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过关检测_第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过关检测_第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过关检测_第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过关检测_第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过关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过关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盥洗(guàn)窈陷(ǎo)屏风(píng) 敛声屏气(bǐng)B.笑靥(yè) 驯熟(xùn)症候(zhēng) 不足之症(zhèng)C.瞋视(chēn) 形骸(hái)间苗(jiān) 间或一轮(jiàn)D.歆羡(xīn) 黏液(nián)胳膊(gē) 挠胳肢窝(gā)解析A项,“窈”应读“yǎo”;B项,“症候”的“症”应读“zhèng”;C项,“间苗”的“间”应读“jiàn”。答案D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编纂/篡位桅竿/垝垣衔玉/衍生B.萌蘖/造孽篷蒿/船篷寒暄/煊赫C.雾霭/和蔼舵手/蹉跎软萼/惊愕D.戳穿/杀戮怨府/花苑两靥/梦魇解析A项,“竿”应为“杆”;B项,“篷蒿”中“篷”应为“蓬”;C项,“萼”应为“腭”。答案D3.导学号505900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抗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②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③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④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⑤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⑥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⑤⑥ D.③④⑥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③④错。③改换门庭:改变门第出身,提高社会地位;投靠新的主人或势力,以图维持、发展。根据句意,应为“改弦更张”。④并行不悖:同时实行,互不冲突。根据句意,应为“并驾齐驱”。①举重若轻:举重东西就像举轻东西那样,形容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②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⑤空谷足音:在空寂的山谷里听到人的脚步声,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⑥奉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答案C4.导学号505900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B.专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形成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意识,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发展模式。C.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厕所、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顽疾和陋习,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D.《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是首次四川针对贫困人群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将精准扶贫确定为重要原则,从最贫困村户入手,让老乡过上好日子。