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南省鹤壁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河南省鹤壁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河南省鹤壁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河南省鹤壁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河南省鹤壁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河南省鹤壁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21、22题(第21题3分,第22题6分,共9分)吃一口自己田里的米杨汉光我把母亲接到城里住,她的一亩三分责任田就租给同村的张六叔耕种,田租是每年300斤大米。开始,张六叔把上好的大米送进城来,煮出的饭又软又香。母亲说,张六叔心眼儿好,做什么事都不会亏待人。可是两年后,张六叔送来的米就不好了,煮出的饭粗糙无味,难以下咽,我不想吃这种饭,叫母亲也不要吃,但母亲照吃不误,她说吃老六送来的米,就想起乡下的田。张六叔又一次送米来时,母亲抓起一把米,看了看问:“老六,我租给你的田专出这种糙米?”张六叔不好意思地说:“这种米是在城里便宜买的。现在种田不容易。”母亲说:“我知道种田难。这样吧,那田租减一半,你以后每年送150斤米给我就行了,但一定要我那块田种出的大米。”张六叔非常感激,立即把糙米拉走,改送好米来。大约又过了两三年,有一天,张六叔空手来我家,对母亲说:“老嫂子,这田是越种越难种了。你是不是再减点田租?”母亲笑一笑说:“老六,我不跟你说田租了。我的田你照种,送多少米来随你的心意,十斤八斤也行。吃一点乡下的米,我心里舒坦。”此后,张六叔真的每年只送几斤米来。我说:“这个老六叔,也太吝啬了。”母亲说:“不要多讲,随他。种田苦,你看他头发都快白完了,老得多快。”谁知,老六叔还不知足,这年冬天,他进城来对母亲说:“老嫂子,种田实在难啊!要贴百把块钱给我,我才敢种你的田。”一向宽容的母亲也捺不住性子了,她没好气地说:“老六,你不要得寸进尺。天下哪有倒贴钱租田的道理?这田你不种就算了,我另租给人种。”张六叔说:“那你就租给别人种吧。”我陪母亲回乡下的老家,处理那一亩三分田。我许多年没有回老家了。看见村里新建了一些小洋楼,原来最穷的刘二叔也住上了洋楼。母亲说:“刘二叔心眼儿好,我们就把田租给他种吧。”我和母亲走进刘二叔的家里,说想把田租给他种。可我们还没讲完,刘二叔就摇头拒绝了。母亲说:“老二,你听我说完。我是送田给你种,并不收田租,一年只要两斤米,吃一口家乡饭就行。”刘二叔说:“老嫂子,要米你就拿,你的田我却不敢种,一年苦到头,连小孩子的学费都交不起。我两年前就改跑生意不种田了。你看河对面,野草长得最高的那一块就是我的田。”我向门外望去,小河两边茫茫的田野上,确实东一块西一块地长着高高的野草。我和母亲再也不敢提租田的事。母亲老了,已经没有能力回乡种田。我们也不得不像刘二叔一样,让那一亩三分田生长野草,另外再拿钱交公粮、水费和这种费那种费。第二年夏天,母亲一个人悄悄地又回老家去。我不放心,追到老家。那时正是收割稻谷的时节,田野上打谷机响个不停。母亲顶着烈日,在她的一亩三分田上割野草。我站在田边问:“妈,你干什么?”母亲说:“这么肥的田,丢荒可惜啊!”母亲连头都不抬一下,双手颤巍巍地割着野草。我理解母亲对土地的深情。我不忍心劝阻母亲,但又不愿让她受苦,于是只好走下田去,递给母亲一瓶矿泉水,接过她手里的镰刀。从此,我每年都请人耕种母亲的一亩三分田。虽然田里的收获远不够我支付工钱,但我依然坚持下去,只为让母亲能吃上自己田里的米。22、这篇小说围绕母亲的“一亩三分田”展开了怎样的情节,请分条概述。(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这篇小说刻画的母亲和张六叔的形象都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请结合文中材料,简要分析他们的人性之美。(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22、(4分)①租给张六叔种(1分);②想请刘二叔种(1分);③不忍丢荒,自己种(1分)④雇别人种(1分)。23、(5分)(1)母亲为人宽容大方,心地善良,对张六叔很体谅,不计较田租的多少;(2)母亲对自己的土地怀有深厚的感情,吃一口自己田里的米是她的最大愿望;(3)张六叔忠厚老实,力所能及地履行诺言。(意思对即可。每条特点、材料各占1分)2.阅读下列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文艺大众化的误读赖大仁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鲁迅等思想家就提出了文艺大众化的主张,主要着眼于大众思想启蒙和改造国民性。后来毛泽东倡导文艺大众化,目的也在于唤起民众。