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法规主讲人:张云燕E-mail:zyy4856@第一章绪论一、法的概述:(一)概念: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正式的官方确定的行为规范。(二)本质:
1.法的正式性(官方性、国家性)
2.法的阶级性
3.法的物质制约性练习题: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法是社会的公共意志的体现。(2)法律有时候也是被统治阶级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结果。(3)法是统治阶级内部每个人、每个阶层意志的叠加。2.法与政策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三)农村法律与农村政策的关系:农村政策:
是根据党的路线、方针和原则,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适应一定时期的经济形势的发展及需要,在农业和农村经济领域内制定的某种战略目标和行动准则。法律:
是全国人民共同意志和利益的体现,中国共产党是全国人民共同利益的忠实代表,它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区别:
1.意志属性不同。2.规范形式不同。
3.实施方式不同。4.调整范围不同。
5.稳定程度不同联系:
1.农村政策指导农村法律的制定和实施。
2.农村法律对农业政策的作用,表现在:
A.农村法律是实现农村政策的重要形式;
B.农村法律一般是在总结党的农村政策的实践经验基础上,进一步集中群众的智慧而制定出来的。
C.农村法律对党的农村政策也有制约作用二、法的分类
(一)根据法的创制和适用主体的不同:国内法、国际法(二)根据法的效力、内容、制定程序的不同:根本法、普通法(三)根据法的效力范围的不同:一般法、特别法(四)根据法规定的具体内容的不同:实体法、程序法(五)根据法的创制、表达形式的不同:成文法、不成文法三、立法权(一)国家立法权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二)行政立法权
1.行政法规:国务院
2.部门规章: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3.地方政府规章:省级人民政府、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三)军事立法权1.军事法规:中央军委;2.军事规章:解放军各总部、军兵种、军区
(四)授权立法1.行政法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国务院;2.经济特区法规:全国人大授权经济特区所在的省、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五)地方立法权1.一般地方立法权:地方性法规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2.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权: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人大
3.特别行政区立法权:特别行政区法律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四、立法的效力
(一)上下位阶的法1.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2.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3.本级地方性法规>本级地方政府规章;4.省级地方性法规>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规;5.省级地方政府规章>较大的市的地方政府规章(二)同一位阶的法(没有上下之分)1.授权立法法律;2.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3.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4.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规省级地方政府规章2.根据宪法和法律,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A.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B.自治区的人大及常委会行使地方立法权
C.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D.自治州的人大常委会行使民族立法权五、农业立法体系(一)概念所谓体系,是指若干有联系的事物或由若干有关的部分所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或者系统。农业立法体系是指以切实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为目的,符合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之目标,由不同类别、不同层次、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既有一定的分工、又相互协调统一,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法律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二)农业立法体系的层次结构(主要从立法效力关系上进行界定)农业立法体系的层次结构可由以下五层组成:1.农业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统帅法或母法2.农业经济法律3.农村行政法规4.农村地方性法规5.农村行政规章
六、法律关系
(一)概念:指社会关系经法律规范调整所形成的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判断1:法律关系就是法律将要调整的社会关系本身。判断2:法律关系包括合法关系和违法关系。二)法律关系的种类:A.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B.纵向(隶属)的法律关系和横向(平权)的法律关系:C.单向(单务)法律关系、双向(双边)法律关系和多向(多边)法律关系:D.第一性法律关系(主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从法律关系)(三)法律关系构成1.主体2.客体3.内容
(四)法律关系的主体1.概念:法律关系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一定权利的享有者和一定义务的承担者。2.种类:A.公民(自然人):这里的公民既指中国公民,也指居住在中国境内或在境内活动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B.机构和组织(法人)一是各种国家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二是各种企事业组织和在中国领域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三是各政党和社会团体。这些机构和组织主体,在法学上可以笼统称之为“法人”。C.国家:在特殊情况下,国家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成为法律关系主体。3.主体构成的资格: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1)权利能力A.概念:又称权义能力(权利义务能力),是指能够参与一定的法律关系,依法享有一定权利和承担一定义务的法律资格。B.公民的权利能力和法人的权利能力之分的区别:首先:公民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而法人的权利能力始于依法成立,终止于法人消灭。其次:公民的权利能力具有平等性,而法人的权利能力因其成立的宗旨和业务范围的不同而各有所别。再次:公民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具有不一致性,而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则具有一致性。C.权利能力的分类:首先:根据享有权利能力的主体范围不同,可以分为一般权利能力和特殊的权利能力。其次:按照法律部门的不同可以分为民事权利能力、政治权利能力、行政权利能力、劳动权利能力、诉讼权利能力等。(2)行为能力A.概念:是指法律关系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B.分类(民法通则规定)(1)完全行为能力人(行为人对自己所为行为负完全责任):
A.年满18周岁的正常人。
B.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的,但能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2)限制行为能力人:
A.年满10周岁但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B.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患者。(3)无行为能力人:
A.未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
B.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患者。注意:I.无行为能力人所为的行为有下列结果:
A.处分微小零花钱的行为是有效的;
B.纯获利的行为是有效的;
C.其他行为是无效的。II.限制行为能力人所为的行为的后果:
A.纯获利的行为是有效的;
B.与自己年龄、智力相适应的行为是有效的;
C.与自己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行为是效力待定的,要经行为人的监护人的追认才能转化为有效的,否则为无效的行为的。III.公民的权利能力不同于行为能力。具有行为能力首先必须具有权利能力,但具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具有行为能力。但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是一致的,都是始于成立,终于注销。
(五)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主体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六)法律关系的客体
1.概念: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是构成法律关系的要素之一。
2.种类:A.物:禁止:
a.人类公共物或国家专有之物。b.文物或贵金属c.军事设施、武器。d.危害人类之物。B.经济行为C.智力成果七、诉讼时效(一)概念: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法院或仲裁机关保护其权利的权利。(二)时效的种类
1.普通诉讼时效:2年
2.特殊诉讼时效:(1)
1年:包括:a.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b.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c.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d.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等情形
(2)4年;
(3)3年【环保法42、海商法265】3.权利最长保护期间:20年(客观起算;不适用中止、中断;效力强于前两者)习题:甲、乙是兄弟,1983年8月15日父母去世留有房屋4间,遗嘱上说甲、乙各分得2间,乙当时在国外不知情,甲于是占有全部4间房屋。2002年9月9日乙回国后才得知继承一事。问:乙应于何时起诉甲才能获得法院支持?
