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安徽省宣城市周王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安徽省宣城市周王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安徽省宣城市周王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安徽省宣城市周王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安徽省宣城市周王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安徽省宣城市周王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魏源清王朝自建立以来,为了巩固和维护其统治,对知识分子的经世思想进行残酷的摧折。知识分子被迫走上一条逃避现实的道路,埋头古籍的考证与整理。而魏源和贺长龄、陶澍、林则徐等一批敏于时事的士大夫,在“通经致用”的口号下,率先将视野从故纸堆转向矛盾丛生、危机四伏的现实世界,兴起一股生机勃勃的经世思潮。

魏源关心社会,主张经世致用,是锐志进取的改革家。魏源为江苏布政使贺长龄选编《皇朝经世文编》,耗时一年多,从清初至道光五年的各家奏议、文集、方志等文献中,选录了“存乎实用”的文章2236篇。此书印行后,“数十年来风行海内,凡讲求经济者,无不奉此书为矩镬,几于家有其书”,经世致用之学渐渐深入人心,空疏之风逊减。道光五年,受江苏巡抚陶澍、江苏布政使贺长龄的委托,魏源筹划海运一事。他反复调查论证,以无可辩驳的事实,阐明漕粮由河运改为海运,雇商船为粮船,大大减轻运输成本,是为国家根除痼疾的长远之策。先后写成《筹漕篇上》《筹漕篇下》,形成一整套漕运改革的理论。道光六年,装载漕粮的海船从上海吴淞口发出,共装裁谷米163.3万石,用商船1562只。首次海运成功,震动朝野。不仅在惩治漕运腐败、革除陋规、减轻人民负担等方面见了成效,而且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魏源还用漕运扰官累民及贪污中饱私囊已成百年痼疾的事实,从反面说明漕运不可取,海运应永行。但由于这项改革侵犯了一部分封建官僚的利益,结果还是重返故辙,积弊如旧。道光十二年,两江总督陶澍采纳幕僚魏源的建议,在淮北实行票盐制。实行票盐的最大优点是,任何人都可以购票行盐,改变了盐商垄断盐利的弊病,而且手续简便,清除了许多陋规。魏源自始至终参加了淮北盐政改革。淮北推行票盐成效显著,不仅政府盐课收入增加,而且百姓可以买到廉价的食盐,是利国、利民、利商、除弊的改革善举。道光二十一年,鸦片战起,清王朝上层集团在长期封闭状态下不问世界大势、迷信“天朝声威”可以慑服蛮夷,主战干将林则徐遭贬斥,战争失败。魏源忧愤交加,随即开始以文字为武器,为战胜敌国、救亡图存而寻找道路,在道先二十二年完成了他那部探索清代盛衰并为抵抗侵略提供借鉴的发奋之作——《圣武记》。这一年,林则徐充军伊犁,途中巧遇老友魏源,郑重地将自己在广州主持翻译的《四洲志》一书的手稿交给他,嘱托他进一步搜集研究外国资料,为开启民智、方便国人睁眼看世界而编撰《海国图志》。此后魏源开始搜集资料,经过五个月的紧张工作,完成五十卷约57万字的《海国图志》并撰序。魏源此书是“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在序言中说:“《海国图志》五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钩稽贯串,创榛辟莽。”《海国图志》较《四洲志》内容增加5倍多,它以编排文献资料、酌加按语的方式,全面介绍了世界各地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宗教和民俗文化,是鸦片战争后的一部最为详备的世界史地参考书,是一部划时代的睁眼看世界的奇书。冠于全书之首的纲领性文章《筹海篇》,一反根深蒂固的华夷传统观念,勇敢提出“师夷以制夷”主张,对中国有效地反对侵略与富国强兵提出了积极见解,对近代中国的国防、军事、外交思想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道光二十九年,魏源权知扬州府兴化县事。兴化县是扬州府里下河一带地势最为低洼的地方,一到秋天,湖水必涨,威胁堤防。多年来官场腐败,河费多被河官贪污,河堤失修。秋天湖涨,河官便不顾下河附近七县百姓死活,动辄下令启坝放水,农民遭灾,兴化最甚。为下河民生长远计,魏源实地调查下河水利,并汇查历年案卷图说,找出防水患之策是急需培筑运河西堤,连续两次上书总督陆建瀛,终于获得批准,魏源亲自负责这项工程。这一永久性水利事业,使下河七县百姓安居乐业,《兴化县志》称赞魏源是“淮阳保障,千载寡俦”。(摘编自夏剑钦著《魏源传》)(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清代晚期大多数知识分子埋头故纸堆,而魏源、陶澍、贺长龄等人倡导经世致用,并进行了一系列兴利除弊的改革。B.在魏源的精心筹划下,道光六年漕粮由河运改为海运取得成功,朝野震惊,此后利国利民的海运成为漕粮运送的主要方式。C.鸦片战争失败后,充满忧患意识的林则徐嘱托好友魏源编写《海国图志》一书,并将自己编纂的《四洲志》赠给魏源。D.具有前瞻意识的魏源是当时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才能御侮图强。E.本文撷取魏源的人生片段,记述了他关心社会民生、国家命运的事迹,塑造了勤于著述、敏于时事、放眼世界的思想家、改革家的形象。(2)作为锐志进取的改革家,魏源的改革实践有哪些?请简要概括。(6分)