改革开放初期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文艺运动,也是与新时期的再次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当进入市场经济和大众消费时代,文艺大众化的价值取向就变得更为多样化了,存在的问题也颇为突出和复杂。在某些人看来,当今消费时代人们的生活目标不过是在物质生活上追求享乐,在精神生活上追求娱乐。于是,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就被理解为满足人们的娱乐消费需求,“服务大众”也被具体化为“娱乐大众”。在这种价值导向之下,一个时期以来的文艺大众化,包括某些“大众化写作”、影视节目、网络写作和媒体文章等,也都普遍追求“娱乐化”,只要能吸引人们的眼球,赢得足够的销售量、收视率、点击率等等,似乎也就实现了它的最大价值。而一旦将文艺大众化的价值取向仅仅定位于“娱乐化”,唯“乐”是求,娱乐至上,就有可能导致种种价值偏向:轻则忽视文化娱乐的精神品位,遮蔽和消解文艺应有的多种功能;重则容易由“娱乐大众”滑向“取悦大众”、“迎合大众”,追逐低级趣味,从而陷入文艺低俗化的误区。实际上,当今有些人打着“文艺大众化”的旗号,背后所追逐的不过是他们自己的种种现实利益。为此,一些所谓“大众化写作”和影视媒体节目,一味迎合消费市场的低俗需求,不择手段地制造“娱乐”效果吸引大众,只要能诱导人们消费,不管是什么题材内容和人物故事,都可以按照“娱乐化”模式加以打造;不论是古代经典还是红色经典,都可以拿来“戏说”、搞笑乃至“恶搞”。在这样的“娱乐化”价值导向中,文艺大众化的基本精神被严重扭曲了。毫无疑问,文艺大众化的确应当面向大众和服务大众,明确地说,“娱乐大众”本来没有什么不好,它也应当是“服务大众”的题中应有之义。但这里的问题在于:其一,“娱乐大众”是否可以无原则地取悦和迁就大众的娱乐消费需求?作为文艺生产是否可以只遵循“娱乐化”的市场规则而不管精神价值导向?这样的问题其实不言而喻。其二,“娱乐大众”是不是当今文艺大众化的唯一功能和价值取向?在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中,除了娱乐之外,难道就没有精神世界进一步提升与丰富的需要吗?在我看来,当今时代的大众化文艺,除了“娱乐大众”,还有一个“引领大众”的问题,因为文化艺术的功能并不仅仅具有娱乐消费的功能,同时还具有精神引领的功能——究竟将大众的精神境界往健康向上还是低级趣味的方向导引,这并非一个可以忽略不顾的问题。面向大众、服务大众,仍然是当今文艺大众化应当坚持的方向,但它的价值取向不能仅仅是娱乐大众,更不能容忍用抽空了审美精神的低俗化娱乐去取悦大众;往更积极的方面说,还应当倡导用健康向上的精神价值引领大众。

(选自《科学时报》,有删改)5、下列有关“文艺大众化”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文艺大众化的价值取向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反映着时代发展的特点。B.最初文化大众化的提出是与思想启蒙密切相关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价值取向逐步多样化,存在的问题也显得突出与复杂。C.进入市场经济和大众消费时代的文艺大众化与以往各时期的价值取向完全不同,担负的任务也不相同。D.当代文艺大众化要服务大众,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就要与当今消费时代人们的生活目标与精神追求相适应。6、下列说法不属于“扭曲文艺大众化基本精神”的表现的一项是(

)A.“娱乐大众”价值导向下的大众化写作、影视节目、网络写作和媒体文章等重视娱乐追求,以满足人们的娱乐消费需求。B.在“文艺大众化”的旗号下,以取悦大众、迎合大众为手段,实现利益的最大化。C.极力制造各种“娱乐”效果,吸引大众,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按照“娱乐化”模式打造各种题材内容与人物故事。D.戏说、搞笑甚至恶搞古代经典与红色经典,追逐低级趣味,诱导消费。7、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当今消费时代人们追求快乐,追求享乐。为满足人们的娱乐消费需求,出现娱乐大众化的问题也是可以理解的。B.文艺大众化一旦出现价值偏向,轻则导致文艺应有的多种功能的消解,重则陷入文艺低俗化的误区。C.文艺大众化不仅要满足大众娱乐消费需求,符合消费时代市场规则,还要关注精神的正确导向。D.当今正确的文艺大众化方向就是应该在注重娱乐价值取向、娱乐大众化的同时充分发挥文艺引领大众的作用。参考答案:5..答案、C当代的文艺大众化的价值取向只是呈现出多样,并不是与以往的完全不同,只是比以往要多些。6.答案、A在“娱乐大众化”的导向下,各种媒体形式重视对娱乐的追求是正常的,也是消费市场条件下所必须的,“重视”并不等于完全娱乐化。7.答案、D“引领大众”存在“将大众的精神境界往健康向上还是低级趣味的方向导引”两个方面。故末句应为“充分发挥用健康向上的精神价值引领大众的作用”。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儒家思想中的生态伦理智慧花秀玲①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内涵丰富,“天人合一”是生态伦理思想的核心,在儒家看来,“天”是宇宙的最高实体,“人”是其中的一部分。