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彼知己,高效复习(大连20143)_第1页
知彼知己,高效复习(大连20143)_第2页
知彼知己,高效复习(大连20143)_第3页
知彼知己,高效复习(大连20143)_第4页
知彼知己,高效复习(大连2014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梁爰如

2014.3.8大连

知彼知己、高效复习题目选择题4041选做题难度110.47(0.44)0.48(0.23)0.48(0.28)0.33(0.22)120.47(0.46)0.47(0.32)0.52(0.33)0.47(0.32)13甲0.480.470.540.55乙0.44(0.43)0.34(0.22)0.27(0.21)0.39(0.26)为什么感觉靠近却依旧那么远?为什么历史试卷总是难度最高?究竟怎样才能摆脱困境,走出低谷?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1、依据目标教学2、学会学习为本依据目标教学(一)考试大纲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考试题研究试题内容掌握考点方向,研究试题答案领会学科思维研究试题内容掌握考点方向“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的掌握程度”如何理解“掌握程度”

——全面掌握历史概念上升到特点的程度考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09)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A.嫡长子继承制

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D.传统的宗族观念宗法制的特点:血缘关系维系;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2、(10)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从郡县制“公天下”角度,实际考查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分封制“世卿世禄”的特点3、(11)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分封制的特点:“家国同构”以及“周天子的地位”4、(13.乙)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通过战国时期的历史现象反映分封制瓦解,实质考查西周社会的特点,虽然都存在着等级制度,但周代有严格的礼乐制度,战国时期向集权发展5.(13.海)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考查西周政治制度宗法制的核心特点,嫡长子继承制西周社会政治制度特点1、组成: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1)分封制(宗法分封制)——国家管理的地方行政制度层层分封;家国一体;等级严格;天下共主(2)宗法制——解决王族与贵族的家族内部继承权“家族为经,家族为纬”;嫡长子继承制(核心)(3)礼乐制度——维护统治秩序礼源自习俗,范围很广,礼中有乐——既有等级又很和谐,形成文化认同心理2、西周政治制度特点(1)有一套较严格的以血缘为纽带的管理体系,形成统一的地方分权体制以及贵族政治(2)“家国同构”的体制形成了天下共主、文化认同的社会秩序,影响后世考纲:古希腊民主制度26.(13.乙)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词”。这一现象是雅典

A.政治体制的产物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应

C.频繁改革的结果

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考查雅典民主程序的特点。辩论是实施民主的重要程序。故有人说,“演说是民主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

32.(13.甲)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考查雅典民主程序的特点。民主法庭决策时需要投票解决,一定程度上反映公平的原则。27.(2011·新课程)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考查雅典民主的非理性特点。看似民主,但是孰善孰恶却有时分不清,出现了“多数人的暴政”,即多数人的暴政VS少数人的权力。

9.(10·海)梭伦在一首诗中写道:“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该诗反映的梭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A.维护多数公民利益B.兼顾不同公民群体利益

C.关照少数公民利益D.重视男性公民群体利益9.(11·海)梭伦在抒情诗中表达了实行民主改革的原则:“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在梭伦看来,政府应当

A.捍卫平民的权利

B.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

C.维护贵族的利益

D.抑制平民和贵族的要求考查雅典民主制形成的特点。梭伦改革采取不偏不移的原则,反映了当时平民与贵族的斗争这一现象,说明雅典的民主制是在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中逐渐形成的。

9.(13·海)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山区的人多主张采行极端民主制;平原地区的人多主张极端寡头制;海滨的人多主张“中间性的混合制”。这反映了当时雅典A.平民与贵族的政治对立不可调和B.工商业者的政治要求最为激进C.公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政治意愿

D.公民的政治诉求未能充分表达古希腊民主制的特点①有一套机构支撑着民主政体。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五百人议事会是最高行政机关、陪审(民众)法庭是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②形成相应的民主程序。其中辩论是最重要一项程序③采取直接民主的形式④实施民主的主体狭隘⑤体现出一定程度的民主、平等以及法律之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1)形成特点:雅典民主制是在平民与贵族的不断斗争下,并经过多次改革逐渐形成。(2)表现特点:(3)相关人物:梭伦、克里斯提尼、伯利克里、苏格拉底等培养公民意识;出现过非理性现象(13.甲)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0.305)宋代政治经济特点:(1)强化中央集权(分割地方与相权、控制军队);(2)宋的租佃契约关系的定型(13.乙)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0.375)从中国古代儒家发展的历程角度,考查宋代儒学发展的特点:复兴儒学,同时吸收佛道,形成新的体系——程朱理学(13.海)5.唐初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财政收入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算;到南宋时,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以“贯”为单位计算。这表明南宋A.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B.农业手工业地位下降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D.经济控制逐步加强考查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宋代赋税制度的变化,货币地位的提升,是与宋代当时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等密切相关(12,新)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0.428)通过市民社会生活的思想感情体现宋代城市经济特点:1、布局变化,面积扩大;2、空间与时间变化;3、官府的控制减弱;4、行政和军事因素减弱,经济功能上升;5、城市的繁荣也超过前代;6、市民阶层扩大(12.海)5.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12.海)6.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B.孟子的仁政思想

