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广东省清远市第二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_第1页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清远市第二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_第2页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清远市第二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_第3页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清远市第二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_第4页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清远市第二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清远市第二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孙中山在1905年要求第二国际执行局接纳其党时强调:“采用机器生产,但防止欧洲已经发生的一个阶级剥夺另一个阶级的情况”,“使工人阶级不必经受资本家剥削的痛苦”。由此可见,他A.追求有别于欧美资本主义的新社会形态B.试图努力将同盟会改造为社会主义政党C.认为实现民生主义必先废除资产阶级剥削D.认为实现民生主义比民族民主革命更重要参考答案:A材料反映了孙中山要建立一个没有剥削的新社会,即孙中山是在追求有别于欧美资本主义的新社会形态,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不会将同盟会改造为社会主义政党,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在材料中根本就未体现出来,不符合题意,排除;民族民主革命才是实现民生主义的前提条件,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2.有学者指出,科举制度的废除砸了数十万举贡生员的饭碗,断绝了他们的仕途。为解决这一窘境,士绅阶层作为历史上地方政治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借清政府开办新政之机,利用他们在社会上的影响和声望发展和壮大自己的力量,直接同清朝中央政府分庭抗礼。这说明科举制的废除A.使得士人阶层失去参与政权的机遇B.增强了清政府推行新政的地方力量C.使士人阶层开始涉足地方政治建设D.削弱了清政府的凝聚力和统治基础参考答案:D由于废除科举制,导致士绅阶层直接同清朝中央政府分庭抗礼,从而削弱了清政府的凝聚力和统治基础,故答案为D项。A项说法绝对,士人阶层还有其他的参与政权的机会,排除;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材料反映的是废除科举制对清朝统治的危害,排除;C项“开始”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3.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015年12月3日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生枪击案,已有14人遇难。美国公民持有枪械源于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二条:管理良好的民兵是保障自由州的安全所必需,因此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侵犯。人民有别于政府,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有别于政府军警持有和携带武器;保障自由州有别于保障联邦。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二条主要表明A.美国宪法政治妥协与权益平衡的理念

B.美国宪法的人民民主原则C.美国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D.美国宪法体现了权力制衡的理念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人民有别于政府,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有别于政府军警持有和携带武器;保障自由州有别于保障联邦”,可见体现了人民与政府、地方州与联邦之间的政治妥协与权益平衡的理念,故选A。BC只是涉及题干的部分意思。D在题干中没有体现。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4.“生发未燥,已拜列侯;身未离襁褓,业披冠带”的现象说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注重(

)A.门第

B.品行

C.才能

D.军功参考答案:A5.马克思曾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于马克思的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A.殖民活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

B.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崩溃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D.殖民活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参考答案:D6.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

