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归纳_第1页
中国古代史归纳_第2页
中国古代史归纳_第3页
中国古代史归纳_第4页
中国古代史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BC170万年——1840年)

第1部分中华文明的基础初步奠定——先秦(BC170万年——BC221年)第2部分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和大一统时期——秦汉(BC221年——公元220年)第3部分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年)第4部分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581年——907年)

第5部分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五代、辽、宋、夏、金、元(907年——1368年)第6部分封建社会由盛而衰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加强——明清(1368年——1840年)先秦文明——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第一阶段:奴隶社会:夏、商、西周(BC2070年—BC771年)。(1)政治:形成了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①内容:

②特点: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的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经济:①农业:

A)土地制度:

B)农作物:“五谷”已种植;南稻北粟

C)生产工具:

D)生产技术:第一阶段:奴隶社会:夏、商、西周(BC2070年—BC771年)。(1)政治:形成了王权为核心

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①内容: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

②特点: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的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经济:①农业:

A)土地制度:井田制

B)农作物:“五谷”已种植;南稻北粟

C)生产工具:耒耜(松土)耕作,石器为主

D)生产技术:除草培土、施肥、治虫灭害②手工业:

A)冶铜:B)纺织:C)制瓷:③商业:商代商业有了初步发展,西周实行

制度。(3)文化:

①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②礼乐制度(周代统治阶级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

③绘画:

④戏曲:②手工业:

A)冶铜:商周青铜冶铸繁荣,司母戊鼎最著名B)纺织:商代养蚕缫丝(织机),西周出现斜纹提花织物。

C)制瓷:商朝发明原始瓷器。③商业:商代商业有了初步发展,西周实行工商食官制度。(3)文化:

①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商代甲骨文和金文

②礼乐制度(周代统治阶级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

③绘画: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④戏曲:原始歌舞第二阶段: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春秋战国(东周约公元前8C—3C)1、时代特征: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

2、具体表现:(1)政治:

①崩溃:礼乐征伐自诸侯大夫出

②各诸侯国的:鲁国、齐国、秦国等(2)经济:①农业:

A)耕作方式和耕作技术:

B)土地制度:C)水利工程:

D)小农经济:含义、原因、特点、影响第二阶段: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春秋战国(东周约公元前8C—3C)1、时代特征:2、具体表现:(1)政治:

①分封制崩溃:礼乐征伐自诸侯大夫出

②各诸侯国的变法:鲁国、齐国、秦国等(2)经济:①农业:

A)耕作方式和耕作技术:铁犁牛耕、“垄作法”

B)土地制度: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C)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

D)小农经济:含义、原因、特点、影响②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出现,冶铸、纺织、漆器、造船成为主要手工业;③商业:打破了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3)思想:“百家争鸣”(4)文化:①科技:

A)四大发明:

B)天文:

C)医学:②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出现,冶铸、纺织、漆器、造船成为主要手工业;③商业:私商的涌现打破了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3)思想:“百家争鸣”(4)文化:①科技:

A)四大发明:战国时的指南仪器“司南”;春秋战国时期,熟知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硝石;

B)天文: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用赤道坐标记录800多颗恒星位置),后人根据其内容编辑成《石氏星表》,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C)医学: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的《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2)文学艺术:

A)文学:

B)绘画:(2)文学艺术:

A)文学:《诗经》和楚辞

B)绘画:由萌芽走向成熟,盛行帛画、壁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阶段特征】

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形成了农耕经济的雏形;是国家产生和初步完善的重要时期,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对古代中华民族的政治观以及伦理产生了深刻影响,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源。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交替、除旧布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这一时期出现的政治制度、经济形式、思想文化奠定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础。第二部分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考试重点:秦汉确立和发展中央集权制度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封建大一统时代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1、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①内容:②特点:一、秦汉的政治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实现对地方的垂直管理2、汉朝:“汉承秦制”,调整巩固(表现):(1)中央官制:

原因:

内容:汉武帝设“中朝”作为决策机构,“三公九卿”演化为执行机构,称为“外朝”。东汉光武帝进一步扩大尚书台权力,尚书台成为中枢机构。(2)地方制度:

结果:解决:(3)监察制度:(4)选官制度:汉初丞相位高权重,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汉景帝时爆发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中外朝制汉初郡国并行刺史制察举制(举孝廉)1、秦朝:①在全国确立土地私有制②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③商业: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发展艰难。二、秦汉的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2、汉朝:小农经济发展(1)农业:①耕作方式和技术:②生产工具:二、秦汉的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垄作法、代田法(赵过)耧车、耦犁③水利工程:④土地制度:白渠、漕渠、龙首渠、“井渠”;黄河治理(东汉王景)两种土地私有制继续发展:自耕农私有、地主私有。两者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土地兼并不断。东汉时,租佃现象比较普遍。1)官营手工业A、历程:商周手工业,全部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西汉时主要行业都收归官办。B、历史地位:素称发达,冶金、制瓷、丝织等行业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2)手工业:C、手工业概况:①冶铸业:汉代开始用煤炭做燃料;高炉炼铁、炒钢技术;供风形式也有革命性变化,自然通风——人力皮囊——畜力鼓风——水排(东汉发明的水力冶铁工具)②纺织业:③陶瓷业:已相当发达,开通丝绸之路,远销欧亚,中国被称为丝国东汉制瓷技术成熟,烧出成熟的青瓷。(3)商业:秦汉:商业的初步发展A.原因: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汉文帝将抑商政策改为宽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实行“入粟拜爵”;两汉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B.表现:秦代:对“市”有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当面交易汉代:汉代乡村商业活跃,但没有专门市场。城市有专门管理机构,长安有东、西9市,市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市、坊界限分明理性思考:这一时期,我国封建经济有以下三个特点:(1)我国的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均在黄河流域,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结合得较为紧密。(2)以农业为代表,从“耕”到“播”的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得到发展和推广。(3)开始出现以陆海“丝绸之路”为主的对外贸易。(一)秦朝1、思想:(1)崇尚法家思想(2)焚书坑儒2、文化:(1)以法为教、严禁私学(2)统一文字(“书同文”)

