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重庆市开县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一轮历史史观史料史论专题训练四_第1页
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重庆市开县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一轮历史史观史料史论专题训练四_第2页
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重庆市开县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一轮历史史观史料史论专题训练四_第3页
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重庆市开县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一轮历史史观史料史论专题训练四_第4页
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重庆市开县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一轮历史史观史料史论专题训练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历史文字史料的概括专项练习(有答案)一、选择题(25小题,共75分)1.(2023·重庆卷·11)富兰克林·罗斯福在首次总统就职演说中表示,如果他提出的议案不能迅速获得得通过。“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赋予我紧急状态下迅速发动战争的权力,这种权力等同于国家遭遇入侵时国民授予我的权力”。该材料表明,罗斯福正在敦促国会()A.废除“中立法案”B.发动战争转嫁危机C.立即对日本宣战D.迅速通过新政提案D.材料是一个条件关系的句群,强调条件的重要性,即“议案必须迅速通过”。A项错误,不符合史实,也属于偷换论题,所指与题干信息不同;B项错误,与事实不符,罗斯福实施新政需要国会授权,以提高应对危机的效率;C项错误,罗斯福1933年就任总统,珍珠港事件发生于1941年;D项与题干信息高度吻合,故选D。2.(2023·重庆卷·7)“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只要国民党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对敌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表达这一宣言促进了A.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B.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C.联合政府的早日成立D.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B.史料是一个包含递进关系复句的表示条件关系的句群,强调条件的重要性。即国共和解、一致对日。A错误,题干讲抗日战争,选项讲国民革命;B项正确,此举促成了倒蒋抗日和联蒋抗日,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发挥了促进作用;C项错误,违背事实,联合政府在抗日战争后期未能建立;D项错误,材料讲中共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选项讲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即选项暗含了一个信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因而D项与题干信息时间关系紊乱,且情不通理不顺。故选B。3.威廉·夏伊勒在《第三共和国的崩溃》中写到:“如果美国关注欧洲事务,欧洲和平就有了保障。”下列不属于20世纪四十年代美国介入欧洲事务的是()A.通过新的《中立法》,为英国购买军火提供方便B.确定了美国参战后“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C.苏德战争爆发后,立即宣布支持苏联D.提出马歇尔计划,对西欧国家提供经济援助A.材料是一个条件关系的复句,强调条件的重要性,即美国要关注欧洲事务。A项错误,新的中立法是1939年颁布的,而非题干要求的四十年代。故选A。4.“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或产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在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就不可能建立正确的关系,就不可能建立十分巩固的经济联盟。同时,实行商品交换可以刺激农民扩大播种面积和改进耕作技术。”出现上述认识的时间应在()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B.新经济政策时期C.斯大林模式确立时期D.赫鲁晓夫改革时期B.材料是一个表示条件关系的句群,显然强调商品交换的必要性。A、C、D三项均取消商品交换,B项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恢复经济,与题干信息高度吻合,故选B。5.“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下列言论与材料原意相近的是()A.“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上权太重,民权尽失。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B.“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须臾缓。”C.“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难一根本之条件。”D.“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C.材料是一个表示条件关系的复句,强调改变国民旧思想的重要性。A项错误,讲废除君权;B项错误,讲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的重要性;C项正确,讲国民觉悟的重要性;D项错误,讲废除君权。故选C。6.(2023·北京卷·12)“苟无事迹,虽圣人不能做《春秋》,苟不知其事迹,虽以圣人读《春秋》,不知所以褒贬。”《四库全书总目》中这段话体现的史学原则是①秉笔直书②言必有据③论从史出④以小见大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B.命题材料是一个表示条件关系的复句,条件关系强调条件的重要性。此句简单翻译为:客观事实是历史记述的前提,更是历史评价的依据。故选项中的言必有据和论从史出与题干信息高度吻合。故选B。7.(2023·江苏卷·7)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C.材料是一个表示因果关系的句群,可以概括为:郭嵩焘扩大留学范围遭到激烈反对。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李鸿章的态度,要得出这一结论材料信息不够充分。B项错误,郭嵩焘主张扩大留学范围,是崇尚西方体制的表现,选项“过于推崇”的表述明显扩大了推崇的程度。C项正确,郭嵩焘遭到广泛批评,说明他的主张不能为时人所接受。D项错误,属于偷换概念,材料讲郭嵩焘因留学生学习范围问题遭到反对,选项讲清朝的对外政策,所指不同,故选C。8.(2023·浙江卷·18)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A.