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设计毕业答辩ppt_第1页
基坑支护设计毕业答辩ppt_第2页
基坑支护设计毕业答辩ppt_第3页
基坑支护设计毕业答辩ppt_第4页
基坑支护设计毕业答辩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大学

本科生毕业设计班级:11级-土木工程学生:张全明袁宇龙指导老师:屈俊童芒市国际勐垅沙2号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毕业答辩本设计的任务和要求

该项目在基坑支护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工程实例,需要充分考虑市政排水管涵改迁和团结大街市政道路路基挡土墙的保护,在此基础上进行基坑支护设计,主要进行基坑支护的计算分析、优化调整,最终绘制基坑支护施工图。

施工图主要包括:

平面图(基坑支护与周边环境关系平面图、基坑支护平面图、降排水平面示意图、监测平面示意图、土方开挖示意图、基坑开挖控制点定位坐标图);

剖面图(各个支护面的剖面图以及展布图);

大样图(混凝土面层、桩配筋、冠梁配筋、腰梁配筋、锚索等)及相关详图(钢架的节点连接和排水沟配筋等)。

整套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施工图和计算书。本设计任务的分工剖面验算和大样图由小组协同完成袁宇龙完成平面图的绘制和计算书的整理张全明完成设计说明的编制以及剖面图和展布图的绘制监测方案由袁宇龙完成,基坑监测专项说明有张全明编写。芒市国际勐垅沙2号基坑支护设计设计基本环节本设计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

设计的基本资料第二部分

基坑的支护方案

第三部分

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第四部分

基坑降排水第五部分

基坑监测第六部分基坑土方开挖

第一部分基础资料1.工程概况:

拟建工程位于芒市团结大街西侧,规划建筑包括6栋3层建筑物。拟建场地周边环境较为简单,场地东侧为团结大街,其余侧均为该项目的建设用地,目前均为空地。团结大街边上有一高6m左右的市政道路路基挡土墙,该挡墙距离地下室外墙4.31m,团结大街目前为芒市主要市政道路,正在使用;在挡土墙底部有三个永久性市政排水口。基坑开挖底周长为440.82m,开挖面积为6580.7m2,开挖深度3.02m。第一部分基础资料照片2东面团结大街一侧(2)照片1东面团结大街一侧(1)第一部分基础资料第一部分基础资料2.工程地质概况

拟建场地属湖积平原,开阔平坦,自上而下有下列土层:

①层-杂填土:为拟建场地居民区拆迁时形成的人工填土,以粘性土充填为主含大量碎石,上部含大量建筑及生活垃圾。

②层-粉质粘土: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韧性中等,具中压缩性,含少量碎石,局部地段相变为含砾粉质粘土,含少量碎石及砾石。

③层-圆砾:湿,中密,含水层。成份以灰岩、石英砂岩为主,充填物以粘性土为主,局部充填砂类土。

④层-粘土:灰白,兰灰色,湿,可塑状态,切面光滑,干强度及韧性高,具中压缩性,局部地段含少量有机质,部分变相为砂质粘土,场地广有分布。

⑤层-砾砂:夹少量碎石,成分主要为石英砂,颗粒以圆形、亚圆形为主,级配良好,部分地段夹少量块石,层厚较大,场地均有分布。

⑥层-卵石:灰白,中密-密实状态,湿,主要成分为强-中风化灰岩,以沙类土充填为主,颗粒以圆形、亚圆形为主,级配较差,场地广有分布。

⑦层-砾砂:夹少量碎石,主要成分为石英砂,颗粒以圆形、亚圆形为主,级配良好,局部地段含少量有机质。场地均有分布,该层未揭穿。3.拟建场地土体情况一览第一部分基础资料土层编号土层名称天然重度γ(kN/m3)内摩擦角ф(°)粘聚力C(KPa)①杂填土17.58.015.0②粉质粘土18.512.944.5③圆砾19.220.05.5③1粉砂18.022.05.0④粘土18.712.039.7④1泥炭质粘土16.76.818.0⑤砾砂19.025.06.0⑥卵石22.0045.0⑦砾砂19.025.06.0第二部分基坑支护方案2.1基坑支护设计依据(1)《芒市国际勐垅沙2号基坑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芒市国际勐垅沙2号基坑总平面图》;(3)《理正深基坑支护设计软件》7.0版;(4)设计任务书。第二部分基坑支护方案2.2引用的标准、规范(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2012)………….(13)《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

(CECS:2005)(1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15)《基坑工程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11月第二版)2.3基坑支护设计标准

(1)基坑安全等级

依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第3.1.3条的规定: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下结构施工影响很严重为一级;严重为二级;不严重为三级。本项目结合场地周边环境,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该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等级:东侧定为一级,其它三侧定为三级。(2)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

依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的规定,本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一级为1.1,三级为0.9。(3)基坑使用年限

该基坑使用年限为1年。第二部分基坑支护方案第二部分基坑支护方案2.4基坑支护方案选型(1)基坑东侧紧邻团结大街,需重点保护;其它三侧为建设方用地,目前均为空地且基坑周边无管线,用地红线可以突破。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及周边环境,本着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该基坑支护方案总体为:在基坑的东侧即团结大街一侧考虑到市政道路挡土墙离基坑距离太近,所以这侧采用“排桩+锚索”的支护体系,其它三侧采用“放坡”的支护体系。(2)排桩支护对各种地质条件的适应性强,施工简单易操作且设备投入一般不是很大,一般做成排桩挡墙,顶部浇筑钢筋混凝土圈梁;它具有刚度大、抗弯能力强、变形相对较小,施工时无振动、噪声小,无挤土现象,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等特点。第二部分基坑支护方案该挡土墙基础埋深位于基底标高以上,如挡墙基础以下土体不能够自稳,则会导致挡土墙整体滑移甚至倾覆,因此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以及周边环境,需要重点考虑的是东侧市政排水管涵的改迁和团结大街市政道路路基挡土墙的保护。由于排桩距离市政道路挡土墙很近,仅有2.8米,无法预埋管道进行排水,因此我们采取将五根管道的排水通过一个明渠绕过二号基坑集中排到原定排水点。根据相关资料计算得知,明渠的净流面积不得小于4m2。结合现场条件,本方案选用2600×2300(其中净流面积为2000×2000)的水渠,放在冠梁上以5‰的坡度由西向东排水。对于挡土墙抗滑移或抗倾覆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常用的加固方法有以下几种:

