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古建筑艺术审美之-和谐美_第1页
简述中国古建筑艺术审美之-和谐美_第2页
简述中国古建筑艺术审美之-和谐美_第3页
简述中国古建筑艺术审美之-和谐美_第4页
简述中国古建筑艺术审美之-和谐美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简述中国古建筑艺术审美之——和谐美摘要:我国古建筑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此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不论在结构还是形式风格上我国建筑始终保持着一贯的独有性和完整性。虽同是东方世界,我国建筑鲜明的特色与日本、韩国等地的建筑有着很大的差异。

我国古建筑很早就运用了韵律、和谐、对比、对称、轴线等设计手法,使建筑在保持功能合理的同时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区之间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也不相同,因此这些元素直接影响我国建筑的材料、构造与装饰,使建筑呈显出丰富多彩的式样,又因民间流传下来的建筑手法常常被采用,使那些带有民间特色的形式传承下来,形成其特有的风格。一座建筑不论建在哪里,只要看外观就可知道是哪个民族的特色建筑。

构成一个美观又合乎使用功能的空间,是人们的最终目标。材料的组合过程是经过人们加工制作实现的,人们的思想在制造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建筑被誉为能够以实物表达人们思想过程的产物。我国建筑的布局形式多以群组方式横向为主,对建筑的高度不做过多的要求。建筑总体主要呈显著横平的线条,自两汉之际佛教传入我国,楼阁式佛塔类建筑得以盛行。也使建筑组群出现横竖结合的立体布局,但除塔类建筑外很少有其他建筑采用这样的布局方式,中华民族的务实精神在建筑领域彰显的淋漓尽致。

关键词:形式风格;功能合理;思想过程

但凡艺术,尤其是高品质的艺术,其特质就是一个“美”字。印度的泰戈尔说:“艺术是以美的象征表现人对世界的征服。”法国的雨果说:“艺术多种用处就多一种美。”鲁迅说过:“真与美是构成一件成功的艺术品的两大要素。”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同时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而建筑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则主要表现在建筑形式、装饰和艺术上。建筑的发展过程使我们看到:建筑不单单是工程技术的组合,而是工程与艺术的的综合产物。一座堪称完美的建筑,不但要合乎使用功能同时也要达到艺术审美的最佳和谐效果。那么古建筑中的和谐美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集体的美

中国古建筑的布局一般以庭院式的组群形式存在,这种布局形式,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空间格局,在古代的都城规划中,都将主宫殿建造在中轴线上,以此为主体,次要建筑建于两侧,成左右对称布局。从古代建筑的绘画当中也不难看出,其平面布局始终遵循着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都是由若干单体建筑和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以传统的北京四合院为例,四合院一般坐北朝南,其结构布局就是以纵轴线上的正面建筑为主要建筑,东西两侧以及倒座建筑则为次要建筑。以四面的房屋建筑,围绕出中间的庭院,从而形成四方形或长方形的院落,院落四周以围墙或房屋的后墙形成环绕封闭,故称“四合院”模式。

我国古代的农耕文明倡导的是务实精神,建筑体系也一直坚持着有节制的人本主义建造原则,始终以人体尺度为出发点,再庞大的建筑群也是由小尺度单位的院落,不断有规律地衍生而产生的。人处其中,总能感受到的永远是与建筑亲和力和整体的美感。因此中国建筑的美又是一种“集体”的美。

二、物质功能体现的美

建筑的物质功能性是指建筑的实用性、群众性、耐久性。所谓实用性,就是说,建筑的首要目的是为了“用”,而不是为了“看”。美可以是唯一目的或主要目的,但实用必须始终和建筑联系在一起。建筑的实用性特点,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即是说,建筑物对人类生活的功能好坏,往往决定着人们观感的美与丑,因而建筑的审美意义,有赖于实用意义。

几千年来我国古建筑在材料的选择上始终以木材为主,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结构,砖,瓦,石则作为辅助材料存在。从建筑外观上看,都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为屋顶,中间为柱子,门窗和墙面,下为基座。看起来简单的三部分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作用,中间部分的结构,由立柱、横梁及顺檩等主要构件组成。各构件之间的结点用榫卯相结合,构成了富有弹性的框架。这种榫卯结合的形式,最早起源于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社会建筑遗址,由此可见这种结构形式早在距今七千多年前就已经形成了。其主要的结构形式有三种:

1、井干式;即是以圆木或方木四边重叠结构如井字形,这是一种最原始而简单的结构,早在汉代开始这种建筑形式已经存在,云南晋宁寨山出土的井干式房屋可作为佐证。

2、穿斗式;是用穿枋、柱子相穿通接斗而成,便于施工,最能抗震,但较难建成大形殿阁楼台,所以此类结构大多出现在我国南方等地和较小的殿堂楼阁多采用这种形式。

3、抬梁式(也称为叠梁式);即在柱上抬梁,梁上安柱(短柱),柱上又抬梁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可以使建筑物的面阔和进深加大,以满足扩大室内空间的要求,成了大型宫殿、坛庙、寺观、王府、宅第等豪华壮丽建筑物所采取的主要结构形式。有些建筑物还采用了抬梁与穿斗相结合的形式,更为灵活多样。“墙倒屋不塌”这一句中国民间的俗语,充分表达了上述梁柱式结构体系的特点。由于这种结构主要以柱梁承重,墙壁只作间隔之用,并不承受上部屋顶的重量,因此墙壁的位置可以按所需室内空间的大小而安设,并可以随时按需要而改动。正因为墙壁不承重,墙壁上的门窗也可以按需要而开设,可大可小,可高可低,甚至可以开成空窗、敞厅或凉亭。

三、建筑造型的美

1、大屋顶

说到我国古建筑的造型美,不得不说从那极具中国建筑特色的标志物——大屋顶说起。从汉代初得雏形直至明清规格化,大屋顶形式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历程,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其主要形式分为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等。那出檐并向上仰翻的弧形造型,是直线和曲线巧妙地组合,形成向上微翘的飞檐,展示出独特的形态之美,这样的造型不但扩大了采光面、也有利于排泄雨水,同时增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显得稳重协调。

大屋顶的形式内容可谓丰富繁复,形式可细分为数十种。作为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屋顶的形式可谓是等级森严。级别较低的有硬山、悬山,硬山出檐较短,山墙处不出挑,常以砖墙封山,多用于北方民居或次要小型公建。悬山挑出较多,有遮阳防雨之用,故多出现于南方。这两种坡顶形式简单、淳朴,体现了符合中国审美情趣的朴实之美。歇山的等级略高于硬山与悬山,从外形上看,它似乎是悬山与庑殿的结合体,但展现的却是另一种审美形式,屋脊处的变化使其复杂、巧妙,体现了灵秀俊雅之气、富贵有余之度。它虽具有一定的建筑特色但始终无法表达深邃的文化内涵,只能屈居庑殿之下。庑殿的金碧辉煌、雍容华贵已不用多说,但其最美之处仍在轮廓。尤其重檐庑殿作为中国最高等级的大屋顶形式却能安然立于天地间而不至渺小,并以木器之类不能言语之物诉说中国最正统的文化。中国古人更愿意强调艺术形态的统一性,试图通过心灵的自由、精神的放松、自然的和谐来达到一种物我同一的境界。中国建筑最大的审美感受乃是外部对象与主体心灵之间达到的一种默契,正所谓"天下清景,不择贤愚与之,然吾特疑端为我辈设"。"借彼事物,抒我心胸"。人文精神的传达正是中国文化对建筑艺术的最为影响结果。

2、斗拱

屋檐下的斗拱可谓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建筑所特有的构件。它承托着屋檐及屋内的梁与天花板,同时又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在中国古典建筑中最富有装饰性的特征往往被皇帝攫为己有,因此斗拱在唐代发展成熟后便规定民间不得使用。

斗拱作为我国木构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主要由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栱以及斜向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挑出以承重,并将大面积的荷载传递到柱子上,是建筑屋顶和屋身立面上的过渡。斗栱是为了减少立柱和横梁之间交接点上的剪力,用弓形的短木块和两层弓木之间相垫的方木块拼合装配而成的特有构件斗栱既用于梁头之下,也用于檐下。用在梁枋两端下面,可以减少梁枋的跨度,加大梁枋的承受力;用在檐下可支托住屋檐下的枋子和椽子,使挑出的屋檐伸出屋身之外,使用的斗栱层数决定着屋檐挑出的深度。在大屋顶建筑结构中,比例匀称的外檐斗栱是不可缺少的特有构件,它不仅使体形庞大的房屋得以承托,而且在建筑外观上起着很大的装饰作用,使人感到庞大的屋顶在横向的逶迤中收束在稳定、持重、安逸、欢快的建筑形象之中,给人以美的深刻印象。但是,中国古建筑因为等级制度的关系,只有宫殿、寺庙和其他高级建筑才允许在柱上和内外檐的枋上安装斗栱。因此,斗栱的作用不仅起着结构、装饰功能作用,还象征着建筑物及其主人的地位,往往用使用斗栱层数的多少来表示建筑物的重要性。所以,斗拱还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的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僵住的尺度衡量标准。