解析A项,句式杂糅,“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应为“是在……举行的”或“是设在……(地方)”;C项,搭配不当,可删掉“和引导”;D项,语序不当,“首次”与“四川”位置对调。答案B5.导学号50590014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儒家①一个普通学派,②西方式的宗教团体。③它没有严密的组织制度,不重视自身有形力量的拓展,没有特殊的利益诉求。它④基于普遍人性的一种公共性的社会德教,⑤致力于向社会和各领域提供基本道德规范和公共生活准则,⑥社会人生沿着向上向善有序的文明方向前行。

①②③④⑤⑥A不仅是而且是因为虽然但所以B虽是但不是由于不仅是而且/C不是也不是/是/使D不仅是也是虽然却并使解析这段文字是一个长句,陈述的对象是“儒家”,从③后面的语句看,①处应该选用“不是”,②处应该选用“也不是”,④处应该选用“是”。据此可以大致确定答案为C项,然后把C项其他词语复位后通读,可以发现语意明确,关系合理,即可确定答案。答案C二、阅读理解(33分)(一)导学号505900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6分,每小题2分)古人在建筑物中置窗,主要是为了“通”的功能,即通风采光,《红楼梦》中的窗首先以其通透实用功能而存在。此外,作为小说中众多景象之一的窗,不仅与亭台轩院、花草树木完美融合,而且通透的特点又使其成为欣赏美景的最佳观察点,从而体现了其审美功能,并为小说营造了一个诗化的环境。首先,具有采光和通风功能的窗,形成了大观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大观园外面看,“那门栏窗隔,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大观园内,潇湘馆有“千百竿翠竹遮映”的幽窗,蘅芜院的绿窗清雅而不失富丽,怡红院更有五色纱糊就的小窗。侵窗的月光不仅使大观园的女儿凭窗读书成为可能,也赋予了她们诗人般的气质。小说第一回贾雨村与甄家丫鬟隔窗一见钟情,第二十四回中贾芸与小红之间的恋情,与窗户有着不解之缘。窗户采光和通风的功能,使之成为小说中人物眉目传情的重要渠道。作为传情的通道,窗在宝黛爱情方面发挥的作用尤为显著。黛玉生气时,窗户为宝玉提供了传达心声的通道;宝玉挨打时,黛玉通过怡红院的纱窗去观看宝玉,窗户又为黛玉表达关切之情提供场所。其次,窗的审美功能主要体现在它的借景、对景、隔景、分景上。这一点古人早已发现。《古诗十九首》中有“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之句,描述了一个满怀愁思的女子凭倚楼窗,望见“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而引起对心中所爱的怀想的情景。古人对窗户借景、对景的注意,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主动的审美眼光。《红楼梦》中的窗同样体现了其取景、对景之功用。小说第二十七回林黛玉对紫鹃说:“把屋子收拾了,撂下一扇纱屉;看那大燕子回来……”此处,取下纱屉后的窗户,以花草树木为背景,大燕子盘旋其间,构成了想象中的一幅“燕归图”。窗户还有隔景、分景之功能。小说第四十回,“贾母论窗纱”一节对窗纱作了精辟的介绍,无论是软烟罗,还是霞影纱、蝉翼纱,均以薄透为特色。虽然薄透,但窗纱对窗外之景还是起到了隔的作用,窗外之景在窗纱的阻隔之下变得朦胧而隐约,使人在这一边看到另一边,本来咫尺相望的景物变得含蓄幽深,在恍惚迷离中扩大了空间感觉,从而使空间得到了延伸。《红楼梦》第三十五回中,黛玉让丫头将那能吟《葬花吟》的鹦鹉连架子摘下来,挂在月洞窗外的钩子上,自己则坐在屋中,“只见窗外竹影映入纱来,满屋内阴阴翠润,几簟生凉”。这里的月洞窗不仅成为黛玉取景的佳处,更在空间上起到了一种隔的作用。“黛玉无可释闷,便隔着纱窗调逗鹦哥作戏,又将素日所喜的诗词也教与他念。”美人与鸟儿隔窗对语,既有隔窗取景的韵味,又将同一幅画面分隔成了内外两个场景,增加了画面的立体空间感。小说中窗的借景、隔景等功能,既营造了一种审美意境,也丰富了人们的审美感受。这情形有如现代作家宗白华所说:“无论是借景、对景,还是隔景、分景,都是通过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扩大空间的种种手法,丰富美的感受,创造艺术的意境。”(摘自《<红楼梦>中的窗意象》,有删改)6.下列关于“《红楼梦》中的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红楼梦》中的窗既有通风采光之功能,也有审美之功能,并为小说营造了诗化的环境。