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安全评价师专业能力培训课件(新)_第1页
一级安全评价师专业能力培训课件(新)_第2页
一级安全评价师专业能力培训课件(新)_第3页
一级安全评价师专业能力培训课件(新)_第4页
一级安全评价师专业能力培训课件(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级安全评价师专业能力本章提要第1章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第1节前期准备第2节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第1节前期准备【学习目标】

掌握区域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案的编制原则,了解区域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案应包括的要素,能编制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社会人文环境和自然生态状况等资料的收集方案,在此基础上,能够完成区域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方案的编制。第1节前期准备【知识要求】区域规划

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即人们根据现有的认识,对规划区域的未来设想和理想状态及其实施方案的选择过程。区域安全规划是指人们为使区域内工业生产过程安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对区域内部自身活动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其目的是发挥区域的整体优势,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促使区域社会经济快速、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第1节前期准备【知识要求】工业生产集中区域是根据地区区域规划和经济发展需要建立起来的企业、厂房及设施等相对集中的一个区域。各类危险有害因素、重大危险源以及隐患集中出现在这个区域。与个体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有所不同,区域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更多的是考虑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系统内与系统外的相互影响,事故发生后果的链式传播(多米诺效应)等因素,区域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是区域安全规划的基础。

一、区域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案的编制原则

编制应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整体性原则 4.相关性原则 5.预测与可控性原则第1节前期准备【知识要求】第1节前期准备【知识要求】

二、区域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案的包含要素区域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案包括的要素包括以下方面: 1.区域整体布局:涉及土地利用、功能区的安全划分、产业布局的安全规划、临时应急避难所的规划和产业关联度规划等因素。 2.区域基础设施:涉及消防站的建设地点及消防设施规划配置、运输网、管廊、供水、供电和供气等因素的现状与规划。

第1节前期准备【知识要求】

3.区域的安全管理:

区域安全监管包括对企业从进入区域后整个生命周期的监管,涉及管理机构的设置、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建立、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以及重点防护区的监督管理规划,这涉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企业的安全管理机构。4.区域应急救援体系:涉及组织机构、监测预警系统、指挥系统、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

第1节前期准备【知识要求】5.区域安全容量:

涉及区域内反映安全容量规模的各种参数,如危险物质的种类与数量,危险设施生产工艺条件、危险源的分布、危险设施周围的人员分布情况、区域的土地利用状况、事故预防控制措施等。 6.其他要素:

包括环境安全、公共卫生、社会治安、自然灾害、海事安全,以及自然条件、人力资源、产业环境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第1节前期准备【能力要求】

一、资料收集方案的编制 1.收集资料的基本要求 (1)资料可信性:资料由权威部门提供的或主管部门核准。 (2)资料准确性: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核对,分析其可靠程度(如资料的出处、时间等)。 (3)资料完整性:基础数据资料应尽量收集齐全,资料不全时,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调查。 (4)资料实用性:收集资料时要目的明确、有针对性,并以节约时间、保证工作进度为原则。第1节前期准备【能力要求】

(5)有关目标数据的采用:近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要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为依据,远期的经济发展目标要由发展改革部门提供,其他目标数据要以相关专项发展规划为依据。各类目标数据要经过进一步分析、论证、修订后才能采用。 (6)数据单位:数据统一采用国际标准单位,且一般情况下小数点后保留2位数。 (7)资料时限要求:应收集近10年内有关分析评价的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所需要的资料。

第1节前期准备【能力要求】 2.资料的主要内容(1)经济社会基础资料:主要是通过各级发展改革、统计、国土资源、建设、交通、水利、林业、农业、计生、电业、矿产、气象、地质、消防、环保、安监、海事、卫生、科技等相关部门收集的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料。(2)现状资料:主要是区域内区域划分、产业布局、土地利用、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建设现状等方面的资料。(3)规划及专项调查资料:包括收集人口的规划预测、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各部门的“发展规划”及行业用地、区域划分、空间布局的规划资料,尤其注意收集重点项目、重点区域的规划资料,收集相关的规划图样。第1节前期准备【能力要求】

3.资料收集的主要途径 (1)文字资料的收集:根据需要,通过对口部门和单位收集相关文字资料。 (2)实地调查:在对文字资料收集的基础上,进行实地考察、调查和对比分析,以保证所收集资料的真实性和实时性。 (3)网络查询:在资料收集时既要利用传统的档案馆和资料库的资料,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在互联网上搜索有关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社会人文环境和自然生态状况等资料。第1节前期准备【能力要求】 二、区域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方案的编制 1.前期准备 (1)资料整理 (2)类比分析 (3)专题调研2.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方法(1)直观经验法: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系统。 1)对照、经验法。 2)类比法。

3)案例法。(2)系统安全分析法:

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如事件树、事故树等。第1节前期准备【能力要求】3.方案编制的主要内容根据区域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方案的编制原则与基本要素,方案中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区域产业规划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区域内自然条件的危险有害影响分析区域与周边环境的相互影响分析区域内外重大危险源的多米诺效应分析区域安全管理与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交通运输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环境保护的影响分析等。第1节前期准备【能力要求】4.方案编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分清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不同行业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不同,同一行业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也不完全相同。所以,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中要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与周边环境,辨识评价对象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体现其主要特点,对于其它共性的危险、有害因素可以简单分析。 (2)防止遗漏:辨识危险有害因素时不要发生遗漏,以免留下隐患;辩识时,不仅要分析区域内建设项目及相关环节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还要分析区域周边环境存在的危险有害后果。第1节前期准备【能力要求】

(3)避免惯性思维: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同一危险、有害因素由于物理量不同,作用的时间和空间不同,导致的后果也不相同。所以,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时应避免惯性思维,坚持实事求是,对于主要危险有害因素,须经过现场调查确认,必要时,还需对方案进行专家论证。第1节前期准备【能力要求】

化工集中区主要有二大类,即石化工业园区和精细化工工业园区。石化工业园区内生产装置规模大,常常在高温、高压下运行,介质易燃易爆,一旦发生事故往往是灾难性的。精细化工园区装置的规模相对较小,但装置数量多,反应器和分离器多,间歇操作多,自动化程度低,容易发生事故。这二类化工园区的事故类型也各有一些特色,也有一些共性。化工集中区由于装置密集、有害物质容量大、事故容易链式传播等原因,事故的后果与风险均比一般的化工企业要大得多。编制石化工业园区和精细化工工业园区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方案如图1-1所示。三、应用举例第2节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学习目标】

