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资本的形态变化及其循环(资本论第二卷课件山东大学,李增刚)_第1页
第一章资本的形态变化及其循环(资本论第二卷课件山东大学,李增刚)_第2页
第一章资本的形态变化及其循环(资本论第二卷课件山东大学,李增刚)_第3页
第一章资本的形态变化及其循环(资本论第二卷课件山东大学,李增刚)_第4页
第一章资本的形态变化及其循环(资本论第二卷课件山东大学,李增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本论》选读第二册资本的流通过程1《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第一篇资本的形态变化

及其循环2《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第一篇资本的形态变化及其循环在第一篇里,马克思把现实的资本运动抽象为三种循环形式,从各个角度全面地研究了资本的运动,揭示了通过资本的运动所展示出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各方面特征。第一篇的内容使“资本不是物,是体现在物上的生产关系”这一原理变得更加具体。

3《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第一篇资本的形态变化及其循环第一篇共包括六章:从第一章至第四章是一个从分析到综合的过程,前三章分别研究货币资本的循环、生产资本的循环、商品资本的循环。第四章“循环过程的三个公式”说明资本的运动是三种循环的统一,以及这种统一对资本运动的要求。第五、六章是补充说明,说明资本流通过程在资本增殖运动中的作用。4《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第一章货币资本的循环5《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第一章货币资本的循环简短的导言,讲述三方面内容:1、资本循环的各个阶段及其内容。(31)简述资本的运动的三个阶段及各阶段上的内容。6《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第一章货币资本的循环2、本篇的研究对象。本卷研究的对象与第一卷是同一的,都是研究产业资本。但是研究侧重点不同。第一卷侧重于揭示本质,说明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剩余价值生产中的阶级关系。这里侧重于资本运动形式的分析,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如何通过运动来实现。7《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资本论》第二卷简介马克思在第二卷的开头讲到:

“在第一册中,我们只是在为理解第二阶段即资本的生产过程所必要的范围内,对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进行过研究。因此,资本在不同阶段所具有的不同形式,它在反复循环中时而采取时而抛弃的不同形式,在那里没有加以考虑。现在它们就成为研究的直接对象了。(第32页)8《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第一章货币资本的循环对资本运动形式的研究,就使得在第一卷中不甚重要的流通活动就成为本篇的重要内容。(第32页)3、为研究所作的必要假定。(第32页)假定价格与价值是同一,价值不发生变化。这种假定的合理性。(解释)9《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Ⅰ.第一阶段G—W10《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Ⅰ.第一阶段G—W本节分析资本运动中的第一阶段:购买阶段一、第一阶段是货币资本向生产资本形式的转化(32-36)

G—W从形式上看就是货币与商品的交换,是价值从货币形式向商品形式的转化。但是,为什么说这是资本运动的一个阶段?为什么说这里的货币是货币资本呢?11《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Ⅰ.第一阶段G—W在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缚束的人的观念中,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货币就是资本,资本就是货币的代名词。但是,混淆货币与资本就无法认识资本活动的特殊规律,就无法得到关于资本运动的实际知识。12《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Ⅰ.第一阶段G—W

1、购买阶段的内容:马克思说,“使一般商品流通的这个行为同时成为单个资本的独立循环中一个职能上确定的阶段的,首先不是行为的形式,而是它的物质内容,是那些和货币换位的商品的特殊使用性质。”(第32页)这里反映出,马克思研究资本时是紧密结合资本运动的物质基础的,这样就可以运动唯物主义思想,科学地说明资本的性质。13《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Ⅰ.第一阶段G—WG——W行为中购买商品的物质内容:

“这一方面是生产资料,另一方面是劳动力,即商品生产的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它们的特性,自然要与所生产物品的种类相适应。”(32)

14《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Ⅰ.第一阶段G—W2、G——W阶段购买商品的量的比例仅考虑所购买商品的特殊使用价值是不够的。

G——W(Pm+A)“除了表示G所要转化成的商品额有这种质的分割之外,还表示一种最具特征的量的关系。”(33)什么是这种“最具特征的量的关系”?这里所说的“特征”是什么?