B.《红楼梦》中的窗和亭台轩院、花草树木构成一个整体,是欣赏美景的最佳观察点。C.《红楼梦》中的窗是大观园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赋予了大观园的女儿诗人般的气质。D.《红楼梦》中的窗有使咫尺相望的景物变得含蓄幽深、增加画面的立体空间感等作用。解析C项,“赋予了大观园的女儿诗人般的气质”的是“侵窗的月光”。答案C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红楼梦》中,窗户促进了宝玉和黛玉爱情的发展。B.无论古人和今人,在文学创作中都非常重视窗户的作用。C.曹雪芹受到古人启发,创作《红楼梦》时充分发挥了窗户的隔景、分景等功能。D.经典名著《红楼梦》中如果缺少了“窗”这一意象,那它就缺少了很多精彩。解析C项,“曹雪芹受到古人启发”无中生有。答案C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窗是《红楼梦》中众多景象之一种,能丰富读者的审美感受。B.潇湘馆、蘅芜院、怡红院的窗各有特点,作用也各有不同。C.古人很早就发现了窗的审美功能,并在文学创作中进行了运用。D.黛玉与鹦哥隔窗对语体现了窗户在《红楼梦》中隔景、分景的功能。解析B项,从文中看,作用应该是相同的,如通风采光、审美功能等。答案B(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1题。(10分)鲁镇永远是过新年,腊月二十以后就忙起来了。四叔家里这回须雇男短工,还是忙不过来,另叫柳妈做帮手,杀鸡,宰鹅;然而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祥林嫂除烧火之外,没有别的事,却闲着了,坐着只看柳妈洗器皿。微雪点点的下来了。“唉唉,我真傻。”祥林嫂看了天空,叹息着,独语似的说。“祥林嫂,你又来了。”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脸,说,“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疤,不就是那时撞坏的么?”“唔唔。”她含胡的回答。“我问你:你那时怎么后来竟依了呢?”“我么?……”“你呀。我想:这总是你自己愿意了,不然……。”“阿阿,你不知道他力气多么大呀。”“我不信。我不信你这么大的力气,真会拗他不过。你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说他力气大。”“阿阿,你……你倒自己试试看。”她笑了。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干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额角,又钉住她的眼。祥林嫂似乎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真是……”她脸上就显出恐怖的神色来,这是在山村里所未曾知道的。“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她当时并不回答什么话,但大约非常苦闷了,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早饭之后,她便到镇的西头的土地庙里去求捐门槛。庙祝起初执意不允许,直到她急得流泪,才勉强答应了。价目是大钱十二千。9.这篇小说在环境描写上用墨不多却作用很大,简要分析“微雪点点的下来了”一句在文中的作用。(3分)解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①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③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④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⑤推动情节的发展。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它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这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切忌生硬地把它归结为某一种作用。参考答案(1)雪是冬天所特有的景物,而在这里写雪,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正是因为看到了雪,祥林嫂才又想起了阿毛的事,引出了下面的事情。