孔子从天道与人道高度统一的立场出发,提出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思想,认为道是客观真理,人应该努力发扬光大道。孟子将孔子的仁爱思想延续到了人以外的自然界,构建了一个“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为核心的生态伦理学思想体系。孟子认为,只要通过推己及人,推己及物,就能够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动态平衡、和谐共生的状态。而荀子认为“天有其时,地有其才,人有其治”,自然界和人类各有自己的规律和职分,天道不能干预人道,人不可违背这一规律,而只能严格地遵守它,只有这样,人与自然、万物才能和谐共生。②儒家建议人们“钓而不纲,戈不射宿”。“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生态伦理思想的行为规范。孟子的“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描绘了他理想的生活环境。在荀子看来,“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不可去,求可节也。虽为天子,欲不可尽”,他主张通过“道”来节制人的欲望。对于那些不可尽也不可去的欲望,要加以引导,倡导人要合理地利用天,使天能够为人服务。朱熹进而提出了私欲与天理对立统一的思想,要求人们不要被欲望所引诱,保持道德自觉。③儒家禁止人们乱捕乱猎、乱砍乱伐,保证生物的生长期,防止生物匮乏。这一传统在有关的法令中传承下来,荀子把它概括为“圣王之制”,他在重视礼义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强调了政法制度的惩罚作用。《礼记·月令》规定为了遵循自然规律,每个月所从事的生产活动都要和保护环境资源密切结合,严格保护自然,不去触碰种种禁忌。这种为保护自然环境而形成的禁令、礼制逐渐演变为历代王朝的法令。④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意味着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要努力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不要为了满足一时的需求而导致人与自然分裂。孟子、荀子还详细阐述了具体做法,强调人类要保护自然、遵循自然规律,这样既有利于自然界,也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利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并非主仆关系,而是伙伴朋友关系。在这种和谐关系中,人类自身就越能更好地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这与当今生态伦理学上所强调的人类在利用自然时应遵循自然规律的观点是一致的,人类对自然应该怀有感恩之情、敬畏之心。③儒家的“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思想和道家的“知足去奢”思想,告诫人类应当克制自身欲望,珍惜、节约资源,既考虑到当前,也应该考虑到未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合理的消费理念。这一思想将进一步引导人们更加注重环境、资源在代际之间的公正分配,给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给子孙留下地绿、天蓝、水净的生存环境。(节选自《人民论坛》,有删改)18.根据第①段文意,简要分析孔子、孟子和荀子关于人与自然思想的不同点。(6分19.请简要概述文章第④段的论述层次。20.儒家思想中的生态伦理智慧对当今有何影响?请简要阐述。参考答案:18.①孔子认为人不能改变自然,但可以运用自然规律弘扬天道:②孟子强调推己及物,爱护自然:;③荀子认为人与自然各有职分,人要遵循自然规律。

19.首先提出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是要努力追求人与自然统一的观点,接着举例具体阐述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内涵及意义,最后得出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与当今生态伦理思想观点一致的结论。