A、2004年9月9日B、2003年8月15日
(三)诉讼时效的起算、中止、中断、延长
1.中止(1)概念:指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而暂时停止计算诉讼时效期间。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期间继续计算,暂停的时间不算。(2)中止事由——不可抗力、其他事由(死亡、丧失行为能力)(3)中止事由发生的时间:诉讼时效的最后6个月。2.中断(1)概念:指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2)中断事由
A.起诉——泛指一切通过国家机关或调解机关,主张权利的情况
B.请求——包括向债务人、债务人的代理人、财产代管人提出请求
C.同意3.延长——特殊事由,法院裁决。4.起算: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算练习题:1.2002年5月8日,王某骑车回家经过一工地时,掉入没有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的坑中,造成骨折。王某于同年6月10日找到建设项目的发包人和承包人要求赔偿,两单位相互推诿。同年6月13日,王某前往法院起诉,突遭台风袭击,中途返回。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本案诉讼时效期间于2003年6月10日届满
B.王某6月13日的行为引起诉讼时效中断
C.发包人应承担民事责任
D.承包人应承担民事责任2.2001年4月1日,范某从曹某处借款2万元,双方没有约定还款期。2003年3月22日,曹某通知范某还款,并留给其10天准备时间。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若曹某于2003年4月2日或其之后起诉,法院不再保护其权益
B.若曹某于2005年3月22日或其之后起诉,法院不再保护其权益
C.若曹某于2005年4月2日或其之后起诉,法院不再保护其权益
D.若曹某于2003年3月22日或其之后起诉,法院不再保护其权益3.甲在1996年3月1日借给乙1万元,约定1个月后还钱。乙到期未还,后甲曾经在1998年4月1日电话要求乙还钱,未果;甲又在1999年4月1日请求乙的财产代管人还钱,未果;甲又在2000年4月1日起诉乙,未果;2001年4月1日,乙良心发现,表示向乙还钱。问此时甲、乙之债的诉讼时效期间何时到期?4.若甲对乙的债权已过诉讼时效一年,下列说法何者正确?
A.乙若对甲进行清偿,则事后无权要求甲返还
B.丙若对甲进行清偿,则无权对乙进行追偿
C.甲不能对乙的房屋行使抵押权
D.倘甲催告乙还款,乙在催款通知上签字,诉讼时效将因中断而重新起算七、法律责任1.概念:法律责任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法律责任的特点:(1)承担法律责任的最终依据是法律;(2)法律责任具有国家强制性。2.种类:(1)民事责任:其主要形式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八、解决纠纷的途径1.协商2.调解(2)刑事责任:如: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3)行政责任①行政责任包括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②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暂扣或吊销营业执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3.行政复议
是指当事人对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理决定有意见,向行政机关提出要求重新处理的一种制度。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通过行政救济途径解决行政争议的一种方法,行政复议有以下四个特点:
(1)提出行政复议的人,必须是认为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法人和其他组织。
(2)当事人提出行政复议,必须是在行政机关已经做出行政决定之后,如果行政机关尚没做出决定,则不存在复议问题。复议的任务是解决行政争议,而不是解决民事或其他争议。
(3)当事人对行政机关的行政决定不服,只能按法律规定,向有行政复议权的行政机关申请复(4)行政复议,以书面审查为主,以不调解为原则。行政复议的结论做出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只要法律未规定复议决定为终局裁决的,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仍可以按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请诉讼。4.仲裁一裁终局原则:当事人一旦达成了将争议提交仲裁的仲裁协议,便排除了法院的管辖权。若一方当事人向法院起诉,法院不予受理,除非仲裁协议无效。裁决一经作出即为终局,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就所裁争议具有定案效力。但是裁决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销或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就该纠纷可以根据双方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5.诉讼
诉讼的一般地域管辖原则:原告就被告原则。
(1)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2)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由两个以上人民法院管辖的,各人民法院均有管辖。
第二章农业法一、基本原则
1.强化保障措施,保护农业农村发展;
2.巩固农村改革成果,推进农村市场经济发展与改革;
3.适应农村一体化发展要求,整体考虑“三农问题”;
4.切实保障农民权益,明确行政和司法救济措施。二、农业法的主体农业行政管理机关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农业生产化企业、国营农场(种子公司、蔬菜公司)、乡镇企业)农户(农民、农业劳动者)三、农业法的适用范围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作为一个整体列入农业法的调整对象范围。四、农业法的内容(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是农业生产经营形式及其制度的总称。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发展:1.1950-1957年: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合作社2.1958-1977年: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3.1978年以后: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国家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依法保障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保护农民对承包土地的使用权。
二)农业生产1.本法所称农业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2.本法所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和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三)农村品流通与加工农业法对其作了以下规定:1.明确了农产品购销体制改革方向,规定农产品的购销实行市场调节。2.明确了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规定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3.规范市场流通秩序,疏通“绿色通道”4.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乡镇企业从事农产品加工(四)粮食安全农业法规定:1.保护粮食生产能力,建立耕地保护制度;2.国家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对粮食主产区给予重点扶持,建设稳定的商品粮生产基地;3.对部分粮食品种可以实行保护价制度;4.国家建立粮食安全预警制度和分级储备调节制度;5.国家建立粮食风险基金;6.国家提倡珍惜和节约粮食。(五)农业投入与支持保护农业投入是指用于种植业、林业(不包括森林工业)、水利、气象、畜牧业、渔业、农垦、农机以及农村其他事业方面的资金、物资投入,包括劳动积累。农业资金投入按来源分,主要包括:国家(含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农资金(包括基本建设拨款)、农业贷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用于农业生产的投资、乡镇企业支农资金、农业劳动者用于农业生产的投资、农业利用外资部分。(六)农业科技与农业教育(七)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保护(八)农民权益保护(九)农村经济发展(十)执法监督(十一)法律责任五、农业主体(一)概念农业主体:狭义的农业主体,指的是从事农业生产,以农业(狭义的农业)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农民,仅限于农业生产主体中的农民和农户。广义的农业主体:在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以及产后的各类农业生产和经营主体,既包括农民和农户,同时又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村民委员会以及相关农业法人。(二)、农村承包经营户的法律地位和财产责任(三)、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四)、村民委员会
第三章资源环境法
第一节环境资源法的基本原则及基本制度
一、基本原则(一)
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
1.含义:指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环境资源合理利用保护要统筹兼顾、有机结合,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经济建设、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2.
