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分析_第1页
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分析_第2页
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分析_第3页
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分析_第4页
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分析摘要:鲁迅是二十世纪最为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一直认为知识分子应该是社会改革和变迁的启蒙者和先锋者,因此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了大量的知识分子形象,并对当事社会中知识分子的命运和责任给予了更为热切的注视与思考。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以“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分析”为主要研究对象,选取其作品中的部分知识分子形象,并对其进行深入地分析与探索,希望能够为广大读者更为深刻地理解中国旧时的知识分子形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参考。关键词:鲁迅;知识分子;形象分析一、引言被誉为“民族灵魂”的鲁迅不仅使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同时也是旧文化的批判者、新文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事实上,鲁迅是最早把目光投向知识分子,并开始进行人物形象塑造的。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有反叛传统型的,也有反抗—沉沦型的,更有个性解放型的。但无论是在对哪种形象的知识分子进行塑造时,鲁迅先生都以他较为独特的写作视角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因此,对于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的研究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它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挖掘知识分子身上的弱点,对重塑当代知识分子的人格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二、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的形象类型如果我们仔细研究鲁迅先生关于知识分子形象塑造与分析的小说,我们不难发现他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三种类型: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者、封建制度的维护者以及反抗封建制度却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的知识分子。(一)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者提及鲁迅笔下封建制度受害者和牺牲者的知识分子形象,我们首先应当想到的就是《孔乙己》中孔乙己和《白光》中的陈士成。.科举制度下的多余者—孔乙己孔乙己可以说是封建科举制度下的殉葬品,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下,他逐渐成为一个穷困潦倒、充满文人酸扁气味的人。他几乎穷尽一生的时间去考取功名利禄,但是最后却成为一个甚至连基本的生活技能都不具备的废物。他所承受的只有酒客们的嘲笑声和挖苦声。然而,让我们更加感到可悲的是,在他的生活已经频临绝望的境地,他却依然做着“读书人”的美梦,他所想到的不是如何去维持自己的生活,而是在酒店里和一个小伙计讲着“茴”字的四种写法。鲁迅先生借助“孔乙己”这个封建科举制度多余者的形象,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于读书人的毒害,同时也谴责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形象给予“孔乙己”这类小人物的人格侮辱与损害;但是,先生同时又通过刻画“分茴香豆给孩子们”这样的细节反映了孔乙己原本善良的本性,折射出鲁迅对这些被封建科举制度所毒害的读书人的同情和淡淡的哀愁。.封建科举制度的殉葬者—陈士成鲁迅在作品中所刻画的陈士成虽然也是一个穷困潦倒,穷尽一生参加十六次科举考试却始终无所收获的“老书生”,但他却有着与孔乙己截然不同的身世。孔乙己本身就家境贫寒,而陈士成则是出身于没落的豪绅阶级。这样的出身让陈士成的内心多了几分优越感,他认为凭借着自己书香门第世家子弟的身份,功名与富贵可以说是唾手可得的。然而,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他却是屡战屡败,最终智在疯狂的幻想中走向了疯狂,直至在闪烁着白光的湖水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白光》中,鲁迅虽然没有用大量的笔墨去描述陈士成的生活环境,但我们从他锋利的笔锋中不难看出陈士成极富个性的精神世界和作者的批判与讽刺事实上,鲁迅对孔乙己和陈士成的刻画与描述,其本意并不在对二位读书人的讽刺,而是以此为依托,表达了对封建科举制度“吃人”本质的不满与愤慨。正是封建制度的黑暗与冷漠,才最终导致了他们生命的终结,同时也在预示着黑暗的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制度最终必将走向灭亡。(二)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先生笔下的知识分子不仅有像孔乙己和陈士成这样的封建科举制度受害者,同样还有封建制度的拥护者和维护者,《肥皂》中的四铭和《高老夫子》高尔础便是最为典型的代表。四铭是鲁迅笔下一个鲜明的“假道学”形象,他总是觉得自己是一个富有内涵、十分有教养的证人君子,他口口声声说的都是对伦理道德的维护,他总是扬言要对那些有着不良风气的坏学生宣战,但其实自己的内心却极其丑陋。