15《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Ⅰ.第一阶段G—W马克思是从雇佣劳动和剩余价值生产,这些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规定来考察G—W阶段所购买商品之间的量的规定性的。马克思把G——W分解为G——Pm和G——A两个方面进行考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首先是劳动与资本的关系,因此,在两者之间要以G——A入手才能说明这种“最具特征的量的关系”。16《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Ⅰ.第一阶段G—W形式上看,“G—A”是资本家支付工资,工人为资本家劳动。这样,用来支付工资的G,实际上代表着资本家可支配的劳动量。这个劳动量不仅包括再生产G价值量的那个劳动量,而且包含着在再生产G价值量以外追加的剩余劳动量。所以,G代表着一个比创造G价值量所需要的更大的劳动量。

G—A的购买行为使资本家可以支配的劳动量既包括必要劳动,又包括剩余劳动。17《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Ⅰ.第一阶段G—W资本家支配的劳动量确定后,才能确定为使用这个劳动量所应配备的生产资料的数量。

“要购买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和规模,必须足以使这个劳动量得到充分的利用。”(33)所以,“这种量的关系(指分别用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上的资本数量——引者)一开始就是由一定数量的工人所要耗费的超额即剩余劳动的量决定的。”(33)18《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Ⅰ.第一阶段G—W

“问题只是在于:耗费在生产资料上的货币部分,……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是充分的,因此,必须一开始就估计到这一点,并按照适当的比例准备好。换句话说,生产资料的数量,必须足以吸收劳动量,足以通过这个劳动量转化为产品。”(34)19《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Ⅰ.第一阶段G—W从以上马克思的论证,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生产中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数量关系,不仅仅由技术关系决定,更主要的是由剩余劳动的数量决定。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这种反映着剩余劳动量要求的比例,当然就成为“最具特征的量的关系”。

20《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Ⅰ.第一阶段G—W假定某个资本主义生产部门单位时间的劳动量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为α,那么,这个部门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价值应当是α(必要劳动量+剩余劳动量)。其中必要劳动量是由劳动力价值,即工资所确定了的,所以,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价值是剩余劳动的函数。21《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Ⅰ.第一阶段G—W3、G——W阶段的结果:购买过程结束后,资本家支配着一个大于他所支出的货币所代表的劳动量的劳动量,还支配着使用这一劳动量所必须的生产资料。“因此,他支配的各种因素所能生产的物品,比这种物品的生产要素有更大的价值,或者说,是一个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量。”(34)

22《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Ⅰ.第一阶段G—W

“因此,他以货币形式预付的价值,现在处在一种实物形式中,在这种形式中,它能够作为会生出剩余价值(表现为商品)的价值来实现。换句话说,它处在具有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能力的生产资本的状态或形式中。”(34)可见,这时资本家掌握的不是单纯的生产要素,而是“生产资本”。23《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Ⅰ.第一阶段G—W但是,这个“生产资本”与购买这些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货币是同一个价值,是那个作为货币的价值发生的形态变化,因此,那个货币也不是单纯的货币,而是货币形态的资本,即货币资本。这就论证G——W阶段为什么是资本运动的一个阶段,这里的货币为什么是货币资本。24《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Ⅰ.第一阶段G—W4、G——W阶段的运动性质:

G——W这个一般商品流通行为,由于它与以后运动阶段的联系,使它不再是单纯的购买活动,而成为货币资本向生产资本的转化过程。在这里,货币是资本的预付形式。25《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Ⅰ.第一阶段G—W5、货币资本的职能货币资本在资本运动整体中执行购买职能,这种职能与资本的总运动相联系。这种职能的能力来自于货币的性质,而不是来自于资本的性质。

26《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Ⅰ.第一阶段G—W参与G——W运动的货币并不永远是资本。同一枚货币在资本家支付工资时是资本家的可变资本,但是,当到了工人手中它就不再是资本,而是劳动力价值的转化形式。它的职能不再是资本的职能,而是一般购买手段的职能,是商品流通的中介物。27《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Ⅰ.第一阶段G—W二、在G——W阶段上,G——A是这个阶段的本质特征(36-41)资本主义的特征在于劳动力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劳动力的买卖不是由于货币职能产生的,也不是契约决定的,而是由于社会上存在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特征的,并不是劳动力这种商品能够买卖,而是劳动力成为商品。”(37)28《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Ⅰ.第一阶段G—W

