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 第9章 标准化基础及质量文化_第1页
质量管理 第9章 标准化基础及质量文化_第2页
质量管理 第9章 标准化基础及质量文化_第3页
质量管理 第9章 标准化基础及质量文化_第4页
质量管理 第9章 标准化基础及质量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章标准化基础与质量文化

第一节标准化发展简史标准化在它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大体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一、远古时代人类标准化思想萌芽—无意识的标准化。二、古代标准化—有意识地制定标准。出现了最早的计量器具——度、量、衡,计量器具,从本质上说具有标准的含义。三、近代标准化—产生标准化理论。四、现代标准化—系统性、国际性、目的和手段的现代化。

第三节我国标准化发展概况

国民党政府的实业部(经济部前身)于1934年3月草拟了“工业标准化委员会简章”;同年5月3日由行政院公布实施,12月又正式成立了“工业标准化委员会”,以后又成立了专门起草委员会,起草了数百个标准草案,搜集了国外标准约两万种,译出了3000多种;1946年9月制定了《标准法》,同年10月又派代表参加了在伦敦召开的25国代表会议,该次会议通过了建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决议;1947年加入国际标准化组织,并当选为理事国;1947年3月,工业标准化委员会改组,成立中央标准局。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0月,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成立了中央技术管理局,下设标准规格处,归口管理全国的标准化工作;1953年,在国家计划委员会基本建设联合办公室的设计工作计划局内设立了标准处和定额处;新中国成立的当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便审查批准了中央技术管理局制定的"中华人民标准《工程制图》”,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发的第一个标准;1952年颁发了我国第一批钢铁标准。化工、石油、建材、机械等部门也都开始颁发标准。1955年,我国开始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关于工业基本建设计划和实现工业生产计划的必要措施中明确指出:要提高设计工作质量,逐步地建立设计的各种定额、标准和制度;制定国家统一的技术标准;设立国家管理技术标准的机构。这些要求,对推动我国标准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956年6月,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制定的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12年规划中,就把加强标准化工作列为国家重要科学技术任务之一,指出:“制定和推行国家统一的、先进的技术标准,是迅速发展国民经济、保证实现工业生产计划的必要措施之一”,并指出:“国家标准具体地体现了国家的技术政策,是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先进标志,……,为了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走上先进的生产道路,必须从速制定国家标准,并贯彻实施”。为标准化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奋斗目标。

1963年4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会议指出:要加强各级标准化机构的建设和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建立一个以国家标准为核心,适应我国资源和自然条件,充分反映国内先进生产技术水平、门类齐全和互相配套的标准体系。会议讨论了1963~1972年我国标准化发展10年规划,规划指出我国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是“加强统一,打好基础,迎头赶上,力求实效”。1963年9月国家科委批准成立国家科委标准化综合研究所,同年12月经文化部批准成立技术标准出版社,承担技术标准的出版工作。到1966年已颁布国家标准约1000个;1978年5月国家标准总局成立;1979年3月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1988年7月成立国家技术监督局;1988年12月29日经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该法于1989年4月1日正式实施;2001年4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总局合并,组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管理全国的标准化工作。

标准和标准化的概念标准

1、标准的定义

GB/T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对标准的定义为: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2、标准的含义

1)制定标准的出发点获得最佳秩序、取得最佳效益。这里说的最佳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努力方向、奋斗目标;二是要有全局观念,即局部服从整体。

2)标准产生的基础标准不是人们凭主观意志去制定的,而是以科学研究的成就和实践积累的经验结合起来作为基础,且这些纳入标准的成就、成果和先进经验是经过消化提炼、融会贯通、综合概括和系统优化的。标准和标准化的概念标准

3)制定标准的对象特征重复性,指同一事物和概念反复出现的性质。重复是指重复设计、重复生产、重复试验、重复检验、重复工作,某种概念、方法、符号、图形的重复应用等。也就是说只有重复的事物和概念才需要统一。

4)标准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标准是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标准的内容是为了贯彻以取得效益。因此,制定标准协商一致是完全必要的。协商一致体现了标准的民主性。