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B.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C.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D.史料是一个表示因果关系的句群,解释了胡雪岩破产的原因在于外国丝市不振,继而引起连锁反应所致。A项错误,偷换论题,材料讲国外市场对中国手工业的影响,选项讲近代工矿企业;B项错误,既然垄断,就谈不上恶性竞争;C项错误,偷换论题,材料将世界市场的变化,选项讲金融业的形势,所指不同;D项表述正确,十分切题,故选D。9.历史学家陈旭麓曾说过:“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华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材料中所说的“觉醒开始”的具体表现是()A.洋务派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B.义和团运动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C.维新派政治改良潮流的兴起D.辛亥革命结束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C.材料是一个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强调甲午战争激发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A项错误,甲午战争,北洋军阀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不是民族觉醒的表现。B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意味着农民阶级的觉醒,为了捍卫民族利益挺身而出,但是它不属于“开始”,维新运动先于义和团运动开始。C项正确,与题干时间信息吻合,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上了政治前台,为挽救危亡而奔走呼号。D项时间上靠后,与题干的时间信息不符。故选C。10.“贫困和失业并不能完全归因于个人的无能或懒惰,是由社会不合理结构造成的。穷人和失业者是社会的受害者,理应由国家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帮助。”材料观点最有可能出自()A.生物进化论 B.《共产党宣言》C.自由主义思想D.福利国家思想【答案】D【参考答案】材料是一个表示因果关系的句群,第一分句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古,强调后一信息,即“贫困和失业的部分原因在于社会不合理的结构”。据此论者提出国家要积极救助。A项错误,与题干信息无关。B项错误,马克思主义认为,要解决贫困问题,必须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与题干信息不吻合。C项错误,自由主义意味着国家不干预,这与题干信息相矛盾。D项正确,福利国家思想主张通过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来解决贫困和失业问题。故选D。11.“平民通过选举护民官制约元老院,既能以高度集中的方式清晰表达平民的意志,又能以职位之力发挥‘审核法律的理性’,明智评价贵族的政治主张。因此护民官制度的建立本身便显示了十二铜表法赖以出现的公法背景,意味着‘平民运动’的走向不是革命,而是法治。”这旨在强调()A.罗马法制定的制度因素B.平民暴力革命的积极意义C.贵族丧失立法主导地位D.平民利益得到了有效保护A.此题是一个包含转折关系的因果关系的句群,第一个分句强调护民官制度的意义,第二个分句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强调法治的重要性。两个分句联系起来可以概括为:护民官制度的设立有助于法治。A项正确,与题干信息吻合。B项错误,偷换论题,材料讲制度建设,选项讲革命,文不对题。C项错误,护民官制度的设立有助于防范贵族专横,制约元老院,但是元老院依然掌握立法权。该题支属于偷换概念,夸大了护民官制度的作用。D项错误,该材料的主旨是该项制度对于法治的促进作用,选项谈该制度对于平民利益的意义,所指不同,属于偷换论题,故选A。12.“忠君爱国”在北宋末年成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标准。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佛法据王法以立”,佛教僧人也应提倡忠君爱国,所以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上述历史现象反映了A.儒学与佛教互动融合B.士大夫的崇佛心理普遍C.佛教融汇儒学伦理D.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C.该题是一个表示并列关系的句群。史料可以概括为:“忠君爱国”成为儒家思想和佛教思想的道德标准。A项错误,是佛教主动吸收儒家思想,单向影响,而非双向影响;C项错误,属于偷换论题,选项与题干所指不同;C项正确;D项错误,属于偷换论题,题干讲佛教思想吸收儒家思想,选项讲儒学吸收佛教思想,所指不同。故选C。13.(2023·安徽卷·18)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是确实代表着绝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由此可见()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D.材料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强调后一信息,即中国重返联合国是多数成员国的意愿。A项错误,属于偷换概念,夸大了该事件的影响。西方冷战政策仍在继续,稳妥的说法是受挫。B项错误,中美建交是1979年1月1日,时间不符。C项错误,偷换概念,多数成员国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这件事情上未支持美国,并不意味着在所有的事情上都不支持美国,概念的外延明显扩大。D项正确,与题干信息吻合。14.(2023·全国=2\*ROMANII卷·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A.揭露历史真相B.引介西方理论C.倡导维新变法D.颠覆孔孟学说C.材料是一个包含转折关系复句的句群,可以概括为:该书遭禁。A项错误,康有为篡改历史为变法开辟道路。B项错误,为变法提供理论依据,而非主旨。C项正确,变法必将危胁地主阶级的既得利益。D项错误,康有为是利用孔子的权威为变法张目,一是表述错误,二不是书的主旨。故选C。15.康有为提出:“国之为国,聚民而成之。天生民而利乐之,民聚则谋公共安全之事,故一切礼乐政法皆以为民也。但民事众多,不能人人自为公共之事,必公举人任之,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用保全安乐之事,为众民之所公举,即为众民之所公用。”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A.权力制衡B.民贵君轻C.民主共和D.主权在民D.材料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句群,强调民众公举君主的重要性。A项错误,与题干信息不符,属于偷换论题;B项错误,康有为的主张是新思想,君主立宪,而非传统的民贵君轻思想;C项错误,与题干信息“但民事众多,不能人人自为公共之事,必公举人任之”不符,康有为主张民众选举君主,由君主来治理国家。D项正确,君主由民众推举治理天下,君主的权力来自于民众,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故选D。