“货币之所以可以购买劳动力,前提是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分离。“因此,资本家和雇佣工人的阶级关系,当他们在G—A(从工人方面看是A—G)行为中互相对立时,就已经存在了,就已经作为前提肯定了。”(38)29《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Ⅰ.第一阶段G—W“这是买和卖,是货币关系,但这种买和卖的前提是:买者是资本家,卖者是是雇佣工人。而这种关系所以会发生,是因为劳动力的实现条件——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已经作为他人的财产而和劳动力的所有者相分离了。”(38)30《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Ⅰ.第一阶段G—W货币之所以能够作为货币资本来购买劳动力,“只是因为劳动力处在和它的生产资料(包括作为劳动力本身的生产资料)分离的状态中,而要消除这种分离状态,就得把劳动力卖给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因而也是劳动力的使用权归属于买者。”(39)

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正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存在,才使货币可以转化为资本。31《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Ⅰ.第一阶段G—W

“因此,问题的实质,在这里作为G—W(Pm+A)行为基础的,是分配。所谓分配,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消费资料的分配,而是生产要素本身的分配,其中物的因素集中在一方,劳动力则与物的因素相分离,处在另一方。”(40)32《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Ⅰ.第一阶段G—W资本主义生产不仅要有生产资料的劳动力的分离,而且要有商品生产的一定发展,使生产不再是自给自足,而是为市场而生产。(第40页)在当时俄国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够成熟,出现了两方面的困难:其一,缺乏货币资本;其二,更本质的,劳动力商品化程度低。说明货币必须在一定社会关系下才能转化为资本。33《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Ⅰ.第一阶段G—W三、货币资本循环以生产资本循环为前提:(第41页)货币资本循环以劳动力商品的经常存在为前提,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社会规模的存在为前提。在第一卷中已经讲到资本主义再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这种再生产是通过生产资本的再生产实现的,所以,货币资本的循环以生产资本循环为前提。34《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Ⅱ.第二阶段生产资本的职能35《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Ⅱ.第二阶段生产资本的职能本节并不详细介绍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而是从资本的循环运动的角度,谈以下几方面内容:一、生产阶段的必然性、作用;二、生产阶段的商品性质;三、生产阶段的资本主义性质;四、生产资本执行职能的结果。36《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Ⅱ.第二阶段生产资本的职能一、生产阶段的必然性、作用;(41-42)关于生产阶段的必然性和作用是从资本循环的总体要求来考察的。资本的总公式为:G——W——G’,这表明,资本的循环过程中G——W,必须以W——G’为补充,才能构成完整的资本循环运动。但是,上节考察的G——W的结果,却是使资本不能进行W——G运动的形式。37《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Ⅱ.第二阶段生产资本的职能

“通过从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的转化,资本价值取得了一种实物形式,这种形式的资本价值不能继续流通,而必须进入消费,即进入生产消费。”(41-42)

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资本的劳动力形式。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生产资料也不能继续流通?38《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Ⅱ.第二阶段生产资本的职能

“资本家不能再把工人当作商品出售,因为工人不是资本家的奴隶,并且资本家买到的仅仅是在一定时间内对他的劳动力的使用。”(42)“资本家只能这样来使用劳动力,就是通过劳动力把生产资料作为商品形成要素来使用。39《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Ⅱ.第二阶段生产资本的职能资本循环公式的第二阶段。(42)从第二阶段看第一阶段在总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阶段,从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的转化,只是表现为第二阶段即生产资本职能的先导和先行阶段。”(42)

理解:不同表现形式的资本的同一性。

40《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Ⅱ.第二阶段生产资本的职能二、生产阶段的商品性:

1、从资本循环中货币资本回流的要求考察生产阶段的商品性。生产阶段进行的是商品生产,而不是任何一种生产。只有W——G活动才能使货币回流,而要从事这一活动,就必须掌握商品W,也就必须进行生产,而且必须是商品生产。(参见第42页,第三段)41《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Ⅱ.第二阶段生产资本的职能