了解自然灾害的有关知识,掌握自然条件的危险有害因素对建设项目和生产经营单位的影响;能了解选址与总体布局规划的影响分析,了解安全容量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能够进行区域内建设项目和生产经营单位与周边环境之间危险有害因素的相互影响分析。第2节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知识要求】

一、自然灾害知识 1.地震

(1)地震波 1)体波地震在地球内部会产生两种体波:P波和S波。P波与空气中的声波相似,质点沿波的传播方向做压缩和拉伸运动。S波比P波慢,它只可以在固体中传播。S波传播时,质点运动方向与S波的传播方向互相垂直,介质中产生剪切应力。 2)面波面波是沿地球表面附近传播的一种弹性波。面波传播的速度比体波慢。第2节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知识要求】(2)地震的强弱表示地震强如有两种方法,即用震级和烈度的方式表示。1)震级表示该方法用地震释放出的能量表示地震强弱。 2)烈度表示烈度是用地面上产生的破坏程度来表示地震强弱的。与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我国采用12级的地震烈度,见表1-1。第2节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知识要求】表1-1地震烈度表地震烈度破坏程度小于Ⅲ度人无感觉,仪器可记录到Ⅲ度夜深人静时人有感觉Ⅳ~Ⅴ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Ⅵ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Ⅵ~Ⅶ房屋破坏,地面裂缝Ⅷ~Ⅹ房倒屋塌,地面破坏严重Ⅺ~Ⅻ毁灭性破坏第2节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知识要求】

(3)地震带

虽然地震在地球上的分布不完全具有规律性,但也可以从地震分布图中看出,地震主要分布在三个地震带上。 1)环太平洋地震带。全球70%的地震发生在该地震带,其中包括日本、中国台湾、美国加州圣安德烈斯等著名的地震活动区。 2)欧亚地震带(地中海到中国喜马拉雅山脉)。该地震带上的地震分布比较分散,全球15%的地震发生在该区域。 3)洋脊地震带(沿各大洋中脊分布)。该地震带上的地震约占全球地震的5%。第2节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知识要求】2.海啸灾害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滑坡等海底地形的突然变化引起的具有超长波长和周期的大洋行波。海啸一般指海底地震发生在离海岸线几十千米或一二百千米以内,海啸波到达沿岸时间很短,约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很难防御。值得注意的是,近海海啸和远洋海啸是相对的。如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发生的9级强烈地震所引发的巨大海啸,对印度尼西亚来说为近海海啸,但对其他国家如印度、泰国、斯里兰卡、马来西亚、缅甸、马尔代夫等国来说,即属于远洋海啸。第2节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知识要求】

3.气象灾害

“天气”和“气候”都是由于地球大气圈的运动和变化引起的。地球被一层大气包围着,地球在自转和公转,大气圈也随之转动,大气圈受太阳辐射的角度不同而受热不均,再加上大气圈中水汽分布的不均匀,大气圈变化莫测,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灾害,如台风、暴雨、沙尘暴、干旱、冰雹、龙卷风等。

(1)台风(飓风)热带气旋是地球上最具破坏力的天气系统。台风和飓风指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2级或以上(即风速达到32.6m/s以上)的热带气旋。按世界气象组织(WMO)统一规定,热带气旋分5级。按风速从小到大分别是:热带低压,热带气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其中,中心最大风力达到8~9级的热带气旋称为热带风暴,达到10~11级的被称为强热带风暴,风力超过12级的称为台风和飓风。风的能量巨大,1966年亚洲东南部出现的HERB台风就是一个高能量系统,伴随强风和暴雨,该台风的总能量约相当于台湾地区几百年的用电量。2005年8月29日,飓风卡特里娜以233km/h的速度在美国墨西哥湾新奥尔良外海岸登陆,造成该城市大堤决堤,水深3m。第2节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知识要求】

(2)沙尘暴沙尘暴指由于强风将地面大量沙尘吹起,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天气现象。该现象影响范围大,分布广泛,如1993年5月5日,我国甘肃武威地区的强沙尘暴,水平能见度小于500m,致使87人死亡,31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约6亿元。第2节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知识要求】第2节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知识要求】

4.地质灾害 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特别在山区,滑坡和泥石流不断发生,据不完全统计,1995~2003年,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共造成10499人死亡和失踪,平均每年死亡和失踪1167人,财产损失64亿元。

第2节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知识要求】

(1)滑坡 滑坡是在重力作用下,高处的物质有向低处运动的趋势,但并非所有的山坡都会发生滑坡。发生滑坡的主要条件是层面倾角,层面上摩擦系数和滑动面的形态要达到相应的条件。(2)泥石流泥石流是沙石、泥土、岩屑、石块等松散固体物质和水的混合物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沟床或坡面向下运动的特殊流体。泥石流危害巨大。

泥石流中的固体物质大小不一,大的石块直径可达10m以上,小的只有0.01mm,密度可高达1.3~2.3t/m3。按泥石流的相对比例,可将其分为三个种类。 1)粘性泥石流。泥少石多,固体物质占40%~50%,最高达80%。 2)稀性泥石流。泥多石少,以水为主要成分,粘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10%~40%,分散性较大。 3)过渡性泥石流。泥、石比例相当,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石块组成。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地形、松散和固体物质、水源等条件,缺一不可。第2节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知识要求】第2节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知识要求】二、企业总体布置基本知识总体布置:在已选定的拟建企业场地上,对建设项目和生产经营单位的生成区、居住区、相邻企业、水源、电源、渣厂、运输、平面竖向、防洪排水、外部管线、发展预留、施工用地等进行全面规划。生产区:工厂由生产工艺装置、辅助设施、公用工程设施等组成的区域。居民区:指具有一定人口和用地规模,人们日常居住的地方。施工用地:指建设项目和生产经营单位建设时所需要的用地,包括各种预制场和施工行政管理及生活用地等。