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考查宋代政治上中央集权加强,思想上出现新的体系学术热点:唐宋变革论宋代特点:政治:①强化中央集权(分割地方与相权、控制军队);②文官政治的形成;③是中国科举考试制度史上承上启下、完备定型的阶段经济:①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发生飞跃的时期,农、工、商等全面繁荣;②宋的租佃契约关系的定型;③空前发展的海外贸易;④城市的发展;⑤铸钱与纸币文化:①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②是中国传统儒学的复兴时期——理学,实现了学术思想的又一次繁荣

从考试内容反思教学内容(一)考试内容1、重点突出并多次重复,学科主干知识凸显,主题鲜明2、强调对重要事物和概念的准确理解,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3、一些内容考得较少统计内容:题号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乙甲24甲骨文分封地点宗法制的影响汉代加强中央集权具体措施

分封制瓦解史学方法25宗法制的影响分封制与郡县制的用人区别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特点及货币知识宋社会经济特点儒学发展特点宋土地制度影响26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宋明理学内容黄宗羲的思想明后期经济特点雅典民主制特点明代经济特点27宋代都城特点明中期以前经济特点苏格拉底精神(希腊人文精神起源)王阳明思想的核心光荣革命特点清代文化社会特点28明朝六部的职能亚里士多德(希腊人文精神)巴黎公社现状及失败原因清官僚特点哥白尼学说的作用艺术与历史的关系29罗马法内容理解1782年美国独立战争情况太平天国失败原因中国古代专制政治特点中国近代现代化发展进程清末外交的近代化30德意志帝国宪法特点日本明治维新影响公车上书与五四运动背景比较张謇创业特点(近代民族工商业)中共早期斗争的方向抗战国民政府土地生产关系题号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31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1902~1906年教育改革特点1900年6月国内形势早期中共情况罗斯福新政措施新中国初期意识形态构建的特点32陈独秀早期活动十月革命初期背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特点1958-1962中国经济状况二战后西欧联合雅典民主制的特点33二战后美对日政策转变的影响中共抗日战役特点1962年国内经济调整的背景1992年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二战后苏联的改革美国政治体制的建立34欧盟建立作用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特点(不结盟政策)1985年国企改革目的罗马法的特点德国历史发展进程19世纪晚期德国政治特点35对史料的认识(强调主观性特点)历史研究的立场物理学重大进展的共同点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特点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共同点斯大林模式的建立20092010201120122013乙甲40以统购统销串54年、78年后背景等明清手工业特点、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变迁、雇佣劳动观点(资本主义兴起)以选官制度切入,涉及古代中国各阶段的时代特征近代以来科技发展背景及特点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及科技的应用以及中国近代初期的变化相对论兴起的背景、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当时中国社会背景特点41

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近代中国历史变迁的因素汉唐行政管理变化与社会情况17-19世纪中英政治制度的比较

通史专题史中古史

中近现史

世界史

政治史

经济史

文化史其他201024204128451228.2%23.5%48.2%33%53%14%201127302845202031.7%35.2%32.9%52.9%23.5%23.5%20122428332849828.2%32.9%38.8%32.9%57.6%9.4%2013乙3025303245835.2%29.4﹪35.2﹪37.6﹪52.9﹪9.4%甲262732281637430.5%31.7%37.6%32.9%18.8%43.5%4.7%(二)教学现状:1、照本宣科;2、面面俱到;3、重点内容肤浅(三)建议:(1)紧扣目标、抓住考点、大胆取舍(2)针对重点历史概念或史实,串通教材(必修之间、必修与选修之间)重整知识,使学生真正理解(3)针对重要史实,强化联系与发展,提升为特点复习案例参考:二轮复习内容的重点与方法一、根据考试题眼内容形成专题侧重知识的特点以及概念的理解中国古代史:

西周政治制度特点、古代中央集权演变(皇权、中央与地方关系;官僚制度;监察制度);古代农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其制度、政策变化;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时代特征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化过程及其作用和影响;中国近代前期各阶段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抗日战争全视角的认识中国现代史: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成就;改革开放后现代化建设成就;当代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成就等世界古代史:古希腊民主政治特点及主要思想家;罗马法的主要特点世界近代史:欧美主要国家民主制度确立、发展及其特点;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的背景、起因及其影响;科技革命背景、过程及影响;西方民主思想的源流、特点及其影响世界现代史: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主要表现;苏联(俄)政治经济特点;近现代科学成就及影响二轮重点内容复习方法二、整合内容形成大线索侧重联系;按照时序特点,进行阶段结构的整合,并站在大的时代背景中掌握与理解阶段特征1、中国古代各阶段政治、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的时代特征及其相互联系案例:以文明角度把握古代阶段特征文明史角度——中国古代史分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初步形成(华夏文明的起源,大变革时代)中华文明的持续发展(中央集权体制的形成;多元文化的融合)中华文明的高峰(唐宋社会变革;中华文明的顶峰)转型前夜的中华文明(短暂的元朝统治与中华文明的持续发展,高度发展的农耕文明,内外部的转型因素)全球化角度——整体世界的形成与发展基本过程:五个阶段1、15——18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18世纪下半期——19世纪末,世界市场形成3、1900——1945年,是全球化的挫折阶段;世界体系裂变4、1945——1991年,是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阶段;世界体系重组5、1991年以来,是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成熟阶段全球化的第一个阶段:15——18世纪中期1、推动力量:政府、商业资本家、贸易公司和奴隶贩子、移民2、主要原因: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文艺复兴促使人的解放;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传播基督教;重商主义思潮的影响3、主要方式:殖民扩张,三角贸易(包括奴隶贸易),掠夺财富4、主要影响:从两个角度来分析第一个角度:对欧洲、美洲、非洲、亚洲和世界影响欧洲:有利于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美洲:导致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非洲:导致了大量青壮劳动力的丧失亚洲:促使亚洲一些地区变化,印度受英国侵袭;中国继续发展世界:人类从此脱离了彼此隔绝的状态,从各民族的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世界,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第二个角度,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进行分析第一,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的扩大了,整个地球的形状首次被了解和绘入地图第二,导致了人类种族、动物和植物的全球性扩张第三,人类逐渐形成了全球性的经济关系,第一次国际分工大规模地完成,世界正在成为一个经济单位第四,全球性的政治关系开始发生变化,欧洲从世界的边缘开始走向世界的中心,逐渐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主角第五,全球性的文化关系发生变化,美洲的古老文明遭到毁灭,亚洲和欧洲之间的文化开始产生联系,并互相影响

学科素养——“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非选择题的特点:类型:一般性试题、探究式试题“一般性”设问特点:题目的设置有明确的指向,答题角度有一定的规定;设问层层递进;答案基本唯一“开放性”设问特点:题目虽有明确的指向,但是答案不具有唯一性,内容或者角度没有明确规定;答题角度多样化,答案有标准化要求研究试题与答案领会学科思维(2008)

40、(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答题依据

答题要求为什么当时美国出现了用实物进行交换的反常现象答题内容

答题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金融措施的角度说明罗斯福新政取得成效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房主贷款公司和联邦住房管理局在缓解危机中所发挥的作用。(2009)40、(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统购统销”变化的特点及原因。(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购统销”的历史作用。(2010)40、(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及阶段性特征。(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2011)40、(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41、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2012)40、(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4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2013甲)40、(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并予以评析。41、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

(2013乙)40、(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41、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答题要求——行为动词:指出(4)、简述(1)、说明(5)、概括(4)、分析(3)、评析(2)、评论(1)、评述(1)、阐述(1)、比较(2)答题内容:原因(5)、背景(2)、特点(4)、变化(3)、作用(3)、认识或启示(3)、现象(3)、观点(2)刘芃:历史学科是很强的理性思维学科……历史思维的工具有概括的方法、比较的方法、考证的方法等……如果没有这些思维工具,教材内容是死的,不会活。这种方法贯穿在整个试卷中从答案要求看历史素养要求案例1:概括变化、概括特点概括:概括是形成历史概念的一种思维过程和方法。即从一些历史事物中抽取某些相同属性的内容,浓缩总结出来,并提升形成一种抽象的认识——照抄原文不得分变化:是什么,变成什么,从……到……特点:指历史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个性,是该事物具有的内容和性质上的独特之处(内在与外在)

(11)(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二

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存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据《新唐书》概括变化:①秦至汉武帝时,以功勋、能力为选官的主要依据;②汉武帝以后,选拨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③曹操强调“唯才是举”;④西魏北周时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能力考察;⑤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从重功勋、能力到重品行、才干,再到重德,德才兼备;从只凭皇帝个人的意见,到逐渐形成选拔制度(制度建设)等(13)(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

