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说史复习_第1页
经济学说史复习_第2页
经济学说史复习_第3页
经济学说史复习_第4页
经济学说史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说史概述经济学说史:研究经济思想和理论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历史,从中了解经济学基本概念与范畴,理论与政策及其产生和运用的条件。一、西方经济学说史的学科特点1.属于社会经济发展史和人类认识史的共同产物——或者说,是主观认识的主体人),不断研究和认识经济这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客体的产物。2.经济思想的延续有很强的传承性、或者说很强的关联关系。每一代人都从上一代人的思想中学到和吸收一些东西。从经济史与经济学的关系来讲,经济史是“源”而不是“流”经济学离不开经济史,是因为经济史可以为经济学的实证方法提供基础经济史可以克服经济学“学科孤立主义”的倾向。学习和研究经济史,可以为现实经济建设提供许多有益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学习和研究经济史,有利于我们更深切地了解当代中国的经济问题2、经济学说史的意义

意义:(1)学习经济思想史有助于了解现代经济学理论的来龙去脉,加深对它的理解和认识。(2)有助于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史与经济思想史的关系,把握经济思想演变的脉络和方向。(3)有助于从前人的智慧结晶中获得启迪。各个时代的经济学家,在认识和分析当时的社会经济现象时,在先前经济学家所留下来的经济思想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几乎所有的经济学经典著作,都是理论和历史密切结合在一起。因此,对过去的经济学说进行客观的评价,吸取其科学的成分,学习其研究方法,并且理解和把握其演变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五、西方经济学说的发展和演变3.六次革命说:(1)1776年亚当·斯密代表作的产生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2)19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边际主义革命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3)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革命。(4)20世纪50年代货币学派的产生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四次革命(5)20世纪60年代的斯拉法革命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五次革命。(6)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理性预期学派的挑战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六次革命。(二)我们的认识1.就发展阶段而言,应该是六个阶段:第一阶段:前西方经济学时期

(1)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包括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经济学说。(2)古罗马时期的经济思想。贾图、西塞罗。(3)重商主义学说。早期重商主义:约翰.海尔斯、威廉斯.塔福德、孟克列钦;晚期重商主义:托马斯.孟、柯尔贝尔。