(2)雪还是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暗示,“微雪点点的下来了”,暗示祥林嫂的又一不幸来临了:在她本来就已经十分悲惨的生活上又无故地增加了一道精神枷锁。10.这篇小说在收入《彷徨》时作了修改。下面句子是未经修改的,对照课文,扼要说明修改后的好处。(4分)(1)然而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微雪点点的下来了。解析课文多了“祥林嫂除烧火之外,没有别的事,却闲着了,坐着只看柳妈洗器皿”一句,柳妈“只肯洗器皿”意味着什么。由于闲,才有下面情节的发展。参考答案课文比原文多了一些补充部分,更进一步揭露了鲁四老爷剥夺了祥林嫂洗器皿的权利,使得她只能坐着看柳妈洗器皿,这是一种精神上的伤害。也正是由于“闲”,她才会从“自己再没有开口的必要了”重新想到阿毛的往事。(2)“祥林嫂,你又来了。”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眼,说,“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疤,不就是那时撞坏的么?”解析从语言的准确性上考虑。参考答案把“眼”改为“脸”,才能问起伤疤的事。这一改动,显得叙述更为准确。11.“‘唉唉,我真傻。’祥林嫂看了天空,叹息着,独语似的说。”在这里祥林嫂又要重复她讲了多次的阿毛的往事。对她这种反复地、近乎机械地讲述,你是怎样理解的?(3分)解析祥林嫂因为丧子而反复地、近乎机械地讲述自己的遭遇,更是一种折磨,但这种折磨非但没有人同情,反而引起人们的嘲笑。参考答案(1)祥林嫂的诉说重复过无数遍,达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表现了一种没有变化、麻木迟钝的感情,这正是苦难留给她的精神伤疤。(2)这不是一般的追述,而是在咀嚼自己的痛苦和不幸,但这痛苦和不幸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薄,而是始终缠绕着她。(3)祥林嫂想得到同情和安慰,但所得到的是冷漠和嘲笑。她丧子是不幸的,但还要接受冷漠和嘲笑,这就更不幸了。(三)导学号505900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15题。(17分)赶花 陈毓管桩桩十七岁那年,管父以一个苍凉的手势作别了他十分留恋的阳世。管父是个养蜂人。现在,怎么办呢?管桩桩能做的,就是子承父业,做养蜂人。父亲每年赶花的时间和线路,管桩桩和他母亲都知道。虽然他们没走过那线路,但彼此爱着的人,心和心是相通的。那么多年,管父赶花的线路画在他们心上了。现在,管桩桩就是把心中的线路在现实中用脚勘踏一遍。他知道在那条路上,什么时间会有什么花在什么地方等着他和他的蜜蜂到来。一月底的时候,管桩桩和他的蜜蜂到达荆州,荆州的油菜花,早的,在二月就有开的,晚的,会开至四月。管桩桩在荆州待到四月底,五一前后转场至河南,平顶山、三门峡、陕县,在这段路程里,迎接他们的是一路的槐花。跟着槐花的脚步走,就赶到了山西高平,正是六月时节,高平的野生黄荆条开得漫山遍野都是。管桩桩有时会给一个诗意的比喻,说那是大自然的心花一朵朵开足了。时间很快走进七月、八月。河南的芝麻开花了,他们就折回去赶芝麻花。阳光、花香、温暖,似乎还有父亲的气息,淡淡的,有一点点甜。管桩桩想,在路上,自己的脚印没准会和父亲的脚印重叠呢,自己这回搭帐篷的地方,是否正是父亲上回停留的那片地?这样想的时候,管桩桩心里会有一片朦朦胧胧的幸福与安详。九月到来,管桩桩他们就不去更远的地方了,他们当然可以一年在路上追着花走,一年都活在春天里,如果他们愿意的话。但是,他们在九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回家。管桩桩一直在说“我们”。“我们”,从前是他和他的蜜蜂,现在是他、妻子和蜜蜂。让妻子待在自己和蜜蜂之间,管桩桩心里的欢喜没法和外人道,但他就是这样排序的。从前,管桩桩回家是要看母亲,现在回家,是看母亲和自己四岁的儿子。管桩桩在独自赶花的第三年结的婚。结婚第二年,他们一起上路赶花了。生活真好,管桩桩感叹一般在心里说。四月的一天,管桩桩在如海的油菜花田间忙着摇蜜,抬眼的间歇,看见一辆汽车一颠一颠地向自己这边开来。因为太忙,他没在意来人,他猜他可能是来这里采风的艺术家吧,反正每年管桩桩都会和类似的旅游者、画家、摄影爱好者相遇。那人倒安静,只顾自己忙自己的,停车,选地方,搭帐篷。黄昏收工后,那人来到了管桩桩的帐篷前,主动请管桩桩夫妇喝了点啤酒,吃了点铁盒子里装着的食物,管桩桩就用蜂蜜水招待来人,还挖了一大勺蜂王浆劝客人吃,管桩桩说:“你吃了吧,保管你这一年都不得感冒。”第二天,当他们又忙着摇蜜时那人开车走了,只把一顶帐篷留在半里外。