性和代表性;3、选举过程较为透明,监督体制较健全,尤其是对选举资金管理的制度比较完备4、选举地点设立于小学校内,利于培养国民的民主和选举意识四、日本人的投票行动投票行动:选民通过投票表达自己利益要求并对政治过程施加影响的政治行为投票是国民参与政治最基本的政治活动战后日本众议员选举的投票率:59%至77%

参议员选举的投票率:40%至74%个人后援会政党后援会自民党:农林渔业者、自营业者、企业经营者民主党:白领、企业管理层、知识界、市民社会党:工会公明党:创价学会共产党:教职员工会、青年和妇女团体投票率最低的阶层

学生:对政治关心度低工薪阶层第三产业工作人员:对现实政治不信任

影响投票的其他因素:气候恶劣、投票地点远、身体不好、有要紧私事等

第八章利益集团、传媒、舆论和日本政治一、日本的利益集团和政治在公民参与政治过程中,一些有某种共同利益要求的社会成员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组成的正式或非正式的社会组织,即谓利益集团利益集团的政治功能:

第一,影响选举第二,影响决策第三,进行政治监督第四,对公民进行政治动员利益集团既是实现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也能提高政治参与的层次和效能利益集团的种类

1、经营者团体

(1)财界团体:经济团体联合会(经团联):财界总理日本经营者团体联盟(日经联)日本商工会议所(日商)经济同友会(同友会)

(2)业界团体日本钢铁联盟日本矿业协会日本纺织协会日本造船工业会日本汽车工业会

(3)中小企业团体中小企业团体中央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