最终目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构成危害。
(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1.
含义
预防为主,是指在国家的环境与资源管理中,通过计划、规划及各种管理手段,采取防范性措施,防止环境损害的发生。预防为主,不是代替治理措施,也不是治理不重要。对于已经发生的环境污染与破坏,要采取积极的治理措施,做到防治结合。2.坚持这一原则的原因:第一,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一般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易及时发现。第二,环境污染造成的影响难以很快消除。第三,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大,除此之外,用于治理污染的费用也是较高的。如上所述,国外很多国家每年大约支出国民经济总产值的百分之二治理污染,消除危害
(三)奖励综合利用的原则
1.含义:指把物质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中(如工业、农业、人民生活)排放的各种“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做到物尽其用以便使整个社会生产和消费的排泄物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2.思考:在我国,废物综合利用的重要性?
(四)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的原则
1.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原则的含义是强制污染和破坏环境与资源者承担责任的一项环境与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1)开发者养护,是指对环境和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组织或个人,有责任对其进行恢复、整治和养护。(2)污染者治理,是指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组织或个人,有责任对其污染源和被污染的环境进行治理。目的,明确污染者责任,促进企业治理污染,保护环境。2.污染者负担费用的范围:(1)消除污染费用。包括治理污染源和恢复被污染的环境的费用。(2)损害赔偿费用。是指对环境污染的受害者,赔偿其人身和财产损失。3.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4.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业事业单位,依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并负责治理。
(五)环境保护的民主原则
环境保护既是公民的一项项基本权利,也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二、基本制度(一)环境规划制度1.概念:根据国家或地区的环境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一定时期的和一定范围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活动进行的总体安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管辖范围内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拟订环境保护规划,经计划部门综合平衡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2)作用:通过土地利用规划,特别是控制土地使用权,就能从总体上控制各项活动,作到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它是一种积极的、治本的措施,也是一项综合性的先进的管理制度。
2.环境规划的分类和内容(1)按规划的时间期限分为:短期规划、中期规划和长规规划。通常短期规划以5年为限,中期规划以15年为限,长期规划以20、30、50年为限。(2)按规划的法定效力分为:强制性规划和指导性规划。(3)按规划的性质可以分为:A.污染控制规划B.国民经济整体规划C.国土利用规划:每一类还可以按范围、行业或专业再细划成子项规划。其中,污染控制规划是针对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编制的,主要是对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生活等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而规定的防治目标和措施。
(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
概念:对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开发活动和各种规划,预先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提出环境影响及防治方案的报告,经主管当局批准才能进行建设,这就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它属于预先性的评价。它是一项决定项目能否进行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制度。
2.适用范围:
环境影响评价适用于我国领域和我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对环境有影响的一切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和区域开发建设项目,其中包括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的建设项目。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首创于美国。我国在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中,规定实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制度。4.环境影响评价的形式:(1)环境影响评价书: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2)环境影响报告表: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3)环境影响登记表: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分类管理的目录由环保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三)“三同时”制度
1.概念:是指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包括小型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其他工程项目,其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和其他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2.作用:“三同时”制度是我国首创的。它是总结我国环境与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为我国法律所确认的一项重要的控制新污染的法律制度。“三同时”制度的实行应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结合起来,成为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完整的环境与资源管理制度。思考: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三同时制度的区别?3.适用范围:该制度适用于下几个方面的开发建设项目:(1)新建、扩建、改建项目;(2)技术改造项目;(3)一切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其他工程建设项目;4.其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关系:“三同时”制度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最早确立的制度。它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一样,都是预防新污染源提出的积极措施。但两者又有些不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在建设项目进行前,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的要求。而“三同时”制度则是要求那些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要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以保证污染物消灭在生产过程中。因此,可以说,“三同时”制度是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补充,是防止新污染的第二道关卡。5.“三同时”制度在不同阶段的要求(1)设计阶段: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投入施工前,必须向环境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初步设计中的环保篇章,内容包括:
A.环境资源保护措施的设计依据;
B.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审批规定的各项要求和措施;C.防治污染的处理工艺流程、预期效果;对资源开发引起的生态变化所采取的防范措施;D.绿化设计、监测手段;E.环境资源保护投资概算等。施工图设计,必须按照已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及环境保护篇章的各种规定的要求设计。(2)施工阶段: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应将环境资源保护工厂纳入施工计划、建设进度,作好环境资源保护工程组织工作,保证环保设施施工所需要的资金、材料供应,落实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对施工阶段的要求。(3)竣工验收阶段:建设项目建成后,建设单位必须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的规定,履行验收手续,经批准后才可正式投入生产或使用。(四)许可证制度
1.概念:凡是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各种规划、开发、建设项目、排污设施或经营活动,其建设者或经营者,需要先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查批准,颁发许可证后才能从事该项活动,这就是许可证制度。2.在环境保护方面,最经常涉及的是排污许可证制度,而目前我国只在水污染防止方面实行了水污染物的排污许可证制度。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排污申报登记(发放许可证的重要基础工作)(2)确定本地区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和分配污染物总量削减指标。(发放许可证最核心的工作)(3)发放许可证(4)发证后的监督管理(五)征收排污费制度