建设项目和生产经营单位总体布局应符合以下原则: 1.符合当地城市(镇)规划、区域规划、工业区规划等的要求;有条件时,必须与城镇和邻近工业企业在生产、交通运输、动力公用、修理、综合利用及生活设施等方面协作。 2.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保护附近城市(镇)和居民区的环境质量,有利于人身和生产安全; 3.节约土地,不占或少占良田,有条件时应开拓新的土地资源,减少拆迁; 4.满足生产要求,有利于物料的输送和节约能源;第2节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知识要求】第2节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知识要求】5.因地制宜,充分适应气象、地形、工程水文等自然条件;6.近期和远期相结合,应考虑到企业远景发展的可能性;7.统一布置生产区域内外的输送系统(公路、铁路、水路),应有合理的铁路、公路、水运系统;8.厂外管线宜沿道路敷设,高压架空输电线路的布置可与绿化带的规划相结合;9.宜保留绿化地,合理布置防护林和新的绿地。10.建设项目和生产经营单位位于军事禁区、机场、国家自然保护区、名胜古迹附近时,要符合国家规范和设计的要求,尽量避开以上区域。第2节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知识要求】三、区域安全容量 随着工业企业建设发展向空间集聚方向进行,大量的高危企业、装置集中布局在某一区域,实现生产安全型、环境友好型、资源集约型的工业企业总体布置格局,这符合“产业集聚”、“集约用地”与“循环经济”的建设原则。与此同时,随着工业企业数量的增多,工业企业集聚化、园区化所导致工业集中区域事故风险的聚集,是产生工业集中区域重大事故的主要原因。工业集中区域受事故灾害的冲击频率和强度在加快加大,区域系统的脆弱性与承载力不足等现象日益增多,从总体上降低了工业集中区域事故预防的本质安全能力。这就要求从空间布局上研究工业集中区域安全容量问题。第2节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知识要求】

提出工业集中区域安全容量对于合理进行安全规划、科学的空间布局、充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避免产生布局性隐患、提高区域本质安全程度具有重要作用。提出工业集中区域安全容量对搞清工业集中区域事故风险的承载、超载等情况相当重要,不仅可以指导工业集中区域事故灾害预防及治理等工作,实现工业集中区域安全体系中各项承载力的提升,控制事故灾害冲击影响力,还可根据工业集中区域安全容量结构,在保证工业集中区域安全的前提下,降低事故灾害损失,缓解事故灾害冲击力,促进工业集中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确保工业集中区域安全。第2节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知识要求】1.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具有客观性,区域内可承载的的安全程度是一定的,这就是安全容量的概念。是指工业集中区域事故灾害在正常运行时期内不会对工业集中区域人员、设施、环境、经济等安全保障系统带来无法接受的不利影响的最高限度,可将之量化为工业集中区域对事故灾害的最大容忍度。第2节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知识要求】

2.含义就目前对“安全容量”的认知,由浅入深可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安全容量”的概念: (1)从区域空间布局角度:区域内各个企业的空间布局,各类生产储存装置、重大危险源的布置,完全满足各类设计规范、布局规范和安全规范的要求,而土地和空间利用率为最高的一种界限。不论整体或局部不能满足相关布局规范的要求,可视为突破了安全容量的界限;或者尽管满足各类布局规范的要求,而空间利用率非常低,则人为地降低了安全容量。

(2)以区域风险评价为基础,以最大可接受风险程度为指标,在一定空间区域内最大程度上能容纳的企业个数、或者生产装置的个数、以及重大危险源的个数。 (3)建立区域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用来系统判定区域事故风险大小、作为划分区域整体安全状态的标尺。当使用区域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区域事故风险大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程度,得出区域内最大可接受风险值,这个数值将是安全容量的临界值。第2节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知识要求】第2节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能力要求】一、区域与周边环境危险有害因素相互影响分析1.区域规划、产业环境和产业结构方面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依据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区域发展政策、产业政策等指导性文件,以及各级政府建设部门及其它有关部门城市总体规划、工业生产区域总体规划、区域建设总体目标等基础资料,从产业结构、生产状况、产品状况、产品市场状况、产品生产环境等方面、从同一行业的全体的角度去分析在产业环境方面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重点从区域的投资风险、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结构风险、单个企业个体风险、企业间相互影响风险、公用工程、消防安全的风险、某些建设项目的设置合理性、整个区域的安全容量标准等方面进行区域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第2节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能力要求】

2.区域内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对周边区域的影响分析 (1)建设项目内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按照危险化学品分类原则,对系统中存在的物质进行分类分析论证,查出易燃易爆性物质、毒害品物质、放射性物质或腐蚀性物质在正常状态下和非正常状态下可能对周边区域造成的影响。 2)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分析噪声、粉尘、辐射及其它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对周边区域造成的危害和影响。 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分析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植物和其它危害人体健康的细菌和病菌的危害和影响。第2节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能力要求】

4)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分析建设项目建成后对周边区域和其它企业造成的通风、采光、交通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5)重大危险源预测与影响分析 分析项目建成后是否可能构成重大危险源,如构成重大危险源应考虑在非正常状态下的事故后果及其影响分析。重点考虑可能导致事故链式传播(多米诺效应)而产生灾难性后果的可能性分析。第2节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能力要求】

6)项目个体的安全控制方案的分析对建设工程或系统中可能采用的安全设施设备和工艺技术能否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和本质安全化程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①工艺条件控制;②设备选型控制;③安全条件控制;④职业健康及个人防护。从以上几个方面归纳总结企业是否能达到提高本质安全化程度和保障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第2节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能力要求】

(2)区域安全管理与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方面的危险有害因素对区域的安全管理和应急救援体系是否满足日常监管和应急救援的需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的安全管理人员、机构的设置是否到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否完善,重大危险源的监管、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要求; 2)区域内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是否健全和不断完善,是否定期开展演练,是否具备重大事故快速响应的能力。第2节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能力要求】

(3)区域内建设项目对法律法规予以保护区域的影响分析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现行的产业政策、能源政策、土地政策、清洁生产政策、行业准入制度、行政许可制度对建设项目有无约束。如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建设项目的选址是否符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要求的安全距离。 (4)区域内建设项目对政治经济的影响分析主要从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要求,采用的设备和工艺是否受国家禁止和淘汰的,采用的工艺是否是国内成熟工艺,产品是否有利于社会及人民群众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需要,项目的建设对国家及地方政治、经济的影响,对周边可能造成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考虑。第2节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能力要求】

3.区域周边社会环境的影响分析分析周边生产经营活动存在的固有的危险有害因素,在正常情况下或非正常情况下对项目本身可能造成的影响和相互制约干扰因素。 (1)周边生产经营活动因素影响分析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的影响。 (2)交通及物流影响分析针对区域内建设项目原料输入、产品输出,物流量大小以及运输方式(公路、铁路、水路等)结合区域的交通状况及基础设施,侧重交通及物流的安全影响分析论证。 (3)城市建设的影响分析建设项目拟选址与当地城市的近期建设、远期规划,工业园区的规划与发展及园区内分区与布局等方面因素对建设项目的影响分析论证。第2节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能力要求】