2、劳动力商品的运动,也要求资本家进行的必须是商品生产。“G——A。雇佣工人只能靠出卖劳动力来过活。劳动力的维持,即工人自身的维持,要求每天进行消费。因此必须每隔一个较短的时期付给他一次报酬,使它能够反复进行为维持自身所需的各种购买,反复进行A——G——W或W——G——W行为。”(42)42《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Ⅱ.第二阶段生产资本的职能

“因此,资本家必须不断作为货币资本家,他的资本必须不断作为货币资本和雇佣工人相对立。”(42)

这也是资本家必须进行商品生产的重要原因。43《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Ⅱ.第二阶段生产资本的职能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然要求商品生产普遍化。(42-43)雇佣劳动关系使劳动者的生活资料必须通过商品购买而得到,这就必须以商品经济的普遍发展为前提。商品生产普遍化进一步促进生产过程分工,生产专门化,又促进商品生产深化。44《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Ⅱ.第二阶段生产资本的职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带来的商品生产的普遍化,对非商品经济的生产方式起着瓦解作用,使商品生产范围大大扩展。

“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越发展,它对主要是直接满足自己需要而只把多余产品转化为商品的每一种旧生产形式,就越发生破坏和解体的作用。”(43)45《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Ⅱ.第二阶段生产资本的职能

“在它(指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已经扎根的地方,它就会把一切以生产者本人劳动为基础或只把多余产品当作商品出售的商品生产形式尽行破坏。它首先是使商品生产普遍化,然后使一切商品生产逐步转化为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43)46《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Ⅱ.第二阶段生产资本的职能三、生产阶段的资本主义性质(44-45)

1、考察一种生产的生产关系性质,要从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考察。“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它们就必须结合起来。实行这种结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会结构区分为各个不同的经济时期。”(44)47《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Ⅱ.第二阶段生产资本的职能2、资本主义生产中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结合的方式使生产阶段成为资本主义生产(44)

“是作为他(资本家——引者)的资本的存在方式结合起来的。”(44)“因此,形成商品的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这样结合起来一同进入的现实过程,即生产过程,本身就成为资本的一种职能,成为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44)48《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Ⅱ.第二阶段生产资本的职能3、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作用:

“只有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才成为一个划时代的剥削方式,这种剥削方式在它的历史发展中,由于劳动过程的组织和技术的巨大成就,使社会的整个经济结构发生变革,并且不可比拟地越了以前的一切时期。”(44)

请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历史作用。49《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Ⅱ.第二阶段生产资本的职能4、生产阶段上劳动者与资本、生产资料与资本的关系:

“作为生产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它们还有以下区别:生产资料在它为资本家所有时,即使在生产过程之外,也仍然是他的资本,劳动力却只有在生产过程之内,才是单个资本存在形式。”(44)

50《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Ⅱ.第二阶段生产资本的职能

“如果说,劳动力只有在它的卖者即雇佣工人手中才是商品,那么相反,它只有在它的买者手中,即暂时握有它的使用权资本家手中,才在为资本。”(44)注意学习马克思的思想方法,辩证地看待所谓“人力资本”的问题。51《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Ⅱ.第二阶段生产资本的职能注意区分生产资料和生产资本:

“生产资料本身,只有在劳动力作为生产资本的人的存在形式,能够和生产资料相合并时,才成为生产资本的物的形态或生产资本。因此,正如人类劳动力并非天然是资本一样,生产资料也并非天然是资本。只有在一定的历史发展条件下,生产资料才取得这种独特的社会性质,……”。(44-45)52《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Ⅱ.第二阶段生产资本的职能四、生产资本执行职能的结果:(45)生产过程结束后,形成一个比投入资本价值更大的商品,即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我们已经知道剩余价值是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但是“因为劳动力仅仅作为生产资本的一个器官发生作用,所以,劳动力的剩余劳动所产生的产品价值超过产品形成要素价值的余额,也是资本的果实。”(45)53《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Ⅱ.第二阶段生产资本的职能“劳动力的剩余劳动,是资本的无偿劳动,因而它为资本家形成剩余价值,一个无须花费任何等价物的价值。因此,产品不只是商品,而且是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45)