5)标准的格式和程序标准文件的编写、印刷、幅面、格式和编号应统一,以保证标准质量,有利于应用和便于管理。严格的程序和格式体现了标准文件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因此,标准文件是一种非常规范的文件。2.2标准化

1、标准化的定义我国国家标准GB/T20000.1-2002中对标准化定义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标准化活动主要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

2、标准化的含义

1)标准化的目的为了建立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建设的最佳秩序,从而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产品成本、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进行改进,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

2、标准化是一项有组织的活动标准化不可能自发地产生,是人类有组织地开展的。

3、标准化不仅限于技术领域

标准和标准化的概念标准化

标准化脱颖于科学技术,汇流于现代管理,具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中。

4、标准化概念的相对性标准与非标准是相对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已经实现了标准化的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加深,先进的方法得到应用,如果标准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先进的技术反而成了非标准的东西,这就要求对原有的标准进行修订或废除一些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老标准,使非标准的内容又纳入到标准化的范畴。

标准化的作用

1、是科学管理的重要。

2、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必要条件。

3、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可靠保证。

4、是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依据。

5、是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

6、是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手段。标准的种类

1.按标准的约束性分类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1、强制性标准定义:强制性标准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国家运用行政的和法律的手段强制实施的标准。要求:有关各方没有选择的余地,必须毫无保留地绝对贯彻执行。特点:根据我国标准化的规定,包括凡涉及到安全、卫生、健康方面的标准,保证产品技术衔接及互换配套的标准,通用的试验、检验方法标准,国家需要要控制的重要产品的产品标准。强制性标准具体包括:

1)药品标准、食品卫生标准、兽药标准。

2)产品及产品生产、储运和使用中的安全、卫生标准,劳动安全、卫生标准,运输安全标准。

按标准的约束性分类

3)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卫生标准及国家需要控制的其它工程建设标准。

4)环境保护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

5)重要的通用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和制图方法。

6)通用的试验、检验方法标准。

7)互换配合标准。

8)国家需要控制的重要产品质量标准。

2、推荐性标准定义:不强制厂商和用户采用,而是通过经济手段或市场调节促使他们自愿采用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主要是产品标准和与之相关的其它技术标准)。第二章标准的种类与标准体系第一节标准的种类

1.1按标准的约束性分类要求:有关各方有选择的自由,在未接受或采用之前,违反这类标准的,不必承担经济或法律方面责任。但是一经选定,则该标准对采用者来说,便成为必须绝对执行的标准了,即“推荐性”转化为“强制性”。

1.2按标准化的对象分类标准可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1、技术标准定义: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是从事生产、建设及商品流通的一种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特点:根据生产技术活动的经验和总结,作为技术上共同遵守的法则而制定的各项标准。技术标准具体包括:

1)基础性技术标准

第二章标准的种类与标准体系第一节标准的种类

1.2按标准化的对象分类定义:以一定范围内的标准化对象的某些共性(如概念、数系、通则等)为对象所制定的标准。特点:使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常常是制定其它具体标准的基础,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基础性技术标准按其性质和作用不同又分为:

①通用科学技术语言标准。它使技术语言达到统一、准确、简化。例如:名词、术语、符号、标志、图样、信息编码和程序语言等。

②计量单位、计量方法方面的标准。

③保证精度与互换性方面的标准。

④实现产品系列化和保证配套关系方面的标准。

⑤文件格式、分类与编号。

2)产品标准定义:为保证产品的适用性,对产品必须达到的某些或全部要求所制定的标准。第二章标准的种类与标准体系

第一节标准的种类

1.2按标准化的对象分类特点:设计、生产、制造、质量检验、使用维护和贸易洽谈的技术依据。具体包括:产品的适用范围、品种规格,产品的技术要求(即质量标准),产品的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产品的包装、运输、贮存等方面的标准。

3)方法标准定义:以通用的试验、检查、分析、抽样、统计、计算、测定、作业等各种方法为对象所制定的标准,例如试验方法、分析方法、抽样方法、设计规范、计算公式、工艺规程等方面的标准。特点: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结果必要的准确一致性,对生产技术和组织管理活动中最佳的方法所做的统一规定。