16.美国联邦宪法规定: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众议员的任期为两年,每两年全部改选一次,而参议员任期是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这一规定()A.充分发挥两院的制约与平衡作用B.防止立法工作草率从事C.保证代表的广泛性和政策的延续性D.兼顾大州和小州的利益C.材料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强调参议员任期长,改选比例小。A项错误,属于偷换论题,材料讲参议员与众议员任期不同,选项讲两院之间的制衡,所指不同。B项属于偷换论题。C项正确,与题干信息吻合。D项属于偷换论题,故选C。17.(2023·安徽卷·19)亚里士多德认为:“当一人或若干人所组成的一个团体,势力增长得过大,以至于凌驾整个公民团体,……这样的特殊地位常常造成君主专制政治或门阀寡头政治。为此,若干城邦,例如阿尔咯斯和雅典,制订陶片放逐的政策。但,容许这种特殊人物产生以后方才加以补救总不能算是一个良好的政策。”这表明()A.公民团体渴望社会地位平等B.防止集权政治应当未雨绸缪C.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政治动乱D.特权阶层是城邦制必然产物B.这是一则原始史料,充斥着强烈的情感色彩,这主要是成功地运用了一些表示情感色彩的副词“以至于”和连词“但”。转折关系的句群强调后一信息,即“补救措施不是好的政策”,意思是一定要未雨绸缪,在君主专制或门阀政治出现苗头时就予以遏制。故选B。18.《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 B.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C.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 D.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B.材料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强调棉纺织业领域雇工情况记载很少。A项错误,表述过于绝对。B项正确,男耕女织,自然经济条件下对棉纺织产品的需要量小,家庭作坊规模小,对雇工的要求也少。C项与B项比较起来属于次要原因。D项错误,材料讲的是古代而非近代。故选B。19.《拿破仑法典》记载:“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物之所有权,不问其为动产或不动产,可扩大到该物由于天然或人工所产生或附加之物。这种权利称为添附权。”该《法典》体现拿破仑()A.重商主义思想B.肯定法国革命后的财产关系C.契约自由原则D.建立法兰西帝国的强烈愿望B.材料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强调有一信息,即除过公共事业,个人的私人财产受到保护。A项属于偷换论题,与题干所指不同;B项正确,与题干主旨高度吻合。C项与题干信息“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相矛盾。D项属于偷换论题。古选B。20.(2023·广东卷·17)表2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表2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时期苏联美国其他国家第一年302149第二年41.30.458.3第三年51.7590.00348.238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B.材料中的史实可以概括为:中苏贸易迅速发展;中美贸易急剧下降;其他国家则基本稳定。A项错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美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获得了特权,中美贸易迅速增加。B项正确,中美当时政治上相互敌视,美国从经济上封锁中国,中美贸易急剧下降;中苏结盟,贸易自然迅速上升。C项错误,改革开放,中美贸易呈现增加态势。D项错误,不结盟运动形成于1961年,中苏关系恶化,中苏贸易应该下降。故选B。21.1921年,一政界人士阐述自己的政治见解:“近世以来,国家与人民之关系愈密,则政事愈繁,……若事事受成于中央,与中央愈近,则与人民愈远,不但使人民永处于被动之地位,民治未由养成,中央即有为人民谋幸福之诚意,亦未由实现也”。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该主张()A.代表了北洋军阀利益 B.反对中央权力过于集中C.体现了主权在民思想D.关注培养民众政治素质A.材料是一个表示条件关系的句群,强调条件的重要性,即不能“事事受制于中央”。A项错误,北洋军阀希望统一全国,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题干主旨高度吻合。C项正确,与题干信息“事事受制于中央,则与人民愈远,……且不能造福于人民”吻合。D项正确,与题干信息“使人民永处于被动之地位,民治未由养成”吻合。故选A。22.有人说孔子的作品“从未为中国人内心提供一个对抗世俗权力的价值体系,提供的是一切围绕权力转。儒学如果是宗教的话,便是伪宗教;如果是信仰的话,便是伪信仰;如果是哲学的话,则是官场化的哲学。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学对中国人是有罪的”。这种言论最早可能出现在()A.新文化运动时期B.维新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洋务运动时期A.材料的结构是总—分—总结构,主旨附着在段首句和段尾句,主旨是:儒学是有罪的。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矛头指向儒家思想,打倒了传统文化。B项错误,康有为借助传统文化为变法开辟道路。C项错误,与A相比,时间靠后,材料问的是“最早可能出现在”。D项错误,洋务运动坚持“中体西用”,目标是巩固封建统治。故选A。23.掌握恰当的史方法是历史习的重要目标。法国史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辩护》中指出:“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马克•布洛赫强调历史研究应A.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B.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C.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D.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D.注意提取作者的主张,他反对“原因归结于某一个”,即主张多角度全面地研究历史。故选D。24.传统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侧重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但现行的历史教育,把百姓的衣食住行等内容纳入了研究的范畴。这一视角的转换体现了()A.文明史观B.社会史观C.全球史观D.近代化史观B.社会史观关注社会下层老百姓的衣食住用行等。材料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强调后一信息,即关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属于典型的社会史观。故选B。二、非选择题(1小题,共25分)26.(2023·江苏卷·22)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