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痛苦无需铭记,留下了伤疤便不会再有感觉_第1页
在生活中痛苦无需铭记,留下了伤疤便不会再有感觉_第2页
在生活中痛苦无需铭记,留下了伤疤便不会再有感觉_第3页
在生活中痛苦无需铭记,留下了伤疤便不会再有感觉_第4页
在生活中痛苦无需铭记,留下了伤疤便不会再有感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水稻土/h/54.html第一节

水稻土的分布和形成一、分布有一定种稻历史的地区就有水稻土的分布。我国水稻土大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5,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我省水稻土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83%,是我省最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二、形成条件水耕熟化,导致了水稻土的形成。这是水稻土不同于其它土壤的主要原因。母质:水稻土可以直接起源与通常的母质,也可以从其它土壤发育而来。后者更常见。三、水稻土的形成过程(一)水耕熟化作用水耕熟化作用使土壤不断克服原有的不良性状,改善了保水、保肥和适种性能,使肥力不断发展。

(二)水耕淋溶过程1、机械淋溶硅酸盐粘粒分散于水中产生的迁移。其强度取决于土壤物理特性、地形部位、地下水位的高低。2、溶解淋溶土体内物质形成真溶液而随渗漏水的迁移。不同土壤中淋溶的主要物质不同。3、还原淋溶某些元素被还原后,溶解度大大增加,迁移能力也大大提高。最主要的是铁锰。4、络合淋溶土体内的金属离子以螯合物形态而进行的迁移。络合淋溶可以使溶解度很小的元素发生淋溶。(三)腐殖质的累积与分解过程水田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较慢,腐殖质化系数较高与母土相比,水稻土的有机质含量增加,组分变简单。第二节、水稻土的基本化学性质一、土壤还原性的发展(一)淹水期间水稻土的主要化学变化是:1、O2浓度极低,CO2浓度增长;2、还原性物质增长3、氧化还原电位剧烈降低(二)土壤中顺序还原作用1、前期:耕层中的分子态氧被消耗随后硝酸盐被还原锰被还原随后铁被还原2、后期硫酸盐开始被还原大量有机酸累积(三)影响还原性发展的基本因素1、有机质,特别是新鲜有机质含量2、高温的促进还原性的发展3、土壤中可还原物质含量,可以延缓还原性的发展4、土壤的渗透性5、根系的泌氧能力6、土壤管理(烤、排、灌)(四)氧化还原电位的不均一性1、水土界面的差异土壤淹水后,水中的氧通过扩散进入土层,在水土界面的薄层土壤中形成氧化表层。该层厚度小于10毫米。2、土块内外的差异土块外的Eh比土块内高,一般可以高140-230毫伏。3、根际与非根际的差异水稻根系能够想土壤分泌氧,所以使根际土壤的Eh高于非根际土壤。一般相差几十毫伏。与此相反,旱作根际土壤的Eh则比非际土壤低。4、不同层次的差异淹水期间,耕作层呈还原态,淀积层和底土层可能呈还原态,也可能呈氧化态二、pH的变化(一)pH的变化趋势淹水后水稻土表层的pH都趋向于中性,一般半个月左右可以达到平衡。(二)影响因素1、有机质:有机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分解产物消耗或增加土壤溶液的质子,使土壤的pH升高或降低。有机质含量高,变幅大。影响主要表现在淹水前期。2、温度:温度影响有机质的分解速度。温度高,对pH的影响比较显著。三、水稻土物质转化的特点(一)有机物转化特点1、嫌气分解占优势,分解转化缓慢2、分解中间产物累积显著(二)N,P转化特点1、N转化的特点(1)与旱地相比,水田氨态N数量减少,硝态N几乎完全消失(2)水田排干后淹水,NH4+含量增加。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增加效应明显(3)土温升到35-40ºC时,氨态N显著增多(4)反硝化作用强烈,脱氮作用明显施用在表层的N肥的脱N量在17-64%之间,深层施用仅为7-42%水田土壤的脱N作用主要是反硝化作用2、P的转化特点土壤淹水,磷的有效性提高原因:(1)磷酸高铁还原(2)PH升高,促进磷酸高铁和磷酸铝的水解(3)铁、铝磷酸盐的铁和铝被有机酸络合(4)吸附在胶体上的磷酸根的解吸(5)有机磷的矿质化第三节、水稻土剖面构型一、主要土层1、耕作层(A):也称淹育层2、犁底层(P):位于耕作层之下,较紧实,渗透性和通气性较弱,有托水托肥的作用3、淀积层(B或W):氧化还原交替所形成4、潜育层(G):长期淹水所致二、水稻土的分类按《福建土壤》中的分类系统,我省水稻土分为7个亚类,16个土属,土属之下再分土种第四节、水稻土类型及其基本性状一、淹育水稻土发育于丘陵台地之上,地表水型,地下水较深,灌溉水源无保证,水耕熟化时间短,淋溶淀积现象不明显,剖面分异弱呈A-C型、A-(P)-C型,A-P-C型。有机质分解较快,有机质含量较低,酸性较强,养分贫乏,肥力较低分为红土田和红泥砂田2个土属。主要障碍因素是旱、酸、粘、瘦二、渗育型水稻土发育于山地丘陵台地之上,灌溉水源较充足,水耕熟化时间较长,淋溶淀积较明显,土壤剖面分异较显著,呈