20.①能帮助人们规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行为;②有助于人们树立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③有助于人们树立保护自然的法制意识。④有助于人们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适度消费观。【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筛选、概括。分析孔子、孟子和荀子关于人与自然思想的不同点,立足文本第①段内容分析。“孔子从天道与人道高度统一的立场出发,提出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思想,认为道是客观真理,人应该努力发扬光大道”,孔子认为人不能改变自然,但可以运用自然规律弘扬天道;“孟子认为,只要通过推己及人,推己及物,就能够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动态平衡、和谐共生的状态”,孟子强调推己及物,爱护自然;“自然界和人类各有自己的规律和职分,天道不能干预人道,人不可违背这一规律,而只能严格地遵守它”,荀子认为人与自然各有职分,人要遵循自然规律。点睛: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1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论证思路分析,立足文本第④段内容分析。分析论证思路,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的词语。将文段(文章)内容进行分层。开始概括每层次所写的内容。概括时尽量使用原句,并把原句用引号引起来。结合相关语句内容“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意味着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要努力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孟子、荀子还详细阐述了具体做法”“这与当今生态伦理学上所强调的人类在利用自然时应遵循自然规律的观点是一致的”概括即可。【2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儒家思想中的生态伦理智慧对当今有何影响,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生态伦理思想的行为规范”,帮助人们规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规定为了遵循自然规律,每个月所从事的生产活动都要和保护环境资源密切结合,严格保护自然,不去触碰种种禁忌”,有助于人们树立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儒家禁止人们乱捕乱猎、乱砍乱伐,保证生物的生长期,防止生物匮乏。这一传统在有关的法令中传承下来,荀子把它概括为‘圣王之制’,他在重视礼义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强调了政法制度的惩罚作用”,有助于人们树立保护自然的法制意识;“告诫人类应当克制自身欲望,珍惜、节约资源,既考虑到当前,也应该考虑到未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合理的消费理念”,有助于人们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适度消费观。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邹浩,字志完,常州晋陵人。第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守,皆礼遇之。纯仁属撰乐语,浩辞。纯仁曰:“翰林学士亦为之。”浩曰:“翰林学士则可,祭酒、司业则不可。”纯仁敬谢。后哲宗亲擢为右正言。有请以王安石《三经义》发题试举人者,浩论其不可而止。陕西奏边功,中外皆贺,浩言:“先帝之志而陛下成之,善矣。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京东大水,浩言:“频年水异继作,虽盈虚之数所不可逃,而消复之方尤宜致谨。不以为数之当然,此消复之实也。”章惇独相用事,威虐震赫,浩所言每触惇忌,仍上章露劾,数其不忠慢上之罪,未报。章惇诋其狂妄,乃削官,羁管新州。蔡卞、安惇、左肤继请治其祖送者王回等。徽宗立,亟召还,复为右正言,迁左司谏。改起居舍人,进中书舍人。言:“陛下善继神宗之志,善述神宗之事,孝德至矣。尚有五朝圣政盛德,愿稽考而继述之,以扬七庙之光,贻福万世。”迁兵、吏二部侍郎。初,浩除谏官,恐贻亲忧,欲固辞。母张氏曰:“儿能报国,无愧于公论,吾顾何忧?”及浩两谪岭表,母不易初意。稍复直龙图阁。瘴疾作,危甚。杨时过常州,往省之。萧然仅存余息,犹眷眷以国事为问,语不及私。卒,年五十二。高宗即位,诏曰:“浩在元符间,任谏争,危言谠论,朝野推仰。”复其待制,又赠宝文阁直学士,赐谥忠。(节选自《宋史·邹浩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B.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C.