第二章标准的种类与标准体系

第一节标准的种类

1.2按标准化的对象分类注:对属于某个具体产品的试验方法和检验方法,应属于该产品标准,而不是一个独立的方法标准。

4)安全、卫生、环保标准安全标准是指以保护人和物的安全为目的而制定的标准。主要包括安全技术操作标准、劳保用品的使用标准、危险品和毒品的使用标准等。卫生标准是指为保护人的健康,对食品、医药及其他方面的卫生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包括食品卫生标准、药物卫生标准、生活用水标准、企业卫生标准、环境卫生标准等。环境保护标准是指为保护人身健康、社会物质财富、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噪声、振动等环境质量、污染源、监测方法以及满足其他环境保护方面要求所制定的标准。主要包括“三废”排放标准、噪音控制标准、粉尘排放标准等。

5)工艺标准第二章标准的种类与标准体系

第一节标准的种类

1.2按标准化的对象分类定义:对产品的工艺方案、工艺过程、工序的操作方法和检验方法以及对工艺装备和检测仪器所做的技术规定。

6)设备标准定义:以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设备为对象而制定的标准。主要包括设备的品种、规格、技术性能、加工精度、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维修管理以及对包装、储运等设备的技术规定。

7)原材料、半成品和外购件标准原材料、半成品标准是指根据生产技术以及资源条件、供应情况等,对生产中使用的原料、材料和半成品所制定的标准,其目的是指导人们正确选用原材料和半成品、降低消耗和成本。外购件标准是指对不按本企业编制的设计文件制造,并以成品形式进入本企业的零部件所制定的标准。主要包括通用件、标准件、专用件。

第二章标准的种类与标准体系

第一节标准的种类

1.2按标准化的对象分类

2、管理标准定义: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是正确处理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相互关系,使管理机构更好地行使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有效地组织和发展生产而制定和贯彻的标准,它把标准化管理应用于基础管理,是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和手段。特点:对管理目标、管理项目、管理程序、管理方法和管理组织所作的规定。具体包括:管理基础标准、技术管理标准、生产经营管理标准、经济管理标准和行政管理标准。

1)管理基础标准第二章标准的种类与标准体系

第一节标准的种类

1.2按标准化的对象分类定义:对一定范围内的管理标准化对象的共性因素所做的统一规定,并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制定其他管理标准的依据和基础。主要内容包括:管理标准化工作导则,管理名词术语、编码、代号,计划、组织机构,人事、财务、会计、统计的各种管理规定,以及管理信息系统、通用管理程序和管理方法等方面的企业管理基础标准。

2)技术管理标准定义:为保证各项技术工作更有效地进行,建立正常的技术工作秩序所制定的管理标准。主要内容包括:图样、技术文件、标准资料、情报档案的管理标准,为进行科研、设计、工艺、原材料、设备等技术管理活动而制定的有关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工作内容的标准,企业为合理利用资源所做的技术规定和计算、管理方法的标准,与企业质量管理和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标准。

第二章标准的种类与标准体系第一节标准的种类

1.2按标准化的对象分类特点:技术管理标准处于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交界处,具有两类标准的共同属性,有时将其归到技术标准类。

3)生产经营管理标准定义:企业为了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合理地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所制定的标准。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的市场调查、经营决策与计划、产品的设计与生产、劳动组织与安全卫生等企业生产全过程中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的管理标准。

4)经济管理标准定义:对生产、建设、投资的经济效果,以及对生产、分配、交换、流通、消费、积累等经济关系的调节和管理所制定的标准。第二章标准的种类与标准体系第一节标准的种类

1.2按标准化的对象分类主要内容包括:决策与计划管理标准(如目标管理标准、决策方案与评价标准、可行性分析规程、优先顺序评定标准、投资决策管理标准、投资收益率标准等),资金、成本、价格、利润等方面的管理标准,劳动、人事、工资、奖励、津贴等方面的标准。

5)行政管理标准定义: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实施有效的行政管理,正确处理日常行政事务所制定的标准。主要内容包括:管理组织设计、行政管理区划及编号、组织机构属性分类,交通信号和标志、安全管理,管理人员分类、管理档案、行政机构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标准。

