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1概论)_第1页
微观经济学(1概论)_第2页
微观经济学(1概论)_第3页
微观经济学(1概论)_第4页
微观经济学(1概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s)

陈刚(Zyphire)浙江财经大学·经贸学院2

陈刚(1973-)

浙江金华人,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浙江省首批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资助人员浙江师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003)、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08)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才(2005)

研究领域:医疗管制;产业发展理论与政策荣誉:2007、08、09年校优秀班主任;2008年度校三育人先进个人;2009年全国先进班级;课题及论文:主持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发表论文30篇,其中4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篇获浙江省经济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主讲课程:初级微观经济学(本)、中级微观经济学(研)、管理经济学(MBA)、宏观经济学(本)、经济法(本)、制度经济学(本)、产业经济学(本/研)、产业组织理论(研)、研究方法论(研)。教师简介3第1章:微观经济学概述wgjjx2022@163.com2022wgjjx4向建模高手致敬DixitTiroleVarianKrugmanNordhausStevenChuengAmodelofsales-VarianHowtoBuildanEconomicModelinYourSpareTime-VarianDixit'sResearchingExperience-DixitHowIwork--PaulKrugman高手思考的方法–张五常Increasingreturns,monopolisticcompetition,andinternationaltradeTheAllocationofEnergyResources-WilliamD.Nordhaus5亚当·斯密(1723~1790),经济学鼻祖。苏格兰人。主要著作:《国富论》1768-1776主要思想:自由市场(看不见的手)、劳动分工。

亚当斯密认为,分工的起源是由人的才能具有自然差异,那是起因于人类独有的交换与易货倾向,交换及易货系属私利行为,其利益决定于分工,假定个人乐于专业化及提高生产力,经由剩余产品之交换行为,促使个人增加财富,此等过程将扩大社会生产,促进社会繁荣,并达私利与公益之调和。他列举制针业来说明。“如果他们各自独立工作,不专习一种特殊业务,那么他们不论是谁,绝对不能一日制造二十枚针,说不定一天连一枚也制造不出来。他们不但不能制出今日由适当分工合作而制成的数量的二百四十分之一,就连这数量的四千八百分之一,恐怕也制造不出来。”分工促进劳动生产力的原因有三: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专业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需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只有在分工的基础上方才可能。

亚当斯密认为,看起来似乎杂乱无章的自由市场实际上是个自行调整机制,自动倾向于生产社会最迫切需要的货品种类的数量。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1723~1790)6保罗·萨缪尔森(PaulA.Samuelson),(1915-2009)。芝加哥大学学士(1935),哈佛大学硕士和博士。当今世界经济学界的巨匠之一,是世界上罕见的多能学者。凯恩斯主义的集大成者。约翰·贝茨·克拉克奖的首位获得者(1947)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一人(1970)。代表作:《经济学》(第1版,1948),《经济分析基础》(1947),《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1958)。

萨缪尔森在攻读博士学位时,重新阅读了从威廉·配弟到亚当·斯密,从李嘉图到马歇尔、瓦尔拉斯以及帕累托、庇古、凯恩斯等人的著作,得以纵观整个经济思想史,并以新的眼光看待凯恩斯主义。本书作者:保罗·萨缪尔森(1915-2009)7

新社纽约2009年12月13日电(记者魏晞)美国经济学泰斗保罗·萨缪尔森十三日在其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家中逝世,享年九十四岁。

萨缪尔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他的经典著作《经济学》以四十多种语言在全球销售超过四百万册,是全世界最畅销的教科书,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也正是他的这本著作,将西方经济学理论第一次系统地带进中国,并使这种思考方式和视野在中国落地生根。

萨缪尔森在经济学领域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被称为经济学界的最后一个通才。美联社当天在报道中总结萨缪尔森一生主要成就时说:他将数学分析方法引入经济学,帮助经济困境中上台的肯尼迪政府制定了著名的“肯尼迪减税方案”,并且写出了一部被数百万大学生奉为经典的教科书。

萨缪尔森出身于一个经济学世家,他的侄子正是美国总统奥巴马首席经济顾问萨默斯,而兄弟罗伯特、妹妹安妮塔也都是知名经济学家。

萨缪尔森自一九四0年以来一直就职于麻省理工学院,他的逝世令许多昔日学生和友人唏嘘不已。麻省理工学院校长苏珊·霍克菲尔德十三日说:萨缪尔森“改变了他接触的一切”。8主要内容一、什么是经济学?★二、微观经济学的定义与理论框架★三、经济学的两大领域四、经济学分析的两个方面五、经济推理中常见的一些谬误六、经济学的用途七、经济学的学习方法★9一、什么是经济学(Economics)?