1.概念:是指国家环境管理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对排污者征收一定费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2.排污收费的对象:凡是超过标准排放污染物的单位,不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都要交纳排污费(向水体排污都要交纳排污费,超标排污要交纳超标排污费)。
3.排污收费的范围:征收排污费的污染物包括污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放射性物质等5大类。但是,对于蒸汽机车和其他流动污染源排放的废气,在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贮存或处置的设施、处置的工业固体废物,进入城市水集中处理设施的污水,不征收排污费。(六)环境标准制度
1.概念:是国家为了维护环境质量、控制污染,从而保护人群健康、社会财富和生态平衡,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各种技术规范的总称。2.我国的环境标准的分类:(1)环境质量标准:
A.概念:以维护一定的环境质量,保护人群健康、社会财富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为目标,规定环境中各类有害物质(或因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容许含量,叫做环境质量标准。
B.作用:
环境环境标准反映了人群、动植物和生态系统对环境质量的综合要求,也标志着在一定时期国家为控制污染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能达到的水平。它体现环境目标的要求,是评价环境是否受到污染和制订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
(2)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了实现国家的环境目标和环境质量标准,对污染源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的浓度和数量所作的限量规定就是污染物排放标准。(3)环保基础标准和环保方法标准:是为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需要遵守的具有指导意义的符号、指南、导则以及关于抽样、分析、试验、监测的方法。3.环境标准的分级我国的环境标准分为两级,(1)国家环境标准;(2)地方环境标准:地方级,实际上是省级,因此,我们又可以将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级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级(省级)两级。
4.环境标准制定权利的划分(1)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制定所有种类的环境标准。(2)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只能就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规定的项目制定地方补充标准,对国家已有规定的,不能另行制定标准;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未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规定的项目,只能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而不能制定宽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3)地方环境标准必须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无权制定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和环境样品标准。习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省级政府制定的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应报国务院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备案B国务院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国家及地方环境质量标准C省级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已做出规定的项目,不得再另行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D省级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已做出规定的项目,可依地方实际情况制定略低于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地方标准2.下列关于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权限和效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凡是向已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区域排污染物的,应当执行国家通行的排污标准B国家排污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省级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地方排污标准C省级人民政府在制定地方排污标准时,可略低于已有国家排污标准D地方排污标准须报国务院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六)限期治理制度
1.概念:是指对现已存在的危害环境的污染源,由法定机关作出决定,令其在一定期限内治理并达到规定要求的一整套措施。2.限期治理的对象目前法律规定的限期治理对象主要有两类:A.是位于特别保护区域内的超标排污的污染源。
I.在国务院、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按规定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的工业生产设施;
II.建设其他设施,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
III.已经建成的设施,其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的,要限期治理。B.是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源。实践中通常是根据污染物的排放是否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影响和危害、是否严重扰民、经济效益是否远小于环境危害所造成的损失、是否属于有条件治理而不治理等情况,来考虑是否属于严重污染。3.限期治理的决定权:
(1)市、县或者市、县以下人民政府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的限期治理:由市、县人民政府决定;(2)中央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直接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的限期治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4.限期治理的目标和期限(1)目标:一般情况下是浓度目标,即通过限期治理使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达到一定的排放标准。(2)期限:由决定限期治理的机关根据污染源的具体情况、治理的难度、治理能力等因素来合理确定。其最长期限不得超过3年。习题对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中央直接管辖的企事业单位,下列哪个单位可决定其限期治理()?A此企事业单位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B此企事业单位所在地省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C此企事业单位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D此企事业单位所在地县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七)环境资源监测制度1.概念:指依法从事环境资源监测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运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对环境资源各项要素或污染物的状况进行测定的活动。2.内容:(1)
物理指标的测定:噪声、振动、电磁波、放射性等水平的监测。(2)化学指标的测定:各种化学物质在空气、水体、土壤和生物体内水平的监测。(3)生态系统的监测:主要监测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系统的变化,如乱砍滥伐森林或草原过度放牧引起的水土流失及土地沙化,二氧化碳等的过量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
3.环境资源监测的管理:(1)环境资源检测机构:包括四级环境监测站。一级站是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二级站是省级站。三级站是省辖市区监测站。四级站是各区、县(县级市)的环境监测站。(2)环境资源监察员:由国家在各级环境资源监测站设立的专门从事环境资源检察工作的人员,是环境监测站对各单位及个人排放污染物情况和破坏或影响环境质量的行为进行监测和监督检查的代表。(3)环境资源监测网:分为国家网、省级网和市级网三级(4)环境资源监测报告制度:环境资源实行月报、年报和定期编报环境资源质量报告书的制度。第二节环境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1.法律责任主体:是指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在其实施加害或违法行为时,应承担一定法律责任者。凡是对环境和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者,或对环境保护负有监督、管理职责者,都可能成为法律责任的主体。2.法律责任的客体:是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中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亦即在实施违法活动时所指向的对象。即行为和物。(1)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如果违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从事法律禁止的行为(作为)或不履行法定的职责或义务(不作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环境违法行为,同一般违法行为如民事、刑事相比较有一个重要特点,它具有持续性、反复性的特点,惩罚有的也实行连续性的惩罚。(2)物。是指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对象,可能成为违法行为指向的各种物。这里包括一切人们可以控制、支配和具有环境功能的自然物和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环境违法行为指向的物,通常表现为自然物的各种环境要素和社会财富。3.法律责任的主观:(1)概念:是指法律责任的主体在实施违法行为时的主观心理状态。一般分为故意或过失(民法中称为过错)。(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在追究某人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时,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故意或过失被视为必备要件。(3)在环境损害引起的民事责任中,不要求具备故意或过失要件,只要实施了危害环境的行为并造成危害后果时,即可追究其民事责任。4.法律责任的客观方面:是指行为的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在特定情况下,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不能一概视为违法行为:例如生产工艺未解决而国家又需要该产品的某些企业的排污行为;某些水利工程未设过鱼设施;符合排放标准的排污行为因该地区污染源过于集中而造成环境污染等。这些行为不视为违法行为因而不承担行政责任,但可能承担民事责任和治理责任。