(4)民族、宗教信仰影响分析充分考虑区域所在地的民族文化、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因素对区域的影响。 (5)人口情况对区域的影响分析人是具有多种自然、社会属性的综合体,其集生产、消费于一体,是进行社会活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主体。区域从业人员的数量影响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生产规模的大小,从业人员的素质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区域产业的构成状况;人口的迁移与分布影响区域生产的布局。第2节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能力要求】 4.区域内外交通运输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幅员大小、地貌特征和河海通航条件,了解公路、水运作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可能性; (2)货流种类、流量大小和运输距离对运输方式的需求; (3)现有各交通运输线承担的运量、线路能力、利用状况及未来改扩建的可能性; (4)生产力布局和区域发展对运输方式的要求; (5)人流、物流道路的规划选择合理性分析。第2节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能力要求】

5.区域环境保护的影响分析(1)由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机构编制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析区域规划实施可能对相关区域、流域和海域生态系统产生的整体性影响; (2)分析和预测区域规划实施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的累积性影响。 (3)分析环境承载能力及相关规划的环境协调性; (4)分析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主要包括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政策、管理或者工程技术等措施。第2节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能力要求】 二、事故多米诺效应分析 1.事故多米诺效应分析逻辑一个初始单元或设备发生事故导致的物理效应触发邻近的一个或多个设备相继发生二次或更高级的事故,从而增加了后果严重度的现象,称之为事故的多米诺效应。区域产业集聚化发展,重大危险源集中化的特点愈发明显,从安全角度讲显著增加了发生事故多米诺效应的概率。第2节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能力要求】

事故的多米诺效应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分析,见图1-8: (1)事件树分析:在装置发生事故概率不变的情况下,要考虑由于多米诺效应的存在而引起的更大后果,可在事件树结构图中修订后果。 (2)故障树分析:在装置发生事故后果不变的情况下,装置事故发生概率的计算需要考虑多米诺效应的贡献,在故障树结构图中将多米诺效应视为外部事件处理。由于任何既定事故都有可能引发多米诺效应,因此进行多米诺效应分析对于拓展定量风险分析(QRA)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尽管一般情况下多米诺效应的影响不大,可以忽略。但是对于工业集中区域,尤其在高的土地利用率的要求下,必须对能导致事故后果或发生概率显著增加的事件进行多米诺效应分析。有研究者认为当事故后果或发生概率增加到50%或更高就需要考虑多米诺事件影响。第2节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能力要求】图1-8多米诺效应分析的逻辑图第2节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能力要求】

2.应用举例假设有两个相邻的球罐,一个为LPG球罐,一个为液氨球罐。对于这两个球罐进行风险分析时,需考虑一个球罐失效后的多米诺效应,来考虑两个球罐都失效的可能性。如果从事件树中将LPG球罐单独提取考虑,通常认为其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有BLEVE或者UVCE,概率分别为FB与FU。显然,这样的分析结论忽略了邻近的液氨球罐因热辐射或者爆炸碎片等因素造成更大事故后果的可能性。

对LPG球罐分别进行BLEVE与UVCE事故后果计算表明,任何一种事故的超压效应都能导致液氨球罐的坍塌和失效(假设概率分别为0.3与0.9)。因此,LPG球罐失效的事故后果应包含多米诺效应导致液氨球罐失效的可能性。换个角度说,对于液氨球罐采用故障树分析,将多米诺效应视为外部事件处理。坍塌固有失效概率为FA,由于多米诺效应,其总的失效概率(FA,m)增大,表示为:FA,m=FA+0.3FB+0.9FU第2节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能力要求】第2节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能力要求】 3.需注意的事项 (1)优点与缺点多米诺效应分析是定量风险评价的有益补充。通过多米诺效应分析,还能充分考虑最初危险辨识阶段没有识别的那些包含多个危险源的重大事故,能修正事故后果及事故发生的概率。对于产业集聚、危险源分布集中的区域考虑多米诺效应是非常必要的。多米诺效应分析的主要不足之处在于目前没有科学合理的方法来预测多米诺效应的设备失效概率。

(2)需要的资料进行事故多米诺效应分析所需要的资源与定量风险评价类似。如果多米诺分析的目的在于对危险源布局进行检查,那么仅仅需要考虑多米诺效应对事故后果的影响,从而判断原危险源事故后果的影响区域是否恰当。如果目的是进行风险评估或安全容量的计算,则需要同时考虑多米诺效应对事故后果和频率的影响。第2节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能力要求】第2节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能力要求】

三、自然条件所带来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根据建设项目和生产经营单位位置选定方案,分析自然条件所带来的危险有害因素。从计划选址开始,直到建设、生产全过程都应充分考虑自然条件的影响,从而达到减灾防灾及制定合理的灾后应急处置的目的。一般来说,区域内所在地自然条件对建设项目和生产经营单位的影响应当从其所在规划选址的气候、地形、地质、环境等方面考虑。第2节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能力要求】

1.气侯条件 (1)温、湿度影响分析 (2)风频条件影响分析 (3)降雨量影响分析

(4)雷电及雷暴天气影响分析 (5)其它自然气候条件影响2.地质条件 (1)地震影响分析 (2)工程地质影响分析 3.水文特征本章提要第4章风险控制第1节报告审核第2节项目方案编制第1节项目审核

评价报告的审核,是保障安全评价质量的重要环节。【学习目标】

了解报告审核层次; 掌握报告审核内容等知识; 能够独立审核评价报告。第1节项目审核【知识要求】

一、报告审核 安全评价报告的审核,是保障安全评价质量的重要环节评价报告审核。报告审核分为五个层次:项目自审、技术审核、过程控制审核、技术会诊(备选)、报告签发。

1.项目自审项目自审的主要工作是:核实“评价项目组”分工完成情况及对评价报告的贡献;检查各评价过程是否经过确认,检查报告是否存在技术问题;检查报告格式和文字(评价项目组内必须有文字校核人员,对报告进行文字校核并签字);列出报告的附件,整理归档证据资料等。2.技术审核审核内容包括:现场收集的有关资料是否齐全有效;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是否充分;评价方法是否合理;评价单元划分是否合理;对策措施是否有针对性;结论是否正确;报告格式是否规范;报告文字是否有错误、报告是否代表或反映了评价机构总体控制水平等内容,并确认存档资料的完整性。3.过程控制审核包括:是否进行了项目承接风险分析;是否编制了项目实施计划;是否进行现场勘查;是否采集现场证据;是否进行了项目自审;是否进行了技术审核;评价过程记录是否完整;是否满足过程控制要求等内容。第1节项目审核【知识要求】4.技术会诊(备选)技术会诊是针对报告存在技术争议时的处理方案。