那人傍晚归来,带着如枪炮的照相机,折过管桩桩的帐篷,再次请他和妻子吃上一次吃过的东西,和他们聊天,问他们的收入、每年赶花的线路、聊一些零零碎碎的话。管桩桩问他是不是记者,他说不是。那你是做什么的呢?那人就在一个本子上画了一座很好看的房子。你是个盖房子的?那人呵呵笑了,说差不多,是收拾房子里面的。管桩桩推测说,那你是个泥水匠了,刷房子的吧,这倒真是不像。但是,就算猜错了又有什么关系呢。第二天一大早,那人就拔帐篷走了。看着他的车子像来时那样一颠一颠地开走。“嗨,他倒是赶场赶得快呢!”管桩桩心里说。一个理想油然而生,并迅速生根,转眼枝繁叶茂。管桩桩想要一辆能装得下自己和妻子,以及五十箱蜜蜂的大车子。那样,在往后赶场的日子里,车子就是他们的房子,是他们在路上的家,车子的样子大概就是大卡车的样子,改装后一边摆放蜂箱,一边是他和妻子的起居间。那时候,自己就开着这车,带着妻子和蜜蜂,在晴空下追赶着鲜花的踪迹。他们到达的区域将会扩大,他们要从海南沿海北上,要去云南罗平、贵州安顺、安徽歙县、江西婺源、江苏兴化、甘肃陇南、新疆昭苏大草原,还要去青海湖,去陕西汉中……那都是他听别的赶花人说过的地方。他们夸说那些地方的美,说那里的油菜花田是世界上最动人的风景。开着那辆车,追着赶着,没准他们就把中国走遍了呢。(有改动)12.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3分)A.管桩桩十七岁那年,作为养蜂人的父亲去世了,管桩桩情非得已,只能子承父业做了一名养蜂人。B.管桩桩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在外“赶花”,活在春天里,但跋涉奔波的辛劳可想而知,而他却发自内心地高兴、喜欢这样的生活。C.小说中写到的花如油菜花、芝麻花、槐花和荆条花等都是“生活之花”,而不是风花雪月之花,“赶花”就是管桩桩生存、生活的手段,在管桩桩看来并不浪漫,也无诗意。D.小说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来刻画主人公形象,塑造了一个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生活、热爱家人、充满幸福和理想的青年农民形象。E.二十岁的管桩桩结了婚,从此他开始和妻子一起“赶花”,这才开始体会到生活的幸福,他的心里也开始有了更多的牵挂。解析A项,“情非得已”不恰当,从文中信息看,管桩桩虽有不得已的原因,但还是很喜欢这个职业的。C项,“在管桩桩看来并不浪漫,也无诗意”是错误的。E项,“二十岁的管桩桩结了婚,从此他开始和妻子一起‘赶花’”,而文中说“结婚第二年,他们一起上路赶花了”;“这才开始体会到生活的幸福”也是错的。答案BD1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题目《赶花》的含义及作用。(4分)解析“赶花”是主人公的生活方式,也是他实现人生价值和生活理想的方式,可以把它看作是对生活和理想的追求。其作用就是贯串整个故事情节,并营造美好的境界。参考答案含义:“赶花”就是“赶”生活,因为这是管桩桩养蜂采蜜赖以生活的手段;“赶花”更是“赶”理想,它是主人公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象征,是主人公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作用:“赶花”是贯串全篇的线索,同时也给小说营造了一种诗意的氛围。14.小说中写“那人”的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解析小说中出现的“那人”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从他那里主人公管桩桩有了新的理想追求,丰富了人物形象,并进一步彰显了文章主题。参考答案(1)引出下文管桩桩新的赶花理想;(2)推进小说情节发展,使文章叙事有波澜,从而吸引读者;(3)丰富了管桩桩的人物形象;(4)深化文章主旨,突出了主人公对生活的热爱及对幸福的不断追求。15.青年农民进城务工是当今中国农村社会的主流现象,而在《赶花》中读者看到的却是一个子承父业的形象,你认为这个形象有现实生活的基础吗?他的存在有现实的积极意义吗?小说描写他的幸福感合情合理吗?请你就这三方面的问题任选其中一个加以探究。(6分)解析不管明确何种观点,一定要紧扣管桩桩通过“赶花”以得到幸福生活的主线,论述要合理,理由要充分。参考答案观点一:有现实的生活基础。(1)农民进城务工的很多,但大多数人最终还会回到农村,回到农业上来,他们的根在农村。(2)农村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坚守,管桩桩只是他们中的一个典型而已。