二、行政责任
(一)行政责任的概念是指违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和国家行政法规所规定的行政义务或法律禁止事项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二)行政制裁的方式
1.根据环境行政责任承担主体的不同,可以把其分为:(1)环境行政管理主体所承担的责任:其责任种类主要包括:撤销违法行政行为;履行法定职责;赔偿行政相对人损失、行政处分。另外,在有些情况下,还有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等责任形式。(2)环境行政相对人的环境行政责任:是指因环境行政相对人违反环境法或不履行法定环境保护义务而受到的环境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环境法中主要规定了环境行政相对人的环境行政责任,以环境行政处罚为主。2.根据环境行政处罚的性质和作用可分为三大类:(1)申诫罚。申诫罚又叫精神罚,是指环境行政管理机关向违法者提出告诫,指明其违法行为,使受罚人在精神和名誉上受到损害的制裁方式。它主要适用与轻微的环境违法行为或尚未造成实际危害后果的环境违法行为。在环境法中,明确规定的申诫罚只有警告一种。(2)行为罚。行为罚又称为能力罚,是指行政管理机关依法限制或剥夺环境违法行为人某种特定行为能力,令其作为或不作为的制裁方式。它是对具有某种法定资格或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作为或不作为义务的违法行为人实施的制裁。其方式主要有责令限期改正、责令停止建设、责令重新安装使用污染防治设施、责令停止生产或使用、责令停业、责令关闭等。(3)财产罚。财产罚又称为经济罚,是指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对环境违法行为人的某种财产利益加以剥夺的制裁方式。在环境法中,财产罚的主要形式有:罚款,没收,包括没收违法所得和没收从事非法活动的工具、财物等;责令支付消除污染费用、责令赔偿损失、加收排污费等。三、环境民事责任(一)传统民事责任构成要件包括:
⒈主观上有过错;⒉行为的违法性;⒊损害结果;⒋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二)环境民事责任1.构成:首先,承担环境民事责任的环境侵权行为不一定是违法的,合法的行为造成环境危害后果也要承担环境民事责任。其次,承担环境民事责任不要求侵权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对于无过失行为也要求承担责任。因此,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便只有以下三个方面:(1)须有危害环境的行为存在;(2)须有环境损害的事实存在;(3)危害环境的行为须与环境损害的事实有因果关系。2.环境民事责任的免除:(1)不可抗力(2)受害人过错(3)第三人过错特别注意:受害人和第三人过错的免责情形,必须是受害人和第三人都是完全行为能力人,如果是自然人主体的话,因为无行为能力和限制性为能力主体是不问其主观要件的。
1989年,辽宁省某乡岗岗村群众向市环保局投诉,称自1988年以来,该市矿务局设在该村的排矸场,由矸石自燃产生大量有毒烟气,使附近农田果园受到污染损害,要求赔偿损失。市环保局受理了此案。经调查化验发现,排矸场矸石自燃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硫,严重超标,持续时间长,是造成附近农作物、果木损害的主要原因。排矸场认为,国家对排矸污染问题没有具体规定,拒不承担责任。同时主张在煤矿生产中必然环节是排放煤矸石。限于我国煤矸石及煤炭技术水平,可燃物品不可避免地进入矸石,这才导致自燃。它认为属于不可抗力,因此不必承担责任。
【问题】
(1)该场应否承担赔偿责任?为什么?
(2)该场的主张能否成立?这是否属于不可抗而构成免责理由?3.环境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1)停止侵害(2)排除危害(3)消除危害(4)恢复原状(5)赔偿损失四、环境刑事责任五、环境纠纷的处理程序
(一)环境行政纠纷处理程序:
1.环境行政纠纷,可以通过环境行政复议和环境行政诉讼解决。
2.对于环境行政诉讼时效,环境保护法作了不同于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诉讼时效为15天;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诉讼时效为15天。
(二)环境民事纠纷处理程序
1.环境行政调解处理:(1)概念: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应当事人的请求对环境污染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进行调解处理的程序。(2)环境行政调解处理既不是必经程序,也不是最终程序。环境民事纠纷当事人对行政调解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不经过行政调解处理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环境行政调解处理决定没有强制执行的效力,对调解处理决定不服的,不能提起行政诉讼,而应提起以对方当事人为被告的环境民事诉讼。2.环境民事诉讼环境民事诉讼与其他民事诉讼相比有以下几点区别:(1)环境民事诉讼时效为3年。环境保护法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3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2)环境民事诉讼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对原告提出的侵权事实,被告否认的,由被告负举证责任。之所以在环境民事诉讼中适用举证责任倒置,是因为要求原告证明被告从事排污行为、排污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十分困难,如果实行原告举证无异于剥夺受害者的胜诉权。(3)因果关系推定。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实行因果关系推定,即被告不能证明自己与环境污染危害无关如行为人排放的污染物可能产生受害人遭受的污染,就推定因果关系存在。(4)起诉资格的放宽。一般民事和行政诉讼,必须是与诉讼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定,公民对污染与破坏环境(包括资源)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习题1.甲县拟新建一造纸厂,因建成后的造纸厂将排出有机毒液,排放时可能会影响周围环境,造纸厂筹建人员中有人建议先征得县环境保护部门的同意,有人则认为“造纸厂的建设已经征得项目主管部门的同意,没有必要再通过环境保护部门的认可”。(1)新建造纸厂是否需要征得县环境保护部门的同意?为什么?(2)新建造纸厂如果排出的废水给周围的农田造成损害的,则造纸厂在哪些情况下可以免除承担赔偿责任?对这一免除责任的条件哪一方承担举证责任?为什么?(3)新建造纸厂如果排出的废水于1999年9月1日给周围的农田造成损害的,如果此农户在2002年5月10日向法院起诉,法院是否保护其权益?为什么?此种情况是发生诉讼时效的中止还是中断?为什么?2.2002年7月,由于天气干旱,农民王三的农作物缺水,王三便将某甲公司排放的污水引入自己的农田灌溉,结果造成农作物死亡,王三要求甲公司承担赔偿责任。下列是关于此案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A王三提起诉讼的最后期限是2005年7月B甲公司须举证证明损害是由王三自己的行为造成的方可免责C王三可以直接以甲公司为被告提起诉讼D根据无过错原则,甲公司应承担赔偿责任3.有关环境民事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理后,受害当事人对处理不服应向人民法院提起何种性质的诉讼()?A行政诉讼,环境侵权责任人为被告B行政诉讼,侵权责任人及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为被告C民事诉讼,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为被告D民事诉讼,侵权责任人为被告4.下列关于环境污染危害的民事责任及环境民事纠纷解决叙述错误的有()。A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个人赔偿损失B赔偿责任和赔偿金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依法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处理C当事人对环保部门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D未经环保部门处理,当事人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5.某工厂向附近一小河流排放工业污水,已取得排污许可证,并向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交纳排污费。某日,厂技术人员赵某错误操作,致使一次排除出污水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含量超标。以下是对随后发生的各种事件的责任判断,哪个是正确的?()A附近村民甲因自己看管不严,其养的牛越过围栏至河边饮此水而亡,该厂不承担赔偿责任B数日后,该河段水质渐趋恢复正常,附近村民乙的一条牛因饮此河水后患病,丧失耕作能力,该厂须承担赔偿责任C该厂超标污染的河水流入村民某丙承包的农田,造成秧苗损失1000元,丙欲起诉,应将该厂与赵某列为共同被告D该厂超标排物致使附近丁村农作物大面积死亡及牲禽大量死亡,由此只发生民事赔偿责任而不发生刑事责任6.张三养的牛因饮用东东钢铁厂排放的污水而死亡,张三向法院起诉要求东东钢铁厂赔偿,其抗辩理由可有()。A事件是受害人自我致害B事件发生系第三人过错所致C钢铁厂所排污水毒性轻微D事件系不可抗力导致下列哪些情形下所发生的环境损害后果,化工厂可依法免于承担损害赔偿的法律责任?()A由于操作员没有按照规定检验仪表,使密闭在蓄水池中的废水外溢,污染了化工厂外的河水,致使周围农民利用该条河水灌溉的种植农作物严重减产,直接经济损失达20多万元B农民李四因仇恨张三,故意将化工厂排放出的废水引流到张三养殖的鱼塘内,致使张三养殖的鱼苗全部死亡,遭受3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C某年夏天,由于化工厂未采取任何防范措施,致使其向大气中排放的微量酸性物质在久不能散的逆温条件下形成酸雨,造成周围居民健康受害D农民王五听说化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氮肥等物,于是,就趁夜晚连续多日偷灌化工厂废水给自己的菜地。可是,当他将成熟蔬菜送到有关机关进行检验准备上市时,却被检验部门告之,因蔬菜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而予以没收、销毁。王五由此遭受经济损失达5万多元