最后,由技术总负责人代表评价机构,决定“采纳”、“不采纳”或“部分采纳”技术专家会诊意见。5.报告签发

对可能影响评价机构信誉的问题进行核实;报告评分(作为对安全评价师业务考核内容之一);二、审核方案 评价机构对安全评价报告进行审核时需制定审核方案。审核方案应明确审核的人员、对象、范围、准则、程序和审核方法等内容。

审核方案不是针对一次审核进行的策划,而是针对一组审核进行的策划。 审核方案的特点:特定时间段、特定目的第1节项目审核【知识要求】

一、提出和确定报告审核要素核心要素: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是否充分、评价方法是否合理、硬件对策措施是否有针对性、软件对策措施是否有针对性、评价结论是否正确。

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是否充分 辨识线索:厂址、总平面布置、道路及运输、建(构)筑物、工艺过程、设备装置、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辨识线索中的每个结点都应该与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相联系。2.评价方法是否合理 ①预评价中可以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已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进行评判,也可以运用假设事故的触发条件进行评判;第1节项目审核【知识要求】②在综合评判时,可采用各种评价方法。例如道化学法(综合各种因素,采用权值指数判别危险等级);故障类型及其影响分析法(综合各种故障,得出故障后果的严重程度);事故树法(从后果找原因);事件树法(从原因找后果),等。

③在现状评价(包括验收评价)中,主要对照标准及安全专篇,判别危险有害因素是否得到控制。

第1节项目审核【知识要求】3.硬件对策措施是否有针对性硬件对策措施是技术控制,当系统中没有安全设施或安全设施未达到控制危险有害因素的状况时,需提出“补充对策措施”或“整改意见”。4.软件对策措施是否有针对性软件对策措施是管理控制,是审核要素3技术控制的延续,但不能取代技术控制。要求按规定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特别是要求建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5.评价结论是否正确评价结论是安全评价最关键又是最重要的内容。审核时必须检查评价结论是否符合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用词是否规范、严谨、明确。第1节项目审核【知识要求】

二、制定评价报告审核方案安全评价机构对安全评价报告审核必须制定审核方案,并列入评价机构《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手册》。审核方案应明确规定:审核的人员、对象、范围、准则、程序、方法和表单等。1.审核人员:至少包括经评价机构正式任命的专职过程控制负责人和专职技术负责人。2.审核对象:安全评价报告。3.审核范围:过程控制负责人的审核范围是项目安全评价的各个控制过程。4.审核准则:是评价报告审核的标准尺度。审核人员对所审核的报告应该要求一致。这也是评价报告能审核通过的基本要求,达不到基本要求,审核人员应当提出意见并退回修改。5.审核程序:审核程序每一步都是报告审核的否决项,凡不符合要求,不再继续审核,提出审核意见后退回。6.审核方法第1节项目审核【知识要求】三、对评价报告进行审定 依据AQ8002-2007《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3-2007《安全验收评价导则》及相关技术审核要求,对安全预评价报告各章内容进行审定。

1.对安全预评价报告的审定

评价目的评价依据评价对象简况危险有害因素和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分析评价单元划分评价方法选择与简介定性定量评价和评价结果事故发生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的预测安全对策措施评价结论评价报告附录和要求第1节项目审核【知识要求】2.对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的审定评价目的评价依据评价对象简况危险有害因素和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分析评价单元划分评价方法选择与简介符合性评价和评价结果事故发生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的预测安全对策措施评价结论评价报告附录和要求第1节项目审核【知识要求】第2节项目方案编制学习单元1项目招投标学习单元2项目风险分析方案【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安全评价招投标的概念与特征、工作程序以及投标书的编写方法。

掌握项目风险控制的知识,能够确定项目风险分析方案和审定工作计划。学习单元1项目招投标【知识要求】一、招投标知识1.招投标的概念与特征概念:招投标是一种因招标人的要约邀请,引发投标者的承诺,经过招标人的择优选择最终形成协议和合同关系的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活动过程,是“法人”之间有偿的、具有约束力的法律行为。招标方与投标方交易的商品统称为“标的”。特征:(1)平等性;(2)竞争性;(3)开发性。2.招投标的基本原则(1)公开原则

(2)公平原则(3)公正原则

(4)诚实信用原则3.招投标的工作程序(1)招投标的一般程序1)招标准备阶段 2)投标准备阶段3)评标阶段 4)签约阶段(2)招标的具体工作内容1)招标工作班子组建2)编制招标文件和标底3)发布招标公告

4)投标者资格预审5)文件答疑

6)开标、询标与评标7)决标、受标与签约学习单元1项目招投标【知识要求】(3)投标程序1)填写资格预审调查表,申报资格预审。2)购买、译读招标文件(资格预审通过后)。3)组织投标班子。4)进行投标前调查与现场考察。5)分析招标文件,校核咨询的工作量,编制规划6)结算价格,确定利润方针,计算和确定报价。7)编制投标文件。8)办理投标担保,递交投标文件。学习单元1项目招投标【知识要求】二、技术经济分析方法 技术经济分析是技术经济学的实质性与实务性内容。它研究如何在宏观及微观的技术经济系统运行中应用技术选择、经济分析、效益评价等方法与手段,为制定正确的技术政策、技术规划、技术措施及可行的技术方案提供依据,或对项目的实施作出技术经济综合评价。技术经济分析的目的在于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西方的项目评价,其实质是技术经济分析中的经济评价。

1.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则(1)效益最佳原则(2)方案可比原则(3)系统分析原则2.技术经济分析指标评价指标设置原则:科学性、实用性、可比性原则。学习单元1项目招投标【知识要求】3.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1)静态技术经济指标(2)动态经济评价指标

(3)几种技术经济分析方法1)静态投资回收期法2)静态投资效果系数3)动态投资回收期法

4)净现值(NPV)法

5)净现值指数(NPVI)法

6)内部收益率法学习单元1项目招投标【知识要求】一、招投标文件的编写1.招标邀请书,投标人须知。2.合同的通用条款、专用条款。3.评价项目对安全评价人力资源与咨询服务方面的要求,评价书的技术规格、相关文件和资料。4.投标书的格式、安全评价资质审查及相关审查需要的文件和表格,评价咨询服务的需求清单、安全评价项目报价一览表5.双方签署的安全评价协议格式、项目保密协议、履约保证金格式、评价预付款保证函等。学习单元1项目招投标【能力要求】二、投标文件的编写一般的安全评价投标书主要内容包括:投标书;投标书附录;法定代表人的资格证明书;授权委托书;资格审查表(具有安全评价咨询服务资质和服务领域的文件证明);安全评价项目报价费用一览表;招标要求的其他相关资料及技术方案等。学习单元1项目招投标【能力要求】学习单元2项目风险分析方案【学习目标】