斗拱示意图

3、其次我国古代建筑对于装修、装饰也格外讲究,凡一切建筑部位或构件,都要美化,所用形象、色彩因部位与构件性质不同而有别。屋面装饰可以使屋顶的轮廓形象更加优美。如故宫太和殿,重檐庑殿顶,五脊四坡,正脊两端各饰一龙形大吻,张口吞脊,尾部上卷,四条垂脊的檐角部位各饰有九个琉璃小兽,增加了屋顶形象的艺术感染力。门窗、隔扇属外檐装修,是分隔室内外空间的间隔物,但是装饰性特别强。门窗以其各种形象、花纹、色彩增强了建筑物立面的艺术效果。内檐装修是用以划分房屋内部空间的装置,常用隔扇门、板壁、多宝格、书橱等,它们可以使室内空间产生既分隔又连通的效果。于建筑物上施彩绘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建筑物不可缺少的一项装饰艺术。它原是施之于梁、柱、门、窗等木构件之上用以防腐、防蠹的油漆,后来逐渐发展演化而为彩画。古代在建筑物上施用彩画,有严格的等级区分,庶民房舍不准绘彩画,就是在紫禁城内,不同性质的建筑物绘制彩画也有严格的区分。其中和玺彩画属最高的一级,内容以龙为主题,施用于外朝、内廷的主要殿堂,格调华贵。旋子彩画是图案化彩画,画面布局素雅灵活,富于变化,常用于次要宫殿及配殿、门庑等建筑上。再一种是苏式彩画,以山水、人物、草虫、花卉为内容,多用于园苑中的亭台楼阁之上。雕饰也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墙壁上的砖雕、台基石栏杆上的石雕、金银铜铁等建筑饰物。雕饰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有动植物花纹、人物形象、戏剧场面及历史传说故事等。北京故宫保和殿台基上的一块陛石,雕刻着精美的龙凤花纹,重达200吨。在古建筑的室内外还有许多雕刻艺术品,包括寺庙内的佛像、陵墓前的石人、兽等。

四、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美

1、建筑与空间的和谐,也就是说建筑、自然环境,二者的和谐统一。例如位于山西悬瓮山下的晋祠,是一处山环水绕,藏风聚气,环境清幽的胜景。这里的山形态奇特具有脉理,池中的泉水有来龙去脉,鱼沼飞梁,曲径通幽,大大小小的建筑散布其中,显得十分和谐。可谓是中国北方唯一的一处园林式祠庙建筑群。

山西晋祠

2、人与建筑的和谐。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有“五行”之说,“五行”代表五种物质,与建筑有密切的关系。东为木,西为金,这是两种实物;南为火,北为水这两种虚物。所以我们看到古代建筑东西向多用实的山墙;南北向多用虚的门窗,可以开启,让气流和光线畅通,符合人之需要。在东、西、南、北又有四种神明: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这四种神其实是人的保护神,人在中间。

3、古建筑艺术与古代文化的完美结合。“美”字可以把它拆成两个字:“羊”和“大”,羊大为美。我国古代民居大院及众多佛寺庙观当中均有许多木雕、砖雕和石雕,这些建筑的艺术装饰都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雕刻有内容如桃园结义、苏武牧羊、将相和、二十四孝等,教育人们要做到“仁、义、礼、智、信”。还有许多建筑图案,如鹿鹤同春、寿比南山、紫气东来、岁寒三友、双鱼吉庆、以及福、禄、寿三星,如意,百合等。这些都反映出古建筑艺术与古代文化的完美结合,使古建筑具有了美感,具有了生命。

试想穿行在遍布古建筑的街道中,感受到在蓝天、白云映衬下的那一座座古建筑犹如一幅美丽画卷。红墙、碧瓦、飞檐、斗拱样样都蕴涵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蕴涵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道德伦理。这些特色不仅让建筑物美在表面,更加美出了建筑的生命,文化的生命。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物质技术不断进步,人们对美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建筑也越来越注重其审美价值的体现。建筑作为实用艺术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所以它可谓是每时每刻都在展示着自己的审美价值。给人以和谐美的享受,在实用价值的基础上兼具审美的作用。达到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完美结合。同时大多数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结合当地的自然风景,成为兼具经济效益的风景名胜区。使人们在游览名胜古迹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