A-P-(B)-C,A-P-B-C续分为黄泥田、黄泥砂田、紫泥田、沙质田等土属。田面窄小,交通不便,耕作粗放,熟化度低,耕层浅薄,质地粘重,酸性强。存在旱、酸、浅、粘等障碍因素三、潴育型水稻土是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亚类。分布于滨海平原,河流冲积平原个山间谷地。地形较平坦,地下水埋深适当,土壤形成受地表水和地下水双重影响。剖面呈

A-P-B-G,

心土层有较多锈纹锈斑,棱柱状结构发育,通常称潴育层土层深厚,颗粒较细,有机质及矿质养分较丰富,整体基础肥力较高。续分为乌泥田、灰泥田、灰砂泥田、潮砂田、石灰泥田等土属四、潜育型水稻土分布于山间谷地或平原低洼地,地下水位高,甚至常年积水,土壤水份处于过饱和状态。还原作用强烈,全剖面成青灰色,土体构型为:

AG-G,A-G,A-P-G,A-P-BG-G

还原毒害严重,矿质养分缺乏,酸性强,有机质分解缓慢,有机质含量高,潜在肥力较高续分为青泥田和冷烂田两个土属五、漂洗型水稻土分布于低丘台地、缓坡地的坡脚,成土母质具有上轻下粘的特点,造成上层滞水,促进土壤还原环境的形成,导致地下潜水侧向漂洗,发生离铁作用,土层变白,形成漂白层(E),此层砂粒含量高,保肥能力差,盐基饱和度低,养分缺乏,是一个障碍层次。仅分为白膳泥田一个土属六、盐渍型水稻土系滨海盐土脱盐种稻发育而成,分布与滨海平原,地下水位高,矿化度高,在种稻改良盐土的过程中,土壤朝脱盐和脱潜育化过程发展,土体构型为:

A-P-B-G含盐量也有较明显的分异,上轻下重,有机质含量较高,矿质养分较丰富,潜在肥力较高,土质一般较粘重,地下水位高,通透性较差,粘、咸、渍是主要障碍。续分为埭田和盐斑田两个土属七、咸酸水稻土由酸性硫酸盐盐土发育而成,主要分布在河口滨海平原的近期围垦地段或客入深层港泥(含有红树林残体)的地块。排水后,硫化物被氧化成为游离硫酸盐,致使土壤呈强酸性反应,PH小于4,同时含有较高的可溶性盐分,以致形成强酸性盐渍水稻土,群众习惯称为咸酸田、磺酸田潜在肥力高,保肥供肥能力强,但土质粘重,酸性太强,又有盐分,毒性大,不利于水稻生长第五节、高产水稻土的特和培育一、高产水稻土的特征(一)剖面特征深厚的耕作层,适当发育的犁底层,水气协调的潴育层,在适当深度内出现潜育层。(二)适宜的渗透性10-15mm/day

地下水在0.6-1米以下(三)良好的结构性和耕性(四)中偏粘的质地:中壤、重壤或轻粘(五)土壤有机质含量:我省高产水稻土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