掌握项目风险控制的知识,能够确定项目风险分析方案和审定工作计划。学习单元2项目风险分析方案【知识要求】一、项目风险分析的基本要求

安全评价机构根据委托方的要求、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业务范围,分析、预测承担评价项目的风险程度,策划评价过程,确定实施评价项目的可行性。风险分析应在安全评价项目合同签订之前进行。二、风险分析的重点1.被评价单位包括基本概况、评价类别(预评价、验收评价、现状评价)和项目投资规模、地理位置、周边环境、行业风险特性等。学习单元2项目风险分析方案【知识要求】2.评价机构项目是否在评价机构的资质业务范围之内,现有评价人员专业构成是否满足评价项目需要,是否聘请相关专业的技术专家,通过聘请相关专业的技术专家能否使项目风险处于可控的范围。3.项目的经济性。4.项目的可行性。5.工作计划。学习单元2项目风险分析方案【知识要求】三、识别项目风险的方法1.专家调查法专家调查法进行项目风险预测和识别的步骤是:由项目风险小组选定与该项目有关的专家,并与这些专家建立直接的咨询联系,通过咨询收集专家意见,然后加以综合整理,再匿名反馈给各位专家,再次征询意见。这样反复经过4-5轮,逐步使专家的意见趋于一致,作为最后预测和识别的根据。

2.头脑风暴法所谓头脑风暴法,就是以专家的创造性思维来获取信息的一种直观预测和识别方法。此法是由美国人奥斯本于1939年首创的,从20世纪50年代起得到了广泛应用。头脑风暴法一般在一个专家小组内进行,通过专家会议,激发专家的创造性思维来获取未来信息。学习单元2项目风险分析方案【知识要求】3.情景分析法

情景分析法是根据发展趋势的多样性,通过对系统内外相关问题的分析。设计出多种可能的未来前景,然后用类似于电影剧本的手法,对系统发展态势做出自始至终的情景和画面的描述。当一个项目持续的时间较长时,往往要考虑各种技术、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对这种项目进行风险预测和识别,这时就可用情景分析法来预测和识别关键风险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学习单元2项目风险分析方案【知识要求】4.核对表法

核对表法比较简单,它主要是利用核对表作为风险识别的重要工具。核对表一般根据风险要素编制,包括项目的环境、项目产品或技术资料以及内部因素(如团队成员的技能缺陷等)。5.面谈法与不同的项目相关人员进行有关风险的面谈,将有助于发现那些在常规计划中未被识别的风险。一、项目风险分析方案确定项目风险分析方案一般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1.风险分析时机应在合同签订之前。2.风险分析形式一般采取风险分析会议、会签等形式进行。3.风险分析参加人员项目管理人员、技术负责人、安全评价人员、技术专家等学习单元2项目风险分析方案【能力要求】4.风险分析程序(1)对拟评价项目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2)确定评价项目是否属于业务范围。(3)确定评价委托方的安全评价前置条件是否具备。(4)确定评价人员是否能完成该评价项目。(5)根据项目情况初步制订评价计划。(6)与客户协商评价合同条款。(7)确定评价费用是否在本机构所接受的范围内。(8)形成风险分析的结论并形成记录。学习单元2项目风险分析方案【能力要求】二、评价工作计划审定

评价工作计划审定是风险分析中的重点。工作计划制定得是否合理、可行,直接关系到风险分析的结果,因此,对评价工作计划进行审定是十分必要的。1.评价工作的人员安排2.评价工作的进度安排3.检测检验安排学习单元2项目风险分析方案【能力要求】本章提要第5章技术管理第1节评价技术创新与开发第2节技术支撑第1节评价技术创新与开发【学习目标】能够了解信息处理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内涵,能够使用国内外新的安全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并能就评价方法进行适当的创新。第1节评价技术创新与开发【知识要求】

一、信息处理知识1.信息与数据的关系信息是数据的内涵,是数据的语义解释;数据是信息的符号表示或称载体。数据是信息存在的一种形式,只有通过解释或处理才能成为有用的信息。数据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示,而信息不会随数据不同的形式而改变。2.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人们将原始信息表示成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从这些原始的、无序的、难以理解的数据中抽取或推导出新的数据,这些新的数据成为结果数据。结果数据对某些特定的人来说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可以作为某种决策的依据或用于新的推导。二、科学研究的内涵科学研究是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应用正确的科学理论和先进技术探索未知或未全知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一般认识和实践活动,是发现新的科学理论、创造新技术的活动。它的特征是不断发现、发明、变革、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因此科学研究没有尽头,没有顶峰。一句话:科学研究是发现新的科学规律、科学理论,创造和发明新技术的不停的实践过程,没有科学研究就没有科学技术的发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

根据研究的目的、使用方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将科学分为下列三类。

1.基础研究(1)理论基础研究(2)应用基础研究2.应用研究3.实验研究第1节评价技术创新与开发【知识要求】一、安全评价新方法的运用

这部分简单介绍火炸药及其制品燃烧爆炸危险源现实危险度评价方法(BAZ-2法)

有关术语及解释(1)评估单元:指一次评价估算所涉及的范围。可以是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可能同时引起事故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2)危险源:燃烧爆炸危险源,简称危险源。是指研制、生产、贮运、使用危险品的单元(包括场所或设施)。一般将一个相对独立的工房、库房、车间或生产线划定为一个危险源系统,即同一个评估单元。第1节评价技术创新与开发【能力要求】(3)危险度:危险源存在的危险概率和危险严重度的乘积,也称为风险。危险度包括系统内的现实危险度和系统外的现实危险度,其中系统内现实危险度又包括固有危险度和可控危险度。(4)现实危险度:由现有的工艺条件、环境因素和管理绩效等共同决定的危险源实际危险状态。(5)固有危险度:危险源系统内火炸药及其制品的本身特性所决定的危险度。(6)可控危险度:与危险品生产工艺条件、危险场所人员密度、事故率等有关,可通过人、机(物)、作业环境采取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进行控制的危险度。第1节评价技术创新与开发【能力要求】(7)TNT当量:相同条件下,在离爆炸中心同一距离处产生相同爆炸效应的TNT质量与被评危险品的质量之比。(8)计算药量:危险源系统内,在失控条件下危险品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含殉燃、殉爆)的最大药量。(9)安全距离:进行危险品研制、生产、贮存、使用的建筑物与各类需保护目标之间,在所允许的破坏程度下标准规定范围内的最小距离,包括内部安全距离和外部安全距离。2.危险源的确定原则火炸药或制品在研制、生产、贮运、使用过程中,具有燃烧爆炸危险性的场所、建(构)筑物等,应按其危险度、安全距离、重要性三方面确定。3.评价程序第1节评价技术创新与开发【能力要求】4.评估方法(1)危险度计算危险源系统的危险度按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可分为:系统内现实危险度H内和系统外现实危险度H外,其现实危险度H