(3)魏源编辑的《海国图志》一书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

(4)对魏源提出的“师夷以制夷”的主张,你怎么看?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参考答案:(1)(5分)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答B、D不给分。(2)(6分)①提出漕运改革理论,筹划海运,首运成功;②建议并参加了淮北盐政改革,兴利除弊;③在兴化县兴修水利,使人民安居乐业。④选编《皇朝经世文编》《海国图志》等书,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力。(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意思对即可)(3)(6分)①以“师夷制夷、开启民智”为编写宗旨;②用编排贯串文献资料、酌加按语的方式编写;③内容丰富,是当时最为详备的世界史地参考书,是一部划时代的睁眼看世界的奇书。(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4)(8分)观点一:这一主张是“经世致用”思想的具体体现。①凝聚着反对侵略和富国强兵的爱国情感;②突破“华夷”传统观念,具有进步性;③提出向西方学习,具有前瞻性。观点二:这一主张以“我”为中心,具有局限性。①“师夷以制夷”仍是“天朝声威”思想的表现;②“师夷”是为了“制夷”,短视功利;③是狭隘的民族观念。略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屠岸:用生命与诗魂拥抱有人说,屠岸先生的名字是和诗歌,和惠特曼、莎士比亚、济慈等诗人的那些闪光的诗篇紧密相连的。母亲是“诗爱者”的第一启蒙人屠岸出生在江苏常州一个书香门第。母亲的家族在常州算得上是名门望族,由于家学渊源,母亲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所不通,尤其是在诗词丹青方面,造诣颇深。平时母亲一面干活一面吟诗。有好些古诗名篇屠岸能背诵,是听母亲吟诵而听熟了的。在母亲的教诲下,屠岸从小掌握了古诗词的遣词造句方法和平仄格律,这为他以后从事旧体诗和新诗创作以及十四行诗的翻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诗呆子”的背后著名学者、教育家唐庆诒双目失明,但讲课精彩,对学生和蔼、亲切,深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一次,唐庆诒对屠岸说:“我因目盲,不能阅读。所以请你来,为我朗读中文和英文的书、报、刊。”屠岸喜出望外,因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接近先生又能为他服务的好机会。此后四五年间,屠岸每周登门一两次,因此这种“伴读”本身就是优于教室听课的一种学习。后来又为他查找资料,整理文稿,中文则手抄,英文则打字,屠岸在此中也受益匪浅。1943年夏天,屠岸曾暂住在江苏吕城农村一段时间。在那里,他迎来了诗歌创作的第一个高峰,一个多月时间里,前后共写了50多首诗。