参考答案:A略7.以下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表述准确的是()A.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B.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唯一形式C.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私有化D、取代了人民公社的政权组织形式参考答案:A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50—1980年主要年份中国及世界城镇人口比重表——改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上表反映中国及世界城镇人口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答案:答案示例1趋势:1950—1980年中国的城镇人口所占比重总体不断提高,1960—1970年发生逆转。理由:提高因素:变农业国为工业国最终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国策;计划经济的执行;工业化进程加速;“三线”建设的促进。逆转因素:经济上“左”倾错误;“文革”初期的严重冲击;国际环境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初国民经济调整政策。答案示例2趋势:1950—1980年世界城镇人口所占比重平均水平不断提高。理由:欧美日等资本主义发达经济体和苏联早已实现工业化;二战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普遍开启本国工业化;现代化模式多样化;美苏冷战下的相对和平稳定局面;科技革命推动;二战后机制化、制度化的国际经济体系影响;区域集团化的发展。答案示例3趋势:1950—1980年中国的城镇人口所占比重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理由:中国工业化起点低;全国范围内农村人口占绝对多数;政府控制严密、计划性强;忽略市场导向;错误经济政策影响;政局不稳定因素;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大陆乡村都市化模式的缺陷。解析:趋势一,据材料中“中国城镇人口所占百分比”从“11.2”到“19.4”得出,1950—1980年中国的城镇人口所占比重总体不断提高,据材料从“19.7”到“17.4”得出1960—1970年发生逆转;“理由”结合所学,从该时期的政治、经济、国际环境等角度回答。趋势二,据材料中“世界城镇人口所占比重平均百分比”从“28.8”到“38.2”得出,1950—1980年世界城镇人口所占比重平均水平不断提高;“理由”结合所学,从该时期的政治、经济、科技等角度回答。趋势三,据材料“中国城镇人口所占百分比”“世界城镇人口所占比重平均百分比”中的数据得出,1950—1980年中国的城镇人口所占比重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理由”结合所学,从该时期的政治、经济等角度回答。9.1991年9月6日,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颁布法令:列宁格勒市恢复它的历史名称——圣彼得堡市。以下是对此举所表达的政治含义的议论,你认为最为确切的是A.与苏联的历史相切割B.否定列宁的历史功绩C.继承俄罗斯民族文化D.尊重本民族宗教信仰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列宁格勒市是以苏联领导人列宁的名字来命名的。苏联解体前夕,俄罗斯将列宁格勒市恢复它的历史名称——圣彼得堡市,目的是为了与苏联的历史相切割。故选A。考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苏联解体10.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据材料可知,当时在偏远地区也能买到火柴、洋布等日常用品,这说明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出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排除A项。当时中国自然经济尚未完全解体,也没有被商品经济取代,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出当时中国对外开放的情况,排除D项。11.19.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法国采取了激进的斗争方式,对大革命时期的法国产生了多方面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造成了政局动荡B.加快了反封建进程C.传播了启蒙思想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参考答案:【答案】:D【解析】:这里,法国的“激进的斗争方式”是指雅各宾派专政时期的一系列措施,D项是君主立宪派时期带有一定妥协性的产物。12.位于浙赣铁路上的钱塘江大桥,1935年开始兴建,1937年正式通车。这是我国自行设计和主持施工的一座大型的近代化桥梁。与此相关的背景是(

)A.美苏倾力支持中国抗战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C.日军集中侵略江浙地区

D.国民党在江西大力“剿共”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时间1935年、1937年属于南京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时期,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从材料中的时间来看美苏尚未倾力支持中国抗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日军当时集中侵略华北而非江浙地区,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红军当时已经长征,国民党在江西大力“剿共”是不符合事实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3.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回来基本满脸都是口水。”上述言辞主要反映了英国首相