(3)“以农为本”的观念在中国人的心中根深蒂固,这也是管桩桩这样的青年农民能够坦然地在农村生活的原因。观点二:有现实的积极意义。(1)管桩桩积极乐观地对待“赶花”的态度告诉读者,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会有幸福,有快乐。(2)管桩桩“赶花”,经常奔波在野外,应该是很辛苦的,而管桩桩却充满幸福,这告诉读者,生活也好,工作也罢,珍惜眼前拥有的就会幸福,就会成功。(3)管桩桩的存在会使人们对现实进行更深广的思考,解决“三农”问题,从农民方面入手可能也是一个不错的途径。观点三:管桩桩的幸福感合情合理。(1)管桩桩这种幸福感符合小说《赶花》自身的叙事逻辑。(2)从个性心理看,管桩桩的幸福感与他对“赶花”的热爱有着密切的关系。(3)管桩桩在“赶花”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亲情,充满了快乐,有满怀渴望想更好地去“赶花”的情感。(认为不合情合理的观点也可以,只要谈出得当的理由即可)三、语言运用(12分,每小题4分)16.请从《祝福》和《老人与海》两部作品的主要人物中各选一个,为他们写一份简要的评语。每份评语不超过25字。[示例]《孔雀东南飞》人物:焦仲卿虽生性懦弱,却也不惜拼死反抗,其勇可嘉!或:忠于爱情,敢于坚持,信守诺言,多情重义。或:一个信守诺言、敢于反抗、勇于担当的爱人。答:《祝福》人物:

《老人与海》人物:

解析对人物的评价要从人物的主要经历、事迹等方面入手,还要注意结合人物的性格、地位。参考答案祥林嫂善良本分、吃苦耐劳,却最终被吃人的旧礼教吞噬。桑地亚哥一个面临厄运绝不屈服、顽强坚韧的硬汉子。17.导学号50590017右面的漫画是提示司机要系安全带的,请结合漫画画面内容,拟一段公益宣传语。要求宣传语或温馨,或幽默,或形象生动,不少于50字。解析漫画表达的是不系安全带的危险性,因此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来提示司机,注意自身安全,系好安全带。参考答案系好安全带,平安随处在;不系安全带,如何防意外?遵守交通法规,照要求系好安全带,是保护我们不受到意外伤害的一个重要的方法。18.读创意春晚公益广告《筷子篇》有关内容,根据文意补充设计,或描述生活或陈述见解。要求:语意相关,句式大致相同。筷子,是一个含蓄的中国人,表达情感与爱很重要的工具。它所传达的,是启迪,是传承,是明礼,是守望,是关爱,是感恩,是睦邻……婴儿时,长辈用筷子蘸各种味道来教你辨别酸甜苦辣,是一种启迪;幼儿时,,;

孩提时,爸爸敲打你先下手夹菜的筷子,是一种明礼;长大后,,;

除夕夜,热气腾腾的饭桌上摆满了筷子,是一种团圆。一双筷子,承载中国数千年的情感。有滋,有味,幸福中国味。解析一定注意先找到所要仿写的语句,然后仔细揣摩它的句式结构,同时还要注意它的内容要求。要研究所给句子内容上的特点,研究句中对应的词语。抓住例句中关键性词语,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根据第一段“是启迪,是传承,是明礼,是守望,是关爱,是感恩,是睦邻”的提示,幼儿时,可从“妈妈”“传承”的角度组织答案;长大后,“摆满了筷子”“团圆”提示可从“你”“感恩”的角度作答。参考答案妈妈鼓励你尝试用筷子夹起生活的喜乐年华,是一种传承你用筷子往妈妈的碗里夹上一块她爱吃的菜,是一种感恩四、作文(40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有个四五岁的男孩,平时总爱反着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穿好,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没想到他竟理直气壮地说:“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指导(1)从儿子角度立意。材料中儿子的话,应该是作文立意的关键句。审题的核心要素是如何看待自我行为,“自己”一词为立意的关键点。可有以下立意:为自己而活(不必活在别人的眼光下);勇于打破常规,选择适合自己的;坚持符合自己发展的做法;人生如人穿袜子,苦乐自知;别人只是观众;快乐的感受因人而异;实践出真知,行不行要靠亲身体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2)从父亲角度立意。材料中,父亲想引导孩子照常规穿袜,孩子却不听从,父亲生气也是人之常情。但父亲也不能不尊重孩子感受,不能一味要求孩子按惯例做事。毕竟,孩子的做法是建立在真实感受上的。可有以下立意:教育孩子时要尊重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