这一时期他的诗短小凝练,遣词造句讲究,语言干净清爽,在意象的锤炼上也颇见功力,有小令般雅致的美。如《古寺》、《小城》、《暮》等都突出地表现出这一特点。“当时,我白天在田间、地头、河边、坟边观察,领会,与农民交谈,体验他们的情愫,咀嚼自己的感受;晚上就在豆灯光下、麻布帐里构思、默诵、书写、涂改,流着泪誊抄,有时通宵达旦。”一天夜里,屠岸朗诵新作,当诵到“天地坛起火了……”这句时,他的嗓门使隔室的居者惊醒,以为天地坛(乡间祭祀天和地的小庙宇)真的起火了,等弄清了事情原委,他与屠岸相视而笑。从此,这位兄长叫屠岸为“诗呆子”。凭感觉写诗1986年屠岸出版了他的诗集《屠岸十四行诗》,诗评家杨匡汉称:“《屠岸十四行诗》的问世,标志着又一位中国十四行诗人的成熟”;李元洛对屠岸的诗大加称道,称“屠岸是一位具有自己的风格的诗人,他的风格整体美学特色可以用‘高雅典丽’一语来概括”。屠岸说:“我很难确定自己属于什么流派,什么主义,我只是凭自己的感觉写诗。总的说来,我写诗是本着关怀别人,关怀群众,关怀民族,关怀国家的初衷。孔孟之道的精髓就是仁者爱人,这一点是贯穿始终的。科技猛进、信息爆炸、经济全球一体化等时代特征给诗歌提出新的课题。诗人们也许正在寻找一条适应新的时代、新的受众的诗歌道路,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诗歌不能离开真善美,不能离开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屠岸这位“诗爱者”,对诗有着朴素的、不加修饰的、发自内心的喜爱。屠岸说:“没有生活就没有诗,没有思想就没有诗,没有技巧也就没有诗。诗最好不要有刀斧之痕,这不等于诗不要技巧。天然浑成,天衣无缝,不是没有技巧,而是最高的技巧,达到了化境:‘从心所欲不逾矩’。”诗人翻译家屠岸不光是个诗人,还是个杰出的翻译家。屠岸对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诗情有独钟,因为济慈用美来抗衡社会的丑恶,与屠岸的价值观相吻合。屠岸把济慈当作异国异代的冥中知己,好像穿越了时空在生命和诗情上相遇。屠岸自己回忆到:“济慈的‘诗龄’仅仅5年,却写出了那么些辉耀千秋的名篇,他所创造的不朽的诗美,使我的灵魂震撼,不由自主地成了他的精神俘虏。由于喜爱济慈,我情不自禁地着手翻译济慈。”在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期间,屠岸感到异乎寻常的精神压抑和思想苦闷,便暗自背诵济慈的诗《夜莺颂》、《希腊古瓮颂》。屠岸说:“是济慈的诗美成了我的精神支柱,使我获得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在屠岸看来,济慈的诗艺是精微与天然的奇妙结合。“他的诗既精致而又无雕饰,稍不留心,便会被粗糙的译手碰碎。只有通过‘悟性’去接近诗人的灵魂,译事才能成功。”有位专家评论说:“一首好的译诗付出的艰辛不亚于原作者,甚至远远超过原作者。而屠岸的《济慈诗选》成功地把济慈原诗的美引进了汉语。”屠岸认为译诗与翻译其他门类相比对翻译者要求更高,不仅要将原作的形式传达过来,更重要的是要传达原作的神韵。译诗应该是两个灵魂的拥抱,实现译者与原作者的合一,实现两种语言的撞击与交融。(1)下列对文意的阐释,最正确的两项是(

