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第一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说课稿_第1页
沪科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第一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说课稿_第2页
沪科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第一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说课稿_第3页
沪科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第一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说课稿_第4页
沪科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第一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88/88/8性质活泼的氧气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我是25号辩论老师,我叫张伟,来自在道真县上坝中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一课。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和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教学的理解和设计。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学生虽然在小学自然课中已经认识氧气,但了解并不全面,不会从化学的视角去思考问题,更不会用探究的方法去学习.所以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营造学习情景,精心设计学生的探究活动,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氧气"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因此在教学中,应有方案地安排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并逐步使学生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这样,学生在以后探究别的物质时,才能使观察和描述全面,系统,深入.在本节授课中,应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对资料的阅读,分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2、教学目标分析.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及教学指导的要求,本节课的教育教学目标是:(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3,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2,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二、说教法: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设疑—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根据目标设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学习方法。2、互动式教学法: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测、讨论、抢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三、说学法:1、探究学习: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其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2、自主学习: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氧气的用途,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3、合作学习: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开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四、说教学程序:新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和社会开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这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首先以儿童游戏的形式开场。[谜语]:〔点击鼠标〕看不见摸不到,不香不臭无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离开它就活不了——打一物质〔氧气〕。设问:“人的日常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的是氧气?〞学生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提出一些常见生活中现象,如:人需要呼吸,如果一个人5-7分钟不呼吸会怎么样?钢铁为什么会生锈?家里的液化气是怎样被点燃,为什么能燃烧?等,这些现象都与氧气有关,这样不但能自然导入课题,而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因此能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带着探索未知的心理进入新的教学。〔二〕交流与归纳:让学生了解氧气的用途出示情境问题:1、因为氧气与人类的生活联系的非常紧密,我调整了课本顺序,由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的积累说说氧气有那些用途?学生展开讨论后归纳:氧气的用途:1、供呼吸;2、支持燃烧〔三〕观察与思考,归纳并利用多媒体投影展示,让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1、提问:一切生命的活动都离不开氧气,鱼儿为什么能在水中生存?2、出示一瓶收集好的氧气,通过观察与思考,你能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吗?3、交流与归纳,利用多媒体投影展示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的气体。〔2〕不易溶于水。〔3〕密度比空气大〔同一条件下〕。〔4〕液态〔沸点—183°C〕、固态均为淡蓝色。〔四〕活动与探究,让学生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1、将学生分成24组,进行分组实验.每个小组分别探究木炭,硫,红磷,铁丝,蜡烛与氧气的反响.2、投影各组实验操作步骤.3、投影各组实验考前须知.4、投影观察要点.5、指导学生实验.6、投影各组实验现象.7、交流与归纳〔1〕、指导学生书写反响的文字表达式,给予指导和评价。〔2〕木炭,硫,红磷,铁丝,蜡烛与氧气的反响.实验考前须知〔3〕氧气化学性质比拟活泼,可以支持燃烧,从文字表达式总结出氧化反响,并简单介绍缓慢氧化〔五〕课堂小结1、书写木炭,硫,红磷,铁丝,蜡烛反响的文字表达式2、木炭,硫,红磷,铁丝,蜡烛与氧气的反响.实验考前须知有哪些?3、氧气有哪些性质?氧气的制取说课稿说课人:道真县上坝中学张伟〔辩论序号:25号〕尊敬的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我是25号辩论老师,我叫张伟,来自在道真县上坝中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二课时?氧气的制取?。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和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教学的理解和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与作用1、从知识结构来说:通过对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学习,学生对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为本节学习打下了一定的根底。本节通过对氧气工业制法的学习加深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理解,通过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原理、操作以及分解反响的学习,步步推进。符合初中生的认识规律也为后面H2、CO2的实验室制法打下了坚实的根底。2、从能力培养来说:通过对[实1—6、1—7、1—8]演示,互比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通过对互制取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3、从情感培养来说:通过实验室制O2装置的观察,培养了化学中的美感。以及通过本节学习,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响原理以及操作;〔2〕、理解分解反响及其化合反响的区别;〔3〕、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4〕、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2、方法与过程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2〕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照和迁移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室制氧气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响原理和操作方法。2、难点: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中的考前须知二、说学法〔学法分析〕1、学情分析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开的科目。在学习中,特别是实验演示课中,学习自我管理,调控能力不够。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管理。初三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维转向抽向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分析、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开展抽象思维能力,同时借助实验或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性,便于学生理解。因此,做好演示实际,不断提出问题,提供学生功手能力,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2、学法设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系统学习制取气体开始,帮助学生了解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思路和方法是本节课学法指导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通过介绍药品的状态,反响条件,使学生认识选用发生装置的方法。通过O2的物理性质来确定氧气的收集方法。本节课的学法形成,对以后学习H2、CO2实验室制取打下了根底,因此在学法中重在指导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三、说教法〔教法分析〕新的教育理论认为只有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到达预期教学效果。据这一教育理念,结合本节教材特定以及学生认识情况,本节采用实验探索法的教学方法。四、说教学程序设计〔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1、多媒体出示交流与思考题目〔1〕、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2)请学生自主学习书P36第十七页氧气的工业制法,并思考这个过程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2、讨论与归纳,多媒体出示:氧气工业制法的原理降温-196℃氮气空气液态空气-183℃加压液态氧氧气教学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空气的组成,经过自主学习,教师的归纳、引导,使学生了解了氧气的工业制法:别离液态空气制氧气〔二〕活动与探究1:分组实验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之一的原理和方法。1、多媒体出示实验方法步骤