3、工作标准第二章标准的种类与标准体系第一节标准的种类

1.2按标准化的对象分类定义: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特点:是对工作范围、构成、程序、要求、效果和检验方法等所做的规定,通常包括工作的范围和目的、工作的组织和构成、工作的程序和措施、工作的监督和质量要求、工作的效果与评价、相关工作的协作关系等。工作标准的对象主要是人。主要内容:

1)岗位目标定义: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工作内容。企业的总体方针目标必须通过制定各部门的管理标准,并分解到各工作岗位的工作标准,才能落到实处。所以确定岗位目标,制定岗位工作标准,应从整个企业的全局要求考虑。

2)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

3)业务分工与业务联系(信息传递)方式

4)职责与权限

第二章标准的种类与标准体系第一节标准的种类1.2按标准化的对象分类

5)质量要求与定额

6)对岗位人员的基本技能要求具体包括:操作水平、文化水平、管理知识等。

7)检查与考核办法

1.3按标准的外在形态分类可分为文字图表标准和实物标准。文字图表标准是指用文字或图表对标准化对象作出的统一规定,是标准的基本形式。实物标准(标样)是指标准化对象的某些特性难以用文字准确地描述出来时,可制成实物标样,如颜色的深浅程度。第二章标准的种类与标准体系第二节标准的级别2.1国内标准的分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个级别。

1、国家标准概念:对关系到全国经济、技术发展的标准化对象所制定的标准,在全国各行业、各地方都适用。制定发布: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特点:全国范围内统一,具有科学性、权威性、统一性。一般为基础性、通用性较强的标准,是我国标准体系中的主体。制定国家标准范围:

1)互换、配合、通用技术语言要求。

2)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技术要求。第二章标准的种类与标准体系第二节标准的级别2.1国内标准的分级

3)基本原料、材料、燃料的技术要求。

4)通用基础件的技术要求。

5)通用的试验、检验方法。

6)通用的管理技术要求。

7)工程建设的勘探、规则、设计、施工及验收等的重要技术要求。

8)国家需要控制的其他重要产品的技术要求。年限:一般为5年,过年限后就要被修订或重新制定。编号:由国家标准代号、标准发布顺序号和发布的年号组成。如GB1234-2002、GB/T19000-2000。

2、行业标准概念: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某个行业范围内全国统一的标准化对象所制定的标准。第二章标准的种类与标准体系第二节标准的级别

2.1国内标准的分级

制定发布: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主持制定和审批发布,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特点:专业性强,是国家标准的补充。制定行业标准范围:

1)专业性较强的名词术语、符号、规则、方法等。

2)指导性技术文件。

3)专业范围内的产品,通用零部件、配件、特殊原材料。

4)典型工艺规程、作业规范。

5)在行业范围内需要统一的管理标准。编号:由行业标准代号、标准发布顺序号和发布的年号组成。如NY/T456-2001第二章标准的种类与标准体系第二节标准的级别

2.1国内标准的分级

3、地方标准概念: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某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标准。制定发布: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制定地方标准范围:

1)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2)需要在某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

4、企业标准概念:由企业制定的产品标准和为企业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和管理、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第二章标准的种类与标准体系第二节标准的级别

2.1国内标准的分级制定发布:企业制定,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特点:一般都是强制性的,已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适用。编号:由企业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和发布年号组成。

2.2国外标准的分级

国外标准的级别有两个:国际标准和国际区域性标准。

1、国际标准概念:由全球性的国际组织所制定的标准,主要是指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所制定的标准。此外,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国际铁路联盟(UIC)、国际计量局(BIPM)、世界卫生组织(WHO)等专业组织制定的、经国际标准化组织认可的标准也可视为国际标准。第二章标准的种类与标准体系第二节标准的级别

2.2国外标准的分级

特点:为世界各国所承认并在各国间通用。

2、国际区域性标准概念:由区域性的国家集团的标准化组织制定和发布的标准,在该集团成员国之间通用。第三章标准化基本原理第二节标准化的方法原理普遍认为“统一”、“简化”、“优选”、“协调”是标准化的基本原理。