(1)坡顶卸载。将上部一定高度的挡土墙拆除,对填土进行放坡并做好坡面防护;

(2)采用注浆等措施,增加填土的抗剪强度,减少主动土压力,减小滑移力以及倾覆力矩;

(3)增加挡墙厚度,使挡墙自重增加,增大抗滑移及抗倾覆力矩。第二部分基坑支护方案第二部分基坑支护方案第一种方法拆除上部挡墙,并对填土进行放坡,将改变坡顶现有的道路及休闲绿地景观;第二种方法虽然可以增加土的抗剪强度,减少墙背土压力,但是抗剪强度增加的幅度和注浆量等参数需要进行现场试验确定,周期较长且加固费用较高;第三种方法将使挡土墙厚度增加较多,而挡土墙与基坑距离过近,加固后对基坑开挖造成很大影响。针对本挡土墙的特点及现场施工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本方案采用一个H型钢组合结构对原挡土墙进行加固保护。第三部分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排桩+锚索”支护结构设计:运用理正深基坑设计软件(7.0版)对团结大街一侧采用“排桩+锚索”支护方式,共分两个剖面进行设计验算。

路面动载+毛石挡墙和填土总荷载120KPa;桩采用长螺旋挖孔灌注桩,桩的直径为800mm,桩间距1600mm,桩顶设置冠梁;

止水桩采用深搅止水桩,桩径500mm,间距300mm,搭接200mm;锚索的水平间距为3.2m,竖向间距2m;共两排锚索,直径为150mm,第一排长18m,第二排长15m,第二排锚索处设置腰梁;防护面层厚80mm,面层钢筋网为Φ8@150,采用C20混凝土喷射。团结大街侧支护结构设计如下图:第三部分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第三部分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放坡”支护结构设计:对其它三侧采用“放坡”支护方式,共分四个剖面进行设计验算。

按临时基坑支护荷载组合设计:坑边5m内限制堆载5KPa,5m外堆载20KPa;

基坑开挖深度为3.02m,放坡比例为1:1;止水桩采用深搅止水桩,桩径500mm,间距300mm,搭接200mm;防护面层厚80mm,面层钢筋网为Φ8@200,采用C20混凝土喷射。

支护结构设计如下图:第三部分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第三部分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桩锚支护结构设计,对结构、截面、锚索等进行了计算,并进行了整体稳定性验算,抗倾覆、抗隆起等的验算,满足规范要求。剖面编号支护形式整体稳定性系数抗倾覆稳定性系数抗隆起稳定性系数1-1剖面排桩+锚索1.6763.5733.7472-2剖面排桩+锚索1.6943.7503.5923-3剖面放坡2.687//4-4剖面放坡2.035//5-5剖面放坡2.289//6-6剖面放坡2.728//第四部分基坑降排水在基坑开挖范围内,揭露的土层有隔水层、弱透水层,故基坑采用的降排水方案为:坑外截水帷幕+坑顶截排水+坑内集中抽排降水相结合的方式。(1)截水帷幕采用深搅止水桩Φ500mm@300mm,搭接200mm;(2)坑顶截排水:坑顶设置500×500mm截水沟,兼做排水沟;(3)坑底排水:基坑内沿坑壁周边设置300×300mm排水盲沟;(4)基坑内沿周边每隔20m左右设置一口集水井;(5)根据工程需要,在坑顶拟设置2个沉淀池。

基坑类别监测项目一级支护桩顶部水平位移应测支护桩顶部竖向位移应测深层水平位移应测锚索内力宜测地下水位应测土体分层竖向位移宜测周边地表竖向位移应测地表裂缝应测第五部分基坑监测通过对基坑工程监测项目的观测,以及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与计算,进行预测和反馈,决定是否需要对支护结构、周边道路和地下管线采取保护或加固措施,以确保支护结构的稳定及周边环境的安全。监测点布设及监测方法序号监测项目位置或监测对象测点布置仪器1桩顶水平、竖向位移桩顶间距15~20m经纬仪、水准仪2土体侧向变形靠近围护结构的周边土体孔间距15~20m左右,测点间距0.5米测斜管、测斜仪3围护结构侧向变形围护结构内孔间距15~20m左右,测点间距0.5米测斜管、测斜仪5地下水位基坑周边间距约40米水位管6围护结构水土侧压力基坑周边间距30~40米及转角处水土压力计7地面土体沉降、位移基坑周边间距15~20米及转角处经纬仪、水准仪

序号测量项目支护结构类型控制值/mm允许值/mm变化速率/mm·d-11桩顶水平位移旋挖灌注桩253522桩顶竖向位移旋挖灌注桩203023深层水平位移旋挖灌注桩455534基坑周边地表竖向位移304035锚索内力60%f270%f2—第五部分基坑监测基坑及支护结构监测报警及允许值(一级基坑)基坑及支护结构监测报警及允许值(三级基坑)

序号测量项目报警值1坡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