第二阶段:古典经济学的建立及其演变时期(1)法国重农主义经济学说:魁奈、杜尔阁。(2)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3)大卫•李嘉图和马尔萨斯的经济学说。(4)斯密体系的各国后继者:萨伊、巴师夏、西尼耶、马克思等。(5)古典经济学的反对者的学说,李斯特等。(6)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二)我们的认识第三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经济学说(1)边际效用学派。(2)新古典主义学说(剑桥学派)。(3)制度学派。(4)新历史学派。(5)瑞典学派。(6)管理学科的出现,约翰.泰罗。第四阶段: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经济理论(1)计量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达到高潮。(2)垄断竞争理论: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夫人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张伯伦德《垄断竞争理论》。(3)凯恩斯主义。(4)福利经济学:最早由瑞典学派的继承者意大利人帕累托提出。(5)希克斯的一般均衡理论和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等。(二)我们的认识第五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学说(1)现代凯恩斯主义:主要代表人物保罗•A•萨谬尔森。(2)货币主义,创始人为弗里德曼。(3)供给学派: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4)新制度学派:代表人物,在美国是加尔布雷思、博尔丁,在瑞典是缪达尔。(5)合理预期学派: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是小罗伯特·卢卡斯、罗伯特·巴罗、托马斯·萨金特。第六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经济学说正如一位美国经济学家所描述的,这个“真空”状态实际上就是“战国”的“动乱世界”:“由于凯恩斯的缘故,于是我们都是凯恩斯主义者;由于弗里德曼的缘故,于是我们现在都是货币主义者;而由于动乱世界的缘故,于是我们现在又都成了折衷主义者了”。就在这人人都是折衷主义者的时候,美国教授斯蒂格利茨1993年出版的经济学教科书被认为引发了新凯恩斯主义的第四次“综合”浪潮。(二)我们的认识2.就其发展特点而言,应该是四次革命和四次综合更加准确。第一次革命,是亚当•斯密对重商主义的革命,以1776年出版《国富论》为标志。第一次综合,是约翰•穆勒的综合,以1848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原理》为标志。第二次革命,是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的所谓“边际革命”,主要是由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瑞士洛桑的法国人瓦尔拉斯等人推动的。第二次综合,以马歇尔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为标志。特点:(1)马歇尔把古典经济学的供给分析与边际学派的需求分析加以综合,形成了以生产成本分析为中心的供给理论和以效用分析为中心的需求理论相结合的新的经济学体系。(2)在马歇尔的研究方法中,最主要的特征有三点:连续原理、边际分析、局部均衡分析(二)我们的认识第三次革命是凯恩斯革命,以1936年出版《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为标志。第三次综合,以保罗•萨缪尔森1948年出版《经济学》(第一版)为标志第四次革命:理性预期革命,也叫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创始人卢卡斯,1972年发表《预期和货币中性》(美国《经济理论》杂志,1972年4月)第四次综合是斯蒂格利茨的综合。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1993年被誉为“经济学革命领袖”的斯蒂格利茨出版了被认为是第四个里程碑的教科书《经济学》历史上最早的经济学说产生于古希腊;《经济论》是世界上第一部经济学著作;《经济论》的作者是色诺芬;色诺芬在《经济论》中第一次提出了“经济”术语。亚里士多德的“经济”与“货殖”的区别;西欧中世纪的经济学说被称为“经院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托马斯•阿奎那;“公平价格”学说是阿奎那的主要经济学说。重商主义分类、基本观点、主张及影响。重要的知识点101、古希腊的经济思想背景古希腊经济基本上是自然经济,但商品经济已有一定的发展。公元前5世纪起基于苏格拉底(Socrates)(约前470~前399)哲学传统的经济概念和思想的出现。主要代表为苏格拉底的门生色诺芬、柏拉图和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传统的古典希腊思想的一大特点在于它完全不带有神话因素。这就是其区别于其他先此或同时的古代文明思想的特征。它摆脱了宗教的圣洁规范性,转而依靠理性。其经济思想是以理性为基础,所以和伦理观念总是分不开,经济从属于伦理。11(3)产业思想。色诺芬重视农业的发展,他认为只有农业发展,奴隶制的经济才能发展。农业是希腊自由民的最好的职业。这对古罗马的经济思想和以后法国重农学派都有影响。他对手工业抱着鄙视的态度。色诺芬认为商业的存在是必要,是因为它使人们获得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色诺芬依据市场上出现的现象和生活经验,了解到商品价格的波动依存于供给和需求的变化,也意识到由供求变动而产生的价格变动会影响到社会劳动的分配。柏拉图认为:私有财产和家庭养成人们利己和贪欲之心,引起社会的分歧和矛盾。(3)分工思想。柏拉图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多方面的需求,但是人们生来却只具有某种才能,因此一个人不能无求于他人而自足自立,于是人们便自愿联合起来成立国家。