1.1简化原理

简化原理:具有同种功能的标准化对象,当其多样性的发展规模超出了必要的范围时,即应消除其中多余的、可替换的和低功能的环节,保持其构成的精炼、合理,使总体功能最佳。简化搞得好可以得到很明显的效益,但弄不好也会适得其反。在此要指出简化时必须把握的两个界限:

1、简化的必要性界限

2、简化的合理性界限

1.2统一原理

统一原理:一定时期,一定条件,对标准化对象的形式、功能或其他技术特性所确立的一致性,应与被取代的事物功能等效。第三章标准化基本原理第二节标准化的方法原理

1.3协调原理协调原理:在标准系统中,只有当各个标准之间功能彼此协调时,才能实现整体系统的功能最佳。

1.4最优化原理最优化原理:按照特定的目标,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对标准系统的构成因素及其关系进行选择、设计或调整,使之达到最理想效果。

1、最优化一般程序

(1)确定目标;

(2)收集资料;

(3)建立数学模型;

(4)计算;

(5)评价和决策。

2、最优化的方法第三章标准化基本原理第二节标准化的方法原理

1.4最优化原理借助于数学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对于较为复杂的标准化课题,要应用包括计算机在内的最优化技术,对于较为简单的方案的优选,可运用技术经济分析的方法求解。

1.5简化、统一、协调和最优化诸原理之间的关系和特点

经协调的简化和统一才能达到总体功能最优。第三章标准化基本原理第三节标准系统的管理原理

1.1系统效应原理概念:标准系统的效应不是直接地从每个标准本身而是从组成该系统的互相协调的标准集合中得到的,并且这个效应超过了标准个体效应的总和。标准化工作原则:(1)标准化工作要想收到实效,必须把标准系统建立起来。(2)建立标准系统必须有一定数量的标准,但并不意味着越多越好,关键是标准之间要互相关联、互相协调、互相适应。(3)制定每一个标准时,都必须从系统对它的要求出发,考虑它在系统中所处的位置、所起的作用以及它与相关标准之间的关系等,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标准,最后形成的标准系统才能产生产生较好的系统效应。

1.2结构优化原理概念:按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调整和处理标准系统的阶层秩序、时间序列、数量比例以及它们的合理组合来优化系统结构。第三章标准化基本原理第三节标准系统的管理原理

1.2结构优化原理指导标准化工作的原则:(1)在一定范围内,当标准的数量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时,标准化工作的重点应转向对系统结构的研究和调整上。(2)为使标准系统发挥更好的效应,不能仅仅停留在提高单个标准的水平方面,应该在一定素质的基础上,致力于改进整个系统的结构。(3)当标准系统过于臃肿,功能降低时,可采用精简结构要素的办法,减少系统中不必要的要素和某些不必要的结构。

1.3有序发展原理概念:及时淘汰标准系统中落后的、低功能的和无用的要素,或向系统中补充对系统发展有带动作用的新要素,才能使系统由较低有序状态向较高有序状态转化,推动系统的发展。1.4反馈控制原理概念:标准系统演化、发展以及保持结构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的内在机制是反馈控制。

第三章标准化基本原理第三节标准系统的管理原理

1.4反馈控制原理管理原则:(1)标准系统是人造系统,它需要标准化管理者主动地进行调节,才能使系统处于稳态。(2)标准化管理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是否灵敏、健全,利用信息进行控制的各种技术的行政的措施是否有效,对标准系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3)标准系统的反馈信息,要通过标准贯彻的实践才能得到。(4)为使标准系统与环境相适应,除了及时修订已经落后的标准,制定适合环境要求的高水平标准外,还应尽可能使标准具有一定的弹性(如在产品标准中对一些技术指标分等分级)——标准化的弹性原则。第六章标准的制定第二节制定标准的程序

2.1制定标准的组织形式

1、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组织形式: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制定标准的联合工作组;