的评价数学模型按(公式4-1)计算。式中:H——现实危险度;H内

——系统内现实危险度;H外

——系统外现实危险度。(公式4-1)第1节评价技术创新与开发【能力要求】系统内现实危险度由该系统内工艺特定危险系数、危险品的固有危险度、可控危险度和可控危险度的未受控系数决定。系统外现实危险度,即当危险源一旦发生燃烧爆炸事故,系统外相邻的建筑物(如工房、库房、生产辅助用房、办公室、民宅等)或设施所受影响的危险度。(2)系统内现实危险度H内的确定系统内现实危险度包括系统内固有危险度和系统内可控危险度。系统内固有危险度与危险品的敏感度、爆炸威力和药量(以TNT当量计)有关;系统内可控危险度是系统运行时的动态危险度,可通过适当的安全管理加以控制。第1节评价技术创新与开发【能力要求】H内

=C

(V+K×B

(公式4-2)式中:H内

同公式(4-1);C

系统内工艺特定危险系数,取值范围为1.0-1.5;V

—系统内危险品具有的固有危险度;K

—系统内可控危险度的未受控系数;B—系统内可控危险度。1)系统内固有危险度的计算系统内固有危险度V

由物性危险系数α和物量危险系数β确定。V=α×β (公式4-3) 式中:V—同(公式4-2);α—物性危险系数,即火炸药综合感度特征值;β—物量危险系数,由火炸药数量及其威力特性决定,其反映事故爆炸可能造成的破坏严重程度。第1节评价技术创新与开发【能力要求】①物性危险系数(综合感度特征值)α的确定确定物性危险系数时,应考虑危险品在研制、生产、贮存、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外界作用及其响应,主要有热、明火、机械(撞击、摩擦)、冲击等,相应为危险品的热感度、火焰感度、机械感度、爆轰(冲击波)感度等。②物量危险系数β的确定物量危险系数β的取值,由危险品数量和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后可能造成的破坏威力的特性确定。第1节评价技术创新与开发【能力要求】2)可控危险度B的确定危险源系统内的可控危险度B由该系统内火炸药动态危险度WB、危险场所人员密度或出现频次系数D、事故概率指标值P决定。系统内的可控危险度B按(公式4-6)至(公式4-8)计算。B=WB×D×P

(公式4-6)WB=α×β×γ (公式4-7)γ=γ1+γ2+γ3+γ4+γ5(公式4-8)3)可控危险度未受控系数(或叫不安全隐患系数)K的计算系统内对人、机(物)、环境等安全状态控制程度的确定,采用达标率或得分率的方法。人、机(物)、环境等安全状态达到了最佳,系统危险度应降至最低,即K→0时,K×B→0。

第1节评价技术创新与开发【能力要求】(3)系统外现实危险度H外的确定H外=(1-R1i/R0i)Ci

(公式4-10)式中:H外

—同(公式4-1);n—系统外所有受系统内燃烧爆炸事故影响的建(构)筑物或设施的总数;R1i—第i个建(构)筑物或设施距离爆炸中心的实际距离值;R0i—标准与规范规定的安全距离值;(1-R1i/R0i)——系统外第i个建(构)筑物或设施的安全距离未达标率;Ci——系统外第i个受系统内爆炸事故影响的建(构)筑物或设施的危险严重度Ci

。第1节评价技术创新与开发【能力要求】(4)现实危险度H

计算结果与危险等级的判别准则根据被评单位实际,按现实危险度H评价数学模型计算,对照“现实危险度与危险等级的判别准则表”,可得出危险源现实危险度的数值,判别危险源的危险等级。5.评价结论与安全对策措施被评单位应根据危险源现实危险度的评价结论,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1)Ⅰ级危险源。应对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隐患等应用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进行完善、按照PDCA原则持续改进,由分厂、分公司级部门进行监督实施;第1节评价技术创新与开发【能力要求】(2)Ⅱ级危险源。应对评价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未受控危险因素加强监控整改,由企业级部门监督实施;(3)Ⅲ级危险源。应对评价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未受控危险因素限期整改,由企业集团级部门监督实施;(4)Ⅳ级危险源。立即停产,对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未受控危险因素立即整改、排除,由国家级部门监督实施。6.实施要求(1)被评单位提出评价委托,由其上级主管部门组织进行评价。项目中涉及的保密内容,评价人员应遵循国家保密法及相关规章制度执行。企事业单位也可按此本标准进行自评,作为日常安全管理的参考或依据。第1节评价技术创新与开发【能力要求】(2)对系统内可控危险度的未受控系数K值现场检查评价打分,“人、机(物)、环境”评价检查表中的每个部分,都不应少于三人。(3)评估结果可作为被评单位对危险源监控、整改的依据。(4)评估中所使用的数据不能满足需要时,可查阅有关标准和资料;对系统内可控危险度的未受控系数K值的计算,也可适当变换采用模糊评价方法。第1节评价技术创新与开发【能力要求】二、创新与开发新的安全评价技术方法1.LEC法简介基本思想是影响作业场所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暴露于此场所遭受事故危害的后果。其表达式为:D=LEC

(公式4-12)式中,D

危险度;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类似于概率);E—暴露于危险环境(作业场所)的频率;C—危险严重度。

第1节评价技术创新与开发【能力要求】该方法概念清晰,操作简便,便于对危险作业进行初步评价。然而该方法也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1)对评价者的经验依赖性大。(2)本身未明确考虑安全管理对系统现实危险性的影响,评价结果与真实情况有一定偏差。(3)各参数是人为设定的间断函数,函数取值相对粗糙模糊,导致评价结果准确度不高。第1节评价技术创新与开发【能力要求】2.LEC法改进针对LEC法具有的一些不足,可以在科学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方法进行适当的改进。下面考虑到加强安全管理可以降低系统现实危险度的实际情况,结合烟花爆竹、民爆等行业及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方法的特点,对该方法进行适当改进。参考DOW化法,可以在原来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参数M,称之为安全管理系数,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安全管理:第1节评价技术创新与开发【能力要求】对作业人员的管理,对设备的管理,对物料的管理,对作业环境的管理。

