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触加非营养性吸吮_第1页
抚触加非营养性吸吮_第2页
抚触加非营养性吸吮_第3页
抚触加非营养性吸吮_第4页
抚触加非营养性吸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抚触加穴位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新生儿呕吐的效果观察泰州市中医院王秀红抚触加穴位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新生儿呕吐的效果观察参考文献正文关键词摘要

目的:探讨抚触加穴位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新生儿呕吐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5年5月60例有呕吐症状的新生儿

(排除消化道畸形新生儿)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如禁食、

洗胃,少量多次喂养,斜坡卧位;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新生儿抚触加穴位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比较两组患儿再次呕吐次数、腹胀缓解时间、胎粪排净时间、肛门刺激排便次数、每日大便次数、达到按需人工喂养所需时间及疗效。结果:两组新生儿呕吐均得到改善,研究组患儿再次呕吐次数、腹胀缓解时间、胎粪排净时间、肛门刺激排便次数、恢复正常按需喂哺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每日大便次数多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研究组大于对照组(93.5%>83.8%),且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抚触加穴位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新生儿呕吐有明显的改

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摘要抚触

穴位按摩

非营养性吸吮

新生儿呕吐关键词

新生儿喂养过程中常易出现呕出症状,特别是早产儿,是由于未发育健全的胃肠道消化功能加上胃容量小,且呈水平位;另外发生感染、胃食管反流等病理现象也较易出现,需要及时采取治疗和干预,以免发生窒息、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现对2012年12至2015年5月我院NICU收治的62例发生新生儿呕吐症状(排除消化道畸形)的病例进行两种治疗干预措施,现整理分析如下。正文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NICU自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发生新生儿呕吐症状62例患儿,胎龄32w—足月,入院日龄在15分—2天内,其中男婴30例,女婴32例,早产儿24例,足月儿38例,体质量1850-3800g。新生儿肺炎28例,窒息14例,咽下综合症9例,败血症3例,低血糖1例,小于胎龄儿2例。所有患儿均排除颅内出血、胃肠道先天畸形、坏死性肠炎等胃肠道疾病的存在。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

