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西方马克思主义总论_第1页
专题西方马克思主义总论_第2页
专题西方马克思主义总论_第3页
专题西方马克思主义总论_第4页
专题西方马克思主义总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方马克思主义专题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介绍二、卢卡奇三、马尔库塞一、什么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三、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势微的原因。一、什么是西方马克思主义。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用法:1、纯粹地域性概念:西方马克思主义就是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既包括西方国家独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又包括西方国家共产党的理论。2、在地域性概念前提下,强调特定思想内涵,突出它与列宁主义的对立:西方马克思主义就是向列宁主义政治体系挑战的哲学理论体系。3、在地域性概念前提下,强调主题转换:西方马克思主义从政治经济问题转向文化与意识形态问题,认为它既包括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又包括科学主义马克思主义。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

1、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是柯恩起源于英国,是从英国分析哲学发展起来的,因此和现在盛行的分析哲学有联系。特点:强调语言分析和语言应用,强调对概念的分析要精确,不能含糊。他们主张重新阅读马克思主义原著,使马克思主义更加严谨准确。在他们看来,马克思原著含义模糊,这是致使许多人漠视马克思主义的原因。缺点:马克思主义原著经他们加工修改后,读起来非常清楚,但再也看不到马克思主义了。2、解构马克思主义。特点:关注压制问题。雅克·德里昂探讨的重点之一,就是寻找在社会生活中潜在的权力结构和揭示这种权力关系:一个群体压制另一个群体。另一个代表人物米歇尔·富克(此人已去世),对潜在的权力关系也很感兴趣,他把社会当成一个切片,探寻微观中潜在的权力关系。在他看来,这种权力关系在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中都存在,而人们又不重视,因而构成对人性的压抑。他所关心的社会生活中的压制关系与马克思主义的压制相比,更加具体细致。他不仅关心资本主义对工人的压制,也对其它的社会压制感兴趣,如男人对女人、老师对学生的压制等。他希望社会各个领域的被压制者都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他们自己。解构主义在文学作品中、女权运动、社会学、历史学等领域中很有影响。3、文化的马克思主义。特点:借助马克思主义的眼光看待资本主义早期的文学作品,讨论文化霸权问题.观点:认为资本主义是通过文化权控制社会大众,通过压制导致社会异化。他发现,在晚期的资本主义的文化作品中,人们对资本主义文化具有本能的反抗。这个学派在文学、历史学领域中有非常大的影响。4、社会运动的马克思主义。许多政治学家、思想家都在这个领域中活动。这种社会运动包括女权主义运动、和平主义运动,生态保护运动,政治运动等。他们确实有一些马克思主义者加入到上述运动中共同点:认为资本主义是最大的敌人。

5、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是克里斯顿·笛尔费。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国,女权运动影响很大。其中大多数人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是激进主义者,但是,女权运动确实存在着马克思主义的趋势。特点:女权运动者讨论阶级压迫与性压迫的关系。6、市场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大卫(David)观点:市场是不可能取消的东西,所以只能把马克思主义设法与市场相结合,并加以改进,而不是象资本主义那样的市场。7、世界体系的资本主义。代表人物是纽约州立大学的瓦仑斯坦(Wahlenstine)。该学派强调国际劳动分工与世界市场,而马克思本人则是注重研究财富的分配过程。他们强调国际分工,是认为资本主义已经扩张到世界各地。其中,在资本主义何时成为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的问题上,他们把时间向前推移了。在讨论资本主义国际分工和商业网络时,他们也讨论这种状况如何也影响了资本主义以外的世界。他们进一步认为,二十世纪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张的结果之一,就是使中国和苏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不能局限于一个国家体系内去理解资本主义。中国文化大革命是最反对资本主义的革命,但它首先是因为受到资本主义的扩张影响而产生和形成的。瓦仑斯坦曾写过一篇“文化大革命”的文章,阐述了上述思想。8、管理学派的马克思主义。特点:关心资本主义财富积累的问题。与马克思主义相比,他们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的整个过程,而不仅仅是早期的资本主义。他们更热衷于把资本主义划分成不同阶段和过程,探讨每个阶段和过程中财富积累的各种模型和模式。他们重点研究财富积累是怎样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即:资本主义财富积累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关系:是资本主义财富积累推动了其政治制度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又导致了资本主义财富积累的危机的加剧。他们探讨资本主义危机实际上是探讨财富积累的危机。与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相比,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关心的是国际分工,管理学派关心的则是财富积累的过程,二者应相互补充。总结:与马克思主义的区别奥尔曼教授认为,上述流派以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开展各自的研究。他们大都反对辩证法,对资本主义制度研究要么缺乏整体性,只是切片,要么就是太宽宏。在研究压制时,不注意将其研究放在阶级压迫的大环境中。他们不关心阶级结构问题,不关心工人阶级受压迫问题。阶级斗争和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贡献,否定和反对这两条都不是马克思主义。重点人物与代表作卢卡奇

格奥尔格·卢卡奇(GeorgLukács,1885-1971)是匈牙利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演进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1923年,他以著名的《历史和阶级意识》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奠基人。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和科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卢卡奇把矛头指向第二国际自然主义倾向和第三国际教条主义倾向,批判庸俗经济决定论、历史宿命论,也批评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和列宁反映论,他提出了一些不同于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新见解,强调马克思学说完全是一种社会历史理论,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历史辩证法。