“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人。”

——萨缪尔森《经济学》

1)分析的前提:资源稀缺性

2)分析中心目标:资源有效配置(效率)10什么是经济学:我的一个框图(Zyphire,2012)11资源稀缺性权衡折衷欲望无限性多样性

冲突竞争资源最优配置利用微观层面宏观层面(选择)(配置)(利用)(决策)稀缺冲突(竞争)价格收益、成本选择(抉择)价格(收益、成本)经济学=(经济学)我的经济学框图(Zyphire,2012)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市场机制)“经济人”假设“技术”约束:生产可能性边界公平研究人在特定约束之下的最优决策行为的学问效率(资源总量约束)121、资源的稀缺性(Scarcity)

◆稀缺:相对于需要(需求)的量而言,能提供(供给/能获得)的量总是不足的.(Zyphire)

例:钱;时间;黄金;爱情◆稀少(有):存量匮乏(rarity)

例:稀有金属(钛、铀、锂);思考:稀少的东西;不稀少(丰富)的东西;不稀缺的东西;稀少但不稀缺;丰富但稀缺;

欲望多样、无穷◆稀缺与稀少:无必然联系132、冲突(竞争)◆冲突(竞争)

此消彼长、替代。

例:既定数量的钱或时间的配置。层次A——不同用途之间的竞争层次B——不同个体之间的竞争竞争总是因为稀缺而引起143、“经济人”假设(公理)

◆“经济人”:理性且自利的人(Zyphire)。

——人是自利的,总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1)理性:能识别“利”与不利,利大与利小;总追求最大的利。

(2)自利:利自。(不做无利于自己的事)(不等价于:只做有利于自己的事)154、收益、成本、价格

◆收益:“好处”、毛收入。

例:捕鱼一天的收益(好处)是多少?

◆成本:“代价”

——当前选择所放弃的东西之(最高)价值。

例:捕鱼一天的成本是多少?(假设本可采集苹果15个)

成本总是机会成本成本总是行为的成本思考:你选择上大学的收益和成本

16

◆价格(粗浅定义)与物品等值的货币之数量。

——价格由市场交易双方(供求)共同决定。175、市场机制

(粗浅定义)——以价格作为个体决策(资源配置)基本信号的机制。

市场经济(marketeconomy):主要由个人和私人企业决定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制度。极端情况被称为自由放任(laissez-faire)经济,即政府不对经济决策施加任何影响。

指令经济(commandedeconomy):由政府(非价格信号)作出生产和分配的所有重大决策的经济制度。

混合经济(mixedeconomy)既带有市场成分也带有指令成分的经济制度。18◆生产可能性边界(PPF)既定资源用于生产两种产品时,可以获得的最大可能组合。(Zyphire)可能性

(捕)鱼(采集)苹果ABCDEF059121415141310610孤岛求生:各种生产可能性注:白天工作时间只有5小时;时间分决策单位是1小时。6、技术约束: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possibilityfrontier)19

PPF鱼3069121515129630苹果ABCDEF生产可能性边界(PPF)207、选择

抉择=决策=权衡折衷(看怎样利最大)

=确定(资源)最优配置方案

生产什么?——鱼OR苹果,各多少如何生产?——生产方式方法(选用几条鱼换一个苹果的技术?)

为谁生产?——产品归属/分配克鲁索的问题:捕鱼与采集各应多少时间?见下图==应该选择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哪个点?21

鱼3069121515129630苹果ABCDEF生产可能性边界:决策点的选择可能的决策点(9、10)“偏好曲线”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22

8、效率——PPF边界点经济效率个体经济效率:利益/润最大化总体经济效率::帕累托最优资源配置的效率定义:无法在不减少一种物品产量的前提下生产出更多的另一种物品。在不使他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一项经济活动不能再增进任何人的经济福利技术效率个体经济效率总体经济效率23

鱼3069121515129630苹果ABCDEF生产可能性边界与效率“偏好曲线”无效率点技术效率点(PPF边界上的所有点)

个体经济效率点(PPF边界上的某点)24

9、公平(1)粗浅定义:你有,我也有。

效率是“如何做大蛋糕?”

(2)效率与公平构成了经济系统中的一对矛盾。“如何分配蛋糕?”,即公平问题。孤岛求生的克鲁索有公平问题吗?25二、微观经济学的定义与理论框架

1、微观经济学的定义研究个体(家庭和企业)如何作出决策(即资源配置),以及他们在市场上的交易行为。

——研究个体基于价格机制的决策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数值)的决定问题(Z)。微观经济学又称作“价格理论”26

2、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1)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循环流动见:下页“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循环流动图”(2)微观经济学的逻辑线索27

消费者效用决定的偏好或者无差异曲线

厂商生产函数把投入和产出联系起来咖啡、茶、糖等的价格和数量SD产品市场劳动的工资、土地的地租、SD资本的利息和数量消费者的需求厂商的供给要素的供给要素的(引致)需求$$要素市场图1-1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循环流动图28(2)微观经济学的逻辑线索PQDSPPQQDS消费者行为效用最大化效用论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生产者行为

利润最大化成本论收益需求状况市场结构论生产论要素市场:收入分配均衡价格模型需求曲线供给曲线(市场机制)微观经济政策29三、经济学的两大领域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个体基于价格机制的决策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数值)的决定问题(Zyphire)。◆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研究整体经济现象,中心命题是资源的合理利用,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等。

产业经济学:从一个更为宽泛的视角看,经济学应该包括中观层次的“产业经济学”(IndustrialEconomics)。30

四、经济学分析的两个方面

经济学家在实证分析时是科学家,想要改善世界(需要规范分析)时是政策顾问。

◆规范经济学:以价值判断为基础,回答“应该是什么”(whatoughttobe)的问题。(要作好坏的评价)

◆实证经济学:不讲价值判断,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只描述不评价)(thewaythingsare)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Normativevs.positiveeconomics

31实证分析过程示意图实证分析的基本步骤1、定义:对所分析的变量规定出明确的含义。(变量是一些可以测量的变化的量,如价格、成交量等,包括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2、假设:是某一理论所适用的条件。3、假说:在一定假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