如果一个人专门作一种工作,他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必然较好和较多。所以,一国中应该有专门从事各种行业的人。在社会分工中,每一个人应该担任哪种行业和职务,应取决于人们的天性。他把分工看做是社会分裂为阶级的基础,而分工又被视为是出于人性和经济生活所必需的一种自然现象。社会上划分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一部分人从事脑力劳动,另一部分人从事体力劳动,都被说成是合理的和自然的。13(6)产业思想柏拉图提出农业应成为理想国的基础。但他又认为雅典人只应从事农业。国家应该从农业取得收入,因为只有从农业取得收入,才会使人们不至为了获利而把财产的本来目的抛弃掉。在理想国中商业是必要的,但雅典人不应该从事这种不体面的行业。他主张制定法律使商人只能得到适当的利润。他意识到在商品交换中必须有货币充当流通手段,但他反对把货币作为贮藏手段,更反对放款和抵押放债,其目的在于防止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侵吞奴隶主阶级的剩余产品和侵蚀奴隶制自然经济。第一节古代希腊的经济思想古希腊概况:多山面海,对外殖民,奴隶制城邦色诺芬的贡献:首先使用“经济”一词;将财富视为有用之物;注意到分工与市场的关系;强调农业的重要性柏拉图的贡献:分工是社会自给自足的基础;“理想国”的阶级划分;作为社会合德的正义亚里士多德的贡献:人是政治的动物;经济学是实践科学;经济与货殖截然不同;交换的基础是商品的等同性;私有财产有利于安定民心简评:适合自然经济的理性14第二节古代罗马的经济思想古罗马概况:地域狭长,尚武精神,寡头政治贾图的贡献:庄园的区位选择;少买多卖瓦罗的贡献:自给自足;小农场和雇工的优势西塞罗的贡献:反对假公济私;鄙视小商业;反对高利贷;主张私有财产的有限合理性法学家的贡献:自然法则;契约观念简评:适合于边缘交易的合法性151、中世纪的经济思想背景作为欧洲中世纪开始时期的公元476年,标志着西欧古代文明受到严重打击的开始。西欧社会在此后经历了长达500~600年的黑暗时期:城市消失,手工业衰落,商业停顿,货币流通大大缩小,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在罗马帝国废墟上建立起来的西欧封建制社会经济的明显发展,开始于11世纪。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封建领主和基督教会联为统治的一体。在思想领域里,基督教义和教会思想成为时代的统治思想。一般所谓中世纪的经济思想,是指西欧封建社会盛期,自11世纪至15世纪,特别是13世纪前后经院学派的经济思想。17(2)折中主义思想与私有制思想。托马斯·阿奎那根据宗教教义与亚里士多德的有关学说,提出处理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应当是做到分配的公正与交换的公正。但在对待具体经济问题时,他的观点带有浓厚的折衷主义色彩。托马斯·阿奎那的经济思想在欧洲一直统治到15世纪。他的哲学思想则影响及于20世纪。当代思想家正利用他的学说形成所谓“新托马斯主义”。托马斯·阿奎那为私有制辩护。一方面承认私有制并非自古有之,非由自然法创立;另一方面又说自然法不完备,是人类的理智对它做了补充,才产生了私有制。他认为私有制使人关心一己之事,这样人类的事务才管理得好些,如果财产公有,人们便不会爱惜财物,并且容易引起混乱和不和。18(3)对财富、商业和货币的观点托马斯·阿奎那把财富分成自然财富和人为财富。食物、牲畜、土地属于前者,金银属于后者。他认为自然经济是一国幸福的基础,金银财富不应成为国家或个人追求的目标。个人拥有的财富只要与其身份相称,便算实现了分配的公正。对于以攫取金银为目的的经商行为,托马斯·阿奎那虽然认为可耻,但又认为要具体分析。如果是为维持生计、赡济穷人、办公共福利,做点生意是可以的。他也赞许过制造商和进口必需品的进口商。认为铸造货币和规定货币购买力是统治者特权,但统治者应使货币具有一定重量和稳定的内在价值,否则会损害商业活动。第三节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中世纪概况:宗教的统治地位,王权和教权的斗争奥古斯丁:劳动值得尊重;奸商是罪人;不变价格才公平马格努:交换要补偿劳动耗费;交换比例于消费欲望托马斯.阿奎那:私有财产有三大好处(提供动力、集中精力、终止纷争);但是,私有财产最好作有利于公众的使用;不算欺诈的四种情况(不知情;无损害;有支出;有补偿);放贷取息的合理性(贷方遭受损失或承担风险;借方获得收益或表示善意)奥雷斯姆和莫雷诺斯:铸币权的国家信用;利息的有限合理性简评:掩盖在道德原则下的经济关系在西方古代,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人们普遍受到生产力低下或物品短缺的约束,社会经济关系尚未充分展开,因此,经济思想带有较强的直观性和规范性。但是,毕竟还是注意到了分工、货殖、公平价格和商业伦理等这些重要的经济问题。第四节重商主义经济思想二、历史背景从15世纪末开始农业耕种技术改良城市和乡村出现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化地理大发现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文艺复兴打破了禁欲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建立产生条件:(1)自然经济的瓦解和资本原始积累的产生。(2)商业资本的壮大。(3)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的形成20第四节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六、重商主义的观点第一,财富就是金银第二,财富源于贸易第三,贸易的原则是多卖少买第四,国家是商业的保障第五,奖励增加人口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1)只有金银货币才是真正的财富。(2)对外必须保持顺差贸易,即出口必须超过进口。(3)要发展顺差贸易,国家要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利用立法和行政手段,奖励出口,限制进口。21重商主义的局限性重商主义的政策结论仅在某些情况下站得住脚,并非在一般意义上能站得住脚;重商主义把国际贸易看作一种零和游戏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重商主义把货币与真实财富等同起来也是错误的。小结