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D.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授”,文中指朝廷派遣到地方私学中的教员,与现代“教授”的含义不同。B.“七庙”,古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用以供奉七代祖先的宗庙,后来也代指“国家”。C.“元符”,宋哲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使用的,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D.“赠”,有追赠之义,指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勋位。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浩坚守职分,拒为越职之事。范纯仁待之以礼,嘱咐他撰写乐语,且以翰林学士也写乐语加以劝说,而邹浩以祭酒、司业不能写乐语为由推辞了。B.邹浩正视灾情,重视消灾关键。面对京东的水灾,邹浩认为虽然不能逃脱自然的变化,但是要谨慎地施行消灾的方法,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天理所致。C.邹浩心系国家,病中关切国事。杨时经过常州,邹浩抱病前去探望友人。邹浩身体已十分虚弱,但在谈话中,他仍关切询问国事,说话不涉及私事。D.邹浩忠君尽责,死后获得荣耀。在元符年间,邹浩担任谏诤的职位,他为人正直敢言,被朝野推崇敬仰,死后被皇帝赞赏,获得朝廷追封的荣耀。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浩所言每触惇忌,仍上章露劾,数其不忠慢上之罪,未报。(2)及浩两谪岭表,母不易初意。稍复直龙图阁。参考答案:4.B

5.A

6.C

7.(1)邹浩所上奏的言论常常触及到章惇,但邹浩仍上章弹劾,罗列他对皇上不忠怠慢的罪过,没有回音。(2)等邹浩两次被贬到岭表,他母亲不改变初衷。不久(邹浩)又任职龙图阁。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辨别表达方式,这个语段主要是邹浩在陕西军功朝廷内外都祝贺之时,建言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要善始善终,故可抓住人名;然后找断句的标志,先易后难。先抓名词、动词,再抓特殊句式。名词(代词):“将帅”;谓语动词:“未战”“弃”“愿”“图”等。借助这些内容即可断开。另此题“以持胜为难”中的“以为”不要断开,“将帅”作前句的宾语。5.试题分析:A项“教授,文中指朝廷派遣到地方私学中的教员”错,应是官职名,指古时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6.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原文中关键细节的理解。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对:C项“杨时经过常州,邹浩抱病前去探望友人”有误,原文“杨时过常州,往省之”,是杨时经过常州,前往探访生病中的邹浩。7.试题分析:文言文的翻译要做到字字落实,一一对应。主要重点词语的翻译:(1)每:经常、常常,数:列举、罗列,慢:怠慢,报:答复。(2)及:等、等到,易:改变,稍:不久。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文言文的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比如本题“稍”在此处这,不能用今天的“稍微”理解。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每”“数”“慢”“易”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参考译文】邹浩字志完,常州晋陵人。他考中进士,调任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守臣,都对他以礼相待。范纯仁嘱咐他撰写乐语,邹浩推辞了。范纯仁说:“翰林学士也写这个。”邹浩说:“翰林学士能写,祭酒、司业不能写。”范纯仁为此道歉。经过几年,宋哲宗亲自提升他为右正言。有人请求用王安石的《三经义》出题考试,邹浩论述不可而停止。陕西报告守边的功绩,朝廷内外都祝贺,邹浩说:“先帝的志愿由陛下成就了,是好事。然而用兵之事,战前决胜负为难事,胜利后以保持胜利为难事,仅是时机不同罢了。假如不是这样,将会丢弃战功而招致后患。希望申告将帅,不要因为胜利而麻痹轻敌,应善始善终。”京东发大水,邹浩上奏:“连年水灾发作,虽然是自然的盈亏不能逃脱,但消灾的方法应当谨慎。不能认为是天理所致,这是消除灾异的关键。”章惇独揽大权,威势显赫,邹浩所上奏的言论常常触及到章惇,但邹浩仍上章弹劾,罗列他对皇上不忠怠慢的罪过,没有回音。章惇诋毁他狂妄,邹浩被削官,羁管新州,蔡卞、安惇、左肤接着请求惩治那些为邹浩饯行的王回等人。徽宗即位,很快把他召回,又为右正言,升任左司谏。