〔1〕.药品: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加热〔2〕.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KMnO4

K2MnO4

MnO2

O2

〔3〕.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2、交流与思考:多媒体出示情境问题:〔1〕、高锰酸钾是固体,给试管中固体加热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加热前该做什么?管口应怎样放置?管内的导气管能否过长?如何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如何操作?为什么?

〔3〕、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如何操作?

3、讨论与归纳:多媒体出示实验考前须知〔1〕加热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后炸裂试管。

〔2〕试管夹应夹持试管中上部。

〔3〕导管伸入试管内要短。

〔4〕先均匀加热,再将火焰固定在约品处加热。

〔5〕用排水法收集完毕时,应先从水中取出导管再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后炸裂试管。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入到接近瓶底。

〔6〕刚刚冒出的气体中含有原容器中的空气,不能收集,为保证收集到更纯洁的氧气,要注意①要等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方可收集②集气瓶中必须装满水,不留气泡〔用纯氧气换出瓶中的水——气赶水〕

〔7〕验满:排水法:气泡从瓶口外的水槽中冒出;向上排空气法: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复燃那么满。

〔8〕管口附近放棉花的目的: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9〕收集方法选择:①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②向上排空气法〔氧气比空气略重或密度比空气略大〕

〔10〕验满方法、检验方法: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中检验;〔三〕活动与探究2:演示实验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之二的原理和方法。1、多媒体出示实验方法步骤①药品:过氧化氢、二氧化锰②反响原理: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水+氧气H2O2H20O22、交流与归纳:〔1〕实验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响物的状态及反响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气体的水溶性、气体的密度排水集气法: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和水发生化学反响的气体〔2〕考前须知:a、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必须插入到液面以下,否那么生成的气体会从长颈漏斗口逸出。b、导管伸入容器内无须太长,更不能插入到液面以下。假设伸入到液面下,气体就无法从导管口排出。c、

集气瓶内装满水倒立在水槽中,不能有气泡,否那么收集不到纯洁的氧气。用向上排空气法集气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d、当导管口有均匀连续的气泡冒出时才能收集,否那么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说明已收集满。e、收集好的氧气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f、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g、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满。〔3〕、催化剂和催化作用催化剂:凡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响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响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注意:a、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响速率,这里的“改变〞包括加快或减慢两种含义。b、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反响前后没有改变,但是物理性质有可能改变。c、