A.政治上无实权,必须服从议会

B.为官清廉,能与阁臣共进退

C.作为内阁首脑,接受议会监督

D.经济待遇与其政治地位不相称参考答案:C14.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

A.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意大利

B.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

C.第③段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是英国

D.第④段说明了第一决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参考答案:C15.在汉代儒者看来,春秋战国以来的社会政治变迁严重破坏了三代以来延续已久的“天命有德”的政权合法性理论,汉武帝继承了儒家“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的理念,确立了基本的礼制。这种“礼制”A.突出天命的神圣性和绝对性B.以道德教化来稳定统治秩序C.为专制集权提供了理论基础D.儒家天命思想学说开始确立参考答案:B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继承了儒家“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的理念,在董仲舒的建议下,形成三纲五常的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通过确立基本的礼制模式以道德教化来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说法错误,儒学本身就具有纲常伦理色彩,排除;为专制集权提供理论基础的是法家思想,排除C项。16.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指出:“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这表明()A.民主国家难以避免君主专制B.“主权在民”的观念不断强化C.政治精英危害公民基本权力D.政治和官僚精英权力受到制约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为本题主要考查点。根据题中“在民主国家……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故A项错误;“主权在民”的观念题中没有反映,故B项错误;“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得知政治精英并没有危害公民基本权力,故C项错误;根据题中“当代美国”关键信息,得出美国的政体为遵循了“分权与制衡”原则的民主共和制度,政治和官僚精英权力受到制约,故D项正确。17.学者认为,晚清时期民族工业发展可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官办企业是主体;第二阶段,民营企业开始成为主力;第三阶段,民营企业主导发展,中国的现代化酝酿全面启动。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第一阶段是以洋务运动为开端B.第一阶段是以民族资本主义为开端C.第二阶段到甲午战争之后结束D.第三阶段开始于一战以后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题干中学者的观点应是晚清时期民族工业发展可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官办企业是主体,是以洋务运动为开端;第二阶段,民营企业开始成为主力,第二阶段到甲午战争为开端;第三阶段,民营企业主导发展,清政府的新政中中国的现代化酝酿全面启动,故A正确。B项的民族资产阶级应该是第二阶段的主力,因此不选。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8.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参考答案:B西汉的郡国并行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时有叛国而无叛郡”可知此时期有叛乱的诸侯国没有叛乱的郡县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西汉初期的郡国并行制,所以选B项,A、C、D三个选项与材料核心信息不符。19.19世纪50年代卡尔霍恩提出以一致多数取代联邦宪法中的简单多数从而赋予南方以绝对否决权,以双元首制保障南方的特别利益,形成联邦行政权的内部平衡。如此,则美国将从历史时间1787年倒退回1781年,这遭到林肯的坚决抵制。林肯反对的原因是其A.可能导致美国联邦的和平解体B.违背了北方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C.维护了美国南方的黑人奴隶制D.违反了1787年的宪法的规定参考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制,卡尔霍恩主张重建联邦行政权的内部平衡,以双元首制保障南方的特别利益,会使美国由联邦制退回到邦联制,故遭到林肯的坚决反对,故A项正确;林肯反对卡尔霍恩的主张,主要是为了维护联邦制,维护国家统一,而不是涉及北方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B;卡尔霍恩的主张有利于维护美国南方的黑人奴隶制,林肯主张废除黑人奴隶制,排除C;材料强调林肯反对卡尔霍恩的主张,主要是为了维护联邦制,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使美国由联邦制退回到邦联制”“从历史时间1787年倒退回1781年”,联系所学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分析解答。20.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之间建立起较为稳定的经济联系,组成了区域性经济集团,这主要是因为各国

A.经济发展水平趋于一致

B.经济相互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C.逐渐消除意识形态上的差异

D.政治经济利益逐渐趋于一致参考答案:B21.1904年,商部头等顾问张謇上书皇帝,提出划定捕鱼区建议,并区别近海和远洋,主张“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后清政府绘制了《江海渔界全图》。这一史实

A.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

B.遏制了列强对渔业资源的掠夺

C.有利于发展实业与维护海权

D.收回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参考答案:C22.《马关条约》签订以后,《申报》对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加。这一变化()A.说明了媒体引导国人反思和图变

B.反映了清政府放宽对舆论的监控C.证明了国人开始关注日本的文化

D.折射出中国报刊等传媒迅猛发展参考答案:A根据材料《申报》对日本政治、经济和军事的正面报道增多是对日本明治维新成果的肯定,也是引导国人反思和革新图强,故A项正确;材料与清政府放宽对舆论监控无关,故B项错误;国人早就已经关注日本文化,而不是开始,故C项错误;单纯《申报》对日本一国报道增多无法折射出中国报刊等传媒迅猛发展,故D项错误。23.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审议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规定了“不许分田单干”和“不许包产到户”的“两个不许”。1979年,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正式通过的《决定》则把“两个不许”改为“不许分田单干”和“不要包产到户”的“一个不许、一个不要”,口气明显和缓。这说明A.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已得到彻底贯彻