2、制定企业标准的组织形式:标准化人员负责编制、专业人员负责编制、联合编制、委托编制。

2.2制定标准的一般程序

1、组成标准编制组:明确责任关系,确定项目负责人及一般成员,标准编制组成立后,要编写计划任务书,其主要内容为:(1)标准名称、适用范围;(2)制定标准的依据、目的、意义及经济效果预测;(3)国内外科学技术成就以及有关标准情况的简要说明;(4)工作内容、分工与计划进度;(5)工作条件和措施;(6)经费预算。第六章标准的制定第二节制定标准的程序

2.2制定标准的一般程序

2、调查研究和试验验证:是制定好标准的关键环节。必须根据标准化的对象、内容及其适用范围收集下述资料:(1)试验骓资料;(2)生产与制造有关的资料;(3)用户调查;(4)国内外有关标准资料;(5)有关的科技成果资料。

3、编写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

4、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起草后应印发各有关部门的主要生产、经销、使用、科研、检验等单位及大专院校广泛征求意见,一般期限为两个月。根据汇总的意见,对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进行修改,提出标准草案送审稿。

5、审查:根据对征求意见的采纳情况,修改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形成标准草案送审稿,同时也要相应修改、补充标准编制说明。标准草案报批稿送到有关部门审批时,还应有如下的必要附件:第六章标准的制定第二节制定标准的程序

2.2制定标准的一般程序(1)标准编制说明;(2)审查会议纪要或函审结论;(3)审查汇总和处理表;(4)主要的试验研究报告;(5)标准实施日期和贯彻措施意见;(6)所采用国际、国外标准原文或译文。

6、审批和发布:报批稿由技术委员会或技术归口单位审查后报有关主管部门,经主管部门复核后批准,并统一编号后发布。

7、正式标准:标准草案报批稿被有关部门批准发布后才能成为正式标准。制定标准的一般程序可用下图表示:第六章标准的制定第二节制定标准的程序

2.2制定标准的一般程序标准化计划项目下达组成标准编制组调查研究和试验验证编写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提出送审稿审查提出报批稿审批和发布正式标准1、质量文化溯源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西方现代管理思想----建立企业特色的质量文化,融合中西,取长补短

,充分运用企业的宗旨、信誉、价值准则、行为规范等“软”性管理因素,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实现质量方针目标。

一、质量文化概念理解

2、质量文化有关的几个概念:2.1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的定义是发展的;----可以理解为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广义上讲,不仅反映满足用户需要的性能、功能、可靠性、可维修性等指标,又要反映兼顾供需双方利益的经济性要求,或追求物美价廉基础上的适宜质量;同时还反映维护社会利益的安全性、环境保护、能源等要求。2.2企业文化的概念一、质量文化概念理解

锦湖“质量门”事件回放:2011年央视“3·15”晚会上,锦湖轮胎被揭露在轮胎制造过程中存在违规大量添加返炼胶代替原片胶。央视记者先后三次对生产车间暗访,事实证明,锦湖轮胎明确规定的是一套标准,背后做的是另外一套标准。如此偷工减料、质量不受控的生产过程,不知有多少存在安全隐患的轮胎流向市场。警钟!生命诚可贵,质量得保证,你要卖轮胎,敢买锦湖吗!锦湖轮胎视车主财产安全于不顾,在生产轮胎过程中大量使用废料返炼焦。锦湖轮胎质量事件冯悦双汇瘦肉精事件三鹿奶粉事件

后果之一:管理层下课,企业法人下台判刑;问题产品下架召回销毁;品牌消失;企业倒闭;部分员工失业。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为本组织所特有的,且为组织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宗旨(使命)、最高目标(愿景)、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价值观)等的总和及其在企业活动中的反映。2.2企业文化的概念一、质量文化概念理解

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

是企业领导和全体员工在质量方面所共有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规范及其表现的综合。

2.3质量文化的概念一、质量文化概念理解

3、质量文化与质量的关系质量文化是质量形成的灵魂。如果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那么质量文化是质量的保护神。质量文化的建立已经成为企业提高自己的外部竞争力的需要,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的需要,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企业在市场中取得成功的关键。一、质量文化概念理解