第四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农民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不包括农业工人)。合作,就是由于同样的需求,一群人聚集起来,共同去做一件事。由于合作,人多力量大,可以做比一个人单打独斗时更大的事,也更容易把事情做好。
第一节总则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概念、服务对象以及遵循原则(一)概念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1.强调的是必须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来组建专业合作社,确保了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2.强调了自愿原则,也就是农民群众可以自由加入或者退出专业合作社。3.规定入社社员是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是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简而言之就是生产同一类农产品的农民、能够为此类农产品生产经营提供服务的农民、企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4.规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性质是互助性经济组织,确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市场主体地位。简单理解就是,对外能够为社员销售、加工、运输、贮藏农产品,对内为社员采购农业生产资料,提供技术、信息等服务。同类,是指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规定的中类以下的分类标准为基础,提供该类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以及与该类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某村村民早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前就成立了“三农协会”,在镇政府的支持下,该协会经常组织农业技术讲座,培养了一大批好帮手,经常组织文化活动,办歌咏比赛、学秧歌舞蹈,身受农民们的欢迎。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一颁布,协会的负责人一致认为该协会应该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注册为法人,否则就违法了。村民们去咨询“三农学会”怎样注册为合法的专业合作社,却被告知,该协会不能被注册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只有从事经营活动的实体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才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二)服务对象: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三)遵循原则:
1.成员以农民为主体;
2.以服务成员为宗旨,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
3.入社自愿、退社自由;
4.成员地位平等,实行民主管理;
5.盈余主要按照成员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注意:首先是其成员主体是农民,至少要占到成员总数的80%。成员总数在20以下的,可以有1个企业、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成员;成员总数超过20人的,企业、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成员不得超过成员总数的5%,其目的是从法律上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的利益。第二是以服务成员为宗旨,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也就是说只要加入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可以获得其提供的服务,同时,专业合作社必需为全体成员谋利,而不是为少数人谋利。第三是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充分体现和尊重农民群众的经营自主权,这也是国际合作社联盟规定和国外通行的做法。
第四是成员地位平等,实行民主管理。主要体现在享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其成员各享有1票的基本表决权。从法律上防止了少数出资额或者交易量(额)较大的成员对专业合作社的操纵,同时对此部份成员设立了有一定限制的附加表决权。第五是盈余主要按成员与专业合作社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其目的是鼓励成员多通过专业合作社对外销售产品,以形成规模优势,获取更高的利益。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性质:依照本法登记,取得法人资格。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国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体制后,新出现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这种组织既不同于企业法人、也不同于社会团体法人,更不是个人合伙或者合伙企业,而是一种全新的经济组织形态。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产:对由成员出资、公积金、国家财政直接补助、他人捐赠以及合法取得的其他资产所形成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处分的权利,并以上述财产对债务承担责任。与企业、其他类型的农民合作组织相比,体现五个特点:主要由享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民组成;体现成员经济参与和实现某种经济目的;围绕某类农产品生产经营或者某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而组织起来;是遵循合作社的一般原则而成立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对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四、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责任:以其账户内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为限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责任。
公积金又称储备金,是企业为了巩固自身的财产基础,提高企业的信用和预防意外亏损依照法律和企业章程的规定,在企业资本以外积存的资金。此项公积金与企业资本的性质相同,又称企业的附加资本。
和公司相比只多了公积金份额为限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责任,这种有限责任的承担方式无疑是鼓励广大农民积极参与投资。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处于发展过程中,由弱小的农民组成,采取有限责任形式,有利于促进农民建立或者加入合作社,从而利用合作社从事生产经营,并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第二节设立和登记一、设立条件(一)有五名以上符合下列条件的成员;
1.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以及从事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业务直接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能够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的服务,承认并遵守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履行章程规定的入社手续的,可以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但是,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单位不得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置备成员名册,并报登记机关。
注意:自然人成员要符合两个条件:一须为中国公民;二须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即并能以自己的名义在合作社中享有权利承担义务。并且满足:A.能够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的服务。B.承认并遵守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C.履行章程规定的入社手续。对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而言,要求其必须从事与合作社业务直接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允许多种形式的组织成为合作社的成员,既可以增强合作社的经营实力,又可以使各种组织通过合作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实现双赢。如龙头企业、科研院所或者科技协会等单位可以以组织的身份加入,参与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思考:为什么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单位不得加入合作社?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单位不得加入合作社。这些单位一般有两类:政府系统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党委系统担负党的领导机关工作职能的事业单位。本条排除了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单位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可能性,是因为这些单位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保持中立性与否可能影响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公平。置备成员名册,并报登记机关。这和股东名册一样即只有记载在成员名册中并报登记机关后,该成员才可以对抗第三人.