B.摆脱“左”的思想束缚历程艰难C.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工作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了党中央的一致认可参考答案:K2现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B解读材料信息,由1978年《决定(草案)》规定了“不许分田单干”和“不许包产到户”的“两个不许”到1979年《决定》的“不许分田单干”和“不要包产到户”的“一个不许、一个不要”,口气明显和缓,这反映了思想逐步解放的历程,但仍还没有完全解放。A项表述错误,C项内容材料没有体现,“不许分田单干”和“不要包产到户”的“一个不许、一个不要”说明D项表述错误。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24.在罗马自然法中,合法的婚姻在这样的人与人之间缔结:他们是罗马市民,男性确实适婚,而女性具有结婚的自然能力,根据法律的规定结合,不论他们是家父还是家子,但在家子之情形下,他们需要得到他们处于其权力下的尊亲的同意。这一规定体现了罗马法A.对市民的婚姻自由进行限制B.提倡不同等级间的市民通婚C.要求在婚姻关系中尊亲敬老D.仅仅保护公民间的婚姻关系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解读材料可知,罗马市民的合法婚姻需要具备的条件有:“男性确实适婚”、“女性具有结婚的自然能力”、“需要得到他们处于其权力下的尊亲的同意”,这一规定体现了罗马法限制市民的婚姻自由,故A项正确。其余选项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考点: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人法·罗马法的特点25.《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反映了太平天国群众的政治经济诸多要求。从经济学的视角看,其重大价值在于

A.提出顺应世界潮流的政治体制变革主张

B.变土地私人所有制为“天下人同耕”的公有制

C.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异曲同工ks5u

D.打破土地兼并局面以实现“耕者有其田”理想参考答案:D26.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舍人出身的蔺相如因为出使秦国“完璧归赵”而拜为上大夫,又因为在渑池会上斥责秦王、羞辱秦国文武群臣而拜为上卿。从这一记载中可以看出A.商周盛行的官爵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B.西汉史学家对秦国仍存在偏见C.功勋开始成为官爵升迁的唯一依据

D.儒生的政治地位得到大幅提高参考答案:A27.考察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就会发现明代中后期中国人口数量出现了快速的增长,这得益于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推广和高产作物的引进。明清时期人口的快速增长,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A.加速了明清王朝的腐化进程 B.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C.引发了农耕文明深层的社会危机 D.扩大和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疆域参考答案: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发达的古代农业。明清统治者实行把大量过剩劳动力控制在有限耕地之内的高度密集型经营模式,限制了市镇手工商业的发展,同时人口的快速增长会引起人地矛盾,人均收入会下降,人民的生活水平亦会随之下降,所以会导致阶级矛盾激化,从而引发社会危机,故C项正确;明清王朝的腐化是君主专制强化所带来的恶果,与人口增长无关,故A项错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能够促进社会经济转型,故B项错误;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版图最大、疆域最广的是元代,而当时人口要比明清少,故D项错误。28.唐代科举考试礼部录取后,还需经过吏部考试合格后才能做官,岁取不过三十人。宋代增加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通过后即可入仕,每次录取五百人以上,甚至达千人。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科举制度更加客观公正B.贵族政治影响日益减弱C.削弱六部职权强化皇权D.皇帝开始掌握选官权参考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宋代科举取士的人数增加,权贵依靠特权入仕的人数减少,贵族政治影响日益减弱,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宋代科举制选拔标准和方式的变化,不能体现出更加客观公正,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削弱六部职权,强化皇权,而是强调贵族政治影响日益减弱,排除C。隋朝科举制创立,皇帝已经开始掌握选官主动权,排除D。29.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参考答案:A四大发明。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抓住材料中“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里的影响是指促进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故A项正确;B项与“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的信息不符,排除;工业革命与四大发明没有直接关联,故C项错误;D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30.互联网方兴未艾,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下列各项属于弊的方面有(