)A.屠岸出生在江苏常州一个书香门第,母亲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是他文学的第一启蒙人。屠岸的名字是和莎士比亚、泰戈尔、济慈等诗人那些闪光的诗篇紧密相连的。B.屠岸在旧体诗和新诗创作以及外国诗歌翻译中的良好基础是有家传渊源的,许多古诗名篇,是听母亲吟诵从而耳熟能详的。C.屠岸的诗短小凝练,遣词造句讲究,语言干净清爽,意象的选择上有小令般雅致的美。突出表现这一特点的诗歌作品是《古寺》、《小城》、《暮》等。D.屠岸是一位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诗人,凭自己的感觉写诗,但不离关怀民族、关心国家的初衷,而且孔孟之道贯穿始终。E.屠岸对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情有独钟,他把济慈当作异国异代的冥中知己,精神导师。精神苦闷时,便暗自背诵济慈的诗《夜莺颂》等,他用生命与诗人的诗魂拥抱。(2)根据文意简析,屠岸为什么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何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探究屠岸身上折射的诗美对我们重塑民族性格有何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E

B

D

(2)①家学深厚,母亲深谙中国古典文学,成为他诗歌的第一启蒙人;②刻苦执著,深入生活,体验情感,勤奋积累,打下深厚的中西文化的基础;③凭感觉写诗,用心灵拥抱诗魂,一生不离开真善美的追求。(提示:从原文三个小标题入手)(3)①屠岸用悟性去接近诗人的灵魂,译者的价值观与济慈吻合,在译著中融入自己的人生体验,实现了再创造;②作者不仅将原作的形式传达过来,更注重的是传达原作的神韵,实现了译者与原作者的合一。(提示:在本句话的上下文总结概括)(4)略(1)A“泰戈尔”应为“惠特曼”;C这一特点应是屠岸早期的诗歌创作,即诗歌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时的特点。以偏概全;D孔孟之道中的“仁者爱人”贯穿始终,而不是所有的孔孟思想。说法不准。(2)提示:从原文三个小标题入手。(3)提示:在本句话的上下文总结概括。(4)提示:探究题,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证合理。3.现代文阅读(24分)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公共空间与公共意识①众所周知,“公”是相对“私”而言的,公共空间自然应该不同于私人空间。一家人坐电梯下来,电梯就是你的私人空间,一到大厅,有了外人,马上就进入了公共空间,应该小声说话。为什么?怕干扰到别人。这是对他人基本的尊重。可是,即便在文明程度很高的今天,我们还是到处可见抽烟、吐痰,甚至在公共场合大声讲话,大声打手机……餐馆里的众声喧哗就更不用说了。对于这种现象,我们总是将其归因于未能把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区分开来。②这诚然是没错的,但还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也不是我要强调的重点。③所谓“公共空间”应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日常公共生活的“公领域”,在这一领域中“私”是无所作为的,只要遵规矩、按常理、循旧俗就行;还有一层更重要的意思,就是一个将各种各样的私人意见、看法、观点等汇集为公意的地方。没有这样一个“公共空间”,就不会形成真正的“公共意见”。当然,在这一“公共空间”中,需要的是理性,要让人说话,同时要辩论。④中国人的古训是在公共场所“莫谈国事”,而康德却说只有在公共场所,你才应该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盘托出,在私下里,你倒真应该执行你作为一个合法公民应尽的义务,要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但所有的不满与意见都应该在“公共空间”得到发泄与表达。有学者指出: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人就开始意识到了自己是“国民”,“盖国家者,成于国民之共同心”,再以后,到1897年,就有人提到了“社会”这个词,专指国家之外为某种目的自行形成之组织。于是“社会”就成了“绅士”表达其个人意愿的公共空间。而立宪运动一开始就存在着“皇帝”和“绅士”两个主体,正是这两个主体之间日益尖锐的冲突,导致了清王朝的崩解灭亡。⑤对“公共空间”的意识就叫“公共意识”。有了“公共空间”的意识,也就是有了公民的意识,知道我应该遵守公共秩序,知道我可以也应该在公共场合表达出我个人的不同见解,因为只有在这样的场合,我个人的想法才能形成公共意见,获得别人的承认。“公民”,按其本意,指的是一个人意识到了他对这个国家所承担的义务及所享有的权利。一旦“意识到”,就可以在这个公共空间里把本属“私”的东西变成“公”。⑥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篇》中也曾提出了以家族为本位的公共空间的设想。他主张设立学校,并且认为,设立学校,不仅仅是为了养士,更不是为了科举,而是使学校成为议政的场所,从而起到限制专权的功效,使学校成为绅士的公共空间。有意思的是:他心目中的公共空间还是以家族为本位的,“私”所指的并不是独立的个人,而是家族,家族的代表就是绅士。⑦这当然很有中国特色,但我个人对此还是心存疑虑,害怕家族完全取代了个人,害怕家族中的“家长制”蔓延为全社会的行为规则,然后又成为国家统治秩序的正当性依据。家国一体,社会的伦理秩序就是国家的政治秩序,这是一种人们业已习惯了的生活态度。⑧但不管怎么说,有了公共空间,有了对公共空间的意识即公共意识,中国的社会变革才有了根本前提。10.选出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