D=M×L×E×C

(公式4-12)

M=M1×M2×M3×M4

(公式4-13)式中,M

管理系数;

M1

作业人员管理系数;

M2

设备管理系数;

M3

物料管理系数;

M4

作业环境管理系数。第1节评价技术创新与开发【能力要求】危险度的概念是安全各种安全评价方法的理论基础,也是对评价方法进行改进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本节以LEC法为例,探讨对该法进行改进的方法与思路(尽管这样改进可能引起一定的争议),主要目的在于启发读者更好地开发和创新新的安全评价方法。对于这种改进后的LEC方法,不建议读者使用。第1节评价技术创新与开发【注意事项】第2节技术支撑【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掌握建立安全评价基础数据库体系方法以及程序,掌握安全评价机构从检测检验、科学研究等方面构建自身评价技术支撑体系的方法。一、数据库功能设置知识

1.数据库基本概念(1)数据与数据处理数据库:能将大量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并存储起来,能够快速方便的管理与维护数据的方法与技术,大大地方便了数据共享。

数据处理:也称信息处理,是利用计算机对各种类型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的采集、整理、存储、分类、排序、检索、维护、加工、统计和传输等一系列操作过程。第2节技术支撑

【知识要求】数据处理的目的是从大量数据中,通过分析、归纳、推理等科学方法,利用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技术手段,提取有效的信息资源,为进一步分析、管理、决策提供依据。(2)数据库系统(DataBaseSystem,DBS)是运行数据库系统的计算机系统,包括:计算机硬件环境和操作系统环境、DBMS、数据库、数据库应用系统、用户、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系统、硬件。第2节技术支撑

【知识要求】2.数据库设计基础(1)设计原则1)概念单一化“一事一地”的原则。2)避免在表之间出现重复字段。3)表中的字段必须是原始数据和基本数据元素。4)用外部关键字保证有关联的表之间的联系。(2)设计步骤设计步骤包括以下:需求分析、确定需要的表、确定所需字段、确定主键、确定联系、设计求精与优化(3)数据库设计过程1)需求分析2)确定需要的表3)确定所需字段第2节技术支撑

【知识要求】二、技术支撑体系1.技术支撑体系的内容(1)基础数据库1)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数据库。

2)有关物质特性、事故案例数据库。

3)其他数据库。

(2)技术及软件

购买及自主开发的技术、计算软件、内部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图书和资料管理系统软件等。(3)检测检验及科研开发能力

检测检验主要包括检测检验资质类别、业务范围、项目及检测检验人员资格等。科研开发能力是指机构安全评价技术研究的基础条件(包括设备和科研人员状况)、科研开发项目、科研经费与资金投入等。第2节技术支撑

【知识要求】(4)协作支撑

安全评价机构如果自身不具备检测检验及科研开发能力,应与有关的安全科学技术研究单位和具有相关检测检验资质的机构签订技术协作协议,建立协作支撑渠道。2.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的要求(1)上述各项是安全评价机构必备的技术支撑条件。(2)技术支撑条件应在过程控制手册中详细说明。(3)评价机构应建立安全评价工作技术支撑制度。(4)评价机构应与省内及国家的安全评价机构及科研院所保持良好的联络渠道,在机构自身技术力量不能满足评价或科研工作的需要时,与其他专业部门进行协作来保证工作质量。第2节技术支撑

【知识要求】一、安全评价基础数据库建立方案的提出1.安全评价数据库编制内容分析根据安全评价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体内容和安全评价机构所需要的技术支撑,了解和分析评价基础数据库主要内容。一般的安全评价技术数据库应有:安全评价涉及到的多种基础数据,包括国家有关的安全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技术说明书,水体、气象、地质、地震、土壤、作物、噪声、震动、放射性、电磁波以及社会经济、文物古迹和人文对安全健康带来的影响等。为了更全面直观地反映这些信息,安全评价基础数据库拟包括评价基础数据库系统和安全评价计算软件及地理信息系统两大系统。第2节技术支撑

【能力要求】2.数据库系统的主要内容(1)评价依据国家有关安全评价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等。(2)评价标准与评价导则国家安全标准、行业安全及安全评价标准,地方安全标准和有关的国外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价标准(3)国内外安全生产事故动态数据库(4)软件和工具安全评价预测模型等相关软件(5)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及相关安全评价基础数据库。第2节技术支撑

【能力要求】(6)安全预评价、竣工验收安全评价、现状安全评价相关评价报告基础数据库。(7)专家数据库安全评价专家、生产经营单位及相关设计单位工艺、设备、仪表、电气、消防、公用工程等的数据库。(8)评价报告书(表)相关的数据库报告书(表)的编写规范格式,各类评价标准及导则,优秀安全评价报告案例及相关信息。(9)类比工程项目劳动安全卫生检测数据库不同类比工程的噪声、粉尘、射线、毒物、高低温、震动等检测数据库。(10)与评价相关的其他数据库。第2节技术支撑

【能力要求】3.评价基础数据库设计(1)评价基础数据库信息组成1)数据信息组成①安全评价有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地方区域规划等文件信息;②国家安全生产标准、评价技术导则与规范、有关的国外安全评价标准信息;

③专家数据库;④安全评价事故和风险预测模型及相关技术参数⑤相关软件和工具(申报与统计软件);⑥自然与社会环境地理信息系统。2)与安全评价相关的其他信息组成第2节技术支撑

【能力要求】(2)安全评价基础数据库设计思想1)以框架结构设计为主要内容和工作重点;2)栏目设置较为全面;3)栏目信息分阶段逐步齐全;4)需要设立研究项目的,建议以立项研究;5)不同部门的数据无法直接提供的,由有关部门依据有关规定自行建设、维护,结果可与基础数据库系统相连;第2节技术支撑

【能力要求】(2)安全评价基础数据库设计思想6)数据采取分布式为主导的异构式数据网络结构7)确定基础数据库的基本数据类型,数据量级估计,根据类型划分确定数据的不同存储形式;8)根据标准化后的数据建立数据表和索引表,给出数据字典;9)数据安全性的确定;10)数据库设计响应时间;11)确定各类数据的基本查询条件和访问方式,实现多条件查询数据。第2节技术支撑

【能力要求】二、安全评价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方案的提出1.方案编制步骤 1)评价机构自身技术能力分析

2)评价机构技术支撑需求分析 3)评价机构经济能力分析 4)国内外技术力量调研 5)提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方案第2节技术支撑

【能力要求】本章提要第5章培训与指导第1节安全评价业务培训第2节安全评价业务指导第1节安全评价业务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