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优生与学困生整个成长的心理发展和对策研究》课件_第1页
《学优生与学困生整个成长的心理发展和对策研究》课件_第2页
《学优生与学困生整个成长的心理发展和对策研究》课件_第3页
《学优生与学困生整个成长的心理发展和对策研究》课件_第4页
《学优生与学困生整个成长的心理发展和对策研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研究心理发展

课题:学优生与学困生整个成长的心理发展和对策研究

一、定义学优生是指文化成绩较优秀,处于班级、年级领先地位的学生,不考虑思想、行为问题的学生。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的学生。二、学优生心理发展问题(一)过分追求完美

追求美是人的天性,一部人类史也正是人类追求美的历史,但这种追求一旦过度,就会造成心理扭曲。一方面,对自己期望和要求过高,行为上关注细节,稍有一点事情做的不够,便惴惴不安,已经很优秀,但总不满意;有成就,但没有成就感。另一方面,对他人和环境的期望过高。一些优秀的学生对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现象不能接受,不是抱怨周围同学素质低,就是埋怨环境设施不如人意。(二)消极心理

一些优秀学生在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上,往往容易关注不足和弱点,对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却视而不见,经常担心会发生什么不如人意或令人害怕的事,不能容忍自己的失败。在人际交往上,对自己期望和要求过高,行为上关注细节,对人对己都太过敏感。由于追求完美总想给人留下好印象,而又过分关注消极面,对他人的言行颇多微词,稍有一点事情,做得不够,使心情惴惴不安,严重甚至出现强迫症状。(三)过分关注他人的评价

一方面,这些优秀学生过于追求完美的特征,他们总想给人们留下好的印象,因而很在意别人的评价;另一方面,他们过分关注消极面的特点,使他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对自己的举止不满意,事后还要反复考虑有什么偏差,使自己很累,一些人不得不减少与别人的交往,显得有点不合群。

(四)嫉妒心强

优秀生往往嫉妒心强,他们或把抱怨指向别人,或想方设法攻击对方。过分的嫉妒心常使优秀生的性格变得古怪起来,如抑郁多疑,执拗浅薄,自暴自弃,推卸责任。造成优秀生嫉妒的主要原因是虚荣心、自私和占有欲。(五)好胜心理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很少考虑别人的需求和尊严;别人的行为稍有不正确,就横加指责、干涉,自己即使错了,也不听劝告;谈话的话题以自己为主,在听取别人的谈话时也毫不专心,喜欢随意打断,处处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姿态和神情;一旦遇到打击,要不情绪低落,悲观失望,自暴自弃,要么把抱怨指向别人,怨恨嫉妒。

(六)抗挫折能力差

由于优秀生一直处在“风平浪静”的环境里,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往往表现为不知所措,不知如何应付困难和挫折的挑战,因而变得意志薄弱,萎靡不振。优秀生一旦丧失优越地位,便会怀疑自己是否“优秀”,而变得苦恼自卑、颓废消沉或自暴自弃、得过且过,或不满抗争,甚至以违反校规或恶作剧行为来引人注目,以实现自我存在的愿望。三、学困生心理发展问题一、恐惧心理由于学困生学习自觉性差,学习成绩差,所以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和同学的冷落,于是产生焦虑、紧张、颓废的情绪,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学困生,心理压力更大。他们怕老师批评训斥,怕同学讽刺挖苦,怕家长责罚,怕学习、怕考试。二、防御心理学困生学习上有了困难,做了错事,不愿让老师知道,对老师避而远之,不敢回答老师的问题,不敢向同学请教问题,或推托、或搪塞、或撒谎,心理矛盾重重。三、沮丧心理学困生往往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无可救药,比他人矮一截,所以,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内心充满沮丧,缺乏进取心和上进心。四、对立心理由于经常挨批评,学困生便错误地认为,家长教育是多事,老师教育是故意找麻烦,同学们的帮助是打击报复,于是从心底产生对立情绪。五、畏难心理由于学困生经常被批评,被责备,所以对自己缺乏信心,学习上怕苦、怕累,缺少钻研创新精神。四、学优生心理问题的内在成因1、因为倍受宠爱,受挫能力差。由于他们正处在成长阶段,经常受到家长和老师的宠爱,他们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认为什么都能学好,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挫折,考虑得不多或根本不考虑。顺利时,易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看不起其他同学,以致听不进不同意见;遇到挫折时,又容易自暴自弃,失去进取的信心,从而容易产生一些偏激的想法和行为。