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家的世界观,他们把流通领域看成是发财致富的源泉,奉行以邻为壑的商业政策,突出了资本增殖的目的,强调了国际贸易的重要性重商主义经济学说的影响力强调了国际贸易的重要性。重商主义的观念持久地影响了人们对于商业活动的态度。重商主义的政策建立了一系列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古典政治经济学概述

什么是古典政治经济学?辞海:代表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英法两国新兴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具有一定科学成分的经济理论体系。基本特征:反对封建制度和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主张经济自由,并试图阐明资本主义经济的内部联系。重要贡献:把理论考察从流通领域转入生产领域;初步奠定劳动价值论的基础,并据以说明剩余价值的一些具体形式;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三个阶级并论证他们之间的矛盾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830年代,19世纪30年代以前,劳资矛盾处于潜伏状态。代表新兴产业资本的利益。产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成为社会统治阶级。在英国从W.配第发轫,在法国从P.布阿吉尔贝尔发轫。奠定劳动价值论的基础;分析了利润、利息和地租;第一次尝试分析作了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初步论述了经济危机。第一节古典经济学的发轫一、古典经济学在英国的发轫1、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产生背景及总览从15世纪中叶开始到17世纪初,西欧商业资本占统治地位,这就是重商时代。重商主义经济学说,成为这一时期欧洲经济思想的主流。重商主义是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初的理论考察。但是,由于重商主义者是以流通领域为其研究对象,因而不可能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因此还不是科学的。到了17世纪初,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引起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生产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主体,流通变为生产的一个要素。由此就导致了重商主义的逐渐瓦解和新的经济科学的产生,即以资本主义生产为研究对象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2517世纪中叶以后,首先在英国,然后在法国,工场手工业逐渐发展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重商主义已经不适应日益壮大的产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封建制度还严重阻碍着产业资本的发展。要求从理论上说明产业资本的生产方式怎样使财富迅速增长,探讨财富生产和分配的规律,论证资本主义生产的优越性。由此,产生了由流通过程进入生产过程研究的古典经济学。并开始透过表面联系,研究了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反映英国产业资产利益和要求的经济思想。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30年代初,W.配第为其创始人。早期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是粗糙的。斯密系统地论述了劳动价值论,而李嘉图更坚决和一致地贯彻商品价值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思想。斯密和李嘉图构成了古典经济学的典型体系。配第的劳动价值思想思想特征区分“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配第的“自然价格”相当于价值。指出商品价值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提出“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认为劳动和土地共同创造价值。自然工资由工人维持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决定。地租是农产品价值扣除种子和工资以后的余额,包括了全部剩余价值。没有形成完整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著作都是论述当时存在的经济问题。不满足于现象说明,反对根据主观意愿去作推论,力求探索经济现象产生的自然基础。由此他逐渐摆脱重商主义影响,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最先提出粗糙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考察了工资、地租、利息等范畴。

小结配第思想的局限性没有区分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而是把二者等同起来,认为支配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同自然规律一样,也是自然的、永恒的。对于抽象方法的运用也很不够,在某些方面还没有能够揭示出经济范畴的实质,例如,他没有区分商品的价值和交换价值,有时还把价值与工资相混淆。

英国古典经济学在兴起阶段,主要的贡献是提出了经济自由主义的主张,承认自利行为的合理性,突出生产劳动的重要性,强调社会经济和谐,既探讨经济增长的源泉,又十分关注货币和相对价格问题,这些后来形成为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特征。背景:法国政治经济学的特殊性(1)比较宏观。探讨宏观国民经济活动规律、克服经济危机。从重商主义向古典政治经济学过渡是在激烈的反封建政治斗争中进行的。17世纪下半期,沉重的封建剥削和重商主义政策,使法国经济财政濒临破产。(2)重视农业。17~18世纪,封建经济仍然居支配地位,小生产占优势。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土地分配有利于农民,独立自耕农和手工业者进一步发展。小生产者占绝大多数。法国资本经济的发展相对落后于英国。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对工业、贸易及相关的商品价值、工资、利润、利息等的研究不够。着重研究农业资本的发展问题。着重分析的农业:大农经营为基础的农业生产,其产品是作为商品而生产的。“纯产品”:每年从农业生产出来的总产品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者(农场主和劳动者)的生活资料后所剩余的农产品。