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阶段结束后的结果。下面就需要对这个结果的进一步运动进行研究。54《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Ⅲ.第三阶段W’——G’55《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Ⅲ.第三阶段W’——G’第三节研究资本运动的第三个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对商品资本的资本性质考察二、商品资本的运动要求三、对作为商品资本运动结果的货币资本考察56《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Ⅲ.第三阶段W’——G’一、对商品资本的资本性质考察(45-48)

1、什么是商品资本:

“商品,作为直接由生产过程本身产生的已经增殖的资本价值的职能存在形式,就成了商品资本。如果商品生产在它的整个社会范围内按资本主义的方式经营,那么,一切商品从一开始就是商品资本的要素,……。”(45)57《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Ⅲ.第三阶段W’——G’

“至于商品队伍中,由于属性不同,哪一类应升为资本,哪一类应列为普通商品,这个问题不过是烦琐经济学自己制造出来的一个可笑的难题罢了。”(45-46)商品资本的职能就是商品的职能,通过出售转化为货币。58《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Ⅲ.第三阶段W’——G’2、商品资本的资本性质:形式上,商品资本运动与一般商品运动没有区别,为什么说这里的W’——G’是资本运动的一个阶段?这里商品的资本性质是由生产过程的性质决定的。这与G——W阶段上货币取得资本性质的途径不同。(参见第46页)59《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Ⅲ.第三阶段W’——G’在W’——G’阶段上,“商品能够执行资本的职能,只是由于在它的流通开始以前,它已经现成地从生产过程取得了资本性质。”(46)其中的原因在于,W’的价值中包含着剩余价值。这并不是说它的价值比不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大。而是说在它的价值中存在着一种内部关系——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的关系。60《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Ⅲ.第三阶段W’——G’使作为产品而存在的商品W变成W’的,“不是它的绝对价值量,因为它的绝对价值量,和作为任何另一个商品量的价值表现的任何另一个W一样,都是由其中对象货摊劳动量决定的。使这个W变成W’的,是它的相对价值量,是和生产它所消耗的资本P的价值相比较的它的价值量。这个价值量包含生产它时所消耗的资本价值加上生产资本提供的剩余价值”(47)61《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Ⅲ.第三阶段W’——G’

“W’表示一种价值关系,表示商品产品的价值和生产它所消耗的资本的价值关系,就是说,表示它的价值是由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构成的。”“使10000磅纱这个价值承担者成为商品资本的,不是任何外部关系,而仅仅是一种内部关系。它带着资本主义的胎痣,不是存在于它的价值的绝对量中,而是存在于它的价值的相对量中,即存在于和它所包含的生产资本在转化为商品以前原有的价值量相比较的它的价值量中。”62《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Ⅲ.第三阶段W’——G’正因为W’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是商品资本,所以,它的运动过程W’——G’的内容是资本从商品形态转化为货币形态的过程。63《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Ⅲ.第三阶段W’——G’二、W’——G’过程的分析(48-52)1、W’出售对资本运动的意义:(48)第一、“只要现在已经增殖的资本保留商品资本的形式,停滞在市场上,生产过程就会停止。这个资本既不会作为产品形成要素起作用,也不会作为价值形成要素起作用。”(48)64《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Ⅲ.第三阶段W’——G’第二、商品出售速度影响着再生产的规模。

“由于资本抛弃它的商品形式和采取它的货币形式的速度不同,或者说,由于卖的速度不同,同一个资本价值就会以极不相同的程度作为产品形成要素和价值形成要素起作用,再生产的规模也会以极不相同的程度扩大或者缩小。”(48)思考:为什么?65《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Ⅲ.第三阶段W’——G’

“第一册已经指出,一个一定量资本的作用程度,是由生产过程的各种潜能规定的,而这些潜能在一定程度上是和资本本身的价值量无关的。这里指出,流通过程失去了和资本的价值量无关的新的潜能,即资本的作用程度的新的潜能,资本的扩张和收缩的新的潜能。”(48)

思考:什么是新的潜能?66《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Ⅲ.第三阶段W’——G’2、W’——G’过程的数量要求:

“在这里,出售商品的数量,成为决定性的事情。单个商品只是表现为总量不可缺少的部分。”