催化剂是针对具体的反响而言的。d、在某个化学反响中,可以选择不同的物质作为催化剂。

〔四〕归纳与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五〕练习与稳固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我是25号辩论老师,我叫张伟,来自在道真县上坝中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和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教学的理解和设计。一、说教材〔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课主要介绍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是在学习探究了氧气之后又一重要的物质,对于学生学会怎样探究一种新物质,了解掌握该物质的性质,在现实生活和实际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2〕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2方法与过程目标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2、教学难点: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实验二,说教法:〔教法分析〕本节课采用投影演示与讲述,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先简要介绍一下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然后重点讲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同时结适宜当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从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使知识得以稳固和落实三,说学法〔学法分析〕:1.通过观察与思考,来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及其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循环;2.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来归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通过教师的介绍,来了解二氧化碳及其干冰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4.通过化学反响的文字表达式的比拟,学生自行归纳化合反响和分解反响的特点.四,说教学程序:〔一〕情景设置,引入新课由意大利的"死狗洞"引入,并由此进入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学习.〔二〕观察与思考1、通过观察与思考,学习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及其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循环;2、交流与归纳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知道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消耗的途径,了解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三〕观察与联想,来归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情境问题〔1〕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由空气的性质,你能联想到二氧化碳具有哪些物理性质?〔2〕翻开汽水、啤酒时会产生大量气泡,这些气泡是什么?说明了这些气体具有什么性质?〔3〕人工降雨和人造舞台云雾是怎样产生的?〔3〕演示与观察:向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灌适量的水,盖紧瓶盖后振荡,观察现象2、讨论与归纳〔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易溶于水。二氧化碳有三态变化。二氧化碳灭火器中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人工降雨和制造舞台人造云雾的是固态二氧化碳。固态二氧化碳就是人们常说的“干冰〞,雪花状的。二氧化碳易升华〔四〕实验探究和观察:通过三个实验探究活动研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探究活动一】二氧化碳灭火实验1、教师演示实验:向盛有阶梯状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2、归纳与小结:引导学生总结出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探究活动二】二氧化碳与水反响实验1、利用多媒体介绍石蕊试液:石蕊试液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酸性物质变红2、学生分组实验:〔1〕用试管取1-2ML水,向水中滴有1-2滴石蕊,再向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现象: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2〕将变红的液体加热。现象:加热后红色又变成紫色3、归纳与小结:引导学生得出结论〔1〕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其实质是:二氧化碳+水碳酸CO2H2OH2CO3〔2〕碳酸不稳定,加热容易分解碳酸二氧化碳+水H2CO3CO2H2O〔3〕化合反响和分解反响:引导学生观察各文字表达式的特点,归纳出化合反响(多变一)和分解反响(一变多)的特征,化合反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响叫做化合反响。分解反响: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响叫做分解反响。【探究活动三】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响1、学生分组实验: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观察现象:澄清变浑浊2、归纳与小结: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反响式: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Ca(OH)2CO2CaCO3H2O说明: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五〕讨论与思考:通过讨论教材P45"联想与启示",了解二氧化碳对人体的影响

1、讨论教材P45"联想与启示"

2、交流与归纳;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对人体会产生有害的影响。所以,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注意通风换气。在进入一些可能会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地方之前,应该做“灯火实验〞检验那里的二氧化碳的含量,看是否会威胁到人的健康。〔六〕练习与实践:通过书P45-46页1-4题,稳固本节知识。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研究说课稿说课人:道真县上坝中学张伟〔辩论序号:25号〕尊敬的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我是25号辩论老师,我叫张伟,来自在道真县上坝中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第二课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研究?。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和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教学的理解和设计。一、说教材〔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单元是初中化学最为完整地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而二氧化碳又是本单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在整个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时,对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形成的最好范例,上好本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提升化学实验根本操作能力及实验探究能力,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试剂和方法。②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③掌握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④练习药品取用,装置气密性检验和排气集气等实验根本操作2、过程与方法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体验在实验中学习和边学习边实践的学习方式。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求实、合作、创新的学习品质;〔2〕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3〕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操作,增加学生亲身体验的快乐感,并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常用药品和反响原理,制取和收集装置,以及验满和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2、教学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二、说教法〔教法分析〕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是教学宗旨。在本节课中我将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教师根据目标提问,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教学方法。2、互动式教学法:教师讲解过程中,学生去猜测,讨论、抢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师生间不断的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使用,充分表达“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那么。三、说学法〔学法分析〕1、探究学习: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使用的药品和仪器装置的选择,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2、自主学习: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探究实验,归纳总结:为什么稀硫酸和浓盐酸不能代替稀盐酸?碳酸钠不能代替大理石?等等。从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3、合作学习:利用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开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四、说教学程序设计〔教学程序设计分析〕下面我来谈一下教学过程这一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将围绕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行实验—分析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这一主线展开,具体分为五个步骤〔一〕、设置情境,复习引导:情境问题:1、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了解二氧化碳对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性后,自然引出课题——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2、在学习研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要求我们应掌握哪些内容?这一环节其实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环节,在复习回忆了制氧气的信息后,对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装置和检密、验满、检验、收集的方法进行提问,让学生类比分析,为以下探究打好根底。〔二〕实验探究与归纳: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归纳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装置的选择实验探究活动一: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1、学生实验探究给出浓盐酸、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碳酸钙等药品和试管假设干,并提出让学生从价格廉价、反响速度适中、利于收集、气体纯洁、操作简便等方面去选择原料,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操作、讨论、探究、找出自己认为理想的原料,这样设计既让学生认识到比照观察的科学探究方法,又注重了学生获取新知的体验学习。找到了理想的原料后,就要选择适宜的装置。2、交流与归纳:药品及反响原理〔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2〕原理:反响原理:碳酸钙+稀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CaCO3HClCaCl2H2OCO2实验探究活动二: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1、给定仪器,学生自我设计实验装置我将几套常用的制取二氧化碳装置图用幻灯片投影,并让学生回忆利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装置,然后按指定的图示进行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设计。并进行检密、验满、检验、收集操作。2、交流、讨论与归纳:情境问题:〔1〕实验室用什么药品制取二氧化碳?〔2〕实验室用怎样的装置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3〕用什么方法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瓶?〔4〕如何检验生成气体是二氧化碳?小组间讨论后再进行全班交流,互动学习,总结评价各自装置的优缺点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这样的过程,使学生对实验操作和仪器的选择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归纳出:〔1〕: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发生装置:固体、液体不加热型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2〕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应考前须知〔三〕运用与实践:让学生制取二氧化碳。通过活动,让学生练习几种常用的实验根本操作,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四〕练习与稳固