2、因为注重成绩,忽视其他判断能力。他们虽然学习成绩都比较好,但有时对一些事情缺乏正确、必要的判断能力,看问题很单纯,只凭自己的想法和好胜心去做事情,缺乏对事物的深刻理解与认识,当遇到是非界线模糊不清的事物时,就会出现犹豫、彷徨,甚至做出不正确的选择,以致陷入困境。

3、因为学习动机单一,以致目标片面。一方面,希望孩子成才,是家长和老师的普遍心理,而父母、老师和亲友的成才标准基本上是成绩。因此,学生为了父母、老师的期望而只注重学习,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另一方面,学优生的自尊、自重、自信和高成就需要特别强烈,希望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得到他人的承认和赞赏,并要求在同龄群体中确立自己的高地位,他们比一般同学更关注学业成绩。因此,他们的学习动机并不只是由于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而是源于学习过程之外的刺激。五、学困生心理问题的内在成因1、个人生理因素有差异。由于遗传的因素和各种环境的影响,每个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能力、记忆、理解、性格等都因人而异,这也是造成学困生上述心理问题的一个方面。2、学困生的自我概念差。影响自我概念积极性的因素主要有:其一,自我评价的高低。学困生的自我评价明显低于自己的实际情况,他们自我肯定不足,也有一部分人的自我全靠别人来肯定,他的喜怒哀乐受制于别人对他的赞赏或贬损。许多学困生缺少辨别是非的能力,人家怎么做,他也跟着怎么做。他们往往不敢追求本身能够实现的生活目标,遇到挫折常常自责,生活态度消极、被动。其二,自我接受的程度。自我接受是指对自己的现实,特别是对自身的缺陷能够宽容。俗话说“人无完人。”一个人应该对自身的缺陷以及无法改变的生理特征(如相貌、身材、嗓音等)持宽容的态度。而部分学困生由于自己的懒散,不求上进,导致别人对他的疏远时,不加思索地认为是自己以上无法改变的缺点给自己抹了黑。于是,对自己的缺陷耿耿于怀。这样的人生活得非常痛苦,常常有挫折感,最后容易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六、学优生心理问题的外部成因从外部因素来看,主要来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

1、从家庭因素来看。目前,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水平普遍过高,而且当代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更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孩子们在校的好成绩非但不能使家长满足,反而使他们更加变本加厉,激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增加学习量和学习内容,一旦达不到要求就横加指责,使孩子始终处于极度紧张和焦虑的学习状态之中。

2、从学校层面来看。目前,许多学校仍然实行应试教育,名次和分数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在这种不良导向的引导下,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认知模式发生了偏差,学优生自然成为学校和教师未加关爱的对象。但对他们来说,一方面,他们享受着学校过多的关顾,另一方面,他们要在同龄学生中赢得爱、尊重和获得某种地位,也往往需要用其成绩来证明,这无疑强化了学优生争强好胜、看重分数、看重名次、看中结果的行为表现。另外,教师的宠爱也是一方面。

一般而言,教师往往维护优秀学生,即使他们有了缺点或犯了错误,怕公开批评会影响他们的威信,往往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方法进行处理,即使批评也是轻描淡写地说几句,并不能触及思想实质。3、从社会角度来说。社会上对学校、学生的评价往往只看中分数、名次和升学率。受中国“学而优则仕”传统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使相当一部分学优生把升学看成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出路。“分数中心主义”不仅深刻影响了家庭和学校,还影响着学生自身。因为青少年的评价体系明显具有以“外在评价为主要参考依据”的特点,在现阶段,分数仍然是对学生无法撼动的唯一评价标准,所以,分数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他们对自身及周围人进行评价的唯一标准。对于学优生而言,在这种评价体系中,他们获得更多的是评价中的正反馈,因此对这种体系更加认同,一旦出现与此不同的评价标准,他们就会难以适应。而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决定了价值标准的多元化,这也就决定了此类学生出现心理不适是必然的。七、学困生心理问题的外部成因1、来自社会的困扰。他们总是觉得有人在不怀好意地注意自己,特别是在学习上遇到挫折时,如果发现有人在注意自己,心里就会感到紧张。有些学困生害怕很多东西:害怕到高的地方去;害怕听到打雷声;害怕乘车穿过隧道或路过高桥;害怕黑暗,喜欢整夜开着灯睡觉。2、来自学校的压力。学业的压力,对于学困生来说,在学习上,他们无疑是一群落伍之雁;考试的负担,在学校里,学困生最害怕的就是考试;同学间的竞争,长期的在学习上不如同学,使得学困生造成自卑心理,他们常常会自责。3、来自家庭的影响。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有的家长能为孩子创设许多优越的物质条件的同时却忽略了更多促进孩子成长的因素。好大一部分学困生的家长自己忙生意、忙工作、忙着赚钱,平时从不关心孩子的学习,也没有时间陪孩子一起游戏、娱乐,当然也就更少深入了解子女的内心活动。他们认为赚钱是他们的义务,至于其他就要看孩子自己的了。也有些家长文化不高却很能赚钱,他们认为有知识不一定会有钱,有钱在一定程度上能替代知识。于是,他们并不怎么重视知识,孩子能认些字也就差不多了。还有一部分家庭中父母关系不和,整日吵着要离婚,今天你出门,明天我不回家,这星期跟着妈妈过,下星期就跟着爸爸走。不安定的生活,没有温暖的日子,又怎么能让孩子静下心来学习呢?长期的压抑、单调、苦闷的家庭生活使这帮学习上自叹不如的学困生又在生活中形成了严重的不利于发展的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八、学优生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一)加强管理教育,正确处理好严与爱的关系。