请联系第一卷第七章第二节思考为什么单个商品只是表现为总量不可缺少的部分。马克思还顺便提到,分配关系的变化,本质上不影响商品价值的数量。(49)67《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Ⅲ.第三阶段W’——G’3、W’——G’过程中,剩余价值与资本价值处在流通运动的不同阶段。(50)

“这同一个流通行为W’——G’,对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来说是不同的:它对二者来说代表着它们各自流通的不同阶段,代表着它们在流通领域所要经过的形态变化序列中的不同阶段。”(50)68《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Ⅲ.第三阶段W’——G’其中剩余价值经历的是商品流通的第一阶段,是价值的第一形态变化,因为它是从生产过程中第一次被创造出来的;而对于资本价值来说,经历的是资本总公式的第二阶段。69《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4、W’——G’运动的结果:(51-52)

W’——G’运动结束后,资本价值又回到了货币的形态,剩余价值也转化为货币形态。正因为资本的整个运动过程的“开始形式和终结形式者是货币资本的形式,所以,我们就把这个循环过程的形式叫做货币资本的循环。在终结时发生变化的,不是预付价值的形式,而只是它的量。”(52)

Ⅲ.第三阶段W’——G’70《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Ⅲ.第三阶段W’——G’三、对运动的终结形式G’的分析:(52-59)

1、虽然与W’相比,G’只是价值形态的变化,但是这里仍存在着区别:即剩余价值g与资本价值G处于可分离的状态。剩余价值与资本价值的这种分离对于再生产的规模有着实际的意义。(第52页)71《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Ⅲ.第三阶段W’——G’2、G’的内部关系:

G’是资本运动的结果,它反映着一种内部不同部分之间的关系,即,G与g之间的关系。G经历的整个增殖过程,产生出剩余价值g,所以,两者间的关系已经使它成为货币资本。“因此,G’是一个内部分化了的、自身在职能上(概念上)区别开来的、表现着资本关系的价值额。”(53)72《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Ⅲ.第三阶段W’——G’3、G’所具有的资本拜物教性质(53-54)

G’“表现出的只是结果,而没有表现出造成这个结果的过程的中介”(53)“因为在这个货币额的简单存在上,这个货币额借以产生的中介已经消失,因为不同的资本的的组成部分在生产过程中的具有的特殊差别的任何痕迹都已经消失,所以差别仅仅存在于本金和超额价值的概念形式上。”(54)73《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Ⅲ.第三阶段W’——G’这种情况留给人们的印象只是,一个货币额带来了另一个货币额。这就形成“钱能生钱”的观念,当把“钱能生钱”的功能归结为货币本身的特性时,资本拜物教就产生了,人们会认为货币资本有着神奇的力量,它能够为所有者创造收入。74《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Ⅲ.第三阶段W’——G’马克思指出:“已经实现的资本在这里,在过程终结时具有的货币表现,是资本关系的没有概念的表现。”(54)

面对“没有概念的表现”,如果人们根据日常经验,用主观想象的概念来填补和代替G’未表现出的实际内容,资本拜物教就会出现,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又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这种“资本拜物教”。75《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Ⅲ.第三阶段W’——G’

G’与W’虽然都是增殖了的资本价值额,但是商品形式使人可以了解到它的起源在于物质生产过程,还可以了解到资本的增殖必须经过生产过程。但是,G’给人的印象只是G产生g。76《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Ⅲ.第三阶段W’——G’4、当新循环开始时,如果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G’的内部关系消失,全部货币都作为预付资本使用。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已经不再作为资本的产物而存在,而是如同其它资本一样进入新一轮运动。如果g不转化为资本,而进入资本家个人消费,它的运动就不再包括在货币资本循环之中。77《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Ⅲ.第三阶段W’——G’5、G’与G的区别:(55-56)循环第一阶段上的G是货币资本,是执行货币职能的资本;只是由于执行货币职能时的物质内容和数量关系使它成为资本。循环第三阶段上的G’是货币资本,因为它已经经历的增殖过程,货币对它来说只是一个外在形态。78《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Ⅲ.第三阶段W’——G’6、G’与W’的区别:G’比W’更具有拜物教性,在它身上看不到剩余价值的来源,只看到货币资本自身内部的关系。马克思指出,只有贵金属生产中,最终结果才明白地表现出增加的货币量是劳动过程的产物。79《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Ⅳ.总循环80《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Ⅳ.总循环第四节从整体上研究货币资本循环的性质。本节在结构安排上体现了从抽象到具体;从一般到特殊的原则。本节从概括货币资本循环的总体过程入手,说明这种循环就是资本总公式的具体化,说明产业资本是资本运动的典型形式。本节说明了货币资本循环的特征以及它的片面性、与其它资本循环形式的关系。这样,我们就对资本的循环过程、性质从而对资本本身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81《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Ⅳ.总循环一、货币资本循环就是资本总公式的详细表达。(第59-60页)概述货币资本循环的总过程;指出货币资本循环与资本总公式的共同点;指出货币资本循环中流通阶段与生产阶段的性质区别。问题:资本循环过程中资本在流通阶段的形态变化与生产阶段的形态变化有什么不同?82《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Ⅳ.总循环二、产业资本的性质(第60-66页)1、货币资本循环的特征:(60)