:小篆(3)艺术:雕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评价:①有维护专制统治,巩固统一的作用;②但更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③成为二千年来文化专制政策的开端。三、秦汉的思想文化——文化昌盛,气势恢宏(二)汉朝:1、思想:形成思想大一统局面(1)汉初无为而治,经济得到恢复(2)董仲舒改造儒学,形成新儒学体系。(3)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控制2、文化:(1)科技:(2)艺术:(3)文学:(4)文字:(5)绘画门类的丰富。2、文化:(1)科技:造纸术(西汉早期已经发明、东汉蔡伦改进);农业(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医学(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基础,被后世誉为“万世宝典”)数学《九章算术》(2)艺术:楷书形成(钟繇)(3)文学:汉赋,司马相如作《子虚赋》;《史记》(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汉书》纪传体断代史(纪传体断代史东汉班固)(4)文字:小篆、隶书(5)绘画门类的丰富。小结:秦汉时期总特征:政治:秦汉时期,国家统一,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官僚体制逐渐代替贵族体制,奠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同西域各族发生密切交流;中国向朝鲜、日本、西亚和欧洲的交往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中外的经济交往频繁;思想:思想专制,服务政治;儒学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科技文化在世界长期领先的基础;科技文化得到很大发展;第三部分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魏晋南北朝一、时限:220——589年(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时期)北方南方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北朝南朝东汉隋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线索和时代特征历史线索魏晋南北朝(220—589)【时空穿梭】三国两晋南北朝魏蜀吴(220—265)(221—263)(222—280)西晋建立(265—316)统一(280—316)十六国东晋(304—439)(317—420)北魏建立:386统一:439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宋420齐梁陈589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十六国东晋581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北魏孝文帝改革内部矛盾重重危机四伏政治黑暗,租役沉重民族歧视,压迫汉族地主官僚不满——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二、改革的目的1、缓和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巩固统治2、改变鲜卑族落后状态,促进北魏的社会发展。三、内容前期:创建新制(1)特点: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2)措施及影响:①推行均田制;②推行租调制;③制定俸禄制;④设立三长制;后期——移风易俗(1)特点:孝文帝主持,以学习汉文化为主要目的。(2)措施:①迁都洛阳;②革除旧俗: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定门第等级;通婚姻;改籍贯;改革的内容按类别整理领域内容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社会生活均田制(土地制度)租调制(赋税制度)整顿吏治,俸禄制迁都洛阳移风易俗四、北魏孝文帝改革重大历史意义北方经济恢复发展⒈经济洛阳的繁盛⒉政治:缓和了民族和阶级矛盾,推动北魏政权封建化⒊民族关系: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为隋最终完成统一奠定经济基础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发展奠定基础性质:少数民族封建化改革经济上: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农业化)民族上:少数民族汉化过程;社会发展上:少数民族封建化过程。实质

民族融合(“三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文化一、经济的发展:1、农业:①北方农业生产:孝文帝改革后,逐渐恢复并迅速发展。②灌溉工具:重视农业水利工程的修建;曹魏时改制成翻车③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推广:犁和牛耕的广泛使用,新的耕作技术推广;④土地制度:均田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经济重心的南移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加速发展,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3、商业的发展

南北朝时期,在离城镇远、交通便利地方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也实行行政管理(《南齐书》中提到“草市尉”一职)。2、手工业冶铸业:灌钢法,使中国的冶钢技术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于世界二、思想:三教并立1、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佛道三家相互吸纳渗透。2、道教:东汉时在民间兴起,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3、佛教:起源于前6世纪印度,西汉末年至东汉初传入中国,成为中国文化思想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农耕文明与佛教文明的碰撞交汇,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4、魏晋时期,道教、佛教广泛传播,冲击儒家思想的地位,但儒家吸收佛、道精华取得新发展——呈现三教并立“三教合一”局面。三、文化(1)科技: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2)书法艺术:①文字发展历程:甲骨文——金文——小篆(秦)——隶书(秦、汉魏)——楷书(汉末)——行书(晋)——草书②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发展到自觉阶段。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③代表人物有秦朝李斯是著名篆书家。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代表作;《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总体特征:国家分裂,民族大融合政治上:①政权交替频繁,国家处于分裂状态,战乱不休,南北对峙。②少数民族政权建立,和汉族政权对峙。③民族文明共生与融合,民族融合的步伐加快。蕴含统一因素。经济上:①北方农业区仍是中国经济中心(北方经济的破坏和恢复交替出现);南方经济得到开发。②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文化上:科技发展,佛教兴盛、道教兴起,儒佛道三教并立(三教会同或“胡汉文化交融”)。第四部分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581——907)第四部分封建国家的繁荣——隋唐整体结构:隋朝(581年—618年

)唐朝(618年~907年

)考试重点: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唐代文学艺术方面的重大成就隋唐时期的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政治制度走向成熟

1、中央行政制度:三省六部制

2、地方制度:隋文帝时:废除郡级,形成州县两级唐太宗时:设道为地方监察区(后发展成行政实体)唐中期设置节度使,削弱了中央集权

3、选官制度:科举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1.先秦:选官主要按爵位;战国,商鞅变法按军功授爵。(标准:从爵位到军功)2.秦汉:西汉武帝时实行察举制,分察举(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