精神层(使命、愿景、价值观)制度层体系文件/非文件程序/潜规则物质层组织名称、标志组织外貌产品外观、包装技术、设备特色徽、旗、歌、服、花文化体育生活设施雕塑、纪念性建筑纪念品文化传播网络基础设施产品/服务的质量形象核心和灵魂展开、约束和规范精神层(使命、愿景、价值观)制度层体系文件/非文件程序/潜规则物质层组织名称、标志组织外貌产品外观、包装技术、设备特色徽、旗、歌、服、花文化体育生活设施雕塑、纪念性建筑纪念品文化传播网络外在表现、核心和灵魂展开、约束和规范精神层(价值、信念、行为准则)制度层体系文件/非文件程序/潜规则物质层组织名称、标志组织外貌产品外观、包装技术、设备特色徽、旗、歌、服、花文化体育生活设施雕塑、纪念性建筑纪念品文化传播网络外核心和灵魂展开、约束和规范行为层团队和个人做事的方式与作风4、质量文化的构成一、质量文化概念理解

导向功能凝聚功能约束功能激励功能辐射功能5、质量文化的功能一、质量文化概念理解

营造和谐的质量环境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软实力6、质量文化的重要性一、质量文化概念理解

是通过塑造员工以质量为核心的共同价值观,提高员工的质量参与意识,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重视质量的文化氛围,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质量,进而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达到增强企业竞争实力的目的形成以质量为核心和导向的企业价值观支持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促进企业创新发展7、质量文化建设的目的一、质量文化概念理解

公司使命、核心价值观、愿景企业的: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企业愿景:成为世界一流的XXXX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企业使命通过提供值得信赖、技术领先的XXXX设备以及专业化服务,帮助客户取得成功。

企业目标:立足中国,面向全球,通过5-10年努力,成为世界XXXX行业的领先者。

企业精神与价值观:

求实:脚踏实地,关注结果,最终绩效;

创新:持续改进;

信任:尊重与信任个人,帮助员工实现个人价值;

成长:具备国际化视野二、XXXX质量文化

打造精品、顾客满意、持续改进、追求卓越1、我们的质量方针战略目标策划公司每年制定公司年度战略目标、任务各部门围绕公司年度战略目标,制定本年度部门承担的公司战略目标和部门重要目标及为实现年度目标需要开展的主要业务跟踪验证年度战略发展目标、任务2、我们的目标管理二、XXXX质量文化

企业生存靠用户

围绕结果开展我们的质量行动

我们产品及服务的质量只能由用户评判。

二、XXXX质量文化

3、我们的质量理念二、XXXX质量文化

3、我们的质量理念为质量作贡献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工业化Industrialisation质量管理Gestion

qualite二、XXXX质量文化

3、我们的质量理念一次就做好=满足用户需求+降低成本+降低价格t消除消除消除消除消除二、XXXX质量文化

3、我们的质量理念质量是减少浪费和提高效益的手段é二、XXXX质量文化

3、我们的质量理念质量无小事二、XXXX质量文化

3、我们的质量理念预防是质量控制最经济最省力最有效的方法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控制产品质量在这个杠杆中那个点施力更省力?二、XXXX质量文化

3、我们的质量理念二、XXXX质量文化

3、我们的质量理念只要我们的质量比竞争对手高一筹,我们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持续改进是我们发展的永恒动力二、XXXX质量文化

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处理

P

DCAPDCAPDCAPDCAPDCA循环图3、我们的质量理念我们要以有魅力的质量吸引用户产品s产品二、XXXX质量文化

3、我们的质量理念

对于用户而言,质量就是XXXX兑现自己的承诺

:

产品方面

:

交付的产品是信得过的,是可靠的

服务方面

:

遵守交付期限,用户知道在产品出现故障时,售后服务会立即介入,并向其保证在保用期内企业承担理赔

对于XXXX的员工及供应商而言,质量就是在设计,生产,储运和销售过程中获得XXXX用户所期待的结果

二、XXXX质量文化

4、我们对质量的定义已购买XXXX产品的公司和个人

中间商产品使用者/操作人潜在客户二、XXXX质量文化

5、我们的用户

只有用户购买我们的产品,XXXX才可以支付工资、购买原材料和零件、投资并储备我们的未来

一个满意的用户要告诉3个人,而一个不满意的用户要让11个人知道

二、XXXX质量文化

6、我们为什么要关注用户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质量培训、质量知识竞赛、质量技能比武等活动,使全员关注质量;通过培养全员的质量荣誉感,使大家充分认识自身工作质量对公司业绩的影响;通过适当的奖惩规范来引导员工的质量行为。通过群众性质量改善活动的开展引导。通过《XXX报》OA论坛等宣传平台来引导科学的质量管理,营造全员质量管理的氛围。----质量是XXXX持续发展的根基。创建质量,为XXXX的形象和竞争服务,是总经理对其用户和股东的承诺,也是每位员工对其上级的个人承诺。----用户的满意与忠诚是XXXX最宝贵的财富,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显得尤为重要,要真正赢得用户的满意与忠诚,必须把理念转化并融入到我们的每一项具体的工作中,以我们的质量、诚信去赢得用户的愉悦。----经过全体员工几十年的奋斗,XXXX的产品质量赢得了客户的青睐,但,质量无止境,我们只有用比竞争对手更大的力度和更快的速度推进质量管理才能赢得客户的青睐。7、现阶段的主要做法二、XXXX质量文化

质量奖励个人申请/单位推荐部门审核质量管理科审核质量部长审定财务部资金审批发放质量奖励为了建立和完善质量激励机制,实现打造精品的目的,按《质量奖励办法》对公司内所有从事与质量有关的管理、执行和验证工作的人员/部门进行奖励。发放质量奖励公布质量奖励二、XXXX质量文化

1)质量培训:车间早班会。各位科长每周选定一个车间,并与该车间车间主任联系,在该车间周一到周五任何一天的早班会上强调质量的重要性,阐述车间近期重要质量问题以及这些质量问题给公司造成的损失,讲解如何避免质量问题的产生等。培训班。组织大家对质量管理知识进行学习;组织大家对实际的技能进行培训,比如如何推进质量改进活动,如何开展QC活动等;现场质量管理培训;新员工的全面质量管理培训;内审员的培训。

2)质量宣传及沟通平台措施:质量周、月报。向全公司通报产品质量水平、质量改进活动、质量奖励、质量损失、不合格的处罚和通报信息。

质量文化墙。在厂区、车间主办质量文化墙。公布质量改善、合理化建议、质量不合格、质量先进等信息。

XXX报。及时组织稿件,利用《XX人》报宣传报道质量信息。

二、XXXX质量文化

质量教育

质量改进活动

QC小组是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进行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

QC活动宗旨: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二、XXXX质量文化

QC成果评审表彰大会

2010年经质量部注册,目开展活动的QC小组有23个,开展的改进课题有20个,取得成果14个,经质量部初步审核,推荐13份QC成果参加评审。经评审委员会评审,评选一等奖1名,奖励2000元;二等奖3名,奖励1500元;三等奖励1000元

质量处罚和质量通报针对公司内所有从事与质量有关的管理、执行和验证工作的人员/部门所发生的重大质量事故或系统性错误,根据质量管理条例要求,对相关人员或部门进行相应的质量处罚,并在全公司通报,以此来教育和告诫广大员工,防止类似事件再发生。检验员针对质量问题出具不合格品处理单质量工程师根据质量管理条例规定识别质量问题是否需要通报编写质量通报,依据《质量管理条例》作出相应责任追究和改进措施领导审核公布质量通报Y二、XXXX质量文化

质量与薪酬挂钩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激励、促进员工做出合格产品、好的产品、精品。特制定与实施《质量与薪酬挂钩方案》,方案将员工的月工时与产品质量相挂钩,二、XXXX质量文化

三检制二、XXXX质量文化

为推动全员参与产品质量控制,督促自检,确保生产过程中不接受不合格品、不制造不合格,不流出不合格品。产品质量检验实施《三级检验制度》。

1998年原公司压力容器制造和股份公司XXX的制造、安装、服务,通过ISO9002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9年,公司通过了ISO90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