根据病情,积极治疗和护理。所有患儿均首先积极治疗原发病,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保温、静脉营养、体位疗法、1%碳酸氢钠洗胃等综合治疗,发生便秘者采取肛表刺激排便,或生理盐水灌肠;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新生儿抚触加穴位按摩配合非营养性吸吮正文1.2.1非营养性吸吮:侵入性治疗前、哭闹时、每次喂奶前(当每次喂奶量小于10ml时)给予无孔橡皮安慰奶嘴,使用轻柔的压力放人早产儿口中吸吮,5-10min/次,8-12次/天,吸吮后再给予微量喂养,持续至达到按需喂哺量[1]。1.2.2.1抚触准备工作:(1)环境,抚触室室温控制在25~28℃(冬季室温控制在28~30℃),相对湿度50%~60%;光线柔和,播放莫扎特等柔和音乐,使患儿安静、放松,预备好毛巾、尿布、按摩油;(2)时间,安排在喂奶后90分钟左右,予晨间沐浴后及午睡就寝前,新生儿安静、舒适状态下,最初可每次5分钟左右,待婴儿逐步适应(2~3天)后,每次15分钟,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3)由工作5年以上的护理人员操作,操作者剪短指甲,先用温水洗手,抹按摩油(不要接触婴儿眼睛),用柔和的安慰性语言并与患儿亲切目光交流。采用国际标准手法进行抚触和按摩,配合穴位按摩[2]对太阳穴、耳穴,迎香穴、合谷穴、劳宫穴、足三里穴、涌泉穴等穴位进行按摩。正文1.2.2.2抚触方法[2]:对照组按正常新生儿常规护理,抚触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国际通用标准手法抚触,并将穴位按摩手法融入其中,具体方法如下:(1)头面部:先用两手拇指指腹从前额正中向两侧滑推至太阳穴,顺时针揉15次,再用两手掌从前额发际推按至枕后,两手顺势捏住其耳廓,按揉耳穴,再用两手拇指按揉迎香穴15次.两手掌顺势对头部、面部、颈部进行抚触,做洗脸、洗头状按摩。(2)胸腹部:两手分别从胸前外下方向对侧上方依次交叉推进,呈大的交叉型.然后两手从患儿左下腹交替抚至右下腹,并避开脐痂处。(3)四肢及手掌、足底:两手交替自患儿的上臂、前臂至手指尖,大腿、小腿至足、趾尖,四肢以揉捏按的手法,稍用力.抚触至手腕合谷穴、手掌心劳宫穴及下肢足三里穴、足心涌泉穴时.顺时针指腹揉按15次,而每个手指、足趾轻轻向上顺势提拉。(4)背部:婴儿处于俯卧位,操作者两手掌根部沿脊柱两侧,自下而上缓慢按揉,再以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捏拉脊柱两侧皮肤和皮下组织,慢慢捻动上移,每按捏2次提拉1次,直至大椎,如此反复交替3次。(5)臀部:双手掌从臀部中央至两侧来回环状按摩。除穴位外,全身抚触部位反复5次,同时密切观察新生儿反应.正文(6)抚触的注意事项:操作前前应洗手、剪指甲,以免损伤患儿皮肤;避免婴儿过饱、过饿、烦躁哭闹;刚开始抚触时动作应放轻柔,逐步增加压力,让患儿逐步适应,每个部位5次;时刻观察新生儿的反应,如发生哭闹不止、肌张力变高应予暂停休息并安抚;如面色改变应立即停止抚触,并予以吸氧;不要强迫新生儿处于固定姿势。正文1.2.3对于呕吐症状,临床上常采用禁食与洗胃方法治疗,予1%的碳酸氢钠溶液35~55mL洗胃,操作方法:头肩部垫软枕抬高10cm,头偏向一侧,以耳垂至鼻尖至剑突的距离为插入长度,约15cm~18cm。用消毒液状石蜡油润滑胃管前端,缓慢经口腔插入,插管过程一手持管,一手托起新生儿肩部、颈部,头稍后仰。严格把握插管深度,当用抽吸胃液法证实胃管确在胃内后,先抽取胃内容物,留取标本盒,再抽取1%的碳酸氢钠溶液5~10mL.经胃管缓慢注入,再缓慢向外抽吸,如此反复灌洗,直至胃内容物澄清状,灌洗过程中可置患儿左右侧交换体位或轻轻转动胃管,便于更好的抽吸胃内容物,并时刻确保胃管在胃内,严防胃管脱落,洗胃后需禁食大约6h;由感染性疾病引发的呕吐,关键是控制感染,可根据感染的具体部位以及患者的药物过敏史根据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若有胃内溃疡或出血,可予西咪替丁胃注并保留及静滴西咪替丁。[3]正文1.3观察指标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儿临床症状,详细记录患儿病情变化,观察患儿再呕吐次数、腹胀缓解时间、胎粪排尽时间、肛门刺激胎便次数,每日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按需喂养时间等指标。1.4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经治疗后24h内呕吐、腹胀等症状完全消失;有效:经治疗后48h内呕吐症状消失,腹胀等症状明显改善;无效:经过一个疗程(3天)治疗后,症状、体征等均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显效和有效者之和。[4]1.5统计学处理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学意义。正文2结果2.1表1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正文组别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对照组(n=31)1016583.8%研究组(n=31)1712293.5%注:X2=4.03,P<0.05组别再次呕吐(例)腹胀缓解时间(h)胎粪排尽时间(天)肛门刺激胎便数(例)每日大便次数(次)达到按需人工喂养时间(天)对照组(n=31)1028.5±17.265.23±0.64101.32±0.734.96±0.75研究组(n=31)619.8±12.543.5±0.7252.89±0.823.17±0.82t7.426.072.522.722.5761.89P<0.01<0.01<0.01<0.01<0.01<0.05正文2.2表2二组患儿症状改善情况(x±s)3讨论3.1非营养性吸吮[4]:①刺激吸吮反射,逐步提高吸吮力。②安抚患儿,避免哭闹后吸入空气导致腹胀。③加快肠腔蠕动和促进粪便的排出。④刺激患儿胃泌素及胃动素的分泌,其中胃泌素具有部分胆囊收缩素酶的活性,能达到促进胆汁分泌、胆囊收缩和胆汁排泄,以达到促进消化的作用。3.2抚触[2]:①刺激皮肤,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新陈代谢,增加机体体液和细胞免疫能力,且增加新生儿摄奶量,可加快胎便排泄时间。②中医学认为:通过穴位按摩,顺经轻柔为补,逆经重力按摩为泻。本组采取补泻结合,腹部采用泻法有利于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吸收,背部采用补法,从内至外配合调和阴阳,使体重增加。④通过穴位按摩,一方面经络作用于下丘脑.垂体,促使经气通过按摩手法的反馈调节,达到健脾和胃、生津活血、滋阴清热、调和阴阳、消除积滞,从而增强小肠吸收功能,致使体重增加;另一方面,抚触及穴位按摩可通过人体体表触觉感受器传导兴奋迷走神经.使机体胃肠蠕动增强,胃肠道内分泌激素活力增加,促进营养物质吸收和生长发育。正文3.3及时、正确地洗胃是对新生儿呕吐症的有效治疗措施,通过1%碳酸氢钠反复灌洗起到了中和分泌亢进胃酸的作用,同时促进胃的排空,减少吞进的羊水对胃黏膜的刺激和损伤。但仅靠一次洗胃并不能完全将被吸收的胎脂、角化上皮细胞、肠内物质形成的钙皂晶体、无机盐类以及脂肪、胆红素等衍生物的胎粪彻底清洗干净。[5]

表2表明经过抚触加穴位按摩联合非抚触加穴位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后,有效率明显提高。总之,抚触加穴位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新生儿呕吐安全、简便、有效、无成本、无副作用,是一项简单易掌握的实用护理技术,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正文[1]李洪香,王摇娜,段琳琳.早期综合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3):10-11.[2]孙桂风,殷勇,许粉年,等.抚触配合穴位按摩对剖官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5):2231-223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