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特点的要素?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

从沿海利用到远洋开拓;先进技术应用于航海;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和平利用;以民间交流为主;海洋意识不足①范围、②海洋利用的技术、③主要内容、④方式、⑤不足案例二:分析分析:分析是把历史事物(事件、人物、概念等)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的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即用发展与变化的观点,说明它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发展到现在状况的。其目的,是为了弄清楚事物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来龙去脉”,从中发现问题,启发思考,以便认识现状和推断未来。——组成、内容、性质或属性、关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说明了什么简析:简要分析评析:分析、评论分析——变化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通商口岸不断增加。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42--1846年,茶出口增长一倍,丝的出口增长将近五倍;1846--1856年,茶出口又增长55%,丝的出口增长三倍多,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0余万两增加到1902年的3000余万两。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随着西方商品与资本输出的扩大,部分国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1904年,张謇上奏朝廷,请准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购置新式渔轮,发展海洋渔业。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条约,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阻”,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500万人。——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

分析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在西方冲击下海禁政策失效,政府被动参与海洋利用;海洋权益的各方面都受到西方列强的干预控制;通商口岸增加,海外贸易拓展;对海洋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深入;海洋管理机构逐步建立,试图建立有效的海防力量;海外移民、留学成为重要现象,对国内的影响加深材料中没有明确指出,???是什么?为什么?分析——原因儒家思想对制度建设的影响日益深入具体历史背景影响人才选拔的标准建设高素质的官吏队伍客观原因(是什么)主观原因(为什么——目的)(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原因”:历史背景;历史条件;广度(主观与客观);深度(直接与间接,主要与次要,根本)案例3:说明说明(历史事物):对事物进行总体性的、概括的介绍。包括是什么、怎么样以及为什么(12)40、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美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规,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

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

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灯协调控制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探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畅通。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说明——内容(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3)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规则意识,法制观念,行为方式)“哪些方面”的思考——物质、管理、精神等“说明”的思考——是什么?怎么样?说明——原因(13,甲)40、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

——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因。

(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带动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引起人们对科学的重视;相对论的提出是科学领域的重大革命;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大战结束有利于相对论传播。

“原因”:客观背景(科技与生产的关系、思想认识的发展、国际形势的变化)、主观条件(科技进步以及发展)等“说明”:是什么,怎么样说明——变迁(13.乙)41、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必须是在解读并比较材料基础上得出的正确信息,并能予以说明,罗列无关史实无效示例一:信息: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

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示例二: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

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考生另有合理解读,可酌情赋分。如:汉代交州与唐代岭南道所辖变化不大,表明这一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又如,吐蕃、南诏、流求不见于汉代,表明从汉至唐边疆民族地区有所发展,与中原联系加深,等等变什么?为什么?案例4:评评:评述、评价、评论、评析评述:评、述评价:对人或事物评定价值评论:议论是非、全面与片面等评析:分析、评论评述(11)材料三取士概归学堂,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考核,同记分数,共分言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查,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合计算。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俟考试时分别去取……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

——摘编自《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5年)(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简要评述新认识①德和才都是国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②强调学校在德才培养中的重要性③德可以通过课程教育、日常考察等方法养成④在官员选拨中更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⑤继承古代德才兼备的人才观⑥适应时代需要⑦有利于新式人才的培养叙述:新认识评(是什么、为什么、作用)(11)47、(2)根据图12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东、西部边界线的确定。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德国战败;战胜国大国决定欧洲边界变更;使波兰边界得以稳定;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

变化原因作用评价答题内容——历史要素行为动词——思维工具1、(08海)评述中国古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迁。※

2、(08)比较材料三、四,指出房贷为什么在新政时期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而在当前却引发了次贷危机。※3、(10)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

※4、(11)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5、(1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6、(13甲)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7、(13乙)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类型要求思路事物或现象一件事物不同时期不同作用的原因(08)能从上述三个角度中的两个角度进行说明①找出该事物有哪些角度?②指出各角度原因评论一种历史现象的变化(08)①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能充分运用所给材料②对古代商人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分述完整,并作出总体性评价③文字通顺,逻辑严谨①叙述情况(要求完整)②变迁的原因③总体性评价,即说明了什么

通过图形式说明历史现象的变化(13乙)必须是在解读并比较材料基础上得出的正确信息,并能予以说明,罗列无关史实无效。有事例①观察地图找变化②变化是什么③说明了什么通过图形式比较事物得出观点(13甲)①提取信息准确,比较的内容符合史实②概括综合