这一点我们从他对路上行乞孝顺女的邪恶念头,从他听了两个乞丐的对话转而给老婆买肥皂的举动中就可见一斑。《高老夫子》中的高尔础,凭借着对新文化知识的皮毛了解受聘到女校做较远本身就是一个笑柄,而他真正的目的却是为了到女校去看女学生;他起名为“尔础”的本意是为了表达对高尔基的仰慕之情,但是他的本质却是一个不学无术,成天只知道“打牌、看戏、喝酒、跟女人”,并且只有在这些场合才能找寻自身情欲满足的文化流氓。事实上,从鲁迅先生的笔墨中我们不难看到四铭和高尔础这种丑陋的形象,同时更为深刻地反映出在封建文化的压抑和新文化的冲击下,知识分子们在思想上出现的严重扭曲,并最终沦为封建制度的维护者,道貌岸然的“伪文人”。如果说鲁迅对像孔乙己和陈士成这样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们还感到同情和惋惜的话,先生对像四铭和高尔础有的只是批判和不齿。(三)反抗封建失败的知识分子如果说孔乙己、陈士成等人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者和殉葬者,四名和高尔础等人是封建制度的拥护者和维护者,那么,《在酒楼上》的吕纬甫和《伤逝》中的涓生、子君便是封建制度下富有觉醒意识,并敢于向黑暗势力说“不”的反抗者。.《在酒楼上》的吕维甫吕维甫是一个接受过新文化教育,性格虽然激进但却积极要求进步与上进的知识青年,他敢于想封建制度下种种迂腐说“不”。然而伴随着岁月的流逝,他却逐步向封建的旧势力妥协了,为了敷衍母亲,不惜劳苦给已故多年的兄弟迁葬就是最为鲜明的例子;但是,我们从鲁迅先生的刻画中不难看出他虽然有时消沉,但是却总是保持清醒,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很厌恶一些事情,甚至会厌恶自己所做出的一些事情。因此,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个敢于和封建势力斗争的进步青年,这一点我们从他给“顺姑”送花的细节中就可见一斑。事实上,我们通过吕维甫的话语就不难看出他性格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封建社会种种现象的不满与不平,只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他的这种反抗显得微不足道,甚至已经被人们所忽视罢了。.《伤逝》中的子君与涓生子君和涓生可以说都是新生代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他们由于收到“五四运动”浪潮的影响,开始向封建旧势力发起强烈的冲击,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子君为了自己的婚姻和幸福,不惜与家庭决裂,并以一种示威的态度昂首阔步同情侣在大街上行走。无论行人那些嘲讽、挖苦的笑语与眼光,也无法动摇他们坚定的信念。可以说,子君在追求自由与幸福的道路上充分表现出了追求女性独立、自由与幸福的强烈欲望。然而,当她真正获取了幸福与自由的时候,他们却因满足于现状而停止了继续追求幸福,继续斗争的脚步,进而使得他们的爱情似乎也因为没有坚定、牢固的基础而变得摇摇欲坠。当经济的窘迫降临到子君与涓生身边的时候,他们的爱情就好像是在沙滩上堆砌起来的宝塔,一下子就倒塌了。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子君与涓生在追求幸福与自由的道路上,确实体现出了知识分子对于旧势力、旧制度的反抗与斗争。然而,由于当时这些知识分子思想认识的局限,虽然曾经一度成为青年人的精神支柱,但是由于只是将幸福定义为个人小幸福的层面上,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了。三、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的形象特点事实上,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虽然他们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当时的封建制度和社会现状所决定的,但是与他们自身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都有着很大的关系。(一)麻木的精神状态鲁迅笔下所塑造的知识分子都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他们有着各种不幸和痛苦,但是他们却都在某种程度上维持着旧的生活秩序。孔乙己作为一个“读书人”,即便没有获取功名利禄,但是也应该尽快学会生存的基本技能,学会自食其力;而不是整天摆出一副读书人的架子,甚至不得不以最卑微的偷窃手段来苟延残喘,最终彻底成为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与孔乙己一样的还有陈士成,他的一生都在饱受“八股取士”的毒害,最终在金榜题名的幻想中耗尽了自己的青春,以致精神完全失常,在想象中的财宝和日光的引诱下淹没在泛着白光的河里。事实上,孔乙己与陈士成都一样,他们没有反抗的精神,更没有反抗的能力,因为他们缺乏与传统封建思想对立的新的社会理想,更缺乏自己的道德尊严和人格尊严所需要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他们只能夹杂在劳苦大众与知识分子之间痛苦地挣扎着。然而,更为可悲的是,在他们急需真诚、善意、理解和支持来支撑的时候,民众却没有一个人能给予他们,反而站在孔乙己和陈士成更低的道德水平,去伤害他们,把他们伤害得越厉害,他们就越满足,最终导致孔乙己、陈士成之类的知识分子哪怕只想作为一个社会的人生存下去,都没有任何可能了。(二)软弱的性格封建时代知识分子软弱的性格特征从子君和涓生的身上得到了最为真切的体现。子君作为一个知识女性,却缺乏远大的理想与抱负,她对幸福的概念仅仅停留在做饭烧菜等基本的生活层面;涓生更是如此,当他在意识到与爱情相比,温饱与生活要更加现实之后,竟然决定抛开子君,独自去开辟崭新的生活。从他们的做法中,我们可以读出他们软弱、狭隘和自私的性格特点,也正是由于这些性格特征,最终决定了他们的生活要以悲剧而告终。历史的发展我们,知识分子要想寻求最终的解放,除了需要与黑暗社会作斗争的勇气,更需要不断克服自身在思想上的、残余的旧意识,否则很难真正战胜黑暗、腐朽的恶势力。《在酒楼上》的吕维甫在辛亥革命时期,本来是一个热情洋溢、胸怀大志的热血青年,却逐渐陶醉在高谈阔论之中。