改为起居舍人,进升中书舍人。他上奏说:“陛下很好地继承神宗的遗志,继承神宗的事业,孝德已经很高。尚且还有五朝的圣政盛德,希望陛下查考而继承,发扬七代的光彩,造福万代。”升任兵部、吏部侍郎。当初,邹浩任谏官,怕给亲人带来忧虑,想坚决拒绝。母亲张氏说:“儿子能够报答国家,无愧于公论,我有何担忧!”等邹浩两次被贬到领表,他母亲不改变初衷。不久又任职龙图阁。瘴病发作,非常危险。杨时经过常州,前去探望。邹浩虚弱得仅仅留有一点气息,仍然关切地询问国事,说话不涉及私事。邹浩去世,年五十二岁。宋高宗即位,下诏说:“邹浩在元符年间,任谏诤之职,正言直论,朝野推崇敬仰。”追复为待制,又赠宝文阁直学士,赐谥号忠。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李石,字子坚,辽阳人,贞懿皇后弟也。石敦厚寡言,而器识过人。天会二年,授世袭谋克,为行军猛安。睿宗为右副元帅,引置军中,属之宗弼。拜参知政事。阿琐杀同知中都留守蒲察沙离只,遣使奉表东京,而群臣多劝世宗幸上京者。石奏曰:“正隆【注】远在江、淮,寇盗蜂起,万姓引领东向,宜因此时直赴中都,据腹心以号令天下,万世之业也。惟陛下无牵于众惑。”上意遂决,即日启行。安化军节度使徒单子温,平章政事合喜之侄也,赃滥不法,石即劾奏之。方石奏事,宰相下殿立,俟良久。既退,宰相或问石奏事何久,石正色曰:“正为天下奸污未尽诛耳。”闻者悚然。石司宪既久,年浸高。上表乞骸骨,以太保致仕。十六年,薨。石以勋戚久处腹心之寄内廷献替外罕得闻观其劾奏徒单子温退答宰臣之问气岸宜有不能堪者。时论得失半之,亦岂以是耶?旧史载其少贫,贞懿后周之,不受,曰:“国家方急用人,正宜自勉,何患乎贫。”后感泣曰:“汝苟能此,吾复何忧。”史又称其未贵,人有慢之者,及为相,其人以事见石,惶恐。石曰:“吾岂念旧恶者。”待之弥厚。山东、河南军民交恶,争田不绝。有司谓兵为国根本,姑宜假借。石持不可,曰:“兵民一也,孰轻孰重?国家所恃以立者纪纲耳,纪纲不明,故下敢轻冒。惟当明其疆理,示以法禁,使之无争,是为长久之术。”趣有司按问,自是军民之争遂息。北京民曹贵谋反,大理议廷中,谓贵等阴谋久不能发,罪止论斩。石是之。又议从坐,久不能决。石曰:“罪疑惟轻。”入,详奏其状,上从之,缘坐皆免死。北鄙岁警,朝廷欲发民穿深堑以御之。石曰:“不可。古筑长城备北,徒耗民力,无益于事。北俗无定,居出没不常,惟当以德柔之。若徒深堑,必当置戍,而塞北多风沙,曾未期年,堑已平矣。不可疲中国有用之力,为此无益。”议遂寝。【注】正隆:金国海陵王的年号。10.对划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石以勋戚久/处腹心之寄/内廷献替/外罕得闻/观其劾奏徒单子温/退答宰臣之问/气岸宜有不能堪者B.石以勋戚久/处腹心之寄/内廷献替外罕得/闻观其劾奏徒单子温退答宰臣之问/气岸宜有不能堪者C.石以勋戚/久处腹心之寄/内廷献替/外罕得闻/观其劾奏徒单子温退答宰臣之问/气岸宜有不能堪者D.石以勋戚/久处腹心之寄/内廷献替外罕得/闻观其劾奏徒单子温/退答宰臣之问/气岸宜有不能堪者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B.“乞骸骨”是指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为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C.“劾奏”中的“劾”即检举揭发,“劾奏”指向皇帝检举揭发官吏的过失或罪行。D.“中国”古代指我国中原地区或在中原地区华夏族建立的政权,也指整个国家。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石见识过人。他是皇亲国戚,但不张扬;中都发生变故,众大臣劝世宗去上京,李石分析形势,认为世宗去中都对国家有利,皇帝接受了他的意见。B.李石痛恨贪赃枉法的行为。节度使徒单子温贪赃枉法,李石弹劾他,奏事时让宰相等候了很久,出后,宰相询问缘由,李石的回答令人震动。C.李石安于贫穷,有度量。史料记载,李石小时候贫穷,拒绝姐姐帮助,让姐姐感动;李石还没显贵时,有人得罪了他,日后李石却不计前嫌,待他更好。D.李石处事公正。军队和百姓发生矛盾,有人想袒护军方,李石提出公允的意见;有人图谋造反,与之牵连获罪的人判定死罪,李石对判决提出疑问,并把自己的意见报告皇帝。13.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国家方急用人,正宜自勉,何患乎贫。(2)趣有司按问,自是军民之争遂息。参考答案:10.C11.D12.D

13.(1)国家正是急着用人的时候,正应该自我努力,哪里能担心贫困。(用,自勉,患,贫)(2)催促官员去查问,从此军民的争夺就停止了。(趣,按,遂,息)选自《新唐书》作者:欧阳修