“纯产品”=总产品-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从价值形态看,纯产品实际上就是农业总产品的价值中扣除生产费用(生产资料和工人的工资)后的余额,即农业劳动者生产的剩余产品或剩余价值。只有纯产品增加,一国财富才能增加。显然,魁奈的只有农业才创造“纯产品”,农业才是惟一生产部门的观点是片面的。但魁奈第一次提出剩余价值来自生产领域而不是流通领域,是它的重要贡献。“纯产品”魁奈魁奈是西方经济学家中最早划分社会阶级,并按阶级分析社会现象。但是他并不是从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以及其使用情况来划分社会成员的阶级结构,因而不能科学地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掩盖了资本家与雇用劳动者的阶级区别。局限性重农主义体系实际上是第一个对资本主义生产进行分析,却又是封建制度、土地产权统治的资产阶级的翻版。小结:

重农学派重视农业、重视使用价值、重视自由竞争和宏观均衡,使经济学的视野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并尝试说明剩余产品,这些都为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化作出了贡献。重农学派时代背景18世纪中后期,英国已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工业方面: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工场手工业发展到最后繁荣阶段,劳动分工相当细密并专业化,生产技术不断改进,手工技术开始向机器生产过渡时期。农业方面:小农经济已几乎绝迹,资本主义农场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圈地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加快了农民的破产,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廉价原料。对外贸易:伦敦成为国际贸易中心,对外贸易占世界首位,掌握了海上霸权,成为庞大的殖民地帝国,积累了大量的货币资本。政治方面: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斯密没有把剩余价值本身作为一个专门范畴与利润、地租等特殊范畴区别开。斯密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缺点之一,是他不能用劳动价值论阐明剩余价值的占有是怎样发生的,不能证明劳动与资本相交换是按价值规律进行的。混同了利润和平均利润。他把利润平均化作为既定的事实和研究的起点,完全忽视了剩余价值到利润的转化和利润到平均利润转化的过程,而直接地把价值与生产价格等同起来。他认为竞争导致利润率下降,其实这是利润平均化的原因,而不是利润率下降趋势的根源。剩余价值理论缺陷:

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封建制度,主张用自由竞争之本主义制度代替。反对重商主义,主张自由贸易。主张经济自由,反对国家干预生活。政府的职能只有三项:保护社会不受侵犯(国防)保护个人不受侵犯(司法)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其某些公共设施。(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小结: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他反对封建专制,关注经济增长,维护资本积累,主张自由放任,深入探讨了市场规律和资本主义的制度结构,充分论证了自由贸易原则。李嘉图继亚当·斯密之后,较为科学地运用了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一般只看到他所使用的演绎法,把他尊为“演绎法之父”。其实,他更重要的是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时使用了抽象法。他摒弃了亚当·斯密的外在观察法(或称现象描述法),继承并发扬了亚当·斯密的内在观察法,深入到资本主义经济的“生理过程”中,去探察资本主义经济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李嘉图追求一个前后一贯的理论,自然在研究方法上必然使用一元论的抽象研究方法。他以商品价值决定于劳动时间这一原理为基础和出发点,检验其他一切经济范畴是否与其相一致或相矛盾。李嘉图还有意识地把资本主义社会中纷繁复杂的阶级关系,抽象出三个主要社会阶级的关系进行研究。二、李嘉图的研究方法把商品生产看做是永恒的,所以只注意价值量的研究,忽视对价值质的研究。他甚至断言一个人为自己生产供本人使用的消费品也具有价值。李嘉图在价值理论方面还遇到了两大难关,即李嘉图体系的两大矛盾,最终导致了李嘉图体系的崩溃。第一个难关就是价值规律与利润规律之间的矛盾。李嘉图不能在等价交换规律的基础上说明利润的来源,不能说明资本与劳动交换如何与价值规律相一致。这是因为李嘉图把资本与劳动的交换看做例外现象是错误的。第二个难关是价值规律与平均利润规律的矛盾。换句话说,就是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规律与价值规律的矛盾。这是因为李嘉图混同了价值与生产价格。李嘉图价值理论的缺陷与矛盾一、萨伊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开辟了道路。随着资产阶级不断加深对无产阶级的剥削,阶级矛盾开始显露。反对无产阶级劳动群众和小资产阶级左派的斗争,逐渐成为资产阶级的主要任务,而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则退居次要的地位。法国出现了代表广大劳动群众利益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他们批判资本主义,对未来社会作出设想。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在法国出现了以萨伊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社会背景:萨伊的《政治经济学概论》1803年发表。除了绪论外,分为财富的生产、财富的分配和财富的消费3篇42章。萨伊将斯密的经济理论条理化和系统化,以简单概括的方式,把它介绍到法国和其他欧洲各国。他创立了法国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萨伊提出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三分法、效用价值论、生产三要素、三位一体分配论和销售论等,对以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经济理论中存在着明显的反对封建主义的倾向。错误:1.放弃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提出了效用价值论。2.萨伊的生产费用论,继承了斯密价值理论中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错误观点,把生产资料排除在商品价值构成之外。3.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可是其基础是价值。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只能说明价格和价值相背离的程度,但不能说明价值本身。对萨伊法则(萨伊定律+结论)的评价积极意义:萨伊结论的第三条目的是反对保护关税的政策,尤其是反对当时拿破仑的保护关税政策;第四条反对奢侈浪费,反对国家过渡开支,主张节约积累发展生产;第一条和第二条说明各阶层之间、各地区之间有着共同的利益,经济繁荣对大家都“萨伊定律”成有利。消极意义:虽然“萨伊定律”(即萨伊的销售理论)成为现代西方经济学中供给学派的理论先导,但“萨伊定律”是错误的。他的这个理论混淆了商品流通和物物交换,抹杀了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矛盾和城乡之间的矛盾。这套理论还有致命伤,即假定产品生产出来后了一定能卖掉,并形成对另一些产品的需求。但产品并不是用产品购买的,而是用收入购买的,当人们缺乏足够的收入时,产品会卖不掉。市场经济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恰恰是购买商品的有效需求不足,使产品过剩不可避免。人口原理,即马尔萨斯主义的要点:人口必然地为生活资料所限制。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增长,除非受到某种非常有力且显著的抑制的阻止。这些抑制,和那些遏止人口的优势力量并使其结果与生活资料保持同一水平的抑制,全部可以归纳为道德的节制、罪恶和贫困。(评价)马尔萨斯关于工资水平决定于工人人口数量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因为)劳动基金即社会生活资料不是不变的数量;工资数量不是直接取决于社会生产出来的生活资料的数量,而是取决于国民收入在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分配;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资水平是受相对过剩人口数量调节的。虽然马尔萨斯的人口观点是错误的,但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研究不同社会结构的人口规律,制定适合于本国社会发展要求的人口政策是完全必要的。3、经济危机思想西斯蒙第的主要功绩: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由收入不足导致的消费不足,从而使产品不能得到实现,发生经济危机。

强调生产应服从于消费,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和目的。认为生产无限扩大,但由于不合理分配制度,使生产者收入不足,从而使国内市场日益缩小,产品实现受到阻碍,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必然爆发。今年的产品是以去年的收入支付的,在生产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今年的产品总是超过去年的收入。生产和收入失调所表现的消费不足更为严重,经济危机不可避免。2.李斯特对斯密的批判。指责英国古典经济学不强调经济生活中国民有机体的重要,是“世界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经济学。他的国民经济学则强调经济生活中的国民性和历史发展阶段的特征。指责斯密只强调体力劳动而不承认精神劳动。反对古典学派的抽象、演绎的自然主义方法,主张从历史实际情况出发的具体的实证的历史主义方法。提出发展国民生产力理论,批判斯密的单纯“交换价值”的理论。经济政策上则主张采取国民主义和保护主义贸易政策。3.财富思想。李斯特强调政治经济学必须为本国国民经济的形成提供理论武器。认为创造财富的力远比财富本身更加重要。认为创造财富的诸生产力,必须要有国家规模的分工和诸生产力的协作与结合,只有在国民经济整体中农、工、商相互协调、均衡的场合,才能使一个不发达的国家有保障地达到“正常的国民经济的发展状态”。19世纪前半叶,英国完成产业革命,获得世界工厂的地位。斯密自由主义经济学说代表英国产业资本利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