2.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中,农民至少应当占成员总数的百分之八十。成员总数二十人以下的,可以有一个企业、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成员;成员总数超过二十人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成员不得超过成员总数的百分之五。思考:为什么规定农民的比例占大数?企业的数有了限制?合作社成立的目的是在于满足成员的“共同的经济和社会需求”,因此农民必须占绝大多数的比例。相对的企业数有了限制,因为企业进入多了,特别是同类企业,势必有无序竞争的可能。企业、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限定在从事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业务直接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直接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合作社从事的农产品生产、运输、贮藏、加工、销售及相关服务活动。同时,应当坚持“以服务成员为宗旨,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的原则,而不能只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进一步增加时令蔬菜产量,扩大销量,为民果蔬经销公司联合与其常年合作的龙泉村8位菜民,以及玉龙投资公司,打算三方联合成立合作社,在技术上相互辅助,共同拓展市场,帮助8位菜民解决缺少资金和经营经验的问题,三方协商后,备齐相关资料共同前去申报,工商部门以该申请不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比例为由予以驳回。(二)有符合本法规定的章程;(三)有符合本法规定的组织机构;(四)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名称和章程确定的住所;(农民专业合作社名称体现其经营业务的特点)(五)有符合章程规定的成员出资。5位种羊养殖专业户协议成立了一个种羊繁殖、销售专业合作社,于是,他们带着相关资料来到工商管理部门进行登记,在审核过程中告知合作社的名称为“鸿运养殖合作社”,没有准确地体现出其合作社经营业务的特点,因此,工商部门以不符合登记规定的要求,建议更改名称,最后,他们按照规定把名称改为“鸿运种羊养殖专业合作社”,至此,工商部门为他们办理了登记手续。二、设立大会
设立大会是合作社尚未成立时设立人的议事机构,而成员大会则是存续期间合作社的权力机构。
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召开由全体设立人参加的设立大会。设立时自愿成为该社成员的人为设立人。设立大会行使下列职权:(一)通过本社章程,章程应当由全体设立人一致通过;(二)选举产生理事长、理事、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成员;(三)审议其他重大事项。三、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其是合作社在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规定的框架内,由本社的全体成员根据本社的特点和发展目标制定的,并由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是合作社设立的必要条件和必经程序之一。由于制定章程是多数人的共同行为,所以,必须经全体设立人一致通过,才能形成章程。章程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全体设立人在章程上签名、盖章。二、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享有的权利:(一)参加成员大会,并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按照章程规定对本社实行民主管理;(二)利用本社提供的服务和生产经营设施;(三)按照章程规定或者成员大会决议分享盈余;(四)查阅本社的章程、成员名册、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大会记录、理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财务会计报告和会计账簿;(五)章程规定的其他权利。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大会的表决权1.选举和表决,实行一人一票制,成员各享有一票的基本表决权。2.出资额或者与本社交易量(额)较大的成员按照章程规定,可以享有附加表决权。本社的附加表决权总票数,不得超过本社成员基本表决权总票数的百分之二十。享有附加表决权的成员及其享有的附加表决权数,应当在每次成员大会召开时告知出席会议的成员。3.章程可以限制附加表决权行使的范围。四、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承担的义务:(一)执行成员大会、成员代表大会和理事会的决议;(二)按照章程规定向本社出资;(三)按照章程规定与本社进行交易;(四)按照章程规定承担亏损;(五)章程规定的其他义务。五、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退社:(一)退社条件:1.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要求退社的,应当在财务年度终了的三个月前向理事长或者理事会提出;其中,企业、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成员退社,应当在财务年度终了的六个月前提出;章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2.成员在其资格终止前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订立的合同,应当继续履行;章程另有规定或者与本社另有约定的除外。3.退社成员的成员资格自财务年度终了时终止。(二)退社后果:1.成员资格终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按照章程规定的方式和期限,退还记载在该成员账户内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2.对成员资格终止前的可分配盈余,依照下列规定向其返还。A、在弥补亏损、提取公积金后的当年盈余,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分配盈余。可分配盈余按照下列规定返还或者分配给成员,具体分配办法按照章程规定或者经成员大会决议确定;B按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返还总额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百分之六十;C、按前项规定返还后的剩余部分,以成员账户中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以及本社接受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和他人捐赠形成的财产平均量化到成员的份额,按比例分配给本社成员。3.资格终止的成员应当按照章程规定分摊资格终止前本社的亏损及债务。第四节组织机构一、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大会(一)组成及性质:由全体成员组成,是本社的权力机构。(二)职权:
1.修改章程;
2.选举和罢免理事长、理事、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成员;
3.决定重大财产处置、对外投资、对外担保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其他重大事项;4.批准年度业务报告、盈余分配方案、亏损处理方案;5.对合并、分立、解散、清算作出决议;6.决定聘用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资格和任期;7.听取理事长或者理事会关于成员变动情况的报告;8.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三)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大会的召开1.召开条件:出席人数应当达到成员总数三分之二以上。2.决议的通过:成员大会选举或者作出决议,应当由本社成员表决权总数过半数通过;作出修改章程或者合并、分立、解散的决议应当由本社成员表决权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章程对表决权数有较高规定的,从其规定。3.会议的种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大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的召集由章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二十日内召开临时成员大会:
A、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成员提议;