⑴货币资本循环的详细形式;(60)

⑵资本循环是价值的形态变化运动,这些形态变化形成资本运动的不同阶段;其中两个属于流通,一个属于生产;83《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Ⅳ.总循环

“在这里,资本表现为这样一个价值,它经过一系列互相联系的、互为条件的转化,经过一系列形态变化,而这些形态变化也就形成总过程的一系列阶段。”(60)⑶每个阶段资本处在特殊的职能及相应的形态上;⑷价值在运动中增殖;⑸运动终了价值回到原来的形态上。84《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Ⅳ.总循环2、资本的循环内容在现实中就是产业资本的活动内容:(60-63)货币资本的循环只是抽象地反映着资本的运动,这种抽象实际就是对现实经济中产业资本的抽象。这样就使我们能够从生动的现实中感觉和理解抽象的理论。85《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Ⅳ.总循环什么是产业资本?马克思首先从资本循环的内容和形式来把握产业资本:

“资本价值在它的流通阶段所采取的两种形式,是货币资本的形式和商品资本的形式;它属于生产阶段的形式,是生产资本的形式。在总循环过程中采取而又抛弃这些形式中执行相应职能的资本,就是产业资本。这里所说的产业,包括任何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生产部门。”(60-63)86《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Ⅳ.总循环

“在这里,货币资本,商品资本,生产资本,并不是指这样一些独立的资本种类,这些独立的资本种类的职能形成同样独立的、彼此分离的营业部门的内容。在这里,它们只是指产业资本的特殊的职能形式,产业资本是依次采取所有这三种形式的。”(63)87《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附:所谓“知识资本”一段似是而非的话:

“正如追求价值增殖的投资,在以货币为内容时称为货币资本,在以生产要素为内容时称为生产资本,在以商品为内容时称商品资本那样,以知识及其创造力为内容的资本,称为知识资本。”刘炳瑛《知识资本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第9页。

“知识能够成为资本,知识资本能够在智能运用中自行增殖。”同上,第10页88《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附:所谓“知识资本”上面这段话用类比的方式把知识说成是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并列的一种“资本”,借以论证知识也是资本。学习第Ⅳ节,我们看到,马克思说的三种资本形式是同一价值在运动中采取的不同形态,它们包括了资本运动可以采取的所有形式。资本的整个运动过程中并没有“知识资本”的位置。因此,上述类比方法是错误和拙劣的。89《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客观知识及其主观化W’GPG’知识在资本运动中的位置90《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客观知识及其主观化Ma经济体系的三维运动社会历史经济整体社会总产品价值CVMb单个资本91《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Ⅳ.总循环3、产业资本运动的连续性和阶段性:(63)产业资本必须在正常的循环运动才能实现价值的增殖。所谓正常循环,一是它的连续性,资本不能在任何一个阶段上停顿下来而不执行职能;二是指它要在每个阶段上正常地停留以完成相应的职能。产业资本运动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92《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Ⅳ.总循环4、对产业资本循环的具体情况进行解释:(63-66)第一、产业资本循环中的固定资本循环(63-64)“但是,这绝对不会改变事物的本质。”93《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Ⅳ.总循环第二、非物质的生产部门资本循环马克思以运输业为例说明非物质的生产部门产品的特性:

⑴“这种效用只能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费;它不是一种和生产过程不同的,只有在生产出来之后才作为交易品执行职能,作为商品来流通的使用物。”(65)

(注意区分消费和消费的结果)94《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Ⅳ.总循环

⑵“这种效用的交换价值,和任何其他商品的交换价值一样,都是由其中消耗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价值加上运输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决定的。”

⑶这种效用的消费也分为生活消费和生产消费。

⑷非物质的生产活动中的资本循环公式。95《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Ⅳ.总循环5、产业资本的本质特征和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地位:⑴“产业资本是惟一的这样一种资本存在方式,在这种存在方式中,资本的职能不仅是占有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而且同时是创造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因此,产业资本决定了生产的资本主义性质;产业资本的存在,包含着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的存在。”(66)96《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Ⅳ.总循环⑵产业资本是决定社会性质和面貌的资本

“随着产业资本支配社会的生产,技术和劳动过程的社会组织就会发生变革,从而社会的经济历史类型也会发生变革。”(66)⑶社会其它形式的资本都要从属于产业资本,并在产业资本的基础上运动;它们是产业资本运动进一步分工的产物。97《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Ⅳ.总循环三、资本循环与一般商品运动(66-67)这是说明本质和现象关系的一段,重在揭示在现象上一般商品、货币运动中蕴含着的资本特有运动。“一方面,G…G’循环和一般商品流通交织在一起,从那里出来,又进入那里,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对单个资本家来说,这种循环又成为资本价值的特有运动,这个运动一部分发生在一般商品流通之内,一部分发生在一般商品流通之外,但始终保持着它的独立性。”(66)98《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

“一方面,任何单个资本在它的流通的两个阶段G—W和W’—G’中,都是一般商品流通的一个能动因素,它不是作为货币就是作为商品在一般流通中执行职能,或者和一般商品流通连在一起,这样,它本身就是商品世界的一般形态变化序列中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它又在一般流通之内完成自己特有的独立循环,……它不仅是作为货币价值返回的,而且是作为已经增大、已经增长的货币价值返回的。”(67)Ⅳ.总循环99《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四、货币资本循环的特征:(67-70)前面三项中,马克思都是把货币资本的循环当作资本循环的一般形式对待的,所讲的资本循环规律、性质等对于任何循环形式都是适用的。从这一项开始,专门谈货币资本循环的特有性质,即以货币形式为起点和终点的资本循环所具有的特殊性质。Ⅳ.总循环100《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Ⅳ.总循环1、以货币为起点和终点的资本循环,反映出:第一、货币不是被花掉,而是被预付。在这里,起点上的货币支出就蕴含着它的回流。因此,这里的货币只是资本的货币形式,是货币资本。第二、由于终点是货币,所以“它还表明,运动的决定目的本身是交换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67)101《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Ⅳ.总循环

“正因为价值的货币形态是价值的独立的可以捉摸的表现形式,所以,以实在货币为起点和终点的流通形式G…G’,最明白地表示出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就是赚钱。生产过程只是为了赚钱而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只是为了赚钱而必须干的倒霉事。”(67)这里明确指出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在经济中的地位。102《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Ⅳ.总循环这里,恩格斯插入下面的话:

“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都周期地患有一种狂想病,企图不用生产过程作中介而赚到钱。”(67-68)103《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Ⅳ.总循环

2、生产阶段在货币资本循环中的作用:

“生产过程在循环过程形式本身中所表现的,在形式上而且明显地就是它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情况:它只是预付价值增殖的手段,也就是说,发财致富本身才是生产的自身目的。”(68)104《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Ⅳ.总循环3、与其它循环形式的区别:第一、起始与终点都是货币,所以明显表现出是价值在运动。而且起点上的价值是手段,终点上的价值则是目的。

“而货币是价值的独立的可以捉摸的存在形式,是商品使用价值所有痕迹都已经消失的独立的价值形式上的产品价值。”(68)105《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Ⅳ.总循环第二、不仅起点与终点都是价值(货币),而且终点上价值必须大于起点上的价值。因此,从“价值生出剩余价值,不仅表现为过程的开始和终结,而且明显地表现在金光闪闪的货币形式上。”(68)106《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Ⅳ.总循环4、货币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