1、在学习动机上,引导他们把今天的成功和明天的事业联系起来,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前途结合起来,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如高尔基说得:“一个人努力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

2、在学习的激情上,鼓励他们不应满足于对课本知识的单纯理解和掌握上,而应当成为掌握知识多、工作能力强、思想觉悟高的复合型人才,成为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实践者和探索者。

(二)学校、社会、家庭携手合作,加强沟通与交流,形成教育网络。

(1)对于学校来说,从领导到教师,在学习上给予优秀生应有的赏识和肯定的同时,还要从政治上、思想品质上、身体素质上,即从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去关心和帮助他们,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2)对于社会来说,对人才的评价和聘用机制也要更加健全起来,注重德、才兼备,以才为核心,以德为基础和保证,强调全面发展。

(3)对家长来说,切不可只抓学习不及其余,更要全方位地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子女,在敦促孩子再接再厉搞好文化成绩的同时,多与孩子进行思想、情感方面的沟通和交流,加强正面引导,帮助其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理念和人生态度,提炼人品,陶冶情操,以崭新的朝气蓬勃的姿态迎接生活中的每一天。

(三)、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正确、恰当地评价自我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在,客观地评价自己,不能因为一二次失败就全盘否定自己。

2.同时,还要让学生懂得,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也是多种因素促成的结果,有个人自身的弱点,如努力不够、信心不足、缺乏韧性、粗心浮躁等,也可能是外界环境影响、外在条件不成熟等客观因素所导致。

3.要引导学生冷静理智地总结,把问题症结找出来,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发扬自身优点,弥补自身不足,努力改变、提高自己。只有引导他们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才能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自信心。

四、对于学优生的嫉妒心理:以“德”修身,合理转化

1、教师首先要以“德”修其身。要培养他们高尚道德修养和情操,要胸怀广阔,坦荡无私。对自己要实事求是,正确估价,铲除虚荣心,树立正确地人生观;对别人要多看其长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虚心对待别人的荣誉和成绩。

2、其次,要正确引导学优生参与合理竞争。化嫉妒为奋力进取,化多疑为快马加鞭,化虚荣心为紧迫感,真正经得起各种考验和锻炼。五、对于学优生的高傲和好胜心理:及时发现,合理降温

六、注重挫折教育,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九、学困生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一)给予“学困生”关爱之情——开启心灵之窗。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才能教育好。”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中,教师要真正走进弱势心灵,把爱洒向每一个学困生。当我们与学困生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时,当我们脱下“有色眼镜”自然而然把“弱势群体”当朋友时,他们就会主动向我们吐露心迹、敞开心扉地与我们交朋友,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自觉地纠正自己的各种不良心理。基于师爱这一点,我们教师在“帮助学困生”的工作中,要积极深入地调查了解每个学困生,掌握他们的家庭状况及学困的成因,切实制订帮助转化计划,处处以师爱这把金钥匙去感化、洗涤“学困生”的心灵,开启他们的心灵之窗,使之尽快脱困,登上新台阶。(二)激励“学困生”自信之心——打开心理之结心理的实质是什么?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人活动的动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学困生”每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也各有其特点。长期的失败体验,使学困生逐渐形成了“我处处都不如别人”的自卑感和“我反正什么都学不好”的破罐子破摔心理,长期发展下去,势必更加落后,这样就形成了“落后——自卑——更落后”的恶性循环。而自信心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是学生求知和探索的重要推动力,是激发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