年代:欧阳修10.试题分析:“久”修饰“处”,不要断开,“内廷献替”和“外罕得闻”结构并列,中间段开。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久”修饰“处”,不要断开,“内廷献替”和“外罕得闻”结构并列,中间段开。11.试题分析:中国古代以国号为代表的政权与"中国"不是一个概念,中国古代的国号只代表某一个政权,而“中国”的涵义则有很多,主要的并非是一个政权的名称,即使用来指称政权,也常常不指一个政权,或指同时并立的几个政权,或指历史上以中原地区为主且有相互递嬗关系的多个政权。12.试题分析:结合文本语境可知“李石对判决提出疑问”不对,原文为“石是之”。13.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用”“自勉”“患”“贫”“趣”“按”“遂”“息”的翻译。参考译文:李石,字子坚,辽阳人,是贞懿皇后的弟弟。李石敦睦忠厚,寡言少语,然而他的器度胆识却超过常人。天会二年(1124),李石被授予世袭谋克,当了行军猛安。睿宗当时是右副元帅,把李石安置在军中,归属宗弼麾下。拜参知政事。阿琐杀了同知中都留守蒲察沙离只,然后派使者进东京上表,群臣中多数劝世宗驾临京都。李石上奏说“:正隆远在江、淮一带,寇盗蜂起,百姓万民盼望东方,应该趁现在这个机会直接奔赴中都,占据腹心要地来向天下发号施令,这是千秋万代的大业。只请陛下不要让众人牵着走。”皇上于是拿定了主意,当日就启行。安化军节度使徒单子温,是平章政事合喜的侄子,贪赃枉法,李石就上奏弹劾他。正当李石陈奏此事时,宰相在下殿站立,等候了很久,李石退出来后,宰相问李石奏事为什么这么久,李石严肃的说“正是因为天下犯法贪污的没有全部被杀灭罢了。”听到的人感到震动。李石主管御史台又很长时间,年纪渐大,上表请求解职,凭着太保的身份退休。十六年去世。李石以有功勋的皇亲的身份,长期处在腹心要害部门,宫廷内部献计献策,对宫廷以外之事很少知道。观察他弹劾上奏徒单子温时退避回答宰相大臣的发问,气岸确实有不能承受的地方。当时人们对他评论得失参半,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旧史记载李石年少时家境贫困,贞懿皇后周济他,他不接受,说“:国家正急用人,正应该自勉,怎么能在乎贫困呢?”皇后感动地哭着说:“你能做到这样,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旧史中又称他不自以为贵,人们有侮慢他的,等到他做了宰相,当年侮慢他的人有事去见他,很是惶恐。李石说“:我难道是忘旧仇的人吗?”对待那人很厚道。山东、河南的军民关系很坏,争田的事屡次发生,没有停止过。有司认为军队是国家的根本,暂且应该借用土地。李石持不同意见,他说:“兵、民是一样的,哪个轻哪个重?立国所凭仗的是纪纲,纪纲不明,所以下面敢于轻视和冒犯。只有让他们明确划分疆界的道理,宣示有关法律禁令,让他们不再争执,才是长久之计。”催促官员去查问,从此军民的争夺就停止了。北京百姓曹贵阴谋造反,朝中大理廷议时,说曹贵等人有阴谋,但很长时间没有行动,定罪最重是论斩。李石同意这个意见。又议协同犯罪的,久议不能定夺。李石说:“罪行有疑点不能肯定,只有从轻处理。”他进朝,向皇上详细汇报了情况,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因此与本案有牵连的都免于死罪。北部边疆一带年年报警,朝廷想发动百姓挖深沟用来抵御北人。李石说“:不行。古代修筑长城防备北人入侵,白白耗费了民力,于事无益。北人不定居,出没无常规,只有以德政对他们采取怀柔政策。如果挖了深深的战壕,必须得设置军队把守,而塞北多风沙,要不了几年,战壕就填平了。不能把中国有用的力量搞得很疲劳,如果这样做一点好处也没有。”原来修深壕的建议于是搁置起来了。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陈稀拜为巨鹿守,辞于淮阴侯。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稀曰:“唯将军令之。”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叛,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稀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稀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稀所,曰:“第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稀报。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稀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贻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叛,夷灭宗族,不亦宜乎!”(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B.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C.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D.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伍,古代军队的最小单位,由五个人编成,现在泛指军队,这里意指韩信与樊哙等都是行伍之人。B.淮阴侯,是以官爵称谓韩信。汉初军功爵有侯级爵、卿级爵、大夫级爵和小爵。C.