)(3分)A.开头列举在公共场合抽烟、吐痰、大声喧哗等现象,是为了批评人们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ks5uB.文中所说的“公共空间”就是指需要遵规矩、按常理、循旧俗、汇公议的公共生活场所。C.第④段画线句强调,一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遵守公共秩序,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D.对第⑦段画线句中人们把社会伦理秩序与国家政治秩序混为一谈的“生活态度”,作者并不认同。11.依据文意,“公共意识”的具体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2分)12.作者在第④段和第⑥段都援引与中国历史有关的材料,但目的不同,请联系上下文作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10.D(3分)11.(1)自觉遵守(维护)公共秩序;(2)敢于在公共场合发表不同意见。(2分)12.证明“公共空间”、“国民意识”对于促进社会变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出以家族为本位的“公共空间”是有局限的。(中国在建设现代“公共空间”的进程中应避免以家族完全代替个人的倾向。)(4分)

略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示季子懋修书(张居正)(1)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2)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咸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蝇勉,勉强)从之,竟致颠蹶。艺本不佳,于人何尤?然吾窃自幸曰:“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镬(规矩法度)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以汝为质不敏那?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3)夫欲求古匠之芳躅,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然亦仅得一第止耳,犹未能掉鞅文场、夺标艺苑也。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4)吾家以诗书发迹,平生苦志励行,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家名德。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岂欲但窃一第,以大吾宗哉!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5)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己则乖谬,而使诿之命耶,惑之甚矣!且如写字一节,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而潦倒差讹,略不少变,斯亦命为之耶?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注:张居正,湖广江陵人。明代政治家,改革家。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然亦仅得一第止耳

第:宅院B.艺本不佳,于人何尤?

尤:特别、尤其。C.己则乖谬

乖:聪明听话D.固望汝等继志绳武

武:足迹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乃自癸酉科举之后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B.①欲厚积而钜发之也

②欲人之无惑也难矣C.①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D.①以大吾宗哉!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作者写给小儿子的信,意在帮助儿子总结科举考试失利的原因。B.文章既表达了对儿子好高骛远、贪多务得、用力不专因而科场失利的严厉批评,又表达了希望儿子吸取教训绝不自弃的殷殷之情。C.这篇文章叙述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历,现身说法,很有说服力。D.文章最后一段,体现了作者对儿子的信心,相信他自幼聪颖,如果能够重新开始,必能成大器。参考答案:8.D

A应为考试上榜、考中B应为责怪、怨怒C应为错谬9.C

A项乃,前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后为副词,可译为“才”。B项之,前为代词;后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项以,前为目的关系连词,来;后为连词,表并列。C项都是副词,表祈使语气。10.D

这一段再一次警示儿子,要尽到最大努力,不可归咎于命运,决不能像写字一样,很长时间都学不好。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①,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②,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曰:“君以此权子母③,母后仍归我,子则为君助灯火,可乎?”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曰:“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斫山一笑置之。Ks5u鼎革后④,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则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亚欤。”