B、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提议;
C、章程规定的其他情形。定期会议(成员年会)。定期会议何时召开应当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的规定,如规定一年召开几次会议,具体什么时间召开等。
临时会议也称特别会议,是指定期会议以外的必要时候,由于发生法定事由或者根据法定人员、机构的提议而召开的成员会议。(四)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超过一百五十人的,可以按照章程规定设立成员代表大会。成员代表大会按照章程规定可以行使成员大会的部分或者全部职权。二、理事会: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理事长一名,可以设理事会。理事长为本社的法定代表人。合作社作为法人进行工商登记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从设立起就明确合作社的法定代表人。因此本法规定,理事长为本社的法定代表人。合作社设理事长是本法明确规定的,不管合作社的规模大小、成员多少,也不管合作社有无理事会,都要设理事长。合作社规模较小,成员人数很少,没有必要设立理事会的,由一个成员信任的人作为理事长来负责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工作就可以了,这样有利于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合作社是否设立理事会及理事的人数,本法并未作强制性规定,而由章程规定。理事长、理事会由成员大会从本社成员中选举产生,对成员大会负责,其产生办法、职权、任期、议事规则由章程规定。合作社的监督是由全体成员进行的监督,强调的是成员的直接监督。由此,本条规定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不是必设机构。是否设执行监事和监事会由合作社在章程中规定。一般讲,合作社设执行监事的,不再设监事会。其职权:(1)监督、检查合作社的财务状况和业务执行情况,包括对本社的财务进行内部审计;(2)对理事长或者理事会、经理等管理人员的职务行为进行监督;(3)提议召开临时成员大会。
三、监事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设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理事长、理事、经理和财务会计人员不得兼任监事。四、理事长、理事、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成员的产生:由成员大会从本社成员中选举产生,依照本法和章程的规定行使职权,对成员大会负责。五、理事会会议、监事会会议的表决:实行一人一票。六、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应当将所议事项的决定作成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成员、理事、监事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名。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或者理事会可以按照成员大会的决定聘任经理和财务会计人员,理事长或者理事可以兼任经理。经理按照章程规定或者理事会的决定,可以聘任其他人员。八、经理按照章程规定和理事长或者理事会授权,负责具体生产经营活动。经理为任设机构,法条中用的是“可以”,就是说,理事长或者理事可以兼任也可以不不兼任。设经理的,经理由理事长或者理事会决定聘任或者解聘。理事长和理事会对合作社的管理主要是决策性的,而经理则是具体管理事项的执行者,在理事会的授权下,执行理事会决议,完成理事会交给的任务,维持合作社正常运转。经理是由理事长或者理事会聘任的、负责组织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合作社常设业务执行机关。经理受聘于合作社,属于合作社雇员。经理权就其性质属于商法上的代理权。经理对内可以为合作社管理特定事务,对外可以以合作社的名义与第三人进行法律行为,结果归合作社承受。
经理机构隶属于理事会,负责日常生产经营管理。由理事长或理事会任命总经理1人,副总经理若干人。在不设理事会的小规模有限合作社种,理董事可以兼任经理。经理的职权:1、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组织实施;2、内部管理的权利;3、其他权利,如列席理事会会议等。九、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理事和管理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一)侵占、挪用或者私分本社资产;(二)违反章程规定或者未经成员大会同意,将本社资金借贷给他人或者以本社资产为他人提供担保;(三)接受他人与本社交易的佣金归为己有;(四)从事损害本社经济利益的其他活动。理事长、理事和管理人员违反前款规定所得的收入,应当归社所有;给本社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理事、经理不得兼任业务性质相同的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理事、监事、经理。竞业禁止--对特定营业具有特定法律关系的特定人所为的竞争性行为的禁止。上述人员负责本社的生产经营管理,如果同时兼任业务性质相同的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类似职务,势必难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处理本社的事务,也容易在所任职的合作社之间的交易中发生利益输送,为自己、亲友或他人谋取非法利益,损害成员的利益。十一、执行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业务有关公务的人员,不得担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理事、监事、经理或者财务会计人员。第五节财务管理一、国务院财政部门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或者理事会应当按照章程规定,组织编制年度业务报告、盈余分配方案、亏损处理方案以及财务会计报告,于成员大会召开的十五日前,置备于办公地点,供成员查阅。
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充分保障成员对组织内部各项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和参与权。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其成员的交易、与利用其提供的服务的非成员的交易,应当分别核算。原因:1.将合作社与成员和非成员的交易分别核算,是由合作社的互助性经济组织的属性所决定的。只有确保合作社履行主要为成员服务的宗旨,才能充分发挥其作为弱者的互助性经济组织的作用。2.是为了向成员返还盈余的需要。只有将合作社与成员和非成员的交易分别核算,才能为按交易量(额)向成员返还盈余提供依据。3.是合作社为成员提供优惠服务的需要。由于合作社是成员之间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因此作为合作社的实际拥有者,成员与合作社交易时的价格、交易方式往往与非成员不同,将两类交易分别核算也是合作社正常经营的需要。如一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城市综合体物业管理服务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度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合作框架协议3篇
- 2024年度债转股合同复杂多条款与债务重组策略及债务减免3篇
- 2024年二零二四年度化妆品外贸采购合同范本9篇
- 2024年度政府采购代理服务合同-医疗卫生设备采购项目3篇
- 2024年度中小企业行政人事劳动合同模板3篇
- 2024年度农业贷款反担保协议担保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度第三方担保合同范本(含担保期限和条件)3篇
- 2024年度双方二手住宅买卖合同范本3篇
- 《于细微处见精神》课件
- GB/T 25356-2024机场道面除冰防冰液
- 研究生考试考研法律硕士专业基础(法学)2025年试题及解答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每课教学反思
- 2024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北京赛区预赛一试试题(解析版)
- 2024重庆艺术统考美术专业一分一段表
- 绿化养护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招标文件
- 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
- 煤炭托盘合作协议书
- 2024年中国主轴产业深度分析、投资前景及发展趋势预测(简版报告)
- 房地产公司总经理职位面试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