1、历史本身是历史辩证法的逻辑起点

在他看来,辩证法的决定因素就是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这些都存在于我们对自然的认识中。所以,辩证法是一种革命辩证法、历史辩证法,而没有什么科学辩证法、自然辩证法。他说,认识到辩证法被限定在社会历史范围内,这是特别重要的。但是,恩格斯错误地追随黑格尔,把这种方法扩大到自然界。这样,恩格斯应该对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化、实证化倾向负责,因为马克思主义首先是一种历史批判理论,是一种人的解放学说。如果以实证主义态度去阐释它,那么它和人的解放有什么关系呢?2、总体性是历史辩证法的核心《历史和阶级意识》的伟大成就之一就是恢复了总体性范畴在马克思思想中的核心位置。在卢卡奇那里,总体性是历史的总体,是客体与主体的统一;具体的总体,是直接性与中介性的统一;辩证的总体,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革命的总体,是过程与目标的统一。3、物化批判是历史辩证法的主题

在卢卡奇看来,尽管商品交换并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但是,直到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时代,商品交换形式才处于支配地位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出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物化现象。所谓物化,就是指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人的劳动结果或人的造物变成了某种统治人、支配人的力量。物化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现象,它是发达工业社会所有人的普遍命运。也就是说,不仅这个世界是陌生的、不可控制的,就连主体本身、人本身也变成陌生的、不属于自己的商品。在20世纪,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商品关系对人的支配作用加强,物化不仅没有被克服,反而有普遍化和加剧的趋势:“物化是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每一个人所面临的必然的、直接的现实性。”在资本主义时代,商品结构在社会中处于支配地位,生产过程和社会运行被合理化、机械化,因而无产阶级的物化命运普遍化为社会命运。。物化所导致的人的痛苦,所产生的心灵震荡渗透到了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两性关系也被物化了。在这个世界上,包括人的关系在内的一切都被物化了,并形成了物化意识。所谓物化意识,就是指人自觉地或非批判地与外在的物化现象、物化结构认同的意识状态。物化意识作为物化普遍化的最直接的后果,支配着所有人的精神和心理活动4、唤醒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拯救主体是历史辩证法的目标他指出,阶级意识对无产阶级革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当经济、政治上的革命条件已经具备时,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之觉悟程度就成为决定革命的关键性因素。所以,以无产阶级的内在转变、自我教育为内容的意识革命,在无产阶级总体革命中就处于核心地位。所谓总体革命,是指经济、政治、文化、心理等多方面转变,也就是说无产阶级不仅要改变现存经济制度、政治体制,而且要根本克服物化、实现人的生存方式的根本转变。法兰克福学派概说

法兰克福学派是由德国的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构成的学术团体,以对现代社会,特别是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多学科综合性研究与批判为主要任务的哲学-社会学学派

1930年至1949年间,创立时期和早期

1931年1月24日,霍克海默(MaxHorkheimer)就任所长演说《社会哲学的现状和社会研究所的任务》,法兰克福学派真正诞生

1933年希特勒上台,研究所迁往日内瓦,后移到巴黎,1934年又迁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在此期间学派成员逐步发展和建立起自己的社会批判理论,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全方位的文化批判

1949年至60年代末,黄金时代

1949年开始回归德国,新老成员共同发展社会批判理论,对发达工业社会进行了全方位的批判,深刻揭示了现代人的异化和现代社会的物化结构,特别是意识形态、技术理性、大众文化等异化的力量对人的束缚和统治。在左派青年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从70年代起,学派开始走向解体

阿多诺1944年《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

1954年《电视与大众文化模式》

批判矛头:大众文化的标准化、商品化、伪民主化

在文化工业产生以前,人们能对事物进行独立自主的感知和思考,消费者能自主选择需要的消费品,其消费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生产方式和内容。在那时,高雅艺术能保持其自律性,并与通俗文化自觉区分开来。

文化工业预先决定了消费者需要感知的内容,生产出符合权力阶层经济效益的商品,消费者不再是主体,而成了实在的客体。消费什么,怎样消费均已被预先设计好了。消费者所要做的仅仅只是按照文化工业设计好的程式进行消费。

晚期资本主义巨大的物质财富造成大众享乐的心理,追求易消化,不用费神思考的事物。文化工业便大行其道,批量生产出大量模式化的物资,并与权利阶层的意识形态狼狈为奸,向人们承诺以快感,取消人们思考的独立性,压制人们的反思精神,防止其构想出另一种幸福生活。大众因此丧失了个性,抛弃了批判精神。

赫伯特•马尔库塞)(1898-1979)单向度的人:丧失批判意识的人通过对政治、生活、思想、文化、语言等领域的分析、批判,指出发达工业社会是如何成功地压制了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超越性的向度,使这个社会成为单向度的社会,而生活于其中的人成了单向度的人,这种人丧失了自由和创造力,不再想像或追求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尤尔根•哈贝马斯)(1929-现代传媒本身即意味着言论自由,一方面诱惑和鼓动大众参与民主政治生活,另一方面实行对国家机器的批判和监督。

法兰克福学派与大众文化所谓大众文化(massculture)是指借助大众传播媒介而流行于大众中的通俗文化,如通俗小说、流行音乐、艺术广告等。它溶合了艺术、商业、政治、宗教和哲学,在闲暇时间内操纵广大群众的思想和心理,培植支持统治和维护现状的顺从意识,故喻之为巩固现行秩序的“社会水泥”。

1944年提出“文化工业”(cultureindustry)的概念

“文化工业”,用以指凭借现代科技手段大规模地复制、传播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认为它产生于一些较发达的工业国家,是制作和传播大众文化的手段和载体,它以独特的大众宣传媒介,如电影、电视、收音机和报刊、杂志等,操纵了非自发性的、物化的、虚假的文化,成为束缚意识的工具、独裁主义的帮凶,并以较前更为巧妙有效的方法即通过娱乐来欺骗大众、奴役人,进入了大众欺骗的阶段。

文化工业在当代西方社会所呈现的特性和消极后果第一,文化工业呈现商品化趋势,具有商品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