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余言。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义、《唱经堂杂评》诸刻本。传先生解杜诗时,自言有人从梦中语云:“诸诗皆可说,惟不可说《古诗十九首》。”先生遂以为戒。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几遂罹惨祸。临刑叹曰:“斫头最是苦事,不意于无意中得之。”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而说者谓文章妙秘,即天地妙秘,一旦发泄无馀,不无犯鬼神所忌,则先生之祸,其亦有以致之欤!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⑤,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

(节选自清代廖燕《金圣叹先生传》)【注】①内外诸典:佛教徒称佛经为内典,佛经以外的典籍为外典。②缁白:指僧俗,僧衣缁,故称僧为缁徒。四众:四部众的省称。佛教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为四部众。这里泛指听众。③权子母:以资本经营或借贷生息。④鼎革:指改朝换代的重大改革,这里指入清以后。⑤元好问《论诗》其三:“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后以教人作诗文方法为“金针度人”。度,授与。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生辄起而排之

排:分开

B.不意于无意中得之

意:料到C.领异标新,迥出意表

迥:远

D.顾不伟耶

顾:难道10.下列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金圣叹先生“倜傥高奇”的一组是(3分)①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

②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③甫越月,已挥霍殆尽

④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⑤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

⑥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11.下列叙述赏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金圣叹先生博览群书,学问渊博,讲学时旁征博引,极其透彻,让听众叹服。B.金圣叹一个月花光了好朋友王斫山给他去放贷营生的千两银子,王斫山也只是一笑了之。C.明朝灭亡后,金圣叹将自己的字改为“圣叹”,自我期许为孔子弟子曾点一类的人物。D.本文作者既批判了金圣叹的不识时务,又高度评价了他的伟大成就,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伤。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3分)

译:

(2)则先生之祸,其亦有以致之欤!(3分)

译:

参考答案:9.A(批驳)10.C(④是获罪的原因,⑤是别人的感受。)11.D(没有批判)12.(1)这些东西在先生家,只是增加您守财奴的名声罢了,我已经替您打发掉它们了。(“适”1分,“为”1分,句意1分,共3分)(2)那么先生的灾祸,大概也有一些招致它的原因吧!(“则”1分,“其”1分,“有以”1分,共3分)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毕自严,渴川人。万历二十年进士,除松江推官,年少有才干,征授刑部主事,迁淮徐道参议。内艰阙,分守冀宁,天启元年四月,辽阳覆,廷议设天津巡抚,专饬海防,改自严右佥都御史以往。置水军,战舰,备戎器。用继光遗法,水军先习陆战,军由是可用。魏忠贤令锦衣干户刘侨逮天津废将,自严以无驾帖疏论之,报闻,初,万历四十六年,辽左用兵,议行登、莱海运。明年二月,特设户部侍郎一人,兼右都御史,出督辽饷,语详《李长庚传》。及是长庚迁乃命自严代叙前平贼功进右都御史兼户部左侍郎时议省天津巡抚令督饷侍邴兼领其事即以委自严京师数地震,因言内批宜慎,恩泽宜节,人才宜惜,语甚切直,自严在事数年,综核搏节,公私赖之。五年,以右都御史掌南京都察院,明年正月,改户部尚书。忠贤议鬻南太仆牧马草场,助殿工。自严持不可。崇横元年,召拜户部尚书。自严以度支大蚰,请核逋赋,督屯田,严考成,汰冗卒,停蓟、密、昌、水四镇新增盐菜银二十二万,俱报可。又疏言:“最耗财者无如客饷。诸镇年例合三百二十七万,而客饷居三之一,室大截省。其次则有抚赏、召买、修筑诸費,皆不可不节,”帝褒纳之。其冬,京师被兵,帝忧劳国事,旨中夜数发。自严奏答无滞,不敢安寝,头目肿,事幸无乏。明年夏,以六罪自劾,乞罢,优旨慰留。先以考满加太子少保,叙遵化、永平克复功,再进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梁廷栋请增天下田赋,自严不能止。又以兵饷日增,屡请清核,而兵部及督抚率为寝阁。复乞汰内地无用之兵,帝即令严饬,然不能尽行也。(节选自《明史·毕自严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及是/长庚迁/乃命自严代/叙前平贼功/进右都御史兼户部左侍郎/时议省天津巡抚/令督饷侍郎兼领其事/即以委自严/B.及是/长庚迁/乃命自严/代叙前平贼功/进右都御史兼户部左侍郎/时议省天津巡抚/令督饷侍郎兼领/其事即以委自严/C.及是/长庚迁/乃命自严/代叙前平贼/功进右都御史兼户部左侍郎/时议省天津巡抚/令督饷侍郎兼领其事/即以委自严/D.及是/长庚迁/乃命自严代/叙前平贼/功进右都御史兼户部左侍郎/时议省天津巡抚/令督饷侍郎兼领/其事即以委自严/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内艰,古代遭遇母丧的一种说法,父丧或承重祖父之丧则称为外艰。B.巡抚,明清地方军政大员,巡行天下,抚军安民,掌管数省军政、民政。C.驾帖,古代逮捕犯人使用的凭票,明代厂卫捕人,必须将案由上报,签发驾帖。D.考满,指官员的考绩期限已满,一考或数考为一任,故考满也常为任满。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毕自严治军有方,颇见成效。他到天津后,设置水军,修造战舰,准备武器,用戚继光留下的战法,让水军先练习陆战,使军力大为增强。B.毕自严为官正直,不惧权贵,魏忠贤派人逮捕被免职的将领,毕自严上疏议论;魏忠度主张卖掉南太仆寺牧马草场,毕自严又坚决反对。C.毕自严精心筹划,为国理财,他提出停征蓟州等四镇盐菜银的建议,又建议节省客饷,抚恤赏赐、采办购买等费用,为国家聚总核算,节省用度。D.毕自严勤勉国事,严于责己,京师受到攻打,他为了及时奏答皇帝旨意,不敢安睡;他因为未能阻止增加田赋,弹劾自己六条罪状,请求免官。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严以度支大绌,请核逋赋,督屯田,严考成,汰冗卒。(2)复乞汰内地无用之兵,帝即令严饬,然不能尽行也。参考答案:10.A