)①上网批评时弊

②青少年上网成瘾

③互联网欺诈贸易

④高速准确传递信息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参考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15世纪东西方涌现出两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哥伦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19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500周年时,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欲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日期作为全球节日,但最终因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而作罢。材料二、在迎接2005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世界各地蚓纷纷开展活动纪念郑和。马达加斯加发行了《郑和下西洋》小型张邮票;马来西亚马六甲州准备在三保山上建立郑和纪念馆;2003年5月28日,世界上第一个以‘郑和’命名的清真寺在印度尼西亚东爪哇首府泗水举行落成典礼并正式对外开放。(1)全球化进程始于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中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的理由是什么?(6分)(2)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比较,郑和下西洋更受欢迎的原因是什么?梁启超曾感叹“郑和之后再无郑和”,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10分)(3)二战后世界经济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发展趋势加快,为什么?(8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事件:新航路的开辟(或地理大发现,2分);理由: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开始对美洲进行疯狂殖民侵略扩张,印第安人被大批屠杀、家园被毁、财产被掠夺,因此西方庆祝的是印第安人的苦难。(殖民扩张2分,印第安人的苦难2分。)(2)原因:郑和下西洋是和平之旅、平等交流之旅,密切了中国和亚非其它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2分,答出和平意思的即可给2分)说明:政治上,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政治体制僵化;经济上,重农抑商,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不计经济成本的厚往薄来的做法,难以为继;文化上,八股取士、理学成为统治思想,造成思想僵化;对外方面,闭关锁国的政策、天朝上国的思维,导致中国逐渐落伍。(8分,每个要点2分,要求史论结合)(3)趋势:经济全球化。(2分)原因:两极格局结束为其发展消除了障碍;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疏通了商品流通渠道;互联网、信息通讯技术(或者说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成为其有力推动者;国际金融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催化剂。(6分,每点2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试题分析: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郑和下西洋;全球化趋势加强及其原因。(1)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全球化进程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或地理大发现);理由:印第安人的反对主要表现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对印第安人的巨大灾难,也是对美洲的殖民扩张,给美洲人带来灾难和破坏的标志。(2))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过程是对美洲和印第安人的掠夺和屠杀的过程,而郑和下西洋更受欢迎的原因是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截然不同,是和平之旅、平等交流之旅,密切了中国和亚非其它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说明“郑和之后再无郑和”是指郑和下西洋的举动缺乏持续下去的动力,具体原因主要表现在郑和所代表的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远洋航行的持续进行,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与对外关系几个角度结合明朝时期的史实来回答。(3)二战后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增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表现为经济全球化。原因要结合“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个时间和史实去考虑,因为这一时期两极格局结束为其发展消除了障碍;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疏通了商品流通渠道;互联网、信息通讯技术(或者说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成为其有力推动者;国际金融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催化剂。32.(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当日圣祖因二阿哥(康熙嫡长子)之事,身心忧悴,不可弹述。今肤(雍正)诸子尚幼,建储一事,必须详慎。……肤身为宗社之主,不得不预为之计。今肤特将此事亲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正中世祖章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乃宫中最高之处,以备不虞。诸王大臣咸宜知之,或收藏数十年亦未可定。一摘编自《清世宗实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皇位继承改革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皇位继承改革的意义。(9分)参考答案:(1)背景:康熙时期没有很好地解决皇位继承问题;嫡长子继承制不利于选拔德才兼备的皇子作为继承人。(6分)(2)意义:秘密立储的制度,选贤重于嫡长,摆脱“嫡长”观念的束缚;有利于排除其他势力对皇位继承的干扰;由皇帝全权决定皇位继承人,加强了皇权。(9分)【试题解析】(1)根据材料“当日圣祖因二阿哥(康熙嫡长子)之事,身心忧悴,不可弹逑”归纳为康熙时期没有很好地解决皇位继承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嫡长子继承制不利于选拔德才兼备的皇子作为继承人的角度归纳。(2)根据材料“建储一事,必须详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归纳为选贤重于嫡长,摆脱“嫡长”观念的束缚,加强了皇权。

33.(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