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经济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单元测试-参赛作品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经济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单元测试-参赛作品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经济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单元测试-参赛作品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经济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单元测试-参赛作品_第4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经济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单元测试-参赛作品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线索:主要阐述了从20世纪50年代到今天中国社会历史性的巨变: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有重大成就,也有失误和挫折。(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三个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此为标志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国民经济高速、健康、稳定发展,已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并明确了新的奋斗目标)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标要求:概述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背景1、改造的基础:49-52年人民政府进行了土改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在没收官僚资本基础上建立国营经济。2、引导农民向社会主义集体化逐步过渡的开端是:互助合作运动。二、过渡时期总路线1、内容:一化三改造(一化: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造: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实质: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即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并举)三、“一五计划”: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一五计划”:1、基本任务:一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这是从中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薄弱的国情出发做出的必然选择;二是建立对农业、手工业以及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三改造的基础。四、第一个五年计划1、标志着我国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是: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6年);2、第一个五年计划目的: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3、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工矿业建设的突出成就有: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4、“一五计划”的意义: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五、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1、时间:1953——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2、内容:(1)农业——农业互助组(社会主义萌芽的性质)→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半社会主义性质)→高级农业合作(完全社会主义性质)(2)资本主义工商业——加工订货→经销代销→公私合营(赎买政策)(3)手工业——小组→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3、实质: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4、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六、《论十大关系》(1956年9月):提出了开辟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的是。七、中共八大1、时间:1956年9月2、背景: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1)国内形势: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即三大改造的完成;(2)国内主要矛盾:即阶级矛盾已基本解决,3、内容:(1)八大确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4、评价:中共八在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和正确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八、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3、大跃进:(1)表现:大办工业、农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和高指标——完全违反客观经济规律。(2)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4、人民公社化运动:(1)内容:一大二公:公有制程度高;一平二调:绝对平均主义;(2)启示: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5、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6、后果:是我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一次严重的失误,造成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7、面对三年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中核心为调整。调整的含义是: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8、1956——1966年的成就: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福建、宁夏、青海、新疆四个省第一次通了火车。9、1966年国民经济呈上升趋势的原因有: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经济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文革”动乱海没有扩展到经济领域。九、文化大革命(1966—1976)1、1967、1968年国民经济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文革”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2、1973年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复苏。原因是: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3、1975年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是:迅速回升。原因是: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十、★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1、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建设方针。2、必须坚持事实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发展经济不能违背客观规律。3、国民经济建设要有计划、按比例进行。4、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要集中发展生产力。。第2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标要求: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政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主要内容、意义)1、思想基础是: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结果是: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时间:1978年12月3、★主要内容有:(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2)政治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实行拨乱反正。(3)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其中最能体现会议转折性的决策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4、改革的根本原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是党和国家的一次伟大转折。三、提出改革开放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1、改革开放大大了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加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2、政治体制改革,促进了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对团结全国人民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起了重要作用;3、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城市实行扩大企业的自主权,使企业的活力得到增强;4、对外开放政策使中国出现了一批经济飞速发展的特区,并在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四、★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政策的内容?(1)改革开放的政策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2)对内改革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新中国建立后政治体制的一个严重弊病是:党政企不分新中国建立后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弊病是:权利过于集中。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提是:坚持党的一元化领导。(3)对外开放的基础是:自力更生;原则是:平等互利。课标要求: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五、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1)、★主要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到组,联产到劳;创办乡镇企业;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乡、镇政府;(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最早从安徽、四川两省开始。(3)、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到1987年,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4)、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①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②使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③乡镇企业的创办,为农民致富、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2、城市:国有企业改革(1)、1984年,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3)、★内容:①管理体制上: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②所有制上: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③分配制度上:把分配中的平均主义改为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④产权制度改革:1992年,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4)、作用: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增加了企业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使人民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六、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了解即可)内容有两大部分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2、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改革的目的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2)不改革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就不能解放生产力。因此,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3)必须以改革总揽全局,把改革放在各项经济工作的首位,以改革促进社会发展,随社会发展不断深化改革。(4)我的看法:改革是手段,社会发展是目的;社会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社会系统的全面进步;发展与增长的区别;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者的关系。课标要求: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七、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过程: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1)、经济特区的设立:1980年,深圳(第一个经济特区)、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省。(点)(2)、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线)(3)、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湾地区(面)。到1992年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带。(4)、1990年开发上海浦东,带动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经济,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2、★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我国的对外开放从设立经济特区——沿海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七、其它知识点:1、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是深圳。2、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的是浦东。3、经济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4、1984年,我国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其中位于最北和最南的分别是秦皇岛和湛江。属于江苏的有连云港、南通。第3课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课标要求: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1、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确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决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具体化、系统化;3、2000年底,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2023年,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把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重要内容。二、★市场经济对现代化建设的意义: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并逐步完善。2、经济稳定高速增长,创造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3、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使人民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三、其它知识点1、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生产关系中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环节);3、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的标志是: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4、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是中国,保持年均9℅以上。5、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是:中共十五大(1997年9月)综合性问题一、建国后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了解)(1)第一次:建国初到1956年后,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①原因:a.照搬苏联模式。b.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照搬政治斗争方式。c.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②核心内容: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③结果: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其严重的弊端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2)第二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上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①原因:党中央总结了建国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实行工业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②核心内容: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③结果: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