当革命跌入低潮的时候,他也开始步入一种无聊和颓废的状态,就好像一只无头的苍蝇一样,随便停留在一个地方,只有稍有声响,就会吓得即可飞走。这样的状态充分反映了想吕纬甫一类实施分子软弱的性格和不够坚定的意志品质。四、鲁迅对于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的批判意义文学不仅是为了塑造形形色色的人物,更为重要的是以人物为原型,反映当时的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现实。鲁迅先生的作品也是如此。虽然他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刻画了不同性格特征的知识分子,但是其目的几乎是相同的:除了表达对那些被封建科举制度所迫害知识分子的同情与惋惜外,更想表达的是对封建科举制度乃至封建制度的一种批判与反抗。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几乎都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读书人”,可以说上文中所提到的典型人物除了陈士成是出身在没落的豪绅阶级意外,其他的都和当时的劳苦大众一样出样社会的最底层,他们处于一种被压迫、被统治、被剥削的社会地位,他们不仅在仕途上不够顺利,甚至还要忍受来时世人的嘲笑、讽刺与挖苦。但是,由于他们或多或少地收到了新文化的影响,与一般民众相比,他们的思想多了几分活跃,多了几分敏感。因此,通过对这些知识分子形象地塑造,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现状,让人们更为清楚地看到这些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的痛苦与不幸。事实上,我们可以从几下角度来看待鲁迅小说中塑造人物的批判意义:(一)知识分子是封建时代的特殊产物鲁迅先生笔下的知识分子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的特殊产物,对他们的塑造可以说是对封建社会现实的反应。也就是说,这些知识分子的形象是与当时所处的社会和时代必不可分的。无论是孔乙己、陈士成,还是四铭、高尔础,还是进步知识分子代表的吕纬甫、子君与涓生,从他们的喜怒哀乐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当时社会的一种特殊状态。只要有封建科举制度的存在,孔乙己和陈士成的悲剧就不可避免;只要有封建制度和封建压迫的存在,吕纬甫和子君、涓生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就会不断涌现,但是又恰恰由于当时的社会现状制约了他们的思想认识层面,才最终导致他们的反抗与斗争以失败而告终。从孔乙己这样的知识分子身上,我们不难读出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之深;从四铭和高尔础的身上,我们不难看出封建制度对人的统治之深;而从子君的身上,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了封建社会对人的压迫之深。所以,我们说从鲁迅对知识分子的批判中,我们不难看出当时那种“病态社会”的真实状态。(二)封建社会对知识分子的摧残之深如果我们对历史少有了解,我们就会发现无论在社会发展的哪一个阶段,统治阶段为了刺激和鼓励知识分子进行创造,从而更好地榨取他们脑力劳动的成果,往往会给予知识分子更由于体力劳动者的待遇。但封建社会却是唯一的例外。“专制”是封建社会最为显著的特征,统治阶段为了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当他们确立了一种意识形态作为统治的思想基础后,为了进一步确定这种意识的主流地位,他们会采取一切手段强迫全面接受,同时不允许有任何一种其它形式思想的存在。然而,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却无法满足统治阶级的这种需求,由于受到新文化运动和各种先进知识的影响,他们逐渐形成了与当时的意识形态截然不同的思想,这对当时的统治阶级而言,可以说是最大的威胁。为了保证自己的统治地位,统治阶级开始在精神上对知识分子进行摧残和打击,在生活上把他们逼向极为窘迫的境地,以此来达到统治知识分子思想的目的。正是由于这种封建专制制度的存在,使得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无法得到迅速的发展,也就注定了封建制度的灭亡。(三)知识分子的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无论是受害者、维护者还是斗争者,无一例外地告诉我们: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在世界观和价值观等方面都需要进行进一步改造,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和广大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他们才能够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在吕纬甫这些先进知识分子所生活的年代,人民大众已经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又无法接受到工农革命运动的影响和熏陶,这也就注定了这些先进知识分子的反抗是无法获取最终胜利的。但是,我们应当肯定的是,当时的这些知识分子已经开始认识到封建制度的种种不好,也开始产生了斗争和反抗的意识,只是由于当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失败了。吕纬甫、子君和涓生他们都是仅仅局限在自己的层面上,最多也就是两个人之间的依靠与支持,还无法认识到联合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取得斗争胜利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总之,鲁迅先生是最了解知识分子的,他不仅能够看到他们的长处,也清楚地懂得他们的短处;既看到他们的不足,也看到了他们的苦难。在先生的眼中,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一样,不是花鸟,有很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