①图的各自特点是什么②象征什么③说明什么类型要求思路观点对某一观点的一个概念阐释认识(10)①观点明确②能有机结合材料并充分利用中外史实,多角度论证观点③逻辑严密,论述充分,表达清晰①历史前提要素、转化条件与原因等②结合英、明清阐释认识③总结提练观点评论(11)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①观点是什么及本人态度②为什么是这样(用具体史实结合当时背景说明)③总结评析观点(12)①观点明确,须有概括性表述。②史实准确,并能充分支持观点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①本人态度②为什么(结合图表内容,用具体的史实说明)③小结题号答题根据行为动词内容改革20110.469①指出区别②简析作用20120.548①根据材料;概括目的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原因2013甲0.619①根据材料概括背景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用乙0.414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共同之处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指出实质题号答题根据行为动词内容民主20110.26①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异同简评思想、训政20120.345①概括不同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质变化及其主要原因2013甲0.541①依据材料概括指出主要原则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意义乙0.38①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等方面认识不同②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用战争题号答题根据行为动词内容20110.213①②根据图12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主要原因评述边界线的确定20120.443①②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不同分析主要原因2013甲0.543①②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同概括说明意义乙0.207①②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原因简析影响人物20110.382①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不同态度说明历史背景20120.529①根据材料概括认识及措施②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政策2013甲0.503①根据材料一指出评价及理由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目的和采用的方法乙0.563①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背景说明作用45、指出、概括、简析(分析)46、指出、概括、分析、简评47、指出、说明、概括、简析(分析)、评述48、指出、概括、说明、简评(评价)理性思维工具贯穿在整个试卷中从学科思维考查反思教学(一)历史学科思维(1)客观认识;史实与结论源于正确的历史知识(2)全面认识、多角度认识(3)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说明了什么(4)会从材料出发思考,善于比较、概括、归纳、提炼、解释和汇集信息;会从现象看到本质(二)现状:(1)盲目地题海战术;(2)缺乏系统的、长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三)建议1、培养速读能力2、处理历史材料能力导学案成为提炼、概括、整理教材的指导阅读性的学案如何研读史料:(1)辨别:真伪、可信度、史实与史识等(2)读懂材料

①作者是谁?写于何时?写于何地?

②写作缘由?

③该史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④该史料在历史上有何价值?(3)根据问题提取有效信息确定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立场、观点、指向3、用思维工具训练学生概括、比较、分析、说明、阐释、论证等刘芃:中学教师不可能像大学教师那样去研究,也不是要通过考试让学生成为历史学者,关键是你能不能告诉学生应该怎样思考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理性的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才是历史教育的真谛

谢谢大家!

liangyuanru@163.comQQ:63854847

26.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天下已平,(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驰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史记》

工商杂色之流,假令术逾侪类(同辈之人)……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旧唐书》

古者官民一家也,农商一事也……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宋)陈亮:《龙川集》

士之子恒为士,商之子恒为商。严氏之先,则士商相杂,(严)舜工又一人而兼之者也。然吾为舜工计,宜专力于商,而戒子孙勿为士。当今之世,士之贱也,甚矣!

----(清)归玄恭:《归庄集》

评述中国古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迁。评述中国古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迁。①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能充分运用所给材料;②对古代商人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分述完整,并作出总体性评价;③文字通顺,逻辑严谨※材料三 新政挽救资本主义结构的计划,还有两方面值得注意。首先是1933年6月建立的房主贷款公司。在这个机构存在的三年之中,它向100万以上的房主共贷款30多亿美元。其次,为刺激近于停工的房屋建筑业,国会于1934年6月建立联邦住房管理局,发放建筑新房和修理房屋的抵押贷款。运用长期低怎贷款,联邦住房管理局对恢复私营住房建筑业起了巨大作用。在1934年至1940年之间,它发放修理住房贷款合计9.45亿美元,发放建筑新房贷款合计23亿美元。

——摘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材料四

美国“次货危机”是从革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级抵押贷款是美国部分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方式之一。在借款人无力偿贷而不得不将名下财产抵押的情况下,贷款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又把抵押品上市转成基金。鉴于住房市场降温,银行利率上升,很多借款人无力履约的局面引发了美国“次贷危机”,造成贷款机构遭受重创,导致大量买入次级抵押贷款衍生出来的证券投资产品的投资基金陷入困境,引发金融形势激烈变化,殃及国际市场。

——摘编自《光明日报》,2007年8月17日

⑷比较材料三、四,指出房贷为什么在新政时期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而在当前却引发了次贷危机。⑷比较材料三、四,指出房贷为什么在新政时期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