做书P55-56页3、4水的组成说课稿说课人:道真县上坝中学张伟〔辩论序号:25号〕尊敬的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我是25号辩论老师,我叫张伟,来自在道真县上坝中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界中的水?第一课时?水的组成?。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和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教学的理解和设计。水的组成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根底上,又学习了一种新的物质——氢气,并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提供了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统知识.本节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元素的概念埋下伏笔,对正确书写化学符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②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为H2O.了解氢气的性质.

(2方法与过程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和运用知识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②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③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开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实验探究认识水的组成〔2〕难点:从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二,说教法〔教法分析〕

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归纳法:创设学习情景→实验探究→验证实验→讲解总结

三,说学法〔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动,而且需要学生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探究学习。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的根底上,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学习情景,引入新课在上课之初,先利用多媒体,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观看之后,学生意识到水资源存在的危机和研究、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引出问题:水由什么组成?〔二〕实验探究1、引导学生看课本P48观察与思考,了解水的组成探究方法。2、实验探究:电解水实验〔1〕实验方法:取水电解器,参加电解用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1中的气体,用点燃的木条检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

〔2〕实验考前须知:在做实验之前,提醒学生注意:提示学生观察两电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有何差异;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参加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

〔3〕实验现象实验完毕后,在学生答复的根底上,得出现象:

①通电后,两根电极上都出现气泡,即产生气体,气体都是无色的.

②一段时间后,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3、交流与归纳问题情境:两极上得到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呢?上述实验说明水的组成是怎样的?水的沸腾过程与水的分解过程有什么不同?〔1〕试管1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火焰颜色呈淡蓝色.水氢气+氧气氢气+氧气水〔H2O〕〔H2〕〔O2〕〔H2〕〔O2〕〔H2O〕〔2〕水中含有氢(H),氧(O)两种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三〕练习与实践1、做P53页1、42、水加热蒸发和水通电分解有何区别?〔四〕课堂小结1、水电解实验中应注意什么?2、水由什么组成?能说水由氧气和氢气组成吗?水的净化说课稿说课人:道真县上坝中学张伟〔辩论序号:25号〕尊敬的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我是25号辩论老师,我叫张伟,来自在道真县上坝中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界中的水?第二课时?水的净化?。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和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教学的理解和设计。一、说教材〔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水的净化?选自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界中的水?。水是继学生学习了空气,氧气等气体性质后,学习的另一种生活中离不开的物质.本课题以水为载体,探讨了常用净化水的方法与技能;区分硬水与软水的方法及如何开发利用水资源等。教材中将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联系,突出过滤以及蒸馏这两个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过滤又为十一单元粗盐的提纯打下根底.因此教材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教学目标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了解并根据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知道纯水和天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初步认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初步形成过滤实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对教学情景的欣赏和思考,初步学会密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对课堂上欣赏视频,观看动画,回忆新闻,感受化学对生活和社会的积极意义,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

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2、教学难点

硬水与软水的区别以及过滤操作技能.

二、说教法〔教法分析〕为了落实了三维目标我确立的教法为:情境问题讨论法和实验探究归纳法相结合。1、本课题的教学围绕着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