辟,中国古代一种人才选拔方式,指征召布衣入仕。这里的“辟”通假“避”,取“回避“之意。D.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官的通称。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自知受到皇上的畏忌,闷闷不乐,常托病不参加朝见和侍行,并羞于与列侯一同上朝。B.韩信称皇上没有自己能统帅军队,鲜明地表现了他骄矜自伐,不善韬光养晦的性格特点。这件事引起了皇上的不满,为日后招致杀身之祸埋下了祸根。C.韩信认为陈稀去钜鹿任职,所率之军是精兵,又受到皇上的信任,别人如果告他反叛,皇上不会轻易相信,如果韩信在宫中做内应,谋反就可能成功。D.太史公分析韩信悲剧的成因时,强调了韩信自身的原因。这段话启示后人从韩信的悲剧中吸取教训。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2)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参考答案:10.D

11.A

12.B

13.①韩信说,陛下不擅长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②韩信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竟然被妇女小子欺诈,这难道不是天意吗!”于是诛杀了韩信三族。【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淮阴人为余言”,意思是“淮阴人向我说”,后文应该作“言”的宾语,所以“韩信”应该做后一句的主语,故放后面,排除AB。比较CD两项,区别在“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这句话的短句。根据句意,“贫”是“无以葬”的原因,所以应该是“贫无以葬”。故选D项。【1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此题A句中“这里意指韩信与樊哙等都是行伍之人”理解错误,这里伍为“同伙之人”的意思。故选A。【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B“这件事引起了皇上的不满,为日后招致杀身之祸埋下了祸根。”理解错误,主要是因谋反而招致杀身之祸的。故选B。【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将”第一个动词,驾驭、统帅;“将”第二个是名词,将领;“乃”是;“所以”……的原因;“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为陛下禽也”被动句,“于”表被动。第二句得分点:“方”正;“乃”竟然;“为……所”表被动;“儿女子”古今异义词,妇女小子;“岂非天哉”固定句式,“难道……吗”;“夷”夷灭、诛杀。【点睛】对于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题目,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5分)啸,是一种介于呼叫与歌唱之间的声音。①,如徐干《情诗》“啸歌倚华楹”里以啸呼唤爱情,曹植《杂诗七首》“悲啸入青云”中以啸来表达青云之志难以实现的悲凉。从魏晋开始,啸歌与清谈、饮酒、服药、弹琴等等一样,成为名士风度的象征。②,据记载,阮籍之啸可“闻数百步”,南朝还有“嵇琴阮啸”的美誉。③,与其沉默寡言的个性、有苦难言的境遇有关,也和他常与善啸高人切磋,其人其事得六朝以来文史家的关注有关。参考答案:(1)啸可以用来传情达意。(2)其中阮籍的啸歌最为著名。(3)推究其能够成为啸歌的名家高手的原因。(填对一处给1分,填对二处给3分,填对三处给5分。意思对即可。)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追求是善美境界,①__:“强学力行”的敬业奉献精神、“切磋琢磨”的精益求精精神以及走出个人的“兴除利害”的爱国为民精神。除此之外,②__,古代的工匠们由于特殊的工作、学习方式,养成了他们“尊师”的美德。人们赞美工匠,总离不开一个“巧”字。那些被称为“能工巧匠”的,不只是因为他们技艺的熟练,③__。鲁班就因为发明不少木工工具器械而被奉为土木建筑的祖师爷。参考答案:(1)工匠精神体现在三个方面

(2)还体现在尊师重教的求学态度上

(3)更在于他们所具有的的创造性品质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第①处结合后面内容“敬业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精神”“爱国为民精神”等可知,体现在三个方面;②处结合后面的“尊师”可知,还体现在尊师重教上;③处结合语境分析即可。9.将下列的句子改写成四个短句(可适当增减词语),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简明连贯。(4分)联合国安理会3月17日以10票赞成,5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