11.B

12.D

13.(1)毕自严认为经费开支很不足,请求清查拖欠的赋税,督促电田,严格政绩考评,裁减多余的士兵。(2)(毕自严)又请求裁减内地无用的军队,皇帝当即下令严加整顿,但是不能全部推行。【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乃命自严代”,应理解为朝廷就命令毕自严接任,应在“代”后断开,所以可以排除BC项;叙前平贼功,应理解为评定他以前讨平贼寇的功劳,应在“功”后断开,可以排除D。故选A。【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B项,“掌管数省军政、民政”错误,“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属于扩大化错误。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D项,错在“他因为未能阻止增加田赋,弹劾自己六条罪状”,原文“自严奏答无滞,不敢安寝,头目肿,事幸无乏。明年夏,以六罪自劾,乞罢,优旨慰留”,可见“因为未能阻止增加田赋”于文无据。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以”,认为;“大绌”很不足;“逋”,拖欠;“考成”,政绩考评;“汰”,裁减。第二句中,“乞”,请求;“兵”,军队;“饬”,整顿;“尽行”,全部推行。【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毕自严,淄川人。万历二十年进士。初任松江推官。年纪轻轻就很有才干,被朝廷任命为刑部主事。升为淮徐道参议。回家为母亲守完丧后,被派驻守冀宁。天启元年四月,辽阳陷落,朝廷决定设置天津巡抚,专门整顿海防,改任毕自严为右金都御史前往。(毕自严)建立水军,修造战船,准备武器。他运用戚继光传下的战法,让水军先练习陆战,军队因此能够调用。魏忠贤派锦衣卫千户刘侨来逮捕天津被免职的将领,毕自严以没有凭票为由上书议论,皇上回复说知道。起初,万历四十六年,辽东打仗,朝廷决议开通登州、莱阳的海运。第二年二月,特设户部侍郎一人兼右金都御史,前去总督辽东兵饷,这些事详见《李长庚传》。到这时,李长庚升职了,朝廷就命令毕自严接任。评定他以前讨平贼寇的功劳,把他提升为右都御史兼户部左侍郎。当时朝廷决议裁除天津巡抚,让督饷侍郎兼管巡抚事务,就把此事交给了毕自严。京师几次地震,(毕自严)借此进言皇上的批复应当慎重,施予恩惠应该有所节制,对人才应该爱惜,话说得很恳切直率,毕自严在职几年,聚总核算节省用度,国家和人民都依靠他。五年,(毕自严)以右都御史的身份掌管南京都察院。第二年正月,改任户部尚书。魏忠贤决定卖掉南太仆寺牧马的草场来资助修建宫殿的工程,毕自严坚持不同意。崇祯元年,朝廷征召毕自严为户部尚书。毕自严认为经费开支很不足,请求清查拖欠的赋税,督促屯田,严格政绩考评,裁剪多余的士兵,停征蓟州、密云、昌平、永平四镇新增加的二十二万两盐菜银,皇帝都批示同意了。毕自严又上书说:“最浪费钱财的莫过于客兵的银饷,各边镇每年的例额总共是三百二十七万,而客兵的银饷就占了三分之一,应该大幅度裁减。其次就是抚恤赏赐、采办购买、修建等费用,都不能不节制。”皇帝赞许采纳了。这年冬天,京师受到攻打,皇帝忧劳国事,半夜多次颁发圣旨。毕自严启奏应答从不耽搁,不敢安心睡觉,头肿目胀,幸好事情没有什么贻误。第二年夏天,他以六条罪状弹劾自己,请求免去职务,皇帝特意颁下诏书安慰挽留。先前因为考核期满,毕自严已经被加官为太子少保,现在评定他收复遵化、永平的功劳,又晋升他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梁廷栋请求朝廷增收全国的田赋,毕自严没能制止。又因为兵饷一天天增加,(毕自严)多次请求清查核实,可是兵部和总督巡抚都把这件事压下来。毕自严又请求裁减内地无用的军队,皇帝当即下令严加整顿,但是并不能全部推行。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针对下面文段中的画线句分别进行合理的反驳,每处反驳不超过40字。对方辩友把温饱放到了压倒一切的位置。试问,古往今来,不是有很多社会达不到温饱吗?是否意味着就不谈道德了呢?人有理性,能够谈道德,这正是人和动物的区别所在。有衣食之困但仍然坚持其品德修养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是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像对方所坚持的那样,在温饱之前都不去谈道德,那么人类恐怕早就销声匿迹于洪荒蛮陌之中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①社会的温饱不等于个人的温饱;物质与精神相互依存,物质是第一性的。②有衣食之困不能坚持品德修养的也很多;例子不胜枚举属不完全归纳,结论不可靠。【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反驳对方时,要做到自己推理的合理性,逻辑思维的严密性。第①句,“古往今来,不是有很多社会达不到温饱吗?是否意味着就不谈道德了呢?”这句有偷换概念的嫌疑,首先可以抓住这一点反驳对方,即社会的温饱不等于个人的温饱。其次,“谈道德”是有前提条件的,“道德”属于精神层面的,“谈道德”要以物质为前提,物质是第一性的。在此要重申自己的观点;最后指出精神和物质见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第②句“有衣食之困但仍然坚持其品德修养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反驳对方这一观点可以用反证法,即“有衣食之困不能坚持品德修养的也很多”。其中对方说“例子不胜枚举”,这属于不完全归纳,所得出的结论并不可靠。8.下面是考研查分调剂复试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参考答案:考生查分后,查询分数线。同时上国家线和学校线的考生进入复试,复试成功则准备入学。如考生仅未上学校线通过调剂可参加复试。所有考研不成功的考生可以选择其他出路。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